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兒童心理之謎(全4冊)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心理學
    【市場價】
    1027-1488
    【優惠價】
    642-930
    【作者】 貝蒂·德·蒂埃裡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5668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566829
    商品編碼:10038436167511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1-09-01
    代碼:136

    作者:貝蒂·德·蒂埃裡

        
        
    "



    作  者:(英)貝蒂·德·蒂埃裡 著 姚小菡,向雋,劉艷君 譯
    /
    定  價:136
    /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
    頁  數:55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15566829
    /
    主編推薦
    1.作者專業作者是創傷康復中心主理人、執業心理治-療師和小學教師,經常與兒童打交道,十分了解兒童的心理及一般人對兒童心理的忽視和誤解。2.內容實用涉及常見的兒童心理的四個方面:依戀、敏感、羞恥感和心理創傷,將與兒童心理問題相關的復雜情形轉化為具有豐富實踐價值的心理語言,並提供實用的建議。3.實際案例和故事每章分享了實際的案例和故事,以輔助和加深讀者對兒童心理的理解。4.文圖結合在文字的基礎上,配有相應的插畫,方便理解。
    目錄
    ●《依戀,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第一章什麼是依戀//001
    依戀的定義//003
    情感紐帶//007
    共同調節//010
    安全空間//014
    當依戀關繫出問題時//018
    第二章依戀與腦科學//021
    生理反應//023
    催產素的作用//027
    依戀關繫的破裂與修復//030
    第三章依戀關繫和依戀行為//033
    依戀的四個階段//036
    情感共鳴//038
    如何加強與孩子的依戀關繫//040
    依戀的類型//043
    不健康的依戀行為//046
    如何發展健康的依戀行為//050
    第四章父母對依戀關繫的影響//053
    焦慮型父母//056
    控制型父母//057
    專制型父母//060
    情感缺席型父母//061
    第五章依戀創傷//065
    忽視和虐待對兒童的影響//068
    如何幫助兒童建立安全感//073
    第六章如何幫助兒童治愈依戀創傷//077
    成年人的關鍵人格特征//080
    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083
    把兒童放在心上//085
    保持冷靜和接納//087
    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090
    自我照顧//092
    第七章如何與兒童建立積極的關繫//095
    幫助兒童發展友誼//097
    與兒童建立積極的關繫//100
    把消極信念轉變為積極信念//104
    《敏感小孩,如何養育更科學》
    第一章敏感小孩什麼樣//001
    被塞在“盒子”裡的小孩//005
    深刻的感受能力//010
    培養敏感小孩的心理韌性//014
    第二章敏感男孩有什麼不同//017
    “男孩就該這樣”//019
    敏感男性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023
    什麼是“男子氣概”//024
    第三章格格不入的感受//029
    言語對敏感小孩的影響//031
    兒童對情感聯結的需求//034
    創造力與歸屬感//037
    第四章敏感小孩如何保護自己//041
    穿上盔甲//044
    封閉自己//046
    敏感小孩如何纔能重獲新生//049
    第五章早期經歷和霸凌對兒童的影響//053
    早期經歷的影響//055
    羞恥感的影響//061
    霸凌會導致深深的羞恥感//063
    第六章建立充滿韌性的關繫//067
    健康的依戀關繫//069
    拒絕“不同步”//074
    第七章幫助敏感小孩不擔憂、不焦慮//079
    幫助兒童理解情緒//081
    保護敏感小孩//083
    不過度保護孩子//087
    兒童的焦慮及減少焦慮的方法//089
    如何管教敏感小孩//094
    相信敏感小孩可以做到優選//096
    《破除羞恥感,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認同與自信狀態》
    第一章什麼是羞恥感//001
    羞恥是什麼感覺//003
    內疚、羞恥與羞辱//009
    羞恥感的類型//013
    社會對羞恥感的態度//019
    第二章羞恥感的影響//023
    消極的自我信念//025
    生理反應//027
    糟糕的應對機制//029
    第三章羞恥感與腦科學//037
    羞恥感與生理反應//039
    大腦如何體驗羞恥感//042
    羞恥感的益處//045
    第四章羞恥感的來源//049
    不當的養育方式//052
    來自網絡的同輩壓力//058
    別人家的孩子//058
    讓兒童蒙羞的學校制度//062
    宗教的影響//065
    第五章羞恥感的表現//067
    退縮//069
    撒謊或指責//075
    憎恨自己//079
    情感封閉或情感隔離//084
    第六章破除羞恥感//091
    與兒童建立治愈性的情感聯結//094
    建立情感聯結的技巧//095
    破除羞恥感的十種方法//100
    應對哭鬧或憤怒兒童的技巧//105
    《心理創傷,如何避免傷在童年》
    第一部分簡單創傷及康復
    第一章了解創傷//003
    什麼是創傷//004
    評估創傷//012
    哪些事情會對兒童造成創傷//013
    你能為創傷兒童做些什麼//019
    第二章創傷的影響//023
    如影隨形的創傷影響//026
    創傷的觸發和關聯//029
    創傷的康復//032
    第三章創傷兒童的行為模式//034
    尋求關注//036
    憤怒//037
    “躲”進自己的大腦//037
    過度活躍//038
    強烈的控制欲//039
    撒謊//039
    第四章幫助創傷兒童康復的方法//041
    幫助兒童平靜下來//041
    同理心//052
    善意//053
    耐心//054
    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議//056
    照料者自身情緒的調節//058
    第五章有利於創傷兒童康復的要點//060
    心理韌性//060
    早期依戀關繫//061
    道歉//062
    了解不同的治療方法//063
    第二部分復雜創傷及康復
    第六章復雜創傷對兒童的七大影響//069
    依戀//070
    身體//070
    情緒調節//071
    解離//073
    行為//073
    認知//074
    自我意識//075
    第七章解離障礙//078
    “耐受窗”理論//078
    正確認識解離//081
    不同程度的解離//084
    金色小桶與泥巴小桶//089
    第八章自我分裂//095
    復雜創傷導致自我分裂//096
    雛菊理論//100
    無法承受的創傷事件//103
    記憶障礙//105
    自我狀態//107
    第九章復雜創傷的康復//114
    心理健康教育//114
    主要依戀對像和家庭氛圍//116
    康復階段//118
    第十章建立安全感//128
    什麼是安全感//129
    安全性評估//130
    學校和家庭如何帶給兒童安全感//135
    著陸技術//138
    第十一章學習重新感受//141
    校園正念//142
    重新感受//144
    從簡單的感覺開始//146
    整合與加強自我感覺//149
    第十二章幫助兒童從復雜創傷中康復//156
    合作//156
    自我照料//157
    情感陪伴//159
    幫助兒童從復雜創傷中康復的要點//162
    附錄危機計劃模板//167
    內容簡介
    孩子的身心健康對父母來說尤為重要,他們身體上的疾病父母往往能很快發現並積極治療,但他們心理上的問題父母卻很難發現。兒童有屬於自己的語言、生理和心理發展節奏、行為和活動方式。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隻有了解兒童的心理,纔能營造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
    作為四個男孩的母親、執業心理治療師和小學教師,蒂埃裡通過《兒童心理之謎》一書將與兒童心理問題相關的復雜情形轉化為具有豐富實踐價值的心理治療語言,並且提供了很多實用的建議。書中講述了與兒童心理有關的幾個主題: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關繫決定了孩子是否有能力發展健康的情感和人際關繫,因此幫助孩子找回內心缺失的愛很重要;讓孩子感到羞恥並不能激發他們的動機,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創造力和自信心;孩子很敏感,但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為敏感,當面對敏感的孩子時父母該如何做,尤其是男孩;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如何纔等
    作者簡介
    (英)貝蒂·德·蒂埃裡 著 姚小菡,向雋,劉艷君 譯
    貝蒂·德·蒂埃裡(Betsy de Thierry),貝蒂·德·蒂埃裡養育了四個優秀的男孩,她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和小學教師,還是創傷康復中心(Trauma Recovery Centre)創始人、兒童創傷康復研究院(Institute of Recovery of Childhood Trauma)院長。她創辦了多家慈善機構,直接向有困難和經歷困擾的家庭提供幫助。她是BdTLtd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負責心理創傷治療的培訓、咨詢及管理工作,為英國各地與兒童一起工作的人提供專業的幫助。
    精彩內容
         依戀的定義 依戀用來描述一種感受安全的能力,即兒童通過與主要養育者的關繫感受到情感和生理上安全的能力。依戀理論最初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的,他沉迷於研究嬰兒和母親之間的早期關繫及這種關繫對嬰兒成長的影響。這個概念已經從單純的關於嬰兒和母親之間的關繫,發展到了涵蓋兒童與主要養育者在情感上感到內在安全的能力。 假設你閱讀這本書是因為你關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得到優選的成長經歷:作為父母的你可能曾經歷過創傷,認識到孩子受到了你的那段創傷經歷的影響,並且希望能消除這種影響;可能你是專注於與孩子發展一種積極關繫的養父母;可能你是老師或教學助理,總面對那些需要你幫助他們走出不健康依戀關繫的學生;可能你是青少年輔導員、教育工作者或從事其他類似工作的人,專注於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從導致其不良行為方式的艱難經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貝蒂·德·蒂埃裡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貝蒂·德·蒂埃裡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