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名老中醫之路續編(第六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2185-3168
    【優惠價】
    1366-1980
    【作者】 張奇文柳少逸鄭書翰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521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521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529615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名老中醫之路續編繫列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82
    字數:66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奇文,柳少逸,鄭書翰


        
        
    "

    內容簡介

    醫者藝也,惟精誠者是也。做醫者難,做大醫者更難,做蒼生大醫者難乎其難。趟過歷史的河流,攜一身滄桑一路走來,道不明走過了多少朝代,說不清經歷了多少雨雪。寒窗苦讀,研前人之著作;秉心執筆,創現世之妙方;心繫患者,救黎民之百姓;“大醫精誠”是鑄就鐵杆中醫的靈魂。
    書非悟,無以集醫學之大成。嶽美中說:“讀書寧澀勿滑。”醫學著作汗牛充棟,欲有所收獲,就要對主要著作扎扎實實地下功夫,熟讀、領悟。許多著名的中醫家學習《黃帝內經》《傷寒論》等著作皆是朝斯夕斯地讀和背,如任應秋每晚就寢前30分鐘編一味藥的詩訣,姜春華讀《黃帝內經》時做圖表幫助理解,金壽山一邊讀《傷寒論》一邊寫按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醫學大家的經歷都在告訴我們,求醫治學要苦學,苦學養成習慣,則不以為苦,而以為樂。苦學也要做到三個勤:口勤、手勤、筆勤。讀必讀之書,反復誦讀必將熟能生巧,勤加朗讀必能熟讀成誦。苦學之後也定要多問,學問學問,不恥下問,有問纔有悟。有悟就下筆,寫得有骨有肉、不蔓不枝纔能算得上學有所得。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就是他的一針一藥都關乎患者的健康,如果不認真學習,不多學多悟,也就是對生命不負責任。
    術非練,無以濟百姓之大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正如李聰甫所說:四診之中,切脈尤難掌握。微與濡、弱與細、澀與滑、緊與數、弦與革等脈像都隻有幾微之辨,往往心中了然,指下茫然,必須從長期診察病人過程中邊摸索、邊認識、邊掌握這種規律。醫書所列疾病,不過是滄海一粟,臨床上的病癥,往往是多個並發癥,一個方子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療效。走過的路多了,便知道路要怎麼走。同理,治的病多了,便知道病要怎麼治。見習時對久病成醫一詞深有感悟,病的次數多了,也就知道怎樣醫治了。“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書固然要多讀,若不臨床,不能學以致用,也就是“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了。要知道,真正的好醫生,絕不會是“理論一大套,看病汗直冒”的醫生,也絕不是經典出口成章卻治病無從下手的醫生。眼高手低,絕不是一個醫生應有的品質。正如張磊所說:臨床經驗是練出來的,沒有長期的積累,經驗是不會豐富的。因此,要在“實”字上下功夫,就是要踏實、扎實,在校時勤跟師抄方診脈,從醫時多臨床辨病。學醫之路就是長征路,一步一個腳印,收獲纔能更大。
    心非誠,無以施仁愛於人。看過曾瑤的這樣一段話:“醫道洲源起於炎黃,精誠之心來於聖纔。舍己為人,故神農嘗百草,以解天下之苦痛;愛家之心,故仲景從政坐堂,著《傷寒》以慰往昔之淪喪;愛己之心,故李杲療治脾病,親實踐以創學術之先河。”從《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到第三輯,國醫大師、醫學名家、專家等無不強調“醫德”二字。言至於此,不免想起當初一字一句背誦的《大醫精誠》。《大醫精誠》之“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已有之”般感同身受的心,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從醫須心繫千家憂與樂,臨證應胸懷眾生疾和苦。《醫說》中這樣說,醫者自當念雲:“人身疾病,與我無異,凡來請召,急去無遲,或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為本。”
    信中醫,捍衛中醫人永姓“中”。中醫大家走上中醫之路,或因中醫救治過自身疾病,或親眼看見中醫之療效,或心懷救助百姓之心,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一個“信”字。信則有,不信則無。中醫姓“中”,“中”是中華的“中”。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問日:“中華其基石何?其支柱何?其後盾何?”日:“一國學也,二國醫也,三國藥也。”
    習岐黃之術,衛中華之魂,當勤而行之,自強不息。

    作者簡介

    張奇文 主任醫師、教授。男,1935年出生,山東壽光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昌濰醫校。1958年參加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班。歷任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山東中醫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衛生廳副廳長(正廳級)等職。現為中國中醫藥學會兒科學會會長,山東省醫學學會會長,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澳洲全國中醫藥針灸學會聯合會學術顧問、名譽會長,澳洲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學術顧問。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1978年出席全國科技大會,兩次被評為全國勞模。為省政協四、五、六屆委員。

    精彩書評

    ★《名老中醫之路》是一部20世紀當代名醫的“成纔史”,是歷史學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獨有的中醫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紀中醫傳奇文學。因此,這本巨著是21世紀青年中醫和有志於發揚中醫藥學的人們的必讀之書,是一部值得中醫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門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鄧鐵濤

    目錄

    阮士怡
    歲過期頤不忘初心
    張鳴鶴
    一生的執著
    柴嵩岩
    我的成長之路
    聞善樂
    我的成纔之路
    劉寶厚
    我的中西醫結合之路
    鄒燕勤
    我的學醫體會
    李業甫
    我的成纔之路
    瀋寶藩
    我的學醫歷程
    張發榮
    揚帆醫海之路掠影
    法仲景猶采眾家重脾胃調治諸病
    王自立
    遵仲景法東垣學究原鍥不舍
    溫如傑
    杏林深處獨步人
    薛伯壽
    師道尊嚴承傳有源寒溫融通機圓法活
    田常英
    小兒推拿之路
    崔公讓
    繼承創新中西彙通
    周學文
    悟岐黃之術修濟世之懷
    盧芳
    解甲仍操岐黃術甘為仁者濟蒼生
    梅國強
    願搏韶華披肝膽爭為杏圃化春泥
    孟憲傑
    我的中醫之路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名老中醫之路續編(第六輯)》:
    3.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醫學模式
    中醫受歷史條件所限,疾病的命名有以病因命名的,如傷風、傷暑等,有以病機命名的,如郁證、痰飲等,而大多以癥狀命名,如咳嗽、心悸、胃痛等,顯得籠統而又模糊。辨證論治纔是中醫臨床診療疾病的基本法則,是中醫學的特色和精華。辨證是中醫診斷學,論治是中醫治療學,證候簡稱為證,是中醫學術體繫中特有的概念,它既不是癥狀,也不是病名,而是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機的概括。辨證的過程是以中醫學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病因、病機等理論為指導,通過四診所搜集的病史、癥狀、體征(包括舌和脈)等,進行綜合分析,辨明疾病的病因、病變部位、病變性質以及邪正雙方盛衰狀況,從而得出的綜合性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過程是邪正鬥爭,此消彼長,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疾病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病機特點,所以在同一疾病中可以表現出多種證候,而在不同疾病中又可以出現同一種證候,這就形成了“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治法,說明證是決定治法和方藥的前提。所以,朱丹溪強調治病應“藥證相對”,吳鞠通指出“不求識證之真,而妄議藥之可否,不可與言醫也”,這都說明證候與治法是緊密相關的。為此古人歸結說,面對病人議法、選方、遣藥之時,必須按照“有是證”纔可“立是法,選是方,用是藥”的原則去進行治療。所以,中西醫結合診療疾病,首先要把中醫的辨證與現代醫學的辨病結合起來,即先用現代醫學的診斷手段和方法,診斷清楚是什麼病(包括病理診斷),然後按中醫辨證的方法辨明是什麼證,病證結合,這就是“中西醫雙重診斷”的內涵。隻有這樣纔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整體狀態,明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機、嚴重程度和預後,進一步選擇中西藥在治療上的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進行“中西藥有機結合”的治療,必能取得較單純西藥或單純中藥治療更好的效果。所以說“中西醫雙重診斷,中西藥有機結合”是中西醫結合最佳臨床醫學模式。
    4.中西醫結合的關鍵在於找準“結合點”,標準看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據疾病當前中醫、西醫在治療上的最新進展,最有效的療法和藥物,取長補短,優化組合,確定最佳治療方案。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找準結合點,結合點找準了,療效就提高了,否則就會失敗,所以,中西醫結合的成敗,關鍵看療效。療效提高了,或療程縮短了,或西藥的毒副反應減少了,或患者的痛苦減輕了,或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等,都是反映中西醫結合成果的標志。
    以感染性疾病來說,細菌性感染必須首選敏感抗生素治療,配合中藥以解毒,采取“菌毒並治”的措施;治療病毒性感染則應以中藥為主,輔以西藥對癥治療。2009年我國甲型HIN1流感期間,北京朝陽醫院、東直門醫院等采用我國傳統治療熱病的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聯合西藥奧司他韋治療,明顯縮短了患者的退熱時間,就是很好的例證。治療冠心病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可防止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後的再狹窄。治療腎病綜合征必須以糖皮質激素為主,配合滋陰降火的中藥(知母、生地、丹皮等),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減輕激素的副作用。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在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細胞毒藥物治療時,配合益氣健脾的中藥不僅能減輕細胞毒藥物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還可提高療效。慢性腎小球腎炎必須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配合降壓藥為輔。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必須以降壓、降糖西藥為主,配合中藥調理氣血、活血通絡為輔,這樣不僅血壓、血糖控制理想,而且患者的自覺癥狀、精神狀態也得到改善。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