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劉清國侯中偉王朝陽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119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11970
    版次:1

    商品編碼:12422263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北京針灸名家叢書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2
    字數:1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劉清國,侯中偉,王朝陽


        
        
    "

    內容簡介

    楊甲三教授為著名的針灸理論家、教育家和臨床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學科奠基人。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重點介紹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發展針灸學術的經歷,對其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繫和臨床經驗進行總結,旨在展現人物風采,彰顯學術水平,探求針灸學徑,啟迪臨床思路。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共分五章:第一章醫家小傳,介紹楊甲三教授的成長經歷和生平事跡。第二章談針論道,重點介紹其學術思想,包括針道擷英、進針要訣、取穴心法和腧穴研究四部分,詳盡展示了楊教授在針灸理論、針刺手法、取穴經驗方面的學術水平和見地。第三章專病針治,詳細闡述了楊教授對19種臨床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心得,對臨床頗有啟發。第四章大醫小事,是對其高尚的醫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寬嚴相濟的教學方法以及對家人、朋友、學生的親情友情的回憶,展現了針壇大家的生活剪影與風采,呈現給廣大讀者一位形像豐滿、有血有肉的針灸大家。第五章薪火傳承,歸納梳理楊教授部分弟子對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總結。書後附以年譜,以大事記的形式連接了楊教授的整個生活軌跡。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是針灸臨床和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籍。

    目錄

    第一章 醫家小傳
    一、少年立志,拜師從醫
    二、懸壺濟世,仁術活人
    三、嚴謹治學,經典鑄基
    (一)根植《內》《難》,經典為先
    (二)理論實踐密切結合
    (三)博采眾長,融會貫通
    (四)習古不泥,力求創新
    四、教書育人,桃李芬芳
    五、平實無華,高風亮節

    第二章 談針論道
    一、針道擷英
    (一)究穴理、抓規律,“三邊三間”取穴法
    (二)探幽微、重實踐,毫針單手進針法
    (三)融經典、萃精華,補瀉手法巧運用
    (四)參穴理、識法度臨證配穴有講究
    (五)采眾長、重五辨,圓機活法巧施術
    (六)遵《內經》、論淺深,進針講究“速而輕”
    (七)講四專、善變通,針藥並治老年病
    (八)取精華、棄糟粕,多學多記勤積累
    二、進針要訣
    (一)懸空下壓式(空壓式)
    (二)角度轉變下壓式(角度壓式)
    (三)捻轉下壓式(捻壓式)
    (四)連續壓式
    三、取穴心法
    (一)手三陰經取穴法
    (二)手三陽經取穴法
    (三)足三陽經取穴法
    f四)足三陰經取穴法
    (五)任督脈取穴法
    四、腧穴研究
    (一)頭部腧穴運用規律
    (二)背俞穴運用規律

    第三章 專病針治
    一、中風
    二、頭痛
    三、眩暈
    四、痫證
    五、胃痛
    六、嘔吐
    七、胸脅痛
    八、便秘
    九、糖尿病
    十、水腫
    十一、淋證
    十二、痺證
    十三、痿證
    十四、頸椎病
    十五、腰痛
    十六、痛經
    十七、崩漏
    十八、遺尿
    十九、耳鳴耳聾

    第四章 大醫小事
    一、病人第一,堅守本分
    (一)都是病人,一視同仁
    (二)喜歡被人叫“楊大夫”
    (三)下飛機就去出診
    二、潛心治學,一絲不苟
    (一)讀書如命逐字推敲
    (二)書到用時方恨少
    (三)研讀古籍需要揚棄
    (四)絕不發表泛泛之文
    (五)八十歲的針灸感悟
    三、學識淵博,功底扎實
    (一)堅持勞宮穴定位
    (二)點完全身穴位隻需15分鐘
    (三)腰痛一病講了4個小時
    (四)平淡之中愈頑疾
    (五)經絡與神經
    四、傳道授業,寬嚴相濟
    (一)不輕易傳授學生
    (二)手把手教,學不會不讓出科
    (三)不讓學生用電針
    五、和藹可親,情深誼長
    (一)重視舉止,率先垂範
    (二)過節趕著學生回家
    (三)我們爺倆的事兒
    (四)對家人、孩子、好朋友的態度
    六、珍視名譽,不謀私利
    (一)淡對贊譽,傾心教學
    (二)不去隨便出診
    (三)終身教授的品格
    (四)不願意掛專家號

    第五章 薪火傳承
    三辨
    楊甲三教授治療中風痴獃的經驗
    楊甲三教授針刺治療癲痫的經驗
    楊甲三教授針灸臨床獲效原則
    楊甲三教授大椎、風池穴應用經驗及
    中風治療經驗

    附錄 楊甲三教授年譜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
    三、嚴謹治學,經典鑄基
    楊甲三行醫、執教六十五載,學驗俱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治學經驗。他的治學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植《內》《難》,經典為先
    楊甲三十分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認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必須探明醫理之奧妙,必須深究醫理之根源。隻有這樣,方能以理論指導臨床實踐,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隻有這樣,纔能成為“良醫”“上工”。若僅以方藥、針術的技巧或臨床經驗,雖可取效,但終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認為,中醫針灸的源泉在於《內經》《難經》,雖然後世有了極大的發揮,但醫理之存,首在《內經》《難經》。尤其是針灸理論,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配穴處方、臨床應用,《內經》皆有精闢的論述,古人也因此稱《靈樞》為《針經》,足見其重要。楊甲三精研《內》《難》,造詣頗深,臨床圓機活法,每每信手撚來。他提出學習《內經》《難經》分三個階段(或三個步驟):第一階段,熟讀原文,背誦重要段落。在這一階段,要以原文為主,通讀全篇,而非節選或釋文,以了解掌握他們的全貌,避免斷章取義,對於初學者尤為重要。第二階段,條分縷析,詳細分析經文的精神實質,將相類的內容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體繫,如經脈體繫、絡脈體繫、奇經體繫、腧穴體繫、針灸方法體繫、腧穴配方體繫、臨床治療體繫等。在此階段可參考後世醫家的注釋與發揮,更深地領會原文的精髓。第三階段,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指導中醫針灸臨床。在這一階段,需要反復進行理論一臨床一再理論一再臨床的過程。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與應用,纔能真正消化吸收,將《內經》、《難經》之醫理及方法變成自己的學問,成為日常臨床工作的指導。楊甲三強調“針灸之理在《內》《難》,針灸之法在明清”,也就是說,在針灸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內經》《難經》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而明清時期的醫家創制了許多有價值的針灸實用技術。學習的過程應有先後,不可存法廢理或重法輕理。他同時強調,學習《內經》《難經》是一名醫生終生的過程,因為在不同的實踐階段,其知識結構、學習與理解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以及個人的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所謂“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意思。
    (二)理論實踐,密切結合
    楊甲三非常注重實踐。他認為,研究任何一門學問,都必須理論聯繫實際,研究中醫針灸也不例外。中醫針灸理論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臨床實踐檢驗著中醫針灸理論,使其進一步完善。鑽研理論與反復實踐是治學上辯證依存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針對針灸教學中教材與實際脫離、理論與實踐脫離以及容易偏重理論的現像,他多次指出:中醫針灸本為一體,理論與實踐不可分離。如果沒有臨床經驗支撐,經絡就會變成空虛的“線”,腧穴就會變成機械的“點”,丟掉了臨床就失去了根本。但也不能因工作緊張,隻顧看病扎針而忽視理論的學習與提高。他也曾多次指出:提高理論水平是一名合格醫生必須重視的。在他諸多成功的案例中,無不體現著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奇思妙想,體現著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治學思想。直到80歲高齡,他依然保持著白天臨診夜間讀書的良好習慣。他多次教導學生,中醫針灸博大精深,非短時可以參透,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這就是中醫針灸的職業特點。此話出自一位成名老人之口,除了體會到他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的感人精神之外,更感覺到了一種震撼。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針灸療法作為祖國傳統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針灸療法理論與技術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針灸人。黃帝與岐伯等的君臣問對,成就了以《靈樞》為代表的針灸理論體繫;扁鵲著《難經》,闡發針灸經旨,豐富了針灸理論;皇甫謐刪浮除復,論精聚義,撰成《甲乙經》,使針灸療法自成體繫;其後歷朝歷代,賢人輩出,涪翁、郭玉、葛洪、楊上善、孫思邈、竇默、徐鳳、楊繼洲、高武、李學川,直至民國的承淡安、黃石屏等,如璀璨群星,閃耀在針灸歷史的天空。正是這些精英的薪火傳承,纔成就了針灸的繁盛大業。
    北京有著800年的歷史,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積澱,造就了眾多針灸名家。王樂亭、胡蔭培、牛澤華、高鳳桐、葉心清、楊甲三、程莘農、賀普仁……這些德高望重的針灸前輩,成為了北京近現代針灸學術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精湛技藝推動了北京地區針灸學術的發展,在北京地區針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道德情操、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
    是針灸界的寶貴財富,應當深入挖掘整理並發揚光大。
    北京針灸名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委員會是在北京針灸學會領導下的一個學術研究組織,她的主要任務,就是發掘和整理北京地區針灸名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凡在北京地區針灸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德高望重的、有獨特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的針灸專家,都是我們工作的對像。我們本著客觀、求實、慎重、細致的原則,力求全面展示針灸名家們的風采,展示他們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為推動北京地區針灸學術的發展,為針灸療法促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套叢書對於我們來說是工作成果的體現,對廣大讀者來說是走進針灸名家,向他們學習的有利工具。通過它,可以了解這些針灸名家的追求與情懷,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可以分享他們的臨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無窮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我們編輯這套叢書的目的。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