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茶書十三種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烹飪/美食
    【市場價】
    276-401
    【優惠價】
    173-251
    【作者】 郭孟良 
    【所屬類別】 圖書  烹飪/美食  茶酒飲料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6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1649
    作者:郭孟良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3年02月 

        
        
    "

    編輯推薦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與國人相伴千年,日常中無處不在。古人給茶注入了豐富多樣的文化,使其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茶即慢生活,專注於茶,讓我們忙碌的身心得以放松。
    這種源自中國的“平和”飲料,千年之中影響了全世界。它是中國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第4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子項目Z多的一項,共44個子項目,涵蓋茶生產、加工、飲用等所有的程序及文化。
    中國茶文化講究“茶和天下”,其“清靜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中國茶,連通全世界。
    閱讀本書,可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感受蘊含其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智慧、情感、精神。

     
    內容簡介

    作者潛心研究多年,全新譯解古代茶書經典十三種:《茶經》《茶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大觀茶論》《宣和北苑貢茶錄》《茶譜》《茶錄》《茶疏》《茶解》《茶說》《煮泉小品》《陽羨茗壺繫》。這些茶書極具價值,代表了當時茶文化的水平;以原創性為主,見解獨到;兼顧品水、茶具、地域之書。
    跨越千年,與陸羽、蔡襄、宋徽宗、熊蕃、朱權、許次紓、田藝蘅……煮茗論道。
    看古人如何采茶、制茶、藏茶、用火、品水、擇具、點茶、鬥茶。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茶文化重點學科帶頭人餘悅先生,茶文化學者、浙江農林大學關劍平教授,東亞茶道研究院院長、南山流茶道宗主馬守仁先生,聯袂推薦。

    作者簡介

    郭孟良,河南嵩縣人。歷史文化學者。著有《中國茶史》《中國茶典》《書香茶韻》《晚明商業出版》等。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目錄
    前言/郭孟良
    茶經………[唐]陸羽撰
    茶錄………[宋]蔡襄撰
    附:茶具圖贊……[宋]審安老人撰
    東溪試茶錄…………[宋]宋子安撰
    品茶要錄……………[宋]黃儒撰
    大觀茶論……………[宋]趙佶撰
    宣和北苑貢茶錄……[宋]熊蕃撰
    附:北苑別錄……[宋]趙汝礪撰
    茶譜………[明]朱權撰
    茶錄………[明]張源撰
    茶疏………[明]許次紓撰
    茶解………[明]羅廩撰
    茶說………[明]黃龍德撰

    前言/郭孟良
    茶經………[唐]陸羽撰
    茶錄………[宋]蔡襄撰
       附:茶具圖贊……[宋]審安老人撰
    東溪試茶錄…………[宋]宋子安撰
    品茶要錄……………[宋]黃儒撰
    大觀茶論……………[宋]趙佶撰
    宣和北苑貢茶錄……[宋]熊蕃撰
       附:北苑別錄……[宋]趙汝礪撰
    茶譜………[明]朱權撰
    茶錄………[明]張源撰
    茶疏………[明]許次紓撰
    茶解………[明]羅廩撰
    茶說………[明]黃龍德撰
    煮泉小品………[明]田藝蘅撰
    陽羨茗壺繫……[明]周高起撰

    前言
    前言
    人行草木間,茶性真善美。一片平凡而神奇的東方樹葉,蘊含著豐富的物質價值和博大的精神能量,早已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品茶、習茶、問茶悄然成風,茶的祖國又一次進入茶產業振興、茶文化復興和茶生活消費的新時代。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茶文化的傳習,還須從閱讀中國茶書開始。
    所謂中國茶書,是指中國古典文獻中關於茶葉生產、制造、品飲及其相關問題的專門著作,是人類茶文化遺產中重要、核心的部分,是中國茶文化的基本載體。在以正史藝文志和《四庫全書總目》為代表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的知識譜繫中,它們屬於子部中“以收諸雜書之無可繫屬者”的譜錄類。歷代茶書不僅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茶業發展的狀況,具有史料性,而且總結了茶葉生產、加工、品飲的實踐經驗,具有實用性,還留下了歷代茶人關於飲茶生活的藝術探索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概括說來,茶書內涵豐富,兼及茶史、茶學、茶藝、茶道,堪稱中國茶文化的經典,因而茶書的解讀和品賞,乃是我們走進品茶生活空間及其文化精神堂奧的門徑。

    前言
    人行草木間,茶性真善美。一片平凡而神奇的東方樹葉,蘊含著豐富的物質價值和博大的精神能量,早已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品茶、習茶、問茶悄然成風,茶的祖國又一次進入茶產業振興、茶文化復興和茶生活消費的新時代。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茶文化的傳習,還須從閱讀中國茶書開始。
    所謂中國茶書,是指中國古典文獻中關於茶葉生產、制造、品飲及其相關問題的專門著作,是人類茶文化遺產中重要、核心的部分,是中國茶文化的基本載體。在以正史藝文志和《四庫全書總目》為代表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的知識譜繫中,它們屬於子部中“以收諸雜書之無可繫屬者”的譜錄類。歷代茶書不僅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茶業發展的狀況,具有史料性,而且總結了茶葉生產、加工、品飲的實踐經驗,具有實用性,還留下了歷代茶人關於飲茶生活的藝術探索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概括說來,茶書內涵豐富,兼及茶史、茶學、茶藝、茶道,堪稱中國茶文化的經典,因而茶書的解讀和品賞,乃是我們走進品茶生活空間及其文化精神堂奧的門徑。
    中國茶書出現於“茶道大行”的唐代中葉,由“茶聖”陸羽開其先河。他遍稽群籍,廣搜博采,並親歷各地茶區考察,出入三教,與各界名士交流研討,撰成《茶經》三卷十篇,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論其飲,述其事,第其產,權其略,寫其圖,年(780)前後付梓行世,成就了人類歷史上部茶葉百科全書。自此以後,“人間相學事春茶”,茶書的編撰蔚然成風,形成古典文獻的一個專門類別。
    晚唐五代時期,茶書有十餘種。現存張又新《煎茶水記》、蘇廙《十六湯品》、王敷《茶酒論》,裴汶《茶述》、溫庭筠《采茶錄》和毛文錫《茶譜》則僅存輯本,而楊曄《膳夫經》,一作《膳夫經手錄》,殘本見宋晁載之《續談助》,後收入《宛委別藏》等叢書,其中關於唐代茶品的記載,亦頗具文獻價值。
    宋代是茶業的盛世,也是茶文化的精致時代,可以考知的茶書達三十種,傳世十一種,為我們留下以北苑貢茶為代表的末茶茶藝絕唱的完整記錄。其中既有茶藝專著蔡襄《茶錄》、趙佶《大觀茶論》,也有茶具專著審安老人《茶具圖贊》,茶葉評審專著黃儒《品茶要錄》,茶法專著瀋括《本朝茶法》。特別是伴隨建溪北苑貢茶的一枝獨秀,關於建茶的地域性專書也獨盛一時,宋子安《東溪試茶錄》、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和趙汝礪《北苑別錄》是其代表。
    明代衝泡飲法的變革和茶文化的發展,推動茶書編撰達於高潮。見於著錄的各類茶書有八十餘種,存世五十多種。其中有的是整理彙編前代茶書文獻,如孫大綬《茶經水辨》《茶經外集》《茶譜外集》,益藩所刻《茶譜》,喻政《茶書》等;有的是采輯論茶之作而成,如屠本畯《茗笈》、夏樹芳《茶董》、陳繼儒《茶董補》、龍膺《蒙史》等,張謙德《茶經》、何彬然《茶約》、徐獻忠《水品》則在搜集前人文獻的基礎上“附益新意”;比較有價值的是根據當時及個人的茶文化實踐,“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的創新類茶書,如朱權《茶譜》、張源《茶錄》、許次紓《茶疏》、羅廩《茶解》、黃龍德《茶說》以及田藝蘅《煮泉小品》、周高起《陽羨茗壺繫》等,堪稱明代茶書的代表作,也是散茶茶藝的經典之作。
    清代茶書近二十種,大多彙抄類編而成,原創性茶書很少。值得一提的是陸廷燦《續茶經》,依陸羽《茶經》原目,“采摭諸書以續之”,保存了不少文獻資料,其規模亦堪稱古代茶書之。
    關於古代茶書的彙編整理,始於明代。益端王朱祐檳《清媚合譜•茶譜》十二卷,成書於嘉靖十八年(1539)之前,今存崇禎殘本八卷五冊。喻政《茶書》,一名《茶書全集》,初刻於萬歷四十年(1612),收書十七種,次年又增補再版,收書二十五種。清代陸廷燦《續茶經》中亦曾開列一份“茶事著述名目”,著錄茶書七十二種,間有錯訛和重出,實為六十七種。1958年,萬國鼎《茶書總目提要》著錄九十八種,其中現存五十三種。1999年,阮浩耕等《中國古代茶葉全書》,收錄茶書六十四種,後附存目六十種。2007年,鄭培凱、朱自振主編的《中國歷代茶書彙編(校注本)》,收錄茶書一百一十四種(含輯佚)。然而,茶書,尤其是明清茶書的調查、發現還在繼續當中,同時,除了綜合性茶書,專題性的茶具、品水、茶法、藝文等的專書,地域性的如北苑、岕茶的專書以外,一些屬於某書的一部分,並非論茶專書,也被當作茶書輯出,如高濂《茶箋》出於《遵生八箋》,屠隆《茶箋》(《茶說》)出於《考槃餘事》,曹學佺《茶譜》出於《蜀中廣記》和《蜀中方物記》,即使如李日華《運泉約》一篇短文,亦入《民俗叢書•茶書篇》,均依傳統習慣視為茶書;以此類推,如李時珍《本草綱目•茶》入《古今茶事》輯“專著”,另如學者所論王像晉《群芳譜》中的《茶譜》、文震亨《長物志》中的《香茗志》、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中的《茗譜》,作為茶書,亦無不可。從出版傳播角度而言,茶書的不同組合、編纂和刊刻方式,亦可作為一種茶書看待。如此,茶書的數量就更多了。
    那麼,面對如此卷帙浩繁的茶書文獻,如何別擇去取,如何確定閱讀的先後次序,又如何準確解讀其文字、全面理解其內涵,就是每一個有志於修習茶學、遊心茶藝的人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為廣大茶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小型而精到的中國經典茶書讀本,便是筆者編撰本書的初衷。
    本書選編的原則,首先是歷代具有經典意義、能夠代表當時茶文化水平的茶書;其次是隻收原創性的茶書,纂輯彙編、采摭他文的一概不收;再次是兼顧地域性茶書,如宋代北苑貢茶,明代優秀茶書較多,故有關岕茶的兩種專書就隻好割愛了;復次是兼及品水之書和茶具專書。以此標準,選錄茶書十三種:唐代一種——《茶經》;宋代五種——《茶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大觀茶論》《宣和北苑貢茶錄》,另以《茶具圖贊》附於《茶錄》之後,並援先例將《北苑別錄》附於《宣和北苑貢茶錄》之後;明代七種——《茶譜》《茶錄》《茶疏》《茶解》《茶說》《煮泉小品》《陽羨茗壺繫》。正編十三種,附錄二種,基本體現了上述四項選編原則,代表了唐代煎茶法、宋代點茶法和明代以來泡茶法三種茶藝形態,可以說中國茶文化的精華俱在。在整理方式上,正文選取較好的底本加以校勘,前加解題性說明,簡略介紹作者生平、文獻價值、版本情況等,後面則是將注釋和翻譯有機融為一體的“譯解”,同時為幫助讀者理解文獻,增加感性認識和視覺效果,選配了若干插圖。
    需要說明的是,“茶書十三種”之名,古已有之,明末刻本,收錄《茶經》《茶錄》《試茶錄》《大觀茶論》《宣和北苑貢茶錄》《北苑別錄》《品茶要錄》《本朝茶法》《煎茶水記》《十六湯品》《述煮茶泉品》《采茶錄》《鬥茶記》唐宋茶書十三種,今藏山東省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為免使行家疑為《茶書十三種》的整理本,且所選既為古代茶書中的經典,故有朋友建議改為“茶書十三經”。然慮及本書乃為大眾選編的普及讀本,稱之為“經”,似過嚴肅,心下不免忐忑,因此仍名之“茶書十三種”。至於選擇是否妥當,整理是否嚴謹,形式是否便讀,還望讀者加以品鋻。同時,筆者也期待茶界專家不吝賜教,以便不斷修訂,臻於完善,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茶書十三經”、國人傳習茶文化的入門之作。

    媒體評論

    餘悅(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茶文化重點學科帶頭人):茶書百種,先讀經典。孟良君研究茶文化三十餘年,遍覽典籍,著有茶史,成果豐碩。今慧眼識珠,取精用宏,編撰此書,雅俗共賞,惠及世人!
    關劍平(茶文化學者、浙江農林大學教授):習茶之門,由此打開!作者總結了傳統茶文化精粹,含英咀華還是要由讀者實現。
    馬守仁(東亞茶道研究院院長、南山流茶道宗主):本書精選由唐至明十三種茶書譜錄,涵蓋唐代煎茶道、宋代點茶道、明代烹茶道三大烹飲法源流,對於了解和弘揚中華傳統茶道文化頗有幫助,強烈推薦!

    在線試讀
    《大觀茶論》 宋徽宗趙佶 著
    《大觀茶論》一卷,二十篇,一作《茶論》,宋徽宗趙佶(1082—1135)撰,宋代茶書代表作之一。
    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多纔多藝,尤以書畫知名,卻治國無術,即位後驕奢淫逸,崇奉道教,任用奸佞,勞民傷財,成為北宋的亡國之君。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他於年底傳位於趙桓,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東京失守,他與兒子趙桓被俘,紹興五年(1135)四月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後被追謚為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著作有《御注老子》《黃鐘徵角調》《聖濟經》《御制崇觀宸奎集》等,多已散佚。在位期間(1100—1125),正當宋代茶業的鼎盛時期,他本人也精通茶事,曾經“親手調茶,分賜左右”。該書分二十目,對於茶之生長、栽培、采制、品質、烹點,尤其是點茶茶藝、茶具做了繫統論述,體現了宋代茶文化發展的水平。
    《大觀茶論》,《宋史•藝文志》及其他文獻未見著錄,唯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右聖宗茶論一卷,徽宗御制。”《文獻通考•經籍考》沿用此名。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稱:“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二十篇。&rdq陶宗儀《說郛》始收錄全文,定名《大觀茶論》,即今之《說郛》二本:宛委山堂本、涵芬樓本。今以宛委山堂《說郛》本為底本,而以涵芬樓本作參校。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之求者,其類不一。谷粟之於饑,絲枲之於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歲時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衝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舉,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繫乎時之污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藉。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篋笥之精,爭鋻裁之妙,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
    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後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
    [譯解]

    《大觀茶論》 宋徽宗趙佶 著
    《大觀茶論》一卷,二十篇,一作《茶論》,宋徽宗趙佶(1082—1135)撰,宋代茶書代表作之一。
    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多纔多藝,尤以書畫知名,卻治國無術,即位後驕奢淫逸,崇奉道教,任用奸佞,勞民傷財,成為北宋的亡國之君。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他於年底傳位於趙桓,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東京失守,他與兒子趙桓被俘,紹興五年(1135)四月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後被追謚為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著作有《御注老子》《黃鐘徵角調》《聖濟經》《御制崇觀宸奎集》等,多已散佚。在位期間(1100—1125),正當宋代茶業的鼎盛時期,他本人也精通茶事,曾經“親手調茶,分賜左右”。該書分二十目,對於茶之生長、栽培、采制、品質、烹點,尤其是點茶茶藝、茶具做了繫統論述,體現了宋代茶文化發展的水平。
    《大觀茶論》,《宋史•藝文志》及其他文獻未見著錄,唯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右聖宗茶論一卷,徽宗御制。”《文獻通考•經籍考》沿用此名。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稱:“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二十篇。&rdq陶宗儀《說郛》始收錄全文,定名《大觀茶論》,即今之《說郛》二本:宛委山堂本、涵芬樓本。今以宛委山堂《說郛》本為底本,而以涵芬樓本作參校。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之求者,其類不一。谷粟之於饑,絲枲之於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歲時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衝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舉,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繫乎時之污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藉。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篋笥之精,爭鋻裁之妙,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
    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後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
    [譯解]
    我曾經認為植物的根株從地下往上生長於天地之間,就是用來滿足人們的各種生存需要的,所以其種類也各不相同。稻谷之類的糧食作物是供人們充饑用的,絲麻之類的經濟作物是供人們御寒用的,即使是庸人和孩子也都懂得喫飯穿衣的道理。這些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須臾不可或離的事物,是不會因為年景的好與壞、世道的和平和動亂而可以興廢的。至於說到茶葉這種植物,它占有浙江、福建一帶地方的秀美之氣,集中了山嶺川流之間自然之靈性,飲茶可以使人開闊胸襟、滌除郁悶,進而精神清爽、心境平和,其中的韻味卻不是庸人和孩子所能體會得到的;品飲之中那種淡泊高潔、雅致寧靜的幽趣,也是無法在生計窘迫、兵荒馬亂的歲月中體味和崇尚的。
    自從宋朝建立以來,每年都要把福建建溪所產的茶葉作為貢品,這裡所出產的龍團鳳餅,美名甲於天下,而建安壑源的茶品也從此日負盛名。發展到了今天(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我們的國家百廢俱興,海內晏然風清,朝廷之上,君臣勤勉治國,幸而達到了無為而治、國泰民安的境地。這時,無論是縉紳之家,還是平民百姓,都承蒙天地的恩澤,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盛行高雅的生活風尚,競相從事品茗鬥茶之事。所以,近年以來,人們采摘和挑選茶葉之精心,制作茶葉之工巧,講究茶葉品級之優秀,烹點品飲技巧之高妙,無不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況且事物的興廢,固然有其自身發展的時令和周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世道盛衰的影響。時局如果動蕩不安,人們的身心勞苦憂懼,那麼從前所謂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須臾不可或離的東西,還要疲於奔命地汲汲營求,而且唯恐謀求不得,哪裡有閑暇去議論品茶之事呢?如今天下太平已久,人心平靜安閑,物質生活豐富,所以那些日常生活必需而又須臾不可或離的東西早已豐足有餘,甚至散亂不整,到處丟棄。而天下的士人也都砥礪志趣,刻意追求清靜高雅,競相在休閑生活中尋求精神愉悅和娛樂享受,無不用金銀制成的茶碾來碾碎似美玉狀的茶餅,點湯擊拂,品茗鬥茶,比較茶葉包裝加工的精巧,爭論鋻賞和裁定品級高下的奧妙。在這個時候,即使是地位低下的士人,也不把蓄茶品飲作為羞恥之事,飲茶真可謂當今太平盛世清雅的風尚啊!
    天下升平的至治之世,不僅僅是人們得以充分發揮其纔能,就是像茶葉這樣本性通靈的草木之類,也得以充分展示其功用。我偶然借著閑暇的日子,潛心研究茶道的精微,領悟到了其中的奧妙,考慮到後世之人不一定能自然通曉品飲的利害,所以我在這裡詳細地敘述了茶事的本末,共分為二十篇,取名為《茶論》。


    茶疏   明代 許次紓
    飲時
    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棼亂,聽歌聞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語,明窗淨幾,洞房阿閣,賓主款狎,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
    [譯解]
    適宜飲茶的時間和環境有以下二十四種情況:心情愉快、閑適無事的時候,披閱書卷、吟詠詩詞感到疲倦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欣賞歌曲和音樂的時候,歌曲終了、樂曲結束的時候,緊閉家門、回避世事煩擾的時候,彈奏琴瑟、鋻賞畫卷的時候,夜深人靜、對坐敘話的時候,身處明窗淨幾的環境之中,身處內室樓閣之中,賓主殷勤相待、密切交往的時候,佳客相會、美人相約的時候,拜訪朋友剛剛返回的時候,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的時候,天色微陰、小雨飄灑的時候,小橋流水、畫舫輕蕩的時候,身處樹林茂密、修竹參天的環境之中,侍弄觀賞花草、把玩小鳥的時候,閑坐亭中、觀荷避暑的時候,在小院中焚香靜坐的時候,飲酒盡興、客人散去的時候,在晚輩的書齋和學館中的時候,身處清涼幽靜的寺院和道觀之中,身處名泉怪石的環境之中。


    不宜用
    惡水,敝器,銅匙,銅銚,木桶,柴薪,麩炭,粗童,惡婢,不潔巾帨,各色果實香藥。
    [譯解]
    茶事活動不適宜使用的人和物有以下十一種:不潔淨的水,劣質的器具,銅制的茶匙,銅制的茶銚,木制的水桶,木頭的柴火,細碎浮薄的木炭,笨手笨腳的童子,性情急躁粗鄙的女傭,不干淨的手巾,各色各樣的果實香藥。


    不宜近
    陰室,廚房,市喧,小兒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熱齋舍。
    [譯解]
    茶事活動不適宜接近的外界環境有以下七種情況:陰暗的房屋,廚房,喧囂的街市,小孩的啼哭,性格粗野的人,僮僕和奴婢相互哄鬧,酷熱難耐的齋堂居舍。


    良友
    清風明月,紙帳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樹。
    [譯解]
    與茶事活動相宜的良友是:清風明月,紙質的床帳和衣物,竹制的床榻和石制的枕頭,名貴珍奇的花草樹木。


    煮泉小品   明代 田藝蘅
    茶之團者、片者,皆出於碾硙之末,既損真味,復加油垢,即非佳品,總不若今之芽茶也。蓋天然者自勝耳。曾茶山《日鑄茶》詩“寶銙不自乏,山芽安可無”,蘇子瞻《壑源試焙新茶》詩“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是也。其末茶瀹之有屑,滯而不爽,知味者當自辨之。
    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況作人手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生曬茶,瀹之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
    [譯解]
    從前茶葉制成團餅,也稱片茶、臘茶,都是經過碾制加工而成,不僅損害了茶的天然真味,而且在團餅的表面塗上膏油,所以已不是上佳的好茶,總不如今天以新鮮嫩芽制成的芽茶。這是因為芽茶不損害茶的天然真性,所以自然會勝過團茶、片茶。宋代詩人曾幾《日鑄茶》詩中所說的“寶銙不自乏,山芽安可無”,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詩中所說的“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都是這個道理。況且,那種碾制成末的茶,衝點之後會有很多細屑,品飲起來會感覺滯澀而不清爽,精於品茶之道的人應當加以鋻別。
    芽茶經過炒制而成的,品質要稍差一些,而以陽光曬制而成的為好,也更加接近於自然天成,並且斷絕了煙火之氣。況且,采制加工的人手和器具不潔淨,或者不能適當地控制火候,都會損害茶葉的香氣和色澤。陽光曬制的茶葉衝泡於茶甌之中,就能達到芽葉舒展暢達、清翠鮮明的效果,極為可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