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科技傳播學導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劉立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85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8590
    版次:1

    商品編碼:13139326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精裝

    叢書名: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2
    字數:255

    作者:劉立

        
        
    "

    編輯推薦

    本書從中國新時代的科學價值觀、科學傳播學的方法論和本土科普實踐三個維度,探析中國的科普發展。
    作者立足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精神論述的中國化歷程,展開了新時代科普觀的架構,表達了應關注“科學文化”的價值立場;引介了以利用認知科學、關注傳播效果、關注社會環境為特征的科學傳播學,作為全書方法論;進而從公眾科學文化素質測評、科普政策議程的歷史回顧、科學傳播的案例、新舊媒體科學傳播特征比較、科普設施發展等本土科學素質建設實踐,將科普發展放入科學傳播學的框架中考察。本書同時關照了“科學家參與”和“公眾參與”兩個方向,而將作者自身參與科普實踐和科學傳播研究的過程和思考,以附錄形式收錄於後,主客相互觀察、相互對照,構成了一部觀念與細節相結合的、有溫度的科學傳播學論著。

    內容簡介

    本書探索中國特色的科學傳播學(scien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提出科學傳播學的整體分析框架;對科學(文化)素質、科普政策、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從事科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科學傳播、科技博物館和科學中心、公眾參與科學等專題進行專門研究。本書內容豐富,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具有頗多的創新之處,包括諸多的新觀點、新結論,試圖建立中國特色的科學傳播學。
    本書適合學習科學教育和科學傳播的大學生、研究生,從事科普的研究者、管理者和一線工作者等學習和參考。

    作者簡介

    劉立,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學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科學傳播與普及的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2002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86年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學士。

    目錄

    第一章 新時代的科普觀與科學精神
    第一節 新時代的科普觀與國家科學文化素質
    一、新時代科普觀的核心要義
    二、國家科學文化素質
    三、建議研制《國家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綱要(2021 —2035年)》
    第二節 科學精神的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精神的論述
    二、科學精神的內涵要與時俱進
    三、科學共同體是科學精神的第一載體

    第二章 科學傳播學:科學傳播研究的新階段
    第一節 科學傳播研究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傳播學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科學傳播學
    一、科學傳播的心理學取向
    二、科學政治化與傳播研究
    三、信任與價值在科學傳播中的作用
    四、設計科學傳播學方案
    第四節 科學傳播研究是否存在路線之“爭”
    第五節 科學傳播學與中國的相關性

    第三章 科學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及其測評
    第一節 公民科學素質的定義和內涵
    一、什麼是公民科學素質
    二、確定公民科學素質內涵的原則
    三、公民科學素質的要素結構
    四、公民科學素質的功能結構:四個層次
    第二節 公民科學素質測評國際新進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公民科學素質測評的國際新進展
    二、中國的公民科學素質測評
    三、對新時代中國的啟示
    四、結語
    第三節 科學文化素質的內涵與測評

    第四章 科普政策研究
    第一節 中國科普政策及科普政策文化
    一、科普政策的內涵
    二、中國科普政策的類型
    三、社會建構論與政策文化研究
    四、中國科普政策文化的四種類型
    五、結語
    第二節 中國科普政策的議程設置和制定過程案例研究
    一、國外學者關於議程設置的多源流模型
    二、《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議程設置和制定過程
    三、《科普法》議程設置和制定過程
    四、《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 — 2010 —2020年)》議程設置和制定過程

    第五章 科學家參與科學傳播研究
    第一節 國際上科學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從事科普工作的文獻綜述
    一、英國皇家學會 2006年對英國科學家的調查
    二、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調查
    三、對英國科學家科普積極分子的調研
    四、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
    五、對參與馬德裡科學節活動的科學家的調研
    第二節 發達國家激勵科學家從事科普的若干實踐及經驗
    一、發達國家激勵科學家從事科普的若干實踐
    二、啟示及借鋻 84第三節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狀態調查報告
    一、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的意願和動因
    二、影響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的主要阻礙因素

    第六章公眾參與科學研究
    第一節 公眾參與科學模型反思及其面臨的挑戰
    一、引言
    二、科學傳播:從公眾理解科學到公眾參與科學
    三、公眾參與科學:誰是公眾,如何參與,何為共識?
    四、公眾參與科學的實證解決方案
    五、非政治層面的公眾參與科學
    六、結論
    第二節 公眾參與科技政策制定:一個 STS的分析框架
    一、“公眾”角色的多樣化
    二、在“參與”中“理解科學”
    三、科技政策的制定為公眾參與科技提供了“相遇空間”
    四、公眾參與科技政策制定過程的階梯—行動者模型
    五、結論
    第三節 中國公眾理解科學:從傳統科普到公眾參與科學的轉型
    一、引言
    二、國家科普體繫
    三、缺失模型及其面臨的挑戰
    四、變化中的世界
    五、科學家的反應及其成本
    六、邁向公眾科學參與之路

    第七章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科學傳播:以環境傳播為例
    第一節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科學傳播模式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概念辨析
    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科學傳播模式像限論
    第二節 傳統媒體科學傳播
    一、報紙:對《人民日報》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實證研究
    二、電視:對《新聞聯播》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實證研究
    三、傳統媒體 PM2.5相關內容傳播研究小結
    第三節 新媒體的科學傳播
    一、對新浪新聞 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二、對果殼網 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三、對新浪微博 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四、對微信 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五、對科學網博客關於 PM2.5相關內容傳播的實證研究
    六、新媒體 PM2.5相關內容傳播研究小結

    第八章 科學技術博物館和科學中心研究
    第一節 科學技術博物館的界定及分類
    一、科學技術博物館的界定
    二、科技博物館和科學中心的分類
    第二節 科技博物館和科學中心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展示技術發展史
    二、第二階段:展示當代科學技術,提高公眾知識水平
    三、第三階段:讓公眾接觸科學技術,促進知識為民所有
    四、第四階段: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關繫,突出雙刃劍效應
    第三節 科技博物館和科學中心的發展趨勢及啟示
    一、展教方式從灌輸式到啟發式,從講解型到動手型
    二、展教內容從經典科學到新興科學
    三、展教內容從科學成果到科研過程
    四、展教立場從支持辯護型到客觀中立型
    五、從以科技館為中心到以觀眾為中心
    六、把 STEAM教育理念落地
    七、制造場景
    八、增加臨時展覽
    九、“互聯網 +科技館”
    十、集群化建設和運行
    十一、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科學文化傳播普及隨筆
    面向特定人群的科學傳播:以青少年為例
    一、青少年科學傳播方式的既有認識
    二、青少年科學傳播方式
    三、青少年科學傳播面臨的新情況與新特點
    科普碩士培養現狀及對策分析
    一、科普碩士培養中的問題
    二、思考與建議
    從事科學傳播與普及研究的個人經歷回顧
    科學傳播學的宣言書——關於《公眾科技傳播指南》
    《科技傳播百科全書》述評
    中國科技傳播的新探索
    國外科技館對我國科技館事業發展的啟示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