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天津自然博物館論叢(2015)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總論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天津自然博物館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總論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527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52719
    作者:天津自然博物館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目錄
    目錄目錄

    前言 黃克力( i)
    博物館歷史
    德日進與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 邱占祥( 3)
    天津自然博物館陳列發展史綜述 黃克力(18)
    自然博物館之發展 梁兆正(25)
    北疆博物院建築的保護與利用 馬金香(34)
    北疆博物院的研究綜述 侯江李慶奎(42)
    北疆博物院創建人――桑志華 韓怡(50)
    法國仨神甫,博物京津滬 郭耕(57)
    淺談北疆博物院的學術意義(62)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自然博物館科學考察 覃雪波(66)
    近代中國的植物園 侯江李俊紅歐陽輝李慶奎(80)
    北疆博物院人文物品概況 王紅(105)
    生物學及生態學研究
    苔蘚植物、環境與人類――賀天津自然博物館 100周年 吳鵬程(113)
    河口地區晚第四紀介形類生態類型及其在古環境重建中的應用 劉春蓮吳潔殷鋻楊婷婷Franz T Fürsich(122)
    北極新奧爾松地區陸地環境監測進展 李承森(128)
    中國東北中生代脈翅目化石研究新進展 師超凡王永傑楊強任東(133)
    麥蛾總科繫統發育關繫研究新進展(昆蟲綱:鱗翅目) 李後魂張志偉(140)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麋鹿遷地保護研究 張林源張樹苗(148)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護區威脅、限制分析與解決方案探討 趙鐵建(155)
    天津濕地夏、鼕季鳥類多樣性初步研究 古遠魏巍王鳳琴莫訓強(163)
    重慶市大巴山***自然保護區昆蟲生物多樣性評價 李樹恆謝嗣光(173)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護區鳥類區繫及生境分析 王鳳琴趙鐵建孫國明(183)
    中新天津生態城鳥類區繫及分布 王鳳琴劉洋(189)
    天津市野生鳥類的救護對策 劉洋李振卓(195)
    蜚蠊目昆蟲的地質歷史 梁軍輝(200)
    羽蛾科繫統學研究進展 郝淑蓮(207)
    山西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羽蛾科初報 郝淑蓮(217)
    6種蝴蝶幼蟲的生長研究 楊春旺鄧合黎李愛民(224)
    現代人起源研究新進展――從“許昌人”的發現說起 許渤松(232)
    標本制作與藏品管理
    彩繪類文物科學保護與分析技術概論 馬清林黨志剛(241)
    黑龍江省博物館自然類藏品征集方式淺析 龐學臣(249)
    中國動物剝制技術發展史 肖方(254)
    生物塑化技術在自然類博物館展覽標本中的運用 姚財世(260)
    自然博物館標本與庫房管理工作的探討 劉迪曾朝輝張玉光(265)
    天津自然博物館植物標本收藏及管理工作的回顧 李勇(270)
    對北疆博物院遺留蠟葉植物標本裝訂記述 高凱(275)
    三趾馬化石――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中的精品 孫博陽(278)
    淺析運用現有材料及技術手段修復鯨魚標本 周歆(287)
    論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對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性 崔冠瑜(292)
    淺談化石的復原和裝架 韓軍(296)
    ****的復原和裝架 高健(300)
    博物館教育與服務
    論新時期博物館專業人纔培養及其學科建設 陸建松(307)
    關於民間收藏與民辦博物館的幾點認識 劉毅(315)
    博物館要提升正面的公共形像 馬自樹(322)
    民辦博物館與公共服務 王彬(329)
    試論博物館的拓展服務示範功能――“廣東省流動博物館”項目成功運作案例分析 陳邵峰(337)
    國家動物博物館的互動學習 黃乘明(345)
    我國自然博物館前置研究的個案分析――以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為例 李迎化邊曉嵐(350)
    北疆博物院對中國近代自然科學體繫的構建與傳播 李慶奎侯江(358)
    提升科技館教育活動品質初探 張小瀾(365)
    中國動物園公共教育現狀分析研究 張麗敏(371)
    試論改擴建博物館如何提升服務理念――以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為例 王平(376)
    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自然博物館的活動設計探討 葛琳郝淑蓮(381)
    淺談博物館免費開放後的服務與安全 龍輝(386)
    博物館教育與戲劇教育探討 蘆萱(390)
    自然博物館文化衍生品開發策略研究――以天津自然博物館為例 蘇學明(396)
    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觀眾調查問卷分析 蘇學明(402)
    溯百年滄桑研精華文創――關於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思考 杜鵬斌(412)
    發揮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為志願者搭建平臺 楊帆(417)
    未雨綢繆,博物館免費開放帶來的思考――以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試開放情況為例 楊柳(420)
    BYOD與博物館教育 李毅巍(429)
    博物館建設
    構建高質量收藏,夯實博物館發展根基 宋向光(437)
    21世紀自然博物館的發展與未來 王小明宋嫻(442)
    構建海洋文化遺產保護與海洋意識教育平臺――國家海洋博物館建設思考 王龍(448)
    建設西藏高原科學教育與旅遊文化基地――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博物館建設 杜恩社高嫣(455)
    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建設“進化”記 陳錫欣(464)
    新時代背景下節約型博物館建設:一種新的發展觀視角 劉洪(469)
    照明設計決定陳列效果 馬懷偉(475)
    自然科學博物館精品陳列的幾點嘗試 張寧(482)
    曲折的道路,光明的前景――回憶我參加博物館工作的歷程 黑延昌(488)
    現代博物館的網站建設――天津自然博物館網站建設的思考 劉暉(492)
    自然博物館展覽美學研(496)
    人纔引智集聚博物館發展優勢 陳文(503)
    天津自然博物館數字植物標本館建設 李三青(510)
    攝影在自然博物館科學傳播中的運用――以天津自然博物館為例 王平(514)
    博物館散記
    探訪烏邦――麋鹿的第二故鄉 郭耕(525)
    可持續的保護和利用――赴英文化遺產保護培訓體會 陳水華(529)
    純真的年代,火熱的青春――記新中國**代天津自然博物館人 段澄雲(534)
    割舍不去的情懷――有感天津自然博物館百年 蘆萱(537)
    在線試讀
    博物館歷史
    德日進與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 邱占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摘要:本文回顧了德日進在他和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合作期間的工作,同時介紹了他在中國地層古哺乳動物所做的工作。
    關鍵詞:德日進;桑志華;北疆博物院;合作;中國地層古哺乳動物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Emile Licent and Museum Hoang Ho Paiho
    Qiu Zhanxiang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operation of Teilhard de Chardin with Emile Licent and Hoangho Paiho Museum. Furthermore, the work of Teilhard in the Chinese mammal biostratigraphy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Teilhard de Chardin; Emile Licent; Hoangho Paiho Museum; Cooperation; Chinese mammal biostratigraphy
    德日進[ P. T. de Chardin,1881年5月1日誕生於法國中部奧弗涅( Auvergne)地區的薩塞那(Sarcenat)城堡, 1955年4月10日病逝於美國紐約]是法國耶穌會神甫、著名的地質古生物學家和神學哲學家。德日進的名為 Pierre,姓繫復姓,由 Teilhard(父繫)和 de Chardin(祖母繫)組合而成。如按音譯,全名應該是:皮埃爾?泰亞爾―夏爾丹。他*初( 1923年)來到中國所接觸和較熟悉的是我國地學界具有深厚國學根底的前輩,如丁文江和翁文灝等人,可能是他們中的某一位用了《弟子規》中“能親人,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中的“德日進”作為 de Chardin或Teilhard de Chardin的諧音字。這個譯名的音義俱佳,堪稱絕妙。博物館歷史

    德日進與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 邱占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摘要:本文回顧了德日進在他和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合作期間的工作,同時介紹了他在中國地層古哺乳動物所做的工作。

    關鍵詞:德日進;桑志華;北疆博物院;合作;中國地層古哺乳動物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Emile Licent and Museum Hoang Ho Paiho

    Qiu Zhanxiang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operation of Teilhard de Chardin with Emile Licent and Hoangho Paiho Museum. Furthermore, the work of Teilhard in the Chinese mammal biostratigraphy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Teilhard de Chardin; Emile Licent; Hoangho Paiho Museum; Cooperation; Chinese mammal biostratigraphy

    德日進[ P. T. de Chardin,1881年5月1日誕生於法國中部奧弗涅( Auvergne)地區的薩塞那(Sarcenat)城堡, 1955年4月10日病逝於美國紐約]是法國耶穌會神甫、著名的地質古生物學家和神學哲學家。德日進的名為 Pierre,姓繫復姓,由 Teilhard(父繫)和 de Chardin(祖母繫)組合而成。如按音譯,全名應該是:皮埃爾?泰亞爾―夏爾丹。他*初( 1923年)來到中國所接觸和較熟悉的是我國地學界具有深厚國學根底的前輩,如丁文江和翁文灝等人,可能是他們中的某一位用了《弟子規》中“能親人,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中的“德日進”作為 de Chardin或Teilhard de Chardin的諧音字。這個譯名的音義俱佳,堪稱絕妙。

    德日進作為地質古生物學家,其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中國,其主要成就也是基於其在中國土地上的實踐。這一點早就獲得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們的一致肯定。 1950年5月22日,德日進被法國科學院古生物學部推舉為院士就是對其科學成就高度認同的**證明。但是德日進的神學哲學思想,雖然早在其生前就在宗教界內部引起過極大的爭議,但由於天主教當時的**當權者一直禁止其發聲,並且其主要神學方面的大量論文及著作的手稿一直被禁止傳播和正式出版,而由於德日進在去世前幾年已經將這些稿件遺贈給一位女友讓娜?莫蒂埃( J. Motiert),後者很快將其幾本主要著作《人之現像》《神境》《人之未來》等於 1956~1959年在法國出版,受到了眾多讀者的歡迎,此後關於德日進的生平及其神學思想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大量湧現,在宗教界內為德日進翻案的呼聲相當強勁。從 20世紀 60年代開始,一些天主教高層人士,包括一些樞機主教,對德日進的神學思想開始逐漸轉變看法。至 20世紀 80年代,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和本篤十六世也都相繼不同程度地接納了德日進的神學思想。

    與此相比,德日進作為科學家的一面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雖然早在 1971年研究德日進的德國學者 Schmitz-Moormann在Piveteau等一大批歐洲著名的地學 -生物學家的鼓勵下將德日進所有的自然科技論文,分 10卷全部發表,但似乎反響不大。在我國,為了紀念德日進來華工作 80年,在劉東生先生邀約下,在 2003年《第四紀研究》中,發表了包括劉先生本人在內的 6篇文章,對德日進在我國的科學工作做了比較全面的回顧。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開始關注德日進研究的開端。筆者在拜讀了這些文章後,一方面受到很多的激勵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激起了筆者希望了解更多詳情的願望。適逢天津自然博物館在桑志華籌劃建館 100周年之際擬出版紀念專輯,希望筆者能對德日進與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合作情況做一簡介,這纔不揣冒昧撰寫此文。好在 2004年,作為德日進學術思想成長見證的德日進 1923~1940年致布爾( M. Boule,1861~1942年,著名古人類學家,以前常譯為步勒)的 89封信件結集發表; 2007年撰寫過多位著名科學家傳記的 Amir D. Aczel的The Jesuit & The Skull和2008年翁心鈞等整理編撰的《翁文灝古人類學與歷史文化文集》相繼出版。這些新資料的出版使我們有可能對此前文獻中對諸多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說法做進一步的考證。本文隻對德日進在他和桑志華及北疆博物院合作期間的工作進行回顧,並對其在中國地層古哺乳動物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桑志華的一封邀請信改變了德日進一生的軌跡

    德日進自幼生長在被稱作“地質學家的天堂”的奧弗涅地區,受其父親影響,他對自然界的事物,各種石頭、昆蟲、植物等充滿了好奇;受其極為虔誠的母親的影響而又篤信天主教。 1893~1897年德日進在家鄉附近的耶穌會學校學習; 1901年3月宣誓加入耶穌會; 1902年秋受教會派遣到英屬澤西島( Jersey)修行 3年; 1906年又被派到開羅教授物理和化學課程; 1909年被召回後又至英國位於東南海岸的黑斯廷斯( Hastings)繼續深造,在此期間德日進讀到了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年, 1927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7年所著之《創造之演化》( Creative Evolution,為梵蒂岡之禁書)。該書使他大受啟發,並萌發了深入研究自然界萬物演化的志向。 1911年8月德日進正式被授予耶穌會神甫之職。 1912年7月,他回法國後,在巴黎天主教學院聽布薩克( G. Boussac)講授的地質學,同時又拜師巴黎自然博物館古生物部主任布爾,學習古生物學。布爾是堅定的無神論者,脾氣又是出了名地暴躁和不友善。但出人意料的是,布爾對這位小他 20歲的耶穌小同鄉卻充滿了愛憐。他們之間的師生情誼一直延續至布爾去世。布爾把非常著名的凱爾西(Quercy)地點的一大批始新世的哺乳動物化石交給德日進研究。德日進既有纔干,又十分努力,他的**篇文章《凱爾西的肉食類化石》於 1915年發表在法國古生物志上。 1914年**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日進被征召入伍,做醫護和擔架員。由於他在戰鬥中表現英勇,曾獲戰功章,並獲授法國榮譽勛位團騎士稱號。 1918年5月德日進從前線回來,立即又重新開始研究化石。 1920年下半年 39歲的德日進被聘為巴黎天主教學院地質繫主任(講授古生物和地質學)。 1921年他發表《凱爾西地點的靈長類》和《法國下始新統哺乳動物化石》兩篇文章。 1922年3月他被授予博士學位。由於這些優異的成績,德日進在 1922年6月被授予法國地質學會的 Viquesnel獎( A. Viquesnel,1800~1867年, 1858年曾任法國地質學會會長)。在授獎儀式上,布爾在發表授獎詞時動情地說:“在我科學生命的暮年,在為戰爭殘酷地奪去我們眾多寄予希望的年輕科學家而倍感悲哀之時,能夠看到像德日進這樣的法蘭西古生物學優良傳統的傳承人出現,對我是極大的安慰。” 1922年年底,法國科學院又將 Gustav Roux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授予了德日進。 1923年德日進被選為法國地質學會副主席,一顆古生物學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德日進本來完全可以沿著導師布爾的期望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迅速而成功地走下去。但就是此時,德日進離經叛道的宗教思想使他成了天主教高層眼中的麻煩制造者。 1922年春,在學術界已小有名氣的德日進受比利時 Enghien鎮(位於布魯塞爾西南)神學院之邀講述他研究凱爾西哺乳動物化石的成果。在談到哺乳動物的進化時,德日進表述了他本人對《創世紀》中有關“伊甸樂園”“亞當和夏娃”及“原罪”等的新看法。根據他對凱爾西靈長類化石的研究,他認為人類是逐漸進化產生的,亞當和夏娃一對夫妻不可能產生出整個人類,他對伊甸樂園和原罪的說法也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都是極度濃縮的“速記式”的闡述。例如,原罪就不會單單是由於亞當和夏娃禁不住誘惑而偷喫禁果,其中應該包括人類的諸多缺點,諸如不貞、殘暴等。回國後,他還覺得意猶未盡,又寫了幾篇文章進一步闡述他的這些觀點。德日進的這些思想和活動讓法國地區耶穌會和羅馬耶穌總會的主教們很惱火,甚至連梵蒂岡也擔心起來。這樣,耶穌會的主教們就決定將德日進逐出歐洲,希望以此來制止這些怪誕思想的傳播。他們想到了在中國采集化石的桑志華,也想到了在中國傳教而不幸染病死在上海的德日進的姐姐( Fran.oise,1979~1911年)。德日進可以去上海弔慰他的姐姐,而在天津則可以和桑志華一起研究古生物化石。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德日進收到了桑志華神甫一封邀請他到中國工作的信。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1920年桑志華在甘肅慶陽地區發現了大量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1921年10月他曾把其中的一部分化石寄給布爾請求鋻定。布爾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正在整理標本的德日進。德日進曾數次致信桑志華,要求其提供更多信息。由於事物繁忙,桑志華當時並未回復。 1922年8月,桑志華正在薩拉烏蘇( Sjara osso gol,鄂爾多斯東南角,現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進行野外工作。當桑志華在薩拉烏蘇又發現了大量的哺乳化石,而且還有石器時,他認為已有足夠的理由請德日進前來協助工作,而且他相信,德日進的老師布爾一定也會對這些新發現感興趣,於是 8月13日桑志華就在野外給德日進寫了這封回信。德日進對來自中國的化石也很感興趣。德日進在 8月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 13屆國際地質大會時,踫到過當時剛就任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的翁文灝,翁文灝曾向德日進表示,現在正是中國古生物學發展的大好時機。不過從心裡講,德日進仍然認為法國和巴黎纔是他實現其將天主教教義和生物進化論融合在一起的偉大使命的地方。但是,布爾卻意識到在中國這塊處女地上發現人類化石的可能。布爾擔負起了為德、桑合作考察籌集經費的重任。後來,來自教會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德日進*後還是決定到中國來。 1922年10月6日德日進致信桑志華,表示接受邀請。經過多方努力,布爾終於在 1923年3月從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公共*各獲得 10 000法郎的經費支持,組成了法國古生物考察團(後來法國科學院和人類古生物研究所都出資支持,使*後的總經費達到 69 000法郎)。 1923年4月6日,德日進在馬賽乘山脈號船( Cordillère)離法, 5月17日抵達上海,弔唁姐姐後,於 5月23日抵津,來到了位於馬場道的北疆博物院。 Cuénot在其《德日進》一書中寫道:“這一年(指 1923年)是德日進心靈進化中關鍵性的轉折的標志,也開啟了其科學生命中*長也是*富成果的一個階段。”( Cuénot, 1958)

    二、德日進在中國進行地層古生物學術活動的概述

    如果從 1923年5月德日進**次踏上中國的領土算起,至 1946年4月*後一次離開中國大陸(包括香港)為止,在近 24年的時間裡,他一共 10次來到中國。每次大多數是在中國工作一年左右,其中*短的一次隻有約 3個月,*長的一次是 6年8個月。這 10次的總時間約為 193個月,即大約 17年。實際上,在此期間,德日進即使到其他國家考察或參加學術會議,也幾乎完全是圍繞著或基於中國的問題進行的。

    下面是 1923年以後德日進在中國居留的次數及不在中國時的大致情況。

    (1)1923.5~1924.9,以天津為基地。然後回法國。

    (2)1926.5~1927.8,以天津為基地。然後回法國, 1928年11月回中國途中訪問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