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現代美學導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文法類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劉茂平、李珊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文法類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554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55490
    叢書名:普通高等院校精品教材·藝術教育繫列

    作者:劉茂平、李珊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編輯推薦

    立足當代,對美學與藝術哲學的諸多核心問題與基本方法進行了引人入勝的討論與概述,對相關領域中的種種問題進行了言之有據的分析判斷與歷史研究,也融合了作者豐富的教學經驗。

     
    內容簡介

    《美學導論》深入淺出,對美學與藝術哲學的諸多核心問題與基本方法進行了引人入勝的討論與概述,對相關領域中的種種問題進行了言之有據的分析判斷與歷史研究。《美學導論/高等美術院校綜合理論繫列教材》既吸收了數十年我國藝術理論的成果,又融合了寫書者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十分注重切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來編寫,因此有很強的教學針對性,這在藝術基礎理論教材的編撰上,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和可貴的探索。

    作者簡介

    劉茂平,男,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1963年7月生於湖北荊門,198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繫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年到湖北美術學院執教,後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師從著名美學家劉綱紀先生研習美學,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美學、美術史、藝術理論和高等美術教育研究,並從事藝術評論寫作,策劃並主持藝術展覽。曾兩次獲得省級優秀教師稱號,獲省級教學成果教學二等獎(排名第二)一次,主持各類科研及教學項目多項。出版專著《當代審美語境下的藝術教育研究》、《美學與藝術史文集》(即出),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收入文集的藝術評論文章50餘篇,主編參編《美學導論》、《中國工藝美術史》等教材多部、套。 李珊,女,1982.10。湖南漣源人。201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資深教授劉綱紀先生,主要從事中國美術史、美學方面的研究。2010年8月湖北美術學院任教,副教授,碩士導師。2017-2018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訪學。 出版代繪畫美學思想研究》,《美學導論》,第二編者。發表A&

    目錄
    緒論什麼是美學 / 1

    第二節 自然美的發現 / 74
    第三節對自然的審美觀照 / 80
    第四節自然美的特點 / 83
    第五節環境美與環境美學 / 86
    第二節各藝術門類的審美特點 / 93
    第二節設計審美範疇 / 117
    第八章 美與崇高 / 132
    第二節陰柔之美與陽剛之美 / 141
    第二節喜劇 / 152
    第二節荒誕 / 166
    第十一章 當代藝術的相關問題 / 172
    第二節藝術是否可以定義 / 175

    緒論什麼是美學 / 1


    編 美、審美活動和美感


    章 美的本源 / 12


    節美在和諧 / 12


    第二節美在理式 / 17


    第三節審美判斷力 / 19


    第四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 21


    第二章 審美活動 / 24


    節審美活動發生的前提 / 24


    第二節審美活動的發生 / 34


    第三章 審美感受 / 39


    節審美感受的心理因素 / 39


    第二節美感理論 / 47


    第三節美感的特征 / 55


    第二編 美的形態


    第四章 社會美 / 60


    節社會美的特點 / 60


    第二節社會美重內容——以人的美為例 / 63


    第五章 自然美 / 72


    節自然美的困惑 / 72



     
    第二節 自然美的發現 / 74 
    第三節對自然的審美觀照 / 80 
    第四節自然美的特點 / 83 
    第五節環境美與環境美學 / 86 


    第六章 藝術美 / 91 


    節藝術與審美 / 91 
    第二節各藝術門類的審美特點 / 93 


    第七章 設計美 / 114 


    節設計美的特性 / 114 
    第二節設計審美範疇 / 117 


    第三編 美的範疇
    第八章 美與崇高 / 132 


    節維納斯與擲鐵餅者 / 132 
    第二節陰柔之美與陽剛之美 / 141 


    第九章 悲劇與喜劇 / 144 


    節悲劇 / 144 
    第二節喜劇 / 152 


    第十章 丑與荒誕 / 158 


    節丑 / 158 
    第二節荒誕 / 166 


    第四編 當代美學問題
    第十一章 當代藝術的相關問題 / 172 


    節藝術與非藝術是否有界限 / 172 
    第二節藝術是否可以定義 / 175 
    第三節藝術終結了嗎 / 181 


     
    第十二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 / 186 


    節“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理論淵源與內涵 / 186 
    第二節“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表現 / 189 
    第三節“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反思 / 190 


    第十三章 身體美學 / 193 


    節中西身體理論 / 193 
    第二節身體美 / 195 
    第三節身體美學的興起 / 197 


    第五編 審美人生與審美教育
    第十四章 審美人生 / 202 


    節人生境界的品位 / 202 
    第二節審美與人生 / 204 


    第十五章 審美教育 / 206 


    節審美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 206 
    第二節 審美教育的歷史考察 / 212 
    第三節審美教育的功能、地位和實施 / 215 


    參考文獻 / 222 

    前言
    什麼是美學
    美是什麼?我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天性,甚至是人的 追求。人們生活在一種關於美的事物的經驗之中,人們在體驗和感受美。那麼,這也就設 定了美的事物的存在是我們感受美的前提。美作為一種語言的、經驗的和存在的現像為美 學的思考提供了基礎。人們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但並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學。美學不 僅是對審美現像的思考,而且是一種專門化的哲學或思想形態。
    一、美學學科的誕生
    美學在現代漢語中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在古代漢語中卻並非如此。中國古代思想中 有著豐富和深刻的美學理論,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美”和“學”兩個字,但沒有“美學” 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思想中也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美學學科,這意味著:一方面,美的問 題沒有專題化;另一方面,關於美的思想並沒有繫統化。“美學”作為一個獨立的語詞在 漢語中出現是由西文“aesthetic”翻譯而來的 a,使用這個術語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的是 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嘉通,他被後人譽為“美學之父”。 鮑姆嘉通是18 世紀初的德國唯理主義哲學家。當時,萊布尼茲、沃爾夫等人已經建

    什麼是美學
    美是什麼?我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天性,甚至是人的 追求。人們生活在一種關於美的事物的經驗之中,人們在體驗和感受美。那麼,這也就設 定了美的事物的存在是我們感受美的前提。美作為一種語言的、經驗的和存在的現像為美 學的思考提供了基礎。人們都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但並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學。美學不 僅是對審美現像的思考,而且是一種專門化的哲學或思想形態。
    一、美學學科的誕生
    美學在現代漢語中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在古代漢語中卻並非如此。中國古代思想中 有著豐富和深刻的美學理論,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美”和“學”兩個字,但沒有“美學” 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思想中也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美學學科,這意味著:一方面,美的問 題沒有專題化;另一方面,關於美的思想並沒有繫統化。“美學”作為一個獨立的語詞在 漢語中出現是由西文“aesthetic”翻譯而來的 a,使用這個術語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的是 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嘉通,他被後人譽為“美學之父”。 鮑姆嘉通是18 世紀初的德國唯理主義哲學家。當時,萊布尼茲、沃爾夫等人已經建
    a 有關它的翻譯過程,學術界大致有四種說法:種,日本學者中江肇民1883 年和1884 年翻譯出版 法國學者維隆的《維氏美學》上下冊,用了漢語“美學”一詞;第二種,由來華德國傳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先創,傳入日本後再復傳入中國;第三種,在 1866 年英國來華傳教士羅存德編撰的《英華詞典》(第 一冊)裡,aesthetics 對應的詞譯為“佳美之理”和“審美之理”,“審美”一詞傳到日本並對日本創譯新名 詞產生影響;第四種,傳教士、中國人、日本人各自獨立地創譯該詞。這四種說法都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又 不能完全證實自身的獨一性,因此,偏執於某一種說法都隻是臆斷和猜想。但必須承認的是,從美學學科的東 漸角度來看,中國對美學這門學問的接受更多受同時代日本的橫向影響,日本是中國與西方美學聯繫的紐帶。 此外,日本近代美學的產生和發展與中國近代美學有著相似的歷史背景。美學進入日本正值明治維新時期,這 時,在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隨著對西方美學了解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入, 日本學者結合本國傳統的思想和藝術觀念,進行理論的消化、闡釋和創造,編撰美學專門書籍,實現從“美學 在日本”向“日本美學”的轉換。這一點也正是中國近代美學的一個顯著的特點,隻是中國近代美學學科得以 正式建立比日本晚了近三十年。
    立了一個龐大的唯理主義哲學體繫。他們認為認識包括高級部分與低級部分,即思維與感 覺。他們認為思維或理性認識能引導人們的認識達到完善,但感覺或感性認識不能清楚地 分辨事物各部分及其相互關繫,不能明確地說出這種具有生動印像的事物足夠的特征,隻 能籠統地把握事物的情狀以獲得生動的印像,它隻是達到理性認識的階梯,因此,被稱為 是混亂的認識或低級認識。詩和其他藝術屬於感性認識的範疇,因此,被唯理主義哲學家 輕視。鮑姆嘉通在審視萊布尼茨、沃爾夫的哲學體繫時,認為感性認識並不應該受到輕視, “詩”也能導出明確的理性原則,應該給藝術一個恰當的位置,由此需要創立一門新學科 來彌補體繫的缺陷。 鮑姆嘉通在 1735 年所寫的博士論文《關於詩的哲學默想錄》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門學科 來研究感性認識,這門學科稱為“Aesthetics”,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aesthetica(感),用 來總結英國學人的超功利的趣味,因此,aesthetica 就成為不同於一般之感(sense)的美感。 更為重要的,鮑姆嘉通是從主體的整體性和客體的整體性及其對應來給 aesthetica(美感) 定位的:人的主體結構是知、情、意,與知(理智)相對應的是邏輯學(包括科學和哲學), 與意(意志)相對應的是道德哲學(包括倫理學和宗教學),與情(感)相對應的作為感 性認識之完善的是 aesthetica(美感),與之相對應的是自由藝術。正是在這一整體性的宏 偉架構中,鮑姆嘉通寫出了為美立學或使美成學的著作Aesthetica(《美學》,1750)。然而, 雖然鮑姆嘉通把美感與具有功利性的一般趣味之感區別開來了,但他並未完全將之與知識 性的理性區別開來。在主體方面,他認為美感是一種完善性的感性認識;在客體方面,與 美感相連的自由藝術(free art),是一個在中世紀被定義而在鮑姆嘉通時期還延續著的概 念,它既包括文學、音樂等美的藝術,也包括幾何學、天文學這樣的科學。 鮑姆嘉通的《美學》這本書原文以拉丁文寫成,分為理論美學和實踐美學兩大部分, 中譯本隻選其理論美學,但基本概括了他的美學主張,並初步形成了美、美感、藝術三個 主要部分的理論。他的美學觀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美學是研究感性認識的科學。這本書開宗明義:“美學作為自由藝術的理論、 低級認識論、美的思維的藝術和與理性類似的思維的藝術是感性認識的科學。”他的感性 認識包括情感、直覺、想像、記憶。 第二,美學的目的就它本身來說是感性知識的完善。鮑姆嘉通說:“美學的對像就是 感性認識的完善,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丑。”鮑姆嘉通 從主觀、客觀兩方面分析審美與審美對像間的對應關繫,認為美的本質是感官認識的美, 在承認美的客觀性的同時,主張美是不能離開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他認為美的完善性在 於審美對像具備的五個素質和主體的審美能力的完美結合,他以“豐富”“光輝”“偉大”“真” 和“似有理”五要素,揭示了美的自律性和完整性。“豐富”用來說明個性的、明了的美; “光輝”用來表現生動明晰的藝術活力;“偉大”即道德性,被他認為是藝術中必不可少 的因素,偉大即善;“真”用來表征藝術作品的又一特征,但他區分了此岸的真和彼岸的 真,給藝術創作留下了餘地;“似有理”,即美的明了和真使審美主體產生了“似真”的 審美體驗。感性認識的完善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寓雜多於整一,整體與部
    分協調一致;另一方面,是指意像的明晰生動。鮑姆嘉通認為美學的使命在於通過具體藝 術作品和藝術形式揭示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他認為:“美,指教導怎樣以美的方式去思維, 是作為研究低級認識方式的科學,即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的任務。”美學除了要研究美 之外,還以藝術研究為主要內容。  鮑姆嘉通的學說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被淹沒在當時啟蒙理性思潮中。然而,他對美 學的命名卻得到了廣泛認同。在康德、黑格爾美學著作中沿用了aesthetics 這一術語。然而 黑格爾在《美學》開篇就提出:“‘伊斯特惕克’這個名稱實在是不完全恰當的,因為‘伊 斯特惕克’的比較精確的意義是研究感覺和情感的科學。……因為名稱本身對我們並無關宏 旨,而且這個名稱既已成為一般語言所采用,就無妨保留。”a 黑格爾沿用了這個名稱,但 仍然認為 aesthetics 隻說出了它與感覺之間的關聯,他又重新界定其內涵:“這門科學的正當 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b 因此,關於美學這門 學科還有philosophy of beauty,philosophy of art 的稱呼,而aesthetics 仍然是通用的說法。
    二、美學研究的對像
    盡管鮑姆嘉通在歷史上次明確了美學的研究對像,但他的意見並沒有在學術界獲 得一致響應。鮑姆嘉通之後,“美學究竟研究什麼”一直是一個引起熱烈爭議的問題。但 迄今為止,有關美學研究對像的討論大致有三種傾向的意見。 ,美學的研究對像就是美本身。在持這種意見的人看來,美學要討論的問題不是 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個美本身,那個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 以美的根本原因。如當有人要我們明確說出陶罐、風景、音樂、舞蹈、人的“美”是什麼 的時候,我們很可能答不上來。但是我們可以說馬的毛色很美,陶罐的造型很美。但不能 因此就說美就是毛色、造型。可見,美雖然離不開毛色、造型等感性具體的東西,但它是 超越於這些感性具體的東西之上的抽像。這個觀點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他問“美 是什麼”,這一提問導致西方美學的產生。 柏拉圖認為美學要討論的問題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那 個“美本身”(理式)。他主張:“從各種美的學問知識一直到隻以美本身為對像的那種 學問,然後纔能徹悟美的本體。”c 因此,美的認識先從個別的感性對像開始(個別), 然後從個別感性事物中找出共同概念和規律(一般),後上升到全體事物的總概念(理 式),即美本身。事實上,凡是問“什麼是什麼”,就是在探究事物的本質,探究事物 的本質就是一種哲學思考。西方哲學為形而上學,英文為meta-physical,meta 意為 “在……之後”,還有“超越”的意思;physical意為“身體的”“物質的”“物理的”, 那麼meta-physical 的意思即“物質之後”,即“超越於物質、物理、身體”。因此,“形 而上學”就是研究事物背後原因的一門學問,這也是哲學的重要特性。研究美本身的問題
    a [ 德 ]黑格爾 . 美學(卷)[M]. 朱光潛,譯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 b [ 德 ]黑格爾 . 美學(卷)[M]. 朱光潛,譯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4. c [ 古希臘 ]柏拉圖 . 文藝對話集 [M]. 朱光潛,譯 .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73.
    也就是探究美背後的原因。 第二,美學的研究對像是藝術(及藝術理論)。黑格爾為其中代表,他說“美學的對 像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說得更精確一點,它的範圍就是藝術,或則毋寧說,就是美的藝 術”a。他認為美學的正當名稱是“藝術哲學”,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美的藝術的哲學”。 這樣就將自然美排除在美學研究的領域之外。但是在黑格爾美學中仍有對自然美的研究, 這是因為他認為:心靈和它的藝術美高於自然,自然美屬於心靈的那種美的反映,它所反 映的隻是一種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態,也就是說,自然美是心靈美的反映形態,是為了更 好地了解心靈美。當代美學研究更傾向於藝術研究,這是沿用了將美學稱作藝術哲學的提 法,因為對當代的藝術進行研究或闡釋,是驗證當代美學有效性的標志之一,但是當代藝 術的形形色色已經完全不是傳統的美學含義所能定義。“美”已不是當代美學的核心概念, 這是美學需要注意的,否則會將有生機的美學研究引向文字遊戲。 第三,美學研究人的美感經驗。他們認為美學為重要的任務在於分析美感經驗。19 世紀以後,西方美學更強調美學中的審美體驗和心理功能等問題(移情說、心理距離說), 以致現當代西方美學主要呈心理學美學的趨勢。 總之,以上關於美學研究對像的各種意見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各自的缺陷,因 而都難以取得學術界的公認。我們認為,以美本身作為美學的研究對像歷來比較符合美學 學科的性質;而且無論是藝術還是審美經驗的解釋,都有賴於美本身的解釋。但傳統思辨 美學把對美本身的研究置於主客對峙的思維模式中,套用技術理性的方法,這是我們所不 能贊同的。其終結果隻會像現代西方美學那樣導致美學學科本身的危機和消解。美學研 究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美的問題,包括美的本質,美的主客觀性, 美與真、善的關繫等。第二,審美意識和審美感受問題。第三,藝術問題,包括兩方面: 一是對藝術的本質、創作、欣賞批評做全面的研究,即藝術的一般規律;二是側重於研究 藝術美的問題。藝術研究還包括對各個門類的藝術美學進行研究,如音樂美學、繪畫美學、 書法美學、舞蹈美學等。此外,面對當代美學的新態勢而言,美學還要超越上述問題,應 涵蓋日常生活、感知態度、新媒體以及審美和反審美體驗的矛盾等問題。
    三、美學學科的性質
    (一)?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美學屬於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研究對像是人的“生活世界”。這個“生活世界”指 的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現實世界,是活的世界,而不是死寂的世界,這個“生活世界” 是一個有“意義”和“價值”的世界,這個“意義”和“價值”,並不是純精神性的,而 是具體的、實際的,是“生活世界”本身具有的且向人顯現出來的。因此,人文學科研究 的對像是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 李凱爾認為價值不是任何一種“現實”,而是一種規範性的存在,他說:“價值決不
    a [ 德 ]黑格爾 . 美學(卷)[M]. 朱光潛,譯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
    是現實,既不是物理的現實,也不是心理的現實。價值的實質在於它的有效性,而不在於 它的實際的事實性。”a 美學屬於人文學科,它的研究對像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義 世界和價值世界。從這裡引出美學的兩個特點:,美學與人生有著密切的關聯。美學 的各個部分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人生,不能離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美學研究的全部內容 後歸結起來,就是引導人們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也就是引 導人們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第二,美學和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 聯。美學的研究注重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的差異。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到中西文化的共同性, 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它們之間的差異性。 20世紀的西方,由於分析哲學的影響,他們將全部哲學和美學問題都歸結為語義分析。 這種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它用邏輯和思辨的方式解讀概念,但具有片面性。美學問題歸 根到底是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的問題,是人的存在問題。
    (二)美學是一門理論學科 朱光潛說:“美學在西方一開始就是哲學的一個部門。”b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從西 方美學史來看,它與哲學有一種天然的聯繫。自柏拉圖以來一直到今天,可以說美學仍然 沒有超出他的發問,所改變的隻是提問的形式和思維方法。美學的學科框架、理論範式以 及思維方式等都打上了其所處時代的哲學的印記。鮑姆嘉通也將“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 部分提出來,而且明確了它固有的對像領域,奠定了美學的學科基礎。他認為人類的心理 活動可以分成知、情、意三個方面。“知”是居於理論認識,其對應的學科為邏輯學;“情” 屬於情感作用,源於感性認識,其對應的學科為美學;“意”即意志,其對應的學科為倫 理學。美學與藝術密切相關,但美學不是藝術,美學不是美術。美學是哲學,它不屬於形 像思維,而屬於理論思維、哲學思維。 美學是一門哲學學科的傳統觀念,從19 世紀中葉以來受到一些學者的挑戰。這種挑 戰主要是心理學,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之所以能構成這種挑戰是源於所有的審美 活動都伴隨有人的心理,如直覺、想像、心境、情感、聯想等活動。劉勰說:“登山則情 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美的發生本就離不開人心理因素的參與, 因為審美是一種需要人用心去參與的活動。當然,在考察美學與心理學的關繫時,我們也 注意到,審美心理活動不同於一般的心理活動。因此對審美經驗的心理學描述無論怎樣細微, 也不可能揭示審美活動作為人生體驗的本性。心理學的描述或心理實驗不能回答人生體驗 本性的問題,不能回答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隻能靠哲學。
    (三)美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美學與許多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繫,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美學是一門交叉學科。美學與 藝術密切關聯。美學的研究對像不是藝術,但美學和藝術、藝術史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繫。
    a [ 德 ] H. 李凱爾特 .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M]. 凃紀亮,譯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78. b 朱光潛 . 西方美學史 [M]. 上冊 .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31.
    藝術是人類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美學基本理論的研究離不開藝術。無論在西方或在 中國,有許多重要的美學理論都是通過對藝術的研究而提出的。在西方,從亞裡士多德到 巴赫金,在中國,從謝赫到鄭燮、石濤,都是如此。 美學和心理學密切相關。在我國古代的美學和文藝理論中,對審美心理就有十分細致 的分析。在西方,從古希臘美學始,美學在探求美的本質的同時,也討論審美快感、藝術 創造與欣賞的心理等問題。如亞裡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談到審美經驗的特征。 美學和語言學有著密切的關繫。隨著20 世紀西方美學的發展,這一點表現得越來越 明顯。克羅齊就提出普通語言學就是美學,因為它們都是研究表現的科學。卡西爾的符號 學理論,海德格爾的“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的理論,維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學就是‘語言 批判’”a 的理論,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從索緒爾發端而以羅蘭?巴特為代表的結構 主義和以福柯、德裡達為代表的後結構主義,伽達默爾的解釋學,所有這些理論對美學都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現代西方哲學和美學的所謂“語言學轉向”。從這裡可以見出 美學和語言學的密切關繫。 美學和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史、風俗史有著密切的關繫。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社會 文化活動,它必然要受到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制約。因此,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對美 學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美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與藝術、心理學、語言學、 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繫。在美學學習和研究中,一方面要堅持哲學的思考, 另一方面要有多學科、跨學科的視野。
    四、為什麼學美學
    為什麼要學美學?簡而言之,為了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當代人呼喚美學,發展美 學,把美學變成一門與人類幸福有著密切關繫的學科。 ,美學是一門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給我們提供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視角、方 法和手段的學科。我們學習美學,除了掌握美學自身的基本理論和歷史之外,還要研究一 般的哲學問題,此外,也得熟知一般的藝術和藝術理論。通過哲學的學習,我們可以為美 學獲得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批判。批判是區分事物的邊界。一種哲學的批判主要 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語言批判,它區分有意義和無意義的語言,並揭示語言中說出的和未 說出的。二是思想批判,它檢查一個思想結構和道路是否完整。三是現實批判,它拷問現 實的問題。 因此,美學的意義在於啟迪智慧。 第二,美學始終關涉到藝術現像,也就是藝術作品的分析、鋻賞和批評。這就要求美 學的學習者應了解藝術的各種門類及其發展的歷史。與此同時,美學的學習將有利於對藝 術理論的理解,有利於對藝術作品和現像的分析和批判。骷髏在現實生活中給人不適感, 然而某些藝術作品中的骷髏給人帶來的卻是美感的體驗。如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圖1) 描繪一大骷髏席地而坐,用懸絲在操縱著一小骷髏。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種—
    a [ 法 ]維特根斯坦 . 邏輯哲學論 [M]. 郭英,譯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8.
    懸絲傀儡演出。以骷髏為主角的寓意大約是反映了人生命運的虛幻、無常,倏忽幻滅之意。 英國前衛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制作出名為《獻給上帝之愛》(圖2)的“白金鑽石 骷髏”—18 世紀歐洲男子。骷髏頭用 2 156 克白金鑄造而成,上面鑲嵌有 8 601 顆重 達 1 106.18 克拉的 VVS 級高純度鑽石,就連兩個眼窩和鼻子處都鑲滿了數百顆鑽石,鑽 石部分價值1 200 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赫斯特的這一驚人“藝術”卻在藝 術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許多藝術批評家稱,這個“鑽石頭蓋骨”隻是赫斯特以“藝術的 名義”嘩眾取寵,刻意制造驚人效果而已,它根本就談不上是藝術。《英國藝術雜志》主 編羅賓?西蒙說:“赫斯特的所有創作都是嘩眾取寵的表演,而這一創作隻不過更加昂貴 而已。它空洞無物,沒有任何意義。它甚至不是由赫斯特本人制造的,他隻不過想出這個 主意,然後讓自己的技師們完成了它。作為一個工藝品它也許很不錯,但作為藝術品它非 常乏味。” 然而也有人認為,赫斯特的這一藝術品是對死亡的深刻聲明,赫斯特也宣稱, “鑽石頭蓋骨”是對死亡的挑戰和慶祝。因此,面對當前此類具有爭議性的作品,我們該 如何評判?這就需要美學的指引。
    第三,將美學的學習與自身人性的修養和升華結合起來。學習美學不僅是為了獲得美 學知識,而且是為了促進美好的人生。這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成為一個美學的學習者和研 究者,而且要成為一個審美的人。學習美學,掌握審美活動規律,能夠提高審美欣賞和審 美創造的能力。審美能力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發現、感受、判斷、評價和欣賞美的能力, 主要包括審美感受能力、審美想像能力、審美理解能力、審美鋻別能力、審美欣賞能力和 審美創造能力等。學習美學能夠使我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隻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纔能 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胸懷崇高的審美理想,明辨美丑善惡的界限,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