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同心謀發展:王生洪同志在復旦大學的文集(1999-2009)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63-816
    【優惠價】
    352-510
    【作者】 王生洪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940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940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270186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6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王生洪


        
        
    "

    內容簡介

    《同心謀發展:王生洪同志在復旦大學的文集(1999-2009)》記錄了作者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十年間比較重要的文稿、講話,以及接受媒體采訪的文章。除了少量已公開發表,大部分內容是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次整理出版,文字上都保持了原來的面貌,僅有個別文章出於版面的考慮作了刪節。對我來說,將我在復旦擔任校長期間所涉及的文字整理出版,不僅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對復旦這十年中方方面面工作的總結和反映。在這十年中,復旦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對教育的重視,更關鍵的是復旦師生的共同努力。如果說,這裡面的文字代表了復旦的一段歷史,那在這段歷史中,我的作用隻占到很小一部分。如果在這段歷史中,有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懷念,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奮鬥過,為復旦而奮鬥!

    作者簡介

    王生洪,男,漢族,1942年6月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第十八任校長(1999—2009)。現任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上海老教授協會會長、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主席。
    1965年8月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繫。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1984年3月為國家教育部特批教授。1981年3月至1983年6月作為訪問學者先後在美國普度大學、亞裡桑拿大學和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進修和訪問研究。
    曾任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政府教育衛生辦公室主任、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和復旦大學校長。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第八、九、十屆政協副主席,第五屆上海市青聯副主席。曾擔任中國電子機械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曾應邀擔任香港特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新加坡教育部國際學術咨詢組專家。
    長期從事精密跟蹤雷達、射電天文望遠鏡和大型天線繫統結構設計以及計算力學和數學優化軟件庫的研發。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全國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1990)、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等。編著有《電子設備結構設計》、方法及其應用》、《上海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等。曾獲“上海市科技戰線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授予“校長獎”,法國裡昂商學院授予“金色聯盟獎”。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香港大學、韓國全南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目錄

    自序
    共同創造復旦新的輝煌(1999年1月5日)
    迎接世紀之交的機遇與挑戰(1999年1月16日)
    《三年行動計劃》的指導思想、基本框架和要點難點
    (1999年7月16日)
    不懈奮進不負重托(1999年7月27日)
    面向新世紀,培養創新人纔(1999年10月)
    真抓實干,加快發展(2000年1月13日)
    以謝希德教授為楷模(2000年2月28日)
    提高綜合實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2000年4月27日)
    實行平穩過渡,推進實質性融合(2000年5月10日)
    加快發展,深化改革,促進融合(2000年7月15日)
    加快發展復旦微電子(2000年8月4日)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00年10月)
    “政基金”是大學生參加科研的創新舞臺(2000年10月26日)
    不拘一格降人纔——由韓寒、滿舟現像引起的思考(2000年11月)
    探索矩陣結構,推進學科發展(2000年11月21日)
    為建設一流的法學院而努力(2000年11月26日)
    把顏福慶教授開創的醫學教育事業推向新發展(2000年11月29日)
    新世紀新復旦(2001年1月1日)
    抓好學科交叉,推動學科建設(2001年1月9日)
    加快步伐,推進實質性融合(2001年1月11日)
    執教五十周年,為復旦奉獻終生(2001年1月15日)
    加強和發展研究生教育是建設研究型大學的根本保證(2001年1月18日)
    多方合作,兩地互動,共謀滬港長期繁榮之計(2001年1月20日)
    繼承婦女工作優良傳統,為復旦發展再作新貢獻(2001年5月21日)
    “如今報國心猶在”——學習蘇步青教授的奉獻精神(2001年6月2日)
    復旦的傳統和精神是我們的內在支撐(2001年9月15日)
    關於《復旦大學“十五”發展計劃綱要》的說明(2001年9月16日)
    貫徹決定,教育和制度要雙管齊下(2001年10月)
    超越自我,爭取更大成績(2001年10月23日)
    創新人纔成長的沃土——談創新人纔培養和招生制度改革(2001年11月)
    以學分制改革為抓手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質量(2002年1月26日)
    正視利弊主動應對——中國高等教育“入世”策略縱橫談(2002年2月)
    中國高等教育的深刻變化(2002年3月22日)
    統一戰線與建設一流大學(2002年7月3日)
    三步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初步構想(2002年9月10日)
    培養一流人纔是我們的神聖使命(2002年11月7日)
    加速提升大學科學研究的核心競爭力(2002年12月2日)
    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2003年1月)
    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提升學校整體水平(2003年1月4日)
    推進不同文明的交流是世界大學的共同責任(2003年3月25日)
    大力推動教育國際化戰略進程(2003年4月14日)
    大學是什麼,復旦意味著什麼?(2003年8月31日)
    對研究生提出的四點希望(2003年8月31日)
    復旦是個大家庭(2003年9月10日)
    歲月無痕心靈有寄——《臺灣復旦校友憶母校》序(2003年9月)
    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2003年10月15日)
    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一起把百年校慶的活動辦好(2004年5月27日)
    搞好科研平臺和創新基地,加快一流大學建設進程(2004年7月12日)
    發揮高校特點和優勢加快黨外干部培養選撥工作(2004年8月24日)
    大學應在世界各國相互溝通、增進了解中發揮主導者的作用(2004年10月15日)
    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2004年11月3日)
    辦好“上海論壇”,推進學術交流,服務經濟發展(2004年11月18日)
    百年復旦,新的起點(2005年1月)
    百年回眸話復旦(2005年1月12日)
    回首百年重要時節(2005年2月7日)
    發揚優良傳統,切實承擔教育責任(2005年3月28日)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2005年4月2日)
    百年復旦與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5月27日)
    進一步加強醫學學科建設(2005年6月9日)
    S3:責任和使命(2005年9月11日)
    復旦對世界一流大學的認識(2005年9月14日)
    校友是復旦永恆的財富(2005年9月20日)
    大學:城市創新的源泉(2005年9月23日)
    復旦百年:精神與使命(2005年9月24日)
    希望復旦永遠是青年,永遠在成長(2005年9月25日)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2005年10月6日)
    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創新平臺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設(2005年11月)
    總結“十五”,規劃“十一五”(2005年12月2日)
    三區聯動,共同發展,構建新型創新區(2006年1月19日)
    追求大學教育的本然價值——復旦大學通識教育的探索與實踐(2006年7月12日)
    “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2006年9月23日)
    輕功利,重學術,引導學生探究創新(2006年9月25日)
    推進國際合作,培養優秀人纔(2006年10月31日)
    向方永剛同志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2007年4月11日)
    體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007年5月18日)
    發揚復旦傳統服務國家建設(2007年6月27日)
    “鞏固學校,維護國家”:責任與使命(2007年7月6日)
    復旦因他們而精彩(2007年9月13日)
    服務上海是篇大文章(2007年9月25日)
    繼往開來爭創一流(2007年9月29日)
    為優秀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2007年11月19日)
    推進創新基地建設促進大學文科發展(2007年12月14日)
    加強院長繫主任工作,提高學校管理水平(2008年4月26日)
    大學:在傳統和未來之間(2008年5月4日)
    更加堅定地把學校各項改革推向深入(2008年7月16日)
    做國家和民族的火炬手(2008年8月30日)
    增進交流,加強合作,共創亞洲美好未來(2008年11月5日)
    在改革的道路上奮進——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2008年12月24日)
    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再創輝煌(2009年1月1日)
    願復旦的明天更加輝煌(2009年1月14日)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序
    從復旦校長崗位上退下來,將近三年時間了。身份變了,但心態沒有變。媒體上每一個關於復旦的消息,還是能吸引我全部的注意力;來自學校的每一次召喚,我也非常樂意盡心盡力去貢獻我的綿薄之力。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復旦情結吧。
    這本文集,記錄了我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十年間比較重要的文稿、講話,以及接受媒體采訪的文章。除了少量已公開發表,大部分內容是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次整理出版,文字上都保持了原來的面貌,僅有個別文章出於版面的考慮作了刪節。對我來說,將我在復旦擔任校長期間所涉及的文字整理出版,不僅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對復旦這十年中方方面面工作的總結和反映。在這十年中,復旦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對教育的重視,更關鍵的是復旦師生的共同努力。如果說,這裡面的文字代表了復旦的一段歷史,那在這段歷史中,我的作用隻占到很小一部分。如果在這段歷史中,有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懷念,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奮鬥過,為復旦而奮鬥!
    在復旦這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復旦人志向遠大,但淡泊名利,專心學術,更愛惜學校。復旦的師生都希望學校能夠真正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取得與世界知名大學比肩的成績,也希望學校的管理者能夠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能夠清醒地意識到存在的危機和挑戰,真正把全部心力放在為人纔培養和學術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上。我這裡說的復旦人,不僅是學校的師生員工,還有我們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和他們對學校的期盼相比,包括我在內的復旦的管理者,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我們的管理工作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們都應該不斷回顧我們的工作,從中發現遺憾和不足,虛心地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讓我們的管理水平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相適應。我希望通過這本文集的出版,能為大家審視復旦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發展——辦學的基本思路、戰略規劃的實施、人纔培養體制改革、科研政策和管理、兩級管理、區域合作與服務社會等,提供一個比較客觀的視角。對復旦大學在這十年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有更為準確的把握,以應對學校面臨的更大挑戰。
    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反思,現代大學也必須通過不斷反思纔能取得進步。復旦大學站在中國高等教育的前列,也是世界高等教育體繫中的重要成員,承擔著通過人纔培養、學術發展和思想進步來引領社會發展的重任。肩負如此重擔,唯有不斷反思大學本身,纔能讓我們更加堅定於大學的教育本質和社會責任,使我們的學校更加健康地發展。希望更多人關心復旦發展,關心中國高等教育,我堅信復旦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要感謝復旦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感謝所有在十年中在復旦就讀的學生,是他們成就了復旦;我要感謝和我一起工作的全體班子成員,他們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全力支持;我也要感謝和我一起工作了十年的校長辦公室的全體同志。在校長辦公室工作過的、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劉季平、李倩、李粵江、徐陽、趙寧、汪習波等為本書文稿整理、編輯做了很多工作,此外,陳謙餘、許征、劉承功、葉紹梁等也為本書做過大量工作,在此向這些同志表示感謝!
    2012年9月於復旦園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