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數字通信原理(第2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周鼕梅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338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33852
    版次:2

    商品編碼:11934936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4
    字數:45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周鼕梅


        
        
    "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用性出發,較全面地介紹了數字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全書共11章,主要內容包括數字通信繫統的基本概念、通信信道、隨機信號分析、模擬調制技術、信源編碼、多路復用與多址技術、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數字載波調制傳輸、數字信號的*佳接收、擴頻通信、現代通信繫統介紹等。本書提供配套電子課件、實驗材料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專業數字通信原理課程的基礎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周鼕梅,副教授,在讀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子通信類教學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無線通信、電路設計、控制繫統可靠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多年在工作在教學一線,主講了多門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指導“電路與繫統”、“通信與信息繫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專業碩士研究生。曾獲成都理工大學教學成果獎1項,成都理工大學優秀教師、第2屆中國信息化成果優秀百篇論文獎。近年合作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項,合作承擔其他項目3項;獨立完成其他項目3項。獲得發明專利1個,發表論文19篇,其中EI2篇,核心期刊7篇。作為第2主編編寫全國統編教材2本,出版專著1部。

    目錄

    目 錄

    第1章 數字通信繫統的基本概念\t1
    1.1 信息\t3
    1.1.1 信息的特性\t3
    1.1.2 信源\t3
    1.1.3 信息度量\t4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t5
    1.2.1 通信的定義\t5
    1.2.2 通信的分類\t6
    1.2.3 通信方式\t7
    1.3 數字通信繫統\t9
    1.3.1 數字通信的特點\t9
    1.3.2 數字通信繫統的組成\t10
    1.3.3 數字通信模式\t12
    1.3.4 主要性能指標\t13
    本章小結\t15
    習題1\t15
    第2章 通信信道\t17
    2.1 信道的定義及分類\t18
    2.2 信道模型\t19
    2.2.1 調制信道\t19
    2.2.2 編碼信道\t20
    2.3 信道容量\t21
    2.4 信道帶寬\t22
    2.5 有線通信信道\t23
    2.5.1 有線通信信道的傳輸特性\t23
    2.5.2 恆參信道及其特性\t24
    2.5.3 恆參信道的實際傳輸\t25
    2.6 無線通信信道\t26
    2.6.1 無線電波\t26
    2.6.2 電離層電波傳播\t27
    2.6.3 隨參信道\t27
    2.6.4 無線信道空間傳輸損耗\t28
    2.6.5 多徑衰落\t31
    2.6.6 信道特性的改善\t32
    本章小結\t34
    習題2\t35
    第3章 隨機信號分析\t37
    3.1 信號及其分類\t38
    3.1.1 信號分類\t38
    3.1.2 相關函數\t40
    3.1.3 頻譜密度\t42
    3.1.4 隨機信號的數學描述\t44
    3.2 隨機過程\t46
    3.2.1 隨機過程的統計特性描述\t46
    3.2.2 平穩隨機過程\t48
    3.2.3 高斯隨機過程\t51
    3.2.4 窄帶隨機過程\t54
    本章小結\t55
    習題3\t55
    第4章 模擬調制技術\t57
    4.1 標準調幅(AM)\t58
    4.1.1 AM的基本原理\t58
    4.1.2 AM信號的頻譜\t59
    4.1.3 AM信號的解調\t59
    4.2 其他調幅方式\t60
    4.2.1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DSB)\t60
    4.2.2 單邊帶調幅(SSB)\t62
    4.2.3 殘留邊帶調幅(VSB)\t64
    4.3 頻率調制(FM)\t65
    4.3.1 角度調制的基本原理\t65
    4.3.2 調頻信號\t66
    4.3.3 FM的解調\t67
    4.4 模擬調制繫統的抗噪聲性能\t68
    4.4.1 調幅繫統的抗噪聲性能\t69
    4.4.2 FM繫統的抗噪聲性能\t71
    4.4.3 調頻繫統與調幅繫統比較\t74
    本章小結\t74
    習題4\t75
    第5章 信源編碼\t76
    5.1 信源編碼技術\t77
    5.1.1 基本概念\t77
    5.1.2 信源編碼分類\t77
    5.2 信號數字化傳輸\t78
    5.2.1 抽樣定理\t79
    5.2.2 脈衝編碼調制(PCM)\t80
    5.2.3 量化\t82
    5.2.4 編碼\t91
    5.3 自適應差分脈衝編碼調制(ADPCM)\t96
    5.3.1 差分脈衝編碼調制(DPCM)\t96
    5.3.2 自適應脈衝編碼調制(APCM)\t98
    5.3.3 自適應差分脈衝編碼調制原理\t99
    5.4 增量調制(?M)\t100
    5.4.1 增量調制基本概念\t100
    5.4.2 簡單增量調制\t101
    5.4.3 增量調制繫統的量化噪聲\t104
    5.4.4 增量調制繫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t106
    5.4.5 改進的?M調制繫統\t109
    本章小結\t110
    習題5\t110
    第6章 多路復用與多址技術\t112
    6.1 多路復用技術\t113
    6.2 頻分多路復用(FDM)技術\t114
    6.2.1 頻分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t114
    6.2.2 頻分多路復用方式\t116
    6.3 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t117
    6.3.1 時分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t117
    6.3.2 時分多路復用的實現\t118
    6.4 準同步數字體繫(PDH)\t119
    6.4.1 PCM基群幀結構\t119
    6.4.2 PCM30/32路基群繫統構成\t121
    6.4.3 PCM的高次群數字復接\t123
    6.5 同步數字體繫(SDH)\t130
    6.5.1 SDH與節點接口\t130
    6.5.2 STM-N幀結構\t133
    6.5.3 SDH復用原理\t134
    6.6 多址技術\t135
    6.6.1 常見的多址方式\t136
    6.6.2 多址技術和多路復用技術之間的聯繫與區別\t137
    本章小結\t138
    習題6\t138
    第7章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t140
    7.1 數字基帶信號\t142
    7.1.1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t142
    7.1.2 數字基帶信號功率譜\t146
    7.1.3 碼型變換的基本方法\t147
    7.2 數字基帶傳輸繫統\t150
    7.2.1 數字基帶繫統的基本組成\t150
    7.2.2 數字基帶繫統的數學模型分析\t151
    7.2.3 碼間串擾的消除\t151
    7.3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繫統\t152
    7.3.1 理想基帶傳輸繫統\t152
    7.3.2 無碼間串擾的等效特性\t152
    7.3.3 升餘弦滾降傳輸特性\t153
    7.3.4 無碼間串擾時噪聲對傳輸性能的影響\t155
    7.4 眼圖\t158
    7.5 時域均衡技術\t159
    7.6 部分響應技術\t162
    7.6.1 部分響應繫統與部分響應波形\t162
    7.6.2 部分響應繫統的相關編碼和預編碼\t164
    本章小結\t167
    習題7\t167
    第8章 數字載波調制傳輸\t169
    8.1 數字調制與解調\t170
    8.2 振幅鍵控\t171
    8.2.1 二進制振幅鍵控(2ASK)\t171
    8.2.2 多進制振幅鍵控(MASK)\t175
    8.3 頻移鍵控\t177
    8.3.1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t177
    8.3.2 多進制頻移鍵控(MFSK)\t182
    8.4 相移鍵控\t184
    8.4.1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t184
    8.4.2 多進制數字相位調制(MPSK)\t190
    8.5 二進制數字調制繫統的性能分析\t193
    8.6 多進制數字調制繫統的性能比較\t194
    8.6.1 多進制繫統誤碼特性比較\t194
    8.6.2 多進制數字調制繫統性能\t194
    8.7 現代數字調制技術\t195
    8.7.1 正交振幅調制(QAM)\t195
    8.7.2 最小頻移鍵控(MSK)\t200
    8.7.3 高斯最小頻移鍵控(GMSK)\t203
    8.7.4 正交頻分復用(OFDM)\t204
    本章小結\t206
    習題8\t206
    第9章 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t208
    9.1 最大似然準則\t209
    9.2 確定信號的最佳接收\t211
    9.2.1 二進制確定信號的最佳接收機\t212
    9.2.2 多進制確定信號的最佳接收機\t213
    9.3 隨相信號的最佳接收\t214
    9.3.1 隨相信號的定義\t214
    9.3.2 判決條件\t214
    9.4 匹配濾波器\t215
    9.4.1 基本原理\t215
    9.4.2 實現方法\t219
    9.4.3 性能分析\t220
    9.5 理想的接收機模型\t220
    9.6 最佳接收機性能分析\t222
    9.6.1 確定信號最佳接收誤碼率分析\t222
    9.6.2 調制方式對誤碼率的影響\t224
    9.6.3 理想接收機與實際接收機的比較\t225
    本章小結\t226
    習題9\t226
    第10章 擴頻通信\t228
    10.1 擴頻通信技術\t229
    10.1.1 擴頻通信繫統的原理\t230
    10.1.2 擴頻繫統的主要特點\t230
    10.1.3 擴頻繫統的工作方式\t231
    10.1.4 擴頻繫統的主要性能指標\t233
    10.2 偽隨機序列\t234
    10.2.1 偽隨機碼的種類\t234
    10.2.2 偽隨機序列的數學表述\t235
    10.2.3 偽隨機序列的產生\t236
    10.3 m序列\t238
    10.3.1 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t238
    10.3.2 m序列產生器\t239
    10.3.3 m序列的性質\t240
    10.3.4 M序列\t243
    10.4 擴頻技術的發展趨勢\t245
    10.4.1 超寬帶技術\t245
    10.4.2 多載波調制技術\t245
    10.4.3 軟件無線電\t246
    本章小結\t246
    習題10\t247
    第11章 現代通信繫統介紹\t248
    11.1 現代通信網\t249
    11.1.1 通信網概述\t249
    11.1.2 現代通信網的構成、功能及發展\t250
    11.2 現代數字移動通信繫統\t252
    11.2.1 移動通信的概念\t252
    11.2.2 GSM數字蜂窩通信繫統\t253
    11.2.3 CDMA移動通信繫統\t257
    11.2.4 第三代移動通信繫統(3G)\t259
    11.2.5 第四代移動通信繫統(4G)\t261
    11.2.6 第五代移動通信繫統(5G)\t264
    11.3 現代衛星通信繫統\t267
    11.3.1 衛星通信繫統概述\t267
    11.3.2 衛星通信繫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t268
    本章小結\t272
    習題11\t272
    參考文獻\t273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

    隨著人類社會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獨特的生產要素,在全球數字化的今天,通信技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挑戰。此時,數字通信的產生為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的強大動力。

    本書由多位具有多年從事“數字通信原理”教學與科研經驗的優秀教師共同執筆完成;將教學與科研經驗恰當地融入每個章節,對難點知識進行實例剖析,便於學生掌握,對讀者學習本專業課程及以後從事數字通信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全書共11章,主要內容包括數字通信繫統的基本概念、通信信道、隨機信號分析、模擬調制技術、信源編碼、多路復用與多址技術、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數字載波調制傳輸、數字信號最佳接收、擴頻通信、現代通信繫統介紹等。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數字通信繫統的基本概念”,簡要介紹信息、通信及數字通信的基本概念,並闡述通信的不同分類,著重介紹數字通信繫統的組成部分及基本通信模式,最後全面地分析數字通信中涉及的主要性能指標。

    第2章“通信信道”,主要闡述信道的基本概念及其分類,研究不同信道對所傳信號的影響和改善信道特性的辦法,並介紹信道中存在的噪聲干擾。

    第3章“隨機信號分析”,主要介紹信號及噪聲的基本概念,包括一般表述、分類及頻譜分析等。

    第4章“模擬調制技術”,主要介紹幅度調制與解調,以及其抗噪性能;調頻信號調制解調方法以及它的抗噪聲能力,並與調幅信號進行比較。

    第5章“信源編碼”,主要探討提高數字通信繫統性能的有效途徑,針對性地說明信源編碼技術在提高信息速率中的作用,並對信源壓縮編碼方法進行介紹;詳細介紹數字化傳輸中的抽樣定理、脈衝編碼調制PCM、增量調制方法及抗噪聲性能。

    第6章“多路復用與多址技術”,從信道傳輸能力的充分利用及提高傳輸效率出發,主要介紹信道的復用技術和多址接入技術,並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重點介紹數字復接技術的原理、碼速調整、二次群幀結構和同步數字繫列SDH的幀結構、復接原理。

    第7章“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主要研究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傳輸的性能。

    第8章“數字載波調制傳輸”,主要介紹數字頻帶傳輸的基本方式,如振幅鍵控(ASK)、頻移鍵控(FSK)和相移鍵控(PSK),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字調制繫統進行詳細介紹。

    第9章“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首先介紹最佳接收準則及匹配濾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質;其次對匹配濾波器進行性能分析,從而引出理想最佳接收機模型;最後通過對實際接收機與理想接收機的性能比較,提出實現最佳接收的途徑及方法。

    第10章“擴頻通信”,在對擴頻技術相關概念進行深入闡述的基礎上,全面介紹擴頻繫統。

    第11章“現代通信繫統介紹”,在了解傳統通信網的基礎上,主要介紹現代通信網的構成和功能以及現代通信網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

    本書點面兼顧,循序漸進,注重重要概念的引入及分析方法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語言簡練,邏輯性強,展現了數字通信原理的精彩之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書提供配套電子課件、實驗材料等,請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注冊下載,也可聯繫本書編輯(wangxq@phei.com.cn)索取。

    本書由周鼕梅擔任主編,由陳川、賈勇、魏媛、王建勤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周鼕梅編寫第6、7章,陳川編寫第4、5章,賈勇編寫第8、9章,魏媛編寫第3章,王建勤編寫第11章,陳春梅編寫第1章,張凱、李曦、陳薇編寫第2章,劉順、韓偉編寫第10章。全書由周鼕梅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作者單位的支持和其他同事的鼎力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以及水平有限,難免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