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異常的正常家庭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素質教育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金熹暻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70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7007
    商品編碼:10024360950020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0-11-01
    代碼:45

    作者:金熹暻

        
        
    "
    作  者:(韓)金熹暻 著 章科佳 譯
    /
    定  價:45
    /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頁  數:28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20717007
    /
    主編推薦
    1.在每隔幾天就有兒童遭受家暴的新聞衝上熱搜榜時,是時候該思考體罰和家暴的界限在哪裡,兒童對於家長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這樣的問題了。2.兒童是社會中最弱小的一個群體,也是社會的一個痛點!本書是韓國《熔爐》式警醒之作,出版後在韓國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韓國總統文在寅讀後親筆寫信致謝作者。韓國有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素媛》《熔爐》《小委托人》,並切實推薦了法制進程。那麼,切實避免兒童遭受家暴或其他侵害的中國法制之光何時出現呢?3.一個社會的靈魂,在其對待兒童的方式。關注兒童在家庭中的位置,關等
    目錄
    ●前言 小小的身軀,大大的權利
    第一章 家庭是一道護城牆?家庭內,子女是我的所有物
    “你是我的” 親密的暴力和體罰
    對待孩子的態度,即為社會的樣貌
    過度保護或疏忽,源自將子女視為所有物
    家人“結伴自殺”的不可能性
    親權不是權力
    第二章 韓國的“不正常家庭”:家庭外,唯有“正常”纔是自己人
    為什麼隻有未婚媽媽,沒有未婚爸爸?
    收養,被輸出到“正常家庭”的孩子
    在韓國,有色人種家庭代表的意義
    第三章 誰定義了正常和不正常家庭?被塑造的信念 能信任的隻有家人
    在韓國,家庭因為什麼變得如此重要?
    以家庭為單位,階級向上流動的社會
    為什麼家庭主義會擴散到職場、學校和社會?
    第四章 當家庭問題層出不窮 為了共生共存,我們該怎麼做?
    父母體罰禁止法如何改變社會?
    生活回歸個人,解決問題要靠集體
    共同生活,將家庭的包袱交給社會
    結語 勾勒出自主的個人與開放的共同體
    關於成為人、人權與童年期
    關於近代化、家庭問題
    關於歧視、共感與同理心
    內容簡介
    “要知曉一個社會的靈魂,就看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
    因為“你是我生的”,所以打小孩是正當管教,不是虐待?
    “經紀人媽媽”和“大雁爸爸”們,渴望以孩子的成就證明自己人生。
    低生育率的形成,難道是因為現代女性高學歷、眼光太高?
    我們對孩子的“愛”,會不會是以“正常”為名的“異常”?
    本書重新剖析一般人眼中,由父母與子女組成的所謂“正常”家庭,以及亞洲社會最重視的傳統家庭觀,看見家庭內隱形的權力如何壓迫、影響孩子的權益與成長。究竟是誰定義了“正常”與“異常”?父母與家庭、社會與國家又該做出什麼改變?本書試圖提出消彌偏見、扭轉觀念的解決之道。
    作者簡介
    (韓)金熹暻 著 章科佳 譯
    金熹暻,韓國首爾大學人類學繫畢業,曾任社會、文化線記者長達18年,並歷任韓國“SaVe the Children”權利倡導部部長、本部長,“人權政策研究所”理事等職位,因看見許多由社會的歧視或漠視造成的兒童權益受損,因此加入國際兒童救護組織,致力於改善兒童人權保護制度與大眾對兒童人權的認知。之後進入政府部門,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
    精彩內容
         “你是我的”——親密關繫中的暴力和體罰 2014年春,韓國的蔚山和漆谷接連發生兒童受虐致死事件,輿論一片嘩然;隨後又發生“世越號”沉船事件,一時間,沉重的氛圍籠罩韓國,韓國國會召開了主題為“政府制定的兒童虐待預防對策是否可行?”的研討會,而我在其中擔任主持工作。就在來自法務部的發言人發言結束,準備進入下一階段議程時,他又補充說道: “哦,對了,最後希望專家可以幫忙定義一下虐待與體罰的界限。之前在和檢察官聊天時,他們經常提到,大部分父母在養育孩子時,都會打孩子一兩次,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要先分別劃出體罰和虐待的範圍,我們纔能制定相應的法律去解決問題。難道不是嗎?” 同時,我和在韓國《中央日報》社會部擔任記者的後輩一起喫午餐,聊到從2013年年末開始,蔚山、漆谷接連發生的兒童受虐致死事件。我們一同聲討虐待有多殘忍,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金熹暻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金熹暻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