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轉型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建築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王承慧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126278
    商品編碼:1027446824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1-02-01
    代碼:36

    作者:王承慧

        
        
    "
    作  者:王承慧 著
    /
    定  價:36
    /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01日
    /
    頁  數:216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64126278
    /
    主編推薦
    《轉型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研究》:在全球信息化和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我同城市空間結構不斷調整,各地新區建設不斷崛起、蓬勃發展。同時,我國正處於社會經濟“雙重轉型”的關鍵期。新區發展已開始從“粗放型、忽視社會目標”向“可持續,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轉型。1990年代以來,住房制度和相關政策也表現出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再自過度偏向產業政策向兼顧公共政策的復歸。城市新區居住空間作為城市居住空間的主要增長空間,其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在各地新區仍在不斷建設的形勢下,如何盡量避免功能層面和社會等
    目錄
    ●0 緒論
    0.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0.2 研究對像的界定
    0.2.1 關於居住空間的概念
    0.2.2 “城市新區”的界定
    0.2.3 城市新區居住空間
    0.3 研究思路
    0.4 篇章結構
    1 重要研究進展
    1.1 功能研究
    1.1.1 居住空間格局
    1.1.2 公共設施配套
    1.1.3 居住空間形態
    1.1.4 微觀環境品質
    1.2 社會性研究
    1.2.1 居住空間分異
    1.2.2 社區發展與城市規劃
    1.3 制度研究
    1.3.1 作為社會政策的住房制度
    1.3.2 影響居住空間格局的制度和機制
    本章小結
    2 國外城市居住空間擴展的歷史實踐與借鋻
    2.1 美國
    2.1.1 城市化進程與居住空間發展概述
    2.1.2 美國郊區居住空間發展的四個階段
    2.2 英國
    2.2.1 城市化進程與居住空間發展概述
    2.2.2 英國居住空間擴展的四個階段
    2.3 日本
    2.3.1 城市發展與相關政策概況
    2.3.2 新城居住空間發展的幾個階段
    2.4 新加坡
    2.4.1 城市發展與相關政策概況
    2.4.2 新城居住空間建設的幾個階段
    2.5 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新城建設對比分析與借鋻
    2.5.1 對比分析
    2.5.2 思考借鋻
    本章小結
    3 國內城市新區居住空間建設的歷史演進——以南京為例
    3.1 以南京為例詳解1980年代以來城市居住空間建設歷程
    3.1.1 1980年代——以老城建設為主,老城周邊始有蔓延式發展;住區規劃建設以實用為主
    3.1.2 1990年代——老城建設持續增強,同時城市建設開始跳出老城、走向主城和都市圈;住區規劃建設質量開始不斷提高
    3.1.3 2000年以來——實施“一疏散三集中”戰略,重點建設“一城三區”;住區規劃建設經歷了從“普遍高檔化”到“兼顧保障性住房”的過程
    3.1.4 總體趨勢
    3.2 1990年代以來城市新區與城市整體發展的關聯性
    3.2.1 經濟全球化下的城市產業
    3.2.2 城市化進程下的城市人口
    3.2.3 城市整體空間結構的調整
    3.3 推動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的綜合因素
    3.3.1 制度因素
    3.3.2 經濟因素
    3.3.3 技術因素
    3.3.4 居民擇居因素
    3.4 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的階段特征
    3.4.1 1980-1990年起步階段——老城周邊蔓延式發展
    3.4.2 1990-2000年初期發展——沿線+優勢地段發展形態的呈現
    3.4.3 2000-2005年迅速成長——外延軸向拓展趨勢的凸顯+集中的大型板塊迅速成長
    3.4.4 2005年一未來內涵型發展——多核組團式結構的強化+和諧居住空間的構建
    本章小結
    4 成績與問題:城市新區居住空間建設實態評析——對功能和社會性的檢討
    4.1 城市新區居住空間功能評析
    4.1.1 居住空間格局
    4.1.2 公共設施配套
    4.1.3 居住空間形態
    4.1.4 微觀環境品質
    4.2 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社會性評析
    4.2.1 新區社會空間結構總體發展走勢
    4.2.2 對低收入者生存與就業支持的差異性
    4.2.3 四類值得關注的居住社會空間
    4.3 城市規劃效用分析
    4.3.1 針對新區居住空間功能的城市規劃效用
    4.3.2 針對新區居住?間社會性的城市規劃效用
    本章小結
    5 形勢與挑戰:轉型期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的制度環境分析
    5.1 轉型期宏觀背景下的新區發展形勢分析
    5.1.1 轉型期宏觀背景
    5.1.2 新區發展形勢分析
    5.2 轉型期住房制度及政策環境
    5.2.1 住房政策發展的歷史回溯
    5.2.2 房地產業的轉型
    5.2.3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轉型
    5.2.4 相關政策的負面效應與解決可能
    5.3 轉型期居住觀
    5.4 制度環境影響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5.5 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的新挑戰
    本章小結
    6 規劃應對之一——機制的優化和城市規劃行動能力的拓展
    6.1 來自英國都市村莊項目的借鋻
    6.1.1 英國都市村莊規劃概念發展概況
    6.1.2 都市村莊概念實踐中的成功與失敗
    6.1.3 都市村莊概念對我國居住空間規劃的借鋻意義
    6.2 國內新區居住空間開發建設機制分析
    6.2.1 新區開發建設組織機制
    6.2.2 新區房地產開發推動機制
    6.2.3 新區居住空間建設規劃機制
    6.3 城市規劃行動能力的評價與拓展
    6.3.1 規劃行動主體
    6.3.2 規劃行動領域
    6.3.3 規劃行動能力
    6.3.4 新區居住空間開發建設機制優化
    本章小結
    7 規劃應對之二——體繫的完善與居住空間發展的多層次控制
    7.1 宏觀層次的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策略
    7.1.1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居住空間體繫
    7.1.2 基於動態指引和聯動發展的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地段建設戰略與發展計劃
    7.2 中觀層次的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與設計組織
    7.2.1 加強住區公共設施建設的規劃適應性研究
    7.2.2 通過規劃設計組織兼顧整體控制與特色生成
    7.2.3 通過動態跟蹤研究適時調整發展策略
    7.3 微觀層次的規劃設計理念創新
    7.3.1 經營理念
    7.3.2 生態理念
    7.3.3 場所理念
    7.3.4 集約理念
    本章小結
    8 規劃應對之三——跨越多層次的保障性住房規劃
    8.1 國外及香港相關實踐的啟示
    8.1.1 美國1930年代-1960年代公共住房計劃
    8.1.2 法國巴黎郊區移民聚居區
    8.1.3 瑞典1990年代後期新住房政策
    8.1.4 美國1990年代以來社區驅動的可支付住宅建設
    8.1.5 香港天水圍與沙田兩個新市鎮的對比
    8.2 完善保障性住房規劃的制度建議
    8.2.1 進行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規劃
    8.2.2 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的組織制度
    8.2.3 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實施的配合機制
    8.3 城市新區保障性住房規劃——跨越多層次的規劃
    8.3.1 規劃目標及與規劃各層次的關繫
    8.3.2 總體層面——保障性住房建設量測算與選址研究
    8.3.3 中觀層面——保障性住房布局規劃
    8.3.4 微觀層面——設計組織與針對性設計
    本章小結
    9 規劃應對之四——基於多維研究的物質空間形態規劃
    9.1 鄰裡模式的相關評論
    9.1.1 鄰裡與鄰裡情結
    9.1.2 鄰裡情結批判
    9.2 規劃理念和規劃體繫
    9.2.1 規劃理念
    9.2.2 規劃體繫
    9.3 作為物質空間規劃之基礎的多維研究
    9.3.1 路網模式
    9.3.2 開發強度
    9.3.3 空間特色
    9.3.4 持續生長
    9.3.5 公共設施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轉型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研究》內容簡介:在城市新區蓬勃發展、不斷崛起的形勢下,在我國社會經濟“雙重轉型”的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作為城市居住空間的主要增長空間,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當前,城市新區發展已逐漸從“粗放型,忽視社會目標”向“可持續,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相應地,新區居住空間亦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轉型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研究》著力點不在於已出現問題的解決(這是城市更新和社區研究的範疇),而在於如何通過提升城市規劃效用來推動新區居住空間的良性發展,降低日後整治協調的巨大成本。
    《轉型背景下城市新區居住空間規劃研究》通過居住空間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把握功能、社會性、制度三方面的理論研究重點和熱點,聚焦於轉型以來我國城市新區及其居住空間的建設歷程,檢討分析功能、社會性方面的成績與問題,把握當前制度環境下的形勢與挑戰,抓住建設機制、規劃體繫這兩個可以與等
    作者簡介
    王承慧 著
    王承慧,女,1973年生人。1994年東南大學建築學專業本科畢業,1997年獲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獲城市規劃專業博士學位。目前任職於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繫,為副教授、繫副主任、國家注冊規劃師。自任教以來,長期擔任城市規劃繫主干課程主講人,關注各類居住空間、住區規劃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實踐,積極從事相關研究,特別是在“保障性住房規劃”、“城市新區居住空間發展”、“居住型歷史街區更新”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發表與我國居住問題有關的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參與涉及城市設計、詳細規劃、歷史文化保護等規劃設計項目多項。
    精彩內容
        城市居住空間是與住宅的分布和組織密切相關的功能性空間,卻又不僅如此,它是容納人們與居住有關的日常生活的空間。城市居住空間兼具四種屬性——物質性、功能性、結構性和社會性。居住空間環境既包含相對固定的物質實體空間秩序,也包含流動性的功能活動與存在於社會關繫之中的社會活動的組織秩序。
        居住空間的物質性——是人類在城市中基於原有地域環境條件建設的與居住生活相關的建築物和人工環境。從用地層次上看,包括居住用地的區位、規模、形態;從建築層次上看,包括住宅、公共建築以及建築群體的空間組合。
        居住空間的功能性——包括狹義的居住功能、交通功能、商業功能、服務功能,以及對居住空間與其他城市空間之間的物流、人流等物質和能量的流動需求的組織。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王承慧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王承慧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