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彝族農業生物多樣性智慧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自然科學
    【市場價】
    635-920
    【優惠價】
    397-575
    【作者】 賴毅,嚴火其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普通生物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414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41409
    叢書名: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樣性智慧

    作者:賴毅,嚴火其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

    編輯推薦
    彝族,民族地區,農業,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國 
    內容簡介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供給、支持、調節和文化服務,維繫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生物多樣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農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反思現代科技帶來的環境問題,西方傳統人與自然兩分的自然觀念及其產生的科學技術局限是這一危機的根源,解決這一危機需要轉變西方傳統觀念和科學技術發展範式,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不同於西方的文明為這一轉變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知識動力
    彝族聚居地區有著廣泛的環境多樣性、植物多樣性和動物多樣性,長期依賴於自然的生產生活,形成了彝族特有的自然觀念,在這些觀念的指導下,彝族傳統農業生產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有效地維護了彝族地區生存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彝族農業生物多樣性智慧研究》從彝族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狀況出發,以史詩和文化研究為基礎,挖掘了彝族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相關的三大核心觀念,在此基礎上,繫統整理了其傳統農業生產中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方法與技術。根據文化傳承的特點以及彝族傳統知識產生和應用的地方性與語境性,將彝族傳統農業生物多樣性技術與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要素相結合,提出了彝族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目錄
    目錄
    叢書序
    緒論1
    **章彝族概況13
    **節彝族源流及其歷史變遷13
    第二節彝族聚居地區的自然地理26
    第三節近現代彝族地區社會經濟狀況36
    第二章以“樹”為依據的世界47
    **節“樹”衍生的萬物47
    第二節“樹”賦予的生命57
    第三節“樹”調控的世界67
    第三章“相配”的萬物78
    **節萬物都要“相配”78
    第二節“相配”與萬物的繁衍87目錄

    叢書序

    緒論1

    **章彝族概況13

    **節彝族源流及其歷史變遷13

    第二節彝族聚居地區的自然地理26

    第三節近現代彝族地區社會經濟狀況36

    第二章以“樹”為依據的世界47

    **節“樹”衍生的萬物47

    第二節“樹”賦予的生命57

    第三節“樹”調控的世界67

    第三章“相配”的萬物78

    **節萬物都要“相配”78

    第二節“相配”與萬物的繁衍87

    第三節“相配”與萬物的存在97

    第四章“平衡”的世界106

    **節“平衡”與自然的穩定106

    第二節自然萬物的“平衡”115

    第三節人與自然的“平衡”124

    第五章以“樹”為基礎的生產勞作135

    **節以“樹”為基礎的采集與狩獵135

    第二節以“樹”為保障的畜牧養殖144

    第三節以“樹”為條件的作物生產153

    第六章生產勞作中的協同合作164

    **節人類生產與自然生產的協同164

    第二節作物生產與畜牧養殖的協同176

    第三節農業生產中的勞動合作185

    第七章農業生產中的生物多樣性194

    **節種植業中的生物多樣性194

    第二節畜牧養殖中的生物多樣性204

    第三節生產工具制作與利用的生物多樣性215

    第八章觀念與生產的傳承和發展225

    **節現代自然觀與傳統自然觀的衝突225

    第二節現代農業生產與傳統農業生產的對立234

    第三節彝族聚居地區農業的未來發展245

    參考文獻259

    索引268

    後記276
    在線試讀
    緒論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有機體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綜合體的多樣性和變異性,也是生命形式的多樣性、各種生命形式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繫,以及各種生物群落、生態繫統、生態過程的復雜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繫統多樣性三個層次。(方如康等,2003)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環境的基礎,維繫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直接和間接地提供人類福祉的許多組成部分,包括安全、良好生活的基本原材料,健康、良好的社會關繫及選擇和行動的自由。然而在過去的50年中,人類行動正在徹底並在更大程度上不可逆轉地改變著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並且這一變化大多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生物多樣性危機已逐漸演變成地球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現代農業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農業發展造就了人類文明,卻也減少了生物多樣性。多種多樣的自然植被為種類很少的莊稼所代替,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清理使原有自然生態繫統的穩定性被破壞,依靠森林開發和灌溉農業發展造成的土壤侵蝕已使若干古文明消亡。人類歷早發達的蘇美爾文明、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地中海文明、瑪雅文明,都因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而終消失。(Ponting,2002)然而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並在本質上不可持續的還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以獲取高產為目標,所采取的農業措施均是圍繞如何獲得高的農業動植物產量和勞動生產率而展開的,而對其他非農業生物尤其是有害生物加以限度的限制或忽視農業活動對非農業生物產生的影響,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陳欣等,1999)
    造成現代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誘因是技術革新。正如經濟學家舒爾茨所說:“傳統農業中農民已耗盡了作為他們所支配的投入和知識組成部分的‘生產技術’的有利性”,(Schultz,1987)使歐洲、中國文明得以延續的傳統農業對自然的改變本質上是對自然的模仿,是自然生態繫統的部分人工化,遵循自然生態繫統的物質循環,在這一生產方式下,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生產率很低,人口增長和糧食供應之間不能保持一種長期的平衡,耕作和技術上改進帶來的產量增長很快就被人口的增長消化,其結果就是人口的絕大部分永遠生活在饑餓的邊緣。現代農業以技術的有利性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的平衡,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60年代“綠色革命”的推動下,采用高產作物品種、農田灌溉、化學肥料、殺蟲劑、保護地栽培、轉基因、機械化和單一化規模生產等技術,現代農業提高了生產率,然而在有效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的同時,卻對全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產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緒論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有機體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綜合體的多樣性和變異性,也是生命形式的多樣性、各種生命形式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繫,以及各種生物群落、生態繫統、生態過程的復雜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繫統多樣性三個層次。(方如康等,2003)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環境的基礎,維繫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直接和間接地提供人類福祉的許多組成部分,包括安全、良好生活的基本原材料,健康、良好的社會關繫及選擇和行動的自由。然而在過去的50年中,人類行動正在徹底並在更大程度上不可逆轉地改變著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並且這一變化大多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生物多樣性危機已逐漸演變成地球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現代農業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農業發展造就了人類文明,卻也減少了生物多樣性。多種多樣的自然植被為種類很少的莊稼所代替,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清理使原有自然生態繫統的穩定性被破壞,依靠森林開發和灌溉農業發展造成的土壤侵蝕已使若干古文明消亡。人類歷早發達的蘇美爾文明、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地中海文明、瑪雅文明,都因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而終消失。(Ponting,2002)然而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並在本質上不可持續的還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以獲取高產為目標,所采取的農業措施均是圍繞如何獲得高的農業動植物產量和勞動生產率而展開的,而對其他非農業生物尤其是有害生物加以限度的限制或忽視農業活動對非農業生物產生的影響,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陳欣等,1999)

    造成現代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誘因是技術革新。正如經濟學家舒爾茨所說:“傳統農業中農民已耗盡了作為他們所支配的投入和知識組成部分的‘生產技術’的有利性”,(Schultz,1987)使歐洲、中國文明得以延續的傳統農業對自然的改變本質上是對自然的模仿,是自然生態繫統的部分人工化,遵循自然生態繫統的物質循環,在這一生產方式下,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生產率很低,人口增長和糧食供應之間不能保持一種長期的平衡,耕作和技術上改進帶來的產量增長很快就被人口的增長消化,其結果就是人口的絕大部分永遠生活在饑餓的邊緣。現代農業以技術的有利性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的平衡,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60年代“綠色革命”的推動下,采用高產作物品種、農田灌溉、化學肥料、殺蟲劑、保護地栽培、轉基因、機械化和單一化規模生產等技術,現代農業提高了生產率,然而在有效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的同時,卻對全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產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

    滿足人口增長對食品的需求,高產成為現代農業的目標。追求高產帶來的農業繫統的集約化,加上植物育種的專業化和全球化,已經大大降低了農業繫統中馴化植物和家養動物的基因多樣性。當現代農業隻關注較少的幾種高產栽培和養殖品種時,人類幾千年開發的大量重要的食用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面臨消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計,超過80%的人類膳食由植物提供,5種谷類作物便提供了60%的能量攝入。近年來,高產品種對地方品種替換等原因導致的基因遺失多的是谷物,緊隨其後的是蔬菜、水果、堅果和食品豆類。在已知的8300個動物品種中,有8%已經滅絕,22%瀕臨滅絕。(FAO,2010)物種滅絕和獨特種群的喪失也導致了這些物種及其種群所包含的獨特基因多樣性的喪失。這種喪失會降低物種整體的適應能力,限制了恢復那些種群已經降到低水平物種的前景。

    農田灌溉是現代農業獲得產量的重要保障,自20世紀以來,農業用水量不斷增長,從20世紀初每年不到600km3,到21世紀初每年超過3800km3,農業用水已占可用淡水資源的70%。設計和實施不完善的灌溉繫統造成的水澇和土壤的鹽堿化,不僅限制了植物生長,降低了生物多樣性,也致使相當大的土壤流失以及不可持續的高運行成本。(FAO,2013)灌溉農業的發展進一步導致土地的集約利用,不僅加劇了水土流失,也使地表水受到農藥、化肥污染。

    化肥使作物生長良好,現代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1961~2002年,全世界化肥用量由3.1×107t增加到14.4×107t,至2012年又增長到19.5×107t。(FAO,2014)氮肥合成生產是過去50年中糧食增產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活性氮的產量超過了自然途徑生產的總量,這些活性氮撒播到陸地生態繫統中,特別是森林、灌木、溫帶草原上,會直接導致植物多樣性減少。(世界資源研究所,2005)化肥中氮磷素在河流、水體內的沉積往往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伴隨著富營養化的發展,湖泊生態繫統呈現出生物多樣性下降、生物群落結構趨於單一、生態繫統趨於不穩定的現像,甚至失去水體生態調節功能。(秦伯強等,2013)化肥的使用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也改變了農田生態環境,致使土壤重金屬素增加,造成土壤酸化並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致使土壤板結,保水、供肥能力降低。(肖軍等,2005)土壤退化不僅增加了對化肥的依賴性,也影響到整個農業生產基地,導致對剩餘土地的過度使用和森林、牧場的開墾。聯合國千年生態繫統評估預計,到2050年,現有草原和林地10%~20%將被開墾,其原因主要是農業的擴張。棲息地喪失將造成全球範圍內的物種滅絕,預計使物種數量同剩餘的棲息地趨於平衡後的植物物種數量將減少10%~15%(低確定性)。(世界資源研究所,2005)。

    為減少因病蟲導致的產量下降,現代農業生產持續大量地使用化學農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1990年世界農藥用量1.5×106t,至2011年已達4.9×106t(FAO,2014)。農藥的使用不僅造成了大量農田昆蟲、動植物天敵等有益生物的減少,農藥導致昆蟲群落發生變化,在原生態繫統中受到抑制的次要種群變成主要有害種群,導致害蟲暴發。農藥能殺死生活在土壤中的某些無脊椎動物,使其數量減少甚至種群瀕臨滅絕。而鳥類則因農藥殘留中毒死亡或因缺乏食物而難以生存。農田長期使用除草劑,植物多樣性明顯減少,農藥在環境和農產品中的殘留也影響到人類的生理和遺傳。(吳春華與陳欣,2004)

    保護地栽培可以不受生產的季節性限制,使植物避開不利自然條件的影響而發育成長;可以延長或提早植物的生長期和成熟期,成倍地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但采用保護地栽培使農作物生存能力下降,作物品種一旦野化便難以獲得產量。地膜能夠提高地溫,減少土壤水分散失,並終提高作物產量。近年來,覆膜栽培作為一種增產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但用化學方法生產的地膜在自然界難以在短時間內降解,於是就長期殘留在土壤中,大量使用的地膜成為難以消除的“白色污染”,不僅影響土壤的物理性狀,降低土壤肥力,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而造成減產,同時也危害人體健康。

    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但機械化的應用卻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由機械化帶來的過度耕作對土壤結構帶來的破壞,加速了土壤侵蝕。在我國,機械化應用較高的東北因風蝕、水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相當嚴重,松遼平原地區,每年表土流失達2~6mm,土壤腐殖質以0.02%~0.06%的速度下降。被譽為我國糧倉的北大荒,1954年土壤腐殖質含量為6%~8%,到1980年降為1.0%~1.6%。(王乃迪,1986)由於機械化平整土地和規模化作業減少了環境和農業生產的生物多樣性,在我國,森林覆蓋率、濕地水平和土壤惡化水平等自然生態指標較差的地區大多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劉春,2009)

    生物技術具有增產和改善農產品質量的巨大潛力,但這一技術也可能根本改變生物遺傳特性,使轉基因作物及其近緣物種變為雜草。在自然條件下,農作物與其野生近緣種可能雜交而產生可育性後代,轉基因植物種植可能將花粉傳播到野生近緣物種上,出現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人為地使轉基因在野生近緣種(甚至遠緣種)上固定下來,從而引起生物多樣性的降低,使不少寶貴的種質遺傳基因丟失和淪喪,同時還造成野生種的雜草化。雖然在沒有選擇壓力的自然條件下,轉基因雜種後代並不具有競爭優勢而難以形成優勢種群,但是由於“基因污染”而喪失的等位遺傳基因與種質資源卻可能永遠失去而無法彌補,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是難以估量和計價的。(曾北危,2004)

    現代農業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張耀影,2005)。工業化成本效益模式使傳統農業多樣性的作物生產為單一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所取代,農業生產不再滿足於自給自足,而成為經濟獲利的手段。由於農業、原材料和礦產資源生產所需資金程度較低,對第三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或欠發達地區來說,在市場中獲取經濟利益為方便的選擇就是增加經濟作物種植或提高礦產資源產量,以此來增加收入。但由於缺乏技術和生計的選擇,發展中國家一般受國際經濟關繫的影響,而不能影響國際經濟關繫,這種關繫給試圖管理自己環境的貧窮國家或地區設置了特別的難題,因為在這些國家的經濟中,自然資源的出口仍然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對一些不發達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工業化國家在糧食生產中實行的經濟補助,不僅影響國際糧食價格的均衡,造成一些以農業為經濟基礎的國家糧食生產的波動,不穩定和不利的物價動向,又使得它們進一步采取補貼政策加大對土地的過度利用。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和新的資本流動的減少,加劇了犧牲長遠發展利益、導致環境惡化和資源枯竭的不利因素。(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97)市場調控的不足以及資源市場價值的缺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96),大量的農產品出口不僅使土壤肥力難以彌補,也使農業生產依賴於市場網絡,不僅農業生產的資源需要從市場獲取,農產品的價值也需要通過市場實現。受世界市場價格的影響,農民為了維持生計,被迫開發環境脆弱的邊緣地區,種植自身需要的作物。

    農業是生態繫統的有機組成,農業的發展依賴於生態繫統的健康。土壤結構和肥力決定著作物品種和產量,而土壤生物、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維持土壤營養循環;非栽培植物可以在休耕時補充耕地肥力,減少水分散失;蜜蜂、鳥類、飛蛾、蒼蠅是重要的授粉動物,鳥類、蜘蛛、瓢蟲、蒼蠅、黃蜂等在短期內可抑制蟲害,增加產量,在長期內可保持生態平衡,防止草食昆蟲達到危害水平;(Zhangetal.,2007)農田景觀多樣性給了動物和寄生昆蟲以棲息地,減少了除草劑和農藥的使用,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Virginiaetal.,2007);而作物多樣性種植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還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朱有勇,2007)長久以來,現代農業依靠高投入獲得高產出,但隨著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這種高產能否持續已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伴隨著經濟和生態的危機,糧食增產已為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所抵消,每年各國用於土壤治理的費用不斷上升。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改良已不再有過去能達到的增產率,而嚴重的土壤侵蝕也使作物產量難以維持,氣候變化及二氧化碳排放加劇的環境問題,由現代農業增產帶來的持續的人口增長對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壓力,經濟發展對糧食需求的增長,更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現代農業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對農業增產提出了挑戰,20世紀70年代,世界谷物產量的增長率為3%,80年代降至1.6%,90年代又降至1%,2000~2010年,增長幾乎為零。(FAO,2013)

    現代農業的不可持續亟須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反思現代農業造成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根源,有助於我們尋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二)現代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根源

    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現代技術作為合乎人類意願的工具和方法首先受到了質疑。西方文明用理性來區別人與物,韋伯將理性區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揭示了工具理性吞噬價值理性產生的現代問題。(王錕,2005)盧卡奇和法蘭克福學派認為,以合理性結合而成的工具合理性或技術合理性是理性觀念演變的產物,當工具理性變成社會的組織原則滲透到社會結構和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時,異化、物化或單面的社會和單面的思維方式及思想文化成為社會對人進行全面統治、控制和操作的深層基礎。(陳振明,1996)海德格爾對“技術的追問”進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