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文法類
    【市場價】
    440-638
    【優惠價】
    275-399
    【作者】 鄧喆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文法類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930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493099
    叢書名: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叢書

    作者:鄧喆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6月 


        
        
    "
    編輯推薦
    “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叢書”(以下簡稱“優博叢書”)精選自2014年以來入選的清華大學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Top 5%)。每篇論文經作者進一步修改、充實並增加導師序言後,以專著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優博叢書”選題範圍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各主要領域,覆蓋清華大學開設的全部一級學科,代表了清華大學各學科*秀的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反映了相關領域*的科研進展,具有較強的前沿性、繫統性和可讀性,是廣大博碩士研究生開題及撰寫學位論文的參考,也是科研人員快速和繫統了解某一細分領域發展概況、*進展以及創新思路的有效途徑。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政府官員微博,具體剖析政府官員在微博中的互動行為,並從關注度、響應度、美譽度三個層次,逐層深入,探討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機制。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使用1781個政府官員微博賬號數據,並對其中全部98名省、市、縣(區)主要黨政領導任職期間發布的共計91071條微博進行人工編碼,采用基於詞典的規則匹配方法對全部497214條評論進行語義分析,進行大樣本定量研究的實證檢驗。
    目錄
    目錄


    章引言

    節研究緣起

    一、 官民互動的重要意義

    二、 微博: 官民互動的新探索

    三、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的實踐困惑

    四、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理論爭議目錄


    章引言

    節研究緣起

    一、 官民互動的重要意義

    二、 微博: 官民互動的新探索

    三、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的實踐困惑

    四、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理論爭議

    五、 對傳統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應

    第二節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研究意義

    第四節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 研究對像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術路線

    第五節本書結構安排

    第二章文獻綜述

    節基本概念

    一、 互動、網絡互動

    二、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

    第二節政治傳播理論

    一、 理論發展沿革

    二、 研究視角選擇: 歷史路徑、國際比較與實證主義

    三、 研究對像劃分: 個體、組織、繫統

    四、 政府官員微博對政治傳播的影響與研究意義

    第三節關於政府官員微博研究的文獻綜述

    一、 已有研究的啟示、空間與本書的改進方向

    二、 理論綜述一: 權力的視角

    三、 理論綜述二: 行為的視角

    四、 理論綜述三: 對話的視角

    本章小結

    第三章政府官員微博的發展與應用

    節敘事研究

    第二節微博在社會化媒體中的定位

    一、 社會化媒體的特征與分類

    二、 本書研究範圍的選擇標準

    第三節宏觀觀察: 政府官員微博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一、 技術背景與制度環境

    二、 政府官員微博的發展: 基於宏觀數據

    三、 政府官員微博與政府官員微信

    第四節微觀觀察: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的壓力與經驗

    一、 基層政府官員的壓力

    二、 地方黨政領導的經驗

    三、 歸納重要概念之間的聯繫

    本章小結

    第四章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節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三個層次

    一、 關注度

    二、 響應度

    三、 美譽度

    第二節政府官員任職經歷與微博互動效果

    一、 職位級別

    二、 領導崗位

    三、 職務流動經驗

    四、 所在機構類型

    第三節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與互動效果

    一、 印像管理特征

    二、 對話過程特征

    第四節政府官員任職經歷與微博互動行為

    第五節評論賬號與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

    本章小結

    第五章政府官員微博關注度的實證研究

    節研究設計的進一步細化

    一、 研究假設

    二、 變量操作化

    第二節數據來源與統計

    第線性回歸分析

    一、 效度檢驗與信度檢驗

    二、 線性回歸方程的檢驗

    三、 組假設的檢驗: 印像管理行為與政府
    官員微博關注度

    四、 第二組假設的檢驗: 政府官員任職經歷與
    微博印像管理行為

    五、 第三組假設的檢驗: 微博印像管理行為的
    中介作用

    六、 回歸分析結果彙總

    本章小結

    第六章政府官員微博響應度的實證研究

    節文獻回顧與研究設計的進一步細化

    一、 文獻回顧

    二、 研究設計: 提出三個子命題

    第二節內容分析

    一、 樣本選擇: 聚焦地方主要黨政領導

    二、 變量的操作化

    三、 編碼的質量控制

    四、 初步分析: 政府官員微博響應度不能完全
    被解釋的現像

    第三節子命題1檢驗: 任職經歷與微博對話過程

    一、 任職經歷與微博對話過程模型的建構

    二、 描述性統計

    三線性回歸實證結果

    四、 數據結果的意義

    第四節子命題2檢驗: 任職經歷、對話過程與微博響應度

    一、 多層線性模型對於子命題2的適用性

    二、 二層變量的選擇

    三、 對話過程與微博響應度的回歸分析

    四、 二層線性模型實證結果
    (被解釋變量: 參與討論)

    五、 二層線性模型實證結果
    (被解釋變量: 信息擴散)

    六、 數據結果的意義

    第五節子命題3檢驗: 職位經驗與微博經驗的作用

    一、 模型設定

    二、 描述性統計

    三、 面板數據實證結果

    四、 數據結果的意義

    本章小結

    第七章政府官員微博美譽度的實證研究

    節研究設計

    第二節研究方法論

    一、 樣本特征分析與選擇機器判斷的原因

    二、 機器學習與基於詞典的規則匹配方法比較

    三、 政府官員微博美譽度的詞典構建與匹配過程

    第三節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

    一、 研究假設

    二、 變量操作化

    三、 描述性統計

    四、 初步分析: 政府官員微博美譽度不能完全被
    解釋的現像

    五、 多項Logistic實證結果

    本章小結

    第八章結論與展望

    節主要結論及其現實含義

    一、 主要結論

    二、 現實含義

    第二節研究創新、不足與展望

    一、 研究創新

    二、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一、 訪談提綱

    二、 訪談名錄

    三、 社會化媒體的分類

    四、 編碼員間信度檢驗


    後記
    前言
    導師序言

    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到鐵犁牛耕的農業社會,再到機器化大生產的工業社會,一路蹣跚走來,每次技術革新和變遷都會帶來社會關繫和交往方式的重大變革。20世紀末,人類開始進入信息社會。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同時也型塑著信息權力在社會群體中的分配狀態。
    在信息社會,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基於用戶產生內容的雙向互動的傳播方式成為社會輿論形成的主流。互動式的信息生產和傳播向用戶產生賦權效應,源於自下而上的公眾互動所產生的輿論通過社會問責的方式對政府的影響日益顯著。
    不僅如此,由於社會轉型催生社會結化、利益關繫的碎片化,傳統社會價值體繫也日益瓦解,加之與社會經濟市場化改革所伴生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源於網絡互動的網絡事件也極容易與現實生活場域產生互動,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官民關繫,無疑是擺在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導師序言

    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到鐵犁牛耕的農業社會,再到機器化大生產的工業社會,一路蹣跚走來,每次技術革新和變遷都會帶來社會關繫和交往方式的重大變革。20世紀末,人類開始進入信息社會。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同時也型塑著信息權力在社會群體中的分配狀態。
    在信息社會,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基於用戶產生內容的雙向互動的傳播方式成為社會輿論形成的主流。互動式的信息生產和傳播向用戶產生賦權效應,源於自下而上的公眾互動所產生的輿論通過社會問責的方式對政府的影響日益顯著。
    不僅如此,由於社會轉型催生社會結化、利益關繫的碎片化,傳統社會價值體繫也日益瓦解,加之與社會經濟市場化改革所伴生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源於網絡互動的網絡事件也極容易與現實生活場域產生互動,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官民關繫,無疑是擺在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但是,從政府運作的具體實踐來看,有幾種觀點和現像需要引起特別的關注。(一)將利用網絡與民眾溝通僅視為領導者責任,而與一般的公務人員無關。(二)將微博等社會化媒體視為一件麻煩事——做好了沒有成績,但做壞了是要出問題的。持這種觀點的公務人員,對網絡發聲采取盡量回避的態度。(三)還有一部分官員,他們不拒網絡、敢於發聲,卻不了解網絡輿情傳播的基本特點。在鄧喆博士的研究中,對這類案例也有較多描述。這些觀點和態度對於良性的官民網絡互動而言,無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實際上,從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功能而言,它具有消解權威、擴大負面效應的一面,同時也具有增加溝通、拉近官民距離的一面。所以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是否應該“觸網”,而在於應該如何“觸網”。恰當運用社會化媒體可以以較少的成本,增強政民、官民之間的溝通效果。
    那麼,應該如何運用社會化媒體進行良性的官民互動?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賴於對社會化媒體自身運營傳播、官員網絡行為與社會化媒體的傳播效果之間耦合關繫等規律的探討。具體來說,我們需要釐清兩個密切相關的問題。(一)當前社會化媒體中,官員與民眾之間對話和互動的現狀如何?(二)不同的官員的網絡互動行為與效果之間存在怎樣的作用機制?隻有在明確這兩者的基礎上纔有可能較為精準地把握社會化媒體中的官民互動,從而促進官民良性互動關繫的發生和發展。鄧喆博士的研究恰恰以此出發探究了信息時代及其信息技術對於官員行為、官民互動關繫和互動方式的影響,這反映了她在選題方面的前瞻性和敏感性,也使得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本書切入的具體問題是: 哪些因素影響了政府官員的微博互動效果,影響機制是什麼?這一切入點的選取,抓住了問題發生的關鍵環節: 互動。要理解本書,核心的也是要把握“互動”。互動強調過程會影響結果。一條微博發布出來,社會反應完全可能經歷多輪反轉,一會兒被捧上天,一會兒被踩落地,後結果如何,雖然會受到微博原文的影響,但更重要的,結果也完全可能被過程顛覆。
    鄧喆博士從官員的個體層面入手,對微博媒介下的官民互動的行為和效果進行分析。對互動效果概念的構建,作者將其劃分為關注度、響應度和美譽度三個層次。關注度反映政府官員在微博平臺上受到粉絲關注的程度,通過追隨者的數量來衡量,擁有越多的粉絲,表明越有吸引力,受關注程度越高。響應度反映政府官員微博受到民眾參與討論和進一步信息擴散的程度,分別用微博的評論數量和轉發數量來衡量。作者進一步對民眾具體的評論內容進行拓展分析,美譽度反映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受到民眾支持和好評的程度。這樣的構建方式是建立在前人研究與實踐分析的基礎之上的,既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又符合網絡互動的基本特征。在官民互動方面,作者主要識別了作為互動主體的官員的任職經歷和互動行為兩類變量。其中,對以印像管理、對話過程為主要內容的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的概念構建和實證分析極具啟發意義,可以為理解官員微博行為特征提供一個有益的思維框架。“任職經歷→互動行為→互動效果”的模型構建為科學化地實證檢驗從行為到效果的因果關繫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結論的展開緊緊圍繞理論建構,分別探討官員微博的關注度、響應度和美譽度的影響機制,由淺入深,分層次地揭示了官員微博互動的機制。關注度是微博互動容易被注意到、經常被討論的問題。但僅僅關注,對於本書所討論的互動行為的參與者來說,也是所需投入成本的。參與者隻需要判斷是否關注,簡單地點擊鼠標或滑動手機就可以實現。這種行為的低成本,也使得參與者更有可能依托表面的標簽做出判斷,本書的實證結果也證實了這一情況。這一結果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很豐富,因為無論是社會還是商業行為,現實中很多人依靠關注情況做出判斷,而這種簡單邏輯的風險卻往往被忽略。本書的研究結果表明,關注的提升可能僅僅關乎標簽,並不涉及實質。
    響應度則對參與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並且涉及了互動過程本身。鄧喆博士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僅互動過程是相互塑造的,而且人和組織也是相互塑造的。人的經歷塑造了人的特征,而人的經歷很有可能極大地受到組織的影響。本書用清晰的邏輯,層層剝繭,簡潔明了地揭示了這一多層嵌套、螺旋糾纏的過程。此時,僅僅依靠標簽已經不能提高響應度,對行為和過程的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了人與組織的復雜關繫。
    美譽度的影響因素更加多樣,所揭示的內涵也更加豐富。借此我希望提醒讀者回顧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但是在中華文明中長期存在的現像: 中國官民互動的聲譽機制。中國歷史上,一個官員在意的,可能不是升官發財,而是被社會認可,自身能夠被曾經主政一方的民眾樹碑立傳。很多學者近年來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這種聲譽機制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古代中國的地方治理績效。這種潛在的文化傳統或許在互聯網上也得到一定的延續,官員獲得美譽,民眾通過美譽促使官員采取更好的治理行為。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提醒讀者反思對於網絡暴民的簡單論斷,實際上如果完全脫離深入的調查,相同的行為完全可能得到迥異的解釋。處境不好的民眾發表負面的評論,有可能被看作是一種低級宣洩,但也完全可能是另一種不同於西方的文化機制: 君子處下則多謗,處上則多譽。所以,相同的現像,不能過分抽像,脫離實際背景,完全套用或臆想一種普世的規律或價值。
    鄧喆博士的研究包含了許多創新性因素,其中比較突出的表現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
    ,本書將公共管理和傳播學理論結合起來,在對特定政治過程的跨學科研究上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進展。這一研究證實了新媒體環境下政治傳播實踐的新方式,證實了新的政治傳播方式對中國政治發展的過程及官員政治成長的影響渠道和影響力度,也提示了公共管理、政治學、傳播學和公共關繫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研究新前景。
    第二,本書積極利用大數據和大樣本進行定量研究,提高了政府官員與民眾微博互動行為研究結論的可信性。研究使用1781個政府官員微博賬號數據,對省、市、縣(區)主要黨政領導任職期間發布的全部91071條微博進行人工編碼,再采用基於詞典的規則匹配方法對全部497214條評論進行語義分析。這一工作不僅有助於提高本書研究結論的可靠度,而且為以實證方法評價和監督官員社會交往行為的制度構建提供了一個案例性範本。
    第三,采用全樣本分析,不僅其結論具有可信性,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體現出的創新性。鄧喆博士采用先進的分析技術與分析方法,對於應用計算機語義分析方法研究公共管理方面的問題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互動不僅更復雜,也要求研究者觀察得更多,不僅是官員微博的靜態特征,而且需要采集網友評論。這是一件非常耗時費力但又極具價值的工作。或許一些研究者看到它的可怕工作量望而卻步,但是本書的作者卻堅持了下來。當然,研究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這不僅是能力的挑戰,也是毅力的磨煉。作為她的導師,我了解她經歷的困難並有機會見證這篇“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首屆“費孝通勤學獎”公共管理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的產生。論文獲得優秀的評價,與她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鑽研,在實證研究過程中的精益求精是分不開的。我認為,作為青年學者,她的求真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更加難能可貴。完全可以期待不久的將來,鄧喆博士可以在這些扎實的實證材料基礎上,做出更多的學術貢獻。

    孟慶國
    2019年1月於清華園
    在線試讀
    章引言

    節研 究 緣 起
    信息技術進步,尤其是網絡迅速發展,相伴而生的是轉型時期官民角色、互動方式和相互關繫的變化(吳毅,2009)。其中,以政務微博(包括政府機構微博和政府官員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因其公開性、互動性、即時性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煽動力,為改進官民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渠道(馮偉等,2012; 張凡凡等,2013)。善於利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即是抓住信息技術發展機遇,提升官民互動效果和改善官民關繫的契機。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是政府官員與民眾進行網絡互動的起點,有助於提升政府官員親和力,拉近官民距離,進而改善政府官員形像和官民關繫。本書聚焦於政府官員微博,具體剖析政府官員在微博中的互動行為,並從關注度、響應度、美譽度三個層次,逐層深入,探討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機制。
    在媒介與政治相互滲透與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刻的媒介政治時代,在官民互動日益重要和社會化媒體日新月異發展的背景下,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成為政治傳播學的一個值得專門深入探討的命題,是兼具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本書僅以微博為切入口,以期為窺見社會化媒體對中國網民高度滲透背景下的官民互動新的特征與規律貢獻新知。
    一、 官民互動的重要意義
    有效的官民互動和官民溝通直接影響民眾對政府和官員的信任感和支持度(葉嘯等,2014)。官民互動被認為是將政府官員與民眾聯繫起來的紐帶,通過信息的交流和處理,使政府官員獲取信息、了解民眾需求、進行科學決策,使民眾了解政府決策與執行過程,實現政治溝通、緩解官民矛盾(張麗君,2004)。
    “2008政府形像年度調查”(唐鈞,2009)邀請967名被訪者以滿分10分對各級政府官員進行總體評價,省、市、縣、鄉政府官員所得平均分分別僅有4分到5分; 張朝麗(2009a)專門就官員形像主題在福建省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民眾認為當前政府官員形像“一般”和“不好”的分別占到57.8%和40%; 鄭春曄(2014)2012年11月至12月在杭州開展的相關調研數據結果表明,接受調研的民眾對當前我國政府官員給出正面評價的比例不足30%。民眾對政府官員評價較低,究其原因,或是因為個別政府官員的惡劣行為帶來嚴重的負面社會影響,或是由於民眾在與政府官員的溝通過程中,對政府官員產生不滿意、不理解、不信任。章引言

    節研 究 緣 起
    信息技術進步,尤其是網絡迅速發展,相伴而生的是轉型時期官民角色、互動方式和相互關繫的變化(吳毅,2009)。其中,以政務微博(包括政府機構微博和政府官員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因其公開性、互動性、即時性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煽動力,為改進官民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渠道(馮偉等,2012; 張凡凡等,2013)。善於利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即是抓住信息技術發展機遇,提升官民互動效果和改善官民關繫的契機。
    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是政府官員與民眾進行網絡互動的起點,有助於提升政府官員親和力,拉近官民距離,進而改善政府官員形像和官民關繫。本書聚焦於政府官員微博,具體剖析政府官員在微博中的互動行為,並從關注度、響應度、美譽度三個層次,逐層深入,探討政府官員微博互動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機制。
    在媒介與政治相互滲透與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刻的媒介政治時代,在官民互動日益重要和社會化媒體日新月異發展的背景下,政府官員微博互動行為成為政治傳播學的一個值得專門深入探討的命題,是兼具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本書僅以微博為切入口,以期為窺見社會化媒體對中國網民高度滲透背景下的官民互動新的特征與規律貢獻新知。
    一、 官民互動的重要意義
    有效的官民互動和官民溝通直接影響民眾對政府和官員的信任感和支持度(葉嘯等,2014)。官民互動被認為是將政府官員與民眾聯繫起來的紐帶,通過信息的交流和處理,使政府官員獲取信息、了解民眾需求、進行科學決策,使民眾了解政府決策與執行過程,實現政治溝通、緩解官民矛盾(張麗君,2004)。
    “2008政府形像年度調查”(唐鈞,2009)邀請967名被訪者以滿分10分對各級政府官員進行總體評價,省、市、縣、鄉政府官員所得平均分分別僅有4分到5分; 張朝麗(2009a)專門就官員形像主題在福建省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民眾認為當前政府官員形像“一般”和“不好”的分別占到57.8%和40%; 鄭春曄(2014)2012年11月至12月在杭州開展的相關調研數據結果表明,接受調研的民眾對當前我國政府官員給出正面評價的比例不足30%。民眾對政府官員評價較低,究其原因,或是因為個別政府官員的惡劣行為帶來嚴重的負面社會影響,或是由於民眾在與政府官員的溝通過程中,對政府官員產生不滿意、不理解、不信任。
    在此背景下,政府官員主動的互動行為尤為重要——一方面,化解民眾對政府官員的負面情緒,需要民眾深入了解公共治理的復雜性,以理解和理性的心態看待當前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 另一方面,爭取民眾的信任,更需要政府官員以公開、透明、誠懇的方式,主動與民眾進行互動和溝通(祝新華等,2013)。無論是依托傳統的、正式的、制度化的溝通網絡,如召開會議、基層走訪等,還是在政治傳播對媒體的依賴程度加深的背景下(李宏等,2005),借助傳統大眾媒體,或是新興網絡媒體,政府官員良好的互動行為有利於促進與民眾的直接溝通,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具體而言,政府官員通過互動行為傳遞大量的信息,民眾在對政府官員認知和評價的基礎上,決定是否信任和采納政府官員的政策主張、施政理念; 良好的官民互動,可以提高可信度、增強感染力,從而程度地凝聚和團結民眾,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將廣大的民眾動員起來(龍永樞等,1997)。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官民互動的過程中,民眾通過評價和反饋,表達了民眾的觀點,實現對社會管理的參與。因此說,官民互動不僅具有政治傳播價值,同時還具有重要的“資政”價值(鄭春曄,2014)。
    總體而言,官民互動效果關繫到組織目標的實現和事業發展的成敗,良好的官民互動有助於增強社會信任,形成號召力、凝聚力和組織力。官民互動的過程,即是積累民意資源的過程,從而提高政府官員的施政績效,換言之,官民互動終服務於政治實踐。
    二、 微博: 官民互動的新探索
    信息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的不斷發展為人類社會政治生活帶來了重大變革。自199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每年2次發布的共37份《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呈現出中國互聯網“從起步到騰飛”的趨勢。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達到6.32億,2015年12月達到6.88億,保持高速的增長趨勢,並且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超過一半,達到50.3%。其中,2014年即時通信(IM)覆蓋率為89.3%,社交網站覆蓋率為61.7%(包括QQ空間),微博覆蓋率為43.6%; 2015年,社交應用(包括社交網站、微博等)成為中國網民各類互聯網應用中使用率的5項之一,使用率達到77%,僅略低於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和網絡新聞。並且,手機網民規模在2014年達到5.27億,占網民總數的83.4%,首次超過PC網民規模,並在2015年12月突破6.2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a,2014b,2014c,2016)。
    從以上一繫列數字可以看出,以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對中國網民的滲透程度已經相當高。具有高滲透率的社會化媒體,在加速了信息的傳播與擴散的同時,也改變著政府與社會、官員與民眾的互動方式,對社會秩序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網絡公共空間為民眾提供了更主動的話語權; 為應對數字時代的瞬息萬變應運而生的官民互動,也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政治功能和社會價值的治理模式,對政府、官員及民眾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社會化媒體用戶作為新興而活躍的群體,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進入媒介政治時代,我國政府官員不僅在傳統新聞媒體上的曝光度越來越高,在社會化媒體迅速流行的背景下,網絡等新興媒體對政府官員更是蜂擁關注。根據鄭春曄(2014)在杭州開展的調研,結果顯示,民眾對網絡等新媒體中有關政府官員信息的真實性的認可度(認為“非常真實”占2.4%,認為“比較真實”占45.2%),已經超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認為“非常真實”占1.4%,認為“比較真實”占23.9%)。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開始重視社會化媒體的使用,並不斷探索官民互動、官民溝通的新路徑、新方法、新形式,以期樹立良好的政府官員形像和培養良好的官民關繫(衡潔,2009)。
    信息技術發展使得身處Web 2.0時代的社會化媒體用戶,同時作為信息消費者和生產者,可以通過使用、生產、管理信息內容,參與信息互動(高飛,2012)。政府官員微博正是在社會化媒體迅速流行的背景下應運而生。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0號)中提出,“著力建設基於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各地區各部門應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發布各類權威政務信息……,並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功能,以及時、便捷的方式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
    例如,佛山市南海區自2011年3月起全面開展政務微博建設,建立政務微博群,倒逼行政體制改革(南宣字〔2011〕24號),一年內開通政務微博573個(俞進,2011)。在時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的帶動下,浙江省組織繫統90%的政府官員開通個人微博,浙江省全省3000多位政府官員開通微博,被稱為微博上的“浙江軍團”(杜挺,2012)。2011年3月22日,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開通微博“中一在線”的故事被當地媒體報道,當天,時任浙江省司法廳廳長趙光君做出批示,鼓勵司法部門政府官員開通微博(北方網,2011a)。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從政府官員微博賬號數量的持續增長趨勢也可以看出,微博互動成為近幾年來官員與民眾進行溝通和互動的潮流趨勢。截至2013年底,各微博平臺中政務微博認證賬號總數已突破24萬個。其中,新浪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賬號將近一半。截至2014年上半年,新浪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府機構微博賬號多達84377個、政府官員微博賬號多達34792個,相較於2013年底增幅分別為26.3%和4.4%(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4)。近年來,政務微博賬號增長趨勢漸趨平緩,政務微博的使用逐漸成為常態(見表1.1)。

    表1.1新浪微博平臺政務微博賬號認證情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