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第10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實務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866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86624
    商品編碼:10024676195714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0-11-01
    代碼:105

    作者: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

        
        
    "
    作  者:(美)克萊門斯·巴特勒斯,(美)弗蘭克·施馬萊格,(美)邁克爾·G.特納 著 崔海英,張麗欣,徐超凡 譯
    /
    定  價:105
    /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頁  數:42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300286624
    /
    目錄
    ●第一部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本質和程度001
    第1章青春期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03
    認識青春期/00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05
    未成年人處遇的變化/006
    青少年文化/007
    高風險少年/008
    青春期與高風險行為/009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法律/011
    身份違犯者和身份違犯/012
    關於身份違犯行為的解釋/013
    跨界少年/015
    少年違法者的處置史/016
    殖民時期(1636-1823年)/017
    少年犯教養所時代(1824-1898年)/017
    少年法庭時代(1899-1966年)/017
    少年權利時代(1967-1975年)/018
    改革議程時代(20世紀70年代末)/019
    社會控制與未成年人犯罪時代(20世紀80年代)/019
    少年違法犯罪與日益增長的犯罪恐懼時代(1990-2010年)/021
    對未成年人行為的新理解時代(2010年至今)/022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022
    循證實踐與少年司法/02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023
    第2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狀況和本質/02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數據來源/027
    統一犯罪報告/027
    不同年齡組的犯罪狀況/028
    少年法庭統計數據/030
    自我報告式研究/031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信度和效度/032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研究結果/032
    被害研究/034
    隊列研究法/035
    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關的社會因素/037
    年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37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38
    種族/民族背景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39
    社會經濟地位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40
    同伴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41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槍支和少年暴力/042
    第二部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045
    第3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個人原因/047
    古典學派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48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懲罰哲學/049
    一般威懾/050
    特殊威懾/050
    喪失行為能力/050
    理性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50
    理性選擇理論/051
    日常活動理論/051
    理性選擇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52
    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53
    生物學和心理學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54
    生物學實證主義的早期形式/054
    當代生物學實證主義:社會生物學與生物社會犯罪學/055
    生物社會學觀點/060
    心理學實證主義/061
    復原力/069
    理論的重要性/070
    第4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原因/072
    社會結構理論/073
    社會解組理論/074
    肖和麥凱/074
    文化越軌理論/078
    米勒的下層階級文化與犯罪價值觀/078
    緊張理論/080
    默頓的失範理論/080
    緊張理論和個體層面的分析/082
    科恩的犯罪亞文化理論/084
    機會理論/086
    犯罪亞文化/086
    衝突亞文化/087
    退縮亞文化/087
    克洛沃德和歐林理論的評價/088
    社會過程理論/088
    不同接觸理論/088
    不同接觸理論的基礎/088
    不同接觸理論評價/089
    漂移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91
    漂移理論的評價/092
    控制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93
    遏制理論/094
    社會控制理論/09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整合理論/098
    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犯罪的一般理論/098
    艾略特等人的整合社會過程理論/099
    索恩伯裡的互動理論/100
    第5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互動理論/104
    標簽理論/105
    弗蘭克·坦南鮑姆:邪惡的戲劇化/106
    埃德溫·萊默特:初次越軌和繼發越軌/106
    霍華德·貝克爾:越軌的職業生涯/107
    少年司法過程與標簽作用/107
    標簽理論的近期新發展/108
    對標簽理論的評價/109
    符號互動理論/110
    角色扮演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11
    性別、種族和少年違法犯罪的互動主義觀點/112
    對符號互動理論的評價/112
    衝突理論/113
    衝突犯罪學的維度/114
    對衝突理論的評價/11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恢復性司法與爭端調解/117
    社區會議與圓桌審判/118
    對恢復性司法的評價/11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衝突的視角/120
    第6章跨越生命歷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23
    生命歷程理論/124
    犯罪生涯的歷史/125
    當代的犯罪生涯研究/126
    跨越生命歷程的少年違法和犯罪/128
    青春期缺乏能力/128
    累積性劣勢/128
    轉折點/129
    跨越生命歷程犯罪的不同維度/130
    初犯年齡/130
    犯罪升級/131
    犯罪專業化/132
    長期犯罪人/132
    逮捕的累積流行率/133
    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134
    犯罪生涯的長度/13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展理論/13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縱向研究/137
    但尼丁市縱向研究/137
    蒙特利爾縱向實驗研究/138
    劍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發展研究/138
    保護性因素與生命歷程/139
    第三部分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和犯罪預防143
    第7章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45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46犯罪性別比例/14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性別角色與未
    成年人違法犯罪/149
    女性未成年違法者/150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的解釋/153
    生物學和體質解釋/153
    心理學解釋/153
    社會學解釋/154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解釋的評價/156
    女性主義犯罪理論/156
    性別偏見與女性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158
    階層影響/160
    種族歧視/161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162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回應性別問題的政策方針/162
    第8章家庭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6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家庭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165
    家庭因素/166
    結論/167
    家庭轉型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69
    家庭生活的其他表現形式/170
    寄養家庭/170
    被收養的孩子/171
    父母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人
    的孩子/171
    同居父母/172
    大眾傳媒與未成年人犯罪行為/172
    暴力電視節目和電影/172
    暴力電腦遊戲/173
    互聯網引發的犯罪/173
    黑幫說唱/175
    人口販賣/176
    忽視與兒童虐待/176
    問題的範圍和性質/177
    忽視/178
    兒童虐待/178
    忽視、兒童虐待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80
    兒童虐待和少年司法繫統/18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兒童虐待/186
    第9章學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90
    學校裡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91
    校園犯罪/192
    故意毀壞和暴力/192
    校園霸凌/193
    霸凌被害的原因/194
    網絡霸凌/194
    霸凌和自殺/195
    對同性戀少年的霸凌/195
    霸凌和校園槍擊事件/196
    霸凌與學生殘疾/196
    霸凌和種族/196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學業失敗/196
    學業成就/196
    社會地位低下/197
    學業失敗/198
    關於學校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理論觀點/198
    學生權利/200
    正當程序/201
    言論自由/201
    發型和著裝規範/201
    學校搜查/202
    安全/203
    學校紀律/205
    安全措施/205
    體罰/205
    校內滯留/205
    校外停學/205
    開除學籍/205
    學校犯罪預防/206
    評價方法/206
    評價結果/206
    輟學原因/20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有前景的干預策略/208
    提高在校經歷的質量/208
    輔導制/209
    替代學校/209
    積極的學校-社區關繫/209
    校本暴力預防項目/209
    從矯治機構重返學校/209
    減少高中輟學者的人數/210
    減少公立學校的犯罪控制模式/210
    第10章幫派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13
    美國的青年幫派/214
    幫派和遊戲活動: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214
    《西區故事》時代:20世紀50年代/215
    現代幫派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215
    擴張、暴力和犯罪活動: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217
    新興幫派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217
    現狀/217
    幫派活動的性質和範圍/218
    幫派的定義/219
    幫派成員簡況/219
    學校裡的幫派/221
    幫派、學校和毒品/223
    城市街頭幫派/223
    違法行為和幫派活動/226
    小社區幫派/228
    種族和民族幫派/231
    未成年女性違法幫派/232
    幫派形成理論/23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235
    第11章藥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37
    違禁藥物的吸引力/238
    藥物類型/241
    酒精和/242
    /242
    可卡因/243
    /244
    吸入劑/245
    鎮靜劑/245
    安非他命/246
    /246
    合成類固醇/247
    /248
    藥物使用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48
    販毒未成年人/249
    藥物濫用的成因/250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應對藥物問題的措施/252
    預防項目/253
    治療干預/253
    嚴格執法/254
    減少傷害/255
    第12章未成年人犯罪預防/258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歷史/259
    極富前景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項目/261
    替代性預防措施/263
    積極少年發展/263
    相信孩子的人/265
    我有一個夢想基金會/266
    野外項目/266
    環境和制度預防項目/266
    青春期女孩/266
    家庭/267
    暴力預防項目/268
    預防形式之一:訓練學校/270
    希爾克雷斯特訓練學校/270
    亨內平縣家庭學校/270
    霍根街地區少年中心/271
    是什麼成就了這些示範機構/271
    早期干預的重要性/272
    第四部分少年司法制度275
    第13章美國少年司法概述/277
    少年司法體繫的發展/278
    少年司法的起源/278
    基於社區的矯正的出現/279
    少年監禁機構的發展/280
    21世紀的變化/282
    從少年司法體繫中分流/283
    青年法庭/283
    少年毒品法庭運動/284
    分流:贊揚聲和反對聲/285
    當今的少年司法體繫/285
    少年司法繫統的結構和功能/285
    少年司法程序中的階段/286
    少年司法制度和成人司法制度的比較/288
    基本的矯正模式/289
    改造(治療)模式/290
    正義模式/290
    犯罪控制模式/291
    平衡性和恢復性司法模式/292
    對四種模式的比較/292
    少年司法領域的治療/293
    個體層面的治療項目/293
    團體項目/296
    毒品和酒精濫用干預/297
    在什麼環境下,為誰做什麼/298
    少年司法中的分級制裁/299
    分級制裁制度的核心原則/299
    種族和少年司法/300
    不成比例的少數民族監禁/接觸/301
    錯誤的定罪/302
    未來趨勢/302
    第14章警察和少年/305
    警察與未成年人的關繫史/306
    警方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態度/309
    未成年人對警察的態度/310
    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311
    影響警察自由裁量權的因素/312
    非正式處置和正式處置/314
    未成年人的法律權利/317
    搜查和扣押/318
    審訊實踐/320
    采集指紋/321
    審前鋻定實踐/322
    警察與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323
    基於社區的干預措施/323
    基於學校的干預措施/324
    基於幫派的預防措施/326
    警察自由裁量權的作用/32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抵制藥物濫用教育項目/327
    第15章美國少年法庭/329
    少年法庭/331
    少年法庭的設立/332
    法律規範的變化/333
    少年法庭的現狀/340
    少年法庭法官/341
    調解員/342
    辯護律師/342
    檢察官/343
    緩刑監督官/343
    非司法輔助人員/344
    審前程序/344
    拘留聽證會/345
    收案程序/346
    移交程序/349
    反向棄權與混合量刑/350
    棄權移交刑事法院/353
    對棄權的評估/353
    少年審判程序/354
    裁決聽證/354
    處置聽證/357
    司法選擇/359
    上訴權/361
    未成年人量刑結構/362
    跨越整個生命歷程的犯罪:移交對未成年人的影響/36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少年法庭的很好表現/366
    第16章少年懲教/369
    少年緩刑/370
    緩刑服務的功能/370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374
    少年緩刑項目/377
    緩刑者的權利/378
    緩刑的有效性/378
    基於社區的制裁/379
    軟禁和電子監控/380
    日間治療項目/381
    聯合海洋學會項目/382
    居住設施或團體之家/382
    提高以社區為基礎的項目的有效性/384
    少年監禁/386
    機構安置的類型/386
    對未成年人的短期監禁/387
    對未成年人的長期監禁/390
    為女性提供的設施/395
    機構化未成年人的權利/395
    接受治療的權利/396
    訴諸法院的權利/397
    免遭殘酷和不尋常懲罰的權利/397
    少年善後服務/397
    善後服務的運作/398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399
    成人監獄中的未成年人/400
    未成年人在訓練學校中的居住生活/401
    對少年監禁機構管理的建議/402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我國18歲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自殺等異常行為屢見報道,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給被害家庭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給他們自己的一生帶來難以估量的麻煩。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我們隻能未雨綢繆,通過借鋻國外司法和實踐中的可取之處,盡全力去阻止未成年人,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誤入歧途迷失的孩子們。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是一本全景式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著,涵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以及犯罪預防、少年司法繫統四大內容板塊,並未局限在犯罪學、社會學或刑事司法學等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運用一個整合性的更宏大的視野來審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得以全方位地思考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深層次原因,並從美國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實踐、少年矯治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舉措中獲得啟示。
    作者簡介
    (美)克萊門斯·巴特勒斯,(美)弗蘭克·施馬萊格,(美)邁克爾·G.特納 著 崔海英,張麗欣,徐超凡 譯
    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北愛荷華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犯罪學。他在北愛荷華大學獲得過諸多榮譽,如傑出學者獎、唐納德?麥凱研究獎和優秀教師獎。 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出版了40多部著作。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弗蘭克·施馬萊格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