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政治與學術:閱讀梁啟超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社科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夏曉虹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20706889
    商品編碼:53987497856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9-07-01
    代碼:58

    作者:夏曉虹

        
        
    "
    作  者:夏曉虹 著
    /
    定  價:58
    /
    出 版 社: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頁  數:421
    /
    裝  幀:精裝
    /
    ISBN:9787520706889
    /
    主編推薦
    後人雖然加給梁啟超很多“封號”,但實際上最根本的,也為梁啟超所承認的,還是政治家與學者這兩重身份,其他各種頭銜都可以分屬其下。不僅梁啟超的一生大體可以1917 年底脫離政界為標志,劃分為從政與治學兩個時期;而且,直到1921年,梁啟超仍然被政治與學術的強烈衝突所困擾,自白說:“我的學問興味政治興味都甚濃”,“我常常夢想能夠在稍為清明點子的政治之下,容我專作學者生涯。但又常常感覺:我若不管政治,便是我逃避責任。”所以,在我看來,梁啟超本質上還是個學者,他自己也承認,“兩樣比較,學問興味更為濃些”。等
    目錄
    ●總序  / 001小引  / 006輯  一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  / 013    一、梁啟超研究簡述  / 013    二、梁啟超的政治生涯  / 016    三、對梁啟超政治活動的評價  / 021    四、對德宣戰與五四運動  / 025梁啟超代擬憲政折稿考  / 029    一、考察憲政五大臣奏稿疑案  / 029    二、梁啟超與戴鴻慈、端方之奏折  / 034    三、新發現的梁啟超稿本  / 038    四、五篇奏稿與清末新政  / 042    五、化除滿漢畛域的獻策  / 052    六、關於《條陳郵傳部應辦事宜》  / 057    七、對一篇未完稿條陳的考證  / 062    [附錄]梁啟超代擬憲政奏折及其他  / 068    一、請定外交政策密折  / 068    二、上端方書  / 077    三、請設財政調查局折  / 082    四、請設立中央女學院折  / 085    五、條陳郵傳部應辦事宜  / 087    六、為留學研究一得謹陳管見呈文  / 095書生從政:梁啟超與伍莊  / 100    一、梁啟超與伍莊的交誼  / 100    二、伍莊眼中的梁啟超  / 104    三、梁啟超與憲政黨之關繫  / 110    四、政治與學術的離合  / 118輯  二胡適與梁啟超的白話文學因緣  / 1351920 年代梁啟超與胡適的學術因緣    ——以新發現的梁啟超書札為中心  / 147    一、關於《清代學術概論》與《中國佛教史》  / 151    二、關於《中國哲學史大綱》與《國學小史》  / 158    三、關於《墨經校釋》  / 1761920 年代梁啟超與胡適的詩學因緣    ——以新發現的梁啟超書札為中心  / 186    一、關於《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與《嘗試集》  / 186    二、關於梁啟超詞稿  / 202    [附錄]新見梁啟超致胡適書  / 217輯  三梁啟超家庭講學考述  / 233    一、雙濤園:以辭章之學為主  / 234    二、飲冰室一:1918 年為群兒講學綜考  / 240    三、飲冰室二:清代學術研究的再出發  / 244    四、飲冰室三:講論《孟子》的試演  / 255梁啟超的“常識”觀  / 266    一、“國民常識學會”的構想  / 266    二、“國民常識”論述的形成  / 279    三、梁啟超“常識”觀的構成  / 291梁啟超與《中國圖書大辭典》  / 306    一、《中國圖書大辭典》編纂緣起  / 307    二、“建設‘中國的圖書館學’”之試驗  / 311    三、“培養圖書館人纔”之實踐  / 321    四、《中國圖書大辭典》的成績  / 329輯  四梁啟超與父親    ——從四封未曾寄達的家書說起  / 339    一、民國前的父子離合  / 339    二、民國初年梁啟超的顧慮  / 341    三、梁啟超為父祝壽  / 344    四、為國乃大孝  / 347梁啟超《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考釋  / 353    一、告墓文的撰寫經過與文類辨析  / 353    二、《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分段解說  / 357    三、三個文本對勘所見  / 369紙墨生輝:梁啟超的書藝與彩箋    ——從梁啟勛藏札談起  / 373    一、習書留影  / 373    二、世界八傑箋  / 377    三、自制箋索隱  / 381輯  五關於梁啟超    ——答《南方日報》記者問  / 393梁啟超與政治    ——答《東方早報·上海書評》記者問  / 401征引文獻  / 410    一、報刊  / 410    二、史料集等  / 411    三、論著  / 419    四、論文  / 420_
    內容簡介
    近年來關於梁啟超的研究著作頗多,有些側重其政治生涯的講解分析,有些則更傾向於研究其學術方面之成就,本書卻高屋建瓴,對梁啟超的政治生涯以及文學成就進行了綜合研究。梁任公晚年為什麼隻專學術,不談政治?梁啟超與胡適之間究竟有何糾葛淵源?梁啟超的文學成就如何,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一位成功的文學家?梁啟超為何向袁世凱求討勛位,以至被人批判“好慕虛榮”“厚顏無恥”?作為國民大孝,梁啟超為何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一門三院士,梁啟超教育子女的成功秘訣是什麼?面對種種疑惑,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夏曉虹在依托新史料的發現,為您解讀以外一生擺蕩於政治與學術之間的梁啟超。本書選取梁啟超學術生活和政治生活點滴,展示了梁啟超不為人知的思路細節,他作為新舊交替時代知識分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政議政,在政治活動之餘不忘學術研究,在學術領域獨闢一地,或變革或筆伐,或溫和改良或力挽狂瀾。此書展現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時代、等
    作者簡介
    夏曉虹 著
    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已退休),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特聘教授。先後赴日本、美國、德國、捷克、韓國、英國、馬來西亞、以色列、新加坡、法國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地區從事研究與參加學術會議,並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客座講學。
    精彩內容
        梁啟超與父親——從四封未曾寄達的家書說起梁啟超的家書很多,現存寫給子女們的信大約有四百封,單獨寫給夫人李端蕙(字蕙仙)的也有將近十封,甚至二弟啟勛也保存了二百二十多通兄長的手札(不包括寫與他人者)。由此推想,梁父寶瑛先生應該收到過不少來自長子的請安信。而就目前所見,情況殊出意外。2012 年12 月由匡時公司拍賣的“南長街54 號梁氏檔案”中夾帶的四信,或許是僅存於世的梁啟超稟父書,卻屬於永遠無法寄達的郵件。一、民國前的父子離合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的用意,書信總是由於分別纔產生,因此有必要先追溯一下梁啟超與父親的離合情況。早年的遊學廣州、赴京參加考試或逗留,離家雖也曾長達八月之久,但那段時期,梁啟超仍以鄉居為歸宿。1895 年以後,梁啟超開始奔走國事,生活重心也隨之發生轉移。1896 年在上海主筆《時務報》,1897年在長沙出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夏曉虹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夏曉虹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