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中國工程院院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772-1120
    【優惠價】
    483-700
    【作者】 王光綸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046648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046648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1352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7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王光綸

        
        
    "

    內容簡介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叢書·情繫山河:張光鬥傳》旨在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學家張光鬥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繫等方面的資料保存下來。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叢書·情繫山河:張光鬥傳》是以此為根據,由科學史領域的學者經過嚴謹的考證寫成。張光鬥先生自1950年起,曾先後被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長江水利委員會,以及成都、中南、西北、貴陽、昆明等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聘為技術顧問。為了表彰張光鬥先生在各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和單位先後授予他多項獎勵和榮譽。1981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曾授予他“哈茲國際獎”、1985年由他參與領導的科研工作成果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年由他領導完成的教學成果曾獲教育部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目錄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總序二
    總序三

    導言

    第一章 從鹿苑小鎮走出的交大高材生
    清貧的童年
    小學時的反帝遊行
    人生的第一次選擇
    就讀上海南洋大學附小
    交通大學的高材生

    第二章 考取清華公費留美開始結緣水利
    行萬裡路
    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水利工程學碩士
    從墾務局到哈佛
    “如果國都亡了,我念書還有什麼用”

    第三章 投身水電支援抗日再次赴美深造
    輾轉入川,投身水電建設事業
    結婚
    再次赴美實習、深造
    力阻三峽工程

    第四章 奔波於江河之間靜待南京解放
    糾結的三峽情
    奔波於祖國的大江大河之間
    決心留待解放,建設國家

    第五章 初進清華任教踏上新的征途
    春風化雨,踏上新征途
    參加生產實踐,堅持為工程建設服務
    初結黃河情

    第六章 在“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下奮進
    當選學部委員,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與國家科技發展等重大條例、規劃的制定
    創建科學院水工研究室
    開展水工結構模型試驗、進行工程咨詢顧問
    赴蘇學習考察科學技術

    第七章 設計密雲水庫為首都獻上一盆清水
    勇擔“縛住潮白蛟龍”的重任
    堅持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
    大膽創新,道路艱難曲折
    眾志成城,驚險闖關
    幸福的回憶,難忘的情懷
    謹慎從事,不留隱患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爆發逆境中盡顯真情
    “反動權威”
    在三門峽工地,幸運地遇到了“小伯樂”
    一位受歡迎的“反動學術權威”
    忍辱負重,一心為民,終於苦盡甘來

    第九章 科學大會啟新章喜迎事業第二春
    重踏訪美之旅,開展國際交流
    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為高教事業建新功
    出任水科院院長,為該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重大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獻策、把關

    第十章 突遭老年喪子之痛、敬業精神感人
    痛失愛子,含淚寫下萬言書
    難以忘懷的葛洲壩情緣

    第十一章 積極促進高等工科教育的發展
    在世界銀行貸款支持中國大學發展項目中力挑重擔
    創建國家教委直屬高等工業學校教育研究協作組

    第十二章 為水資源的戰略決策進言獻策
    直面水資源的戰略定位問題
    抓住學部大會的有利機遇
    上書中央“寧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研究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水利經濟

    第十三章 盡心竭力提高工程界的地位
    積極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
    加入國際大壩委員會
    加入世界工程師聯合會
    加入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

    第十四章 六十餘載難以釋懷的三峽情
    昔日力勸不要建今日力薦早日建
    嚴謹的設計審查和把關
    大江截流前驗收,質量檢查建體制

    第十五章 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研究
    為水資源戰略研究立項申請積極做好鋪墊
    “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項目正式立項
    跨學科綜合研究水資源持續利用取得豐碩成果

    附件一 張光鬥院士與中國水利水電工程
    附件二 張光鬥院士的高等工程教育教育思想
    結語
    附錄一 張光鬥年表
    附錄二 張光鬥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三章投身水電支援抗日再次赴美深造輾轉入川,投身水電建設事業格蘭脫將軍號輪船自加拿大溫哥華起航,經過三個多星期的長途航行,終於到達香港。張光鬥一行四人住在朋友張先生的貿易公司中。這位張先生聽說他們是回國參加抗戰的很是敬佩,款待了他們。張光鬥把行李和書籍寄存在貿易公司,便告別香港,乘飛機到長沙。在長沙,他聽說清華大學要遷到昆明去,和北大、南開等組建西南聯合大學,這幾天正好途經長沙。張光鬥趕緊去拜訪工學院的施嘉煬教授,想請他介紹工作。但當時國內混亂,又有日本入侵,施先生說目前找工程方面的工作非常困難,問他是否願意去雲南大學任教。而張光鬥是想找直接為抗日出力的工程工作,不願意去大學任教,無奈之下隻能暫居長沙,等待時機。或許,施先生是被張光鬥的愛國熱情深深打動了,他在去昆明的路上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幫助這個年輕人。兩個星期後,張光鬥收到施先生的來信,信中告訴張光鬥可以試試去找在江西省南昌城任公路局局長的蕭慶雲先生。張光鬥按照施先生的指點立即給蕭局長打電報,蕭局長回電表示歡迎。
    張光鬥乘汽車從長沙趕到南昌,二人見面後,蕭局長認為張光鬥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回國,投身建設,值得稱贊,想任命他為江西省公路養路總隊長。
    但那時江西已是抗戰前線,對於既無工作經驗,又不懂公路工程的張光鬥來說,馬上承擔如此重任有些猶疑,而蕭局長也有些不放心,故此事最終作罷。不幾天,蕭局長要去南京開會,遂問張光鬥是否認識國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錢昌照先生。張說認識,是同鄉近鄰。
    蕭局長到南京後,向錢主任彙報了張光鬥的情況,說明他剛從美國回來,專業是水利工程,既有兩個美國碩士學位,還有美國墾務局實習的經驗,更有一顆愛國的心。錢主任當即打電報給張光鬥,邀他速去南京,見面後任命他去四川省長壽縣龍溪河水力發電工程處工作,並已電告該處黃育賢主任。
    工作終於找到了,但張光鬥怎麼也沒有想到,離開南京竟然難如上青天。錢主任因次日就要去內地,讓國防委員會的同事借給張光鬥200塊錢作路費,請其自行設法赴長壽就職。當時南京已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在外逃,張光鬥到處去買輪船票、汽車票,都買不到,可是有的人連家具都能裝上船,對這種亂像他很不滿,也很無奈,但毫無辦法。他多方托人,親朋好友都找遍了,還是買不到一張車票,也沒有人能帶他出南京。兩天後,他又去見尚未離開南京的導師汪胡楨先生,想請他幫忙去四川。汪先生見到張光鬥很感意外,認為他不該一時衝動回國,應再去哈佛繼續學業。而且汪先生還說,張找到他很及時,因為汪先生第二天將自己開車去上海租界暫住,願意帶張光鬥同去上海,並要求他到上海後立即想辦法再去美國。
    張光鬥對導師的這個建議未認同。
    師生陷入長時間的爭論。老師不能理解學生為什麼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棄學歸國,學生也不理解老師為什麼如此固執非要他繼續讀書。但師生一場,老師最後還是決定幫助張光鬥,介紹他去導淮委員會找時任總工程師的須愷,因為導淮委員會即將內遷,可請求他們幫助。須總是張光鬥加州大學的老學長,見面後被張的愛國熱情所感動,當即答應帶他乘船到江西九江城。一路上,須總照顧張光鬥喫住,但導淮委一些人對此舉很不滿,因為張光鬥不是導淮委的人,卻在船上占了他們一個位置。這些人的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個時候,1937年11月,是逃命的日子,距離後來發生南京大屠殺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晚年的張光鬥還為此感到深深的不安,也感謝須總救了他,否則他很可能在南京大屠殺中喪命。張光鬥說他順利回國和逃離南京都是人生道路上的機遇。
    在九江,張光鬥順利地買到了去漢口的船票。在一天清晨,輪船到達漢口,剛上碼頭就有一位商人走過來問張是否去重慶,並說今晚有法國白輪去重慶,可以代買一張三等艙的船票,票。張光鬥當即表示要買,並把行李暫放在那位商人鋪主的店鋪內,約好晚七點上船。張光鬥上街遊覽,巧遇交大級友李清華夫婦,他們來漢口城已一個月,一直未能買到去重慶的船票,聽說張光鬥今晨剛到漢口,就已買到船票,很是驚奇。晚上李清華夫婦送張光鬥上船,由衷地感嘆張的運氣真好。上船以後,張光鬥給帶他上船的那位商人鋪錢,卻被帶到輪船的廚房儲菜倉。張當然不同意,與鋪主爭吵起來。鋪主蠻不講理,於是張光鬥要上樓找船長論理。鋪主見張光鬥西裝革履,又能講流利的英語,怕他真找到船長,就麻煩了,不得已給了他一張三等艙船票,張光鬥這纔有了可以休息的床位。
    這一路風景優美。千年之前,大詩人李白就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名垂千古。而作為一心想當工程師的張光鬥,自然沒有詩人的浪漫與情懷。船過長江三峽,他看到山高谷窄,水流湍急,氣勢雄偉,感嘆道“好一個優越的水利水電地址!”他想起大學時期學習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提出興建三峽工程,開發三峽水力資源,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一天要興建宏偉的三峽工程。但又想到當時是國難當頭,日寇侵華,國家的命運岌岌可危,必須首先抗日,把日寇趕出去,纔能建設三峽工程,振興國家。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張光鬥先生是著名的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高等工程教育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院院士、墨西哥國家工程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張先生長期從事水資源開發利用、大江大河治理、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科研和教學工作,為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和水利水電專業技術人纔的培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情繫山河:張光鬥傳》詳細論述了張光鬥先生的學術成長經歷和奮鬥一生所取得的重要工作成就。先生一生情繫祖國山河,認真踏實、埋頭實干。先生學識淵博,基礎理論堅實,並且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自1937年開始投身祖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60多年來,創造性地解決了大量工程技術問題,豐富了我國開展水利水電建設工作的經驗;自1949年開始又在高等教育領域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50多年來,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模式,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水利水電建設人纔。張光鬥先生一生所奉行的是“愛國奉獻”的人生哲理、“嚴謹求實”的工程實踐理念、“勤奮進取”的學術研究理念,這些思想品德既是他能夠取得一繫列成就的重要基礎,也是留給我們晚輩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並進一步發揚光大。
    與眾多老科學家的愛國情感一樣,張先生的愛國熱忱和行為,是我們學習的楷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張先生在美國剛剛獲得工程力學碩士學位,並已得到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但戰火使得他再也無法在美國寧靜地讀書,正如張先生自己所說的“如果國都亡了,我念書還有什麼用?”正是在這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驅使下,他毅然決定放棄優越的繼續深造的機會,回國參加抗日救國工作。
    1937年11月,張先生回到國內,並立即投身到祖國的水電建設事業當中,他不顧生活的艱苦,說服未婚妻從舒適繁華的大上海來到偏遠的四川窮山溝,在水利工地成婚,先後在龍溪河、濱渡河上修建了一批小型水電站,為長壽和萬縣的軍工生產提供了電力,支援了抗日戰爭,實現了自己“實業抗日救國”的願望。
    1947年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當時來華工作的美國聯邦能源委員會柯登總工程師即將回國,由於他在南京長期和張光鬥先生一起共事,對先生的工作能力和為人性格十分欣賞,臨行前,他多次勸張先生舉家一起與他赴美,並答應代辦簽證、代付路費並安排在美的工作,若張先生同意還可以和他一起合辦工程顧問公司。但都被先生婉言謝絕了。張先生表示:我是中國人,是中國的老百姓養育和培養了我,我不能離開我的祖國,我有責任為祖國的建設效力,為養育我的老百姓服務。60餘載的奮鬥歷程,證實了先生確實是一直在忠誠地履行著自己所承諾的這項神聖的職責。
    張光鬥先生關注祖國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把全部心血都無私地奉獻給了這項造福人民的事業,即使是在極端艱難的逆境當中,他的這種奉獻精神也絲毫沒有改變。常言道“危難之中見真情”,在順境中做些好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難就難在逆境中,還能堅定不移地為人民做貢獻,這就反映出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密雲水庫,白河主壩保護層發生滑坡,為了搶險加固,工地指揮部的領導急召在外地的張光鬥回京。先生不顧年邁體弱星夜兼程,及時趕到密雲水庫工地。但當時還是“四人幫”猖獗的時代,張先生仍處於受審查、受批判的逆境中,雖然先生是滿腔熱情、風塵僕僕艱難地從外地趕到水庫工地,但清華軍宣隊負責人迎面送給他的卻是當頭一棒,明確地向他宣布:這次加固工程的設計你要負責,但你不準在設計圖紙上簽字。即使蒙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先生仍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程加固工作中去。他每天奔波在大壩工地,爬上爬下檢查施工質量,對設計圖紙一張、一張地仔細審查,提出意見後交給“負責人”簽字。張先生後來向他的助手追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當時想,我是為人民工作的,不是為哪一個軍宣隊負責人工作的,讓我簽字也好,不讓我簽字也好,反正我要認真干事情,要對老百姓負責。”這是多麼質樸的情感和語言呀!類似的感人事例還有很多。1980年夏季,張先生唯一的、年僅37歲的兒子在京不幸病逝,那時先生正在葛洲壩工地審查設計,當時主持審查會議的陳賡儀副部長怕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對先生的打擊太大,在回京的路途中出問題,不得不對他謊稱是學校要他立即回京參加重要會議。
    到家後,先生纔得知兒子已經過世,聽到此噩耗後,他兩眼直瞪瞪一言不發地獃坐在那裡,可以想像老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對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來說是何等的悲傷。即使是在這樣極端悲痛的日子裡,為了對工程設計負責,在兒子追悼會結束後,先生還是花了近兩天的時間寫出了一份上萬言的“葛洲壩工程設計審查意見書”,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劉達同志見此“意見書”後深為感動,當即自己動手寫信給餘秋裡副總理和錢正英部長、劉瀾波部長,向他們推薦這份意見書,並盛贊張先生的這種對事業負責的精神。
    這份在喪子之痛中寫成的意見書,字字飽含著先生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之情、浸透著對事業無私奉獻的滴滴心血。
    張光鬥先生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嚴守職業道德,不聞“風”而動;尊重科學的客觀規律,不畏“壓力”,敢於直言,在這些方面也為我們晚輩樹立了良好的榜樣。1950年夏季,張先生應水利部之邀,陪同蘇聯專家一起查勘黃河潼關—孟津河段,研究開發方案。在潼關壩址方案的選擇上,張先生和蘇聯專家產生了意見分歧,並展開了爭論,張先生認為蘇聯專家的想法不符合工程實情。在當時“一邊倒”的聲勢下,敢和“老大哥”爭論,可不是一般的問題。個別領導提醒他,要虛心向蘇聯專家學習,這是政治態度問題。即使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先生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並得到了傅作義部長的支持。又如,在1958年設計密雲水庫時,當時是“大躍進”的年代,有一位水利繫黨組織的負責人提出要把密雲水庫的攔河大壩做成過水土壩,並且鼓動學生制造氣氛,過水土壩方案是“又快、又省”的方案,誰反對這個方案就是不執行“總路線”,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在如此之大的“政治壓力”下,張先生還是冷靜思考,認為過水土壩固然具有經濟上的優越性,但在科學技術上,既無成功的先例,也還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張先生就是不同意這個過水土壩方案,哪怕它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在密雲水庫也不能采用。他認為:修一座水庫、攔斷一條河流容易,但要保證百年千載不出問題,難!對於水利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釀成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一定要實事求是,科學分析,要慎之又慎。這樣的事例還有不少,這位可敬的“倔老頭”,這股尊重科學、堅持真理的“犟勁”,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張光鬥先生在從事工程設計工作中,既認真負責、踏踏實實,又敢於創新,敢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愧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一位傑出的開拓者。
    自1937年開始,張先生投身祖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為之奮鬥,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大河。1937~1942年,他負責設計了桃花溪、下清淵硐、仙女硐等水電站,雖然這些電站的裝機容量都很小,但是,這是中國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設,計、施工建成的第~批水電站。1951年,他領導“黃河人民勝利渠”渠首閘的設計,首次在黃河下遊成功地破堤取水,為下遊引黃灌溉開創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將滔滔的黃河之水引入了下遊兩岸農田,這是中國人民開發利用黃河的又一次大膽嘗試。1958年,他作為總工程師主持設計密雲水庫,在設計中大膽創新,在國內率先采用了深厚覆蓋層混凝土防滲牆、高土石壩薄黏性土斜牆、土壩壩下廊道導流等革新技術。密雲水庫一年攔洪、兩年建成,又好又快地完成了任務,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張先生曾先後為官廳、丹江口、葛洲壩、二灘、小浪底、三峽等數十座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提供技術咨詢,對工程樞紐布置、結構設計提出了許多極為有益的建議。如對葛洲壩工程,他積極贊同炸掉原處於江中的葛洲壩島,以增大洩洪閘和電站的布置空間,這一建議對改進樞紐水流河勢,保證大江截流和擴大電站裝機,具有戰略性的意義。再如對二灘拱壩樞紐布置,他堅持主張壩內、壩外多種方式結合的洩洪方案,並形像地將此方案比喻為“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比喻一直被同行專家傳為佳話,此方案的采用對保證樞紐運行可靠、確保大壩安全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於三峽工程,三期施工導流底孔方案是張先生提出來的,這一方案的實施對保證三峽工程施工期黃金水道的順利通航和整個工程的按期完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張光鬥先生嚴謹、敬業的精神在水利水電工程界是有口皆碑的。所有送給他審查的設計報告、圖紙,他都認真地閱讀,手持放大鏡逐行逐字地斟酌,並提出自己的書面意見。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本厚厚的、干干淨淨送給他審查的設計報告,當返回到報告編寫者的手中時,往往在報告每頁周邊的空白處都布滿了張先生批寫的意見,頁面上中間是黑色的打印字體,周圍環繞的是密密麻麻、藍色圓珠筆的手寫字體,形成鮮明地對比。看到這樣的報告文本,不由得讓人發自內心地對這位“較真兒老頭”的工作精神表示敬佩。先生這種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在現場檢查工程質量時表現得更為突出。80年代在葛洲壩工地,為了檢查二江洩水閘護坦表面混凝土過水後的情況,他堅持乘坐“沉箱”潛入水下親自查看,駕駛沉箱的工人師傅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歲數的老人還敢坐沉箱潛到水底下來工作。90年代,作為國務院派出的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的副組長,有一次在三峽工地檢查導流底孔施工質量,他深知高速水流對底孔過水表面平整度的要求極為關鍵,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堅持從基坑順著腳手架爬到55米高程的底孔,檢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當他用手摸到表面仍有鋼筋露頭等凹凸不平的麻面時,當即要求施工單位一定要按照設計標準返工修復。對於一位80多歲的老人來說,爬40多米高的腳手架,其難度可想而知。
    張先生這種嚴謹、敬業的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水利工作者的優秀品質,永遠是我們後輩學習的榜樣。
    張光鬥先生之所以能夠在工程實踐和教學生涯中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和他所處的時代與機遇緊密相關外,應當說和他自身的勤奮好學、努力進取也是密不可分的。張先生上大學念書時,在同學們的眼中一直是一位“孜孜學業,手不釋卷,所業精熟無論”的佼佼者,勤奮好學是出了名的。1934年從上海交大畢業時,在當年全校考取公費留學的學生中,張先生的畢業成績排名第一。1943年到1945年,在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局和墾務局考察和學習期間,他喫住在工地,白天在工地邊看邊向有經驗的工程師、工人請教,知道了“應當如何做工程”;夜晚在室內查資料、學理論,運用理論知識把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感性知識從理論上搞清楚,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明白了“為什麼這樣做工程”。這段在實踐中再學習的經歷,對他學術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他日後在工作中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依舊保持著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這時的他開始學習使用計算機打字,並在計算機上完成了洋洋70萬字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人生之路》。
    張光鬥先生作為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也十分令人敬佩。從1949年起,先生到清華大學任教,從教50多年來,他始終認為學校應把教學放在第一位,而且身體力行,注重教書育人。在他任教時即使工作再忙,認真備課這一環節也總是“雷打不動”,每堂課前總要編寫工工整整的教案,課上講解時總要介紹幾個生動有趣的工程實例,令聽者終生難忘。當年先生在水工課上講述的一個實例,令作為學生的我至今仍記憶猶新。在講到應如何對待水利工程質量問題時,先生強調由於水利工程直接關繫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把工程質量放到第一位,先生還形像地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有良知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如果見到有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入倉澆築,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應當敢於站在混凝土弔罐下面阻止弔罐下料。試想如果每個工程技術人員都能做到這點,那些所謂的“豆腐渣”工程就不復存在了。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思想和方式在培養和教育他的學生。
    先生高貴的思想品德和突出的成就貢獻,在本書中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最後,讓我引用胡錦濤同志2007年4月致張光鬥先生95歲華誕的賀信內容作為這篇序言的結尾。
    從一九三七年歸國至今,七十年來,先生一直胸懷祖國,熱愛人民,情繫山河,為我國的江河治理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櫛風沐雨、殫精竭慮,建立了卓越功績。先生鐘愛教育事業,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默默耕耘,傳道授業,誨人不倦,為祖國的水利水電事業培養了眾多優秀人纔,做出了重要貢獻。先生的品德風範山高水長,令人景仰!錦濤同志的賀信概括了先生品德的精髓,這也是黨和政府對以張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知識分子高尚精神品德和卓越工作成就的充分肯定。
    汪恕成2013年6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