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在中西味蕾間遊弋的食譜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陳楠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978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9786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2470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6-09-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16
    字數:3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楠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都市熱愛美食和文化的讀者。
    大理石、咸肉和文藝復興有著怎樣的聯繫?
    如何通過面包的形態為世界名畫“斷代”?
    怎樣在家還原500年前法國盧瓦河谷王室宴席上的甜點?
    隻用兩個步驟就可以烹出鮮美的中式高湯,你想試試嗎?
    比摩納哥公國占地面積還大的巴黎菜市場,每日是怎樣運營的?
    家常千層肉餅的建築學意義是什麼?
    ……
    ——信手翻到書中的某一頁,用手指滑動到自己喜愛的關鍵詞——這或許是夢想中的旅行目的地、幾味從未聽聞過的稀奇原材料、美食靜物畫中的隱喻和故事、中世紀歐洲“拉伯雷式”的珍饈盛宴、名著裡出現的某道食譜、一直想知道的烹調竅門。就這樣隨心所欲,選上一段讀,看到令人食指大動之時,正好可以選中食譜中的一道,親下庖廚,並由此體味到美食與文化踫撞出的真味。

    內容簡介

    本書循著中西飲食與文化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彙集了多篇介乎於筆記、遊記和歷史考證的文章,皆以美食為著眼點,靈感來自於隨手翻看到的歷史趣事;旅途中偶遇的某道菜;美術館裡看到的"黃金時代”的畫作;或者是在當地市場發現的剛上市的新鮮而奇特的食材。並且附上隨之的中西餐食譜。您不用從頭按順序翻看這本書,而是可以信手翻到某一頁,用手指滑動到自己喜愛的關鍵詞-這或許是夢想中的旅行目的地、幾味從未聽聞過的稀奇原材料、美食靜物畫中的隱喻和故事、中世紀歐洲"拉伯雷式”的珍饈盛宴、名著裡出現的某道食譜、自己一直想知道的烹調竅門。就這樣隨心所欲,選上一段讀,看到令人食指大動之時,正好可以選中食譜中的一道,做給自己和家人喫,並由此體味到美食與文化踫撞出的真味。

    作者簡介

    陳楠,美食專欄作家。曾連續三年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寫美食專欄,現任《金融時報》中文版美食專欄作家。在取得荷蘭瓦赫尼根大學城市環境管理學碩士學位後,曾常年參與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項目的資訊與管理工作。她也是藝術愛好者,熱愛旅行,熱衷逛各地古董市場。她熱衷於收藏古董食譜書籍。現和家人生活在巴黎。

    內頁插圖

    目錄

    Ⅰ 幾款傳奇的原材料
    歐洲重口味: 罌粟籽鮮奶酪撻
    自制馬斯卡彭奶酪, 為意大利菜點睛
    腌 魚: 小咸魚撐大舞臺
    火腿的生喫與熟喫
    濃情巧克力
    Ⅱ 帶有儀式感的美食烹制
    “扣”出來的中西美味
    這就是傳說中的“高湯”
    復原 500 年前的食譜- 盧瓦河谷的城堡美食
    墨西哥愛國菜
    美食建築學――“千層”美味
    中西餃子荟萃
    Ⅲ 不尋常的家常菜
    冰天雪地裡, 食一碗紅燒肉
    夏日午後, 來幾片醬牛肉下酒
    一碗涼面, 重溫舊時慢生活
    小面團裡的大世界
    乍暖還寒, 圍坐享用“一鍋燴”
    Ⅳ 分享美食也分享故事
    開春獻歲,家傳春節“待客菜”四款
    自制杯子蛋糕,“喫獨食”也美味
    聖誕之宴
    春日明媚去野餐
    古方提拉米蘇, 不出門就能身臨意大利
    Ⅴ 是美食,更是史詩
    巴黎市場的前世與今生
    波蘭的饕餮, 饑餓與美食復興
    仿佛從油畫中來的荷蘭美食
    為什麼法國人談喫必提裡昂
    文藝復興的“甜牙”
    私人食譜收藏者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歐洲重口味:罌粟籽鮮奶酪撻 最早見到罌粟籽,還是我在荷蘭求學的時候。先是在面包店裡看到裹滿黑色小籽的面包——這些籽兒如針頭般大小, 大概隻有芝麻的四分之一。有天我買了一個蓋著厚厚一層小黑籽的面包,一口咬下去,滿嘴咯吱咯吱作響, 旋即從舌根傳來了堅果般的香氣。味道雖不像炒熟的芝麻那樣濃烈,後味卻很足。這小黑籽到底是什麼呢?
    那時候我寄住在父母的荷蘭好友家,夫婦兩個都是成長在20世紀60 年代的嬉皮士,他們年輕時遊歷世界,甚至為追隨古巴共產黨,還在哈瓦那長期生活過。繞世界走了一圈,回到荷蘭後,倆人成了伊拉斯謨(Erasmus)大學的知名教授。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飯後給對方卷根兒煙,來杯咖啡,坐在寬大的可以眺望到克拉林根湖的起居室裡天南地北地聊天兒。這小黑籽的來由,就應該去問他們。
    我拿著咬了一半的面包,一路小跑,回家求教。女主人見了大笑,“你不知道這個是什麼? Come on,這可還跟你們中國近代史有關呢!”她這麼一說,我更糊塗了。教授職業使然,她並沒有直接給答案,而是開始談起東印度公司,18 世紀60 年代曾經在印度急速擴張的罌粟種植、采集,然後制成特殊產品——鴉片,再運往中國的這段歷史。“啊!鴉片戰爭!”我立馬脫口而出。“Bravo !!”他們夫婦倆一起鼓掌,然後問,“這下你知道了?”難道說我剛剛喫了……,想到這兒,我趕緊追問:“這個有毒性麼,會上癮麼?”。又是一陣爽朗大笑,“當然不會,罌粟籽是有藥用價值的保健品呢!”。 見我仍半信半疑,男主人從剩下的半個面包上掰下一塊兒放進嘴裡,說:“看,沒事兒!”的確,罌粟籽的收獲和鴉片的獲取隻能二者選其一。這是因為隻有等到罌粟花結有蒴果, 並完全干燥後,纔能開粟收獲成熟的罌粟籽。略通常識就該知道,干燥的罌粟果殼無法再用來提取令人上癮的毒液。因此,收獲罌粟籽就如同殺雞取卵,是取了真正的精華。早在新石器時代,罌粟籽就出現在小亞細亞和地中海中部。距今5000 多年,住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也曾用楔形文字記載過罌粟。再後來傳到埃初到印度,大6、7 世紀的時候傳入中國。
    古代的中西方藥師都曾把罌粟當作藥材使用。因為它的麻醉功效,在《聖經》和《荷馬史詩》裡,從罌粟中提取的鴉片被描述為神奇的“忘憂草”,就連上帝也使用它。17 世紀的英國“鴉片哲人”、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 Sydenham)就曾說過:“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
    時期的《本草拾遺》是最早記載罌粟的中國藥典。宋代醫家用來消災治病都少不了罌粟籽和罌粟殼。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罌粟有治療腹痛、咳嗽、養胃、調肺和便口利喉的功效。民間百姓也深信罌粟殼的滋補功能,拿來煮粥的大有人在。有蘇軾詩為證:“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他的兄弟蘇轍也曾用“研作牛乳,烹為佛粥”來稱贊罌粟籽的妙用。
    自從我的美食材料裡多了罌粟籽,慢慢地,我發現這些細小的魔幻般的身影幾乎隨處可見:撒滿罌粟籽的貝果和德國面包圈,卷著罌粟籽醬的波蘭蛋糕卷和奧地利餅干,還有新近流行開來的用罌粟籽做最後點綴的健康沙拉和三明治。我自己更是不時奢侈地把罌粟籽撒在做好的炸醬面和意大利面上喫。聶魯達有首食譜詩,名為《康吉鰻羹之頌》(Ode to a Caldillode Congrio )。我最喜歡全詩結尾 :“從這一道羹/你便能認識天國。”迄今為止,美食的魔力一次次托舉著我飛向天國。但在羅馬尼亞美麗的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山區小鎮一次與罌粟籽有關的美食經歷,絕對是我離天國最近的一次。那年4 月底和朋友去羅馬尼亞滑雪(對,真的是4 月底,那時候可以穿著短袖T 恤滑雪!),並得以走遍羅馬尼亞全境。那裡一山一水一村鎮,就是小時候迷戀蘇俄文學的父母給我描述的樣子。在山區裡的一間餐廳,我第一次喫到了黑巧克力罌粟籽蛋糕。
    蛋糕外面是厚厚的一層黑巧克力,還有手工抹刀造型的痕跡。用刀切開的時候,蛋糕立刻松軟地落在盤子裡。看到黑色的罌粟籽和奶白色的杏仁粉相間,未曾下嘴我就已經被籠罩在濃烈的幸福感裡。這兩樣貨真價實的原料配在一起,真令人心花怒放。再一嘗,罌粟籽的堅果香氣裹挾著杏仁粉和奶糖結合的厚實口感,讓人越喫越著迷,真是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過後滿嘴香醇甘甜。恍惚間自覺身輕了21 克①。
    至今想起那次東歐旅行,還總是味覺記憶占先。松木炭火炙烤過的mititei(牛羊豬絞肉辣味香腸),農家自釀的甘甜水果酒,微酸的鄉村黑面包,還有朋友母親親手做的烤甜椒醬——像是多幕舞臺劇裡的眾位主角,先後有序玲瓏上場——但是這些都比不上那第一口罌粟籽蛋糕帶給我的快樂。
    用罌粟籽做甜點,總讓我有施展法術般的快感。它們一粒粒散發著鐵青色的金屬光輝,須仔細觀察纔可以看到腰子般的形狀,就像是閃著神奇光輝的魔法道具。罌粟籽又是那麼細小,好像隨時會熱愛美食的人,從來都是借助食物來體驗身邊世界的吧。想體驗那暫時離開身體的21 克,是怎樣一路向上,接近天國,咱們不如就做個罌粟籽鮮奶酪撻吧!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有句拉丁諺語說得好,De gui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 -喫喝無需爭議。事實上,“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是中西共通的。然而,喫好的同時也能喫“懂”飲饌文化,這纔是大有裨益的樂事。
    受家庭影響,我從小就對美食有著偏好。成年以後,由於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我得以在世界各地周遊。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和品嘗到的地方特色美食,更讓我對“美食與文化”這個主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小植根在心中的種子開始萌芽生長。這本書的完成,也正是“無需爭議”的開花結果。
    書中談的是我的“食?旅”經歷。《紐約時報》中文網創立之初,應編輯邀請,我開始設立美食專欄。在撰稿的三年時間裡,每期專欄都是我“鉤沉索隱”般的自由命題美食隨筆。這一篇篇介乎於筆記、遊記和歷史考證的文章,皆以美食為著眼點,靈感來自於隨手翻看到的歷史趣事;旅途中偶遇的某道菜;美術館裡看到的“黃金時代”的畫作;或者是在當地市場發現的剛上市的新鮮而奇特的食材。稿件寫好,我還要附上自己寫的食譜,並親下庖廚。這樣不但加深了對食物和文化的了解,也要比喫現成的菜肴更有趣味。凡此種種,都是為了找出中西飲食與文化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我建議大家不用從頭按順序翻看這本書,而是可以信手翻到某一頁,用手指滑動到自己喜愛的關鍵詞-這或許是夢想中的旅行目的地、幾味從未聽聞過的稀奇原材料、美食靜物畫中的隱喻和故事、中世紀歐洲“拉伯雷式”的珍饈盛宴、名著裡出現的某道食譜、自己一直想知道的烹調竅門。就這樣隨心所欲,選上一段讀,看到令人食指大動之時,正好可以選中食譜中的一道,做給自己和家人喫,並由此體味到美食與文化踫撞出的真味。
    希區柯克說過,每個人生來都具有“懸念癖”。而作家就是把“懸念”兜售給讀者,使他們得到迫切想知道的事情而已。這本書也充滿了一個個美食“懸念”:雖然每篇文章的開始都以美食為出發點,但在結尾時,讀者們會被引領到達一個個新的目的地。
    感謝父母助我斟酌文字、復核材料;感謝我先生在繁忙工作之餘,為書中每篇文章的標題頁手繪精美插圖,親人的幫助使本書增色不少。特別要感謝策劃編輯白蘭女士,是她的信任和支持激勵我最終完成了這本書。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家人,Sine Quibus Non!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