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能源科學
【市場價】
5432-7872
【優惠價】
3395-4920
【作者】 劉池陽吳柏林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5146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514677
商品編碼:11900752312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6-10-01
代碼:680

作者:劉池陽,吳柏林主編

    
    
"
作  者:劉池陽,吳柏林 主編 著
/
定  價:680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
頁  數:975
/
裝  幀:精裝
/
ISBN:9787030514677
/
目錄
●沉積盆地動力學與能源礦產——代叢書前言
前言
第一篇油氣煤鈾同盆共存特征和其成藏(礦)與分布
第一章全球油氣煤鈾藏(礦)同盆共存特征與分布規律
第一節全球鈾礦和砂岩型鈾礦的產儲量
第二節全球已發現砂岩型鈾礦的特征和分布
第三節油氣煤鈾藏(礦)同盆共存特征
參考文獻
第二章中-東亞能源礦產成礦域
第一節中東亞成礦域區劃與能源盆地分布
第二節中東亞成礦域能源盆地類型
第三節多種能源礦產賦存特點與分布規律
第四節多種能源盆地演化及其地球動力學環境
參考文獻
第三章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與分布理論及進展
第一節油氣煤鈾的基本特性和成礦特點
第二節共存特征與分布規律
第三節成礦條件和賦存環境
第四節油氣煤鈾相互作用與共存成藏(礦)機理
第五節多種能源礦產共存的綜合判識體繫
第六節多種能源礦產綜合評價預測與協同勘探開發
參考文獻
第二篇鄂爾多斯盆地深部結構、構造-熱特征及演化
第四章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地球物理場與深部結構
第一節盆地及鄰區的地球物理場和深部構造特征
第二節盆地南部及周鄰地殼上地幔結構寬頻地震觀測
第三節盆地南部及周鄰面波頻散特征與一維速度結構反演
第四節盆地南部及周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動力學的深部依據
參考文獻
第五章鄂爾多斯盆地地溫場特征與熱演化史
第一節盆地現今地溫場特征
第二節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溫場恢復與中生代熱異常特征
第三節盆地後期抬升冷卻及盆地熱演化恢復
第四節盆地及鄰區構造熱事件和其形成背景
第五節盆地熱演化史與多種能源礦產形成的關繫
參考文獻
第六章鄂爾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構造事件年代學
第一節盆地西南緣中-新生代構造事件的年代學記錄
第二節盆地東北部中新生代構造事件的年代學記錄
第三節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事件的峰值年齡坐標
第四節盆地東北部中-新生代構造熱轉換及其成礦效應
參考文獻
第七章鄂爾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沉積埋藏史
第一節現今地層格架
第二節不整合面對應的剝蝕厚度恢復
第三節地層埋藏史
參考文獻
第八章鄂爾多斯盆地新生代構造反轉及其動力學環境
第一節盆地新生代東西部構造反轉的確定依據
第二節盆地東西部構造反轉的意義
第三節盆地新生代構造反轉的動力學環境
參考文獻
第九章鄂爾多斯高原形成演化與環境變遷
第一節中新世中晚期至第四紀初鄂爾多斯高原形成
第二節鄂爾多斯高原及周緣地區紅黏土
第三節“紅土高原”解體與黃土高原形成及環境變遷
參考文獻
第三篇有機-無機流岩作用與能源礦產共存物質基礎
第十章沉積有機相分布模式及有機能源礦產同盆共存的地球化學條件
第一節沉積有機相
第二節中生界沉積有機相劃分及相特征
第三節中生界沉積有機相模式與生烴潛力及成礦類型
第四節沉積有機相的數值化分析方法探討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鄂爾多斯盆地沉積地層放射性異常及分布特征
第一節放射性異常的識別
第二節盆地內地層放射性異常分布特征
第三節放射性異常成因分析
第四節盆地內地層放射性異常的形成環境和形成機理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段烴素分布、賦存狀態及富集機理.
第一節延長組長7段烴源岩的鈾異常特征及測井識別
第二節長7段鈾異常油頁岩的岩素地球化學特征
第三節長7段鈾異常烴源岩中鈾的賦存狀態與富集機理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向北運移-散失
第一節天然氣運移散失的地球化學指標
第二節天然氣運聚動力與通道
第三節天然氣散失量估算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盆地東北部天然氣耗散與砂岩漂白現像
第一節天然氣逸散的地質地球化學證據
第二節盆地東北部砂岩漂白現像及其形成機制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氣運移-耗散及其地質效應和判識標志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天然氣耗散作用證據
第三節地質蝕變和鈾富集效應
第四節地質蝕變效應的成因分析
第五節天然氣耗散地質效應的相關實驗進展
第六節天然氣耗散蝕變的判識標志與鈾成礦模式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多種能源礦產熱液活動地球化學記錄
第一節多種能源礦產成礦(藏)環境特征
第二節多種能源礦產熱液活動地球化學記錄
參考文獻
第四篇鄂爾多斯盆地油氣煤鈾賦存、成藏(礦)與分布
第十七章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賦存、成藏與分布
第一節盆地油氣賦存的地質背景
第二節古生界天然氣賦存特征
第三節盆地中生界石油賦存特征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低滲透油田的成藏新模式
第一節西峰油田的地質背景與成藏條件
第二節西峰油田主力儲層的成岩作用與油氣充注歷史
第三節西峰油田油氣二次運移方向與裡程
第四節西峰油田的成藏過程與模式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盆地北部流體動力、運移通道與成藏(礦)效應
第一節水動力體繫的分隔性
第二節流體動力的分布與演化
第三節天然氣運移的優勢通道
第四節天然氣的運移、成藏規律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鄂爾多斯盆地煤地質特征、分布規律與資源潛力
第一節石炭-二疊紀煤田地質特征與資源潛力
第二節三疊紀煤田地質特征與資源潛力
第三節侏羅紀煤田地質特征與資源潛力
第四節煤炭資源與開發現狀分析
第五節煤層氣資源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鄂爾多斯盆地南部砂岩型鈾礦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節盆地南部鈾礦類型及時空分布
第二節盆地南部砂岩型鈾礦基本特征
第三節盆地南部與北部砂岩型鈾成礦綜合對比研究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鄂爾多斯盆地斷褶帶式砂岩鈾礦地質特征與成礦作用
第一節惠安堡地區鈾成礦環境
第二節惠安堡砂岩型鈾礦床礦化特征
第三節西緣斷褶帶式惠安堡鈾成礦模式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侏羅紀含煤岩繫與鈾成礦關繫
第一節含煤-含鈾岩繫等時地層格架
第二節侏羅紀含煤岩繫生烴能力
第三節侏羅紀含煤岩繫對鈾成礦的潛在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東勝地區砂岩型鈾礦有機地球化學特征與有機質來源
第一節樣品與實驗
第二節有機質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來源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五章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東勝砂岩型鈾礦成礦特征和模式
第一節東勝砂岩鈾礦地質背景和基本特點
第二節東勝砂岩鈾礦灰綠色砂岩成因研究
第三節直羅組砂岩的蝕變作用
第四節有機質特征及其與鈾成礦的關繫
第五節東勝砂岩型鈾礦疊合成礦模式
參考文獻
第五篇有機-無機能源礦產相互作用的實驗模擬研究
第二十六章天然氣在鈾成礦中的作用
第一節模擬實驗及其產物和反應歷程
第二節地質驗證和創新機理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七章鈾在烴源岩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第一節油氣生成過程中的有機-無機相互作用
第二節鈾在烴源岩生烴演化中作用的實驗研究
第三節實驗樣品與方法
第四節鈾在I型烴源岩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第五節鈾在II型烴源岩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第六節鈾在III型烴源岩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第七節鈾在低熟煤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第八節模擬實驗結果差異性分析及其與地質實際之間相關性
參考文獻
第六篇與能源礦產伴生的其他礦產資源
第二十八章煤型鎵(鋁)礦床形成、特征及其分布
第一節準格爾黑岱溝礦煤層的煤岩學和煤化學特征
第二節鎵的資源/儲量評估
第三節準格爾煤中鎵的主要載體與鎵富集
第四節準格爾電廠燃煤產物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
參考文獻
第二十九章煤中伴生礦產的形成與分布
第一節煤中伴生礦產研究進展
第二節中國煤中主要伴生礦產
第三節煤中伴生礦產的成因類型及利用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七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模式與沉積盆地成礦繫統
第三十章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礦產分布特征與協同勘探
第一節盆地多種能源礦產的時空分布特征
第二節多種能源礦產成生與共存關繫
第三節多種能源礦產成礦階段劃分與成礦繫統分析
第四節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
參考文獻
第三十一章沉積盆地成藏(礦)繫統
第一節沉積盆地動力學與盆地成礦繫統
第二節成礦特點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成礦作用和過程
第四節成礦環境與背景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劉池洋、吳柏林主編的《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律(上下)(精)》為國家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律”的總結成果,同時彙納和補充了後續相關項目的成果和近期新資料。全書共7篇31章。第一篇從新資料、典型成礦域剖析和繫統理論總結三方面,論述了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與分布。第二篇總結了鄂爾多斯盆地的深部結構、地溫場和其演化、構造事件和埋藏史、新生代構造反轉、高原演化與環境變遷。
第三篇討論了沉積有機相、地層和烴源岩富鈾特征與分布、天然氣運移耗散和其地礦效應、熱液活動地化記錄。第四篇介紹了盆地油氣、煤和鈾礦的成藏與分布;探討了低滲透油田成藏模式、流體運移與天然氣成藏、含煤岩繫與鈾成礦關繫、西緣斷褶帶式和東勝砂岩型鈾礦的成礦模式等。第五篇通過模擬實驗探討了天然氣在鈾成礦和鈾在烴源岩生烴過程中的影響。
第六篇討論了煤型鎵(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劉池陽吳柏林主編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劉池陽吳柏林主編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