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幸運簽餅紀事 : 中餐世界歷險記(《紐約時報》記者詹妮弗講述自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烹飪/美食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美詹妮弗李 
    【所屬類別】 圖書  烹飪/美食  飲食文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18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311861
    作者:(美)詹妮弗.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探秘歐美*受歡迎的中餐、點心如:雜碎、左宗棠雞、幸運簽餅等的身世之謎。
    透過“食物”這個有趣的視角,追溯美籍華人的生活歷史,掀開一種亞文化現像的迷霧。
    跟隨作者走遍全球6大洲、23個國家尋找全世界*好的中餐館。

     
    內容簡介

    中餐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烹飪,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甚至比麥當勞、漢堡王和溫蒂漢堡加在一起還要多。為了了解中餐,《紐約時報》記者詹妮弗跑遍了美國42個州,跨越全球6大洲,23個國家。她追蹤調查繁忙的地下移民網絡,為能在美國出賣苦力,他們不惜冒生命危險偷渡出境;她采訪形形色色的餐館改革者,挖掘他們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她尋訪左宗棠將軍的出生地,隻因為一種與他同名的美味雞肉;她回顧臭名昭著的潔食鴨丑聞,打開了一扇窺探猶太人與中餐特殊關繫的窗戶……

    作者簡介

    詹妮弗·李(Jennifer 8.Lee),中文名李競,中國移民的女兒,生於美國,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應用數學與經濟學學位,因為對中餐的痴迷大學畢業後曾在北京大學遊學一年。作家、美籍亞裔作家工作坊董事、《紐約時報》大都會部資深記者。曾任職於《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寫過形形色色的文章,涉及文化、環境、貧困、犯罪、政治和技術等領域,被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稱為“深度解讀新興語彙的藝術家”。她還是《時尚先生》雜志“我們愛的女子”欄目的專題人物。

    目錄
    前言
    華裔美國人
    菜單的戰爭
    幸運簽餅之謎中謎
    餐飲史上的驚天玩笑
    左將軍的萬裡長征
    豆芽商們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
    為什麼炒面是上帝選民的選擇
    金色冒險號:餐館工人的偷渡路
    中餐外賣
    世界上保存最久的幸運簽餅
    中餐外賣郎失蹤之謎
    醬油貿易之爭
    美國外州

    前言 

    華裔美國人   

    菜單的戰爭

    幸運簽餅之謎中謎

    餐飲史上的驚天玩笑

    左將軍的萬裡長征

    豆芽商們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

    為什麼炒面是上帝選民的選擇

    金色冒險號:餐館工人的偷渡路

    中餐外賣

    世界上保存最久的幸運簽餅 

    中餐外賣郎失蹤之謎

    醬油貿易之爭

    美國外州

    全世界最好的中餐館

    美國炒菜

    過占煎餅

    開源中餐館   

    孔子究竟說了些什麼

    致謝 

    參考文獻  

    媒體評論

    一段關於烹飪、社會和文化歷史的奇妙旅程,充滿驚喜、令人愉悅。它帶我們追溯了一種常見的中式餐點背後的歷史,並透過美國文化中的各種傳聞和花絮,窺看背後那些重大的社會和文化話題,包括身份認同、移民和營養學問題。
    ——《出版人周刊》
    詹妮弗發現了那些迷人的歷史細節和聯繫如何塑造了美國的中餐館,並成為一種普遍化的“美式生活方式”……本書推薦給那些喜歡沉浸在歷史細節中的、深思熟慮的讀者,包括《世界是平的》和《蘋果橘子經濟學》的讀者——它可以幫助大家理解我們當下身處的全球化文化。
    ——《校園圖書館》

    在線試讀
    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大約有四萬家,比麥當勞、漢堡王和肯德基三大快餐連鎖店的總和還多。
    中餐館在美國幾乎無處不在。它們可以蝸居在城市遠郊的商場、市區平民窟,也可以棲身於美國中西部一些連地圖上也找不著的小鎮。從路易斯安那的阿布維爾市,到伊利諾伊的錫安城,再到亞利桑那的納瓦霍保護區,到處都有中餐館的身影。在納瓦霍保護區,中餐館甚至是當地土著居民不敢涉足經營的少數高端行業之一。舊餐館,主大街上的服裝店,商店門前的空地,隻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變身為中餐館。就連當年約翰?布斯用來計劃刺殺林肯總統的華盛頓特區旅館,如今也成了當地知名中餐館珍味樓(Wokn Roll)的所在地。
    很多美國人每周或每個月都要去中餐館用餐,這已經固化成了一種儀式,那種執著勁兒堪比基督徒上教堂做禮拜。
    1942年,雜碎和炒面成了美軍士兵餐桌上的佳肴。20世紀50年代早期,美國實驗醫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在研制脊灰炎疫苗時,幾乎每天都光顧匹茲堡大學附近福布斯大道上一家叫竹園(BambooGarden)的中餐館,而且每次都點同樣的東西:一碗雲吞湯,一個蛋卷,一碗米飯,一份雞肉豆芽炒面——全部隻需1.。
    中餐館也是聚會和會晤的理想去處。1961年,自由乘車運動爆發,眾多示威者們聚集在華盛頓一家中餐館用餐,準備餐後搭乘改變美國黑人命運的第一班自由巴士,去南方腹地抗議種族隔離政策。“有人稱之為‘最後的晚餐’。”約翰?路易斯說,當時他還隻是一名來自佐治亞農村的神學院學生,後來當上了國會議員。1962年,約翰?肯尼迪總統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派特使在燕京樓(YenchingPalace)進行秘密會談,成功消除了古巴導彈危機。這家當年位於華盛頓克利夫蘭公園附近的中餐館曾經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橋梁。
    在美國,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中餐館。在當選總統前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艾森豪威爾一直光顧華盛頓特區哥倫比亞路上的太陽飯店(SunChop SueyRestaurant),雞肉雜碎是他最常喫的一道菜。當選總統後,出於安全考慮,聯邦調查局曾對餐館的每一位員工做過安全調查。同樣有趣的是,布什總統一家最愛光顧弗吉尼亞福斯教堂外的北京飯店(PekingGourmet Inn),N17號桌是他們一家人的專座。為此,店方還為他們桌邊的窗戶安裝了防彈玻璃。
    難怪勁球彩票的官員們經常聽聞同一個故事在29個州一再發生的消息,地域之廣幾乎橫貫美國東西海岸。相同的故事,不同的精彩。有的是外賣,有的是在餐廳裡用餐,有的是豐盛的自助餐;有的發生在幾年前,有的發生在幾個月前,有的就發生在那天早上;有的是午餐,有的是晚餐,有的是同僚聚餐,還有的是在舉家出遊度假的路上;有的數字來自你親手掰開的幸運簽餅;有的數字來自洗車或在士多店等候結賬時。有趣的是,所有這些故事都始於一個相同的開端:中餐館的幸運簽餅。
    《紐約清晨》上有很多關於彩票中獎的故事。一天早上,我在紐約市地鐵站無意中拿起一份來看。上面有篇短文登載了3月30日勁球彩票遭遇割肉事件,原因是這一天彩民們的中獎率高得異乎尋常,中獎者多達110位,而“罪魁禍首”就是中餐館的幸運簽餅。

         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大約有四萬家,比麥當勞、漢堡王和肯德基三大快餐連鎖店的總和還多。

         中餐館在美國幾乎無處不在。它們可以蝸居在城市遠郊的商場、市區平民窟,也可以棲身於美國中西部一些連地圖上也找不著的小鎮。從路易斯安那的阿布維爾市,到伊利諾伊的錫安城,再到亞利桑那的納瓦霍保護區,到處都有中餐館的身影。在納瓦霍保護區,中餐館甚至是當地土著居民不敢涉足經營的少數高端行業之一。舊餐館,主大街上的服裝店,商店門前的空地,隻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變身為中餐館。就連當年約翰?布斯用來計劃刺殺林肯總統的華盛頓特區旅館,如今也成了當地知名中餐館珍味樓(Wokn Roll)的所在地。

         很多美國人每周或每個月都要去中餐館用餐,這已經固化成了一種儀式,那種執著勁兒堪比基督徒上教堂做禮拜。

         1942年,雜碎和炒面成了美軍士兵餐桌上的佳肴。20世紀50年代早期,美國實驗醫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在研制脊灰炎疫苗時,幾乎每天都光顧匹茲堡大學附近福布斯大道上一家叫竹園(BambooGarden)的中餐館,而且每次都點同樣的東西:一碗雲吞湯,一個蛋卷,一碗米飯,一份雞肉豆芽炒面——全部隻需1.。

         中餐館也是聚會和會晤的理想去處。1961年,自由乘車運動爆發,眾多示威者們聚集在華盛頓一家中餐館用餐,準備餐後搭乘改變美國黑人命運的第一班自由巴士,去南方腹地抗議種族隔離政策。“有人稱之為‘最後的晚餐’。”約翰?路易斯說,當時他還隻是一名來自佐治亞農村的神學院學生,後來當上了國會議員。1962年,約翰?肯尼迪總統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派特使在燕京樓(YenchingPalace)進行秘密會談,成功消除了古巴導彈危機。這家當年位於華盛頓克利夫蘭公園附近的中餐館曾經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橋梁。

         在美國,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中餐館。在當選總統前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艾森豪威爾一直光顧華盛頓特區哥倫比亞路上的太陽飯店(SunChop SueyRestaurant),雞肉雜碎是他最常喫的一道菜。當選總統後,出於安全考慮,聯邦調查局曾對餐館的每一位員工做過安全調查。同樣有趣的是,布什總統一家最愛光顧弗吉尼亞福斯教堂外的北京飯店(PekingGourmet Inn),N17號桌是他們一家人的專座。為此,店方還為他們桌邊的窗戶安裝了防彈玻璃。

         難怪勁球彩票的官員們經常聽聞同一個故事在29個州一再發生的消息,地域之廣幾乎橫貫美國東西海岸。相同的故事,不同的精彩。有的是外賣,有的是在餐廳裡用餐,有的是豐盛的自助餐;有的發生在幾年前,有的發生在幾個月前,有的就發生在那天早上;有的是午餐,有的是晚餐,有的是同僚聚餐,還有的是在舉家出遊度假的路上;有的數字來自你親手掰開的幸運簽餅;有的數字來自洗車或在士多店等候結賬時。有趣的是,所有這些故事都始於一個相同的開端:中餐館的幸運簽餅。

         《紐約清晨》上有很多關於彩票中獎的故事。一天早上,我在紐約市地鐵站無意中拿起一份來看。上面有篇短文登載了3月30日勁球彩票遭遇割肉事件,原因是這一天彩民們的中獎率高得異乎尋常,中獎者多達110位,而“罪魁禍首”就是中餐館的幸運簽餅。

          我一下子來了精神。

         我從小就痴迷中餐館,它是我童年的一大發現,很多美國人都有類似的童年經歷。那時我家住在曼哈頓西北地區,那裡有著名的百老彙,路的兩旁林立著很多中餐館,所以有時也叫四川路。我父母當初決定在這裡定居是因為我父親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而我母親又不曾學會開車,後來也就一直沒有搬離市區。因為這些緣故,我有幸目睹並見證了很多在美國中餐館歷史上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重大變革。

         我們兄弟姐妹是二代華裔移民(簡稱ABC)。我們雖然有著黃顏色的皮膚,精神思想卻已完全西化,所以被戲稱為香蕉,外黃內白。移民家庭有很多不為外人知道的玩笑,我家也不例外。我父母甚至拿我們的名字做起了文章。他們給我起名Jennifer,我妹妹叫Frances,我弟弟叫Kenneth。首字母連起來剛好是肯尼迪機場(英文簡稱JFK),那是他們當年初到美國時降落的機場。

         1965年,美國頒布了《移民改革法》,這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外國技術人纔移居美國開了方便之門,並由此引發了移民潮流的戲劇性變化,使之從歐洲轉向了北美大陸。在這一股潮流中,臺灣、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急切地向美國輸送了大量的頂尖人纔。我父母就是隨著這股潮流來到美國的,他們是《移民改革法》的受益者。

         那時我父親在華爾街上班,家裡的飲食起居由我母親操辦,多數情況下還包括下廚做飯。像其他很多居住在百老彙地區的家庭一樣,每逢家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們就去中餐館訂購外賣。記憶中,童年的我經常一路小跑著去附近的中餐館叫外賣,兜裡揣著一張嶄新的小鈔。當時我還是個小女孩兒,身高不足以望過餐館的櫃臺,卻像個小大人,點菜時雙眼緊盯著白色的大菜單,那神情簡直是一臉的肅穆和莊嚴——母親認真教過我一些中文菜名,剛好能派上用場。(所以,毫無例外地,很多華裔美國兒童及其他移民家庭的小孩兒最熟悉的詞彙幾乎都與食品有關。)

         點好外賣後,我會把這些沉甸甸的寶貝一路提回家:一大塑料袋熱氣騰騰且分量十足並用梯形白色硬紙盒包裝好的美味佳肴。每逢這個時候,我們全家人總是迫不及待地圍坐成一圈,每個人都亢奮得蠢蠢欲動,仿佛時刻準備進行一場大掃蕩,什麼人間的禮儀和斯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先是打開塑料袋,拿出裡面一盒一盒的飯菜,接著是筷子,一小袋黑色醬油,當然少不了松脆的幸運簽餅;再打開飯盒,香氣撲面而來,展現在眼前的美味,光是看一看,也足以點燃你的味蕾。

         是琥珀色的叉燒撈面嗎?是用西蘭花襯底,微甜而又酥嫩的左宗棠雞嗎?還是紅瀝麻辣的麻婆豆腐?猜一猜,想一想,也是一番享受。晶瑩剔透的米飯上總是澆蓋著熱乎乎的醬汁,一種融合了煨豆醬、開胃醋、姜絲和香蒜的調味醬。中餐講究味覺衝擊:甜的,酸的,咸的,各種滋味一波又一波地向你襲來。奇妙的是,就連喫剩的殘羹冷炙,隔天熱一熱再喫,味道甚至會更好。

    幸運簽餅是中餐裡的又一個期待,為的是它的神秘和樂趣,而不是好喫。掰開簽餅,裡面紙條上的拼寫錯誤常常讓人忍俊不禁,遣詞造句也顯得笨拙離譜,但它傳遞的卻是中華古代先賢的智慧和關懷,讀上去讓人備感親切溫馨。記得我父母的書架上有很多擺放整齊的中國古典哲學著作,裡面有孔子的《論語》,還有《易經》。那時的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兒,無法讀懂這些艱深神秘的書籍,但偶爾得見的智慧的光芒讓我深信它們代表的是幾千年來華夏民族的聰明和纔智。

          然而,接下來的情形讓我非常震驚——幸運簽餅居然並非來自中國!

         這無異於被告知自己並非父母親生,或者世上並無聖誕老人,怎麼可能?要知道,我曾經一直深信幸運簽餅來自中國,它那酥脆香甜的口感,宛如新月的外形,以及暗藏玄機的構思,無一不勾起我對中國的遐想。

         記得第一次得知幸運簽餅並非來自中國是在我讀中學時。那時,我在看譚恩美的《喜福會》。書中講到,有兩位中國婦女在舊金山的幸運簽餅工廠找到了工作,其中一位在得知幸運簽餅來自中國後感到非常困惑,因為身為中國人的她竟從未聽說過幸運簽餅。

         關於幸運簽餅的身世問題,我也曾問過我母親,我問她是否早就知道幸運簽餅並非來自中國。她聳了聳肩,回答說,她從臺灣初到美國時以為它來自香港或中國大陸。中國那麼大,又沒統一。她從來沒到過中國大陸,我也和她一樣。

         幾年以後,來自美國的幸運簽餅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992年,《紐約時報》刊發了標題為《來自遠方的好運》的封面故事。文章報道,紐約布魯克林的雲吞食品公司計劃在中國銷售幸運簽餅。還補充說,幸運簽餅已經在香港面市,並以“正統的美國幸運簽餅”招攬顧客。

         經過幸運簽餅的身世風波後,我意識到我對中餐的了解還有待加深。現在回想起來,幸運簽餅的身世其實非常明朗。隻是,童年的我並未覺察出中餐館的外賣和我母親做的飯菜有何不一樣。我母親烹飪時常用的食材有白米飯、醬油、大蒜、蔥和炒鍋。但她從不把肉塊放在油裡炸得鮮嫩酥軟,也不會澆上一層濃香四溢的醬汁。她的食材在中餐館的菜單上很難看到,往往都是些經過腌制或脫水處理的奇形怪狀的東西。她的廚房裡總是擺滿了壇壇罐罐,還有裝著各種奇怪東西的袋子——白木耳、紅豆,散發著撲鼻氣味的黑蘑菇和蓮藕等。她喜歡使用保存過的食材,有看上去怪異透明的皮蛋,有辣味的腌竹筍,還有用醋浸泡過的芥藍。她還常做骨頭類或貝殼類的菜肴,比如糖醋排骨、蒜蓉蝦和雞腳。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