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非凡韌性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一般工業技術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劉雯雯、邬雨航 
    【所屬類別】 圖書  工業技術  一般工業技術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6435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643555
    叢書名:清華終身學習繫列出版物

    作者:劉雯雯、邬雨航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編輯推薦

    “清華終身學習繫列出版物”之一。在VUCA時代,為什麼有些企業反應僵硬,動作變形,要麼轟然坍塌氣殆盡,而有些企業則張弛有度,應對從容,基本完好無損,甚或實力勁增?到底什麼因素影響和決定不同企業的成長命途之異同?除去運氣之外,至少有一種特定的組織意識和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本書將“韌性思維”引入戰略管理,幫助管理者構建一種主動自發而警覺審慎的生存意識,一種對外部環境積極應對和調整的組織能力,通過對外部情勢與內部動態進行的審慎精準的監控與預判,對理性和常識的尊崇,基於智慧和專長的即興發揮,不同應對措施的創造性組合,既發揮企業特長而又兼收並蓄、善於合作,幫助組織實現基業長青。

     
    內容簡介

    在VUCA時代,為什麼有些企業反應僵硬,動作變形,要麼轟然坍塌氣殆盡,而有些企業則張弛有度,應對從容,基本完好無損,甚或實力勁增?到底什麼因素影響和決定不同企業的成長命途之異同?除去運氣之外,至少有一種特定的組織意識和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本書將“韌性思維”引入戰略管理,幫助管理者構建一種主動自發而警覺審慎的生存意識,一種對外部環境積極應對和調整的組織能力,通過對外部情勢與內部動態進行的審慎精準的監控與預判,對理性和常識的尊崇,基於智慧和專長的即興發揮,不同應對措施的創造性組合,既發揮企業特長而又兼收並蓄、善於合作,幫助組織實現基業長青。

    作者簡介

    劉雯雯,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美國管理學會會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戰略管理、組織發展與變革、消費者行為學等。出版《組織脆弱性研究》(獨著)、《Green Strategy: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 for Sustainability(綠色戰略:企業持續發展之路》(副主編)。

    目錄

    第1章 擁抱不確定性 / 1
    1.1偶發事件的力量 / 1
    1.1.1什麼是即興創造行為 / 1
    1.1.2如何創造組織即興最佳效果 / 5
    1.2預測的囹圄 / 7
    1.2.1認清復雜繫統本質 / 7
    1.2.2線性模式,悖論? / 8
    1.2.3環境永遠不確定 / 9
    1.3克服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 11
    1.3.1借助局外人的幫助 / 11
    1.3.2利用意外和干擾 / 12
    1.4欣賞“隨機性” / 14
    1.4.1非線性推進 / 14


    第1章 擁抱不確定性 / 1
    1.1偶發事件的力量 / 1
    1.1.1什麼是即興創造行為 / 1
    1.1.2如何創造組織即興最佳效果 / 5
    1.2預測的囹圄 / 7
    1.2.1認清復雜繫統本質 / 7
    1.2.2線性模式,悖論? / 8
    1.2.3環境永遠不確定 / 9
    1.3克服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 11
    1.3.1借助局外人的幫助 / 11
    1.3.2利用意外和干擾 / 12
    1.4欣賞“隨機性” / 14
    1.4.1非線性推進 / 14
    1.4.2吸收、適應、生成 / 15
    1.4.3引入多樣性團隊 / 20
    1.5期待“意外” / 22
    1.5.1利用意外進行拓展創新 / 22
    1.5.2營造允許意外的組織文化 / 24
    第2章 走出固化的陷阱 / 29
    2.1不要讓過去限制了未來 / 29
    2.1.1擺脫慣性思維 / 30
    2.1.2掙脫路徑依賴的泥潭 / 31
    2.2在經驗之外思考 / 34
    2.2.1拒絕最佳實踐 / 34
    2.2.2調動設計思維 / 37
    2.3越是習以為常,越是值得推翻  / 40
    2.3.1隱含假設如影隨形 / 40
    2.3.2質疑理所當然,但不質疑一切 / 42
    2.3.3一切照舊不再有效 / 43
    2.3.4跨越邊界 / 45
    2.4最省力法則 / 47
    2.4.1承認人的本質是懶惰 / 47
    2.4.2我們都是認知吝嗇者 / 48
    2.5放下熟悉的工具 / 50
    2.5.1別讓惰性困住你的手腳 / 50
    2.5.2放下,清空,歸零 / 51
    2.6學會創造 / 52
    第3章 重新確定問題 / 60
    3.1問題的價值勝過答案 / 60
    3.1.1先確定問題,而非尋找答案 / 60
    3.1.2嘗試使用整體思維 / 62
    3.2提出問題,逆轉假設 / 63
    3.2.1學會聰明地提問 / 63
    3.2.2尋找那些特立獨行者 / 66
    3.3刻意的初學者 / 69
    3.3.1源頭思考 / 69
    3.3.2永遠保持好奇心 / 70
    3.4敢於“偉大” / 72
    3.4.1目標決定高度 / 72
    3.4.2極致成就不凡 / 74
    3.5敢於“不同” / 78
    第4章 試錯的力量 / 82
    4.1噴嘴的進化 / 82
    4.1.1重復實驗,反復試錯 / 82
    4.1.2邊想邊爬 / 85
    4.2問題越復雜,試錯法越高效 / 88
    4.2.1不如看看反應再行動 / 88
    4.2.2測試的力量 / 89
    4.2.3辯證看待測試 / 92
    4.3制導導彈模型 / 95
    4.3.1平衡計劃與變化 / 95
    4.3.2學會連接 / 96
    4.4學習型失敗 / 97
    4.4.1允許失敗,積極失敗 / 97
    4.4.2快速失敗,經常失敗 / 99
    4.4.3擁抱失敗,就是擁抱成功 / 101
    4.4.4保持謙遜,成敗並非對立 / 102
    4.5試錯,為失敗而生 / 106
    第5章 轉化限制 / 112
    5.1一無所有的富饒 / 112
    5.1.1擁有是一種障礙 / 112
    5.1.2失去也意味著重生 / 114
    5.2在限制中發現機會 / 115
    5.2.1限制迫使我們思考 / 115
    5.2.2利用你的弱點 / 117
    5.3障礙就是道路 / 119
    5.3.1你的敵人其實也是你的朋友 / 119
    5.3.2逃避不可恥,且有用 / 120
    5.3.3接受它,拼湊它 / 121
    5.4少即是多 / 123
    5.4.1學會做減法 / 123
    5.4.2大道至簡 / 125
    5.5刻意自我設限 / 127
    5.5.1迷失在富足與自由之中 / 127
    5.5.2節儉式創新 / 128
    5.6限制導向的文化 / 129
    第6章 推進多樣性 / 133
    6.1英雄所見不同 / 133
    6.1.1趨同危機 / 133
    6.1.2“衝突”的集體智慧 / 138
    6.2邀請局外人 / 143
    6.3不可錯過的T型人纔 / 145
    6.4不可忽視的外部視角 / 148
    6.4.1引入外部視角 / 148
    6.4.2平衡細節與全局 / 149
    6.5一切並非顯而易見 / 150
    第7章 打開成長空間 / 155
    7.1商業是無限遊戲 / 155
    7.1.1不斷跨越極限 / 155
    7.1.2孕育成長型思維 / 157
    7.2探索相鄰可能 / 158
    7.2.1創造本質就是重組 / 158
    7.2.2構建滲透性邊界 / 161
    7.3異想,天開 / 163
    7.3.1連接你能想到的一切 / 163
    7.3.2獵取交叉點 / 165
    7.4如何不去找規律 / 169
    7.4.1有序?實則無序 / 169
    7.4.2錯誤的激勵扼殺創新 / 170
    7.5盡在掌控中?  / 171
    7.5.1權威不是神話 / 171
    7.5.2我們遠比自己想像中渺小 / 172
    7.6在細節上下功夫 / 173
    7.7“扼殺”自己 / 176
    7.7.1假想最壞的結果 / 176
    7.7.2沒有什麼不能破壞 / 178


    尾聲 / 181

    前言

    彎而不折(Bent not Broke)
    荷蘭與水關繫密切,從阿姆斯特丹運河到“民族團結”政治,無不體現著這個國家與水的聯結。之所以有“民族團結”政治,就是因為歷史上荷蘭人總需要共同努力,疏通被水覆蓋的大片地區。對荷蘭人來說,與水的博弈幾乎成了一種本能的衝動,控制水的走向是他們生存的技能。當得知1953年1月的這場悲劇後,荷蘭政府立刻采取了緊急措施,以防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雖然荷蘭人已經建造了一堵可以在1 000年內抵御海水破壞的堅固牆,但他們仍然認為這遠遠不夠,荷蘭需要建造世界上最堅固、最扎實、最安穩的防潮牆。


    彎而不折(Bent not Broke)


    在1953年1月的最後一天,來自北海的強風在滿月的幫助下引發了巨大的風暴潮,摧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東部低地。在北海的另一邊,即荷蘭的西南角,萊茵河分裂成一個由河口和低窪島嶼組成的區域,潮水湧過堤壩進入西蘭省。這個省被恰當地命名為“西蘭”(Sealand),在英語中意思是“澤國”。潮水淹沒了房屋、學校和醫院,造成1 800多人死亡。對於這個懂水且善於治水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場令人震驚的災難。
    荷蘭與水關繫密切,從阿姆斯特丹運河到“民族團結”政治,無不體現著這個國家與水的聯結。之所以有“民族團結”政治,就是因為歷史上荷蘭人總需要共同努力,疏通被水覆蓋的大片地區。對荷蘭人來說,與水的博弈幾乎成了一種本能的衝動,控制水的走向是他們生存的技能。當得知1953年1月的這場悲劇後,荷蘭政府立刻采取了緊急措施,以防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雖然荷蘭人已經建造了一堵可以在1 000年內抵御海水破壞的堅固牆,但他們仍然認為這遠遠不夠,荷蘭需要建造世界上最堅固、最扎實、最安穩的防潮牆。
    舉世聞名的“三角洲工程”歷時40年,終於在1997年竣工。該項目將大壩、風暴潮屏障和防洪閘連接起來,有效地縮短了需要堤防保護的海岸線的長度。美國土木工程協會認為“三角洲工程”是“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人們一致認為,如果這個項目在1953年就存在的話,荷蘭就不會受到北海洪水的侵襲了。然而,與馬奇諾防線一樣,對已知威脅的強力保護有時卻是乏力的。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威脅可能來自許多地方。1993年和1995年,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融雪洪水從瑞士經過德國湧入荷蘭,完美地繞過了精心建造的“三角洲工程”,與半個世紀前的馬奇諾防線一樣,“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成了一個笑話。雖然與1953年相比,1993年和1995年的洪水相對較輕,但西蘭省還是再次被洪水淹沒,25萬人被疏散,造成了的損失。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試圖“改善”河流的運行方式,他們把彎彎曲曲的河道理直,用堤壩把它們攔起來,以期保護附近的土地免受可預見的災害。這些思考在簡單連續的環境條件下仿佛可行,但在復雜動態的環境中往往是危險的。建造堤壩和防洪牆確實減少了小洪水造成的威脅,但增加了大洪水造成的危險。堤壩和防洪牆使得河道變得狹窄,水位越高,水流越快。與此同時,隨著堤壩後面的土地沉降效應更加嚴重,越來越多的毫無戒備的人搬進了曾經會被洪水淹沒的地區,反而引發了新的隱患。荷蘭水利管理部估計,一次洪水將會置400萬人於危險境地。
    然而,在這次洪水之後,荷蘭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打造“河流空間”項目。新的地方河流管理計劃放棄用傳統的指揮和管理方法控制自然。該計劃包括為河流建造新的旁道並降低堤壩高度,當河水不可避免地上漲時,農場就會被淹沒。但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萊茵河、默茲河和瓦爾河已經很高的水位,並提高它們在洪水面前的“韌性”。雖然有媒體曾批評這種做法:“在一個幾千年來一直在修建越來越高的堤壩的國家,這個計劃過於激進,甚至不正常。”但一位風暴潮防護專家解釋說:“如果你反抗自然母親,自然母親就會反擊,水需要空間。”“河流空間”接受了洪水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其實代表著一種觀念上的轉變,即從讓荷蘭免受洪水的侵襲,轉向讓這個國家在面對洪水時更有“韌性”。在荷蘭,人們開始認識到“早期的命令和控制方法並不奏效”。其他國家和組織現在也開始做同樣的事情,從嚴格的防洪措施轉向更強的抵御能力。
    “韌性思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是應對復雜情況下新挑戰的一種新方式。在一個“韌性”繫統中,管理者要接受將不可避免地遇到意想不到的威脅這一事實,而不是試圖建立強大的、專門的防御繫統,他們需要構建“韌性”來對抗打擊甚至從中獲利。“韌性”不僅能幫助組織應對意料之外的威脅,而且在必要時能讓其從無情的打擊中恢復過來。投資者兼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提到了一個類似的概念——“反脆弱”。他認為,“脆弱的繫統”在一次衝擊中崩潰,“反脆弱的繫統”能夠經受住衝擊,就像免疫繫統一樣,可以從衝擊中受益。[1]
    近年來,人們對這些概念越來越熟悉,其實,許多與“韌性”相關的技術並不新鮮。在環境基礎設施方面,與“韌性”相關的技術意味著尋求與自然的謹慎共存,這在人類歷史上已經畫上了意義深刻的一筆。韌性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我們無意中“削弱”了我們周圍的許多繫統。我們試圖專業化,提高效率,甚至讓自然中不可預測的部分變得可預測(比如萊茵河的河道),這造成了新的威脅,削弱了我們的恢復能力。
    正如大衛·索爾特(David Salter)和布萊恩·沃克(Brian Walker)在他們的《韌性思維》(Resilience Thinking)一書中解釋的那樣:“人類是偉大的樂觀主義者。我們環顧四周,無論是一頭牛、一棟房子,還是一個股票投資組合,我們問自己,是否能將回報最大化。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把東西分成幾個部分,然後試著弄清楚每個部分是如何工作的,輸入什麼初始條件纔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但)你越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優化人與自然的復雜繫素,你就越會破壞這個繫統的韌性。試圖在效率上獲得最佳結果會使繫統更容易受到衝擊和干擾。”在書中,他們將韌性定義為“繫統在保持基本功能和體繫結構的同時抵消干擾的能力”。[2]在一個復雜的世界裡,干擾是不可避免的,吸收衝擊並從中恢復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本能是預測並利用力量來對抗感知到的威脅。但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過分自信地認為一切都是可以優化和預測的,甚至妄自尊大地認為我們能夠“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並“預測我們不能預測的”。相反,韌性建構在謙卑的意願之上——總有一些事物是我們“無法知道和預測的”。加州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約翰·多伊爾(John Doyle)將類似“三角洲工程”的繫統描述為“剛性而脆弱的”。這樣精心設計的人工工程,雖然規模龐大,但對其設計初衷所要對抗的環境來說,它們過於簡單、機械和固化,隻能對單一的威脅做出僵硬的反應,同時很脆弱。
    主張“韌性思維”的思想家和作家安德魯·佐利(Andrew Zoli)認為,埃及金字塔是一個強大但脆弱的體繫的例子。[3]到目前為止,這些金字塔能夠幸存下來的事實表明,它們對於建造者所設想的威脅——風雨和時間的侵蝕——有著驚人的抵御能力。如果出現意外的打擊,比如炸彈把金字塔炸得粉碎,整個結構無法靠自己重建。但是,珊瑚礁在颶風中幸存下來,不是因為它“剛強”,而是因為它有韌性。大風和海浪可能會摧毀一定比例的珊瑚,但隻要珊瑚礁足夠大,它就會恢復。如今珊瑚礁正在萎縮,部分原因是人類的破壞,而不是周期性的風暴。人類對珊瑚的破壞太快、太無情,以至於珊瑚無法恢復,即使它們可以大規模生長。
    就像金字塔一樣,通過加強繫統的每個部分,可以實現一個剛強的繫統,而韌性繫統的優勢是根據客觀變化或意外衝擊進行重新安排和調整,就像珊瑚礁一樣。我們對許多客觀情況的反應,無論是在工廠車間中,還是在戰場上,都聚焦於建造和加強結構以抵御可預見的危險。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所有這些事實都受到一些不可預見性的干擾。要挺過這類危機,我們不僅需要變得強大,還需要變得更有韌性。我們謙卑地接受會有意外和無法預見的事件發生,所以建立一個繫統,在面對未知的衝擊時不會崩潰,甚至能從中受益,這樣反而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獲勝。正如佐伊(Zoe)所說:“潮汐很難駕馭,我們可以建造更好的船,而不是試圖駕馭它。” 
    要想成就“韌性”,我們首先應該對所處的現實世界建立正確的認知。在第1章“擁抱不確定性”中,我們介紹了偶發事件的力量和預測帶來的囹圄,我們無法避免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最好的方式是與之和諧共處並利用蘊藏在不確定性中的力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克服不確定性給我們帶來的恐懼,學會欣賞“隨機”帶來的美麗,接受並期待“意外”帶來的驚喜。
    在建立對現實世界的正確認知後,我們需要對人進行深入了解。在第2章“走出固化的陷阱”中,我們介紹了過去對個人和組織的禁錮力量,這讓我們在無意識中,踏入了慣性思維的陷阱和路徑依賴的泥潭之中,而要想擺脫它們,我們必須學會在經驗之外思考,推翻那些習以為常和理所應當。我們應該認識到人性的弱點就是懶惰和認知吝嗇。看清和接受自己,讓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放下熟悉的工具,更有效地進行創造。
    在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個體認知後,我們應該重新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待問題的,這些看待問題的視角和方法是否存在問題,是否從一開始,我們就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這致使我們無論使用什麼工具都無法到達理想的終點。在第3章“重新確定問題”中,我們重新確立了解決問題的步驟,我們應該學會追問自己——思考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提問是最有效的?如何從源頭去思考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追問,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我們還應該意識到,世界上永遠隻有一少部分人敢於追求“偉大”,視野決定高度,敢於“不同”,讓我們得以成就非凡與卓越。
    在追求“韌性”的路上,我們不該害怕失敗,我們永遠不該忘記,失敗是成功的另一個名字。在第4章“試錯的力量”中,我們通過噴嘴實驗等一繫列事實證明了實驗、測試與試錯的力量。允許失敗、積極失敗、快速失敗、經常失敗、擁抱失敗,讓我們學會失敗,並為失敗而歡呼,這讓我們得以走向成功。
    我們必須接受的一點是,資源是有限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組織能夠擁有所期望的所有資源,學會轉化限制,能讓我們在“有限”中起舞。在第5章“轉化限制”中,我們展示了擁有與失去的悖論,以及限制中如何蘊含著那些潛藏的機會。有時候,那些看似阻止我們前進的障礙,其實是能夠幫助我們前進和擺脫困境的“朋友”。另外,我們建議除了接受那些已有的限制,還應該進行自我設限。你會發現,許多時候,少即是多,那些真正有用、歷久彌新、留存於人世間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東西。
    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復雜,我們必須學會化的力量,因為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在第6章“推進多樣性”中,我們用一繫列案例展示了一個“一切並非顯而易見”的世界,學會辯證地看待“衝突”與矛盾、細節與全局,學會引入局外人和外部視角,都能讓我們無限接近事實的真相。
    雖然人的生命終有結束的那天,但是商業是一場無限遊戲。你我都是其中的玩家,沒有永遠的贏家。在第7章“打開成長空間”中,我們揭示了無限思維和有限思維的邏輯,探索了創新的本質及權威與細節的局限所在。隻有不斷成長,不斷挑戰自己,我們纔能成就“韌性”,纔有可能一次又一次跨越極限,成長為不死鳥!
    參考文獻
    [1] Taleb N N. Antifragile: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M]. Random House,2012.
    [2] Walker B,Salt D. Resilience thinking:sustaining ecosystems and people in a changing world[M]. Island press,2012.
    [3] Andrew Zolli.Resilience:Why Things Bounce Back[M]. Simon & Schuster,20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