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農業綠色發展關鍵問題與技術
    該商品所屬分類:農業/林業 -> 農業/林業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高丁石,潘占社,李作明 
    【所屬類別】 圖書  農業/林業  農業基礎科學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116365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636584
    作者:高丁石,潘占社,李作明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7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指導原則,在概述農業發展理念、方法與途徑、發展條件與原則的基礎上,較繫統的闡述了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作用與核心實用技術,較全面的闡述了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多個環節(包括種植業的糧菜果高產栽培與立體間套及溫棚設施生產、養殖業的畜禽魚精養、沼氣生產與綜合利用、土壤培肥管理與污染防治、土地輪作與休耕以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突出實踐經驗,並對當前農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與發展思路。該書以農業綠色發展為主線,以問題分析和實踐經驗闡述及實用技術介紹為重點,語言精練樸實,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適宜於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業生產者閱讀。 
    作者簡介
    高丁石,男,1962年生,河南滑縣人,大專學歷。1982年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至今。2004年任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002年獲安陽市青年科技專家稱號,2004年獲安陽市優秀專家稱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34年來,先後在土壤分類、作物營養與施肥、主要農作物綜合增產技術、農作制度改革與間作套種、食用菌生產、桑蠶生產、水產養殖、農村新能源生產與生態農業等領域有較深程度的研究。多次主持完成國家、省業務部門下達的農業科技項目,先後獲農業部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獲河南省農業廳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先後出版農業科技專著10多本,約200萬字。撰寫10多篇論文在國家和省級農業學術刊物上發表。
    目錄
    篇農業生產的本質與特點及農業發展階段
    章農業生產的本質()
    節農業的概念與意義()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第三節農業生產的本質()
    第二章農業生產的特點()
    第三章農業發展經歷的階段()
    節原始農業()
    第二節傳統農業()
    第三節現代農業()
    第二篇農業綠色發展理念與方法途徑概述
    章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緊迫性()
    節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緊迫性()篇農業生產的本質與特點及農業發展階段
    章農業生產的本質()
    節農業的概念與意義()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第三節農業生產的本質()
    第二章農業生產的特點()
    第三章農業發展經歷的階段()
    節原始農業()
    第二節傳統農業()
    第三節現代農業()
    第二篇農業綠色發展理念與方法途徑概述
    章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緊迫性()
    節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緊迫性()
    第二章對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
    節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刻內涵()
    第二節對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的理解()
    第三節綠色農業的概念與農業綠色發展理念()
    第三章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任務目標()
    節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任務()
    第四章農業綠色發展的制度與體繫建設()
    節優化農業主體功能與空間布局()
    第二節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
    第三節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
    第四節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繫統()
    第五節健全創新驅動與約束激勵機制()
    第六節落實保障措施()
    第五章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要形態與實現形式()
    第六章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式與手段()
    第七章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創新點和支持體繫()
    節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創新點()
    第二節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體繫()
    第三篇農業綠色發展的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
    章種植業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
    節種植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方針()
    第二節種植業生產重點與增效方式()
    第三節農作物高效間套種植模式與實用技術()
    第四節溫棚瓜菜栽培實用技術()
    第二章林果業發展的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
    節林果業發展潛力與措施()
    第二節設施林果栽培技術要點()
    第三章畜牧養殖與水產業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
    節畜禽養殖與水產養殖業增效潛力與措施()
    第二節養豬實用技術要點()
    第三節養羊實用技術要點()
    第四節養牛實用技術要點()
    第五節池塘人工養魚的常規技術()
    第四篇農業綠色發展中關鍵實用技術
    章農業綠色發展目標()
    第二章畜禽糞便與秸稈的沼氣處理實用技術()
    節關於沼氣的概述()
    第二節沼氣的生產原理與生產方法()
    第三節沼氣的綜合利用技術()
    第四節穩步發展沼氣事業的幾點體會()
    第三章科學施肥與土壤培肥實用技術()
    節增施有機肥料()
    第二節合理施用化學肥料()
    第三節應用葉面噴肥技術()
    第四節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第五節高產土壤的特點與培肥()
    第四章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與實用技術()
    節實行輪作休耕制度的意義()
    第二節實行輪作休耕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輪作休耕實用技術()
    第五篇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章農業產業化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章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特征與組織形式()
    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創新()
    第三章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途徑()
    節立足當地優勢,科學確立產業化發展道路()
    第二節轉變方式,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第三節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保障措施()
    第四章當前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節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與原則()
    第二節當前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第五章不斷創新土地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繫()
    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節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繫()



    前言
    前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擔當,對保障國家食品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維繫當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孫後代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生產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農業生產的再發展就必須運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把農業現代化納入生態合理的軌道,以實現農業健康發展、優質與高效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回顧20世紀以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歷程,人類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工業化的推進為人類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如資源衰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不良後果,再加上人類的剛性增長,人類必然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必然要催生一種新的農業增長方式或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出現,“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前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擔當,對保障國家食品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維繫當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孫後代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生產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農業生產的再發展就必須運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把農業現代化納入生態合理的軌道,以實現農業健康發展、優質與高效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回顧20世紀以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歷程,人類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工業化的推進為人類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如資源衰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不良後果,再加上人類的剛性增長,人類必然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必然要催生一種新的農業增長方式或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出現,“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應運而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首次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並重點強調了生態農業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發展方式。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擁有5 000多年的農業發展史,傳統精耕細作經驗豐富,具有較好的農業綠色發展基礎條件;同時,我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環境條件的多樣性,使農業生產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加上農業生產本來有眾多特性,因此,這就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宜的發展模式。在我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模式,既要繼承和發揚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還要在此基礎上大量應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為此,作者根據多年來的生產實踐經驗,加之觀察與思考,運用生態循環原則,對實現種(植)、養(殖)、沼(氣)生產、土壤培肥管理與防止污染、土地輪作與休耕制度以及產業化經營的理念和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的實用技術作了簡要總結,提出了一些淺薄看法,旨在為我國的農業綠色發展盡些微薄之力。
    本書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指導原則,在概述農業發展理念、方法與途徑、發展條件與原則的基礎上,較繫統地闡述了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作用與核心實用技術,較全面地闡述了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多個環節(包括種植業的糧菜果高產栽培與立體間套及溫棚設施生產、養殖業的畜禽魚精養、沼氣生產與綜合利用、土壤培肥管理與污染防治、土地輪作與休耕以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增效措施與實用技術,突出實踐經驗,並對當前農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與發展思路。該書以農業綠色發展為主線,以問題分析和實踐經驗闡述及實用技術介紹為重點,語言精練樸實,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適宜於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業生產者閱讀。
    由於編著者水平所限,加之有些問題尚在探索之中,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8年3月
    在線試讀
    篇·章農業生產的本質章農業生產的本質
    節農業的概念與意義
    廣義農業的概念是指人們利用生物生命過程取得產品的生產以及附屬於這種生產的各部門的總稱。一般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以農業為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長期基本方針。農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關繫到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關繫到我國工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把農業發展放在首位加速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使農業生產走良性循環的生態化道路,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的根本大計。
    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是我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也是近些年來黨中央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多地少,解決10多億人的喫飯問題,任何時候都隻能立足於自力更生,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國又是個農業大國,80%的人口是農村,這是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的基本國情。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談不上國家的現代化。農業和農村工作關繫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繫到全社會的進步和穩定,關繫到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和政治較量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地位。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關繫重大的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繫,激發農村經濟社會活力;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繫,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喫得好喫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在守住全國耕地面積不少於18億畝,農業用水控制在3 720億m3的底線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綠色發展道路。篇·章農業生產的本質章農業生產的本質
    節農業的概念與意義
    廣義農業的概念是指人們利用生物生命過程取得產品的生產以及附屬於這種生產的各部門的總稱。一般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以農業為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長期基本方針。農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關繫到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關繫到我國工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把農業發展放在首位加速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使農業生產走良性循環的生態化道路,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的根本大計。
    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是我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也是近些年來黨中央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多地少,解決10多億人的喫飯問題,任何時候都隻能立足於自力更生,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國又是個農業大國,80%的人口是農村,這是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的基本國情。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談不上國家的現代化。農業和農村工作關繫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繫到全社會的進步和穩定,關繫到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和政治較量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地位。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關繫重大的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第二節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繫,激發農村經濟社會活力;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繫,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喫得好喫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在守住全國耕地面積不少於18億畝,農業用水控制在3 720億m3的底線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綠色發展道路。
    第三節農業生產的本質
    農業生產是人類利用綠色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進行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來取得社會需要產品的一種活動。地球上廣大的生物界和人類全部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源可以說都是太陽能。太陽不停頓地向周圍發出巨大的輻射能,但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以及微生物還不能直接轉化為自身可以利用的能量,更無法將其能量貯存起來,能夠直接利用太陽能並把太陽能的動能轉化為有機物化學潛能貯存起來的隻有綠色植物。恩格斯早在1882年就指出:“植物是太陽光能的偉大吸收者,也是已經改變了形態的太陽能的偉大貯存者”。綠色植物細胞內的葉綠體,能夠利用光能,將簡單的無機物合成為有機化合物。一部分被人類直接食用、消化;一部分被動物食用、消化後再被人類利用,一些不能被人和動物利用的有機殘體和排洩物,又被微生物分解,復雜的有機物便被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無機物又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形成物質循環。
    由此可見,農業生產的實質是人們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動所進行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過程。如何采取措施使植物充分合理地利用環境因素(如光、熱、水、二氧化碳、土地、化肥等),按照人類需求,盡可能促進這一過程高效率的實現就是農業生產的基本任務。
    農業生產一般由植物生產(種植業)、動物生產(養殖業)和動、植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處理即圍繞土壤培肥管理而不斷增加的培肥力和改善生產條件3個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基本環節組成。同時,要想提高生產效益,實現綠色發展,還應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無公害生產,避免土地環境與農產品污染,實現生態化生產。
    植物生產是農業生產的個基本環節,也稱個“車間”。綠色植物既是進行生產的機器又是產品,它的任務是直接利用環境資源轉化固定太陽能為植物有機體內的化學潛能,把簡單的無機物質合成為有機物質。植物生產包括農田、草原、果園和森林。所以在安排農作物生產時,應綜合考慮當地的農業自然資源,因地制宜,根據農業科學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對農田、果樹、林木、飼草等方面合理區劃,綜合開發綠色發展。當然人類對農作物主產品——糧食需求是位的。種植業生產中糧食生產是主體部分,應優先發展,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纔能合理安排其他種植業生產。
    動物生產是農業生產的第二個基本環節,也稱第二“車間”。主要是家畜、家禽和漁業生產,它的任務是進行農業生產的第二次生產,把植物生產的有機物質重新改造成為對人類具有更大價值的肉類、乳類、蛋類和皮、毛等產品,同時還可排洩糞便,為沼氣生產提供原料和為植物生產提供優質的肥料。所以,畜牧業與漁業的發展,不但能為人類提供優質畜產品,還能為農業再生產提供大量的肥料和能源動力。發展畜牧業與漁業有利於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除一些不宜於農耕的土地可作為牧場、漁場進行畜牧業、漁業生產外,平原適宜於農田耕作區也應盡一切努力充分利用人類不能直接利用的農副產品(如作物秸稈、樹葉、果皮等)發展畜牧業,使農作物增值,並把營養物質盡量轉移到農田中去從而擴大農田物質循環,不斷發展種植業。植物生產和動物生產有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密切關繫,通過人們的合理組織,兩者均能不斷促進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綠色發展。
    土壤培肥管理及生產條件的改善是農業生產的第三個基本環節,也稱第三“車間”。“萬物土中生”“良田出高產”,土壤肥力為農作物增產提供物質保證,作物要高產,必須有高肥力土壤作為基礎。土壤的培肥管理及生產條件的改善是植物生產的潛力積累,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將一些有機物質分解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態,或形成土壤腐殖質,改良土壤結構;另一方面用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法制造植物生產所需的營養物質,投入到生產中促進植物生產,並采取措施改善植物生長其他環境因素,有利於植物生產。
    近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把沼氣生產技術引入農業生產過程中,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事情,植物生產廢物和動物生產廢物以及人類生活廢物通過厭氧發酵過程,不僅能把廢物分解轉化為動、植物生產的原料,同時,還獲得了干淨、清潔的能源,另外,也消滅了寄生蟲卵和病菌,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所以說,沼氣生產是種植業和養殖業“車間”的聯繫紐帶,也是土壤培肥管理環節的良好途徑,是搞好農業良性循環的核心。在農村發展以沼氣為核心的生態農業富民工程,是增加能源改善環境改變衛生面貌的重要途徑,是有效利用農村資源加快畜牧養殖業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基礎,還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可持續綠色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上述3個環節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態結構,這3個環節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農業生產中隻有在土壤、植物、動物之間保持高效能的能量轉移和物質循環,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盡可能地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纔能形成一個高效率的農業生產體繫。各地隻有根據當地的農業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源綜合安排糧食、飼料、肥料、燃料等人們生活所需物質,建立農、林、牧、漁、土之間正常的能量和物質循環方式,不斷的培肥地力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條件,纔能保持農業生產良性循環,促進農業生產綠色持續穩定發展。篇·第二章農業生產的特點第二章農業生產的特點
    農業生產有許多特殊性,隻有充分認識特殊性,根據不同的特性辦事,纔能有利於農業生產和搞好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其一,農業生產具有生物性。農業生產的對像是農作物、樹木、微生物、牧草、家畜、家禽、漁類等,它們都是有生命的生物。生物是活的有機體,各自有著自身的生長發育規律,對環境條件有一定的選擇性和適應性,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時,一般要按照各種生物的生態習性和自然環境的特點來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建立合理的生態平衡繫統,做到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不斷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其二,農業生產具有區域性。農業生產一般在野外進行。 由於地球與太陽的位置及運動規律、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等種種原因,造成地球各處的農業自然資源如光、熱、水、土等分布的強弱和多少是不均衡的,形成農業自然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差別。我國從大範圍看,南方熱量高、水多;北方熱量低、水少。東部雨量多、土地肥沃;西北部雨量少、土地干旱、且鹽堿、風沙嚴重。西北光照多,東南光照少。不同的生態環境,也各有其適宜的作物種類和耕作方式。所以,進行農業生產要從各地的生態環境條件出發,在充分摸清認識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農業生產條件,搞好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從實際出發,正確利用全部土地和光、熱、水資源,使地盡其利,物盡其用,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盡可能地發揮各地的資源優勢。
    其三,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較長的周期性。各種農作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其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都形成了對外界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加上不同地理位置的氣候條件不同,在不同地區對不同農作物就自然地規定了耕種管收的時間性,使農業生產表現出較強的季節性。由於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需一年時間,地球上氣候變化具有年周期性,農業生產季節性也隨之年周期變化,從而使生產季節有較長的周期性。也就出現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的農諺。農業生產錯過時機,便失去了與作物生長發育相協調的一年一度出現的生態條件,就會擴大作物與環境的矛盾,輕則影響作物產量或品質,重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因此,“不違農時”自古就是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一條寶貴經驗,應當嚴格堅持。但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人們采用地膜、溫棚等措施,人為地改變一些環境條件,延長或變更了生產季節性,從事生產效益高的農業生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應當在逐步試驗示範的基礎上,掌握必要的技術和必要的投入,不斷壯大完善提高,且不可盲目擴大範圍與規模,造成投資大,用工多,而效益低的不良後果。
    其四,農業生產的連續性和循環性。人類對農產品的需求是長期的,而農產品卻不能長久保存,農業生產需要不斷地連續進行,纔能不斷的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所以,農業生產不能一勞永逸。農業也是子孫萬代的事業,農業資源是子孫萬代的產業,是要子子孫孫永續利用的。農業生產所需的自然資源如陽光、熱量、空氣等可以年復一年不斷供應,土地資源通過合理利用與管理,在潛力範圍內還可不斷更新。但是在農業生產中不研究自然規律,破壞性的濫用或超潛力利用土地資源,如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化肥、激素造成環境污染和重用輕養掠奪式經營等行為,使農業資源的可更新性受到破壞,就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必須考慮農業生產連續性特點,保證農業資源的不斷更新是農業生產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保證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基本前提。在農業生產周期性變化中,要考慮上茬作物同下茬作物緊密相連和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因素,瞻前顧後,做到從當季著手,從全年著眼,前季為後季,季季為全年,今年為明年,達到農作物全面持續增產增效,生態化生產經營,綠色發展永續利用。
    其五,農業生產的綜合性。農業生產是天、地、人、物綜合作用的社會性生產,它是用社會資源進行再加工的生產,經濟再生產過程與自然生產過程互相交織在一起,因此,它既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又受經濟規律的制約,在生產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對自然資源的適應、利用、改造和保護,也要考慮社會資源如資金、人力、石油、化肥、機器、農藥的投放效果,使其盡可能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生產效益。從種植業內部看,糧、棉、油、麻、糖、菜、煙、果、茶等各類農作物種植的面積和取得的效益,受到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受著社會需要的制約,需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從農、林、牧、副、漁大農業來看,也需要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纔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和輕工等各方面的需要。農業生產涉及面廣,受到多部門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隻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纔能提高生產效益,達到不斷提高產量和增加收入的目的。需要多學科聯合加強對現代生態農業的宏觀研究和綜合研究,搞好整體的協調和布局,促進農業生產進行良性循環和綠色持續發展。
    其六,農業生產的規模性。農業生產必須具備一定規模,纔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等農業生產因素的作用,纔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較小的生產規模,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商品化,不利於農業投入,會出現重復投入現像,造成投入浪費,也不利於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作用和效率。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問題,將越來越重要。篇·第三章農業發展經歷的階段第三章農業發展經歷的階段
    農業發展的歷史是極其漫長的,一般認為農業的發展經歷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3個發展階段。我國農業歷史悠久,是農業起源的中心,這3個發展階段非常典型且完整。
    節原始農業
    人類早的社會形態是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末期,一方面,隨著人口的增加,對食物的需求不斷擴大,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已經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人類急需尋求穩定的食品來源;另一方面,隨著勞動經驗的積累和勞動工具的改進,人類學會了一繫列增加勞動產品的方法。因此,一場經濟革命—即人類社會由采集狩獵社會向農業社會的轉變就由此而產生了。
    原始農業起前8000—9000年,原始農業初僅是對自然的模仿,因此,種植方式既簡單又粗放,將種子撒到地裡,任其自然生長,到了收獲季節再采集谷粒,後來發展到“刀耕火種”,又進一步發展到“穭耕”和“中耕”的耕作方式時期。
    原始社會的出現,使人類實現了由攝取經濟向生產經濟的轉變,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直到這時,人類纔真正脫離了動物界,成為真正完整意義上的人。
    原始農業盡管非常落後,但它畢竟在促進人類進步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由於農業的產生,生產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速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帶來了較長時期的定居,帶來了農村和逐漸發展的未來城市,奠定了人類空前未有的物質基礎。因此,原始農業的產生被稱為“農業革命”。
    從農業產生到工業社會出現這漫長的歷史中,農業一直是社會的主導產業,它為人類提供了衣食等基本的生存條件。這一時期的人類使用簡陋粗糙的工具,耕作方式主要采用刀耕火種和輪墾種植,既沒有品種的選育,也沒有灌溉措施,完全靠天喫飯;對病蟲害及自然災害沒有任何抵御能力;依靠長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復地力;靠單純經驗積累起來的生產技能,進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營的生產,經營規模狹小,沒有多少分工。總之,原始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產量很不穩定,雖然“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破壞作用很大,但由於人口稀少,而且采用“撂荒”“拋荒”“休田”的方法,自然資源和環境恢復很快,所以,對自然環境和資源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所以說,原始農業的產品沒有任何污染,應屬有機農業。
    第二節傳統農業
    傳統農業是農業發展歷史上的第二個階段,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出現到19世紀末20世紀中葉前這段時期的農業。表現為農業生產逐步向半機械化轉變,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增多,農業生產技術開始不斷運用近代自然科學成果,農業生產由自給自足為主逐漸轉變為商品化,社會化生產,農業發展速度大大加快,而農業產值與農民數量在國民經濟和總就業人數中的比重開始下降。
    我國的傳統農業經歷了夏、商、周的初步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精耕細作農業技術的產生,北方旱作技術體繫和南方水田技術體繫的形成,一直到明清時期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和提高,形成了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傳統農業技術體繫。在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農具制作、農田灌溉、土壤肥料、田間管理、農時節氣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德國化學家李比希說:“中國農業是以經驗和觀察為指導,長期保持著土壤肥力,借以適應人口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其產量,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農業耕種方法”。美國當代育種家布勞格說:“中國人民創造了世界上已知的驚人的變革之一,幾乎遍及全國的兩熟和三熟栽培,在發展中國家中居於領先地位”。
    中國傳統農業注意節約資源,並限度地保護環境,通過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通過種植綠肥植物、糞便、廢氣物還田保護土壤肥力;利用選擇法培育和保存優良品種;利用河流、池塘和井進行灌溉;利用人力和蓄力耕作;利用栽培、生物、物理的方法和天然物質防治病蟲害。因此說,中國傳統農業既是生態農業,又是有機農業,為我們發展現代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傳統農業生產雖然保證了人口增長的生活供給,種養結合生產方式有了一定的發展,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農業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逐步加大,給環境造成了較大威脅。並且其生產經營方式也有許多不足,一是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體,難以應對大市場帶來的變化。二是基本上依靠世代相傳的農業生產經驗,生產要素比較分散,生產投入不科學,農業勞動生產水平不高。三是農業生產率水平低下,農業產出量和農民增收緩慢,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較低。四是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從總體上講,農業生產方式仍屬於小而全、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五是農民改造自然的能力雖然有了新的進步與發展,但是農業組織化程度與水平仍然較低,受傳統農業的影響和家庭條件限制難以擴大再生產,農畜產品轉化增值的程度依然不高,農業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無法很好的實現。
    第三節現代農業
    19世紀工業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準備了條件。其主要表現為以現代工業裝備農業,以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農業,以現代經濟理論和方法經營農業,用開放式的商品經濟替代封閉式的自給性傳統經濟。現代農業首先在發達國家實現,主要是農業機械、化肥、農藥和良種的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它是以大量石化能源的投入為特點的農業,因此,又稱為“石油農業”或“無機農業”。
    從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的發明,逐步發明了蒸汽犁和拖拉機,到現在農業機械已高度智能化、節能化、環保化。從1838年英國發明了磷酸鈣肥料,到目前發展為含復合肥普遍應用。從1882年法國發明了波爾多液殺菌劑,到目前出現種類眾多的殺菌、殺蟲劑以及除草劑。肥料、農藥施用已出現殘留污染問題和抗性問題;並且育種工作也經歷了人工選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發展過程,培育出大量優良品種,到目前人們已經能夠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按照自己的意願培育品種,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也引起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憂慮。
    現代農業降低了勞動強度,限度的發掘了植物的增產潛力,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但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發達國家對發展現代農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他們開始對“石油農業”進行反思批判,提出了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來替代“石油農業”。我國的現代農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應充分吸取發達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與教訓,堅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搞好農業良性循環,綠色發展,走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綠色發展道路。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