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今天讓科學做什麼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18-752
    【優惠價】
    324-470
    【作者】 江曉原黃慶橋李月白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295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2955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5003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叢書名:復旦悅讀精品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4
    字數:2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江曉原,黃慶橋,李月白


        
        
    "

    內容簡介

    《今天讓科學做什麼》是一本全新的科學讀物,旨在正面回答“今天我們應該讓科學技術做什麼”這個極為嚴肅的問題。
    《今天讓科學做什麼》分為“上編·思考”和“下編·示例”兩大部分:上編針對長期在社會大眾普及宣傳中關於科學技術的誤解和誤導,深入分析闡述今天應該如何從總體上看待科學技術,並清醒認識科學技術正面和負面的雙重價值,以及科學技術和現代資本密切結合之後帶來的新形勢和新後果;下編通過12個精心選擇的專題。結合當下中國科技創新的國情,以示例的形式分析了如下4類情形:我們應該努力追趕並已取得成績的;中國和西方都在努力解決的;充滿爭議但目前不得不做的;既有爭議又無必要的。
    《今天讓科學做什麼》說理清晰,深入淺出,適合有關科技決策和管理的政商人士、各種傳媒的從業人員。以及關注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各界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繫天體物理專業,理學學士;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學碩士、理學博士,是中國第1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春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了中國第1個科學史繫。已在海內外出版專著、文集、譯著如《天學真原》《科學外史》《性張力下的中國人》等90餘種,發表論文150餘篇;除大量學術論著外,還長期在京滬報刊開設個人專欄,發表了大量書評、影評及文化評論。科研成果及學術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3次為他播發全球通稿。

    黃慶橋,1979年生,理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從事中國當代科學技術史的研究與教學,主攻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中國大科學工程研發史;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錢三強與中國科學》《平易近人》(合著);曾獲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SMC-晨星青年教師等榮譽。

    李月白,1990年生,科學技術史專業在讀博士。2009-2013年就讀於吉林大學物理學院理論物理專業,理學學士:2013年至今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目錄

    導言

    上編 思考
    關於科學的三大誤導(修訂版)
    “全球變暖”背後的科學政治學
    引力波的科學社會學
    ——兼論媒體如何對待科學新聞
    在數字城堡遇見戈爾和斯諾登
    大學是對抗互聯網+的最後堡壘嗎?
    星際航行:一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
    阿波羅登月:用科學工具豎—塊冷戰裡程碑
    核電就是魔鬼,也要與它同行嗎?
    ——《核電員工最後遺言》中文版序
    影響因子是用來賺大錢的
    ——剝開影響因子的學術畫皮(一)
    影響因子是可以操弄的
    ——剝開影響因子的學術畫皮(二)
    從韓春雨事件看影響因子迷信之誤人
    科學已經告別純真年代
    為什麼人工智能必將威脅我們的文明?

    下編 示例
    我們應該努力追趕並已取得成績的
    “北鬥”繫統的重要意義
    中國為什麼需要航空母艦?
    中國為什麼需要大飛機?
    高鐵:中國的亮麗名片
    中國要強“芯”
    反衛星武器
    ——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中國和西方都在努力解決的
    太陽能技術:尚未展現光明前景
    以鄰為壑:垃圾處理的困境
    充滿爭議但目前不得不做的
    機器人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核電的核廢料:世界性難題
    既有爭議又無必要的
    生命科學的禁區:克隆人與基因改造
    我們應該主動聯繫外星人嗎?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今天讓科學做什麼》:
    科學帶來的問題,隻能靠科學解決嗎?“科學帶來的問題,隻能靠科學來解決”,這也是很常見的一句話。當那些環保人士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了環境的破壞,或者帶來了很多其他的問題——比如,互聯網帶來了心靈的疏離,電腦遊戲帶來了年輕人的病態,等等。但是科學主義的解釋是:就算我承認這些東西是我帶來的,這也隻能讓我進一步發展來解決,你也甭想通過指出這些問題來向我潑什麼髒水。
    “好的歸科學,壞的歸魔鬼”,這個表達是北京師範大學田松教授想出來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因為我們已經把科學想像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知識體繫,所以每當看到科學帶來的成就,或者看到某一個事情它有好的結果,或者說它到現在為止呈現為好的結果的時候,如果它自己宣稱它是因為科學而得到的,那麼我們立刻把它記在科學的功勞簿上,說這是科學本身給我們帶來的福祉;而如果在哪件事情上科學技術帶來了不好的結果(比如三聚氰胺帶來的毒奶粉),我們立即把它分離出去,說這是某些壞人濫用了它的結果,科學技術本身是沒有害處的。
    所以,“好的歸科學,壞的歸魔鬼”這種思路,確保了科學技術本身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受到質疑。
    在這個基礎上,當科學技術帶來了問題,它就可以說:隻有進一步讓我發展纔能解決。這聽起來似乎也很合理,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也不得不如此,我們被迫接受這種局面。但必須認識到,這個論證是有問題的。
    有一個比較世俗化的比喻,這就和某些人的炒股類似:一個炒股的人做一單輸掉了,他說我還要接著做,我要反敗為勝;如果做一單贏了,他說我還要接著做,我要再接再厲。於是不管他是做輸還是做贏,總是成為他做下一單的理由。同樣地,不管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是好的東西還是壞的東西,總能成為讓它進一步發展的理由。
    我們應該想想,這樣的局面是不是有問題?
    比如,我們在電視上天天都能看到廣告,什麼減肥、補腦、美容,等等,所有這些廣告,都要強調它是“科學”的,實際上公眾通常不會參與對這些產品的科學性驗證,事實上你也不可能去參與。它們隻是利用了公眾對科學的迷信和崇拜,目的是完成資本的增值。又如,關於各種各樣的疾病的定義,很多都受到跨國大藥品公司的影響,它們通過媒體把某種東西說成是病,讓大家買更多的藥品,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利用科學來斂財。
    科學技術現在已走向產業化,實際上也已變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這個利益共同體可以利用大家對科學技術的迷信,為它自己謀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要上大工程的時候。你在媒體上看到、聽到的,都是贊成的言論。政府的決策者想聽聽各方面意見時,即使讓環保人士也發表意見,但是最後他會覺得工程技術共同體的言論權重更大,因為“專業”啊。
    實際上這就像西方學者所追問的:科學有沒有無限的犯錯權?這個共同體做了決策,得了大單,過了幾年,結果根本沒有他們最初承諾得那麼好,這時這個共同體會承擔責任嗎?不會,因為科學技術帶來的問題隻能靠進一步發展科學來解決,它站在一個穩賺不賠的立場上,它總是有道理的,它可以無限制地犯錯誤。如果我們都長期接受這種邏輯的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