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走進中醫:領略中醫藥文化的無窮魅力(文圖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1854-2688
    【優惠價】
    1159-1680
    【作者】 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533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533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489343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16
    作者: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科普讀本!
    根據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及相關專業資料編寫!


    文圖並茂,專家導讀,語言精練,通俗易懂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經坎坷,始終綿延不絕,而其他文明古國皆已煙消雲散,究其根本,皆因古老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孕育了一代代精英,纔能應對一次次劫難。在浩劫來臨之際,這些民族的脊梁總是挺身而出,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在這些耀眼的群星之中,就有無數中醫先賢的身影,他們懸壺獨行,濟世救人,既無蓋世武功,亦無敵國之富,但卻默默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青史留名。走進中醫,讓我們去領略中醫藥文化的無窮魅力。

    內容簡介

    《走進中醫——領略中醫藥文化的無窮魅力》一書由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組織多位專家編寫,是一本嚴謹、繫統、專業的大眾通俗讀本,也是一本了解中醫藥文化歷史、發展與應用的工具書。為了進一步傳播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藥事業,增進人類健康,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特地彙集業內資深專家編寫此書,圖文並茂,對中醫藥歷史源流、基本概念、理論精義、關鍵技術等做精要介紹,深入淺出地闡述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力求專業可靠、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同時,利用融合出版技術,為讀者提供文字、圖片等數字資源,甚至還有中醫專家的講課視頻,多角度展示中醫的理、法、方、術,體現中醫思維與特色,從而提高國民健康意識,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作者簡介

    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慈善總會等23個部門和單位組成。
    “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是由上述單位聯合主辦,《中國中醫藥報》社和各省(區、市)中醫藥管理部門共同承辦的大型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

    內頁插圖

    目錄

    | 第一章| 人類文明瑰寶——中醫藥文化的特色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 / 003
    中國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政策措施 / 009
    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中醫藥文化精髓 / 013
    風靡世界、普濟天下的中醫藥文化魅力 / 016
    國家大力支持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 / 018
    | 第二章| 宏大深邃的中醫基本理論
    天人合一 / 025
    陰陽五行 / 035
    五髒六腑 / 048
    氣血津液 / 066
    六淫七情 / 076
    望聞問切 / 084
    辨證論治 / 103
    治則治法 / 116
    | 第三章| 古樸雅致的中醫經典古文
    大醫名篇 / 129
    名醫傳記 / 142
    養生古論 / 165
    | 第四章| 把握根本的中醫養生理念
    順應自然 / 179
    形神共養 / 188
    藥食同養 / 198
    體質養生 / 205
    五髒養生 / 220
    四季養生 / 229
    | 第五章| 包羅萬像的中藥基礎知識
    千差萬別的中藥性能 / 241
    應變無窮的中藥應用 / 251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 255
    科學嚴謹的中藥命名與分類 / 258
    | 第六章| 變化無窮的方劑基礎知識
    遣方用藥中的“孫子兵法”——君臣佐使 / 267
    秩序井然、執簡馭繁的方劑分類 / 269
    活人無數、流傳千古的經典名方 / 309
    | 第七章| 精微奧妙的經絡腧穴繫統
    精巧微妙的人體“信息高鐵”——經絡繫統 / 325
    緊貼臨床、科學合理的腧穴分類 / 330
    言簡意賅、內涵深遠的腧穴命名 / 336
    精準確切的腧穴定位 / 337
    時刻牢記、可救性命的常用穴位 / 341
    | 第八章| 簡潔實用的日常治療保健技術
    針刺 / 357
    艾灸 / 362
    刮痧 / 366
    撥罐 / 368
    推拿 / 373
    導引 / 377
    藥膳 / 411
    貼敷 / 415
    溫熨 / 417
    | 第九章| 簡便廉驗的中醫藥優勢病種診療技術
    咳嗽 / 423
    哮喘 / 430
    慢性咽炎 / 435
    心悸 / 440
    腹瀉 / 447
    便秘 / 453
    痤瘡 / 459
    面癱 / 463
    眩暈 / 466
    中風 / 471
    肩關節周圍炎 / 479
    腰椎間盤突出癥 / 482
    痔瘡 / 488
    更年期綜合征 / 495
    主要參考書目 / 501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
    一、中醫藥歷史脈絡
    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某些動、植物能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癥,這就是發現和應用中藥的起源,所謂“神農嘗百草”,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在烤火時,發現用獸皮包上燒熱的沙土放在身體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就逐漸產生了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的過程中,發現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後反能解除某些病痛,從而創造了砭治療法,並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進而形成了經絡學說。
    夏、商時期,酒和湯液的發明,提高了用藥效果。傳說商朝大臣伊尹曾寫過一本《湯液經》,是這一時期的藥膳食療集大成之作(可惜失傳),而伊尹本人也被後世推崇為藥膳食療之祖,中醫“藥食同源”的思想自此創立。
    西周時期,開始有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中醫學逐漸專業化。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為神醫的扁鵲總結前人經驗,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一舉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秦漢時期,在中醫歷史上猶如泰山北鬥的典籍——《黃帝內經》問世,標志著中醫從簡單經驗積累發展到了繫統理論總結階段,中醫藥理論體繫框架初步形成。
    東漢時期,被後世尊為醫聖的張仲景在深入鑽研《素問》《針經》《難經》等古典醫籍的基礎上,廣泛采集眾人的有效藥方,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了彪炳千秋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闡述了外感熱病(包括瘟疫等傳染病)和內傷雜病的診治方法,建立了辨證論治體繫,使中醫診治疾病有具體的路徑可循。當時,瘟疫橫行,十室九空,憑著這本《傷寒雜病論》,張仲景拯救了千千萬萬條性命,書中所述,隻要用之得當,效如桴鼓,所以後世中醫推崇傷寒者數目眾多,此書還被列為中醫學生的必修課程。
    同時期的中藥集大成之作《神農本草經》問世,創立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氣五味等藥物配伍和藥性理論,一舉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本書托名神農而作,但具體作者不詳,微言大義,被後世醫家極力推崇,也被列為中醫經典著作之一。
    東漢末年,與扁鵲並稱為神醫的華佗創制了“麻沸散”,很早將麻醉藥用於外科手術。華佗精於醫術,後世稱呼神醫往往冠以“華佗再世”之名,其所創建的健身方法——五禽戲,至今流傳廣泛。
    西晉時期,皇甫謐將《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重新歸類編排,撰成《針灸甲乙經》,為中國現存非常早的一部針灸專書,繫統論述了髒腑、經絡、腧穴、針刺、灸治之密,對世界針灸醫學影響巨大。
    唐代,孫思邈集畢生精力,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部巨著,對臨床各科、針灸、食療、預防、養生等均有論述,還提出偉大思想——大醫精誠,體現了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高尚情操,至今仍作為中醫藥院校學生的誓詞。
    明代,李時珍耗費畢生精力,廣泛總結民間經驗,撰成《本草綱目》一書,在世界上首次對藥用動、植、礦物進行了科學分類,大大推動了中藥學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放眼世界,也是一部偉大的藥物學和博物學巨著,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廣泛流傳。除《神農本草經》外,這是中醫史上著名的藥物著作。
    明清時期,由於傳染病的不斷流行,人們在同傳染病做鬥爭的過程中,形成並發展了溫病學派。這一時期,中醫在治療溫病(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方面的代表著作有吳又可的《溫疫論》、葉天士的《溫熱論》、薛雪的《濕熱條辨》、吳瑭的《溫病條辨》及王士雄的《溫熱經緯》等。這些著名醫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又一次驅逐瘟疫,守護了中華民族的健康,這是繼東漢時期張仲景成功防治瘟疫之後,中醫藥的再次壯舉,所以後世將溫病學派與傷寒學派並列,稱之為中醫歷史上兩個傑出的學派。
    清末民初,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一些學者開始探索中西彙通、融合發展之路,此時期比較著名的醫藥學家有張錫純,其代表著作為《醫學衷中參西錄》,此書涉獵廣博,醫案翔實,具有極大參考價值,至今流傳廣泛,推崇備至。
    二、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兼收並蓄,不斷創新,日趨完善。其主要特點是講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靈活多變,防治結合。由於其簡便廉驗的特點,深受人民喜愛,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21世紀,已經走出國門,獲得世界各國人們的廣泛青睞,亦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名片。1.天人合一,重視整體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人體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深義。因此,中醫治病時特別重視自然和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繫。
    2.陰陽平衡,以和為貴
    中醫強調和諧、平衡,認為隻有各髒腑功能和諧,情志平和,順應環境,人體陰陽纔能保持動態平衡,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人體功能失去了動態平衡,而治病的關鍵就是重新恢復這種和諧、平衡的狀態,隻要長久保持這種狀態,人體自然百病不生。
    3.靈活多變,三因制宜
    中醫診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而采取相應措施,也就是三因制宜,具體表現為靈活多變的“辨證論治”。簡而言之,對同一種病,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的治療時間、居住的地理環境都會對治療產生影響,所以要采取相應方法,以契合根本治療原則。在具體治療時,既可“同病異治”,也可“異病同治”,靈活機變,絕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規。
    4.未病先防,調治結合
    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就是說高明的醫生治病往往是施治於疾病萌芽之時,往往事半功倍。這種思想的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生活方式、環境和健康有著密切關繫。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壓力大,環境污染重,情緒變化劇烈,所以出現了很多疑難雜癥,通過情志、勞逸、膳食、起居方面的調理,可以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保健防病。這種方式在防治疾病上的效果遠遠超過單一的病後治療,患者和國家都能大量醫藥衛生成本。
    5.簡便廉驗,應用廣泛
    中醫診斷主要由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等傳統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必依賴各種儀器設備。中醫治療手段有藥物、針灸、推拿、撥罐、刮痧等,其中的非藥物療法不需要復雜器具,而且價格低廉,其所需器具(如小夾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於推廣使用。同時,其療效往往較好,深得人民喜愛,所以纔能流傳至今,風靡世界。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經坎坷,始終綿延不絕,而其他文明古國皆已煙消雲散,究其根本,皆因古老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孕育了一代代精英,纔能應對一次次劫難。在浩劫來臨之際,這些民族的脊梁總是挺身而出,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在這些耀眼的群星之中,就有無數中醫先賢的身影,他們懸壺獨行,濟世救人,既無蓋世武功,亦無敵國之富,但卻默默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功成身退,青史留名。
    東漢末年,戰火連天,瘟疫橫行,十室九空,一代大醫張仲景哀民生之多艱, 著千秋佳作《傷寒雜病論》解黎民於倒懸,使得一場巨大的天災消彌於無形, 他也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其著作至今仍為中醫院校規範課程。類似的情形在後世不斷出現,世間總有病魔肆虐,但也總有良醫救世,中華民族就這樣一路磕磕絆絆,有驚無險地走到了21 世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當今中國,正值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家對中醫藥的價值高度認可,對中醫藥文化傳播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在2016 年底,我國首部中醫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標志著中醫藥的傳播與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歷經磨難、屢遭變故的“濟世救人之學”終於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誠然,中醫藥並非盡善盡美,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一些問題也日漸浮出水面,比如:隨著抗生素日益普及所帶來的藥物依賴和細菌進化問題;很多
    慢性病癥和疑難雜癥難以根治,用藥即緩,停藥即發;因為現代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所造成的亞健康狀態,僅憑藥物難以治療;由於現代社會的巨大壓力所造成的一繫列身心問題;由於人體自然衰老所造成的一繫列慢性病,醫療和護理成本高昂,家庭和社會難以承擔;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把目光投向了中醫藥,期待在這個古老的智慧寶庫中找到答案。而中醫藥也沒讓大家失望,一個個神奇的案例讓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青睞中醫藥,以至於在中國對外交流活動中,中醫藥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傑出代表,得到廣泛認可,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進一步傳播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藥事業,增進人類健康,我們特地彙集業內資深專家編寫此書,以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為藍本,圖文並茂,對中醫藥歷史源流、基本概念、理論精義、關鍵技術等做精要介紹,深入淺出地闡述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力求專業可靠、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同時,利用融合出版技術,微信掃碼可以了解更多中醫藥知識,為讀者提供文字、圖片等數字資源,甚至還有中醫專家的講課視頻,多角度展示中醫的理、法、方、術,體現中醫思維與特色,從而提高國民健康意識, 增強公眾身體素質,減輕社會醫療負擔,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贈人芝蘭,手有餘香,唯願此書付梓,能傳播岐黃,廣植杏林,如此,方不負先賢濟世救人之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範吉平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