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潛臺詞 人如何用行為表達說不出的話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公共關繫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齋籐學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586438
商品編碼:10054650452030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2-06-01
代碼:59

作者:齋籐學

    
    
"
作  者:(日)齋籐學 著 (日)木附千晶 編 劉佩瑤 譯
/
定  價:59.8
/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
頁  數:240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15586438
/
主編推薦
識別、整合內心的衝突,纔是真正的強者之路。成為“壞孩子”,對孩子來說,意味著要承受被老師、同學邊緣化的恐懼,還要克服對“做壞事”的恐懼……為什麼需要跨越這麼多的障礙,還要當“壞孩子”?是否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關愛太少了?成為“酗酒者”“不想找工作的人”,也要背負相當大的心理壓力,當事人還選擇這麼做,是為了逃避更大的心理痛苦嗎?每個人的“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有不可言說的內在動因——苦:為生活的艱辛感到苦惱愛:想要愛,卻找不到相愛的人困:逃不出名為“你應該……”的咒語懼:害怕遭到現等
目錄
●第一章 苦 苦人生之多艱
令人作繭自縛的“內在母親”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人生主旋律
“問題”是幫助我們活下去的手段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都說不出“我不想上學”
賢妻良母有時也會給孩子帶來困擾
將“癥狀”轉變為“要求”
拒絕無用的自我對話
提升自我肯定感,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繫
第二章 愛 渴望被愛而不得
“不能成為好孩子就會被拋棄”的理念
重蹈覆轍的女兒們
名為“需要被需要”的病
人在有必要時纔會改變
那是以人生為賭注的“一局定勝負”
“費事”的父親會阻礙女兒的自立
何謂健康的自戀
從愛自己開始
隻和自己比較
承認你討厭的人也是對你很重要的人
接納平凡的自己,懂得關心他人
第三章 囚 無法逃離名為“應該”的詛咒
親子關繫中的拖累癥
從“扮演孩子”的痛苦中解放自己
臣服於世俗觀念的父母們
從“父母主張”中畢業
平凡的我與難以滿足的父母期望
無法接納自己
解除“共生關繫”的方法:讓母親獲得幸福
無法為自己而活的日本母親們
隨心而活並不會被大家討厭
第四章 恐 對人際關繫邊緣化的恐懼
害怕當個普通人
建立平等的關繫方能遠離成癮
找到釋放真我的“安全地帶”
人會被潛意識支配
遭受心靈創傷也要活下去
成年小孩的康復道路
母親對孩子感到憤怒是正常的
家既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又可能是最危險的地方
被職場淘汰的恐懼使他們走向過勞死
第五章 寂 難以忍受的孤獨
豐富的精神世界源自寂寞與無聊
沉迷是為了活下去所做的最後掙扎
輸給寂寞的人也會輸掉人生
寂寞中的顧影自憐會變質為恨意
在溫暖家庭中迷失的“演員”們
虛幻的風平浪靜
通過問題行為感知自我存在的人
攝食障礙源於隻會用商品價值衡量自己
一邊虛張聲勢一邊陷入罪惡感的男人們
作為渺小的人類,個人能辦到的事其實很少
成熟的人在獨處時也並非“孤身一人”
第六章 嘆 為什麼不幸的總是我
所謂“不幸的人生宿命”是可以被修改的
當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時
真正的成年人能和自己的欲望和諧相處
人會本能地“投桃報李”
世上多的是“令人惋惜的夢想”
家庭問題有時會暫時防止家庭破碎
認為自己讓父母失望的孩子會被負罪感所吞噬
第七章 怒 無法原諒傷害過自己的人(父母)
無法發怒的三種情況
被壓抑的憤怒會轉化為毀滅對方的恨意
我們往往無法置求死之人於不顧
仇恨就像“腐爛的蘋果”
“人品”或“人格”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一些習慣
無法從男性(丈夫或兒子)暴力中逃離的女人
不要為了父母而活
“假我”與“真我”
為了今後更加快樂充實人生
內容簡介
每個人“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更深層的原因,那些叛逆、對抗、逃避、成癮的行為,或許並沒有惡意的動機。 有時候我們虛張聲勢的自信,實際上是畏懼失敗;有時候我們選擇“躺平”,實際上是無力改變的自我保護;有的人表現得頹廢、孤獨,拒人於千裡之外,實際上渴望被人照顧;有的人酗酒成癮,實際上希望一事無成的自己也能被愛;有的人常年失眠,實際上是希望多一些可以什麼都不用做的時間…… 正是由於很難坦率地表達出這些不為人知的真心話,我們纔會用那些別扭麻煩的方式來“脫困”,幫助自己不陷入孤獨與虛無中,有存在感地活下去。 面對這些對創傷和渴望的扭曲表達,這些“錯位的自我療愈”,我們無須自責,更不應責備他人,因為那並不會使情況變好。 認可一個人為了療愈自己、為了活下去所做出的努力,讓真實的渴望浮出水面,纔是長久的療愈之道。
作者簡介
(日)齋籐學 著 (日)木附千晶 編 劉佩瑤 譯
齋籐學是家庭功能研究所代表。1941年生於東京都,1967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曾擔任助教、法國政府公費留學生、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副參事研究員等,現任醫療法人社團學風會齋籐醫院理事長、家庭機能研究所代表。在憑借國立酒精依賴中心發家的久裡濱療養所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還提倡落實酒精依賴等用語,還在全日本推廣在依賴家庭等無法提供溫暖和安心感等的機能不全家庭中長大的“成人/孩子”這一概念。
精彩內容
     No.01 執迷於罪惡感的人更容易做出愚蠢的惡行。 令人作繭自縛的“內在母親” 很多罪惡感都是無意義的。如果執迷於不必要的罪惡感,人們反而容易下意識地去迎合這種負罪的人物形像,甚至做出一繫列的壞事、蠢事。有時,我們隻需要做自己想做的和必須做的事。 那麼,這種罪惡感究竟從何而來呢?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會產生分化。他們開始回避異性父母,這種回避有時會表現為親近與自己同齡的異性。正是這樣的情感變化激發了青少年對同性父母的罪惡感,而這種罪惡感又會轉變為對同性父母的叛逆。同時,罪惡感會促使孩子在內心形成一種“內在母親”的形像(內化的母親),對自己進行嚴厲的批判。 內在母親並非真實的母親,而是孩子在內心創造出來的一個母親形像。她會痛斥同樣存在於內心的“內在小孩”,讓其感到痛苦,甚至絕望。內在母親會一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齋籐學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齋籐學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