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尋路非洲:鐵軌上的中國記憶(沿著年邁的坦贊鐵路,一路穿越非洲
    該商品所屬分類: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陳曉晨 
    【所屬類別】 圖書  旅遊/地圖  旅遊隨筆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305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130523
    作者:陳曉晨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

    編輯推薦

    2011年,在經過數月準備後,作者隻身一人踏上了非洲大陸,開始了重走坦贊鐵路之旅。其間的辛苦大大超出筆者的想像。一路上,被小偷偷過,險些被搶過,過海關被刁難過,還在坦贊鐵路沿線被人身拘禁過,至於被索要錢財那更是家常便飯。**的麻煩還是疑似感染瘧疾,身體不適,思維停滯混亂。
    當然,此行的樂趣也超乎了想像。非洲確實貧窮,非洲人的文化和思維習慣也確實與我們大不相同,但是她確實是“希望的大陸”。一路上,作者與非洲人同喫、同玩、同勞動,與蚊蟲們共進一盤餐,與非洲同呼吸。


     
    內容簡介
    火車的到來擾破了村子的寧靜,村落裡的黑人小孩赤著腳,大一點的小孩背著小小孩,他們伸出小手,笑著鬧著跟著火車跑,希望乘客能扔下一點什麼。這就是了,中國人留給非洲的禮物——坦贊鐵路,半個世紀的歲月摩挲已讓它充滿故事。
    1970年,經濟剛剛恢復的中國拿出10億人民幣,動員5萬餘人深入非洲腹地,幫助坦贊兩國修建一條橫穿非洲的鐵路。沒膝的淤泥、四五米高的荒草、猛烈的暴雨、險惡的裂谷、瘧疾、肝炎、霍亂,許多援建的中國人再也沒能回來。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中非人民用汗水和生命完成了鐵路的修建。
    落成後的鐵路一度充滿生機,城鎮像被吸住一樣,不斷向鐵路靠攏,成噸的銅礦順著它得以外運。在非洲人的眼裡,它是一條向他們輸送著商機和就業機會的血管。然而,40多年過去了,這條鐵路如今卻因為經營不善變得傷痕累累,許多荒唐的現狀甚至到了讓人啼笑皆非的程度。沿線的百姓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沿著它穿越非洲一路上,會有怎樣的奇聞異事?會看到怎樣的非洲?
    一條鐵路,一部歷史。鐵路、紡織廠、農場,沿線的三個故事串聯起這條鐵路的古往今來。跟著作者的鏡頭與文字一路穿越非洲,與那些不同國籍、膚色、年齡的人相遇,你會感動,會歡笑,會不忍。
    作者簡介
    陳曉晨
    1984年出生,北京大學國際關繫學碩士,《第一財經日報》資深國際記者,現任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助理。有過多年國際報道和研究經歷,另著有《美國大轉向:美國如何邁向下一個十年》。
    業餘撰稿人,職業喫貨。熱愛旅行,熱愛各國美食。2011年起開始非洲之旅,沿著坦贊鐵路穿越非洲,與沿線的當地人一同喫住、勞作。回國過將坦贊見聞發表於《第一財經日報》,反響熱烈,連載10周。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
    第一篇坦贊鐵路:過去 現在 未來
    印像
    上路
    受傷的鐵路
    “靠鐵路、喫鐵路”的沿線百姓
    尋覓中國身影
    終點,也是起點
    十字路口
    尾聲
    第二篇一家中非合資樣板企業的興衰
    友誼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
    第一篇坦贊鐵路:過去 現在 未來
    印像
    上路
    受傷的鐵路
    “靠鐵路、喫鐵路”的沿線百姓
    尋覓中國身影
    終點,也是起點
    十字路口
    尾聲
    第二篇一家中非合資樣板企業的興衰
    友誼
    改制
    困境
    技改
    官司
    對立
    飯碗
    高牆
    尾聲
    第三篇耕耘非洲:坦桑尼亞中國劍麻農場的真實故事
    劍麻王國
    坦贊鐵路與農場
    篳路藍縷
    6個人管理1000人
    水土與人和
    磨合
    扶貧,盈利,還是戰略?
    尾聲
    參考數目
    旅行花絮
    媒體評論
    曉晨在調動了自己的身體、情感,勇氣和技能細胞之後,獨自登上了一列40年前承載著中非友情的列車。盡管路途遙遠,車廂陳舊,環境惡劣,但他觀察獨特,記錄鮮活,值得一讀。真誠地希望這段鐵路能夠延續,情感更加深摯,記錄世代永存。
    —— 梁子 《非洲十年》作者
    中國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的女攝影師
    讀曉晨的文章如同與自己在坦桑朝夕相處的老同事回憶曾經的難忘歲月,痛苦與幸福,感嘆與感動,失望與希望,他說出了我的心裡話,表達了我難以用文字表達的心結。
    —— 許歡平 原坦桑尼亞友誼紡織廠董事長
    本書受訪者之一
    在工作中,我深感目前我國對非洲的了解認識是非常欠缺的,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媒體報道都是如此。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有價值的深入一線的調研。而這部書正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曉晨在調動了自己的身體、情感,勇氣和技能細胞之後,獨自登上了一列40年前承載著中非友情的列車。盡管路途遙遠,車廂陳舊,環境惡劣,但他觀察獨特,記錄鮮活,值得一讀。真誠地希望這段鐵路能夠延續,情感更加深摯,記錄世代永存。
    —— 梁子 《非洲十年》作者
    中國第一位深入非洲部落的女攝影師
    讀曉晨的文章如同與自己在坦桑朝夕相處的老同事回憶曾經的難忘歲月,痛苦與幸福,感嘆與感動,失望與希望,他說出了我的心裡話,表達了我難以用文字表達的心結。
    —— 許歡平 原坦桑尼亞友誼紡織廠董事長
    本書受訪者之一
    在工作中,我深感目前我國對非洲的了解認識是非常欠缺的,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媒體報道都是如此。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有價值的深入一線的調研。而這部書正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 韓方明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在很多人的印像裡,非洲有很多野生動物,非洲黑人很窮,住在茅草屋裡,還有部落酋長。然而,非洲到底什麼樣子?這部書給了我們一些身臨其境的答案。對非洲有興趣的旅行者、投資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願意了解非洲的人,都可以把這本書當作讀物。
    —— 秦朔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本書寫的三個故事勾勒出中非合作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用,很具代表性。任何希望了解中非合作真實情況的人,都應該像曉晨這樣去非洲走一走,看一看。隻有這樣,纔能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也纔可能對中非關繫作出有份量的評論。
    ——李安山 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在線試讀
    手把手,肩並肩
    老劉師傅:
    您好!我叫哈吉·基萬加,很長時間沒見了,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我?40年前,在坦贊鐵路工地上,在姆林巴,您手把手教我開碎石機。(因為)我人小,您叫我“小鬼”(“姆拖拖”)。現在,當年的“小鬼”已經退休,是個老人了。
    我不確定您是否還健在。如果您還在,想必也已經80多歲了吧。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告訴您,我希望這條鐵路能有個好領導,希望它好起來。
    如果這位陳先生能見到您,就祝您身體健康吧。
    您的
    “小鬼”哈吉
    這是一位坦贊鐵路老工人托筆者給他的中國師傅稍去的口信。它的背後,是一段中國人和“非洲小伙伴”們之間的故事。
    哈吉出生在姆林巴(Mlimba)附近的一個村子,父親是當地部落的大酋長,因此他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酋二代”了。他本來可以享受種種特權。然而,19歲的他響應尼雷爾的號召,加入坦贊鐵路建設大軍,成為了一名築路工人。
    哈吉的工作是粉碎石料,把石頭裝上大車,然後拉到路基上,作為路軌的基礎支撐。一開始,他隻是一名勞力。碎石的工作非常辛苦,哈吉的不少工友懈怠了,有的干不下去離開了。而他一直認真努力地工作。他的干勁被中國師傅“老劉”看在眼裡。
    坦贊鐵路建設一般采取分組的方式,每個小組都是一名中國一線工人和當地工人混合組成;以這樣的中非混編小組為基礎,組成更大的組,由一名或數名中國專家指導,由當地工長負責組織工人;這些組又組成幾百到幾千人不等的更大的隊伍。在這樣的序列編排下,中國人既對非洲工人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又和當地人肩並肩地一起工作。
    哈吉所在的小組由一名中國技工牽頭,他和另外幾名工友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其中一任中國技工姓劉。在哈吉的記憶中,老劉師傅當年40多歲。“因為我個子小,他總是叫我‘姆托托’(斯瓦西裡語‘小孩’、‘小鬼’的意思)。他總是說,‘姆托托,我們干活兒去吧!’於是,我就總是跟著他工作。”老劉師傅不僅指導他工作,還手把手地教他開碎石機。僅僅一個月,他就能熟練操作碎石機了。後來,老劉覺得哈吉學東西很快,還教他開越野車,以及其他一些機械。手把手,肩並肩
    老劉師傅:
    您好!我叫哈吉·基萬加,很長時間沒見了,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我?40年前,在坦贊鐵路工地上,在姆林巴,您手把手教我開碎石機。(因為)我人小,您叫我“小鬼”(“姆拖拖”)。現在,當年的“小鬼”已經退休,是個老人了。
    我不確定您是否還健在。如果您還在,想必也已經80多歲了吧。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告訴您,我希望這條鐵路能有個好領導,希望它好起來。
    如果這位陳先生能見到您,就祝您身體健康吧。
    您的
    “小鬼”哈吉
    這是一位坦贊鐵路老工人托筆者給他的中國師傅稍去的口信。它的背後,是一段中國人和“非洲小伙伴”們之間的故事。
    哈吉出生在姆林巴(Mlimba)附近的一個村子,父親是當地部落的大酋長,因此他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酋二代”了。他本來可以享受種種特權。然而,19歲的他響應尼雷爾的號召,加入坦贊鐵路建設大軍,成為了一名築路工人。
    哈吉的工作是粉碎石料,把石頭裝上大車,然後拉到路基上,作為路軌的基礎支撐。一開始,他隻是一名勞力。碎石的工作非常辛苦,哈吉的不少工友懈怠了,有的干不下去離開了。而他一直認真努力地工作。他的干勁被中國師傅“老劉”看在眼裡。
    坦贊鐵路建設一般采取分組的方式,每個小組都是一名中國一線工人和當地工人混合組成;以這樣的中非混編小組為基礎,組成更大的組,由一名或數名中國專家指導,由當地工長負責組織工人;這些組又組成幾百到幾千人不等的更大的隊伍。在這樣的序列編排下,中國人既對非洲工人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又和當地人肩並肩地一起工作。
    哈吉所在的小組由一名中國技工牽頭,他和另外幾名工友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其中一任中國技工姓劉。在哈吉的記憶中,老劉師傅當年40多歲。“因為我個子小,他總是叫我‘姆托托’(斯瓦西裡語‘小孩’、‘小鬼’的意思)。他總是說,‘姆托托,我們干活兒去吧!’於是,我就總是跟著他工作。”老劉師傅不僅指導他工作,還手把手地教他開碎石機。僅僅一個月,他就能熟練操作碎石機了。後來,老劉覺得哈吉學東西很快,還教他開越野車,以及其他一些機械。
    哈吉說,老劉和其他中國師傅都非常善良。“他們嚴格,但不虐待。”這和此前飽受殖民之苦的非洲人對“外國監工”的印像完全不同。如果工人們沒喫飯,老劉會說,給你們30分鐘時間喫飯,不要餓著肚子干活。
    哈吉和老劉很快成了忘年交。不僅在工作上,生活上也是如此。老劉向他介紹了很多他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東西,“這是發電機”,“那是電池”,哈吉很快變得見多識廣了。工餘休息,哈吉還經常和中國師傅一起喫飯,學會了用筷子。若干年後,他仍然記得那些美味的中餐,記得他最愛喫的“大米飯”和“糖餅”。
    久而久之,他對老劉已經是非常信任。他當時每月拿145先令工資(這高於當時坦桑尼亞平均收入),自己花50先令,其餘都交給老劉保管打理。而擅長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也給了哈吉回報:一年後,哈吉有了大約1000先令的儲蓄了。這讓哈吉非常高興——這是他這輩子第一筆存款。除了哈吉以外,放心讓老劉保管工資的坦桑尼亞工人還有十幾個。
    前基貝雷格站長馬奎塔從前是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TANU)的青年團團員——TANU是今天仍然執政的坦桑尼亞革命黨(CCM)的前身,而青年團是TANU領導下的準軍事化青年組織。當時,青年團號召單身漢去修建坦贊鐵路,當時還單身的馬奎塔就這樣加入坦贊鐵路築路隊伍,和中國人一起工作。
    一見到筆者,他開口就用略帶陝西口音的漢語問候筆者:“你好嗎?工作好不好?辛苦了!”在非洲腹地,茅草屋裡,卻聽到久違的鄉音,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由於是山地路段,還涉及隧道工程,馬奎塔所在的組有一半是中國人,比例很高,團隊領導也是中國人。“中國領導是個很好的人,我們相處得非常開心。我們一起工作的時候,有時候都分不清誰是領導、誰是下屬。”
    當時的工地配備了翻譯,因此有條件用斯瓦西裡語教當地人技術課程。但是,實際上,他們在工地發明了一種“斯瓦西裡漢語”。例如,他們管喫飯叫做“喬喬”,就是模擬喫飯吧唧嘴的聲音。
    馬奎塔也學會了一些漢語,例如“注意安全”——這是隧道工程的必備語言。他的“安”字發得鼻音非常濃重,估計教他這句話的師傅大概是個西北漢子。與筆者聊得興起,他當場引吭高歌,唱了一曲大概是“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之類的中國歌。筆者這個年齡的人已經不大知道這種歌了,但馬奎塔居然用漢語唱了下來。
    “中國人非常好,真的是為了友誼而來。以前的白人,英國人,都是高高在上的,隻會利用我們。所以,我們一開始也把中國看成‘白人’,還以為他們隻是來當監工的。但是,他們很快融入了工作,‘手把手’地教我們技術。”馬奎塔說到這裡動了情。
    中國專家的居住條件也和當地工人相仿,也都是住在帳篷裡。哈吉就幫老劉等中國師傅們搭過帳篷,他記得窗戶是草和樹枝做的,非常簡單。中國專家和非洲工人也經常一起看電影——隻不過,他們往往分坐屏幕兩邊。
    由於文化不同、語言又不通,在工作和生活中,中國人和當地人也有磕磕踫踫。馬奎塔說,中國人要求比較嚴格,很容易生氣發脾氣,發脾氣之後就會罵人。他說,他們非洲人有自己的節奏,有時候做一些事情,中國人就覺得是怠工了,雙方會產生誤解。
    有一次,馬奎塔自己也被罵了一句“他媽的”,但當時並沒有不高興,因為他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個沒學過的生詞。後來,他就學會了這個“生詞”。說到這裡,馬奎塔就學了幾句漢語經典罵人話,發音還挺標準,把筆者逗得大笑。時隔40年,馬奎塔總算找著機會把這句話還給中國人了。“作為朋友,應當相互尊重,而不是罵人。”馬奎塔說。
    從坦贊鐵路建設時期起,中非之間不同的工作節奏與工作文化就引發了分歧。在工作中,中國人認為非洲人“懶惰”,非洲人認為中國人“苛責”。由於坦贊鐵路是政治工程、援助工程,因此工作文化上的分歧還不明顯。到了如今“走出去”的新時期,在中國人以“資方”面目出現、非洲人以“勞方”面目出現的時候,二者的踫撞就產生了矛盾。在接下來的兩篇中,筆者將探討赴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這種差異。
    由於嚴格的“外事紀律”,加上語言不通,中國人和坦贊鐵路沿線民眾交往並不多。不過,有限的交往,還是給當地人留下良好的印像。
    裡姆比裡回憶,當時中國人在他們村子附近采石。雖然語言不通,但是聰明的中國人從當地人的面部表情裡學到了很多斯瓦西裡語。裡姆比裡也試著和中國人說過話。“如果你想和中國人搭上話,你得先說rafiki(斯瓦西裡語‘朋友’的意思),他們纔會注意你,認為你有什麼重要的事要說。”
    裡姆比裡問中國人,中國人口那麼多,能不能養活自己?中國人說,夠養活,他們還帶了不少來坦桑尼亞呢。裡姆比裡記得,中國人自己有一個園子,自己種些包菜、辣椒、西紅柿之類的蔬菜。
    裡姆比裡回憶,大多數中國人與這裡的居民相處融洽,找不到一個和當地人吵架或打架的中國人。“他們總是很友好。”
    在說到坦贊鐵路的現狀時,老人們都不免唏噓。而在展望這條鐵路的出路時,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想到請中國人回來。
    裡姆比裡說,他們當地早就流傳一條消息,說中國人又回來了。如果是這樣,他就太高興了。
    哈吉建議,如果中國人回來管理鐵路,一定要把住財務。“如果當地人管理財務,就會出問題,鐵路也因此下滑。”在他眼裡,中國人是值得相信的,替他保管工資的老劉就是代表。“如果老劉拿著我的錢回中國了,我也沒有任何憑據要回這些錢,但我就是相信他,願意把錢交給他。”
    馬奎塔說,如果中國人能回來管理這條鐵路,他非常想再次與中國人肩並肩地一起工作。“我身體很好,還能干得動!”在告別筆者的時候,馬奎塔用漢語反復地說著這句話。
    筆者萬裡迢迢,從北京舒適的家中來到這片狂野的土地,為的是尋找當年中國人和非洲人之間“手把手”、“肩並肩”的那段歷史。然而,筆者絕非僅僅是為了憑弔緬懷,更不是希望重復過去的故事。今天,我們中國人以投資者的姿態重新回到了非洲。有人說中國人是“新殖民主義”,這自然是攻訐。然而,我們靜下心來,也要捫心自問:我們變得比以前富有了之後,是否也滋生了居高臨下的殖民者心態?我們是否覺得非洲人髒、懶、笨,覺得他們一無是處,自己高人一等?我們是否已經忘了自己作為半殖民地的歷史,忘記了平等待人的傳統?我們是否隻顧自己賺錢,沒想過給所在地的人民留下物質和精神財富?
    援建坦贊鐵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程——由於時代的變化,這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恐怕也後無來者了。然而,一條坦贊鐵路,凝結了很多中國人的優良傳統,應當傳承下來。“手把手”、“肩並肩”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它應當像一面鏡子,警示今天赴非洲投資的中國人。隻有相互尊重,“中國夢”和“非洲夢”纔能攜手並肩。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