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格病理的精神動力性治療:治療自體及人際功能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社科
    【市場價】
    1424-2064
    【優惠價】
    890-1290
    【作者】 伊芙·卡利格等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891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89176
    商品編碼:10042400043186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2-01-01
    代碼:198

    作者:伊芙·卡利格等

        
        
    "
    作  者:(美)伊芙·卡利格 等 著 仇劍崟 等 譯
    /
    定  價:198
    /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頁  數:452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22389176
    /
    主編推薦
    1.近年來,國家對於國民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方面越來越重視,2015—2020年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和新制定的《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對此深有體現;2.人格障礙作為危害心理健康的典型疾病類型,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3.心理動力學療法作為人格障礙心理治療模式的三大取向之一,一直受到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的重視,是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知識體繫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4.目前市面上針對人格障礙的心理動力治療專著極少,本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領域空白,以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和心理學研究等
    目錄
    ●第一章 概述:針對自體和人際功能的治療模型1
    人格障礙的現狀2
    自體和人際功能2
    內在表征3
    評估3
    對治療的啟示3
    客體關繫理論和TFP-E4
    客體關繫理論4
    心理結構4
    內在客體關繫的核心5
    情境中的客體關繫理論7
    人格及治療的客體關繫理論模型的發展8
    內在衝突和外在功能8
    繫統評估8
    移情焦點治療9
    依戀理論的影響9
    第一部分 通過客體關繫理論視角看人格和人格障礙
    第二章 客體關繫理論框架下的人格與人格障礙16
    第一節 人格與人格障礙的精神動力性描述16
    基於特質的人格障礙診斷與DSM-5第Ⅱ部分18
    人格障礙的結構診斷與DSM-5第Ⅲ部分19
    第二節 客體關繫理論模型中的人格病理分類20
    人格組織水平與STIPO-R維度剖面圖20
    原型和維度剖面圖23
    高水平人格病理24
    臨床觀點24
    神經癥性水平人格組織25
    邊緣水平人格組織28
    分類的維度性質與高、中等、低水平邊緣性人格組織31
    第三節 人格障礙的心理結構與水平36
    身份認同36
    正常的身份認同形成37
    神經癥性水平人格組織中的身份認同38
    身份認同形成的病理:認同彌散綜合征38
    防御41
    成熟的防御42
    基於潛抑的防御42
    基於分裂的防御44
    客體關繫質量47
    道德價值觀47
    現實檢驗與反思能力48
    第四節 人格障礙結構模型的臨床意義49
    治療的結構化目標:以身份認同鞏固為目標50
    第三章 客體關繫理論框架下的臨床精神動力學衝突、焦慮、防御及內在客體關繫54
    客體關繫理論框架下的心理衝突54
    衝突性動機54
    心理焦慮和防御55
    心理衝突和內在客體關繫56
    心理衝突和TFP-E57
    心理衝突、焦慮和人格組織水平57
    神經癥性水平人格組織58
    中等、低水平邊緣性人格組織59
    高水平邊緣性人格組織59
    內在客體關繫、防御與人格組織水平60
    神經癥性水平人格組織的內在客體關繫和防御60
    邊緣水平人格組織中的內在客體關繫和防御63
    單一客體關繫中的防御:神經癥性投射、投射性認同和角色反轉65
    神經癥性投射65
    神經癥性解離和角色反轉66
    投射性認同67
    人格障礙治療中核心的焦慮和衝突:偏執性焦慮和抑郁性焦慮以及俄狄浦斯衝突70
    偏執性焦慮和抑郁性焦慮:梅勒妮·克萊因70
    平衡中的偏執-分裂位相71
    三角衝突和俄狄浦斯情結73
    人格組織水平和偏執-分裂性衝突、抑郁性衝突及俄狄浦斯衝突75
    矛盾心理、整合和結構改變77
    第二部分 TFP-E概述:
    基本任務、治療關繫與治療策略
    第四章 治療的基本素82
    基本任務82
    治療素82
    任務1:為探索搭建舞臺——將衝突性的客體關繫帶入治療中82
    任務2:建立干預焦點——識別情感主導的客體關繫,同時關注外部現實和治療的優先層級85
    任務3:探索、詮釋和修通核心衝突89
    第五章 治療關繫:治療師的態度和立場、治療聯盟、移情和反移情96
    治療師的態度96
    治療師的立場98
    技術性中立99
    TFP-E治療師的立場不“附和”患者的防御103
    技術性中立、治療聯盟和靈活執行104
    治療聯盟104
    移情和反移情105
    移情106
    反移情118
    第六章 治療策略及改變機制131
    第一節 TFP-E基本策略概述131
    第二節 TFP-E的基本策略及其功能133
    策略1.界定主導的客體關繫133
    1a.識別主導的客體關繫133
    1b.用言語描述主導的客體關繫134
    策略2.注意患者體驗與行為中的重復、僵化和/或矛盾特性136
    2a.提醒患者注意其體驗與行為的重復特性,因為在基於潛抑或分裂的防御的影響下,主導的客體關繫可預測地組織著臨床材料136
    2b.聚焦於角色反轉以及分裂和潛抑對患者體驗與行為的影響136
    策略3.探索根植於主導客體關繫中的焦慮與衝突,並引入關於潛在的願望、恐懼和個人意義的假設138
    策略4.修通所識別的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被激活的衝突,同時將治療目標與患者的發展史聯繫起來139
    第三節 TFP-E的個體化策略140
    邊緣譜繫人格組織的患者140
    策略1.界定主導的客體關繫142
    策略2.注意患者體驗與行為中的重復、僵化和/或矛盾特性144
    策略3.探索激發分裂和組織主導客體關繫的焦慮與衝突,並引入關於潛在的願望和恐懼的假設148
    策略4.修通所識別的衝突149
    神經癥性譜繫人格組織的患者152
    策略1.界定主導的客體關繫154
    策略2.注意患者體驗與行為中的重復、僵化和/或矛盾特性156
    策略3.探索激發潛抑和組織主導客體關繫的焦慮,並引入關於潛在願望、恐懼和個人意義的假設158
    策略4.修通所識別的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被激活的衝突,同時將治療目標與患者的發展史聯繫起來160
    第三部分 有技巧的咨詢問診
    第七章 患者評估及治療計劃168
    治療性問診168
    問診結構169
    第一節 診斷性評估170
    臨床診斷訪談171
    概念流程和數據收集172
    人格功能和病理學的描述性特征173
    人格結構特征:人格組織的維度評估和結構化診斷174
    人格功能和病理學的核心功能領域176
    方法和程序187
    結構性訪談188
    結構化評估和STIPO-R196
    人格類型與診斷197
    第二節 分享診斷印像和差異性的治療計劃200
    分享診斷印像及心理教育201
    確定治療目標207
    差異性的治療方法和討論治療選擇209
    精神動力學治療的知情同意209
    第四部分 建立治療框架
    第八章 基本的治療協議:行為、附加治療和藥物治療216
    第一節 治療框架和協議概述216
    第二節 治療協議的素218
    治療的保障218
    治療頻率:一周兩次和一周一次219
    介紹並協商治療協議中的素220
    評估治療動機221
    識別早期移情的發展223
    介紹治療框架224
    第三節 治療協議的素231
    需要在治療協議中特定考量的常見行為231
    一般原則:在治療協議中引入特定考量因素232
    識別需要在治療協議中引入特定考量因素的行為232
    和患者一起為預測和管理行為引入一個框架233
    處理社會依賴、繼發性獲益和結構化活動的重要性238
    納入第三方240
    圍繞特定行為、附加治療和藥物治療簽訂協議240
    自殺和準自殺241
    共患障礙242
    藥物管理244
    治療開始後重新簽訂協議245
    第五部分 TFP的技術和策略
    第九章 識別干預的焦點251
    識別優先主題251
    指導干預的優先層級251
    優先主題的三個層次252
    優先級1:關注緊急事件優先級——危險的行為和對治療連續性的威脅254
    將危險行為和破壞治療的行為看作優先事項的臨床例證255
    優先級2:保持治療框架的完整性,包括持續追求治療目標256
    在不同嚴重程度中常見的偏離治療框架257
    在考慮優先主題時評估框架的完整性258
    在不同嚴重程度中的治療框架、優先主題和內在客體關繫259
    治療框架的完整性作為優先主題的臨床例證262
    優先級3:在情感主導的客體關繫層面進行干預266
    情感主導的客體關繫的定義266
    注意三種溝通渠道267
    使用三種溝通渠道來識別情感主導的客體關繫的臨床例證271
    當治療師不能識別主導的客體關繫時275
    第十章 干預1:探索性干預和詮釋過程277
    詮釋過程277
    關注此時此地的體驗:定義詮釋過程277
    澄清278
    澄清和人格病理的嚴重程度280
    小結283
    面質284
    面質與中立285
    面質與人格病理的嚴重程度287
    小結291
    詮釋本身292
    詮釋與人格病理的嚴重程度294
    小結301
    第十一章 干預2:移情分析和詮釋過程的策略指導303
    第一節 移情分析303
    整個嚴重程度連續譜中移情分析的中心性303
    邊緣性人格組織303
    神經癥性人格組織304
    關於移情分析的實證文獻305
    探索性干預和跨越整個人格病理嚴重程度範圍的移情306
    偏執性移情306
    理想化移情和移情分析312
    自戀性防御和移情分析315
    移情中的潛意識衝突317
    第二節 指導詮釋過程的策略321
    從患者的主導視角開始探索性干預322
    從表層移向深層:從防御性客體關繫開始,移向更衝突性的客體關繫322
    在處理潛抑之前,先從解離性防御開始323
    優先考慮患者體驗的性質而不是內容324
    具體思維和詮釋過程324
    自我不和諧及詮釋過程327
    第十二章 干預3:整合支持性和探索性干預333
    支持性干預的使用333
    區分探索性干預和支持性干預333
    支持性干預的輔助作用334
    探索性干預的使用343
    管理技術性中立343
    利用反移情348
    修通和治療性改變356
    第六部分 治療的階段和變化的軌跡
    第十三章 治療的早期、中期和晚期階段364
    早期治療階段364
    穩定治療框架364
    支持治療聯盟的發展367
    探索在治療中被激發的早期焦慮,培養開放的溝通371
    最小化患者從治療中脫落的風險372
    變化和過渡到中期階段的標志373
    中期治療階段374
    修通375
    探索偏執性焦慮和抑郁性焦慮對整合過程的干擾376
    聚焦於治療目標381
    修通衝突性客體關繫的發展前因386
    修通負性治療反應387
    變化和過渡到晚期階段的標志389
    晚期治療階段和結束391
    結束治療的指征393
    在治療中對分離的分析393
    治療結束時對分離的分析395
    治療晚期階段的矛盾395
    結束期間保持治療框架396
    治療師對於患者結束治療的反應396
    提早結束397
    治療結束後的患者-治療師協議397
    後記399
    靈活而務實地實施399
    培訓400
    附錄1 STIPO-R人格組織的臨床錨點402
    附錄2 人格功能水平量表406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409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作者三部曲的頂點,首部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轉移焦點心理治療的治療手冊,第二部針對輕度人格障礙的治療,本部是新出版的全面概述。理論上,本書整合了當代精神動力學方法和精神病理學模型,介紹了治療自我和人際功能障礙的移情焦點心理治療方法;實踐上,本指南與DSM-5規範兼容,並進行詳細闡述和解讀,輔以大量的實例和線上資源,為臨床工作者提供人格障礙評估和治療的實用指導。本書內容巧妙地將當代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各種經驗水平的讀者都能通過研讀本書有所收獲。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伊芙·卡利格等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伊芙·卡利格等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