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計算機網絡問題與解決方案:一種構建彈性現代網絡的創新方法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工學
    【市場價】
    1865-2704
    【優惠價】
    1166-1690
    【作者】 美魯斯·懷特(Russ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工學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6335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633518
    作者:[美]魯斯·懷特(Russ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內容簡介

    本書第壹部分講解了數據傳輸(數據平面)。第二部分介紹了用於發現和使用拓撲與可達性信息(控制平面)的協議。第三部分討論了幾種常見的網絡設計和架構,包括數據中心Fabric、MPLS核心和現代軟件定義廣域網(SD-WAN)。作為所有網絡技術所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軟件定義網絡等技術的基礎原理貫穿全書。書中揭示了現代計算機網絡和協議被設計成現在這樣的原因,解釋這些協議或繫統必須克服哪些問題,通用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並展示了這些解決方案在新的和成熟的協議中是如何實現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Russ WhiteCCIE No. 2635, CCDE 2007::1, CCAr,在大型網絡設計、部署、分解和故障排除方面有30多年的經驗。他與人合作完成了40多項軟件專利,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參與了多項互聯網標準的開發,幫助設計了CCDE和CCAr,並與互聯網社區一起從事互聯網治理工作。Russ目前是LinkedIn架構團隊的一員,從事下一代數據中心設計、復雜性、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他目前也是IETF的路由領域理事會成員,並擔任IETF I2RS和BABEL工作組的聯合主席。他的*新著作有《網絡架構的藝術》(The Art of Network Architecture)和《網絡復雜性導航》(Navigating Network Complexity)。
    Russ擁有卡佩拉(Capella)大學的碩士(MSIT)學位、牧羊人神學院的碩士學位,以及東南神學院的博士學位。

    作者簡介


     


    Russ WhiteCCIE No. 2635, CCDE 2007::1, CCAr,在大型網絡設計、部署、分解和故障排除方面有30多年的經驗。他與人合作完成了40多項軟件專利,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參與了多項互聯網標準的開發,幫助設計了CCDE和CCAr,並與互聯網社區一起從事互聯網治理工作。Russ目前是LinkedIn架構團隊的一員,從事下一代數據中心設計、復雜性、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他目前也是IETF的路由領域理事會成員,並擔任IETF I2RS和BABEL工作組的聯合主席。他的*新著作有《網絡架構的藝術》(The Art of Network Architecture)和《網絡復雜性導航》(Navigating Network Complexity)。


    Russ擁有卡佩拉(Capella)大學的碩士(MSIT)學位、牧羊人神學院的碩士學位,以及東南神學院的博士學位。


     


    Ethan BanksCCIE No. 20655,路由與交換領域。自1995年以來一直從事IT工作,早期是Novell、Windows和Linux環境的繫統工程師。後來,他成為一名互聯網服務工程師,在一家區域ISP從事DNS、SMTP、HTTP和相關應用程序的工作。他主要從事垂直領域的網絡工程師和架構師工作,包括高等教育、咨詢、金融和技術等領域。曾任高級網絡工程師、網絡運營經理、技術服務經理、網絡架構經理、高級網絡架構師等職。


    2010年,Ethan與人共同創辦了Packet Pushers Interactive公司,這是一家媒體公司,其主要產品是每周播放的播客,在全世界擁有1萬多名網絡工程師聽眾。


    Ethan是一個作家,他的文章可以在《Network World》《Network Computing》《Infor-mation Week》《Modern Infrastructure》和《TechTarget》等上找到。Ethan還在自己的技術博客ethancbanks.com上撰寫科技方面的文章,他為SolarWinds、Nuage Networks、Cloud-Genix和NetBrain Technologies編寫或編輯過白皮書。Ethan現在是Interop 的未來網絡化聯合主席。


    Ethan於199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佛羅裡達彭薩科拉基督教學院(Pensacola Christian College),獲得了計算機科學與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目前,Ethan擁有Netware認證工程師、微軟認證繫統工程師、思科認證網絡專業資格、認證道德黑客(Certified Ethical Hacker)和思科認證安全專業資格等證書。


     


    譯者簡介


     


    曹洪偉,1995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通信專業,2007年獲中央財經大學的MBA。在互聯網應用、嵌入式繫統等軟硬件開發方面有超過20年的經驗。曾工作於加拿大北方電訊、法國斯倫貝謝、美國高通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從事接入網絡、TMN、智能卡、芯片集成應用、手機操作繫統、移動增值業務的研發和技術管理工作。在多家創業公司擔任研發總監和CTO,現聚焦在智能硬件、物聯網及人工智能領域,任百度DuerOS首席布道師,從事構建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繫統生態的相關工作。在此期間,他參與合著了10多項國內外專利,著有《BREW進階與精通》,近參與合著了《深入分布式緩存》。


     


    石濤聲,分布式繫統研究員、區塊鏈技術愛好者,在分布式繫統基礎軟件領域有超過10年的研發經驗。2007年畢業於遵義師範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之後工作於電子科技大學寬帶網絡與分布式處理實驗室,師從分布式繫統領域泰鬥劉心松教授,從事大規模分布式文件繫統和分布式數據庫的研發工作。曾就職於諾基亞通信,從事數據倉庫和無線雲平臺的研發工作。目前專注於區塊鏈存儲和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研究與開發。

    目錄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部分數據平面
    第1章基本概念 4
    1.1是藝術還是工程 4
    1.2電路交換 6
    1.3分組交換 8
    1.3.1分組交換操作 8
    1.3.2分組交換網絡中的流量控制 10
    1.4固定與可變長度數據幀 11
    1.5無環路徑計算 13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部分數據平面


    第1章基本概念  4


    1.1是藝術還是工程  4


    1.2電路交換  6


    1.3分組交換  8


    1.3.1分組交換操作  8


    1.3.2分組交換網絡中的流量控制  10


    1.4固定與可變長度數據幀  11


    1.5無環路徑計算  13


    1.6服務質量  14


    1.7集中式控制平面的反擊  15


    1.8復雜性  16


    1.8.1為什麼如此復雜  16


    1.8.2定義復雜性  18


    1.8.3通過細腰模型管理復雜性  19


    1.9總結思考  21


    1.10拓展閱讀  21


    1.11復習題  21


    第2章數據傳輸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23


    2.1數字語法和數據列集  24


    2.1.1數字語法和字典  25


    2.1.2固定長度字段  27


    2.1.3類型長度值  28


    2.1.4共享對像字典  29


    2.2差錯  30


    2.2.1差錯檢測  30


    2.2.2糾錯  33


    2.3多路復用  35


    2.3.1設備與應用程序的尋址  35


    2.3.2多播  37


    2.3.3選播  38


    2.4流量控制  39


    2.4.1窗口機制  40


    2.4.2協商比特率  42


    2.5總結思考  43


    2.6拓展閱讀  43


    2.7復習題  44


    第3章網絡傳輸建模  46


    3.1美國國防部模型  46


    3.2開放繫統互連模型  48


    3.3遞歸互聯網架構模型  51


    3.4面向連接與無連接  52


    3.5總結思考  52


    3.6拓展閱讀  53


    3.7復習題  53


    第4章底層傳輸  54


    4.1以太網  54


    4.1.1多路復用  55


    4.1.2差錯控制  59


    4.1.3數據列集  59


    4.1.4流量控制  60


    4.2無線802.11協議  60


    4.2.1多路復用  60


    4.2.2數據列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64


    4.3總結思考  65


    4.4拓展閱讀  65


    4.5復習題  66


    第5章高層數據傳輸  67


    5.1IP  68


    5.1.1傳輸與列集  69


    5.1.2多路復用  72


    5.2TCP  75


    5.2.1流量控制  75


    5.2.2差錯控制  78


    5.2.3TCP端口號  78


    5.2.4TCP會話的建立  79


    5.3QUIC  79


    5.4ICMP  83


    5.5總結思考  83


    5.6拓展閱讀  84


    5.7復習題  85


    第6章層間發現  87


    6.1層間發現的解決方案  87


    6.1.1眾所周知和手動配置的標識符  88


    6.1.2映射數據庫和協議  89


    6.1.3協議中的通告標識符映射  89


    6.1.4從一個標識符計算另一個標識符  89


    6.2層間發現示例  89


    6.2.1DNS  90


    6.2.2DHCP  91


    6.2.3IPv4地址解析協議  92


    6.2.4IPv6鄰居發現  93


    6.3默認網關問題  95


    6.4總結思考  97


    6.5拓展閱讀  97


    6.6復習題  98


    第7章分組交換  99


    7.1從物理介質到內存  100


    7.2數據包處理  101


    7.2.1交換  101


    7.2.2路由  101


    7.2.3為什麼需要路由  102


    7.2.4等價多路徑  103


    7.2.5數據包處理引擎  106


    7.3跨越總線  107


    7.4從內存到物理介質  110


    7.5總結思考  110


    7.6拓展閱讀  111


    7.7復習題  112


    第8章服務質量  113


    8.1定義問題空間  113


    8.2分級  115


    8.2.1分級保持  118


    8.2.2無標記的互聯網  119


    8.3擁塞管理  120


    8.3.1及時性:低延遲隊列  120


    8.3.2公平性:基於分級的加權公平隊列  123


    8.3.3過度擁塞  124


    8.3.4其他QoS擁塞管理工具  124


    8.4隊列管理  125


    8.4.1管理一個滿載緩衝區:加權隨機早期檢測  125


    8.4.2管理緩衝延遲、緩衝膨脹和延遲控制  126


    8.5總結思考  127


    8.6拓展閱讀  127


    8.7復習題  128


    第9章網絡虛擬化  129


    9.1理解虛擬網絡  129


    9.1.1在IP網絡上提供以太網服務  131


    9.1.2一個公司網絡的虛擬私有訪問  133


    9.1.3虛擬化問題和解決方案總結  133


    9.2分段路由  134


    9.2.1多協議標簽交換的分段路由  135


    9.2.2IPv6的分段路由  138


    9.2.3信令分段路由標簽  139


    9.3軟件定義廣域網  140


    9.4復雜性和虛擬化  141


    9.4.1交互表面和共享風險鏈路組  141


    9.4.2交互表面和覆蓋控制平面  142


    9.5總結思考  144


    9.6拓展閱讀  144


    9.7復習題  145


    第10章傳輸安全  146


    10.1問題空間  146


    10.1.1驗證數據  146


    10.1.2保護數據不被竊取  147


    10.1.3保護用戶隱私  147


    10.2解決方案空間  148


    10.2.1加密  148


    10.2.2密鑰交換  152


    10.2.3加密散列  154


    10.2.4隱藏用戶信息  154


    10.3傳輸層安全  157


    10.4總結思考  159


    10.5拓展閱讀  159


    10.6復習題  161


    第二部分控制平面


    第11章拓撲發現  165


    11.1節點、邊和可達目的地  166


    11.1.1節點  166


    11.1.2邊  167


    11.1.3可達目的地  167


    11.1.4拓撲結構  168


    11.2學習網絡拓撲  168


    11.2.1檢測其他網絡設備  169


    11.2.2檢測雙向連接性  170


    11.2.3檢測  171


    11.3學習可達目的地  172


    11.3.1響應式學習  173


    11.3.2主動式學習  173


    11.4通告可達性和拓撲  174


    11.4.1決定何時通告可達性及拓撲結構  174


    11.4.2可達性的響應式分發  175


    11.4.3可達性的主動式分發  177


    11.5在控制平面之間重新分發  178


    11.5.1 重新分發與度量  179


    11.5.2重新分發與路由循環  180


    11.6總結思考  182


    11.7拓展閱讀  182


    11.8復習題  183


    第12章單播無環路徑(1)  184


    12.1哪條路徑是無環路徑  184


    12.2樹  186


    12.3無環備選路徑  188


    12.3.1瀑布(或分水嶺)模型  189


    12.3.2P/Q空間  190


    12.3.3遠程無環備選路徑  191


    12.4Bellman-Ford無環路徑計算  191


    12.5Garcia擴散更新算法  196


    12.6總結思考  200


    12.7拓展閱讀  200


    12.8復習題  201


    第13章單播無環路徑(2)  202


    13.1Dijkstra 短路徑優先  202


    13.1.1部分和增量SPF  207


    13.1.2計算LFA和rLFA  208


    13.2路徑向量  209


    13.3非相交路徑算法  211


    13.3.1雙連接網絡  212


    13.3.2Suurballe 非相交路徑算法  212


    13.3.3冗餘樹  215


    13.4雙向連接性  218


    13.5總結思考  218


    13.6拓展閱讀  218


    13.7復習題  220


    第14章對拓撲變化的響應  221


    14.1檢測拓撲變化  222


    14.1.1通過輪詢來檢測故障  222


    14.1.2事件驅動的故障檢測  223


    14.1.3比較事件驅動和基於輪詢的檢測  224


    14.1.4示例:雙向轉發檢測  225


    14.2變更分發  226


    14.2.1洪泛  227


    14.2.2逐跳  229


    14.2.3集中式存儲  230


    14.3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區  232


    14.4總結思考  234


    14.5拓展閱讀  234


    14.6復習題  235


    第15章距離向量控制平面  236


    15.1控制平面分類  236


    15.2生成樹協議  239


    15.2.1構建一棵無環樹  239


    15.2.2學習可達目的地址  242


    15.2.3生成樹協議的總結思考  243


    15.3路由信息協議  244


    15.3.1綁定Bellman-Ford算法到RIP  245


    15.3.2對拓撲變化的響應  247


    15.3.3RIP的總結思考  248


    15.4增強內部網關路由協議  248


    15.4.1對拓撲變化的響應  250


    15.4.2鄰居發現與可靠傳輸  252


    15.4.3EIGRP的總結思考  252


    15.5拓展閱讀  253


    15.6復習題  254


    第16章鏈路狀態與路徑向量控制平面  255


    16.1OSPF和IS-IS簡史  255


    16.2IS-IS協議  256


    16.2.1OSI尋址  256


    16.2.2IS-IS中的數據列集  257


    16.2.3鄰居發現和拓撲發現  258


    16.2.4可靠的洪泛  259


    16.2.5IS-IS 的總結思考  261


    16.3OSPF  261


    16.3.1OSPF中的數據列集  261


    16.3.2鄰居發現和拓撲發現  262


    16.3.3可靠的洪泛  264


    16.3.4OSPF的總結思考  265


    16.4OSPF和IS-IS中素  265


    16.4.1多址鏈路  265


    16.4.2鏈路狀態協議中概念化鏈路、節點和可達性  267


    16.4.3驗證SPF中的雙向連接性  268


    16.5邊界網關協議  269


    16.5.1BGP 對等操作  269


    16.5.2BGP的路徑決策過程  271


    16.5.3BGP的通告規則  272


    16.5.4BGP的總結思考  273


    16.6總結思考  274


    16.7拓展閱讀  274


    16.8復習題  276


    第17章控制平面中的策略  277


    17.1控制平面策略用例  277


    17.1.1冷/熱土豆路由  277


    17.1.2資源分割  279


    17.1.3應用優化的流量固定  280


    17.2定義控制平面策略  283


    17.3控制平面策略與復雜性  284


    17.3.1再談冷/熱土豆路由  284


    17.3.2資源分割  285


    17.3.3應用的流量固定  286


    17.4總結思考  287


    17.5拓展閱讀  287


    17.6復習題  288


    第18章集中式控制平面  289


    18.1討論“軟件定義”的定義  289


    18.1.1接口分類  290


    18.1.2功能分層  290


    18.2BGP作為SDN  291


    18.3Fibbing  292


    18.4I2RS  294


    18.5PCEP  298


    18.6OpenFlow  299


    18.7CAP定理和輔助性  301


    18.8總結思考  303


    18.9拓展閱讀  303


    18.10復習題  304


    第19章故障域與信息隱藏  305


    19.1問題空間  305


    19.1.1定義控制平面狀態範圍  305


    19.1.2正反饋環路  306


    19.2解決方案空間  309


    19.2.1拓撲信息彙總  309


    19.2.2可達性信息聚合  310


    19.2.3可達性信息過濾  312


    19.2.4控制平面分層  312


    19.2.5緩存  313


    19.2.6減速  316


    19.3總結思考  317


    19.4拓展閱讀  318


    19.5復習題  318


    第20章信息隱藏示例  319


    20.1拓撲信息彙總  319


    20.1.1IS-IS  319


    20.1.2OSPF  323


    20.2聚合  327


    20.3分層  328


    20.3.1BGP作為一個可達性覆蓋層  328


    20.3.2帶有控制器覆蓋層的分段路由  329


    20.4減慢狀態速度  330


    20.4.1指數退避  331


    20.4.2鏈路狀態的洪泛縮減  333


    20.5總結思考  334


    20.6拓展閱讀  334


    20.7復習題  335


    第三部分網絡設計


    第21章安全性的寬泛討論  339


    21.1問題的範圍  339


    21.1.1生物特征識別難題  339


    21.1.2定義  340


    21.1.3問題空間  341


    21.2解決方案空間  341


    21.2.1深度防御  342


    21.2.2訪問控制  342


    21.2.3數據保護  343


    21.2.4服務可用性保證  346


    21.3作為安全模型的OODA循環  352


    21.3.1觀察  352


    21.3.2調整  352


    21.3.3決策  353


    21.3.4行動  354


    21.4總結思考  354


    21.5拓展閱讀  354


    21.6復習題  356


    第22章網絡設計模式  357


    22.1問題空間  357


    22.1.1解決業務問題  358


    22.1.2將業務需求轉換為技術需求  360


    22.1.3什麼是好的網絡設計  361


    22.2分層設計  362


    22.3常見拓撲結構  364


    22.3.1環形拓撲  364


    22.3.2網格拓撲  366


    22.3.3星形拓撲  367


    22.3.4平面、非平面和規則化  368


    22.4總結思考  369


    22.5拓展閱讀  369


    22.6復習題  369


    第23章冗餘與彈性  370


    23.1問題空間:網絡故障對應用程序的影響  370


    23.2彈性的定義  371


    23.3創建彈性的工具—冗餘  372


    23.3.1共享風險鏈路組  374


    23.3.2在線軟件升級和優雅重啟  374


    23.3.3雙平面與多平面核心  375


    23.4模塊化和彈性  376


    23.5總結思考  377


    23.6拓展閱讀  377


    23.7復習題  377


    第24章故障排除  378


    24.1目的是什麼  378


    24.2組件是什麼  379


    24.3模型和故障排除  380


    24.3.1構建How模型  380


    24.3.2構建What模型  381


    24.3.3建立精準模型  382


    24.3.4模型之間的切換  383


    24.4二分法和移動  385


    24.4.1使用可操控性  386


    24.4.2在測試之前簡化  387


    24.5解決問題  387


    24.6總結思考  388


    24.7拓展閱讀  389


    24.8復習題  389


    第四部分當前熱門話題


    第25章分解、超融合及不斷變化的網絡  393


    25.1計算資源和應用程序的變化  393


    25.1.1彙聚、分解、超融合和可合成  394


    25.1.2應用程序的虛擬化和分解  396


    25.2網絡設計的影響  397


    25.2.1東西網絡流量的興起  397


    25.2.2抖動和延遲的興起  398


    25.3分組交換Fabric  398


    25.3.1一個Fabric的特性  398


    25.3.2骨干和葉子節點  401


    25.3.3骨干和葉子節點上的流量工程  403


    25.3.4大規模的骨干和葉子節點  404


    25.4網絡中的分解  404


    25.5總結思考  407


    25.6拓展閱讀  408


    25.7復習題  408


    第26章網絡自動化案例  409


    26.1自動化的概念  410


    26.2現代自動化方法  412


    26.2.1NETCONF  412


    26.2.2RESTCONF  415


    26.3具有可編程接口的自動化  415


    26.4on-box自動化  418


    26.5基於基礎設施自動化工具的網絡自動化  418


    26.6網絡控制器與自動化  419


    26.7用於部署的網絡自動化  419


    26.8對未來網絡自動化的總結思考:自動化到全自動  420


    26.9拓展閱讀  420


    26.10復習題  421


    第27章網絡功能虛擬化  422


    27.1網絡設計的靈活性  423


    27.2水平擴展  428


    27.3通過自動化減少服務時間  429


    27.3.1中心化策略管理  429


    27.3.2基於意圖的網絡  430


    27.3.3VNF自動化的好處  430


    27.4計算優勢與架構  430


    27.5考慮權衡  431


    27.5.1狀態  432


    27.5.2優化  432


    27.5.3表面  432


    27.5.4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  432


    27.6總結思考  433


    27.7拓展閱讀  433


    27.8復習題  434


    第28章雲計算的概念和挑戰  435


    28.1公有雲的業務驅動  436


    28.1.1從資本支出轉向運營支出  436


    28.1.2上市時間和業務敏捷性  437


    28.2非技術性的公有雲權衡  437


    28.2.1運營權衡  438


    28.2.2業務權衡  439


    28.3雲計算的技術挑戰  440


    28.3.1延遲  440


    28.3.2填充遠程存儲  441


    28.3.3數據重力  442


    28.3.4選擇到公有雲的多個路徑  442


    28.4雲的安全性  443


    28.4.1在公共傳輸網上保護數據  443


    28.4.2管理安全連接  444


    28.4.3多租戶雲  444


    28.4.4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  444


    28.5監控雲網絡  445


    28.6總結思考  445


    28.7拓展閱讀  445


    28.8復習題  446


    第29章物聯網  447


    29.1IoT介紹  447


    29.2IoT安全  448


    29.3IoT的連接性  451


    29.3.1低功耗藍牙  452


    29.3.2LoRaWAN  453


    29.3.3IoT的IPv6  454


    29.4IoT數據  455


    29.5總結思考  456


    29.6拓展閱讀  456


    29.7復習題  457


    第30章展望未來  458


    30.1普遍開放的自動化  459


    30.1.1建模語言和模型  459


    30.1.2YANG簡介  459


    30.1.3普遍自動化的展望  460


    30.2超融合網絡  460


    30.3基於意圖的網絡  461


    30.4機器學習和狹義人工智能  463


    30.5命名數據網絡和區塊鏈  464


    30.5.1命名數據網絡的操作  465


    30.5.2區塊鏈  466


    30.6互聯網的重塑  468


    30.7對網絡工程未來的總結思考  469


    30.8拓展閱讀  470


    30.9復習題  470

    前言
    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於教授(或理解)計算機網絡操作的基本原理。例如,一種比較傳統的方法是從檢查控制平面的所有操作開始,從構建鄰接關繫到信息傳輸,再到構建路由。另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從模型開始,如開放繫統互連(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OSI)模型,並從模型內部描述協議的操作細節。這些方法顯然有助於指導網絡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來理解計算機網絡,因為在過去的30年裡,這些方法確實成功地幫助了數十萬名網絡工程師。
    但是,在本書作者看來,這些方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盡管在實驗室裡花費了大量時間來閱讀技術資料,甚至配置和部署網絡設備,但仍有許多工程師不能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實際工作原理。對網絡工程師及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際的教學效果與心理上的預期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本書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它不僅面向現在的工程師,也面向所有試圖學習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的學生(即使網絡工程不是他們的終職業目標)。無論你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還是一位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網絡工程師,或者你隻想學習一些網絡工程知識,甚至隻是一名僅負責與“網絡”相關業務的經理,都會通過閱讀本書受益。
    本書的組織結構

    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於教授(或理解)計算機網絡操作的基本原理。例如,一種比較傳統的方法是從檢查控制平面的所有操作開始,從構建鄰接關繫到信息傳輸,再到構建路由。另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從模型開始,如開放繫統互連(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OSI)模型,並從模型內部描述協議的操作細節。這些方法顯然有助於指導網絡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來理解計算機網絡,因為在過去的30年裡,這些方法確實成功地幫助了數十萬名網絡工程師。


    但是,在本書作者看來,這些方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盡管在實驗室裡花費了大量時間來閱讀技術資料,甚至配置和部署網絡設備,但仍有許多工程師不能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實際工作原理。對網絡工程師及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際的教學效果與心理上的預期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本書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它不僅面向現在的工程師,也面向所有試圖學習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的學生(即使網絡工程不是他們的終職業目標)。無論你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還是一位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網絡工程師,或者你隻想學習一些網絡工程知識,甚至隻是一名僅負責與“網絡”相關業務的經理,都會通過閱讀本書受益。


    本書的組織結構


    本書的兩位作者在網絡工程領域的工作經驗加起來有50多年,這些年來,他們從事過轉發設備、控制平面、存儲乃至計算等諸多方面的工作。在不同的場所,兩位作者(他們還是專欄評論員!)花了數千小時,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了正規的和非正規的對外培訓,其中涉及網絡工程中的許多不同技藝。本書更是花費了作者大量的時間來考慮如何更好地講解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諸多細節。計算機網絡中哪些細節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哪些內容和問題的細節是無關緊要的,都需要認真仔細地進行取舍。作者認為本書的組織結構有利於幫助計算機網絡及相關領域的大多數讀者。


    撰寫本書的想法源於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RFC 1925,也就是“網絡工程的12條軍規”(The Twelve Networking Truths),其中第11條軍規是:


    每一個舊的想法都會以不同的名稱和不同的表述被再次提出,而不管它是否有效。


    顯然,這很幽默,但是如果其中沒有一絲道理,幽默就不會變得那麼有趣了。就第11條軍規而言,這又遠不止“一絲道理”那麼簡單:在其中,體現了一種看待技術的完整方式,以及技術變革的步伐,它們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學習技術的方式。如果說每個想法都會被再次提出,那麼意味著每個想法之前就被提出過。這樣一來,如果能夠理解一個想法在次提出時的本義,那麼就能理解基於相同想法的每一個新提議。


    這種觀察—計算機網絡技術背後的基礎思想並沒有真正改變—是本書教學方法的驅動因素。本書沒有關注模型或協議,而是遵循了一個獨特的模式。


    因此,本書的主題是:為了真正理解計算機網絡,你需要提出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具體是如何實現的?”


    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本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涵蓋了數據傳輸、控制平面,以及具體設計(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技術)場景。在每一部分中都有一些章從一個基本的問題開始: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麼?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描述問題集往往需要做很多理論工作,所以這些章一開始可能看似不那麼實用。


    然而,這些章實際上非常實用。如果沒有對問題的透徹理解,就幾乎不可能真正理解真實的背景,從而不可能提出任何有效的提案或者實現方案。理解這些基本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做兩件事:


    將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是新的或獨特的問題)與過去網絡工程中已解決的共性問題聯繫起來。


    清楚地觀察並理解大型繫統中的組件問題,從而有機會以構建完整一致繫統的方式,對每個問題應用一繫列完整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提出問題纔能真正理解那些用於解決網絡工程問題的技術—這也是重要的步驟。


    解決方案是什麼?


    一旦問題暴露出來,本書將討論一繫列可能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集合(必然)不會局限於常見的解決方案或已實現的解決方案。相反,所選擇的解決方案將(希望)提供一個可用解決方案類型的全面概覽。同樣,這部分將傾向於理論性介紹,特別是在描述單點問題的單點解決方案時。同樣,認為不實用的觀點將是錯誤的—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一個“工具”,可以把它添加到用來解決一繫列問題的“思想工具集”中。以這種方式將問題和解決方案結合起來,從而建立一套對任何類型的工程師都有用的思考技能。


    具體是如何實現的?


    後,一旦討論了問題的集合以及對應每一個問題的一繫列解決方案,問題和解決方案就能被聚合成一組實現案例。在這一部分將看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理論上每個協議如何解決一組常見的問題集,然後選擇一繫列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作者已經努力為這部分內容篩選了大量的協議和繫統,所以讀者不僅可以漫步解決方案的空間,而且可以漫遊(盡可能在這類工作的範圍內)計算機網絡工程的歷史。


    本書沒有涵蓋的內容


    在這個領域寫任何一本書都可能有無窮無盡的內容,然而一本沒有邊界限制的書可能作用並不大。因此,為了管理本書的範圍和規模,作者對哪些內容應該涵蓋、哪些內容不應該涵蓋做出了選擇。


    書中涵蓋了分組交換網絡,而沒有涵蓋電路交換網絡。在分組交換網絡中,信息以數據包的形式進行傳輸,每個數據包都包含了足夠的信息,以將數據包從網絡的一端路由到另一端;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固定”的通信線路;僅僅由一組底層分組轉發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繫統,以的努力交付這些數據包。電路交換網絡則可以利用一種不需要每個數據包都攜帶所有必需信息的方式來分解信息,並且每個特定信息流都有約定的路徑和資源。


    本書涵蓋了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但是沒有涵蓋管理平面。通常很難確定數據平面的終點和控制平面的起點。同樣,也很難確定控制平面的終點和管理平面的起點。作者根據自己豐富的經驗,試圖隻包含那些與構建和管理轉發數據包的可用路徑相關的主題,而忽略那些看起來更關注網絡管理的主題。


    這些遺漏並不是說這些主題不重要,而是作為一本書,如果要在限定的時間內編寫,就必須以某種方式限定範圍。


    閱讀流程


    在很多方面,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希望讀者如何閱讀書籍),對於理解如何使用材料,以及理解信息的組織結構或者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等來說,都很重要。本書的目標受眾廣泛,從“普通”的網絡工程師,到那些沒有受過任何正規培訓但渴望學習網絡工程的人,再到大學課堂。


    為了適應這樣的讀者範圍,作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雖然正文中提供的材料根據具體專題的要求具有不同的深度,但都努力保持一種介紹性的感覺。正文中的主要內容將盡量少地使用“概念宏大的詞彙”和“艱澀難懂的符號”。


    更多的技術材料、歷史掌故,以及作者認為對渴望學習網絡工程的人有用的其他材料都以特殊格式出現在正文中。


    提供腳注的目的是致敬那些產生創意的特定工作或以產生特定創意而聞名的個人作品。


    在每一章的末尾會列出更多的技術論文和資源,以供那些願意更深入地研究特定主題的人使用。這些資源將盡可能包含與其相關的特定主題的信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者和編輯花費了大量時間及精力研究、寫作、編輯和制作本書,他們在網絡工程中的各個方面都擁有廣泛而深入的經驗—協議設計與規範、協議實現、網絡設計、網絡實現、故障排除等。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真正地理解計算機網絡的運行原理打下深入而廣泛的基礎,從而為設計、實現、管理協議和網絡奠定基礎,進而在未來的工作中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致謝


    首先,如果沒有Radia Perlman認識到對本書的需求,就不會有本書,因此是他播下了本書逐漸成型的思想種子。然而,除了種子之外,這本書並不隻是兩位作者的作品,實際上,許多人參與了本書的創建和出版過程,使其具備了很高的質量。以下是參與創建本書內容的人員的大致名單。


    Ignas Bagdonas是Equinix公司的架構師,他專注於互連Fabric和網絡自動化的大規模設計。Ignas在Routing System公司工作時就已經實現了BGP。


    Chris Kane目前是Arista Networks公司的繫統工程師,從事大規模網絡的設計和部署工作,並且是俄亥俄州網絡用戶組(Ohio Networking User Group)的創始成員。Chris從事網絡行業已經超過25年,曾在各種垂直領域工作,包括服務提供商、金融、零售和咨詢。


    Kim Pedersen(CCIE 29189, CCDE 2017:0021)是Lytzen IT A/S的一名網絡工程師,主要從事網絡設計和國際MPLS網絡的維護及開發工作。他熱衷於學習新技術課題,並痴迷於有關萬物互聯的讀物。他與妻子生活在丹麥,並且非常喜歡旅行。


    Nick Russo(CCIE 42518, CCDE 2016:0041)是位於馬裡蘭州Aderdeen的思科公司的網絡工程師。他專注於服務提供商、大規模MPLS、移動性設計,以及網絡自動化。Nick是《CCIE服務提供商第4版筆試和實驗考試綜合指南》(CCIE Service Provider Version 4 Written and Lab Exam Comprehensive Guide)的作者,可以在LeanPub上找到他的作品。


    Maria Urlea(CCDP,CCDA,CCNP,CCNA)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思科公司的繫統工程師。Maria獲得了幾項碩士獎學金和學生研究獎,並專注於幾個大型網絡運營商的網絡設計和架構設計。


    Chris Cleveland是網絡工程領域秀的策劃編輯之一,自1997年以來,他與Russ在Pearson合作了13個項目。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