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百科通識文庫:美國簡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市場價】
    187-272
    【優惠價】
    117-170
    【作者】 保羅·S博耶陳崛斌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654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6543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6542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百科通識文庫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6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保羅·S.博耶,陳崛斌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用於學生,教師,職場人士,一般讀者閱讀

    “百科通識文庫”共49個品種,一書一主題,涵蓋天文學、心理學、歷史、哲學、藝術和文化等,涉及30餘類學科。翻譯切入角度獨到,內容豐富。精選的主題,精準的譯文,絢爛的封面,悅目的版式,簡短的篇幅,讓你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一門學科、一個主題!
    品百科通識文庫,長全科知識,做有素養的人!

    內容簡介

    從起先發現新大陸時期的殖民地,到奧巴馬當選總統的當今美國,《美國簡史》從政治、文化、社會、宗教、科技等多維度展現了美國三百多年來強大的發展歷程。《百科通識文庫:美國簡史》雖為簡史,卻囊括了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大大小小事件,且視角客觀,既論及光明和發展,又不回避黑暗和恥辱:殖民地時期,反對歐洲帝國壓迫的同時伴隨著對印第安人的驅逐;建國之父們將自由和平等寫進憲法,婦女和非裔美國人卻花了漫長的時間纔取得與白人男性同等的權力;一面奉行孤立主義力圖避免卷入國際紛爭,一面又在各大洲扮演國際警察的角色……

    作者簡介

    保羅·博耶是美國著名歷史教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著有多部專著。他任教於多所大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精彩書評

    “思想的盛宴,痛快淋漓,短小精悍……流行的裝幀……,真是再好不過了。” ——英國《泰晤士報》

    “精美的思想,簡明的導讀,來自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新概念。” ——英國《衛報》

    “這一繫列書通俗易懂,既不會令我們因無知而起羞愧之心,也不會令我們因之博大而生畏懼之意,值得贊許。” ——《牛津時報》

    目錄

    圖目
    前言
    第一章 發端:1763年前早期史
    第二章 1763—1789:革命、制憲和新共和國的誕生
    第三章 1789—1850:新共和國的希望與隱憂
    第四章 1850—1865:奴隸制與美國內戰
    第五章 1866—1900:工業化及其後果
    第六章 1900—1920:改革與戰爭
    第七章 1920—1945:從衝突到全球大國
    第八章 1945—1968年:富足與社會動蕩
    第九章 當代美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百科通識文庫:美國簡史》:
    新的社會組織結構逐漸成型
    就1492年到1776年間近300年的美國歷史而言,一般美國人的記憶中隻有一些零星的、半神話色彩的影像,而早期歷史教材也是這樣寫的:美麗的印第安公主在詹姆斯敦救了約翰·史密斯(JohnSmith)的命;意志堅定的清教徒開拓者在普利茅斯岩登陸;荷蘭人用一些不值錢的小裝飾品買下了整個曼哈頓島;塞勒姆的女巫被處以絞刑;西班牙傳教士在加利福尼亞傳道的浪漫主義畫卷。
    然而,在這個時代,新的社會模式和思維方式開始出現並延續下來。盡管歐洲殖民者、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之間的關繫讓人不安,但是殖民地時期的一些現像卻對美國的未來產生了長遠的重大影響。
    早在《獨立宣言》之前,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就享受著事實獨立,表現為一定程度的自治和經濟自主。盡管英國政府號稱擁有最終統治權,但事實上,北美各殖民地越來越多地實行自治。很多殖民者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子民。倫敦派往北美的官員強調英國政府的權威,並要求殖民地服從英國政府,而這往往隻會激怒殖民地人民。
    同樣,殖民者越來越傾向於從殖民地本身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經濟問題,而不是從英帝國的角度。毫無疑問,英國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壓制這種轉變。根據重商主義理論,英國及其殖民地被視為倫敦掌控下的同一個經濟體。在1651年到1733年間,英國議會頒布了一繫列航海法案,試圖將北美和西印度群島的貿易統一在帝國經濟體繫之下,即:殖民地提供原材料,並從英國進口工業制成品和消費品。在一定程度上,重商主義刺激了殖民地的經濟增長(比如造船業、漁業、煙草種植業、松脂生產)。然而,正如在政治領域一樣,殖民者更加關注殖民地本身而不是遙遠的英國的經濟利益。因此,獨立是一個過程,而非某個單一事件。
    在殖民地時期,宗教得到很大發展,牧師往往扮演著思想和社會領袖的角色。但是,殖民地的宗教文化,沒有任何一個教派能夠在所有殖民地取得支配地位。比如,英國國教徒在弗吉尼亞是多數派,在其他殖民地卻很少;清教公理會則主要集中在新英格蘭地區;貴格會在賓夕法尼亞處於支配地位,而在其他地方卻沒有什麼影響力。統一的宗教信仰難以在任何一個殖民地實現。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