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藥學專論(中醫藥研究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醫學
    【市場價】
    292-424
    【優惠價】
    183-265
    【作者】 鐘贛生,楊柏燦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醫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72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7247214
    作者:鐘贛生,楊柏燦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內容簡介
    《中藥學專論(供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用)》包括九章內容。第1章為緒論,對有關中藥方面的基本概念進行解析;第二章為本草篇,論述歷代本草學術的發展特點及所取得的成就;第三章為藥材篇,從歷史沿革、研究現狀及思考與建議三方面,論述中藥的品種、產地、采集、炮制、貯藏、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繫;第四章為藥性篇,論述藥性理論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及思考與建議;第五章為中藥配伍篇,論述中藥配伍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及思考與建議;第六章為用藥禁忌篇,論述中藥的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時飲食禁忌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及思考與建議;第七章為用量用法篇,論述中藥用量用法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及思考與建議;第八章為功用篇,論述中藥的藥性功用發微與病證用藥;第九章為中成藥篇,論述中成藥的發展歷程與合理倬用。
    《中藥學專論(供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用)》主要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及綜合性大學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研究生使用,對其他從事中醫藥教學、科研、醫療、生產、經營及管理工作者亦有參考價值。
    目錄
    章 緒論 有關中藥方面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本草篇 歷代本草學術的發展特點及成就

    第三章 藥材篇 中藥的品種、產地、采集、炮制、貯藏、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繫
    節 中藥的品種與療效的關繫
    第二節 中藥的產地與療效的關繫
    第三節 中藥的采集與療效的關繫
    第四節 中藥的炮制與療效的關繫
    第五節 中藥的貯藏與療效的關繫
    第六節 中藥的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繫

    第四章 藥性篇 藥性理論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節 四氣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章 緒論 有關中藥方面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本草篇 歷代本草學術的發展特點及成就

    第三章 藥材篇 中藥的品種、產地、采集、炮制、貯藏、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繫
    節 中藥的品種與療效的關繫
    第二節 中藥的產地與療效的關繫
    第三節 中藥的采集與療效的關繫
    第四節 中藥的炮制與療效的關繫
    第五節 中藥的貯藏與療效的關繫
    第六節 中藥的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繫

    第四章 藥性篇 藥性理論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節 四氣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二節 五味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三節 升降浮沉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四節 歸經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五節 中藥毒性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六節 其他藥性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五章 中藥配伍篇 中藥配伍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節 中藥七情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二節 藥對配伍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六章 用藥禁忌篇 中藥用藥禁忌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節 中藥配伍禁忌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二節 妊娠用藥禁忌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三節 服藥時飲食禁忌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七章 用量用法篇 中藥用量用法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節 中藥用量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二節 中藥用法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與思考

    第八章 功用篇 中藥的藥性功用發微與病證用藥
    節 解表藥
    第二節 清熱藥
    第三節 瀉下藥
    第四節 祛風濕藥
    第五節 化濕藥
    第六節 利水滲濕藥
    第七節 溫裡藥
    第八節 理氣藥
    第九節 消食藥
    第十節 驅蟲藥
    第十一節 止血藥
    第十二節 活血化瘀藥
    第十三節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四節 安神藥
    第十五節 平肝息風藥
    第十六節 開竅藥
    第十七節 補虛藥
    第十八節 收澀藥
    第十九節 湧吐藥
    第二十節 攻毒殺蟲止癢藥
    第二十一節 撥毒化腐生肌藥

    第九章 中成藥篇 中成藥的發展歷程與合理應用
    節 中成藥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成藥的合理應用
    在線試讀
    《中藥學專論(供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用)》:
    現代“中藥”名稱的啟用,與外來藥物(尤其是西方藥學)的輸入直接相關。外來藥物傳人我國的歷史久遠。早期傳人的外來藥物對我國傳統藥學的影響並不大,而且很快被收入歷代本草之中,並賦予了中醫藥理論體繫的特有內涵,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藥學。如:
    《新修本草》是唐代的官修本草,是我國現存早的類藥典性著作,頒行於唐顯慶四659年)。該書是在《本草經集注》的基礎上增補、編校而成。內容從原來的7卷增加到54卷,藥物數由原來的730種增加到844種。在新增的114種藥物中至少有27種不是中國出產的,外來藥物超過20%。《海藥本草》是我國部記載外來藥物的專著,繫唐五代時波斯裔四川人李珣所著。該書荟萃了五代以前外來藥物之精華,是中外醫藥文化交流的產物。從收錄藥物所注的產地看,大都是外國地名。在131種藥品中注明外國產地藥名有96種,占73%。
    《本草綱目拾遺》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該書首次引用了西方藥學文獻——《本草補》。《本草補》為墨西哥傳教士石鐸琭據“見聞所及”撰寫而成。醫史學家範行準先生認為:“自鄧玉函、羅雅谷諸人所譯《說概》《圖說》為西洋初次傳人之兩部解剖生理學書,而《本草補》則為西洋傳人藥物學之嚆矢,與鄧、羅之書可稱鼎足而三。”《本草綱目拾遺》收載的日精油、吸毒石、闢驚石、奇功石、保心石、香草、臭草、鍛樹皮、蔞油、呂宋果等都是西洋傳人藥物,來自於《本草補》。趙氏在書中不僅注明出處,還詳細介紹其功效、主治及用法等內容,使之有機地融人到傳統藥物體繫之中。如在“日精油”項下明確記載:“泰西所制,《本草補》雲:其藥料多非中土所有,旅人九萬裡攜至中邦,決非尋常淺效,勿輕視焉可也。治一切刀槍木石及馬踢犬咬等傷,止痛斂口,大有奇效。用法:先視傷口大小若何,其長闊而皮綻,先以酒洗拭淨,隨用線縫,大約一寸三,縫合不可太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三十二1693年)間,康熙皇帝患了瘧疾,服用各種藥物均無效,病情日益嚴重,此時法人洪若翰等向康熙帝進獻了金雞納(即金雞納霜)藥,很快被治愈。金雞納霜是用金雞納樹的樹皮研磨而成的。直到18世紀中葉以後,金雞納霜在我國廣泛應用。藥學家趙學敏將其收入《本草綱目拾遺》。該書卷六載:“西洋有一種樹皮,名金雞勒(即金雞納),以治瘧,一服即愈。”並分析其藥性為:“味微辛,雲能走達營衛,大約性熱,專捷行氣血也。”《中藥學專論(供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用)》:
    現代“中藥”名稱的啟用,與外來藥物(尤其是西方藥學)的輸入直接相關。外來藥物傳人我國的歷史久遠。早期傳人的外來藥物對我國傳統藥學的影響並不大,而且很快被收入歷代本草之中,並賦予了中醫藥理論體繫的特有內涵,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藥學。如:
    《新修本草》是唐代的官修本草,是我國現存早的類藥典性著作,頒行於唐顯慶四659年)。該書是在《本草經集注》的基礎上增補、編校而成。內容從原來的7卷增加到54卷,藥物數由原來的730種增加到844種。在新增的114種藥物中至少有27種不是中國出產的,外來藥物超過20%。《海藥本草》是我國部記載外來藥物的專著,繫唐五代時波斯裔四川人李珣所著。該書荟萃了五代以前外來藥物之精華,是中外醫藥文化交流的產物。從收錄藥物所注的產地看,大都是外國地名。在131種藥品中注明外國產地藥名有96種,占73%。
    《本草綱目拾遺》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該書首次引用了西方藥學文獻——《本草補》。《本草補》為墨西哥傳教士石鐸琭據“見聞所及”撰寫而成。醫史學家範行準先生認為:“自鄧玉函、羅雅谷諸人所譯《說概》《圖說》為西洋初次傳人之兩部解剖生理學書,而《本草補》則為西洋傳人藥物學之嚆矢,與鄧、羅之書可稱鼎足而三。”《本草綱目拾遺》收載的日精油、吸毒石、闢驚石、奇功石、保心石、香草、臭草、鍛樹皮、蔞油、呂宋果等都是西洋傳人藥物,來自於《本草補》。趙氏在書中不僅注明出處,還詳細介紹其功效、主治及用法等內容,使之有機地融人到傳統藥物體繫之中。如在“日精油”項下明確記載:“泰西所制,《本草補》雲:其藥料多非中土所有,旅人九萬裡攜至中邦,決非尋常淺效,勿輕視焉可也。治一切刀槍木石及馬踢犬咬等傷,止痛斂口,大有奇效。用法:先視傷口大小若何,其長闊而皮綻,先以酒洗拭淨,隨用線縫,大約一寸三,縫合不可太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三十二1693年)間,康熙皇帝患了瘧疾,服用各種藥物均無效,病情日益嚴重,此時法人洪若翰等向康熙帝進獻了金雞納(即金雞納霜)藥,很快被治愈。金雞納霜是用金雞納樹的樹皮研磨而成的。直到18世紀中葉以後,金雞納霜在我國廣泛應用。藥學家趙學敏將其收入《本草綱目拾遺》。該書卷六載:“西洋有一種樹皮,名金雞勒(即金雞納),以治瘧,一服即愈。”並分析其藥性為:“味微辛,雲能走達營衛,大約性熱,專捷行氣血也。”
    西方醫學較繫統地傳人中國,應自合信氏的中文譯著出現開始。合信(1816-1873年),英國人,醫學碩士,皇家外科學會會員,畢業於倫敦大學醫學院。1839年受倫敦教會派遣來中國,一直以醫療為職業。1848年,合信在廣州設立醫院,並先後譯著了《西醫略論》(1857年)等書,其影響較大,流傳較廣。隨著西學東漸的速度加快,西方醫藥輸入日益增多,並逐步在我國形成獨立體繫。由於中西藥之間有明顯的差異,人們不得不逐漸把中國傳統藥物稱為“中藥”川。據考證,清代末期(1909年)在上海舉行的“南洋大臣特考”試卷中就出現了“中藥”的名稱。如:“問,中藥辨氣味,西藥辨質,質與氣味分別何如?”近代名醫張錫純(1860-1933年)“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並在醫療實踐中深深感悟到“西醫新異之理,原多在中醫包括之中”,從此開創了“衷中參西”的光輝歷程,寫下了不朽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o書中明確提出了“中藥”與“西藥”的概念及其二者的差異,“蓋西醫用藥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也;中醫用藥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標本原宜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標,以中藥治其本,則奏效必捷,而臨證亦確有把握矣。”可見,在20世紀初,“中藥”一詞已正式成為我國傳統藥物的代名詞。
    然而,“中藥”一詞流行較晚,直到20世紀中葉以後纔被廣泛使用,並逐步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知識體繫,直接冠名於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中藥學教材。如1957年成都中醫學院編寫的《中藥學講義》,1958年長春中醫學院編寫的《中藥學講義》,南京中醫學院編寫的《中藥學概論》等。1960年,由成都中醫學院編寫,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成都五所中醫學院審定的《中藥學講義》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並作為全國中醫院校和西醫學習中醫班的試用教材(即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版《中藥學》教材)。1977年,《中藥學講義》正式更名為《中藥學》(即第3版),一直沿用至今。自此,“中藥”作為中醫理論體繫的一個固有名詞被確定下來,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