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珠光翠影:中國首飾史話(精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輕工業/手工業
    【市場價】
    788-1142
    【優惠價】
    493-714
    【作者】 王苗 
    【所屬類別】 圖書  工業技術  輕工業/手工業  工藝美術制品工業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38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513867
    作者:王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9月 

        
        
    "

    編輯推薦
    ★  一部書閃回古中國    ★  覽盡幾千年精美★  名家千幅首飾彩繪 
    內容簡介
        本書僅圖片就有千幅,另有大量插圖為作者自己工筆描畫。本書從遠古至民國的年代順序,將史料、傳說和出土實物穿插在一起,娓娓道來。內容還包括當時首飾的一些制作方法等,富有生活情趣。作者自小在博物館長大,見識過很多精美的文物,曾隨考古隊一起去田野做相關方面的考古,研究參考過大量的文史資料,所以文中有關史料方面的內容真實可靠。文稿歷時五年完成,有很強的史學、美學、文化價值。
    作者簡介
    王苗,女,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繫。中央工藝美院特約教師,曾供職於河南省雕塑壁畫院、北京環境藝術設計公司,設計與制作許多大型壁畫。現為職業畫家。遊歷了祖國各地,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和各種藝術門類。繪畫作品發表於《大河報》《雄獅美術》《美術向導》等。文字美術作品有《中國的現在藝術》《海洋壁畫》《珠光翠影(版)》等,發表於《大河報》《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
    目錄
    目 錄章迷霧般先民們的飾物節距今萬年的首飾 / 3第二節新石器時代—能夠與天地通靈的飾物 / 4一、頭飾 / 4二、喜歡耳飾的原始人 / 20三、鼻飾 / 26四、脖子上的裝飾品 / 26 五、代表地位與身份的胸飾 / 30六、臂飾和手飾 / 42七、了不起的腰飾  / 48第二章古老神秘的夏代飾物一、束發與插笄 / 56二、金屬耳飾 / 60三、項鏈與胸前裝飾 / 60四、手上飾品 / 61五、腰飾 / 62第三章詭秘富麗的商代首飾一、多變的冠飾 / 65二、頭發上的裝飾 / 69三、更加豐富的商代耳飾 / 76四、小飾件豐富的項鏈 / 78五、腰飾與腰帶 / 82六、手上飾物不可少 / 82七、腳鐲 / 84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與工藝—神玉天上來 / 84第四章以禮當先的周代首飾一、帝王的冕冠 / 89二、優美的發飾 / 92三、穿耳戴飾仍流行 / 102四、極其華麗的項鏈與胸飾 / 104五、難得一見的腰帶裝飾 / 110六、不可或缺的身體佩飾 / 112七、手上的飾物 / 122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與工藝—早的琉璃 / 124第五章豐富多變的春秋戰國首飾節標新立異 / 127一、追求時髦新奇的男子冠飾 / 127二、又美又實用的發笄 / 132三、同時並存的幾種耳飾 / 134四、脖子上的飾品 / 138五、別具特色的青銅鐲 / 142六、環佩響叮鐺 / 144第二節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 162一、北方高原上的狄人 / 162二、古老的東胡族 / 164三、東北的夫餘 / 166第六章金玉交錯的秦漢首化的發展 / 171一、更加規範的冕冠 / 171二、頭飾萬千 / 172三、耳飾明月珰 / 186四、繽紛的串珠 / 190五、臂飾與手飾 / 196六、腰飾 / 204第二節少數民族的首飾風俗 / 220一、縱橫馳騁的匈奴 / 220二、匈奴頭飾 / 221三、古樸自然的珠石項鏈 / 226四、紋飾豐富的腰飾 / 228第三節絲綢之路上的西域民族 / 232一、漂亮的額帶 / 234二、風格獨特的耳墜 / 238三、金項飾與流行的玻璃項鏈 / 238四、簡潔的腕飾與戒指 / 240五、衣服和腰帶的裝飾 / 246六、靴子上的飾物 / 248第四節彩雲之南的神秘古滇國 / 250一、奇異的頭飾 / 252二、大而長的耳飾 / 252三、項鏈不可少 / 254四、衣服上的裝飾 / 258五、種類豐富的腰飾 / 258六、沉重的臂飾與手飾 / 262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和工藝—金銀飾品 / 266第七章繁雜善變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首飾節五彩繽紛及域外風格 / 269一、多樣的頭飾 / 269二、極少數的耳飾 / 286三、纓絡與項鏈 / 288四、金銀環形釧與指環 / 288五、小鈴鐺飾 / 290六、蹀躞帶 / 290第二節喜愛裝飾的鮮卑族 / 292一、造型奇特的冠飾 / 294二、美麗的頭飾 / 296三、具有動感的耳飾和美麗的耳環 / 297四、華貴的項飾 / 302五、金屬手鐲與戒指 / 304六、金光燦爛的鮮卑腰飾 / 306第八章自由富貴的隋唐五代首飾一、吉祥的鳳冠 / 313二、發飾 / 315三、量少而精美的耳飾 / 332四、頸飾重重 / 334五、腰間飾品 / 338六、臂釧環環 / 346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349金銀飾品 / 349翡翠首飾 / 349琉璃首飾 / 350第九章追崇時尚的宋代首飾一 、復雜多變的女子冠飾 / 355二、美麗的珠翠頭面 / 376三、耳飾又風行 / 392 四、念珠與項圈 / 394 五、腰間飾品 / 398六、豐富多彩的手上飾物 / 403第十章一代風俗始自遼金節厚重華貴的遼代貴族飾物 / 409一、喜愛戴冠的契丹貴族 / 410二、美麗的婦女頭飾 / 414三、金光閃耀的簪釵 / 416四、注重耳飾的民族 / 418五、華貴的瓔珞與項鏈 / 420六、必不可少的腰飾 / 424七、手上的飾物  / 428第二節金代的首飾風俗 / 430一、玉屏花與玉逍遙 / 432二、具有漢族風格的頭飾 / 434三、小巧的耳飾 / 434四、十分少見的金代頸飾 / 436五、腰飾 / 436第十一章神秘的西夏一、冠 / 442二、耳環與耳墜 / 444三、腰飾 / 444第十二章喜金朝一、大檐帽與姑姑冠 / 450二、插發簪釵 / 454三、多樣的耳飾 / 457四、項飾與長命鎖 / 458五、巧奪天工的腰飾 / 458六、鐲與跳脫 / 464第十三章珍貴典雅的明代首飾一、集珠寶之大成的冠 / 468二、頭上的裝飾 / 473三、崇尚輕巧的耳飾 / 494四、頸間的長命鎖 / 496五、衣服上的飾物 / 498六、“三事兒”與“七事兒” / 500七、手上飾物 / 504八、華麗的腰飾 / 504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508景泰藍飾物 / 508珍珠 / 510第十四章登峰造極的清代首飾一、頭飾 / 515二、滿漢婦女的發飾 / 526三、耳飾 / 538四、項飾 / 541五、豐富多彩的手上飾物 / 548六、腰飾 / 552七、新型的胸前飾品:領針、胸針與別針 / 554知識鏈接首飾的材料與工藝 / 554翡翠 / 554玉飾品 / 556珍珠飾品 / 557第十五章緊跟時代的民國首飾一、極為簡約的頭飾 / 561二、仍舊興盛的簪花風俗 / 564三、典雅的耳飾 / 572四、具有西方特色的項鏈與中式的長命鎖 / 572五、不可或缺的胸前別針和花朵 / 574六、手飾 / 574參考書目 / 579
    前言
    花 香
    王今棟辛卯夏


    純潔如水月夜白
    朦矓中芳香襲來
    細尋找
    山崖小花獨自開
    泉澗霜草衰

    花 香


    王今棟辛卯夏


     


     


    純潔如水月夜白


    朦矓中芳香襲來


    細尋找


    山崖小花獨自開


    泉澗霜草衰


    風雨吹不敗


    東方既白斜霧靄


    鼕雪融化春徘徊


    馥艷輕盈雲綠黛


    滿山滿谷花盛開


    微笑中


    人人釵頭有花戴


     


    序言書 “珠光翠影﹄ 潤﹃蕙質蘭心”


    滕菲2015年夏


     


    王苗是我在校尉胡同老美院上學時小我兩屆的同寢學妹。那時的她,無論從長相還是氣質都給我留下了“唐代貴妃”般從容淡定的美好。記憶中她熱愛畫畫,喜愛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相識在20世紀的80年代。畢業後各奔西東。再度交集已是2014年的甲午年,我收到了她出於個人愛好而著述的書《珠光翠影—中國首飾史話》,近日又獲悉她再版此書請我寫個文字。面對出自王苗手筆的大量精美畫稿與沉甸甸的研究素材,令我心生敬佩,亦有幾分忐忑,唯恐不勝筆力辱沒了她對首飾不歇的熱情與對《珠光翠影》的那份“蕙質蘭心”。


    談論中國古代首飾,從不同路徑切入。有順從歷史演進的方式展開,以時代為主脈細數首飾文化的;也有依照工藝材料的類分法進入,比如首飾材料大致可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與之相對應的工藝手段必然也會不斷衍生出來;還可以從頭飾、鼻飾、耳飾、胸飾、頸飾、配飾、腰飾、手飾等及其他首飾類別的歸納去探討首飾的林林總總的;更可以從題材入手,關照首飾的吉祥寓意、像征性,抑或在民族、地域文化、時代背景、材料材質與加工工藝等多層次交融重疊中去探究首飾的形而上下問題的。中國古代首飾豐富龐雜,然而無論從哪個途徑介入,都離不開人類文化與材料技藝這兩大領域。在首飾的意蘊、形制、紋樣、用途的承傳與變化中無不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情狀、人文情懷與審美流變。


    梁啟超先生曰:“凡一國之能力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後群乃結,國乃成。”


    在中國獨特的玉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的基質與血脈。


    在距今約8000年的新時器時代早期興龍窪文化中,出現了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盡管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過制作和使用的歷史,如新西蘭土著人曾有數世紀的用玉遺跡,但要麼已經中斷,要麼是受中國的影響,如日本及其他周邊國家。唯獨在中國,玉文化成為一種綿延不絕、形態繁多、內含豐富的文化體繫。”(《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玉文化》張峰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載:“玉,石之美。”即指美麗的石頭就是玉。玉聚集於山石的精華,經過河流的洗禮變得質地細膩,色澤溫潤,多姿多彩。《山海經·西次山經》中則把玉視作神物(《珠光翠影—中國首飾史話》王苗著)。玉被神化,被當作天地神靈賜於人類珍貴的禮物,可以傳達天意,以御不祥。在古代漢字中,“皇”中的“王”也是“玉”字。自周代伊始,人們把采集到的玉制成祭祀的禮器、身體的佩飾,祈與神接,以得天佑。如此備受崇拜之物,玉,自然也是擁有者身份地位的體現。在中國古代玉文化中,君子比德於玉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焉。”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先於此論當追溯到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管仲。他以為,玉集中了水的精華。故而生九德,仁、知、義、行、潔、勇、精、容、辭。玉的溫潤有光澤,體現了仁;親近而可以治理,體現了知;堅硬而不畏縮,體現了義;有稜角而不傷人,體現了行;鮮艷而不污穢,體現了潔;寧折而不彎曲,體現了勇;通達而不欺凌,體現了容;敲擊聲音清脆博動響徹悠遠,體現了辭。而九德之首,當推溫潤,體現了水的精神。《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玉德內涵形成於西周初年,自此發展了一套玉德思想、佩玉禮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佩玉以規範自己的行為道德。古人用玉比喻美好的人,其根源在於玉能體現高尚的人格。所以,玉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中國的尚玉之風,在於玉的美、神、德,它是玉文化的核心價值。由此生成與玉相關的飾物,自然也是超越了通常概念中的“首飾”。宋人朱熹曰:“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要自家辨得始得。”今人再用玉,在不得脫離玉的古法之精髓時,當有自家的思辨,而這“思辨”的高下還仰賴於用玉人的綜合能力、素養、品性與格調。


    如果說“玉”的通體透射著“雅致”,那麼“金銀”則更彰顯出幾分“俗艷”。


    明代的金銀首飾無論題材、樣式還是工藝,都可謂是中國古代首飾發展為豐富的階段。明代首飾因髻的出現,金銀首飾得以“一副頭面”的稱謂。這其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簪釵,均以佩戴的位置不同而擁有專屬的命名。“金銀絲編就的髻,各式金銀簪子,花鈿,耳環,為明代女子盛裝的基本組成。”(《奢華之色&mdas明金銀器研究》楊之水著)這些首飾都以金銀為主,金累絲鑲金嵌寶制成。金銀是自然界中的稀有金屬,金工藝制作可生發華美光澤。其物理、化學性能優越,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錘出薄如紙般的金箔,拉成細如發絲的金線,為首飾工藝的精良細作備下良好的基礎,如金銀一類的貴金屬,可用以錘藣、鑲嵌、焊接、鏨花、掐絲、盤條、切削、澆鑄、拋光、鎏金、炸珠、累絲、鉚釘、鏤刻等工藝,其中鏨胎、掐絲、點藍等工藝,為明清時期發展為成熟的景泰藍工藝,又名點藍工藝。而點翠工藝則是中國古代首飾工藝中的一支奇葩。它以雌性翠鳥腹部的藍色羽毛為鑲嵌物,以貴金屬為基材來制作首飾。明朝重用祖母綠、貓精,綠松石、紅寶、藍寶、黃寶,也用少許珍珠。清代則以大量翡翠、珊瑚、碧璽、蜜蠟、紫英石,後也出現鑽石,結珠鋪翠的工藝發展致臻。金銀首飾工藝在清代引進的西洋工藝手法影響下變得更為豐富與自由,形制與主題由動物拓至花卉草叢,以大粒東珠彰顯尊貴,視覺審美上更顯靈動鮮活。不難看出不同的歷史階段,政治經濟、權貴美學也在影響著首飾的文化意涵與審美品味。


    近幾年,中國對首飾文化藝術、設計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溫,這是件極令人欣慰的事。如果將揚之水先生近年所著《奢華之色&mdas明金銀器研究》及對前者作為充實版的《中國古代首飾》定位為精致、考究、雅素、嚴謹的學術典籍,以期通過文獻、圖片、實物等多重考證探究首飾,以更好地還原與首飾相關的歷史。那麼王苗的《珠光翠影—中國首飾史話》,則更像可以普羅大眾的首飾故事,娓娓道來,言語平實,雅俗通融。據我所知,王苗對古代首飾文化的熱衷始於大學時代,本書中我們將要欣賞到的古代首飾圖、話,早在她就讀中央美院壁畫專業時就因興致使然開始關注這方面的收集與摹寫、繪制與研習。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內容豐富翔實,多有個人獨特的解讀視角。與其他古代首飾編著不同之處在於她手繪的精美,貌似樸素的手繪淡彩、乃至黑白線稿繪本,都有著活靈活現的親切與靜若止水的生動。在她樸素扎實的手繪畫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王苗在用筆,用線,沉靜地穿梭於時而細密繁復、時而疏松自由、時而玲瓏斑斕、時而抱樸守拙的一件件真實的首飾中。她用自己這一特有的方式進入到歷史、首飾文化、首飾藝術與材料技藝的世界裡。從中我看到了其他首飾書籍不曾有過的景像,為讀者提供了首飾還可以通過繪畫作為又一種交流方式的可能性,可謂獨具蕙質蘭心。珠光翠影為哪般?親近美好,滋養心靈,繼而似漣漪恩澤遐邇。娓娓道來的白話講述,平實質樸,通俗易懂,雅俗共賞,是一部集知識普及性強、審美顏值高於一體的好讀本。


     


    籐菲(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委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首飾繫學術主任)


     


    自序緣起


    王苗


     


    說來也怪,出生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我,在那個絕不會有首飾出現的年代裡,怎麼就會對首飾產生濃厚的興趣?思來想去,心裡總有一塊溫潤的東西滋潤著,是那塊玉?那塊在河南玉雕廠被臨時當“桌”和“椅”的巨大長條玉料,被人們磨得光滑潤澤,如深湖般的青綠色,深不見底,夏日裡手摸在上面清涼冰爽。我經常坐在上面滑來滑去,等著母親下班出來。它深埋在心底,直到有一天完成了整部書稿,這塊玉的印像便漸漸升起愈加強烈竟像是一種暗示,這是一種緣分吧。


    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繫的母親曾在河南省玉雕廠工作,她的設計室是我小時候常待的地方,那裡有幾大本各種動作的古代仕女資料,仙女們長裙飄舞、衣帶環繞,總讓我迷上她們的裝束。充滿著嘈雜電機聲和泥水的玉雕車間裡,工人們總是那麼忙碌,一塊玉石經他們之手變成了各種立體的人物花果,小丘一樣的碎石中,各種顏色的美石在泥水中發出微弱美麗的光澤。


    家中父親的圖片收藏,全都貼在一本本俄文的大畫冊裡,除了書中原有的俄羅斯插圖,在文字的地方則被貼上電影剪報、世界名畫、報紙上的小插圖。其中有一幅古老的俄羅斯名畫的卡片,畫的是兩個衣飾華美的貴族姐姐厭惡地看著她們美的小妹妹,而她一身黑衣,隻有一件極小的項鏈閃著金光。所以我一有閑暇便會畫三個女孩比美,小的那個美,頭上的花也多。


    隨著母親到工藝美術公司工作,我又能看到當時極少見的各民族的服飾資料。每個民族的不同服飾吸引著我,我又開始醉心地畫這些小人頭像和裝飾,並對他們的民族服飾了如指掌。


    一次母親從極為偏遠的四川大小涼山彝族地區寫生回來,給我帶回了一串米粒般大小的紅色琉璃珠,太美了。那是我人生中的件首飾,至今都是我的珍藏。在此之前所有的飾物都隻存在於畫片和我的想像中。


    由於在博物館長大,對中國文物的敬意和喜愛一直保持至今。從小學到初中,放學抄近道回家一定要穿過河南省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廳,酷熱的夏季,那裡也是極好的避暑地。久而久之,那裡的文物幾乎件件都能記下來,不經意間,沉靜站在那裡的古物總會帶給我一種沉靜的幽思。


    高中的一個假期,與母親隨考古隊去河南信陽,母親要在那裡復制一個剛出土的泥俑。當我們在那間小收藏室裡看新的出土物,其中有一顆極美的珠子,捧在手心裡那色彩和紋飾像謎一樣吸引著我,那是幾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楚國的琉璃珠,是貴族們珍貴首飾裡的一顆。


    1986年考入美院後,社會風氣為之一變,開放的氣息傳送過來,即使這樣,穿耳戴飾也是極為超前的行為。曾經為了打耳洞兩夜睡不著覺,終還是由興子陪著在王府井四聯扎了耳洞,興奮得就像是又一次考上了美院。不久,周汛、高春明先生的關於中國古代服飾和首飾的畫冊,瀋從文先生的服飾畫冊都讓我愛不釋手。古人的穿戴如此豐富,古人竟有那麼美的飾物。可當時的人卻不這麼想,街上流行著歐美的長形大款的鐵片做成的飾物,許多國產的傳統飾品廠家紛紛倒閉,許多小店都在賤賣那些傳統的飾物,一些做工精美的銀燒藍耳飾隻賣四塊錢。


    對於地質礦物的喜愛、對於服飾的喜愛,以及對於中國傳統文物及繪畫的喜愛等都使我一直注意收集相關的資料。豐富的資料積累在一起,又漸漸找尋它們的淵源和風俗,於是在圖書館、各地的博物館、書店和舊書攤等,隻要看到一個自己沒有的圖片和文字,就會千方百計地買下來、拍下來或當場抄下來以充實我的寶庫。不久便成了一本給自己看著玩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憑著我對首飾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悠久的首飾和中國傳統文化。古人的飾物有多美,首飾的風俗多有趣,那一簪一飾,每一塊古玉飽含著多少深奧的文化內涵。書中並不隻是單純描寫首飾,還介紹了中國的首飾發展歷史和首飾風俗文化。由於我所學專業是繪畫,書中許多插圖都是由我手繪而成。


    受到現代化攝影的干擾,許多畫冊上的圖片會給人一種大小上的差異,一個放大到A4紙大小的精美飾物,原件隻有小手指般大小,曾為此出過不少差錯,所以書中的許多飾物都已親眼見過原件,並盡可能標注尺寸。同時文字盡量嚴謹,遵從實據。另外,我不是考古專家、博物館研究員、專業攝影師,無法得到許多手資料,書中不得不錄用的圖文資料在書稿的後面均已注明作者和出處,並在這裡鞠躬深謝。

    在線試讀
    第十三章 珍貴典雅的明代首飾
    明朝的開國璋朝的統治,建國號為洪武,定都南京,成為歷史上的明太祖。明太祖在位期間,中華帝國的版圖比唐朝還大。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冶礦、造船、陶瓷、紡織、金銀珠寶首飾等手工業生產都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水平。同時,對外開放的明政府,曾先後派鄭和率領世界上龐大的船隊七次到西洋各國,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創舉。走遍了亞洲非洲等三十多個國家,引進了大量的珍寶及其他各種文化知識。明萬歷十年至二十八年間,朝廷購買珠寶每年平均用銀120萬兩,而在國內的商賈以及民間也不乏珠寶首飾之精品。名師名匠的地位很高,可以與縉紳並坐,或與“士大夫抗禮”,如制玉名匠陸子剛,鑲嵌名匠周柱,冶金名匠朱碧山等。這與當時十分重視手工技術是分不開的。明代著名的工藝家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記敘了當時的服裝、紡織、鑄造、金工珠玉等各種手工業原料從加工到成品的全部生產過程,為人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在服飾方面,明政府按照一定的傳統,設立了十分規範的命婦制度。它對各層不同地位的貴婦服飾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一簪一花都不能隨便佩戴。所謂“命婦”是指受到封建王朝誥封的古代皇室及百官的貴族婦女。按《周禮·天官》中的記述:“命婦又有內外之分,內命婦即三夫人以下。古代的天子,後內六宮,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三夫人為分主六宮之事。三夫人以下就是指九嬪。而外命婦是指三公夫人,即孤、卿、大夫之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內外命婦都是依“夫”而定的,隻有丈夫榮升妻子方能榮耀。除命婦制度外,服飾在平民的各個行當中也有不同的規定。但商人卻是個十分特殊的階層,其服飾特征忽貴忽賤,時而受到朝廷禁令限制,時而又無視等級有所逾越。而在婦女中,藝妓是城市女子服飾中有影響者。明代時已有人指出,不遵守服飾制度的主要有三種人,勛戚、太監和教仿藝妓。藝妓們頭飾珠玉金翠,身穿麒麟、飛魚、坐蟒等貴服,與達官貴人交錯於大路之上,也無人過問,這除了與她們的特殊身份有關外,還與她們那悅人耳目的技藝有關,人們稱贊仰慕那些容貌美麗、技藝超群的女子,她們的服飾常成為眾多婦女追隨的潮流。第十三章 珍貴典雅的明代首飾
    明朝的開國璋朝的統治,建國號為洪武,定都南京,成為歷史上的明太祖。明太祖在位期間,中華帝國的版圖比唐朝還大。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冶礦、造船、陶瓷、紡織、金銀珠寶首飾等手工業生產都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水平。同時,對外開放的明政府,曾先後派鄭和率領世界上龐大的船隊七次到西洋各國,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創舉。走遍了亞洲非洲等三十多個國家,引進了大量的珍寶及其他各種文化知識。明萬歷十年至二十八年間,朝廷購買珠寶每年平均用銀120萬兩,而在國內的商賈以及民間也不乏珠寶首飾之精品。名師名匠的地位很高,可以與縉紳並坐,或與“士大夫抗禮”,如制玉名匠陸子剛,鑲嵌名匠周柱,冶金名匠朱碧山等。這與當時十分重視手工技術是分不開的。明代著名的工藝家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記敘了當時的服裝、紡織、鑄造、金工珠玉等各種手工業原料從加工到成品的全部生產過程,為人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在服飾方面,明政府按照一定的傳統,設立了十分規範的命婦制度。它對各層不同地位的貴婦服飾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一簪一花都不能隨便佩戴。所謂“命婦”是指受到封建王朝誥封的古代皇室及百官的貴族婦女。按《周禮·天官》中的記述:“命婦又有內外之分,內命婦即三夫人以下。古代的天子,後內六宮,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三夫人為分主六宮之事。三夫人以下就是指九嬪。而外命婦是指三公夫人,即孤、卿、大夫之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內外命婦都是依“夫”而定的,隻有丈夫榮升妻子方能榮耀。除命婦制度外,服飾在平民的各個行當中也有不同的規定。但商人卻是個十分特殊的階層,其服飾特征忽貴忽賤,時而受到朝廷禁令限制,時而又無視等級有所逾越。而在婦女中,藝妓是城市女子服飾中有影響者。明代時已有人指出,不遵守服飾制度的主要有三種人,勛戚、太監和教仿藝妓。藝妓們頭飾珠玉金翠,身穿麒麟、飛魚、坐蟒等貴服,與達官貴人交錯於大路之上,也無人過問,這除了與她們的特殊身份有關外,還與她們那悅人耳目的技藝有關,人們稱贊仰慕那些容貌美麗、技藝超群的女子,她們的服飾常成為眾多婦女追隨的潮流。
    一、集珠寶之大成的冠在明代的皇族中,冠是相當重要的。各種冠飾被制作得極其豪奢,可謂集珠寶之大成。1957年,在北京昌平天壽山十三陵中定陵的發掘可謂空前發現,它向人們展示了明萬歷皇帝朱翊鈞玄宮的各色珠寶飾物及履冠袍服。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及其子孫們葬地的總稱。定陵是其中的一座,埋葬著明神宗萬歷皇帝與孝端、孝靖兩位皇後。現存的金冠就是這位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朱翊均的“翼善冠”,它是用極細的金絲編織而成的,冠上鑲嵌著兩條金龍戲珠圖案(圖13-1)。作為皇璋,為了維護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將它的二十多個皇子分封到各地去做藩王。作為藩王的皇族擁有優厚的待遇,當然各種衣飾也毫不遜色。皇族男子的冠飾如江西明益王朱厚燁墓出土的一頂累絲嵌寶石金冠,用細如發絲的金絲編成,上面鑲嵌著數十顆珠翠寶石,兩側插著束發用的金簪,制作得相當精美,完全可以和北京定陵的金冠媲美(圖13-2)。而冠飾上的各種冠頂,吸取了北方民族的特點,亦制作得精美華麗。湖北鐘祥市的梁王墓,是一座皇家親王級的豪華墓葬,這裡發現了五件嵌寶金冠頂,其式樣與華麗程度令人難忘(圖13-3)。在官吏的朝服與公服中,各種冠飾也不乏佳作。1970年在山東鄒城市的朱檀墓中發現了大量的冠服與書畫,使我們了解明代親王的服飾風格。其中出土的一頂綴有珠飾的皮弁,是其在禮儀場合的冠飾。這種珠玉皮弁是中國傳統的冠飾,是“會弁如星”華麗的一種(圖13-4)。在貴族男子的冠飾中,還經常能見到一種束發冠。貴重的束發冠多為玉制,下面穿有一孔,以備穿插發簪而用(圖13-5)。而所用的發簪也多為玉質,特別是那種羊脂玉蘑菇頭玉簪,是當時男子為喜愛的飾物(圖13-6)。定陵皇後的鳳冠,更是金鑲寶飾的完美組合。皇後戴的鳳冠共出土了四頂,分屬兩位皇後。說起鳳冠,它是在宋朝時被確定為皇族貴婦們所戴的一種禮冠,並且正式收入了冠服制度。明代時,貴族婦女祭祀朝會承襲宋制,也戴鳳冠。鳳冠的式樣在《明史·輿服志》中有詳細地記載。洪武三年規定:“鳳冠圓匡冒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樹如之。兩博鬢,十二鈿。”在南熏殿舊藏《歷代帝後像》中,有許多戴鳳冠的明代皇後像,各種鳳冠除大體相似外,每一頂都各不相同(圖13-7)。在定陵出土的三龍二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屬於明孝靖皇後,九龍九鳳冠與六龍三鳳冠則為孝端皇後所擁有。它們的具體制法是:以竹絲為骨,先編出圓框,在框的兩面裱糊一層羅沙,然後綴上以金絲、翠羽制成的龍和鳳,周圍鑲滿各式珠花。在冠頂正中的龍口中,還含有一顆寶珠,左右二龍則各銜一掛珠串;鳳嘴之中,也同樣銜有珠寶,與傳世的畫像大致相同。通體鑲嵌珠寶的鳳冠,每頂冠上的珠寶均多達一百多塊,珍珠上千顆。這些珠寶均為當時從國外進口,十分貴重(圖13-8)。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皇家首飾不僅作為一種富貴來炫耀,更主要的是為了體現佩戴者的尊嚴。皇帝皇後至高無上,因此人們用龍鳳來表示,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龍是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尊。珠寶鑲嵌而成的吉祥如意花朵與金龍翠鳳集中在一起,從而達到尊長與祥和的統一。而跟隨皇帝祭祀朝會的明朝嬪妃和一些有品級的貴婦也飾鳳冠,但與皇後的相比略有不同,主要是去掉了冠上的金龍,取而代之的是九隻翠鳥,以示等差(圖13-9)。明朝各種不同類型的鳳冠很多,在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妃孫氏墓、湖北圻春荊端王朱厚烇妃劉氏墓,以及北京西郊熏四村明熹宗妃張氏墓中都有發現,有些還保存得十分完好。如湖北圻春圻州明劉娘井墓出土的鳳冠,上面裝飾展翅飛翔的鳳鳥,周圍還有小鳳鳥和寶石金花(圖13-10)。鳳冠都是在出席重要的場合纔會戴,閑散在家時的女子會梳髻插上珠翠花鈿。明代杜堇的長卷《宮中圖》,描繪了後宮嬪妃日常的生活,其中梳妝的那位女子像是要去參加活動,臨出門了還要再對鏡整理妝容,而另一位則邊走邊匆匆戴上鳳冠,後邊女子的頭上還插了碩大美麗的鮮花(圖13-11)。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