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少鶴先生詩鈔校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古典小說、詩詞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李憲喬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校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9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952
    商品編碼:11875158869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7-03-01
    代碼:58

    作者:李憲喬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校注

        
        



    作  者:(清)李憲喬 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 校注 著
    /
    定  價:58
    /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
    頁  數:38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32582952
    /
    目錄
    ●前言
    校注凡例
    少鶴詩鈔內集
    《少鶴詩鈔內集》卷一(秋嶽初集)
    上桂林陳相公二十四韻
    雨後對月有懷石門精舍
    搖搖
    園亭燕集
    同王蜀子聽山泉
    海上答客
    朝陽寺
    題先少司馬公《東岡集》後
    貧士詠
    雪行贈郝謙
    雪後宿山家
    雪後早行
    題興福寺
    無棣道中二首
    柳泉雪
    殘雪
    都門寄家兄用東坡《寄子由》韻
    弔沒蕃胡司馬贈公子璞
    冀旭畫宿雁
    雨夜宿亡友宅
    贈單丈書田(楷)
    再贈書田翁
    贈王丈太初(立性)
    獨宿
    雨夜懷張陽扶
    賦得柳色
    早夏齋居
    大雨雹行
    夏夜吟
    紀夢
    書王令詩後
    哭劉震甫
    和石桐《聞鐘》寄子迄
    贈法逸人
    將至固縣驛
    宿馬寨村贈徐丈
    湖上送別
    對雨有懷家兄石桐
    濟上田家
    曉行
    高岑畫煙江小景
    寄周松干
    齊女怨
    學韓《秋懷詩》九首
    與遠道人相遇廬山
    鼕夜與遠師同宿
    野興
    《鼕暮村居雜詠》同石桐作五首
    和叔白褒月貶雪詩
    鼕日閑遊贈王東溪(令聞)
    《侯門豈無酒肉》一首贈單青侅(烺)
    再贈青侅太守
    《少鶴詩鈔內集》卷二(石溪集)
    正月二日
    對雨言懷
    燒香寄遂師二首
    夕遊石溪示諸生
    家石桐、叔白攜遠道人來遊石溪,石桐有詩見示,即事為答
    石溪燕集聽遠師琴
    石溪西亭贈翼上人
    和王荊公《晝寢》
    小村
    晚過田家
    與諸生尋北村蘭若
    北林僧舍詠蟬

    乞巧詩
    送流人
    擬孟東野詩或和或 十二首
    和《灞上輕薄行》
    和《遊子吟》
    和《征婦怨》二首
    反《古結愛》
    和《去婦》
    反《夜憂》
    和《君子勿郁郁》
    和《夷門雪》
    反《病客吟》
    和《弔國殤》
    反《懊惱》
    寄山中僧
    匡麗正眺珠樓
    鼕日曉興寄東溪
    憶舊遊寄穎叔蜀子(二首)
    品鶴
    謝友人寄琴弦
    《少鶴詩鈔內集》卷三
    北遊道中
    鼕行書驛壁
    贈新安令族兄思永(緒曾)
    廉吏詠客燕中作(二首)
    送何天錫下第歸觀
    題僧院
    題傅叟林居
    夜琴
    蟠龍洞道者
    鼕夜東亭
    送張陽扶赴莊侍郎河南幕
    贈單子迄(襄棨)
    送王德麟入蜀覲省
    春夜東亭燕集分韻得佳字
    任二十六寄贈所藏米帖及其先寒香老人自制筆
    別故園後寄兄
    鄒平曉行
    湖上感懷
    題郭少府歷下廳
    與故人張樸話舊
    濼上訪趙玉文同宿
    遊城西漪園贈郭少府
    遊龍洞聖壽禪院
    龍洞
    宿佛峪般若寺興公院
    再題般若寺贈興公
    尋東磵僧
    贈義融上人
    早春都門客舍
    戲詠冰床
    送單青侅太守赴銅仁
    贈海澱正覺寺端林上人
    題延慶寺
    贈渠縣李給諫(漱芳)
    都門答客
    留上竇東皋宗丞十八韻
    宿山店
    雨後龍山道中
    龍山驛逢趙玉文
    秋日閑居即事
    哭子迄
    遊西石題壁
    思遊黔中故人
    雪中登五蓮山絕頂示潁叔
    贈五蓮山德一上人(並序)
    宿光明寺閣雪後月出,與烱上人尋楊西臺彈琴處
    石閣僧
    醉吟贈雲岩上人
    登九仙山西觀樓見遠道人題壁
    和石桐《對雪寄王生子和》十韻
    與任子升同宿
    丁泠操(有序)
    《少鶴詩鈔內集》卷四(焦尾集)
    西行道中讀潘嶽《秋興賦》感懷
    上都憲雲門黃使君
    贈董翁曲江
    和方叔駒比部《焦山訪杲上人不遇》
    望岱
    贈鬥母宮小尼師
    宿後石屋有懷家石桐、叔白
    同方叔駒訪張雲夫不遇,遂遊羅氏園
    與張汝安同宿
    懷林雲表(庭鶴)
    寄祝厚臣舍人(坤)
    東磵琴興示張生(清櫂)
    與故人季涵論書
    濰上賦得待船逢雨時
    前路
    憶與明府兄思永舟行夜過安州
    早發
    曉行
    晚渡易水寄湖州於明府
    途中逢紫函上人
    廢宅
    和曹松《貽世》
    太史
    遺山
    跋東坡山谷書示陽扶
    古結歡曲三首
    弔王丈太初
    哀郭虞受先生(廷翕)
    秋山孤二章
    郎官驛雨
    聞角
    贈肥鄉令張八吉甫(維祺)
    漫吟
    書海神廟壁
    海上訪法迂叟評事(坤宏)
    經子迄故居
    贈王龍翰山人(建)
    子和寄沉水香
    寒夜焚香寄遠道人
    重宿石溪館
    寄宋聲聞(時為曲阜學博)
    與鶴詩十首(抄五)
    《少鶴詩鈔內集》卷五(蕭寺集)
    和昆崳山丹陽馬真人《歸山操》
    附《歸山操》原詞
    誚鶴
    寺居雪夜寄蕭檢討
    寺居對雨
    書石守道詩後
    義興女子
    悟聖寺寓居夜起言懷
    贈方叔駒比部
    高車三過贈李文軒員外
    麟閣紀事
    雨夜聽陳郎遙集彈別鶴
    寄曲江翁
    送徐建侯還濟南
    送蔣侍郎還姑熟
    不朽
    雜詩二首為李文軒禮部作
    送劉公子(澐)通判撫州
    送周林汲編修典試黔中
    韓君鶴(有序)
    濟上寓居
    未谷以山谷詩孫印贈黃仲則
    為桂未谷作二古印詩
    湖上逢張尚徽(為友人傅偉度同學)
    與徐子別後卻寄
    東歸道中詠田家屋上壺
    蓮池書院訪曲江翁
    上谷客舍
    有感
    送張明府歸江南
    與偉度別宿草橋驛
    有感祝舍人大雪宿蔚州北山作
    叔駒邀遊白雲觀登邱長春琴臺
    送蘇州通判單長吳(時以漕運至都)
    有感二首
    螢火
    送趙志南罷舉歸覲甘州
    送喬寧甫之任靈川
    鼕夜贈姚將軍
    夜讀楊忠愍公《劾逆珰疏》戲題卷末
    就姚將軍宿
    汲黯
    留別李禮部(二首)
    《少鶴詩鈔內集》卷六(過江集)
    水車行
    露筋祠
    淮陰晚泊
    宿淮南小浦寄家兄石桐
    過江
    京口寄丹陽王少府
    江夜
    吳山伍大夫祠
    西湖
    淨慈寺觀飯僧
    和叔白富陽舟中理琴
    泊黃阜
    鄱陽湖
    登滕王閣感懷用齊梁體
    豫章旅思
    江雨
    溪邨
    分宜道中
    風候
    袁州謁韓文公祠
    遊衡山同叔白作
    夜登祝融峰
    湘江對月有懷三首(抄二)
    南中感秋
    楚南舟行即事
    虞帝廟引(並序)
    楚中詠古跡五首
    《少鶴詩鈔內集》卷七(過嶺集)
    獨飲
    蘇王
    登桂林獨秀山
    獨坐空峒山讀蘇子由集效其體
    王莽
    江夜
    采畫山石
    再題畫山石
    雨中過重泠峽
    冰井(並序)
    晚遊三界祠,祠有龜甚巨,有蛇甚馴盤旋上下,廟祝以為龍也
    大桂山
    桂瀧
    桂甬寄家兄叔白兼簡王閑雲
    宿金生寺
    晚歸金生寺贈謝秀纔
    夜行臨賀道中作
    雨中得蔣侍郎婁東書
    籐江夜月讀坡公於此《贈邵道士》詩寄張遠暉
    自梧溯漓將登舟風雨驟至,留題城北蘭若,寄兄叔白
    雨中泊昭平峽
    江行有懷
    舟中喜晴
    題蒼梧館示二三朋僚
    雨夜聞蟬
    得石桐先生書知友人王東溪歿狀,哭之,即簡故山同學諸子
    聞遠道人已歸道山寄王龍翰
    哭林雲表
    哭任北海
    感將落齒
    斲輪
    舟夜感懷
    嶺徑
    次韻石桐先生跋放翁示友詩後
    雨中同周少府呂容州經略臺
    答劉二十二丞羅城見寄
    萊陽乞兒婦
    送張巡檢罷職歸姑孰兼呈蔣侍郎
    送錢少府歸吳中
    江口與呂君別
    陽朔舟行即事貽明府張君
    和石桐先生畫崇山寄喬寧甫
    歸順陳刺史章愛予甚篤,以白石留別,因酬數語
    舜廟
    棲霞洞
    尋範石湖所題空明洞壺天觀
    詠子纔翁孔雀
    追送子纔翁不及,題江樓壁
    書敬之書卷後
    李白
    酬趙松川刺史赴闕行次全州惠書敘別
    梧江逢龔生
    寄歸順陳刺史(章)
    大雨夜行高硠山谷間投宿田家作
    北郭效樊榭作
    佛子嶺瀑布
    自佛子嶺至霜林隘,上下三十餘裡皆行瀑布中
    瀧江口送王閑雲還故山,兼呈颕叔、蜀子、希江、子和
    題《後四靈集》
    猺山紀行
    宿曇黃山廟題壁
    雨後山行書所見雲氣
    讀曾南豐《兵閑》詩書後
    戲跋《蘇子美集》
    讀韓詩戲題
    溫公子書來致其先提刑使君墓志,言以去年秋卒於晉。
    某為舊屬吏貧不能多賻,存之此詩
    《少鶴詩鈔內集》卷八(縣居集)
    易使橋前夜置酒呈家兄叔白,兼示諸賓僚
    清風亭燕集,與兄叔白鼓琴,諸生校射賦詩,高秀纔豫四言
    最 佳,即事奉酬
    哀已赦囚郭忠
    送歸使
    賦得慈烏不遠飛
    諭獞氓
    一室
    縣居(五首)
    岑溪除日
    題葛仙洞答徐奇士孝廉
    夜聞爐中殘香感賦
    再過鐘氏園感懷
    和張籍《牧牛辭》二首(有序抄一)
    志感陳情上提刑杜使君七十韻
    自蒼梧復還岑溪作
    和石桐先生《漫興》,用放翁《白鷺山》詩韻
    思孟村勘水陂偶述
    黎叟家多蘭,予嘗言之曰與化軒,留詩壁上信宿乃去。後重
    經其地,時已鼕杪而數本始華,輒復吟此寄懷張十一
    對蘭再吟寄張十一
    後遊子吟
    鼕夕書感
    聞珩誦《北征》詩感懷作歌
    珩作《讀北征》詩,喜有奇氣,因復和之
    蝜蝂詩並引(三首)
    燈蛾
    高秀纔道以事配靈川,賦詩送之並寄示靈川令
    歲暮寄敬之
    新年作三首,一示縣中賓僚,一懷故鄉子姪,
    一寄家兄湖南道中
    清風亭別筵會者二十六人,共賦葛仙瀑。高生尚憲詩雲“曾
    聽雙琴奏,今隨孤鶴來”,讀之愴恍棖觸,蓋不復能終曲
    也。明日補作一章
    留題縣齋
    留別縣民
    《少鶴詩鈔內集》卷九(澄江返櫂集)
    嶺外別所知
    修堠謠
    舟泊畫山下,讀石桐先生前題,次韻
    將至昭平二裡,泊處有峻嶺瀑布之奇,書寄石桐
    普陀山寺亭會者七人,因取範石湖《壺天觀銘跋語》
    “七日姓字在棲霞”分韻,得“七”字
    贈王若農
    若農、正孚追送至伏波山,遂飲於伏波亭,留題壁上
    贈鄰舫客
    漓江遇鄉人
    湘石
    湘江夜起值月上
    全州道中感懷
    過永州弔柳子厚(二首)
    憶同聽零陵江水聲
    舟泊峿臺下,明發中流有以山谷書為獻者,戲題此篇
    道州吟
    早秋次洞庭,湖口玩月,寄長沙朱司馬
    病中登黃鶴樓返宿舟中作
    題琵琶亭
    寄東皋先生浙中
    舟中即事
    詠隨園病鶴
    夜半舟中望燕子磯作寄子纔
    《少鶴詩鈔內集》卷十(凝寒閣續吟)
    哭希江
    哀蜀中司馬弟埙
    遊王員外園亭觀鶴贈單廉夫
    觀奕贈匡襄陽
    寄子和
    酬楚中田觀察
    遊長白山醴泉謁範文正公祠
    醴泉同傳上人
    歷下寓居感懷
    贈顏運生教授
    顏運生新納小姬乞詩
    秋暮旅懷
    會城贈馬李二生
    湖上漫興
    湖上逢嶺外故人陳柳州今左遷館陶令
    與諸子集歷下亭遇雪
    雪後晚望寄姜生竹樵(澤永)
    酬姜生竹樵
    毛公子筵上作
    戲贈毛崇之
    逢周松干
    送別竹樵
    與竹樵別後卻寄,兼柬五星、熙甫諸子
    將往齊河訪徐在中,臨邑邢七書來言在中於數月前歿矣
    馬寨徐氏宅感舊
    平原贈張汝安三十韻
    旅夜檢校亡友單子迄集書卷尾
    興勝寺居即事
    寄朱小岑
    二哀詩
    禮部郎中前給諫李君漱芳
    東蘭州刺史趙君廷鼎
    都下寄方饒州
    贈周林汲
    鼕夜蘭公見過寺居
    喜蘭公遷御史
    秦侍讀瀛筵上追悼許君集夔,因呈諸公兼寄潘逸人
    同林汲蘭公遊崇效,兼呈澄、貞、淨三上人
    為朱滄湄舍人題《莊子觀魚圖》
    鼕杪歸自都門過韓公復野居,即留別將赴嶺外
    聽宋太空彈琴示熙甫、步武
    留別孫生仲裴
    鶴再南飛集
    晚次淮上逢勞山道士將往龍虎山
    維陽換船寄淮上故人
    儀真入江處
    江夜聞角寄兄
    青山懷李白
    皖江晚興
    再過彭澤書感
    九江懷樂天
    江州海天寺留贈琳上人
    早發潯陽過海天寺寄秀公
    雞鳴
    夜發大石磯曉過黃州
    聞朱滄湄擢南宮第一卻寄
    嶽陽樓晚月示道者南雲
    洞庭泛月作歌
    早發洞庭
    泊湘陰南驛賦得扁舟背嶽陽
    江行雜詩十首寄石桐先生
    已過洞庭寄兄二十四韻
    月夜次長沙二首
    題雁峰寺
    船中晝臥
    舟次浯溪風雨不得上作歌
    零陵江次寄周林汲編修、潘蘭公侍御
    石燕(有序)
    白灘七夕
    湘岩宿處寄五星
    棲霞寺待月贈同遊
    送提刑陸使君赴山東(前為梧州守)
    中秋夜寄敬之
    酬施晉進之
    將赴歸順題家書
    泊龍頭磯聞鷓鴣
    赴歸順道中書懷
    橫州會王若農相送同宿永淳界
    郁江旅思
    題敬之新寄詩卷
    歸順書感
    龔生行
    示州父老(有序)
    雜詩
    寄劉正孚
    除日遊山寺
    讀書
    早春夜附家書後寄兄
    自郡還憩鋻隘驛亭,讀淵明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作有感,
    次韻寄故山兄妹
    讀《貨殖傳》六首
    新到配軍任小道青州人,兒輩皆為作詩,因書所感
    遊太極洞
    書孫武公事狀後
    書情寄蘭公、敬之、廉夫
    坐獨秀山望見城外瀑布欣然有會
    鎮安寓舍作(有序)
    民頑一首呈鎮安李太守
    龍潭野亭陪總戎王將軍觀漁
    招諸文士
    初罷州事臨秋獨謠寄家兄石桐,兼簡桂林諸吟侶
    珩兒哀辭八章(含《解哀》)
    孫秀纔招遊太極洞
    寄題宜山黃山谷祠堂
    猛虎行
    續猛虎行
    後猛虎行
    哀單子庸(可墉)寄廉夫、五星、熙甫
    聽汪太守述衡山之遊
    阿彌陀佛祠為李開甫太守作
    鎮安送李開甫太守十韻
    鎮安離席聽童曾二生歌詩(童名毓靈,曾名傳敬),音韻淒切,
    因復留贈
    湘水遙
    燕寧明州諸生
    再題牧牛圖
    贈唐先生
    譯者梁昆華獻孔雀一雙卻之示以詩
    燕明江陸司馬宅即事有贈
    送喬寧甫兼柬張汝安
    敬之寄贈衣物十二事
    太平郡慶祝宮回,夢廉夫、颕叔二子
    哀老僕郇淳
    感賈李
    校唐人格律寄敬之
    酬汪太守《郡齋對雨見懷》
    過新寧州贈刺史陳惕之
    再燕王將軍池亭
    宣化途次田舍作
    昆侖關
    穿山驛題潘巡檢山閣
    戲詠小舟六韻
    宿石鼓灘有感韓子龍宮灘作
    大石灘阻雨和家兄石桐前寄三詩
    晚次永福縣
    蘇橋將登陸別所乘小舟留題
    將至會城覆訊解囚感嘆作詩
    贈江西胡茂甫進士(森)兼呈敬之
    喻友詩示敬之
    桂林留別敬之
    敬之復來相送舟中作
    方叔駒以觀察引疾還故山卻寄,並追懷周林汲,時周已歿
    追悼劉將官(並序)
    籐江月
    潯江月
    郁江月
    麗江月
    酬陸司馬(並序)
    買棧香戲寄山中故人
    分香贈約言
    添香
    題敬之秋卷
    暝坐
    送族姪約言北還
    與族姪綸別後卻寄
    傷山村鄰友
    安南使臣吳時任贈熏香
    王龍州奉使冊立安南國王,自關外寄書與阮刺史,言少鶴暫作
    閑人定多著述,頗用妒之。戲呈百二十字
    同阮刺史泛麗江,往返七日翛然無一事
    龍 城 集
    竫人行(並引)
    畢方行(並引)
    養疾舟中作
    出城送客至江上渺然思歸
    和方叔駒觀察《同汪大紳秀纔、寒石上人拜彭秋士墓》
    哭喬蓬州
    孫羅城見過讀予門下諸生詩句,大驚,為賦長歌。諸生既各
    酬之,予亦有作
    調童九皋
    聞王龍州以事左遷行赴陛見卻寄
    晚歸
    初入試院戲題簡敬之
    獨對獨秀山
    試院雨夜遣懷擬出示諸生即寄故山
    秦小峴郎中讀予《歸順示父老詩》,寄書盛推許,既感且愧久
    乃奉酬,時秦已遷浙江觀察
    桂林寓居華嚴寺即事示敬之二首
    返舍倦甚將赴敬之吟會不及漫題卻寄
    酬敬之見贈
    留別敬之
    送客兼簡松圃郎中、潘蘭公侍御
    王龍州以吏議去職,兩粵大帥不敢奏留,嘉勇公自西蜀
    飛章奏之,詔“可”。邊人歡呼,紀以詩
    觀侍妾像棋漫題
    遊仙奕山尋奕石不得,取壁間宋時王安中句“仙者輟奕鶴駕
    翩”七字於洞賓洞中分韻,會者六人。予得“仙”字,長
    洲孫顧崖得“輟”字,嘉興王若農得“駕”字,馬平龍生
    得“者”字,李生得“鶴”字,葉生得“翩”字,獨“奕”字無
    所屬,因請回先生降乩足成之
    江樓戲擬《獨自行來獨自坐》詩示葉生
    舟中玩月作
    別後寄田都尉王像州
    臘後九日赴柳州夜行船中即事
    柳城除夕戲筆
    攜龍、葉、歐陽三生遊駕鶴山戲作歌
    吾兄石桐先生之喪,孫顧崖聞之大慟。或問:“此豈與君相識耶?”孫答雲:“近日詩道之存,賴有石桐、少鶴在,石
    桐既去少鶴難以孤鳴,詩從此不可為矣。此予所以傷
    也,豈必識面哉?”又梧、柳二郡諸生各為詩相弔,因書
    以答之。兼簡都下王熙甫、故山宋步武、王丹柱、單子
    固、族子五星
    寄答郭氏妹
    由柳州將如歸順寄敬之
    過貴縣遊南山寺,上至葛仙翁洞遇雨遂宿洞中,贈紀小痴兼
    呈王颕叔、呂石叟
    晚泊雷塘下訪龍生墅居
    寄酬方叔駒(並引)
    遊崆峒岩
    崆峒岩寄懷王若農
    得廉夫書
    將再赴歸順先寄州人二首
    與諸生
    與諸父老
    賓山續集
    將至鎮安郡先寄汪太守
    再赴歸順,次都安塘,示父老子弟
    王辛甫使君右遷太守卻寄
    下雷土州舍與門人童正一同宿
    秋水篇為汪太守作
    和汪太守前寄三詩
    新開小池
    山中讀書
    晚來風雨驟至,天氣欲寒,引酒獨盡,寄少鶴、松圃
    得阮九成刺史書
    郡守燕集山間琴亭
    汪使君於雲山之南結廬,曰峿”。前有蕉欄、鶴柴,
    西置草亭,正對獨秀峰,秋色佳絕。時值夜半月出,
    共話亭中,真不謂人世也
    和汪使君《秋夜與鶴道人坐獨秀峰下論詩》
    天末寄蘭公敬之
    和正一早行
    和汪使君秋月見寄二首
    即事戲寄敬之
    和樂天感鶴
    和樂天代鶴
    汪太守以陳洪綬畫韓文公訪盧仝卷見贈賦謝並示歸順諸生
    鎮郡感懷二首
    送冉二
    感懷
    贈黃生
    連日郡市斷屠時共黃生飯但啜菜羹而已相與嬉笑為詩
    野望
    夏日登西城閣題壁
    將去歸順寄劉二十二別駕
    喜雨和門人童正一
    齋居即事成詠
    和敬之《桂林遲子喬不至》
    贈袁生子實(思名)
    月下送子實
    九日遊太極洞讀《楚辭》,因同其體作歌命門弟子和之
    九月十七夜與童正一登懷遠樓
    二十三夜過半,步自南城遞西城復至懷遠樓
    將去歸順和樂天杭州二詩
    除官去未間
    三年為刺史
    食竹蟲
    敘吟示正一
    鎮安寓舍贈農生大年(日豐)並示童正一,即以留別
    同正一成功將
    續《赤霄行》
    客館早醒,感懷勞山宿楊西溟家
    十一月十四日夜與正一步至獨秀峰下
    鎮安與童正一別後卻寄
    逢越中馮秀纔,方知潘蘭公近住壑庵
    攜黃生鶴立登西城帶山亭子坐竟日,鶴立有詩予和之。
    訪此亭為前令劉正孚所結,因並寄劉
    與鶴立步訪上甲村二黃生
    將去鎮安前一夕留贈黃生鶴立
    附錄
    一、《歸順直隸州志》中所收佚詩二首
    二、單鉊撰《李少鶴集序》
    三、李秉禮撰《李子喬詩序》
    四、王寧?識《刻桐鶴兩先生詩抄跋》
    五、李憲喬撰《改建懷遠樓記》(嘉慶九年)
    六、李憲喬撰《花王廟碑記》年)
    七、李憲喬撰《韋廬詩內集》評跋 
    內容簡介/
    晚清詩人李憲喬(號少鶴),山東高密人,清乾嘉間高密詩派的代表性人物。其仕宦始於廣西,十七年間遍遊廣西多地,創作了大量內容豐富,藝術獨特的詩歌,進而贏得盛名,在清代詩壇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書依光緒本《少鶴先生詩鈔》,共收詩凡681首,並加以校注。校勘均出校記說明;注釋則以人名、地名、典故、典章制度及難懂字詞為主,對於涉及廣西地方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則詳注。近萬字的“前言”等同於一篇學術論文,不僅考實了李憲喬的生卒年、行跡、作品具體撰寫年代,並詳盡論述了李詩的主要內容與藝術特色及形成原因。本書為《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叢書·第二輯》之一種,詳情見梁揚先生的“總序”。
    作者簡介/
    (清)李憲喬 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 校注 著
    李憲喬,(生卒年不詳)字子喬,一字義堂,號少鶴,山東高密人。乾隆三十年撥貢生。四十一年,召試成舉人。官廣西岑溪知縣,歸順知府,卒於官。早孤,學詩於長兄懷民。與懷民及二兄憲暠同以詩名,時有“三李”之目。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二本傳、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初編》、《晚晴簃詩彙》、《清詩紀事》乾隆朝卷。
    梁揚,1948年,廣西德保人,男,學士、碩士生導師,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明清文學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趙黎明(1968.8-),男,湖北宜城人,博士。2002年畢業於廣西大學文傳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李憲喬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校注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李憲喬著梁揚趙黎明梁穎峰校注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