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百紫千紅:跨文化電影欣賞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文法類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潘一禾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文法類圖書  藝術  影視/媒體藝術  影評/影視賞析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917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191784
    作者:潘一禾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跨文化交流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視角,點評了不同國家的100多個電影故事。這些電影的豐富內涵和文化特征各有神奇、百紫千紅,既展現世界主要文明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生活方式,促進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適用於漢語國際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學的教學輔助。

    作者簡介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美學與政治、跨文化交流學。已出版《故事與意義:現代西方文學名著品評》《超越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的案例與探討》《生活世界中的民主》《文化安全》《西方文學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與國際關繫》《西方文學中的政治》《閱讀經典:世界文化名著闡釋》《觀念與體制:政治文化的比較研究》《故事與解釋:世界文學名著通論》《裸體的誘惑:論文學中的性與情》等個人學術專著。


     

    目錄
    目錄

    部分:適合做漢語國際教學輔助的
    電影故事與點評

    一、建議用作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教學輔助

    1.《我們誕生在中國》(美國、英國、中國合拍)潘一禾點評

    2.《美麗中國》(英國、中國合拍)潘一禾點評

    3.《舌尖上的中國》(中國)潘一禾點評

    4.《功夫夢》(美國、中國合拍)熊詩怡點評

    目錄


     


    部分:適合做漢語國際教學輔助的


    電影故事與點評


     


    一、建議用作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教學輔助


     


    1.《我們誕生在中國》(美國、英國、中國合拍)潘一禾點評


     


    2.《美麗中國》(英國、中國合拍)潘一禾點評


     


    3.《舌尖上的中國》(中國)潘一禾點評


     


    4.《功夫夢》(美國、中國合拍)熊詩怡點評


     


    5.《太極張三豐》(中國香港)趙璞點評


     


    6.《十二生肖》(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萬岩點評


     


    7.《環遊地球八十天》(美國、德國、愛爾蘭、英國合拍)何穎點評


     


     


     


    二、建議用作中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教學輔助


    類:展現中國的民間傳說和傳統藝術


     


    8.《大聖歸來》(中國)何穎點評


     


    9.《寶蓮燈》(中國)尹可點評


     


    10.《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合拍)尹可點評


     


    11.《百鳥朝鳳》(中國)趙璞點評


     


    第二類:展示中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往事,講述中國人的特殊生活經歷


     


    12.《城南舊事》(中國)李顥點評


     


    13.《那山那人那狗》(中國)李顥點評


     


    14.《紅高粱》(中國)葉健點評


     


    15.《鋼的琴》(中國)葉健點評


     


    16.《甜蜜蜜》(中國香港)李顥點評


     


    17.《歲月神偷》(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合拍)李顥點評


     


    18.《桃姐》(中國香港)李顥點評


     


    第三類:中國悠久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像呈現


     


    19.《孔子》(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萬岩點評


     


    20.《大明宮》(中國)包蕙翰點評


     


    21.《趙氏孤兒》(中國)梁慧卉點評


     


    22.《末代皇帝》(英國、意大利、中國、法國合拍)包蕙翰點評


     


    23.《霸王別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尹可點評


     


    24.《十月圍城》(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熊詩怡點評


     


    25.《辛亥革命》(中國)王賽男點評


     


     


     


    三、建議用作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教學輔助


     


    26.《溫州一家人》(中國)梁慧卉點評


     


    27.《中國合伙人》(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萬岩點評


     


    28.《親愛的》(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合拍)蘇彥伃點評


     


    29.《小武》(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合拍)趙璞點評


     


    30.《老炮兒》(中國)蘇彥伃點評


     


    31.《歡樂頌》(中國)王雨恬點評


     


    32.《驢得水》(中國)王賽男點評


     


    33.《西藏一年》(中國、英國合拍)王賽男點評


     


    34.《鮮花》(中國)[哈薩克斯坦]阿依娜點評


     


    35.《一 一》(中國臺灣、日本合拍)韓靖超點評


     


     


     


    第二部分:展現各國文化的電影故事與點評


     


    一、歐美文化(西方文化)


     


    36.《我去哪兒?》(意大利)潘一禾點評


     


    37.《契克》(德國)潘一禾點評


     


    38.《危樓愚夫》(俄羅斯)趙璞點評


     


    39.《12怒漢》(俄羅斯)何穎點評


     


    40.《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蘇彥伃點評


     


    41.《與母親共度周末》(羅馬尼亞)王雨恬點評


     


    42.《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捷克、斯洛伐克合拍)包蕙翰點評


     


    43.《澳洲亂世情》(澳大利亞、美國合拍)韓靖超點評


     


    44.《末路小狂花》(澳大利亞)韓靖超點評


     


    45.《荒野有情天》(澳大利亞、美國合拍)韓靖超點評


     


    46.《金橘》(愛沙尼亞、格魯吉亞合拍)葉健點評


     


     


     


     


    二、亞洲文化


     


    47.《深夜食堂》(日本)王賽男點評


     


    48.《摔跤吧!爸爸》(印度)何穎點評


     


    49.《誤殺瞞天記》(印度)包蕙瀚點評


     


    50.《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熊詩怡點評


     


    51.《小孩不笨》《小孩不笨2》(新加坡)李顥點評


     


    52.《美麗拳王》(泰國)熊詩怡點評


     


    53.《一路有你》(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鐘玉雯點評


     


    54.《大日子》(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鐘玉雯點評


     


    55.《國家代表》(韓國)[韓]曹瑞胤、蘇彥伃點評


     


    56.《青木瓜之味》(越南、法國合拍)葉健點評


     


     


     


    三、中東地區文化


     


    57.《小鞋子》(伊朗)韓靖超點評


     


    58.《推銷員》(伊朗)王賽男點評


     


    59.《一次別離》(伊朗)蘇彥伃點評


     


    60.《我在伊朗長大》(法國、美國合拍)王雨恬點評


     


    61.《鼕眠》(土耳其、法國、德國合拍)葉健點評


     


    62.《追風箏的人》(美國)尹可點評


     


     


     


    四、非洲文化


     


    63.《盧旺達飯店》(英國、南非、意大利、美國合拍)葉健點評


     


    64.《第九區》(美國、新西蘭、 加拿大、南非合拍)潘一禾點評


     


    65.《羔羊》(埃塞俄比亞、法國、德國、挪威、卡塔爾合拍)潘一禾點評


     


     


    66.《赫迪》(突尼斯、比利時、法國合拍)潘一禾點評


     


    67.《上帝也瘋狂》(博茨瓦納、南非合拍)葉健點評


     


     


     


    五、拉丁美洲文化


     


    68.《上帝之城》(巴西、法國合拍)許靖點評


     


    69.《巧克力情人》(墨西哥)許靖點評


     


    70.《摩托日記》(阿根廷、美國、智利、秘魯、巴西、英國、德國、法國合拍)


    許靖、韓靖超點評


     


    71.《暴力特快》(委內瑞拉)許靖、韓靖超點評


     


    72.《中央車站》(巴西)葉健點評


     


     


    第三部分:展現跨文化交流的電影故事與點評


     


    一、文化差異與更好交流


     


    7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美國、中國臺灣、英國、加拿大合拍)


    潘一禾點評


     


    74.《我的盛大希臘婚禮》(美國、加拿大合拍)梁慧卉、潘一禾點評


     


    75.《更好的世界》(丹麥、瑞典合拍)潘一禾點評


     


    76.《課室風雲》(法國)[西班牙]何張雨婷點評


     


    77.《達令是外國人》(日本)王雨恬點評


     


    78.《狂吻俄羅斯》(中國)[俄羅斯]郭瑪麗、蘇彥伃點評


     


    79《上海之吻》(美國)王雨恬點評


     


    80.《一絲偶然》(阿根廷、西班牙合拍)王雨恬點評


     


    81.《嶽父嶽母真難當》(法國)[俄羅斯]郭瑪麗、王賽男點評


     


     


     


     


    二、跨文化生存與適應


     


    82.《非法入境》(法國)韓靖超點評


     


    83.《刮痧》(中國)熊詩怡點評


     


    84.《面子》(美國)趙璞點評


     


    85.《西班牙女傭》(美國、墨西哥合拍)[西班牙]何張雨婷、韓靖超


    點評


     


    86.《喜宴》(中國臺灣、美國合拍)趙璞點評


     


    87.《飲食男女》(中國臺灣、美國合拍)韓靖超點評


     


    88.《成長邊緣》(美國)潘一禾點評


     


    89.《雪行者》(加拿大)潘一禾點評


     


    90.《老爺車》(美國)潘一禾點評


     


     


     


    三、異國旅行與文化共享


     


    91.《迷失東京》(美國、日本合拍)王賽男點評


     


    92.《迷失Z城》(美國)潘一禾點評


     


    93.《面紗》(美國、中國、加拿大、比利時合拍)包蕙瀚點評


     


    94.《通天塔(美國、墨西哥、法國合拍)韓靖超點評


     


    95.《印度之行》(英國、美國合拍)葉健點評


     


    96.《印式英語》(印度)趙璞點評


     


    97.《波拉特》(美國、英國合拍)[哈薩克斯坦]阿依娜、韓靖超點評


     


     


    四、文化衝撞與矛盾化解


     


    98.《孫子從美國來》(中國)蘇彥伃點評


     


    99.《推手》(中國臺灣、美國合拍)李玉爽點評


     


    100.《撞車》(美國、德國合拍)韓靖超點評


     


    101.《自由作家》(美國、德國合拍)趙璞點評


     


    102.《後的武士》(美國)何穎點評


     


    103.《穆斯林》(俄羅斯)[俄羅斯]郭瑪麗、韓靖超點評


     


    104.《大病》(美國)潘一禾點評


     


    105.《神跡》(美國)潘一禾點評


     


    106.《幸福終點站》(美國)潘一禾點評


     


     


    後記


     

    前言
    後記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尤其是在近10年間,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不遠萬裡來中國學習的各國留學生,我認識的研究生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遠赴“他鄉”,去義務任教“漢語國際教育”或“作為第二外語的漢語”,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成為各國重要的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力量,並且有的已經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就。我對這兩大類同學都抱有特殊的敬意和深深的期許,因為我清楚他們所經歷、所代表的跨文化交流,是當今“全球化”時代可能打破一切人為限定的跨國、跨語言、跨族裔文化交流,這個各國人民和世文化之間全面相互學習和誠意溝通的進程,是21世紀人類偉大的旅程之一,也是未來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希望之所在。

    後記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尤其是在近10年間,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不遠萬裡來中國學習的各國留學生,我認識的研究生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遠赴“他鄉”,去義務任教“漢語國際教育”或“作為第二外語的漢語”,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成為各國重要的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力量,並且有的已經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就。我對這兩大類同學都抱有特殊的敬意和深深的期許,因為我清楚他們所經歷、所代表的跨文化交流,是當今“全球化”時代可能打破一切人為限定的跨國、跨語言、跨族裔文化交流,這個各國人民和世文化之間全面相互學習和誠意溝通的進程,是21世紀人類偉大的旅程之一,也是未來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希望之所在。


    為了積極參與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總綱領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了用不斷變革的意識讓自己更主動、更優質地為學生服務,我在臨近退休之際(2017年年初),策劃了這個“《跨文化電影故事欣賞》研究生合作項目”,主持了這個主要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2016級漢語國際教育和美學專業中外碩士、博士研究生參與的集體寫作活動。我的初衷或設想之一,是動員中外學生一起講好中國故事、各國文化故事和跨文化經歷;之二是通過集體寫作和由此引發的相互咨詢、參考、溝通和修正,讓中外研究生們擁有更多的文科“實習”機會,切實歷練他們的學術意識、表達纔藝和擴大他們的跨文化視野;之三是希望這樣的合作項目本身也有其特殊價值,比如了解當代中國年輕人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喜好和看法,展現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和自身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鮮活地記錄和分享大家各自不同的跨文化經歷和學習體會。


    不過,在這個項目的具體實施、反復修改和終成書過程中,困難也遠超出初的想像。一是大家的選擇和想法非常分散,對“跨文化交流學”基本概念的掌握也深淺不一;二是各自的寫作(雖然給過“範本”和寫法建議)方式和水平也參差不齊;三是真正進入篩選和編審時,纔會更深刻地體會到跨文化交流的話題,不僅涉及太多的歷史、社會、文化知識面,而且涉及大量的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差異。在這個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努力過程中,我首先要衷心感謝所有親身參與搜尋和寫作的同學們!感謝你們的熱情和纔華!其次我要感謝韓靖超、蘇彥伃、李顥三位女碩士生的全力相助,她們各自負責了本書三個部分的稿件收集與整理,花費了相當的時間精力進行前期文字修改。再次要感謝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領導的理解與支持,他們給予了這個項目一定的運作經費。同時也要特別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相關編審和黃兆寧編輯,感謝他們極其辛苦的審閱和編輯工作。


    我個人在這個研究項目中的主要貢獻,除了策劃和申報選題之外,一是在反復修改和後校對定稿的過程中,盡量尊重中國國情和保留每個同學的主要想法,二是努力發現那些不應該缺席的好電影,然後自己來“拾遺補闕”、享受這個師生攜手共進的探索真知過程(也算是一種對老師生涯的告別儀式吧)。我相信這個選題是非常符合時代需求的,是需要繼續做下去的好課題;同時中國的兩個成語“投石問路”和“拋磚引玉”也許又好地詮釋了本書十分“初步”和“有限”的價值或意義。由此,也真誠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欠缺或錯誤予以批評和斧正。


     


    潘一禾


     


    2018年10月31日於杭州求是社區


     

    媒體評論
    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人類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體為單位來思考。人類對群體思維的依賴,使我們成為世界的主人。然而,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正在陷入知識的錯覺和群體的無知。——(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

    文化觸變,就是一種創造文化的行為。創造出符合生存於那個時代、那個空間的人們的文化,此種行為除了稱之為創造以外,沒有任何更適合的詞彙。的確,當今的國際性文化接觸發生得太快,豈止無法抵抗所要接受的文化因素,就連對其進行選擇的餘地好像也都沒有了。然而,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性文化關繫中,每一種文化在維持它的個別性之時,整個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就被保存了下來。文化的多樣化,纔是文化的普遍性特征。——(日本)平野一郎《國際文化論》

    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人類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體為單位來思考。人類對群體思維的依賴,使我們成為世界的主人。然而,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正在陷入知識的錯覺和群體的無知。——(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


     


    文化觸變,就是一種創造文化的行為。創造出符合生存於那個時代、那個空間的人們的文化,此種行為除了稱之為創造以外,沒有任何更適合的詞彙。的確,當今的國際性文化接觸發生得太快,豈止無法抵抗所要接受的文化因素,就連對其進行選擇的餘地好像也都沒有了。然而,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性文化關繫中,每一種文化在維持它的個別性之時,整個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就被保存了下來。文化的多樣化,纔是文化的普遍性特征。——(日本)平野一郎《國際文化論》


     


    人類作為一種具有虛構能力的生物,其對人生的滿意度主要來自對意義和社會認同的追求。未來,一個幸福社會的標準更多來自於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家長和老師要教給孩子的是擁抱未知的能力,而不是信息和技能。*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裡仍然保持心智平衡。——(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


     


     

    在線試讀
    《我們誕生在中國》

    英文名:Born in China;導演:陸川;美國、英國、中國合拍;2016年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結合了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體裁的歌頌自然的電影。導演從350個小時的中國大自然畫面電影素材中,人工創編了有關四種動物生活的故事,並用一年四季的更替順序將四個故事講述出來。影片展現了廣闊無垠的中華大地上數不勝數的動物和植物生靈,呈現了東南西北千差萬別的生態條件,強調了大自然所有生命都在輪回交替中生生不息的世界觀。
    個動物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高原地帶的雪豹“達娃”。她作為一個撫養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經常要為一家生存而辛苦覓食。她曾經成功地完成過一次次的捕獵,還曾與強勁的對手勇猛抗爭,保住了自己的好地盤。可惜,有時她也會在捕獵中意外受傷,比如這個寒鼕,她熟悉的領土竟然被一個競爭對手硬性搶走,母子們在寒風中艱難地尋找新地盤,可是附近的獵物明顯減少。後,美麗無比而又身手矯健的雪豹“達娃”因傷重不治,悄然倒在了雪地上,她的兩個孩子也在不遠處的山洞中前途難卜……

    《我們誕生在中國》


     


    英文名:Born in China;導演:陸川;美國、英國、中國合拍;2016年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結合了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體裁的歌頌自然的電影。導演從350個小時的中國大自然畫面電影素材中,人工創編了有關四種動物生活的故事,並用一年四季的更替順序將四個故事講述出來。影片展現了廣闊無垠的中華大地上數不勝數的動物和植物生靈,呈現了東南西北千差萬別的生態條件,強調了大自然所有生命都在輪回交替中生生不息的世界觀。


    個動物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高原地帶的雪豹“達娃”。她作為一個撫養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經常要為一家生存而辛苦覓食。她曾經成功地完成過一次次的捕獵,還曾與強勁的對手勇猛抗爭,保住了自己的好地盤。可惜,有時她也會在捕獵中意外受傷,比如這個寒鼕,她熟悉的領土竟然被一個競爭對手硬性搶走,母子們在寒風中艱難地尋找新地盤,可是附近的獵物明顯減少。後,美麗無比而又身手矯健的雪豹“達娃”因傷重不治,悄然倒在了雪地上,她的兩個孩子也在不遠處的山洞中前途難卜……


    第二部分講的是生活在四川茂密竹林中的大熊貓“丫丫”和女兒“美美”的故事。她們在森林中快樂地玩耍。“美美”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斷地嘗試自己爬上高高的大樹,用全新視角去體會“成人”的世界。她的母親看著她一次次摔下來,或者一次次從小坡上滾下去,然後又不斷地去把她扶起來,抱到懷裡,為她排除恐慌,讓她得到安慰。


    第三部分講的是小金絲猴“淘淘”的故事。在神農架的原始叢林裡,小金絲猴“淘淘”因為妹妹出生後贏得了父母的百般疼愛而備感落寞,同時淘氣的他也早就渴望離開家人,成為自由流浪的一族。沒想到原始生態中種種殘酷和激烈的競爭,讓他經歷了一次次生死考驗。後他還是回到了父母的身邊,重新加入了大家族的集體生活。


    後一個部分講的是關於藏羚羊的故事。在可可西裡的荒原上,母藏羚羊們紛紛與公藏羚羊們告別,成群結隊地趕往某個聖地,她們用辛苦的奔波去強身健體,同時自然滋養腹中的胎兒,然後在“他鄉”合適的自然氣候和地理環境中生育新的一代,並帶著孩子再次長途跋涉,重回家鄉,去見他們的父親和屬於自己的家園。而另一邊,天上的仙鶴們在長空中翱翔,帶走一個又一個結束了生命之旅的靈魂,傳說這些靈魂將開始下一段充滿未知的生命輪回……


    這部講述了神秘的雪豹、獃萌的熊貓、淘氣的金絲猴和敏捷的藏羚羊的電影也是一部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廣生態環保的公益電影。


     


    跨文化視角點評:


    一、在跨文化交流的活動中,我們每個人在不熟悉的文化和次經歷的重大文化差異面前,差不多都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所以請不要以為這是一部給小朋友看的電影。這部看似給兒童講動物故事的電影,其實呼吁的是今天這個時代重要的生態保護問題。尊重和熱愛大自然以及我們棲居的地球,是一個所有人都必須關心的共同價值和現代倫理問題。


    二、用動物故事講中國道理。由於四個動物故事都是中國導演和劇組創意的,所以基本上講的也是典型的中國故事,也就是“家”的故事。比如雪豹“達娃”和她的“地盤”爭奪戰,代表的是中國遼闊的邊疆特色,雖然人跡罕至,但生命在這裡始終頑強地生存和發展,每個生物、每個物種的“出生地”和“成長地”,都是神聖和可愛的。小金絲猴“淘淘”離家出走,終“浪子回頭”的故事,詮釋的是中國人心目中“家”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在“外面”經歷了怎樣的磨難,不管曾和家人發生過怎樣的爭執,終都歸於一種結果:不僅“血濃於水”、親人的情感永遠不變,而且遠方的遊子總會想“落葉歸根”、回家團圓。再進一步,中國傳統文化還希望“家庭關繫擴大化”,讓親情關繫擴大到社會關繫,讓社會上的人際關繫都有“準親情”感。整個人類共同體成員的相互關繫好就像家庭關繫,分分合合,起起落落,終,天下人永遠應該是一家人,人與自然也應該是共生共存的和諧關繫。


    大熊貓是中國人喜愛的動物。第二個關於大熊貓母女的故事,其中大熊貓女兒“美美”和上面講的小金絲猴“淘淘”一樣,都要經歷一個少年叛逆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渴望冒險和自由成長,但又總是要從山坡上滾落,或者從兇險中拼了命纔逃脫險境和生存下來。眼看著下一代的驚險成長經歷,慈愛的母親們總是既願意放任,又無時無刻不在保護;既欣喜孩子們的迅速成長,又清楚他們終都將自立門戶。這樣的故事體現的仍是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依戀和親密無間是美好的“家”的倫理常情。


    三、萬物有靈,自然有大美而不言。個故事結尾處的雪豹母親“達娃”,為了避免饑寒而死,孤注一擲地衝向平時不屬於她捕獵的對像——牛群。她死死地咬住一頭牛犢的脖子,卻無法讓其迅速就範。這時牛媽媽用她龐大的身軀和牛角,拼命頂撞“達娃”,終“達娃”負傷而逃。幾天後,白雪逐漸掩蓋了她不再掙扎的身軀。這雖然不是一個快樂的結局,但電影很快又開始講述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出生和成長故事,並終讓鏡頭轉向中國傳統意像中代表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的“仙鶴”——中國的“國鳥”丹頂鶴。在丹頂鶴們雙翅聳立,昂起頭頸,仰天高歌之時,在它們彼此對鳴,或原地踏步,或跳躍空中,舞姿優美、悠然自在之時,這些動物們的生命本能已經讓人感慨萬千。中國人認為“自然有大美而不言”,自然和動物的語言我們人類不能完全懂,但我們可以想像和體會,可以觀察和試講。總之,四季更替、生死輪回,大自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讓人敬畏的、神秘奇美的、生生不息的偉大存在。


     


     


     


     


     


     


    《美麗中國》(六集紀錄片)


     


    英語原名:Wild China;導演:Phil Chapman;英國、中國合拍;2008年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故事梗概:


    在中國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開幕之前,中央電視臺控股的中視傳媒(CTV)與英國BBC環球公司合作拍攝了大型高清繫列紀錄片《美麗中國》(Wild China)。這部紀錄片旨在向全世界推廣中國大地的美麗風光,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中國的自然和歷史。這部作品時間總長約6個小時,拍攝時間歷經3年,攝制組在中國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拍攝了50多個的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還有30多個民族的生活故事。劇組成員用高清的鏡頭配以優美的音樂,生動記錄了包括極北的赫哲人的生活、桂林的船上人家、中華民族標志性的長城、西南邊陲的苗族村寨、青藏高原的藏羚羊、秦嶺的野生大熊貓,以及雲南的亞洲像等“美麗中國”鏡像。中國大地的自然資源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真的是多姿多彩、美妙神奇,讓人驚嘆之餘也回味無窮。這部紀錄片共有六集,分別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和《喧鬧海岸》,可根據課堂需要選取觀看。


     


    跨文化視角點評:


    一、這部合拍片把鏡頭瞄準了中國大地上極其豐富的自然生態和生活在其間的中國各族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從山川河流到花草樹木,從桂林山水到香格裡拉,從青藏高原到鄱陽湖水,從貴州山洞裡的學校到藏民與鳥獸的通靈,這部紀錄片都十分自然地展示了中國幾千年文化核心的價值觀念,那就是相信天人合一、萬物有靈。中國的文化一直強調人人都要熱愛和珍惜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環境與生存資源,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實現人的族群生存,也就是用合適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影片的這個定位,十分準確地展現出一個淳樸而又美麗的中國——她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美好的家園。


    二、從美學特點看,就如影片一開始聚焦的煙雨漓江,那種灰色基調的優美景色,就是中國傳統繪畫推崇的水墨意境,山山水水、花鳥魚蟲,人在其中,樂在其中,這種美學風格追求也形像地解釋了為何千百年來,中國的先人們都為擁有這樣的山水景致而感到特別驕傲與自豪,並且渴望把生活中的各種體會、人生不同階段的得失收益,都終“寄托於藝術”“寄情於山水”。這樣的自然美學定位,造就了中國式審美的含蓄內斂,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通過“意境”和“意味”去追求生命之“意義”的深厚美學傳統。


    三、這部紀錄片集中體現了傳統中國農業文明中人對自然資源極其珍惜的精神,如年年等著看到春來燕歸後纔開始插秧的農民,在漓江上沿襲了1000多年的漁夫與鸕鹚之間相依相助的關繫,江浙一帶農民世代傳承的稻田和養魚結合耕作的方式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鏡頭下的“美麗中國”也在經歷現代工業文明和城市化建設的衝擊,所以這部紀錄片也在提醒觀影的人們:這些傳統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既是我們需要加倍珍惜的,也往往是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甚至可能因為漠然視之而忽略其價值,可能意識不到它們是正在流失和被破壞的文化——從這個暗示看,這一定要保護的中國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已不僅是美麗中國的問題,而且是當今世界各族人民需要一起面對的問題。


    四、該片的英國導演曾強調說:我們希望中國人為自己的廣闊田野和野生動物們而感到自豪,真誠地關心它們,並努力保證它們的生存。我們也希望(通過此片)糾正西方媒體對中國環境的負面看法。


     


     


     


    《舌尖上的中國》(季、二集)(紀錄片)


     


    英文名:A Bite of China;導演:陳曉卿、任長箴、程工;中國;2012年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共七集的紀錄片,展示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體現了“民以食為天”、人要學會“與天同樂”的中國智慧。紀錄片用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


    集叫《自然的饋贈》。假定我們都是天生的“美食家”,所以在渴望品嘗天下各種美食的奇妙之味的同時,不妨先去了解一下食物是從哪裡來的。於是我們會隨著鏡頭看到大自然“饋贈”的各種食物,它們是如何被我們發現、選取、采摘和處理,被送進大大小小的廚房,送上各家各戶的餐桌的。


    第二集叫《主食的故事》。主食是指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影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異彩紛呈、變化多端的主食世界,也通過各種“主食”樣貌、口感、制作方法的差異,描繪出中國不同地域各種民族的風俗差異和飲食習慣。


    跨文化視角的點評:


    一、中國文化內性。該片集靈活地展現了中國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生態,如海洋、盆地、湖泊和草原、山林等,用大量的鏡頭語言告訴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地貌形態豐富,各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之間總是存在巨大差異,如干旱、潮濕、酷熱、嚴寒等自然環境的變化,這也決定了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中國人必然擁有截然不同的食物資源,必須采用不同的獲取食物的途徑,由此逐漸形成了東西南北差異極大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這些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也由於自古以來的各種跨文化交流活動,而相互分享、理解與促進。迄今為止,中國人出門或出遠門的一大樂趣,就是嘗遍天下美食,通過美食和制作美食的手藝,感性地認識全世界的朋友。


    二、中國人在加工“主食”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豐富想像力和纔干,也體現了“民以食為天”“與天同樂”的中國智慧。在許多外國人看來,飲食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類似宗教一樣的神聖之事。因為飲食不僅僅是供我們果腹和免受饑餓之苦的日常事情,也不僅僅是滿足味蕾的愉悅體驗,飲食在中國人看來,還代表了人間重要的文化。對群體而言,一個家的飲食,一個地方的飲食,都是這個家的文化和某個地方性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文化“他者”易感受和接近的文化產品,真的是“零門檻”的跨文化交流步。對個體而言,飲食習慣是出於你內心深處的那道抹不去的成長記憶,你從小在家中、在某一地區形成的“胃口”,會跟隨你一輩子,會是你“永遠的鄉愁”。中國人認為自己的適應力很強,但難以適應的就是自己的飲食習慣,所以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都會把中餐館開到哪裡。中國人希望中餐館開遍全世界,與世界一起分享美妙無比也取之不盡的“天賜”美食。


    三、有些觀眾感覺這部紀錄片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目前許多地方連基本的現代衛生條件都不夠,在那些地方就餐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食欲。不過這部紀錄片也恰恰想告訴觀眾,那些在餐桌上五顏六色、賣相極佳的精美菜肴,當勞作的人們從大自然中獲取它們(也就是食材)的時候,確實是需要付出許多艱辛的。我們在認識了那一個個勤勞勇敢的采摘者、種植者、打撈者、持守傳統烹飪方式的烹飪者之後,在品嘗美食之時,應該會更帶有一顆感恩自然和他人的心。中國人相信:歷史是普通人創造的,美食是屬於大家的;文化的自由共享和相互尊重,是美味的人生盛宴之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英語原名:Life of Pi;導演:李安;美國、中國臺灣、英國、加拿大合拍;2012年


     


     


    (潘一禾,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故事梗概:


    一名渴望創作靈感的作家,無意中得知派·帕帖爾有一個傳奇故事,就請求他再向自己講一遍。故事中的主人公派(Pi)是個從小生於印度,卻又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男孩。他的父親曾經營一個可供市民參觀的小動物園,這讓派從小就熟悉各種動物的長相和習性。他曾經試圖獨自去接觸孟加拉國虎“理查德·帕克”,但父親為此勃然大怒,並以一隻羊瞬間被虎咬死的血腥方式教訓他,告訴他兇猛的老虎和人不一樣,人與這樣的動物永遠不可能成為朋友,隨便地接近它們隻會讓自己隨時喪命。從那時起,派幾乎也失去了對野性世界的好奇探索。在派17歲的時候,由於經營不善,動物園維持不下去了,於是他父親決定舉家遷移加拿大,讓他們的動物們能賣個好價錢。於是,派不得不離開他的初戀情人,同父母、哥哥一同搭上了一艘日籍貨船。在航海途中,貨船遭遇了海上暴風雨,船上人員幾乎全都遇難。在這場海難裡,少年派僥幸掉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還,卻不幸地失去了他的全部家人,同時也開始了長達227天的海上漂流。


    在漂流的初幾天,與少年派同船的有一匹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坐著一堆香蕉漂過來母猩猩,一條兇殘的鬣狗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面對生存的困境,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喫了斑馬,老虎衝出來又咬死了鬣狗。於是救生艇上就隻剩下少年派和一隻隨時可能撲上來的孟加拉虎。初少年派試圖用各種方法躲避老虎,甚至想方設法殺死老虎以求得自己的平安。然而當老虎下水後無法再上船的時候,原本想讓老虎葬身大海的少年派卻動了惻隱之心,想辦法又讓老虎重回了救生艇。這時的派纔意識到正是理查德·帕克對他的生存威脅,使得他自己能在海上存活下來,不因海上的孤獨與寂寞而絕望致死。而且時刻的戒備也讓少年派沒有時間去憂傷痛失親人的不幸。沒有老虎理查德·帕克激發的生存本能,少年派也無法活下去。


    在長達7個月的漂流裡,少年派靠著救生手冊來學習求生措施。他合理分配救生艇上的罐裝食物,每天寫日記,收集淡水,甚至幾次三番學著馴服老虎。他待在用救生衣捆綁而成的小筏上,捕捉海魚以喂飽老虎,好讓它不至於過度饑餓而撲食自己。少年派和老虎理查德·帕克一同在壯觀的飛魚群裡爭奪一條大魚;在猛烈的暴風雨中,他聲聲叩問上帝,喊出心中的痛苦與絕望;在茫茫無際的海上艱險地躲避鯊魚的追蹤;在寂靜的夜裡他和老虎理查德·帕克一起觀看發著熒光的海洋生物和躍出海面的座頭鯨。在他倆耗盡食物與體力,做好迎接死亡的準備之時又奇跡般地漂流到一座天堂般的小島,狐鼬如長在地裡的植物一般遍布小島。直到夜幕降臨,少年派纔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座食人島,島心的淡水湖會在夜裡分泌出酸液吞噬魚類。於是為了生存,少年派在島上留下了初戀情人繫在他手上的紅繩,離開了小島,與老虎理查德·帕克再次踏上漂流之程。終,他們的救生艇漂到了墨西哥的海灘上而得以獲救,而老虎理查德·帕克上岸後就頭也不回地進了叢林,隻留得癱倒在地的少年派不舍地哭喊。


    上岸獲救後的少年派在醫院裡逐漸康復,當初那艘遇難日本貨船的所屬公司派了兩名日本代表,前來詢問遇難事故的原因。兩名日本代表起初並不相信派所說的他與孟加拉虎的漂流故事,他們希望派能給出一個沒有動物、沒有食人島的故事。於是派向他們講了一個不同版本的海難故事。暴風雨襲擊貨船之後,隻有船上一名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派自己和他的母親逃上救生艇。兇殘的廚子殺害並喫掉了水手,繼而又在衝突中殺死了派的母親,派一怒之下殺死了廚子。在漂流了227天後存活了下來。看到兩個日本人驚恐的表情,少年當時順理成章地以為他們會相信第二個故事。然而當上門來的作家翻開當年的檔案時,上面卻寫著“後他和這隻動物共同相伴走到了後”。


    當派·帕帖爾問作家:這兩個故事,你相信哪一個?作家說,有老虎的那個。於是派對他說:“所以你跟隨上帝”。


    跨文化視角的點評:


    一、小說作者擁有豐富的跨文化生存經歷。揚·馬特爾(Yann Martell)於1963年在西班牙的薩拉曼卡出生後,父親被任命為加拿大外交人員,先後派駐多國。幼年的揚·馬特爾隨著父母旅居哥斯達黎加、法國、墨西哥、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地,從小就見識甚廣。馬特爾先求學於安大略省的聖三一學院,後來又就讀於彼得堡的特倫特大學,主修哲學。畢業後他出門遠遊,在印度、伊朗和土耳其待了好一陣。2002年,揚·馬特爾創作的這篇小說獲得了布克獎。


    二、電影導演有意溝通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獲過奧斯卡導演獎的李安選擇將這部小說改編成四方合作拍攝的3D電影,並在拍攝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和壓力,力爭拍出讓全世界人民都能一起欣賞的電影。他談到自己的偉大“初衷”時說:“派的故事就像這個男孩的名字,是一個無理數(Pi,π的諧音),是一個無解的存在,而這種不可知也恰是故事本身重要的價值所在。”“故事的作者來自西方,有猶太人的背景,西方人的文明建立在遊牧民族基礎之上,強調堅強、侵略性,把人擺在首位。比如同樣講漂流的《老人與海》是很好的例證,但派的故事與海明威的故事完全不同,馬特爾的思路非常現代,他使得東西方文明以兼容並蓄的方式存在於文字中,更強調哲學和思辨,同時他的筆調是比較聰明的,在一個刺激的故事內部,安置了幻覺、信仰、神學、動物學等話題,給出了比如‘舊約’‘新約’合二為一的敘說思路,甚至故事內部也兼容了伊斯蘭教、印度教的存在。難得的是,把有關宗教的故事講得興味盎然轉而又跳出了宗教,回歸到人的本身,甚至於你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你下一步要做什麼,都有很巧妙的回答。”不過,從小說到電影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再次改編和擴充內容的過程,李安曾透露:單單是劇本,居然就改了整整400稿!


    這部作品可以討論的跨文化意識和交流手法創意非常豐富:各種宗教信仰的異同、西方思維與東方意境、人與自然(動物、植物、大海、島的存在等)、兩種故事敘事等,都可以引發多種解讀(包括必然且有價值的誤讀)。


    三、反思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異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人定勝天與天人合一,往往是一般討論中首先要“假設”的西方與東方文化的主要差異。這個電影故事初看起來,講的是少年派獨自面對海上各種艱難險阻,還要時刻防備一隻兇猛無比的孟加拉虎,這類“冒險生還”的故事,似乎體現的是典型西方式個人主義理想,歌頌強大的個人力量,強調務實精神和求生欲望能使人戰勝困難,包括征服自然。但李安導演讓影片中的大自然始終呈現攝人心魄的威嚴和神秘莫測的奇美,從而讓觀眾反思人的力量和人性的復雜性。


    李安認為,在當代美國的中學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重要的課外閱讀材料,甚至十有八九被當作課堂討論的題目布置給學生,通常美國式的討論圍繞著精神力量的價值、人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這些要點進行。“因為美國人比較相信人,因為美國比較得天獨厚,所以是一個樂觀的國家,人們追尋自由,覺得什麼東西人力都可以克服。”因此,從一個東方人的角度重新來拍西方人的哲學故事,在李安看來是很有意思的。李安說:“我自己來自東方文化,是偏向道家一點的思維方式,比如不是什麼都要照你的意願存在,如果一切都照人的意願進行下去,這個地球終究會走向毀滅,就像地球上的動物正在漸漸消失,自然生態也漸漸消失,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謙虛一點。”


    在經常穿梭於世界各國的李安看來,美國作為一個年輕國家,崇尚自由,相信人力可以征服一切。在許多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好萊塢大片裡,總少不了個人英雄情結,在災難性的危機裡總是會有人挺身而出、犧牲小我去拯救世界。與之相對,李安曾如此說道:“可我覺得時候也到了,像我們成長在中國,不太信這套,什麼人定勝天——人對老天爺是要有敬畏的。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好是個機會,讓我覺得在這方面可以有所發揮。”所以在這部電影裡,李安成功地通過電影故事的復雜講法(一個是冒險生還的故事,一個是人喫人的殘酷生存故事)和極其豐富的視覺呈現方式,保留了小說原著極易讓人聯想到的《約伯記》《魯濱孫漂流記》的文學隱喻,同時明顯傳遞了中國傳統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和“天意難違”的智慧結晶。不僅如此,李安還成功地削弱了東方與西方多種世界和人性認識間的尖銳對立性,反而將它們的異同和各自道理都溫和地融素裡。於是,相信人的理性可以讓人在茫茫宇宙天地裡“得天獨厚”,和相信人始終需要有敬畏之心、要敬重自然和神靈,這兩種說法在電影中一點也不衝突,它們可以公開並置和隱性融合,反而帶給人更深遠、更豐厚的感受和沉思。


    曾有記者對李安做過一個專訪,其間記者講道,小孩、動物、水,這三樣是電影界公認難拍的題材,李安卻恰恰圍繞這三個主題開啟了巨大的挑戰,甚至他還努力挑戰嘗試3D技術拍攝。因為他明白3D技術對於現代人的魅力所在,所以他就要用3D技術來賦予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和神奇無邊的張力。在這部電影中,靜如平鏡的海面在日光下猶如天堂般安寧;海洋生物在夜晚發出點點熒光,抬頭可見的滿天繁星仿佛時遠時近;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波濤滾滾、海浪洶湧,讓人在驚心動魄中重新認識自然的壯美和宏大,從而學會從內心裡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李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還談道,好萊塢曾希望這個電影故事可以更多地傾向於大眾口味,就做單純的冒險故事,講一個男孩怎麼征服老虎、歷險成長。但是李安一直在掙扎,在他看來,真實的世界不單單像一個冒險故事那樣單純。那頭一直威脅著少年的孟加拉虎,甚至一度讓少年派產生依戀與不舍,這纔是故事的真正新意和神奇所在。正是深刻的跨界人文思考融合好萊塢高科技的視覺效果,纔讓各國觀眾都對這部影片抱有較高的興趣,這是漂亮的跨文化內容組合和技術合作。


    四、關於人性、生存、欲望問題的深刻思考。小說的後,日本交通省派來的兩名官員與派對話,派訴說了另一個版本的殘酷故事:救生艇上其實沒有鬣狗和猩猩,也沒有老虎和斑馬,有的是一名水手,一名廚子,派的母親,還有派,中間發生過什麼?——難道,老虎就是派的另一個自我?


    如上所述,從跨文化交流的視角看,交流總有一個“我與他者”交流的問題,與派交往的老虎,或者說人(素食)與獸(肉食)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繫構成了影片的核心。但是,其實電影中與人類交往的另一重要“他者”是大海(或大自然)!李安把用3D技術呈上一場關於大海的饕餮視聽盛宴的目的,放在了探尋和維護現代人內心淨土的目標上。


    由於電影極強的帶入感,觀眾大都會和少年派一樣,心中有自己的秘密花園,保留著對萬千世界的真正好奇和探險衝動,想著能否和一切動物、植物和未知神靈交朋友。同樣,我們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前人的教導,曾經的純真無邪和開放好奇會漸漸離去或隱藏。我們的內心在現代社會的生存競爭中會不由自主地滋生與他者攀比或競爭的欲望和渴求、恐懼與不安,從而忘卻人與自然的關繫是一切社會關繫的基礎。


    有記者如此解說了李安的想法:“每個人心中都臥虎藏龍,這頭臥虎是我們的欲望,也是我們的恐懼,有時候我們說不出它,我們搞不定它,它讓我們感到威脅,它給我們不安,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纔讓我們保持精神上的警覺,纔激發出你全部的生命力,與之共存。”正是這樣普遍的人性問題、普遍的社會與自然生態問題,會超越世俗的宗教衝突,超越現世的文明踫撞,會讓我們思考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和人性改造命題。這是超越文化衝突的終極價值思考,是大自然神奇力量能抵達人類內心世界、讓人們理解文化共享和分享之必要性的理由之所在。


    五、關於信仰異同問題的探索。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裡?我們的信仰是什麼?這是每一個中國漢語國際教育老師和學生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李安的這部影片中,也巧妙地用復雜的視角“觸踫”了這個問題。少年派從小同時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對信仰的問題一直處於探索狀態,故事結束時他也沒有得到內心確切的答案。派的父親認為他信仰多個宗教就等於什麼都不信,應當用理性去做出選擇,不過他寧可兒子產生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而派的母親則對他說,理性隻能解決外在的問題,不能解決內心的問題。電影因此讓觀眾意識到信仰和各種信仰間的差異是一個讓人困惑的問題,可以把選擇權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思索。


    導演李安曾經說過:小說作者馬特爾的思路非常現代,他使得東西方文明以兼容並蓄的方式存在於文字中,更強調哲學和思辨……


    “我自己來自東方文化,是偏向道家一點的思維方式,因此我的改編側重難免又會稍微調整,我蠻期待看到這種撞擊的發生,哪怕是在學校裡的孩子們中間產生另一個討論的可能性也是很好的。比如不是什麼都要照你的意願存在,一切都照人的意願進行下去,這個地球終究會走向毀滅,就像地球上的動物正在漸漸消失,自然也漸漸消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謙虛一點。”所以這是一個進一步改編、融入中國智慧後的電影故事,電影讓信仰三種宗教的年輕人派,實踐了人類與各種“他者”的真誠交往:這裡面的“他者”有他人、他國、老虎、大海、萬物和神(復數)——影片創新性地體現了跨文化交流學的一個基本原理:不了解他者,不了解自己。生命平等,共生共存。


    也許導演李安認為,生活中難免遭遇由於文化不同而產生的大小衝突,其實沒有必要去立馬硬爭一個對錯,的明確答案也並不是好的解決衝突的辦法。首先還是要看到,人類在大自然環境中的同一物種屬性讓人擁有相通的人性,也讓不同的文化肯定存在著共同性,在信仰問題上人類會有一樣的困惑和迷茫,也有同樣的純真和向善之心。


    這個融入中國智慧後的電影好在哪裡?倡導靈魂的互通?在電影故事中,人與獸之所以達成了“休戰”協議,首先是出於必需,然後是出於彼此心照不宣的尊敬。老虎的武器是它的爪牙,人的武器是他的頭腦(理性)。派對自己說,理查德·帕克或許是無法馴服的,但在上帝的旨意下,他可以得到訓練。那麼這是一個讓你相信上帝的故事嗎?應該說,這個融入中國智慧的電影故事立意更高:那就是建議每一種文化都開放和兼容並蓄,鼓勵全球化時代人人參與更高境界的跨文化深度交流。


    《上帝也瘋狂》


     


    英語原名:The Gods Must Be Crazy;導演:加美·尤依斯;博茨瓦納、南非合拍,1980年


     


     


    (葉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美學專業2016級博士)


     


     


     


     


    故事梗概:


    在非洲的卡拉哈裡沙漠,每年長達九個月的干旱導致動物大規模遷徙,人類也無法居住,隻有一小群布希族人在這裡過著知足愜意的生活。他們與世無爭,沒有所有權的意識,他們也沒有見過其他的人類,與現代文明完全隔絕。他們擅於用樹葉收集露水,或從植物和樹根那裡取水。對他們而言,這片荒涼的沙漠簡直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人間天堂。一天,布希族成年男子凱走在沙漠裡,突然一個可樂瓶子從天而降,他以為是上帝從天上扔下來的,於是便把瓶子帶回了部落。部落裡的人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東西,他們認為這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他們漸漸發現瓶子有各種各樣的使用方法,可以吹音樂,可以磨蛇皮,還可以砸樹根等。瓶子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但他們的矛盾也漸漸出現了,因為瓶子隻有一個,而大家都想優先使用。一次,一個族人因為爭奪瓶子被打傷了,凱十分生氣,他認為上帝一定是瘋了纔把這個瓶子送給他們。他想讓上帝把瓶子收回去,便把瓶子扔向天空,不料瓶子落下時卻砸傷了他的女兒丹妮。於是凱又把瓶子埋到沙堆裡,卻因為瓶子上有血味而被土狼挖了出來,踫巧又被玩耍的丹妮撿了回來。大家驚恐地看著這個瓶子,把它稱為“不祥之物”,後凱決定把它帶到世界盡頭去丟掉。


    距離部落600英裡(約966千米)外有一座現代城市,那裡呈現出異常繁忙的景像。城市的女職員湯普森小姐決定辭職去博茨瓦納的部落地區當老師,生物學博士安德魯與好友布迪正在當地進行生物調查,他負責接待湯普森小姐。但他的車因為剎車故障,一路上狀況不斷,窘態百出。同時,在距離部落2000英裡(約3219千米)外的另一座城市,波哈領導的暴動分子襲擊了政府要員,並在與政府軍展開激烈的交火後逃竄。


    這一天,凱在路上與安德魯一群人相遇了。他把這些人看作“神仙”,便把瓶子遞給他們,想讓他們把瓶子收回去,但布迪用布希語告訴凱他們也不需要瓶子,所以凱隻好失望地繼續前進。由於好幾天沒有喫東西,凱用麻醉針刺中了牧民的一隻羊,被抓進警察局,並被判了死刑。好在安德魯和布迪將他保釋出獄,他們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不久,暴動分子闖進了這裡,並劫持了湯普森小姐和她的學生。凱在跟隨安德魯和布迪在野外考察時,突然發現了被劫持的人群。他們想辦法讓凱偽裝成人質,用麻醉針刺暈暴亂分子,解救了湯普森小姐和她的學生。安德魯對湯普森小姐傾慕有加,雖然不懂如何與女性相處,而且在她面前做了很多愚鈍的事情,但湯普森小姐終被他的真誠和可愛所打動,接受了他的表白。


    後,凱告別了安德魯和布迪,走到一處斷崖,他認為那裡就是“世界盡頭”,於是把瓶子扔下斷崖,並順利返回了部落,布希人又恢復了往日寧靜的生活。


     


    跨文化視角點評:


     


    一、原始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相遇。縱觀人類歷史,不同文明的相遇通常會引起激烈的踫撞甚至衝突,但這部電影卻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即兩種文明通過瓶子相遇,雖然會有一些誤解,但終還是可以友好共處的。瓶子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它突然“闖入”布希族的世界,擾亂了他們原本平靜安詳的生活,所以他們纔決定把這個現代文明的“不祥之物”丟到“世界盡頭”。對布希人而言,一切都是上帝的賞賜,他們聽到打雷聲,以為是上帝喫飽了在打嗝;看到飛機飛過,以為是上帝的腸胃不舒服。他們沒有警察和法律,沒有暴力和犯罪,甚至沒有“所有權”的概念。而大城市則是另一番景像:忙碌的工作,動蕩的政治局勢,無法滿足的權力和欲望等。當凱次見到湯普森小姐時,覺得她是世界上丑的女人;凱看到安德魯和布迪時,認為他們是“神仙”;凱次看到汽車,以為那是圓腳的動物。而湯普森小姐則認為凱十分粗魯,警局和法庭的人則將凱視為偷竊犯並把他抓進監獄。當這兩種文明相遇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誤解和偏見,但他們後來卻能善意交流,真誠互助,比如布迪和安德魯將凱保釋出獄,凱則幫助他們解救人質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二、不同文明之間的求同存異。人類文明是多樣化的,不同文明之間存在種種差異是無可厚非的,但在不同的文明之中一定有共性存在,所以尊重差異、尋求共性是文化間交流的首要態度。電影通過兩種文明的相遇,呈現出的正是這種“求同存異”理念。通過影片可以看出,現代文明十分復雜,有人為了奪取權力進行暗殺和搶掠,也有人厭惡城市而向往淳樸簡單的生活;有人殘暴無情,也有人還保留著善良無私的天性。相對來講,布希人的生活顯得安詳有序。他們自給自足,始終保持著淳樸簡單的生活方式。隻是沒有人能知道布希族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還能持續多久,也沒人能保證布希人的文明不會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我們隻能希望他們在被影響的同時,還能保持一種簡單而知足的生活。


    三、人類本性中的單純與美好。雖然電影批判了現代城市文明帶來的種種消極影響,對布希族恬淡安逸的生活狀態表示贊賞,但我們已很難擺脫現代文明的影響,也無法回歸原始狀態。所以我們對這部電影的思考不應停留在孰優孰劣的價值判斷上,而要通過兩種文明的相遇,喚醒人類本性中單純美好的品質,讓人們認真思考什麼纔是生活中重要的東西。另外,無論是凱在遭遇現代文明時的不知所措,還是安德魯在面對湯普森小姐時的一繫列滑稽表現,這些妙趣橫生的畫面都營造出一種輕松幽默的氣氛,也強調這片非洲大地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總的來講,這部電影通過兩種文明的交流與對話給觀眾一些啟發,即不要在現代文明的長河之中迷失自己,而應丟棄邪惡的“瓶子”,保留那些美好的東西。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