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陳力丹李良榮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363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36305
    版次:1

    商品編碼:12851650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核心課程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9
    字數:4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力丹,李良榮


        
        
    "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繫中不同時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傳播思想、新聞思想、宣傳思想進行了較全面的學術性研究,繫統地闡述了他們這方面的思想。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們指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列寧以及他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斯大林,和中國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還有前任黨的主要領導人江澤民等。作者注重從不同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生活經歷、性格方面考察每位導師或領導人的新聞和宣傳思想的特征,以客觀的態度分析各種新聞和宣傳思想得以提出的背景和條件,對以往研究中注重字面意思、忽略具體背景而形成的某些評價,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再評價,這裡主要涉及的是列寧和斯大林。對毛澤東的評價,嚴格遵循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的精神。該書依據他們的原著進行論證,中譯文采用新的版本,書後附有詳盡的參考書目。
    作者指出,寫作這《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的目的,在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聞、宣傳思想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體繫來研究。革命導師和黨的領導人的思想在這裡是研究對像,不同於圍繞某位領導人的講話或文章進行的“學習”和宣傳。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體例清晰完備,論述客觀準確,富有學術價值。該書既是研究生教材,同時對本科高年級學生和新聞從業者提高新聞理論水平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陳力丹,男,1951年2月出生,籍貫江蘇省通州市。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新聞學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在八所大學掛名兼職教授。1968-1973年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團勞動和工作;197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新聞專業;1976-1978年為《光明日報》編輯;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繫,獲文學碩士學位。1981年以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工作。1985年起為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起為副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1988年起為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為研究員,1998年起為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新聞理論、輿論學、世界新聞史。1979年以來共發表各類新聞研究成果共約700萬字,其中獨著10種,獨編著3種,合著、合編的書籍十幾種;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700多篇,詞條1800多條。代表作有:《精神交往論一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1993年)、《輿論學一一輿論導向研究》(1999年)、《世界新聞傳播史》(2002年),《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2003年)。

    目錄

    緒章

    第一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時代和個人特征
    第一節 馬克思和恩格斯觀察的“世界”眼光
    第二節 新教倫理的影響:“天職”意識
    第三節 歐洲“黨”的組織特征
    第四節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工作實踐

    第二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
    第一節 特有的“交往”概念
    第二節 “世界交往”的觀察視角
    第三節 從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第四節 以“世界交往”為前提的共產主義設想
    第五節 “交往革命”與未來信息社會的特點
    第六節 “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
    第七節 世界交往背景下媒體的作用和其構成的”觀念世界

    第三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論人類交往的三種形態
    第一節 交往的人的依賴形態
    第二節 交往的物的依賴形態
    第三節 交往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形態

    第四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觀
    第一節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新聞”的認識
    第二節 報刊與各種社會關繫
    第三節 “一般的公正”——客觀報道的原則

    第五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論新聞出版政策
    第一節 書報檢查政策
    第二節 知識稅政策
    第三節 新聞出版自由政策

    第六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黨報思想
    第一節 從狹隘的早期工人交往到現代企業化經營的工人政黨報刊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的黨報工作原則
    第三節 總結巴黎公社報刊工作的經驗

    第七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傳思想
    第一節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宣傳
    第二節 宣傳與事實和社會的變動
    第三節 宣傳手段和宣傳藝術

    第八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時期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報思想
    第一節 從領導人的報紙轉變到全黨的報紙
    第二節 黨內自由交換意見的慣例——原則和界限

    第九章 列寧的生活經歷和個人特征
    第一節 影響列寧的兩個參照繫:沙皇俄國和西方國家
    第二節 俄國工人政黨的活動特點和作為職業革命家的列寧
    第三節 列寧的新聞和宣傳思想主要表現為黨報思想

    第十章 列寧獨特的黨報思想:通過黨報建黨
    第一節 列寧提出的創辦黨的全俄機關報計劃
    第二節 如何理解《火星報》的馬克思主義辦報方針
    第三節 如何理解《火星報》的組織作用
    第四節 《火星報》時期列寧論宣傳、鼓動及“灌輸”理論

    第十一章 列寧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報體制的變化
    第一節 作為黨中央領導機構的機關報
    第二節 一個還是兩個中央領導機構
    第三節 俄國的環境與機關報體制

    第十二章 列寧論黨報的黨性
    第一節 列寧在何種情況下提出黨報的黨性
    第二節 衡量報紙黨性的標準:黨綱、黨章和黨的策略決議
    第三節 黨報的黨性原則應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 列寧論黨內“行動一致,批評自由”的原則
    第一節 用黨章確認黨內少數意見流通的合法權利
    第二節 列寧關於“行動一致,批評自由”的原則和實踐
    第三節 黨報討論問題的傳統和“爭論專刊”制度

    第十四章 列寧的出版自由思想
    第一節 列寧十月革命前為什麼贊揚西方國家的政治自由
    第二節 列寧十月革命後為什麼激烈批判西方的出版自由
    第三節 列寧關於出版自由的基本思想一一擺脫資本
    第四節 列寧實現出版自由理想的實踐
    第五節 列寧十月革命後出版自由思想的重點——保障人民的
    實際自由

    第十五章 羅莎·盧森堡與列寧關於黨內和國家交往政策的論戰
    第一節 關於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問題的論戰
    第二節 關於俄國十月革命後交往政策的論戰

    第十六章 列寧論蘇維埃報刊和廣播的性質和任務
    第一節 三次報刊工作重點的轉移:以生產建設為中心
    第二節 列寧關於蘇維埃報刊任務的幾個基本觀念
    第三節 列寧論廣播的性質和任務

    第十七章 斯大林的黨報思想及傳播思想
    第一節 斯大林的生活經歷和個人特征
    第二節 斯大林黨報思想的幾個主要觀點
    第三節 斯大林直接干預報刊工作而體現的思想
    第四節 斯大林論語言與交流
    第五節 關於“斯大林新聞模式

    第十八章 毛澤東的黨報思想
    第一節 毛澤東早期的新聞實踐和新聞觀
    第二節 延安《解放日報》改版與毛澤東的黨報思想
    第三節 建國以後毛澤東黨報思想的發展和失誤

    第十九章 毛澤東的新聞觀、宣傳觀和輿論觀
    第一節 毛澤東的新聞觀
    第二節 毛澤東的宣傳觀
    第三節 毛澤東的輿論觀

    第二十章 劉少奇的新聞和宣傳思想
    第一節 媒體的”橋梁“作用和記者考察黨的政策的任務
    第二節 黨的媒體如何正確把握黨的政策
    第三節 關於新聞的客觀、公正、真實、全面和立場
    第四節 劉少奇關於改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繫統思考
    第五節 劉少奇新聞和宣傳思想的現實意義

    第二十一章 鄧小平的黨報思想和宣傳思想
    第一節 鄧小平早期的黨報思想和宣傳思想
    第二節 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的黨報思想
    第三節 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的宣傳思想

    第二十二章 江澤民論新聞宣傳工作
    第一節 繼承毛澤東、鄧小平的新聞和宣傳思想
    第二節 江澤民論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參考文獻
    引證說明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
    “加入共產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目前激烈的國內戰爭時代,共產黨隻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黨內實行近似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黨的中央機關成為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全體黨員普遍信任的權威性機構,隻有這樣,黨纔能履行自己的職責。”①
    根據這種特殊的軍事性質的黨紀,列寧對各國黨的報刊與該國黨中央的關繫規定如下:
    “日常的宣傳和鼓動必須具有真正的共產主義性質。黨掌握的各種機關報刊,都必須由已經證明是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主持編輯工作。”“不管整個黨目前是合法的或是不合法的,一切定期和不定期的報刊、一切出版機構都應該完全服從黨中央委員會;出版機構不得濫用自主權,實行不完全符合黨的要求的政策。”②
    列寧這樣確定黨報與黨中央的關繫,適應了當時歐洲各國階級鬥爭的緊急情況,目的是保障各國共產黨有可能在內戰或國內階級鬥爭中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俄國黨的組織章程,包括中央委員會機關報體制被廣泛地推廣到各國共產黨中,包括作為共產國際支部的中國共產黨。
    1920-1921年間,俄國黨逐步從戰時共產主義轉向新經濟政策。這時關於黨報與黨中央關繫的基本原則照舊,但是列寧開始考慮加大報紙對黨和國家實際工作的監督力度。其中典型的事例是關於《經濟生活報》的歸屬問題。這家經濟類報紙是在列寧的直接關懷下於1918年創辦的,原是人民委員會七個經濟類部委的機關報。從1920年起,該報執行黨的八大關於報刊的決議,對這些部委的官僚主義等錯誤進行了揭露,少數部委對此不滿,告到人民委員會副主席李可夫那裡,李可夫擅自將報紙的主編克魯敏撤職。克魯敏把情況向中央反映,黨中央決定《經濟生活報》改為全國最高經濟管理機構——勞動國防委員會(列寧任主席)的機關報,恢復克魯敏的職務,並在1921年7月成立由該報編輯部主持的要求九個部委(包括教育人民委員部)負責人參加的咨議委員會,直接干預監督各部委的工作。但是直到11月,還有五個部委的負責人拒絕參加咨議委員會。列寧在接到克魯敏的報告後,以勞動國防委員會主席的名義下達命令:“請立即委派負責人員參加《經濟生活報》咨詢委員會並在一周內將他們的姓名報勞動國防委員會辦公廳。”①
    列寧由於身體原因,1921年以後較少直接過問具體事務,黨中央和人民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加米涅夫主持。1922年4月以後,加米涅夫提名斯大林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他主持人民委員會的日常工作。這時由於政權建設、平叛戰爭的需要,大批黨的報刊工作骨干被抽調到新的負責崗位,黨報工作中新手越來越多,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不太熟悉,同時,內戰帶來的經濟破壞也給報刊工作造成了空前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1922年3月黨的十一大宣布:黨和蘇維埃的報刊處在極嚴重的危機中。大會第一次提出“加強黨對整個報刊工作的政治領導”的要求②。同年8月召開的黨的第十二次代表會議通過的黨章,涉及黨報與黨中央關繫的條文(第二十四條)沒有變動,與第八次代表會議通過的黨章第二十四條完全相同。
    1923年,俄國國內形勢好轉,但是列寧的身體狀況惡化,他隻能口授有限的文章,隻談最重要的問題。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列寧向黨的十二大提出了監督中央委員會工作的建議,要求中央監察委員享有中央委員的一切權利,並和工農檢查人民委員會一起進行監督工作。在這一監督工作中,黨和蘇維埃的報刊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1923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相應的決議。決議指出:
    “工農檢查院和中央監察委員會應當有繫統有計劃地利用蘇維埃和黨的報刊來揭發各種犯罪行為(懈怠、受賄等等)、揭發在改組國家機構方面一貫逃避黨的基本方針的行為,研究和總結中央監察委員會和工農檢查院在組織建設方面的工作。”“承認黨和蘇維埃的各種報紙之間存在十分自然的競賽,但必須強調指出,在這個競賽中黨組織無論如何不能‘站在某一方’,黨委會必須為黨的一切報刊進行宣傳,向群眾說明每一種報紙的性質,然而決不使任何一種報紙在推銷中享有特權。”③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新聞教育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已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增長超過本科生招生人數的增長,個別新聞院繫研究生在校的人數已接近本科生的在校人數。這是中國新聞教育結構的重大調整。
    研究生的快速增長是對新聞媒體渴求高級采編、管理人纔的回應。研究生除了少部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留校任教和去其他科研、黨政機關外,他們中絕大部分將進入新聞媒體。與本科生相比,進入新聞媒體的研究生應該是學者型(專家型)的記者、編輯,他們應該有獨立的科研能力,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在一兩個領域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真正成為高級記者、高級編輯、高級評論員和管理人纔。在中國新聞傳播業面臨國際化的競爭之時,他們是一支任重道遠的中堅力量。
    然而,現在的研究生教育卻難以達到這一水準,課程設置老化,師資力量不足,都是一時難以解決的難題,許多研究生課程不過是本科生的延續,甚至和本科生大同小異。而研究生教材空缺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全國幾十家新聞院繫的碩士研究生點,至今還沒有繫統的研究生教材。
    有鋻於此,2001年5月,在復旦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聯合全國高校新聞院繫,決定共同出版一套研究生核心課程繫列教材。與會者共同商定:本教材是一套專著性、學術性教材。教材一定要有原創性。本教材應該吸收國內外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但絕不是編編寫寫,必須要有原創性見解和觀點,教材中除了歷史陳述部分外,典型案例必須用最新資料。教材一定要嚴格遵守學術研究的規範。
    本繫列教材作為研究生核心課程基本教材,涵蓋新聞傳播學的新聞、傳播、廣告三個專業以及三個專業的十幾個研究方向。教材的撰稿人或主編都是這個研究方向卓有成就的學術權威或全國高校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本繫列教材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國新聞傳播學20年來的研究成果,代表著當代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最新水平。我相信,它的權威性、前沿性和規範性將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本繫列教材的出版如果能夠把全國高校研究生的教學推上一個新臺階,把新聞傳播學研究推向一個新層次,那將是我們全體作者的最大心願。
    復旦大學出版社長期致力於新聞傳播學著作、教材的出版,品位上乘,累積豐厚,影響廣泛。這次,他們調集精兵強將,花費大量心力,確保本繫列教材的出版,是深具戰略眼光的舉措,我謹代表全體作者向復旦大學出版社表達深深的感謝。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