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公共課
    【市場價】
    347-502
    【優惠價】
    217-314
    【作者】 胡惠林、金山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公共課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6429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642954
    作者:胡惠林、金山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編輯推薦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繫統闡述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理論,政策的教材,普及國家文化安全相關知識,回答社會大眾關於國家文化安全的相關問題。

     
    內容簡介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以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為準繩,以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為對像,立足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實際,對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中的一繫列理論、政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繫統的闡述。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八章,包括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與特征,國家文化安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國家文化安全的歷史、環境與風險,國家文化主權、文化利益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和文化軟實力,生活方式、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文化改革與文化強國,文化交流、文明互鋻與全球共同安全。下篇共六章,包括網絡文化安全、校園文化安全、國家語言文字安全、文化市場安全、文化遺產安全、國家文化安全法制保障。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可用作普通高等院校國家安全學教材和干部培訓教材,亦可供社會大眾閱讀,旨在普及國家文化安全相關知識,回答社會大眾關注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目錄
    上 篇
    第一章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與特征 2
    第一節 國家文化安全的含義、性質與意義 2
    一、文化安全的概念與含義 2
    二、國家文化安全的本質 7
    三、國家文化安全的規律 9
    第二節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及對像範圍 11
    一、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特征 11
    二、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特殊性:與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關繫 14
    三、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對像範圍 18
    四、國家文化安全內涵與外延變化的互動性和聯動性 21
    第三節 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要任務 22
    一、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 23
    二、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作用 25

    上 篇 
    第一章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與特征  2 
    第一節 國家文化安全的含義、性質與意義  2 
    一、文化安全的概念與含義  2 
    二、國家文化安全的本質 7 
    三、國家文化安全的規律 9 
    第二節 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及對像範圍  11 
    一、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性質特征  11 
    二、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特殊性:與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關繫  14 
    三、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對像範圍  18 
    四、國家文化安全內涵與外延變化的互動性和聯動性  21 
    第三節 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要任務  22 
    一、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  23 
    二、國家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作用  25 
    三、文化安全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主要任務  29 
    第二章 國家文化安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32 
    第一節 國家文化安全的指導思想  32 
    一、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  33 
    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36 
    三、以政治安全為根本  38 
    四、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國家利益有機統一  40 
    第二節 國家文化安全發展目標  42 
    一、國家安全所處的歷史方位決定我國國家文化安全發展目標  42 
    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4 
    三、更好地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46 
    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繫和市場體繫  49
    第三節 國家文化安全基本原則  51 
    一、統籌文化發展與安全 51 
    二、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文化安全相統一  58 
    三、堅持黨對國家文化安全工作的領導  61 
    四、加強國家文化安全能力建設  64 
    第三章 國家文化安全的歷史、環境與風險  66 
    第一節 國家文化安全歷史  66 
    一、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產生  66 
    二、民主革命時期的國際文化格局與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68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文化安全的形勢變化與任務轉變  69 
    第二節 國家文化安全環境  71 
    一、中華一體格局下的民族文化整合  71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變革  73 
    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文化激蕩  74 
    第三節 國家文化安全風險  76 
    一、意識形態安全風險  76 
    二、民族文化安全風險  79 
    三、公共文化安全風險  80 
    第四章 國家文化主權、文化利益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83 
    第一節 國家文化主權  83 
    一、國家文化主權的特征及內容  83 
    二、國家文化主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85 
    三、國家文化主權的維護 87 
    第二節 國家文化利益  88 
    一、國家文化利益的內涵 88 
    二、國家文化利益安全  91 
    三、國家文化利益的維護 92 
    第三節 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94 
    一、意識形態的內涵  94 
    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  95 
    三、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96 
    第五章 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和文化軟實力  100 
    第一節 文化自信  100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和意義  100 
    二、文化自信的本質屬性 102 
    三、文化自信與“四個自信”  106 
    第二節 文化認同  107 
    一、文化認同與國家文化安全  108 
    二、增強文化認同的主要內容  109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12 
    四、增強文化認同的根本保證  114 
    第三節 文化軟實力  115 
    一、文化軟實力的內涵與特性  116 
    二、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和意義  118 
    三、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任務與重點  121 
    四、提高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  123 
    第六章 生活方式、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130 
    第一節 生活方式  130 
    一、生活方式的內涵、結構、特征  130 
    二、生活方式與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繫  132 
    三、生活方式面臨的挑戰 133 
    四、培育社會主義生活方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路徑  134 
    第二節 核心價值觀  135 
    一、價值觀、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35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繫  137 
    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路徑  138 
    第三節 傳統文化  139 
    一、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39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繫  140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問題  142 
    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路徑  143 
    第七章 文化發展、文化改革與文化強國  145 
    第一節 文化發展  145 
    一、文化安全視域下的文化發展  145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148 
    三、文化發展的主要內容 149
    第二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51 
    一、文化安全視域下的文化體制改革  151 
    二、在維護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54 
    三、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 156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57 
    一、文化強國的基本含義 157 
    二、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 158 
    三、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159 
    第八章 文化交流、文明互鋻與全球共同安全  163 
    第一節 文化交流  163 
    一、文化交流的本質和意義  163 
    二、文化安全與文化交流 165 
    三、文化交流助益文化安全  166 
    第二節 文明互鋻  168 
    一、文明互鋻與文化安全的關繫  168 
    二、文明互鋻對文化安全的作用  170 
    三、文化安全視域下的文明互鋻  172 
    第三節 全球共同安全  173 
    一、國家文化安全視域下的全球共同安全  174 
    二、以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全球共同文化安全  176 
    三、促進全球共同文化安全的中國理念與行動  177 
    下 篇 
    第九章 網絡文化安全  182 
    第一節 網絡文化安全的含義和意義  182 
    一、網絡文化與網絡文化安全  182 
    二、網絡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  185 
    三、網絡文化安全的基本要求  186 
    第二節 網絡文化安全的形勢與任務  187 
    一、網絡文化安全形勢  188 
    二、維護網絡文化安全的任務  188
    第三節 網絡文化安全維護  190 
    一、樹立正確的網絡文化觀  190 
    二、網絡文化內容治理  191 
    三、網絡文化陣地與隊伍建設  192 
    第十章 校園文化安全  195 
    第一節 校園文化安全的內涵與內容  195 
    一、校園文化與校園文化安全  196 
    二、校園文化安全的內容 197 
    第二節 校園文化安全的價值作用及其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198 
    一、校園文化安全的價值作用  199 
    二、校園文化安全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200 
    第三節 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安全的維護、塑造  201 
    一、校園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的維護與塑造  201 
    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校園文化安全  203 
    三、教材建設和推行使用與維護文化安全  205 
    四、校園主流文化建設與文化安全塑造  209 
    第十一章 國家語言文字安全  212 
    第一節 語言文字事業的地位與作用  212 
    一、語言文字事業的內容和特點  212 
    二、語言文字安全與國家文化安全  213 
    三、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214 
    第二節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215 
    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功能  215 
    二、教育機構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216 
    三、民族地區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217 
    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  219 
    第三節 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20 
    一、語言文字基礎能力建設  220 
    二、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220 
    三、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  221 
    四、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221 
    第十二章 文化市場安全  224 
    第一節 文化市場安全的範疇與特點  224
    一、文化市場與文化市場安全  224 
    二、文化市場安全與國家文化安全  226 
    三、文化市場準入與國家文化安全  226 
    第二節 我國文化市場安全的突出問題  227 
    一、不良文化產品和服務時有泛濫  227 
    二、有害文化信息不斷出現  228 
    三、損害未成年人文化權益  228 
    四、侵犯著作權行為屢禁不止  229 
    第三節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  229 
    一、我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形成與總體目標  230 
    二、我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  231 
    三、我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的基本制度  233 
    第四節 “掃黃打非”  234 
    一、“掃黃打非”與文化市場安全體制機制  235 
    二、淨網行動  236 
    三、護苗行動  238 
    第十三章 文化遺產安全  241 
    第一節 文化遺產安全的含義、特點與價值  241 
    一、文化遺產安全的含義 241 
    二、文化遺產安全的特點 242 
    三、文化遺產安全的價值 243 
    第二節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遺產安全  244 
    一、文化遺產安全的主要威脅  244 
    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遺產安全維護  245 
    第三節 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紅色文化資源安全  252 
    一、紅色文化資源安全的含義及功能  252 
    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紅色文化資源安全維護  255 
    第十四章 國家文化安全法制保障  257 
    第一節 文化安全與文化法制關繫的一般原理  257 
    一、文化法制立基於國家文化安全  257 
    二、文化安全法制以維護國家文化利益為要旨  258 
    三、推進國家文化安全的法治保障  258 
    第二節 我國文化安全法制發展歷程與基本特征  259
    一、依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國際慣例  259 
    二、我國依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發展歷程  260 
    三、我國文化安全法制體繫的基本特征  262 
    第三節 我國文化安全法制的基本精神與原則  263 
    一、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  263 
    二、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263 
    三、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  264 
    四、促進國際共同安全  264 
    五、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原則  264 
    第四節 我國文化安全法制的主要框架和內容  264 
    一、國家文化安全中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體繫  265 
    二、我國文化安全法律制度  267 
    後記  276

    前言
    為萬世開太平,為天下謀大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學者張載面對往聖絕學千年失傳、國家社會百年動蕩,情不自禁地發出的吶喊,真可謂橫盡虛空、豎盡來劫,將理想、實踐融為一體,使自信、自覺溢於筆端,雖以宋儒理學復興立足,無意中卻道盡千百年來中國讀書人的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立心”也者,天地本無心,唯人有心,即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眾的聖人之心,若世上人人懷有此心,則天地間仁聖充盈。故有人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所謂“立命”也者,是謂孟子“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 章句上》)。“命”是一種客觀必然,無處不在,“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盡心章句下》),立命就是為了“正命”,人處其中隻能順受其正。“命”也是一種主觀選擇,“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③此“命”意味著對道德規範的選擇和認同。為生民立命,意味著對百姓進行道德教化。

    為萬世開太平,為天下謀大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學者張載面對往聖絕學千年失傳、國家社會百年動蕩,情不自禁地發出的吶喊,真可謂橫盡虛空、豎盡來劫,將理想、實踐融為一體,使自信、自覺溢於筆端,雖以宋儒理學復興立足,無意中卻道盡千百年來中國讀書人的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立心”也者,天地本無心,唯人有心,即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眾的聖人之心,若世上人人懷有此心,則天地間仁聖充盈。故有人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所謂“立命”也者,是謂孟子“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 章句上》)。“命”是一種客觀必然,無處不在,“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盡心章句下》),立命就是為了“正命”,人處其中隻能順受其正。“命”也是一種主觀選擇,“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③此“命”意味著對道德規範的選擇和認同。為生民立命,意味著對百姓進行道德教化。 
    所謂“繼絕學”,宋代理學家們是這樣認為的,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孟子,孟子沒,其道不傳,及至於宋儒興起,纔又倡明千載不傳之學。宋儒們高唱“為往聖繼絕學”,表明了兩點:一是道統正,即他們的學問均來自於“往聖”;二是水平高,即他們所掌握的學術都是“絕學”,絕世之學,為一切學術之最高點。 
    所謂“為萬世開太平”,則表達了儒家的一種永恆政治理想,即不管何朝何代,都要發揚光大儒學,以儒學開創太平盛世、天下大同局面。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這“橫渠四句”的精髓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對天地、百姓、學問、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真實體現,也是中國歷代讀書人愛國、為國、護國的一種樸素的自覺和醒悟。 
    為什麼要為天地立心?就是在天、地、人這“三纔”中,要以人為中心,確立“仁”這樣一種主流意識形態,隻有這樣纔能達到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 
    為什麼要為生民立命?就是要通過弘揚儒學,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本分”“身份”“命運”,通過道德教化,使人們做到“安身立命”“安分守己”,從而實現所謂“正命”,強調要對生民百姓進行道義上的教化。 
    為什麼要為往聖繼絕學?就是要通過現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前代聖賢的寶貴思想能 夠在當代發出耀眼的光芒,發揮經世濟民的作用並代代傳承,而不是使其成為斷絕於世的 “絕學”。 
    為什麼要為萬世開太平?就是要通過鼓勵歷朝歷代讀書人,去讀書、修身、齊家,從而治國、平天下,要能夠“出世”“入世”,把所掌握的學問應用於當前,能夠為國家謀發展、為人民造幸福、為世界促大同,從而實現人生最大價值。 
    “橫渠四句”既標示了讀書人的奮鬥方向,也彰顯了讀書人頂天立地的一種文化自信,即敢於從“往聖”那裡繼承“絕學”,做到真理在手,所以纔能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開創太平盛世局面。 
    轉眼又是千年。千年後的今天,人們會發現,當前我們倡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和內容與千年之前張載“橫渠四句”倡導的理想與目標實在是“一脈相承”。 
    新時代,我們同樣需要“為天地立心”。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和靈魂是意識形態安全。 建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仍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思想文化建設的頭等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必須得到時時維護,其主導作用必須得到大力彰顯。 
    新時代,我們同樣需要“為生民立命”。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流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亦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價值觀來做支撐。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來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仍是當前我們大力推動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和途徑。 
    新時代,我們同樣需要“為往聖繼絕學”。中華文明 5000 餘年綿延不絕,主要有賴於歷代讀書人把往聖絕學發揚光大,推動中華文明主軸前行不止,同時兼收並蓄外來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強調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同時,也強調要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體現的正是此意。 
    新時代,我們同樣需要“為萬世開太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僅是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纔剛剛起步,“中國式現代化”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文化繁榮、發展、安全,更離不開文化自信、自覺、自強,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時代的變遷賦予了“橫渠四句”新的不同內涵。當代讀書人面臨的任務與千年前相比又有了新的大不同,“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同樣如此。 
    “為天地立心”,這裡的“立心”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或恢復“仁”的思想,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要立的“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由此而延伸的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不動搖,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 
    “為生民立命”,這裡的“立命”已經不再簡單地概括為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全社會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無論是對青少年加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抑或對網民進行教育、“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增強網絡正能量,還是對各族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立命”的內涵、外延已經極為豐富和廣闊,內外因素也極為復雜和尖銳。但與千年之前更為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各方面工作均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人民的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體現,人民的利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人民的言行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保障。人民群眾既是文化的消費者、受益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參與者,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全面確立和深刻體現。多年來的民主培育實踐使得“為生民立命”兼具了兩重含義:一方面要堅持教育群眾、提高群眾,即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共同的價值觀,提高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各項工作要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權益、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為往聖繼絕學”,這裡的“往聖”已經不再簡單地局限於宋儒眼中的那些“聖人”,也包括宋以來的思想家、先行者、領頭人等,不僅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如馬克思、恩格 斯等;這裡的“絕學”已經不再單指孔孟之道等儒學,而是包括中國幾千年來對當今推動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一切學術思想、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人類文明史上那些具有借鋻意義的各類思想理論成果。從學術意義上看,“為往聖繼絕學”的學習對像、學術範疇、時空領域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開放、包容,古今中外,隻要是聖賢,概莫能外,都在可學範圍之內。而從實踐意義上看,“為往聖繼絕學”的方法路徑、立場觀點、價值取向又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講究、嚴厲。同樣是繼承馬克思主義,蘇聯、東歐與中國的方式方法、實踐路徑不一樣,結果也大不同;同樣是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毛澤東和鄧小平的使命任務不一樣,實現路徑、目標不一樣,獲得的階段性成果也大不一樣。馬克思主義雖然“行”,但是如何繼承很關鍵,繼承不好也“不行”。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強調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也特別強調要堅持與中國國情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就是中國為什麼能夠使馬克思主義“行”,成功繼承“往聖”“絕學”的關鍵。 
    “為萬世開太平”,這裡的“萬世”已經不再單指中國這一方天地,而是包括世界上其他各國在內的廣闊天下;國家也並非單指中國,而是包括世界上其他各類國家在內;時間也並非單指當前時代,也包括今後若干時期。“萬世”所指時空領域已非同日而語,“為萬世開太平”的要求自然已非當初那麼簡單。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使世界變得如此之小,中國的和平崛起使得自己與世界的聯繫又如此緊密,以至於中國不能離開世界而獨善其身, 中國的安全與世界的安全緊密相連、命運與共,今日中國的讀書人欲為今日之中國開太平, 首先必須為今日之世界開太平。“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人類,纔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 
    《共產黨宣言》規定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初心使命和崇高而遠大的目標。 
    當今世界,中美博弈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兩種價值觀、兩條發展道路、兩類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競爭猶如深水靜流。美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為何沒有帶來普遍的地區和平、世界和平?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民主改造運動—“阿拉伯之春”緣何走向失敗?“天鵝絨革命”“郁金香革命”“玫瑰花革命”等“顏色革命”為何最終隻給世界和地區普遍帶來動蕩和衝突?美國緣何要將中國定義為“優先且唯一”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為何隻有 200多年建國歷史的美國要與有著 5000 餘年悠久歷史的中國開展所謂“文明衝突”和“戰略競爭”?中國為何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倡導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全球共同安全?為何要倡導不同文明之間要對話、交流、互鋻?中國領導人為何說 “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世人忽然發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中國“往聖”的“絕學”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為今世開太平中卻獨占鼇頭,大放異彩。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之基。沒有文化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文化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基礎性、戰略性、根本性的。“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③搞亂一個國家,往往從意識形態入手,不斷進行文化滲透,最終顛覆政權。這是一個萬古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使是超級大國蘇聯,也難逃被滲透、顛覆的命運。 
    縱觀今日世界局勢之復雜、矛盾之尖銳、衝突之慘烈,又焉非文化之故使然?俄烏衝突愈演愈烈。昔日自家兄弟,今日同室操戈。在美西方長期演變、滲透和挑撥下,第聶伯河兩岸不斷擴大的民族、宗教和價值觀對立終於撕裂了烏克蘭東西兩岸民眾之間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文化的毀滅性力量之大由此可見一斑。而“AUKUS”澳英美聯盟、“五眼聯盟”(美英加澳新五個英語國家組成的情報共享聯盟)等聯盟機制的成立與運作,共同的母語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淵源在其中的黏合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交融、交鋒,對國際關繫和國際形勢的影響是深層次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西方有學者將這種影響悲觀地概括成“文明衝突論”,認為這種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東方古今聖人卻早有名言在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不同文明之間是可以交流互鋻共存的。追求“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對安寧美好生活向往理想境界的集中表達。①它書寫了數千年中華文明關於天下平安的東方敘事。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觀、文明觀,對世界前途的影響也截然不同。“衝突論”帶來的是“文明優越論”“文明滅絕論”,是叢林法則,是零和遊戲,是冷戰思維,落後的文明、野蠻的文明面臨被滅亡的局面;“文明互鋻論”則認為“文化存在多樣性”,“不同文明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先進落後之分”,隻有推動不同文明互鋻,纔能促進人類共同進步。 
    由此可見,不要說為“萬世”開太平,哪怕是為“今世”開太平,為天地立什麼樣的“心”, 為生民立什麼樣的“命”,甚至要繼承哪些“往聖”的“絕學”,都在為天下謀大同,都顯 得非同小可、異常關鍵。 
    古雲“說易行難”。今日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貫穿古今、聯通中外、事關全局、事關全人類,內涵、外延極其豐富、寬廣,運行機制異常復雜、多變,與國家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等各重點領域安全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極為緊密,既關繫當前中國的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又關繫中國第二個百年計劃的全面實施,關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唯其重要,我們纔勇於對其深入探索;唯其復雜,我們纔不懼於“淺嘗輒言”。“文化安全”作為一個特別的概念和任務,從 2004 年被明確提出以來,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與實踐,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對促進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 年,包括國家文化安全在內的“國家安全學”被國務院學位辦和 列為國家一級學科,正式納入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序列。國家文化安全學科建設、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和人纔培養,迫在眉睫。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們抱著學習的態度、研究的精神,不揣淺陋,組織撰寫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概論》,對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概念、性質、原則、目標、歷史、風險等進行了初步概括和探索研究,對與文化安全相關的內容,如文化主權、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文化發展、文化改革、文化交流等,進行了梳理分析,對文化安全的重點領域,如網絡文化、校園文化、通用語言文字、文化市場、文化遺產、法制保障等進行了重點探討,力圖通過對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理論與實踐的梳理和總結,初步建立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理論框架,為當今的中國讀書人維護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提供一點理論支撐,為建構中國自主的國家文化安全知識體繫提供一個可供批評、探討和借鋻的對像。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②,短短八個字,為周朝“立心”“立命”,綿延 800 年國運。中國往聖先賢的智慧至今仍在啟發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引導著我們。維護和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無論時空怎麼轉移、條件怎樣改變、情況多麼復雜,關鍵仍然在於: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下謀大同。
    金 山 
    2022 年 10 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