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行政訴訟法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社科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胡建淼著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法律圖書有限公司
ISBN:9787519736996
商品編碼:58032102601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9-06-01
代碼:98

作者:胡建淼著

    
    
"
作  者:胡建淼著 著
/
定  價:98
/
出 版 社:中國法律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
頁  數:674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19736996
/
主編推薦
《行政訴訟法學》不僅資料詳盡、案法理高度結合,而且凝結了作者三十餘年行政訴訟法教學經驗與研究成果及二十餘年律師實務所得,涵蓋行政訴訟法學領域之基本問題,並真實完整地反映我國當今行政訴訟法制度的全貌。故此,本書不僅適合行政法專業學生學習使用,對欲在本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者,亦為上佳之選。
目錄
●細目第一篇緒論第一章行政訴訟第一節行政訴訟的概念一、行政訴訟的概念二、行政訴訟的特征三、行政訴訟相關區別第二節行政訴訟的類型一、行政訴訟的類型化二、國外行政訴訟的類型三、中國行政訴訟類型關繫第三節行政訴訟的功能一、解決行政爭議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三、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第四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行政訴訟旨在“控制權力”還是“維護權力”?二、行政訴訟解決行政爭議的功能何以體現?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二章行政訴訟法第一節行政訴訟法及其歷史發展一、行政訴訟法的基本概念二、行政訴訟法的歷史發展三、行政訴訟法的效力範圍第二節行政訴訟法律關繫一、行政訴訟法律關繫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訴訟法律關繫的構成要素三、行政訴訟法律關繫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第三節行政訴訟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一、行政訴訟法的指導思想二、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三、行政訴訟法特有原則第四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如何理解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地位平等?二、對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到底是絕對原則還是相對原則?三、如何評價“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規定?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三章行政訴訟範圍(一)第一節行政訴訟範圍及其劃定一、行政訴訟範圍二、確定行政訴訟範圍的意義三、確定行政訴訟範圍的因素和方式四、確定行政訴訟範圍的兩條主線第二節“行政行為”的範圍一、行政活動與行政行為二、行政行為的概念演進三、《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行為”的定位四、從行政行為範疇看訴訟範圍五、從行政決定與行政規定看訴訟範圍第三節“合法權益”範圍一、公民權利與利益的概念基礎二、“人身權、財產權”的與突破三、從“人身權、財產權”到“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四、解讀《行政訴訟法》(2017)第12條第1款第12項第四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新行政訴訟法為何要以“行政行為”代替“具體行政行為”?二、行政行為侵犯公民的“政治權利”到底是否可訴?三、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合法權益”是否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四章行政訴訟範圍(二)第一節行政訴訟肯定範圍一、行政處罰行為二、行政強制行為三、行政許可行為四、行政確權行為五、行政征收征用和補償決定六、行政不作為七、侵犯經營權八、認為侵犯公平競爭權九、違法要求履行義務十、認為侵犯社會保障權十一、行政協議及行為十二、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案件第二節行政訴訟否定範圍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二、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規範性文件三、行政機關人事管理行為四、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第三節特別情形可訴性的明確一、《行政訴訟法解釋》(2018)列舉的不可訴情形二、政府機關對國有企業及資產監督管理行為三、其他司法文件及指導性案件所表明的態度第四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是否內部行政行為一概不可訴?二、政府采購行為是否可訴?三、“責令改正違法”屬於什麼行為性質?是否可訴?四、如何分辨公安機關的行政行為與刑事偵查行為?五、公安交通部門對駕車者違章“記分”是否可訴?六、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火災事故認定等行為是否可訴?七、對土地的征收決定是否可訴?八、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上“黑名單”是否可訴?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五章行政審判組織第一節行政審判體制一、世界行政審判體制二、行政法院體制與普通法院體制三、中國行政審判體制第二節行政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一、行政審判組織二、人民法院組織體繫三、普通法院與行政審判權四、專門法院與行政審判權五、巡回法庭和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第三節行政審判機構——行政審判庭一、設立行政審判庭的依據二、行政審判庭的組織和職能第四節行政審判人員——行政審判法官一、法官二、行政審判法官第五節合議庭與審判委員會一、合議庭二、審判委員會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中國行政審判體制應當如何改革?二、在中國有必要設立行政法院嗎?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六章行政訴訟管轄第一節行政訴訟管轄理論一、行政訴訟管轄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訴訟管轄相關概念區別三、行政訴訟管轄的分類和制度結構四、確定行政訴訟管轄的意義和原則第二節行政訴訟級別管轄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第三節行政訴訟地域管轄一、地域管轄概念和確定原則二、地域管轄制度結構三、一般地域管轄制度四、特殊地域管轄制度第四節巡回法庭、專門法院和跨行政區劃法院管轄一、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管轄二、海事法院的管轄三、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四、跨行政區劃法院的管轄第五節行政訴訟其他管轄一、相對集中管轄和異地交叉管轄二、提級管轄和一並管轄三、指定管轄四、移送管轄五、管轄權轉移第六節管轄恆定原則與管轄權異議一、管轄恆定原則二、管轄權異議及條件三、對管轄權異議的處理第七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權確立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範圍?二、以縣級人民政府名義辦理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案件是否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三、如何把握“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範圍?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七章行政訴訟原告第一節行政訴訟原告的基本概念一、行政訴訟原告的概念與特征二、行政訴訟原告的相關概念三、行政訴訟原告的種類與訴訟地位第二節行政訴訟原告範圍的拓展一、從主觀標準到客觀標準二、從相對人到相關人三、從法律上的利害關繫到利害關繫第三節行政訴訟原告資格一、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理論二、行政訴訟原告的載體: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三、行政訴訟原告的載體:行政相對人與行政相關人四、行政訴訟原告的訴訟能力五、原告與行政行為之間的利害關繫第四節原告資格的具體認定一、有關權益人的原告資格二、有關企業和出資人的原告資格三、有關農村經濟中的原告資格四、基於程序而形成的原告資格第五節原告資格的轉移一、原告資格的轉移的特征和條件二、公民原告資格的轉移三、法人或其他組織原告資格的轉移四、原告資格轉移的程序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如何理解“利害關繫”與“法律上利害關繫”之間的區別?二、國有企業被處分,其是否具有原告資格?三、公民的監護人是否具有原告資格?四、在拐賣人口案件中家屬是否具有原告資格?五、死亡公民的近親屬起訴是否存在順序問題?其是否有平等的訴權?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八章行政訴訟被告第一節行政訴訟被告的基本概念一、行政訴訟被告的概念與特征二、行政訴訟被告的相關概念三、行政訴訟被告的種類和訴訟地位第二節行政訴訟被告資格一、行政訴訟被告資格理論二、行政訴訟被告載體三、被告的訴訟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第三節被告資格的具體認定一、直接訴訟案件中的被告二、經過復議的行政案件中的被告三、授權關繫中的被告四、委托關繫中的被告第四節司法解釋所明確的被告一、《行政訴訟法解釋》(2018)二、《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三、《關於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四、《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節共同被告的資格認定一、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二、行政主體之間的共同被告三、行政復議關繫中的共同被告四、非行政主體的共同被告問題第六節被告資格轉移和被告的追加、變更一、被告資格的轉移二、對被告的追加三、變更被告與被告的變更第七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國家、國務院、黨組織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嗎?二、在行政不作為狀態中,是否存在共同不作為的被告?三、授權依據法不夠格時,可否視為委托並由此確定被告?四、受委托組織超越委托權限時,以誰為被告?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九章行政訴訟其他參與人第一節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訴訟第三人與原、被告三、行政訴訟第三人種類、情形和地位四、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時間和方式第二節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和共同訴訟代表人一、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二、共同訴訟代表人第三節行政機關負責人和相應工作人員一、行政機關負責人的範圍界定二、行政機關負責人的訴訟地位三、行政機關相應工作人員及訴訟地位第四節行政訴訟代理人一、行政訴訟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訴訟代理人種類及範圍三、對訴訟代理人的授權委托四、行政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與義務五、行政訴訟代理人——律師第五節行政訴訟其他參與人一、證人二、鋻定人三、翻譯人員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否也存在具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之分?二、《行政訴訟法》(2017)第29條第2款規定第三人的上訴權是基於主觀標準還是客觀標準?三、律師作為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時,是否依然擁有調查和收集證據的權利?四、在同一個案件中,一個訴訟代理人是否可以同時代理多個當事人進行訴訟?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章行政訴訟證據第一節行政訴訟證據的基本概念一、行政訴訟證據的概念二、行政訴訟證據的法律特征三、行政訴訟證據與行政程序證據四、行政訴訟中的“新的證據”第二節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和要求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鋻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第三節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及分配一、舉證責任及後果二、被告的舉證責任三、原告的舉證責任四、第三人的舉證責任第四節證據的提交、補充、調取和保全一、證據的提交二、證據的補充三、證據的調取四、證據的訴訟保全第五節對證據的交換、質證和認證一、對證據的交換二、對證據的質證三、對證據的認證四、很好證明與認證規則五、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第六節關於證人和執法人員的出庭一、證人出庭作證的權利與義務(作證的豁免)二、申請出庭與傳喚出庭三、證人出庭費用及承擔四、當事人和執法人員出庭說明五、作偽證的法律後果第七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如何為行政訴訟證據重新定性?二、行政訴訟證據是否隻限於《行政訴訟法》(2017)第33條規定的八種?三、行政機關據以作出行政行為的規範性文件是否也屬於證據?四、禁止被告事後補證,這裡的“事後”在時間上如何把握?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一章行政訴訟依據第一節行政訴訟依據及適用一、行政訴訟依據二、行政訴訟依據與行政行為依據三、行政訴訟依據的適用第二節行政訴訟依據範圍及效力等級一、行政訴訟依據的範圍二、行政訴訟依據的效力等級三、行政訴訟對民事訴訟法的適用第三節行政訴訟依據的適用原則一、適用法律、法規、參照規章原則二、地域適用原則三、就近適用原則四、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五、實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六、有利於相對人原則七、不讓違法者獲益原則第四節行政訴訟依據的衝突及處理一、行政訴訟依據的衝突二、下位法與上位法的抵觸三、行政訴訟依據的改變、撤銷和裁決第五節行政訴訟依據的選擇和引用一、規範依據的選擇規則二、幾項特殊的選擇規則三、直接選擇與請示選擇四、裁判文書對規範依據的引用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行政訴訟可以適用憲法嗎?二、行政訴訟可以適用民事或刑事法律規範嗎?三、其他規範性文件可以作為行政訴訟依據嗎?四、國務院的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具有同等效力嗎?五、相對人行為時法、行政主體處理時法與人民法院審判時法不一致時如何適用?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二章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第一節起訴一、起訴的概念和特征二、起訴方式和條件三、前置性程序四、起訴期限五、起訴期限的扣除和延長六、幾種特殊情況的起訴七、起訴狀和有關材料第二節受理一、立案審查和受理二、立案登記制三、駁回起訴四、對受理行為的程序規制五、答辯和答辯狀第三節審理一、審理的基本方式二、審理中需處理的幾個關繫三、庭審的基本程序四、審理中被訴行政行為的改變第四節裁判(一)一、行政裁判概述二、行政裁定三、行政判決四、判決的基本範疇五、判決的宣告方式第五節裁判(二)一、駁回訴訟請求判決二、撤銷判決三、履行判決四、給付判決五、確認違法判決六、確認無效判決七、變更判決八、其他判決第六節簡易程序一、簡易程序的概念和特征二、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三、簡易程序的簡化內容四、簡易程序的轉換第七節一審審限一、審限和時間長度二、審限的計算三、審限的延長第八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履行判決隻適用申請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法定職責案件,還是適用所有的行政不作為案件?二、起訴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無效,是否不受時效?三、因不動產提起訴訟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是否適用所有行政案件?四、簡易程序是否隻限於基層人民法院適用?五、“明顯不當”與“濫用職權”之間是什麼關繫?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三章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序第一節上訴一、上訴及上訴人二、上訴狀和上訴行為三、上訴裁判和二審法院四、上訴期限五、不上訴或逾期上訴的後果第二節受理一、接收上訴狀二、審查與立案三、組成合議庭第三節審理一、審理形式:開庭審理和公開審理二、審理範圍:全面審查三、審理程序四、審理地點第四節裁判一、對上訴案的具體裁判二、關於發回重審次數的三、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判決第五節二審審限一、審限和時間長度二、審限的計算三、審限的延長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對上訴案件進行“全面審查”是否違背“不告不理”的司法原則?二、二審中行政機關能否改變被訴行政行為?三、行政訴訟需要確立上訴禁止不利變更嗎?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四章行政訴訟再審程序第一節再審制度一、再審的概念和特征二、再審類型三、再審與一二審的關繫四、再審的法律意義第二節再審範圍和條件一、再審範圍二、再審條件第三節當事人申請再審一、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二、再審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三、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限與方式四、再審申請書及有關材料第四節人民法院提起再審一、人民法院依職權再審二、基於自我監督的再審三、基於層級監督的再審第五節人民檢察院監督再審一、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權二、人民檢察院抗訴與再審三、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與再審四、當事人申請抗訴和檢察建議五、人民法院對抗訴案的處理第六節再審法院和再審案件的處理一、再審法院二、立案審查三、再審案件的處理四、再審不停止原裁判執行原則五、申請再審一次原則第七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再審是否適用所有裁定?二、行政機關是否也可以申請再審?三、人民檢察院是否對“違反自願原則”的調解書不得抗訴?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五章行政訴訟執行程序第一節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的執行力一、行政訴訟執行的概念和特征二、判決、裁定和調解的執行力三、行政訴訟執行的分類第二節執行主體及管轄一、執行主體二、執行管轄第三節執行對像和執行措施一、執行對像與執行措施二、對行政相對人的執行措施三、對行政主體的執行措施第四節申請執行和移送執行一、執行申請人及申請期限二、申請材料三、申請方式四、移送執行第五節立案和執行程序一、立案審查二、執行前的準備三、執行程序四、執行異議和權利救濟五、執行和解、中止、終結、結案和回轉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行政機關到底是否具有普遍的行政訴訟執行權?二、行政機關對司法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的執行屬於什麼性質?三、行政訴訟執行適用執行和解嗎?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六章行政訴訟特別類型第一節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一、政府信息公開二、政府信息公開行為的可訴性三、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第二節行政賠償和補償訴訟一、行政賠償和補償二、行政賠償訴訟三、獨立請求賠償訴訟的程序四、行政補償之訴第三節行政協議訴訟一、行政協議概念和特征二、行政協議訴訟及受案範圍三、行政協議訴訟的當事人四、行政協議訴訟的程序制度五、行政協議訴訟中的判決第四節行政公益訴訟一、行政公益訴訟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確立三、行政公益訴訟受案範圍四、行政公益訴訟當事人和訴訟管轄五、行政公益訴訟程序第五節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的訴訟一、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訴訟的確立二、“維持”決定與共同被告的認定三、訴訟管轄的確定四、舉證責任的分配五、審理與判決第六節相關民事爭議一並處理的訴訟一、相關民事爭議一並處理案件二、相關民事爭議一並處理的條件三、相關民事爭議一並處理訴訟的申請與立案四、法院管轄和審查五、法院判決和當事人上訴六、民事爭議一並處理的訴訟費用第七節規範性文件一並審查的訴訟一、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文件二、規範性文件一並審查案件三、一並審查請求的提出與受理四、法院管轄和審查五、處理結果和監督第八節對非訴行政行為的執行一、非訴行政行為執行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機關申請的非訴執行:條件三、行政機關申請的非訴執行:管轄和執行措施四、行政機關申請的非訴執行:審查和執行程序五、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案件六、權利人申請的非訴執行七、關於“裁執分離”的改革第九節涉外行政訴訟一、涉外行政訴訟的概念和特征二、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三、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四、委托中國律師的規定第十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行政協議訴訟是否隻限於針對行政協議行為的訴訟?二、在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的訴訟中,為什麼人民法院不能隻審查復議行為?三、原告不申請,人民法院對規章以下的規範性文件不能主動審查嗎?四、相對人不起訴但申請了復議,行政機關還可申請非訴執行嗎?五、人民法院在非訴執行程序中的執行行為是行政行為還是司法行為?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七章行政訴訟特別規定第一節關於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調解一、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原則及例外二、適用司法調解的行政案件三、司法調解的原則和基本要求四、司法調解的法律程序五、司法調解的法律效力第二節關於行政許可訴訟的規定一、許可訴訟的受理範圍二、被告的認定三、起訴和受理四、審查和判決五、證據和法律適用六、賠償補償及調解第三節關於土地房屋訴訟的規定一、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關於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節關於商標授權確權訴訟的規定一、對商標授權確權行政行為審查的範圍二、禁止注冊商標三、商標的顯著特征四、優選商標的保護五、代理人、代表人申請商標六、當事人的在先權利七、不當手段和惡意注冊八、商標評審行為違反法定程序九、審理和裁判第五節關於工傷保險訴訟的規定一、有關工傷及有關情形的認定二、有關工傷保險責任單位的認定三、對第三人的追訴不影響工傷認定四、有關工傷認定的申請期限五、有關工傷認定案件的審理第六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對行政案件的司法調解是否不得超越自由裁量範圍?二、對行政案件的司法調解,是否適用所有的訴訟階段?三、房屋登記機關對當事人提供的房屋登記申請材料負有多大的審查責任?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第十八章行政訴訟保障制度第一節訴訟回避制度一、回避的概念和定性二、回避制度的法律依據三、回避人員和回避事由四、回避的申請和決定第二節訴訟保全制度一、訴訟保全的概念及法律依據二、保全法院和保全措施三、保全申請與裁定四、提供擔保五、財產保全的解除第三節行政行為的先予執行和停止執行一、訴訟不停止行政行為執行原則二、停止執行三、先予執行第四節缺席判決、訴訟處罰和犯罪移送一、當事人不到庭和缺席判決二、對妨礙訴訟的處罰制度三、對違法亂紀行為監督和犯罪移送第五節撤回訴訟與重新訴訟一、撤回訴訟二、重新訴訟第六節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一、訴訟中止二、訴訟終結第七節期間、送達、費用一、期間二、送達三、訴訟費用第八節若干疑難問題探討一、如何解讀《行政訴訟法》(2017)第55條?二、法官和律師是師生關繫是否適用回避?三、訴訟不停止執行與先予執行制度是否矛盾?四、每周的雙休日是否屬於“節假日”?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行政訴訟制度歸納表表1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期限表表2原告認定情形歸納表表3被告認定情形歸納表規定復議前置訴訟的法律行政法規目錄直接賦予行政機關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授權法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全新法律規定及其司法解釋,對行政訴訟法學的概念、理論、制度進行全景式介紹與闡釋的法學教材,亦為我國有名行政法學專家胡建淼教授的獨著式代表作。在結構上,全書共設八篇十八章,分為緒論—訴訟範圍—組織和管轄—訴訟主體—證據和依據—普通訴訟程序—特別類型和特別規定—程序保障制度,以建構我國行政訴訟法學知識體繫;在體例上,每章設有“本章小結”“法規鏈接”“案例討論”“復習思考題”“疑難問題探討”,在條分縷析的同時,更啟發讀者深入思考,以實現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前沿、知識與思考的融合。
作者簡介
胡建淼著 著
胡建淼,男,1957年11月生於浙江省慈溪市,1989年7月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1995年8月起任原杭州大學副校長,1998年9月起任浙江大學副校長,2007年10月起任浙江工商大學校長,2010年12月調任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現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建淼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兼行政法治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東亞行政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法研究會顧問,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和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北京市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和法制委員會成員,北京市等
摘要
序言對我而言,2019年春節的“偉大貢獻”就是歷時三年的個人獨著《行政訴訟法學》終於脫稿。作為教育部和司法部“九五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之一,由我一人獨著的《行政法學》自1998年由法律出版社初版以來,到2015年已至第四版。它以資料詳盡、“案·法·理”高度結合而著稱,受到各高校的歡迎。法律出版社一直希望我能撰寫一本《行政訴訟法學》,風格與上述《行政法學》一致,作為與前者配套的“姐妹教材”。幾經“思想動員”,特別是陳慧女士的精心協助,我終於答應了法律出版社的要求。承擔撰寫《行政訴訟法學》教材這一任務後,我從2016年開始撰稿,一寫不可收拾,篇幅與時間都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到2019年年初纔勉強完成。其中的一個原因是:2018年年初當我完成全書4/5篇幅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並且取代和廢止了前兩個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胡建淼著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胡建淼著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