[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毓涵齋中醫夜話:讀《黎庇留醫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黎庇留贠克強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08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08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7334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4
    字數:9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黎庇留,贠克強

        
        
    "

    內容簡介

    《毓涵齋中醫夜話:讀<黎庇留醫案>》為《毓涵齋中醫夜話》之一。是克強先生讀《黎庇留醫案》(簡稱《黎案》)之分解、之申說。
    醫者讀案,一人有一人的讀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強先生讀《黎案》,即會於心,悟於神,把黎氏經方運用之圓機活法、通權達變,通過其“方機對應”之學術,活脫脫地展現於讀者面前,使案中“雲遮霧罩”之處一下通透起來;而對於原案中可商榷之處,為讀者考慮計,亦非隨聲附和,而總是申張己意。
    克強先生更以黎案為切入點,以其獨特之視角,縱橫裨闔,娓娓道來,而倡經方之根本,明經方之道術。可見,此冊“黎案之讀說”,更是克強先生研用經方之心得、日趨成熟之思想,讀者尤可觀也。

    目錄

    1.處方寒熱,前後不同
    2.時地同,年齡同,而虛實異
    3.久瘧至虛誤下
    4.連用姜附,忽轉芩連
    5.小建中湯治虛勞之例
    6.吐利厥逆
    7.服大浮萍過量之四逆證
    8.足心痛之真武證
    9.下利厥逆
    10.厥陰病目盲
    11.認證的,不必拘脈
    12.妊娠腹脹
    13.梔豉湯治不寐
    14.大承氣湯治痙
    15.真武湯治脅痛
    16.白虎湯治燥證
    17.產後發熱
    18.產後少腹腫滿
    19.產後浮腫
    20.溫邪熱厥
    21.膠艾湯治小兒溲血
    22.月經過多
    23.肉糜潤燥
    24.四逆湯治猝脫
    25.小柴胡湯救逆
    26.“失心風”用風引湯例
    27.盛暑少陰直中
    28.木舌
    29.少陽之閉證
    30.四逆湯之霍亂證
    31.下利腹痛之四逆證
    32.百合病
    33.腎囊出血
    34.三黃瀉心湯治大咯血
    35.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證
    36.真武湯治腫
    37.咳證陰虛陽虛必辨
    38.妄用經方
    39.腹痛載目峻下例
    40.攻血熱後急用真武例
    41.耗血陽虛誤服陰藥
    42.經方治外科三例
    43.單鵝風
    44.腰腳攣痛
    45.遺精之烏梅丸證
    46.中寒嘔吐
    附:我的經方“方機對應觀”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毓涵齋中醫夜話:讀<黎庇留醫案>》:
    同裡黃燦之媳,患咳證,服黎貢南之天鼕、麥鼕、地黃、桑白、阿膠一派清潤藥,計過百劑,競至陰霾四布:咳喘,無胃,夜不能寐,幾成大肉下陷之死證。
    適餘歸家度歲,乃邀餘診。餘以其家素服貢南,中貢南之毒已久;乍投與貢南相反之藥,必因少見而致多怪。姑作二陳湯加術與之。次日復來請診,據雲:“已效。”餘曉之曰:“此證而用二陳湯,直杯水車薪耳,烏能愈?”曰:“薦之者,謂先生高明也。”餘曰:“高明者,非處此等方劑之謂。若出好方,第恐駭怪而不願服之耳。”病家肅然曰:“服藥過百劑矣,愈醫愈弊,豈欲復蹈前此之失?敢乞援以回天之手}先生但用先生之法可也。”餘乃出大劑,以糾前藥之偏。予真武湯加減,附子由五六錢用至一兩,干姜由三錢用至七八錢;漸有起色,由是而咳平,而胃進,而咳亦漸少。
    至次年正月十六七日,餘向例以此時期返館診證。瀕去之前,囑其:“守服此方,至痊愈後,仍續服二三劑,則血氣加增,將轉弱為強。幸毋枉我之苦心也。”
    有麥梧君者,亦研究仲聖方書,乃其家之業主。甚憐此婦為貢南所誤,多方開導,且屢贈玉桂以助藥力。餘歸家時,常晤栢君,屢言病婦日有進境。嗣清明時節,遇其大伯於裡海,則稱謝不置。謂不特大病已愈,且血氣充盈,容貌光澤,勝未病時遠甚!擬以厚酬為謝雲。餘曰:“能受餘多之方治者,即吾之知己。今睹此好景,餘之喜何可言喻?詎思望報耶?”不及蒲節餘返家,遽聞此婦已死。問之栢君,則雲:“貢南語其大伯雲:‘庇留之方,無病者尚不可服,況陰虛證乎?’自請為之診視。時此婦肥美勝常,照舊操作。唯以繅絲近火,覺口渴。貢南遂揚言熱證。”不知此乃身體壯健之征也。竟以天鼕、麥鼕等與之。初服猶未見弊,再服三兩劑,痰飲復漸生,而咳再作。自是愈服愈咳。貢南更歸咎附子毒發,更投重劑。不數日,而咳喘息高,遂死。
    噫!此君自詡世醫,實則未知仲景之道為何,抑未知醫道為何物也。無怪以陽虛為陰虛,置人於死地而不悟也。此誠一冥頑不靈之人也已。夫何不深加省察,以窮流溯源耶?——蓋前此服藥百餘劑,乃幾瀕於死。而服庇留之姜附百餘劑,竟強壯異於昔時——筒中機竅,終茫然而弗之覺。嗚呼,是何人歟?乃復恣為謬妄之言,轉誣於庇留也?傷哉此醫,惜哉此婦!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黎庇留醫案》(以下簡稱《黎案》)是一本經方傳奇。雖薄薄一冊46案,但多急危重證,驚險連連。黎氏卻於病機洞若觀火,心有定見,復以圓機活法,運經方於股掌之上,挽狂瀾於既倒,救陰陽之欲絕,使經方於救急危、起沉痾中大放異彩焉。然46案並非案案圓滿,亦有以悲劇告終者(非黎氏診治之錯),讀來或回腸蕩氣,或驚心動魄,或扼腕嘆息。
    於《黎案》中可見,黎氏中醫功底之厚實,經方造詣之高深,臨床經驗之老到,以及其果敢之格、細密之性、雷霆之勢,尤有勇於擔當之誠德,悲天憫人之情懷。
    最令餘心許者,乃黎氏經方運用之圓機活法、通權達變耳。《黎案》一掃經方學術中機械獃板之風,以及當時醫界陳規因循之弊,而總以患者之病理機轉為準(而非表面癥狀之羅列)、經方之靈機活效為據(而非約定俗成之功用),帆隨風轉,加減化裁,起承轉合,隨機(包括病機和方機)而治。餘素所倡導和實踐之“方機對應觀”(見附文)於黎案中欣遇“知音”矣。此外,案中尚見黎氏重陽氣而不忘陰液、顧全身而尤護胃氣之學術特點,亦當效法耳。
    惜《黎案》以文言成之。黎氏秉傳統文人之風格,敘證簡略者多,詳備者少,四診信息尤其舌脈大多缺如。至於病理機轉之脈絡、用方轉方之根由、方構藥功之機竅、加減化裁之妙處,亦未細細述及焉。此以時下觀之,乃《黎案》之局限,亦習悟《黎案》之難處。讀者欲從其中還原上述諸“草蛇灰線”、來龍去脈之原貌,以會於心、悟於神,於學驗有欠者則殊非易事也(因突出主題之需要,案文中似有言過其實之炫筆,此乃文人為文之習慣,雖不嚴謹但非為緊要環節,而瑕不掩瑜矣)。
    因之有前輩學者蕭熙氏對《黎案》給予較多文字之評述,主以引經據典,欲“引證舊文,以申其說,明其所自”,功夫不謂不足,於讀者不無啟發和引導;然其評亦以文言為之,尤多旁征博引,以文解文,亦步亦趨,小心有餘,申發不足,亦不無附會之處。餘感未能觸及其底,曉暢其義矣。遂不揣淺陋,以餘讀之視點,引餘說之娓娓,不唯從案文之“一鱗半爪”而勾案底之“全龍”;且於自覺有商榷之處者,即摒隨聲附和,而伸張己意,以為讀者參考計;尤以《黎案》為切入點,橫延縱伸,而倡經方之學,明經方之術也。故餘之“讀說”,不止是對黎案之評說,更是餘將及30年學用經方之心得、日趨成熟之思想;餘之“讀說”,或凝為短篇,或下筆千言,然皆苦心孤詣,個中辛苦不尋常!或得或失,讀者唯於“讀說”中體察餘之孜孜焉(讀者不論習黎氏之醫案,還是閱餘之讀說,為理解透徹計,皆可參考餘同期出版之《經典經方本如此》中相關內容也)。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