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我的氣像生涯 陳學溶百歲自述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772-1120
    【優惠價】
    483-700
    【作者】 王春法張藜樊洪業陳德紅陳德東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697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69759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2706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1
    字數:3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王春法,張藜,樊洪業,陳德紅,陳德東


        
        
    "

    編輯推薦

    陳學溶先生是竺可楨先生弟子,中國氣像學界耆老,對中國氣像學史掌故了如指掌,葉文欽先生稱其為氣像史志活字典,本書為陳先生的口述自傳,對中國氣像學學科研究和中國氣像學史研究意義重大。

    內容簡介

    本書為陳學溶的口述自傳,以陳學溶的學術成長經歷為主線,廣泛涉及中國氣像學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等方面內容。

    作者簡介

    陳學溶,1916年出生,江蘇省南京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三屆氣像練習班。南京氣像學院研究員,南京竺可楨研究會副理事長,《竺可楨全集》特邀校審。曾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氣像研究所及其所屬的泰山日觀峰氣像臺、西安頭等測候所等從事氣像觀測和天氣預報業務;後在中國航空公司重慶珊瑚壩機場、印度加爾各答達姆達姆機場和上海龍華機場的航空氣像臺從事航空天氣觀測、國際航線天氣預報和服務工作;解放後,先後在華東氣像處、中央氣像局、江蘇省氣像局、南京氣像學院工作。他為寫作《竺可楨傳》、收集和研究中國現代氣像資料、校審《竺可楨全集》,為寫作中國現代氣像事業發展史跡和研究專業史,作出了實實在在的、無可替代的卓越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韓啟德
    總序二 白春禮
    總序三 周 濟
    代序 陳未翔
    導 言
    第一章 家世
    紫芝堂陳氏
    倉巷祖宅
    祖輩、父輩與同輩
    第二章 艱難求學路
    私塾與小學
    考進首都中區實驗學校
    少年時代的恩師——江菊人
    上高中時的窮日子
    第三章 第三屆氣像練習班
    北極閣與氣像研究所
    報考練習班
    聽竺可楨先生講課
    1934 年的講義殘本
    畢業照上的這些人
    第四章 初習泰山頂
    分配工作
    到泰山測候所
    竺師來視察,山上話風雨
    發文章,入學會
    日觀峰氣像臺的故址與故人
    再登泰山
    第五章 氣像研究所內遷
    擔任天氣預報助理
    堅守與撤離
    從南京到漢口
    再遷重慶
    第六章 西安頭等測候所
    籌建緣起與人員派遣
    疏散到漢中
    重回西安
    和阿垅住在一起
    為返回重慶的波折
    第七章 參加高等文官考試
    氣像局與“氣像科”
    報考與初試
    受訓與復試
    “黨證”與夢魘
    第八章 在“中航”服務的戰爭年代
    中航公司與“駝峰”航線
    在珊瑚壩機場建立氣像站
    在加爾各答的工作與生活
    中航的待遇
    汀江機場
    相識結縭劉婉章
    躲過此生一大劫
    上海龍華機場氣像臺
    變局中的選擇
    中航氣像員重聚南京

    第九章 在華東氣像處的折騰與收獲
    領過“八一”帽徽的留用人員
    呂東明網開一面
    喫“中灶”與入“另冊”
    預報寒潮,幸遇羅漠
    “中小尺度繫統分析的開端”
    第十章新 中國民航氣像管理事業的開拓與建設
    進京先遭“殺威棒”
    “撇清”與阿垅的關繫
    在民航氣像科“行走”
    起草《民航氣像服務規範》
    目睹“反右”眾生相
    繁忙的 1959 年
    赫魯曉夫專機平安落地
    下放勞動與精簡出局
    第十一章 重回江蘇
    臺站業務管理,參與預報會商
    率先完成“江蘇省農業氣候區劃”
    拜謁竺師談“積溫”
    與饒局長下棋
    “反動則有之,權威倒未必”
    五七干校雜憶
    審查結束
    第十二章 龍王山下苦探“梅”
    守望在實習臺
    參加河南“75·8”特大暴雨研究會戰
    花甲之年的攻“梅”夢
    用十四年資料寫出的一篇論文
    天氣氣候研究室
    梅雨消息三十年
    第十三章 投身中國現代氣像事業史研究
    《竺可楨先生在北極閣》
    《為中國現代氣像事業奠基》
    文章落實處,鋪路做小工
    存真糾錯,為文不讓
    在“修史熱”中四處奔波
    我與中國氣像學會(一)
    與葉文欽的交往
    我與中國氣像學會(二)
    蝸居之內天地寬
    第十四章 人物漫憶
    塗長望 / 黃逢昌 / 朱文榮 / 石延漢 / 黃廈千 / 郭曉嵐 /戚啟勛 / 高學文 / 許鋻明 / 程純樞 / 李憲之 / 徐近之 /池國英 / 盛承禹 / 劉聯華
    第十五章 晚年的精神家園
    施雅風先生登門來談《竺可楨全集》
    “特邀校審”十三年
    病纏身,書縈懷
    百歲遐思
    附錄一 陳學溶年表
    附錄二 陳學溶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采集工程札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的氣像生涯(陳學溶百歲自述)》:
    一 在中國近現代科學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氣像學是繼地質學和生物學之後實現本土化的重要學科。在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以竺可楨為學術領袖,以中央研究院氣像研究所為基地,與國際學術接軌的氣像學得到了全面、迅速的發展。與具有“普遍性”的數、理、化學科相比,地質學、生物學和氣像學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因此也有更強的滿足社會需求的實際應用價值,最明顯的就是天氣預報。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建立起國家規模的氣像事業,這是中國氣像學界先驅者們的夢想。
    氣像研究所成立於1928年。草創時期,竺可楨一方面抓氣像學術研究的基本建設,另一方面聯絡全國各相關單位,抓氣像預報的臺站建設。當時最緊要的問題是氣像人纔的缺乏,在等待大學專業學生而遠水不解近渴的情況之下,他著手辦起了氣像練習班,即相當於“專科”培訓的速成班,招考高中或舊制中學畢業生,半年後,分發到各地測候所,承擔氣像觀測任務。
    1934年10月,在竺可楨舉辦的第三屆氣像練習班中,走進來一位高個子的十八歲青年。1935年4月,他登上東嶽泰山的測候所,開始了他的氣像生涯。八十年前的今天,他正在泰山頂上觀風測雨。按著老輩人“祝進不祝滿”的習俗,他今年已經百歲了。今天,他住在南京的蝸居中,還在案頭潛心梳理有關“竺可楨年表”的資料。
    他就是這《我的氣像生涯(陳學溶百歲自述)》的主人公一陳學溶。
    二 陳學溶,1916年3月2日(農歷正月廿九)生於南京。出生之時,祖上的發達已成往事。自他記事起,與父親相伴的是失業,是窮困潦倒。他白幼聰明好學,但有多次因家中衣食之憂而面臨輟學。起初從報紙上看到氣像練習班的招生廣告時,在他心中隻是點燃了養家糊口的希望,卻未料到在十八歲這個人生選擇的拐點上,他不僅從這次機遇中得到了安身立命的職業,還得到了令他百歲陶然的精神家園。
    從1935年4月到1944年2月的九年中,陳學溶經歷了泰山頂上艱苦環境的磨煉之後,又跟隨研究所經歷了戰爭中的臨危堅守和輾轉內遷。在氣像研究所長期從事天氣預報的第一線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多面手。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大西南唯一的國際後勤補給通道是“駝峰航線”,它也成為國際反法西斯中國戰場的生命線。從1944年2月起,陳學溶供職的中國航空公司(由中國官方與美國民營公司合資),就是負責這條航線的飛行任務,而陳學溶擔任氣像員的崗位工作,正是為這條航線的飛行安全做氣像服務的。此期間,他曾被派赴印度加爾各答的達姆達姆機場工作一年多。抗戰勝利後,他繼續服務於中國航空公司,曾任上海龍華機場氣像臺臺長。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我的爺爺(代序)
    我的爺爺陳學溶,在 98 歲高齡受到國家“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項目的邀請,以中國氣像學界年齡最高的長者身份留下一生重要的史 料。資料采集與傳記編寫歷時兩年,在項目即將結束之際,我受采集小組之 托寫一寫孫女眼中的爺爺,殊榮所致,萬不敢辭。雖然提筆寫爺爺對我來說 是難之又難的情感歷程,還是可以在這裡勉強記下不足為外人道的幾件小事。
    我出生時爺爺已屆古稀之年,家中孫一輩堂表兄妹四人,我是最小的一個。幼年的印像裡,爺爺總是和“糖”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我最小,承歡膝下也總是家中大人最愛逗弄的一個。家裡喫飯有一張紅木色的大方桌,我的個頭踮起腳來還隻能勉強摸到桌的邊緣;爺爺總是拿一塊椰子糖或山楂片,算好了距離擺在桌面靠近邊角處,任我艱難地踮著腳探來探去,往往快摸到了還要把糖果往裡再推上一點。這個遊戲百玩不厭,我也常被逗得氣呼呼,可也傻乎乎地抵擋不住椰子糖的誘惑。直到我的個頭一 天天長高,慢慢可以踮起腳來看見糖果的方位,後來更是可以攀凳上桌, 椰子糖擺在任何一個角落都難不倒我了。於是遊戲又被變換了玩法。爺爺 把糖果牢牢攥在手裡,在我面前虛晃一槍引起注意,誘我使盡喫奶的力氣掰開他手指纔能拿到。印像中隻記得,爺爺力氣好大,每一顆糖果都是一 番無比艱難的搏鬥;我也逐漸學會了掰拳技巧,一個個手指從邊緣掰起, 方向和巧勁都很重要。爺爺的手指障礙從三指加到四指乃至全部五指,等 我上了中學,力氣彼消此長,我掰開爺爺的拳已經毫不費力了。那懷舊的 椰子糖對我也不再有太大吸引力,可為應景還要裝模作樣地掰一下。不知 何時,爺爺終是發覺我已不再是那個拿不到糖就要急得哭的小孩子了。上 大學後,回家機會益少;每次風塵僕僕地到家,放下行李,第一件事便要 向爺爺報個到,順便摸走幾個小零食。結了婚第一次帶先生回家,伏案的 爺爺抬頭看見我們,還是很高興地問“要喫什麼?”然後立即吩咐大姑媽 搬來零食罐讓我們挑。零食罐往往掐著我們到家的日期被屯滿,我們在爺 爺那兒如果沒拿到什麼山楂啊棗兒的走,也會有點口腹之外的小失落。隨 著大姐、二姐相繼生子,爺爺那兒的糖果罐,估計已經是在為曾孫(女) 們準備的了吧。
    在我學會攀凳上桌的年紀,還發展了一項愛好,聽爺爺講《東周列國 志》,尤其是《伍子胥過昭關》。晚飯過後,母親、姑母們撤走碗筷清出桌 面,大姑父奉上一盤削成小片的梨子,上面還細心為爺爺插好牙簽,便到 了我聽故事的時間。從書架上抽出《東周》,我“點播”“伍子胥”,大家 又喫驚又好笑“怎麼又是這一段”,然後爺爺就用一口南京方言的白話給 我講伍子胥怎麼被費無忌陷害,怎麼帶著太子建逃亡,怎麼在昭關下一夜白頭,怎麼拜相吳王,直到怎麼鞭尸楚平王報父兄之仇。少年好動,我聽故事時是很難老老實實坐在板凳上的;更何況故事聽了很多遍早已爛熟於胸,聽著聽著便會忍不住攀上板凳爬上飯桌。故事會結束時往往我已盤腿 端坐在爺爺面前,以致常被打趣為一盤“菜”。印像中如《水滸》《三國》或是《東周》的其他故事也講過,但統共都不如《伍子胥過昭關》講得多: 這個故事即使沒有講上一百遍,三五十遍總是有的。至今我也不明白為什 麼我總是點播這個故事,也不記得自己為什麼要爬上桌去;或許爬上了桌 纔可以看見講故事的爺爺的臉,而伍子胥過昭關這個故事充滿著玄幻、智慧 和正義,那滿頭白發的伍子胥,應該就和滿頭白發的爺爺一樣又聰明又厲害 吧!印像中爺爺就是我知道的最厲害的人,什麼故事都知道,歷史的年代也
    都記得一清二楚,輔導我奧數題目還都會做。後來中學英語練聽力,《美國 之音》廣播裡我聽不懂的,爺爺都可以很清楚地給我一句一句寫出來。這個 印像如此之深刻,到現在我還偶會向我先生炫耀,“我爺爺最厲害了!”
    小時候因為是全家呵護的中心,不免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爺爺向來 脾氣比較好,寵我格外多一些,也時常喜歡拿個棗兒啊糖的逗弄逗弄,所 以和爺爺搗蛋的機會也比較多。平時比如和爺爺爭個糖啊,偷偷把開著的 書合上啊,手心手背打不到就賴皮啊等等,爺爺從來沒有生過氣。記得有 一次盛夏,爺爺在裡間伏案勞作,我躡手躡腳地潛過去,突然從他背後拿 出大蒲扇一扇,想嚇他一跳來著。殊不知爺爺正在修改一篇文稿,用老式 的方法需要從一大張透明幻燈片上把小方塊字一塊一塊剪下來再貼到底稿 上,桌上正整齊排列著不少剪下來的小貼片。爺爺已經屏息凝神工作了一 上午,我這麼突然一扇可好,小貼片飛得滿桌滿地。爺爺一下就急了,瞪 起眼睛喝了我一聲,我也嚇得趕緊落荒而逃,躲在門外不敢進去。聞聽此 事,連姑媽都慌了神,因為爺爺做的是精細活兒,一上午的功夫全部作廢 不算,扇飛的小貼片如果找不到還得另想辦法補救。我嚇得不敢再進門, 躲到後來還是爺爺先找到我,為他吼了我先向我賠不是,解釋過他生氣的 原因,再拿糖安撫了大哭的我纔罷。從此以後我懂了分寸,在爺爺工作的 時候格外小心不敢再胡鬧。伏案工作的爺爺也日復一日,從寫文章,到一 字一字校對大本大本的《竺可楨全集》,到編寫《餘熱集》(《中國近現代氣 像學界若干史跡》),少有間斷。二十幾年的印像裡每次回家爺爺都是在工作, 心無旁騖,偶爾高興了也會哼哼小曲。青年人不易留心時間的流逝,爺爺 和家也好像覺得會永遠在那裡;我隻在不經意間注意到爺爺的背又彎了一 點,手又瘦了一點;老花鏡漸漸不夠用了,加上放大鏡,小放大鏡又換作 大放大鏡。現在回到家,輕輕地喚一聲伏案的爺爺,待他高興地抬頭,悄 悄用另一隻手從背後把他放大鏡藏在身後,閑聊完畢爺爺低頭發現工具 沒了,我再裝作不知情,爺孫倆嬉皮笑臉地玩鬧幾個回合纔罷。大學回家 有時看到爺爺伏案勞作辛苦異常,面前的書稿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小字,我 還半開玩笑地吹捧他:“這麼辛苦啊!歇歇吧?厲害哦!”爺爺便會笑呵呵 地用南京話回答,“沒得你厲害咯!清華大學,了不起!”後來來美國讀博士,又驕傲地換成“哪有你厲害呢,啊?清華大學高材生,加州大學博 士,乖,不得了!”每每此時,我便要汗顏,因為學歷不過是能讀書加一 點小聰明而已,若論不懈的堅持與細致,我實在差爺爺太遠。
    爺爺的藏書很多,我常囫圇吞棗地翻看,遇見喜歡的就拿回家放在床 頭隨時翻閱。記得常駐床頭的幾本書包括《水滸》《紅樓夢》,上面都有爺 爺的小字批注,抄寫的金聖嘆批文或甲戌本修正。除此以外停駐時間最長 的是一本《楊絳散文》,其實當時我並不知楊絳先生為何人,亦不知默存 就是錢鐘書之字,可翻來覆去讀著滿口餘香,竟也愛不釋手。少年之時, 更多是讀故事,楊先生寫貓,寫早年的生活,寫新中國成立後歷次運動中的 經歷,讀來或趣味盎然或催人淚下;隨著年歲漸長,越多被文字後的情懷所 動。十幾年中慢慢讀懂了中國老一輩的文人在面對世事變幻時,竟能保得如 此一份豁達而不失幽默,內斂卻又洞若觀火。掩卷,心中是一片恬淡清明。 很久以後纔知道,這本散文集是爺爺聽聞《干校六記》的好口碑特意讓爸 爸找來的。爺爺自己在運動中的經歷,即使問起也講得不多;偶爾聊上幾 句,那份淡然的口吻讓我想起楊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
    因為不經意間熟讀了《楊絳散文》,竟然還讓我在爺爺面前有了一次 小露臉的機會。小學畢業順利升入爺爺的母校南京一中,爺爺獎勵我一套 書,我便點了心癢已久的《約翰·克裡斯多夫》。爺爺興衝衝地陪我走到 兒童醫院旁邊的先鋒書店去買,厚厚的四大本 ,再走三四站路回家。 我為人生中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大部頭興奮不已,全然沒注意到爺爺的 體力;走到一半穿過南大校園時,他終於要求在梧桐樹下的石凳上歇一會 兒。我扶著爺爺用自帶的海綿墊坐好,心中驀然升起一個念頭——爺爺老 了。印像中的爺爺,還是那個幾年前帶著小不點的我上九華山,那個高大 挺撥、健步如飛,軍人般無所不能的爺爺呢?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爺爺 的體力變得不如我了。在夏日梧桐樹的陰影下,爺爺蹺起二郎腿,小幅地 搖晃著輕哼一首歌,順便和我開開玩笑,“你也要看《約翰·克裡斯多夫》, 呵!你曉得這是誰翻譯的呀?”這個我知道,忙得意地答,“傅雷!”爺爺 繼續追問,“你知道傅雷是誰嘛?你說他兒子是誰?”其實我原來並不知道 傅雷是誰,但拜楊絳先生《記傅雷》一文,我隱約記得裡面有一個兒子叫
    阿聰,還有一個卻不記得了,便硬著頭皮蒙道,“叫傅聰!”這一下,輪到爺 爺喫驚了,“喲!你還真知道嘛!不簡單!”我像作弊蒙混過關的小學生,趕 緊吹噓了幾句就把話題岔到別處。大學之後讀到《傅雷家書》愛不釋手,這 纔真正知道了傅聰是誰,傅雷又是怎樣一位大家;那套簡裝版的《克裡斯多 夫》也陪伴了我的青春,助我認識人生摯友,助我窺見另一個精神世界,讓 我成為現在的我。這麼多年來,隻要想到傅雷,想到《約翰·克裡斯多夫》, 便會回憶起那個夏日的梧桐華蓋,和在爺爺面前蒙混過關的小得意、小慌張。
    大學之後離家益遠,大表哥也遠赴新加坡攻讀博士,每年過年的時候 全家從五湖四海聚攏到爺爺腳下,熱鬧竟隻增不減。年夜飯過後,兄妹四 人齊聚,在姑媽叔叔等擠眉弄眼的暗示下,好戲就要正式開演了。打頭陣 的一般是哥哥,湊到爺爺身邊嬉皮笑臉地做出捻錢的手勢,“公公,有一 個紅色的東西,今年放在哪裡啦?”爺爺便裝出不知所雲的表情:“啊?什 麼紅色的東西?”我們幾個小的臉皮也薄,扭扭捏捏,在爺爺身邊揉肩捶 背,直到大姑媽出來解圍點破,“在問你要壓歲錢呢!”爺爺就做出大喫一 驚的表情:“啊?還要壓歲錢啊?今年想著你們都上大學了,是大人了,沒 準備啊!”這一下可炸了鍋,大家一擁而上,各種辯解、求情、撒嬌、蠻 憨,爺爺也都機智地一一擋回,我們隻好使出渾身解數,有人撒嬌,有人 告白,有人衝鋒陷陣,有人旁敲側擊。個中唇槍舌戰幾十回合,純是一場 口纔與智力、俏皮與耍賴的比拼,更讓圍觀的姑媽叔叔們笑得樂不可支。 中場爺爺有時還會放幾個煙霧彈,佯裝回屋,結果拿回來幾包紅紙包裹的 雲片糕,引發哄鬧一片;偶爾討紅包一方一時口拙詞窮,大家埋頭苦思之 中,小堂姐突然漲紅了臉,湊到爺爺耳前一字一句大聲說道“祝爺爺福如 東海,壽比南山,長命百歲!”於是大家一愣,繼而哄堂大笑,爺爺也笑 得眼淚鼻涕手帕齊上。鬧騰一個多小時後,還是大姑媽出來收場,假裝不 經意間翻到了紅包讓爺爺辨認,爺爺再做出心痛的表情,“哎呀怎麼就給你 找到了!”於是幾個小的一擁而上,樂不可支地又是作揖又是滾在懷裡揉 搓,直到各自磕頭領走紅包,大年夜的飯後節目纔算告落。來美之前最後 一次在家過年,飯菜一如以往豐盛,氣氛卻稍有落寞;孫輩們嬉笑著討 要紅包,我心中暗感不知以後何時纔有機會回家過年滿堂歡樂;領紅包時,叩頭,淚落。 旅美已近八年,中間每兩三年纔能回家一次。大姐二姐陸續結婚生
    子,爺爺也奇跡般地闖過重癥胰腺壞死的鬼門關,重又坐回桌前日日審稿 寫稿,把時間、稿費和名利一概置之度外。每每打越洋電話回家,問到 爺爺一切安好,心裡便多一份安定。前陣子 99 歲的爺爺又玩起了新花樣, 用上了 iPad,還申請了微信,不禁讓我莞爾——其實爺爺向來是個跟得上 時代的人呢。想起大學時爸媽為我終身大事沒有著落百般催促,倒是爺爺 慢悠悠地和我談話,“這些事是急不得的,慢慢找,錯了也沒關繫,沒什 麼不得了。”爺爺此次身列受邀參加老科學家資料采集項目中的一員,也 算為自己平淡低調的一生留下了點兒筆墨紀念。雖然項目開頭他還稍有抗 拒,擔心自己被過度撥高有悖一生行事;成稿之後,於吾等孫輩卻也感到 一絲慶幸。爺爺生平很多經歷我隻零星聽過,可前後左右都對不上;拿來 初稿先睹為快,纔知道原來如此。
    爺爺的一生是低調小心的一生,在孫輩眼中,他也是慈祥俏皮、業務 上文化上功底厲害到深不可測的一個爺爺。於我私心裡,爺爺對我還有一 個深厚的影響:因為他,我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文人”二字。他 們平和、謙遜、謹慎小心,洞察世事、潔身自好,心態開明,精神安定。 治,則奮發向上;亂,則退以修身,保得內心一方淨土光明長存。我旅美 多年,處在中西方文化的夾縫中,世事紛亂,也悲傷過,也憤怒過,也感 嘆過;周圍夜郎自大者有,妄自菲薄者亦不少。迷茫中想到如爺爺般的老 一輩中國文人,心裡便會多一份清明,多一份平和;如此的文化必不滅, 如此的民族必會走向光明復興。
    謹以此文兼祝爺爺百歲期頤之壽。
    陳未翔 2015 年 1 月於美國洛杉磯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