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聚焦星空 潘君驊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883-1280
    【優惠價】
    552-800
    【作者】 葉青朱晶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15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1584
    版次:1

    商品編碼:12494747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輕型紙
    字數:256000

    作者:葉青,朱晶

        
        
    "

    編輯推薦

    選填(重點書必填)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六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潘君驊,應用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光學儀器領域的科研工作40餘年,長期致力於光學非球面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我國和遠東 大的“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獲199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折軸階梯光柵分光儀” 獲199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近幾年還研制了多種特殊非球面光學儀器和設備,取得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

    葉青,女,1974年生,安徽安慶人,現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95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繫,200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中心,獲得科技哲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近年來,一直從事科技史及科技現代化研究等。朱晶,1981年12月出生,湖北天門人,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學史、科學方法論、中國科學文化史。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科技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序 8
    導 言 12
    第一章 無憂的童年 戰亂中求學 18
    快樂的童年時光(1930-1935) 18
    嘉興的小屋 20
    淘氣的孩子 21
    小學上了四所學校(1935-1941年) 23
    棄家出逃,避難莫干山 24
    寄居上海法租界,就讀私立正志小學 27
    貪玩但不虛榮的孩子 28
    初中上了三所學校(1941-1944) 30
    在上海的初中生活 30
    重返山野小村生活 31
    武康縣中上學 32
    搬家莫干山 35
    開始有讀書的自覺 36
    高中又上了四所學校(1944-1948) 37
    遠行就讀中正中學 37
    失學一年 生產自救 40
    搬回嘉興 生活重新開始 42
    插班繼續求學 45
    第二章 結伴北上 選擇清華 48
    記憶深刻的南洋模範中學 48
    南模的優良學風和師資 49
    南模的地下黨 50
    戰亂中的高考 51
    入讀清華園 53
    報到和助學金 53
    參加開國大典 55
    參加天文學習會 57
    培養了對天文的愛好 57
    痴迷天文望遠鏡磨鏡片 60
    清華園的三年大學生活 61
    課程學習 61
    政治學習 64
    生產勞動 66
    畢業分配 67
    第三章 得償所願 分到儀器館 71
    中科院的集中學習(1952) 71
    儀器館初建(1952) 74
    初創時的人員 75
    早期開展的工作 76
    生活條件 77
    初到長春的工作(1952-1955) 78
    技校教書 78
    參與炮隊鏡改經緯儀 79
    試制沼氣檢定儀 80
    獨立研制氣體流量計 82
    修復青島觀像臺小赤道儀鏡筒 83
    仿造意大利經緯儀 84
    儀器館時期的交流與學習 84
    母親去世 85
    第四章 留學蘇聯 提出“潘氏法” 87
    脫產學俄文(1955-1956) 87
    三次學俄文 87
    參與全國12年科學發展規劃翻譯工作 88
    在普爾科沃天文臺留學生活(1956-1960) 89
    政治學習 89
    課程學習 93
    人造衛星觀測 94
    留學時期的學術交流 96
    接待中國代表團 96
    參觀調研蘇聯的光學研究與儀器 99
    參加國際會議 100
    導師馬克蘇托夫 101
    蘇聯研究生培養模式 101
    與導師的交流 103
    磨鏡子 104
    實習的鏡子 105
    與楊世傑合作磨鏡子 106
    磨制口徑700毫米反射式望遠鏡的副鏡及檢驗鏡 107
    “潘氏法”及其應用 108
    第五章 重回長春 啟程技術光學 112
    60#和150#任務 112
    參與60#任務的後期工作 113
    參與150#任務 113
    刀口陰影檢驗儀 116
    設計磨鏡機 116
    建立新的光學檢驗方法 117
    大塊玻璃應力檢驗 119
    參與研制紅外分光光度計 120
    參與研制半導體激光器 121
    想回上海受挫(1964) 123
    參與541任務(1965-1966) 124
    “文化大革命”的日子 127
    幕後參與太陽模擬器 128
    自主研制激光球面干涉儀(1972年以後) 130
    思考非球面銑磨機構的實現問題 132
    第六章 殫精畢力 主持216工程 135
    為60釐米中間試驗望遠鏡做光學設計 135
    負責216工程總體技術 138
    正式參與 138
    問題層出不窮 141
    主鏡 144
    機械 146
    調試和安裝 147
    研制折軸階梯光柵分光儀 152
    從平面光柵到階梯光柵 153
    成為2.16米望遠鏡的亮點 155
    成果鋻定及應用 157
    成果鋻定 158
    2.16米望遠鏡的使用 162
    第七章 重回故土 調南京天儀廠 164
    研制大口徑平行光管 165
    參與研制資源1號衛星(508所) 167
    研制偵察車鏡頭 170
    參與921相機項目 173
    第八章 老驥伏櫪 任職蘇州大學 176
    高空大氣探測激光雷達的接收望遠鏡 176
    遠距離夜視觀察繫統及能動拋光盤 177
    掠入射X射線望遠鏡物鏡 179
    參與國防研究工作 181
    提出Pan-卡塞格林繫統 183
    第九章 著書立說 倡導非球面繫統 185
    非球面的加工和檢驗 185
    數控非球面銑磨機 189
    再版《光學非球面的設計、加工與檢驗》 193
    第十章 國際交流 學科發展 197
    助力國際學術交流 197
    三次訪德 不辱使命 197
    赴美考察 長見識 200
    赴澳洲 尋光譜儀 佳方案 202
    倡導成立光學測試專業委員會 203
    籌建及成立 204
    學會活動 206
    個性化培養學生 207
    問題導向 207
    身教重於言傳 209
    結 語 213
    痴迷天文 興趣引導科研方向 213
    心無旁騖 實踐出真知 214
    光學全纔 具工程概念 216
    低調務實 淡薄名利 218
    心繫國家 技術不保留 219
    附錄一 潘君驊年表 221
    附錄二 潘君驊主要論著目錄 247
    重要采集成果目錄 251
    參考文獻 259
    後記 261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