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分析化學學科前沿與展望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自然科學
    【市場價】
    683-990
    【優惠價】
    427-619
    【作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 編,莊乾坤,劉虎威,陳洪淵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化學  分析化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376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37658
    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編,莊乾坤,劉虎威,陳洪淵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4月 

        
        
    "

    內容簡介


    本書由我國分析化學領域的一線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合作撰寫而成,在融合各分支學科發展的基礎上集中反映了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方向與發展趨勢。全書分為15個專題:分析化學學科“十二五”發展戰略報告、色譜分析、微-納尺度分離分析、電化學分析、光譜分析、質譜分析、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成像分析、化學計量學、生命分析化學、藥物分析、環境分析化學、納米分析化學、公共安全分析、分析科學儀器和裝置。本書內容豐富,資料新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可讀性強。



    本書可供從事分析化學研究的科研與教學人員、分析測試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分析化學及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對於基金申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可供其他相關學科的非分析化學專業的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中國化學科學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分析化學學科“十二五”發展戰略報告
    1.1 分析化學學科的戰略地位
    1.2 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
    1.2.1 分析化學的發展規律
    1.2.2 分析化學研究的特點
    1.3 近年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
    1.3.1 人纔隊伍
    1.3.2 資助現狀
    1.3.3 研究現狀
    1.3.4 重要成果
    1.3.5 推動學科發展和人纔隊伍建設、營造科研環境等方面的成績
    1.3.6 存在的問題

    《中國化學科學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分析化學學科“十二五”發展戰略報告

    1.1 分析化學學科的戰略地位

    1.2 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

    1.2.1 分析化學的發展規律

    1.2.2 分析化學研究的特點

    1.3 近年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

    1.3.1 人纔隊伍

    1.3.2 資助現狀

    1.3.3 研究現狀

    1.3.4 重要成果

    1.3.5 推動學科發展和人纔隊伍建設、營造科研環境等方面的成績

    1.3.6 存在的問題

    1.4 未來5年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布局、優先領域及與其他學科交叉的重點方向

    1.4.1 發展布局

    1.4.2 優先領域

    1.4.3 分析化學的重點方向

    1.4.4 與其他學科交叉研究的重點方向

    1.5 未來5年本學科領域發展的保障措施

    1.6 未來5年本學科開展國際合作的需求和優先領域

    1.7 其他問題

    第2章 色譜和毛細管電泳分析

    2.1 引言

    2.2 色譜研究進展概述

    2.2.1 氣相色譜(GC)

    2.2.2 液相色譜(LC)

    2.2.3 毛細管電泳(CE)

    2.3 分離介質與色譜柱

    2.3.1 LC分離介質

    2.3.2 GC分離介質

    2.4 多維色譜和多維CE技術

    2.4.1 二維GC

    2.4.2 二維LC

    2.4.3 二維CE

    2.4.4 其他多維色譜

    2.5 樣品前處理技術

    2.5.1 引言

    2.5.2 樣品前處理方法

    2.5.3 新型樣品前處理分離介質

    2.5.4 在線采樣/分離分析聯用技術

    2.6 蛋白質組學分析

    2.6.1 引言

    2.6.2 蛋白質樣品前處理

    2.6.3 多維LC分離技術在規模化蛋白質組學鋻定中的應用

    2.6.4 基於色譜分離為基礎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方法發展與應用

    2.6.5 蛋白質組學中的數據處理

    2.7 代謝組學分析中的色譜方法

    2.7.1 引言

    2.7.2 氣相色譜法

    2.7.3 液相色譜法

    2.7.4 毛細管電泳法

    2.8 脂質組學分析中的色譜方法

    2.8.1 引言

    2.8.2 一維分析技術

    2.8.3 聯用分析技術

    2.9 色譜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微-納尺度分離分析

    3.1 概述

    3.2 基礎理論

    3.2.1 理論方程

    3.2.2 雙電層作用

    3.2.3 溶劑化、範德華力與靜電力

    3.2.4 無因次量

    3.2.5 非線性電動現像

    3.3 微流控裝置

    3.3.1 進樣

    3.3.2 芯片設計

    3.3.3 芯片制備技術

    3.3.4 檢測與鋻定

    3.4 應用概述

    3.4.1 DNA分析

    3.4.2 蛋白質分析

    3.4.3 細胞顆粒物分析

    3.4.4 其他樣品分析

    3.5 挑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化學分析

    4.1 引言

    4.2 生物電分析化學

    4.2.1 生物小分子分析

    4.2.2 蛋白質分析

    4.2.3 細胞分析

    4.2.4 展望

    4.3 新型納米材料在電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4.3.1 納米顆粒的應用

    4.3.2 碳納米管在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用

    4.3.3 石墨烯在電化學傳感器中的應用

    4.3.4 結論和展望

    4.4 電化學發光

    4.4.1 電化學發光體繫

    4.4.2 分析應用

    4.4.3 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4.5 核酸的電分析化學

    4.5.1 目標核酸序列及其變化的電化學分析方法

    4.5.2 功能核酸分子識別的電化學分析方法

    4.5.3 結論與展望

    4.6 軟界面電分析化學

    4.6.1 近年來國內外的進展

    4.6.2 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4.7 電化學聯用技術

    4.7.1 微流控芯片與電化學檢測聯用技術

    4.7.2 電化學與質譜聯用技術研究

    4.7.3 電化學與表面等離子體共振聯用技術研究

    4.7.4 電化學與拉曼光譜聯用技術研究

    4.7.5 結論和展望

    4.8 電分析化學的挑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光譜分析

    5.1 原子光譜分析

    5.1.1 原子光譜分析儀器的發展

    5.1.2 原子光譜分析中的樣品預處理技術

    5.1.3 原子光(質)譜聯用技術及其應用

    5.1.4 金屬組學

    5.2 分子光譜分析

    5.2.1 靈敏的分子光譜儀器與技術的研究進展

    5.2.2 有機小分子熒光探針

    5.2.3 熒光量子點探針

    5.2.4 單分子和單細胞檢測

    5.2.5 光化學傳感器

    5.2.6 拉曼與紅外光譜分析

    5.2.7 化學發光與生物發光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質譜分析

    6.1 引言

    6.2 氣相離子化學研究進展

    6.2.1 引言

    6.2.2 有機分子化學轉化的質譜研究

    6.2.3 有機功能分子在電噴霧質譜中的裂解規律研究

    6.2.4 展望

    6.3 LC-MS/MS在藥物代謝和藥物動力學中的應用進展

    6.3.1 引言

    6.3.2 藥物動力學生物樣品的定量分析

    6.3.3 藥物代謝產物的結構鋻定

    6.3.4 進展與展望

    6.4 MALDI-TOF MS技術在蛋白質及多肽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6.4.1 引言

    6.4.2 研究方法及技術進展

    6.4.3 應用進展

    6.4.4 展望

    6.5 組學研究中的質譜分析新方法

    6.5.1 質譜分析方法在代謝組學中的研究進展

    6.5.2 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質譜分析新方法

    6.6 無機和同位素質譜技術及其應用進展

    6.6.1 引言

    6.6.2 分析技術及其應用進展

    6.6.3 測量標準研究進展

    6.6.4 發展前景

    6.7 質譜新技術的研究進展

    6.7.1 質譜成像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6.7.2 電噴霧萃取電離技術

    6.7.3 完整生物顆粒質譜分析新技術的進展

    參考文獻

    第7章 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7.1 引言

    7.2 NMR方法學研究

    7.2.1 硬件發展

    7.2.2 多維NMR技術

    7.2.3 TROSY和CRINEPT

    7.2.4 RDC和PRE

    7.2.5 快速多維NMR譜

    7.2.6 異核直接檢測技術

    7.2.7 超極化增強靈敏度技術

    7.2.8 展望

    7.3 溶液蛋白質結構和動力學NMR研究

    7.3.1 蛋白質溶液結構解析

    7.3.2 蛋白質復合物的NMR研究

    7.3.3 藥物篩選

    7.3.4 展望

    7.4 膜蛋白的固體NMR研究

    7.5 代謝組的NMR分析

    7.5.1 代謝組學的研究對像

    7.5.2 代謝組學研究方法

    7.5.3 基於NMR的代謝組學的特點

    7.5.4 代謝組學研究的廣泛應用

    7.5.5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 成像分析

    8.1 成像分析基礎

    8.2 成像的發展與突破

    8.2.1 突破衍射極限

    8.2.2 突破檢測靈敏度

    8.2.3 高速成像

    8.3 核素成像進展

    8.4 MRI進展

    8.5 標記與示蹤

    8.6 表面成像

    8.6.1 質譜成像

    8.6.2 橢圓偏振光成像

    8.6.3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成像

    8.7 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化學計量學

    9.1 發展簡述

    9.2 化學模式識別

    9.3 化學多維校正

    9.3.1 零階張量校正

    9.3.2 一階張量校正

    9.3.3 二階張量校正

    9.3.4 三階張量校正

    9.4 若干創新性應用

    9.4.1 生物醫學領域

    9.4.2 食品農產品質量分析

    9.4.3 環境檢測領域

    9.4.4 過程分析化學

    9.4.5 其他領域

    9.5 展望

    9.5.1 方法學創新

    9.5.2 分析儀器研制

    9.5.3 重視發展

    參考文獻

    第10章 生命分析化學

    10.1 引言

    10.1.1 生命分析化學的定義

    10.1.2 生命分析化學的沿革

    10.1.3 生命分析化學的作用與意義

    10.2 生物分子的分析化學

    10.2.1 糖類分析

    10.2.2 氨基酸與蛋白質分析

    10.2.3 核酸與基因分析

    10.2.4 激素分子的檢測

    10.3 信號放大技術

    10.3.1 納米信號放大

    10.3.2 酶與模擬酶信號放大

    10.3.3 生物分子學信號放大

    10.4 基於特異性分子識別的生命分析

    10.4.1 免疫分析

    10.4.2 分子印跡分析

    10.4.3 基因芯片分析

    10.4.4 分子信標與分子識體的分析應用

    10.5 活體與細胞分析化學

    10.5.1 活體分析

    10.5.2 細胞圖像分析

    10.5.3 細胞電化學分析

    10.5.4 細胞表面蛋白質與糖基檢測

    10.5.5 胞內生物物質檢測

    10.6 生命分析化學新發展

    10.6.1 核酸測序新策略

    10.6.2 蛋白質組學的挑戰與分析策略

    10.6.3 代謝組學研究方法、生物信息學應用

    10.6.4 microRNA研究領域中的分析化學

    10.7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1章 藥物分析

    11.1 新藥研究中的分析化學

    11.1.1 分析化學在藥物靶標鋻定中的作用

    11.1.2 藥物與靶點相互作用分析

    11.1.3 藥物高通量和超高通量篩選中的分析化學

    11.2 藥物質量控制

    11.2.1 核酸類藥物定量分析方法

    11.2.2 生物藥物分析

    11.2.3 手性藥物分析

    11.2.4 納米藥物的質量控制

    11.2.5 藥物安全預警分析

    11.3 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分析

    11.3.1 生物體繫中藥物及代謝物分析

    11.3.2 藥物代謝組學研究的新策略展望

    11.4 中藥分析

    11.4.1 藥效成分篩選分析

    11.4.2 多靶點生物效應分析

    11.4.3 基於生物效應的中藥質量控制分析

    11.4.4 中藥分析對中醫理論現代詮釋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12章 環境分析化學

    12.1 概述

    12.1.1 環境分析化學的地位與作用

    12.1.2 環境分析化學的研究特點

    12.1.3 環境分析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12.2 部分研究進展

    12.2.1 大氣POPs被動采樣技術

    12.2.2 納米材料在環境樣品前處理中的應用

    12.2.3 離子液體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12.2.4 生物傳感器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12.2.5 DNA損傷與甲基化分析

    12.3 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展望

    12.3.1 大氣POPs被動采樣技術

    12.3.2 納米材料在環境樣品前處理中的應用

    12.3.3 離子液體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12.3.4 生物傳感器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12.3.5 DNA損傷與甲基化分析

    參考文獻

    第13章 納米分析化學

    13.1 概述

    13.2 納米組裝與生物電化學傳感

    13.2.1 滴塗法

    13.2.2 電化學沉積法

    13.2.3 原位氧化還原法

    13.2.4 自組裝法

    13.2.5 其他納米組裝方法

    13.3 納米探針與生物分子識別

    13.3.1 熒光納米探針

    13.3.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光譜納米探針

    13.3.3 熒光/磁共振成像多功能納米探針

    13.4 納米光學傳感器

    13.4.1 吸收型比色與可視化光學傳感器

    13.4.2 熒光納米傳感器

    13.4.3 化學發光納米傳感器

    13.4.4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傳感器

    13.5 微流控中的納米分析

    13.5.1 小分子檢測

    13.5.2 生物大分子檢測

    13.5.3 細胞分析技術

    13.6 基於功能納米材料的分離與富集方法

    13.6.1 金屬納米材料

    13.6.2 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

    13.6.3 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

    13.6.4 高分子納米材料

    13.6.5 分子印跡納米材料

    13.7 納米顆粒光散射分析方法

    13.7.1 納米光散射探針

    13.7.2 納米光散射探針的增強效應

    13.7.3 單顆粒散射光譜分析

    13.8 納米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附分析技術

    13.8.1 碳納米材料

    13.8.2 多孔硅材料

    13.8.3 磁性納米材料

    13.8.4 熒光納米材料

    參考文獻

    第14章 公共安全分析

    14.1 食品安全分析

    14.1.1 引言

    14.1.2 食品安全分析的關鍵技術

    14.1.3 食品安全監測與預警

    14.1.4 食源性危害人群暴露評估與危險性分析

    14.1.5 食品安全控制技術

    14.1.6 結語與展望

    14.2 毒物分析

    14.2.1 引言

    14.2.2 重要無機毒性物質分析技術的進展

    14.2.3 有機類毒物的分析與檢測

    14.2.4 結語與展望

    14.3 化學戰劑的偵檢現狀與發展趨勢

    14.3.1 引言

    14.3.2 CWAs的現場偵檢技術進展

    14.3.3 CWAs的實驗室篩查鋻定技術

    14.3.4 結語與展望

    14.4 爆炸物分析

    14.4.1 引言

    14.4.2 Χ射線、γ射線成像技術

    14.4.3 核技術

    14.4.4 離子遷移譜分析

    14.4.5 電化學分析方法

    14.4.6 光學分析方法

    14.4.7 爆炸物的化學與生物傳感檢測

    14.4.8 結語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5章 分析科學儀器和裝置

    15.1 微型色譜研究進展

    15.1.1 微型氣相色譜

    15.1.2 微型液相色譜

    15.1.3 結論與展望

    15.2 毛細管電泳與芯片電泳儀

    15.2.1 便攜式電泳儀

    15.2.2 芯片電泳儀

    15.3 微流控芯片儀器

    15.3.1 耐高壓高溫芯片關鍵材料與加工技術

    15.3.2 流體控制及驅動技術與器件

    15.3.3 分析型微流控芯片繫統

    15.3.4 點陣微流控芯片繫統

    15.3.5 蛋白質結晶微流控芯片繫統

    15.4 樣品前處理裝置

    15.4.1 固相微萃取裝置

    15.4.2 加速溶劑萃取裝置

    15.4.3 吹掃捕集裝置

    15.5 質譜儀器小型化

    15.5.1 概述

    15.5.2 質量分析器的小型化

    15.5.3 真空繫統的小型化

    15.5.4 離子化

    15.5.5 進樣繫統

    15.5.6 總結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第1 章分析化學學科“十二五”發展戰略報告

    莊乾坤1 劉虎威2 陳洪淵3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北京,100085 ; 2.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100871;3.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南京,210093

    1.1 分析化學學科的戰略地位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確定物質在不同狀態和演變過程中化學成分、含量、時空分布和相互作用的量測科學,旨在發展各種分析策略、原理與方法,研制各類器件、裝置、儀器及相關軟件,以獲取物質組成和性質的時空變化規律(圖1-1)。

    分析化學是科學研究的眼睛。無論是歷史上眾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就(1/3是與分析方法有關的),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美國每年用於產品質量控制的費用超過50),分析化學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分析化學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和空間科學等前沿科學的發展,提供了研究和獲取物質組成、結構和相互作用信息的重要科學支撐。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前完成、方興未艾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種組學研究中,分析化學的發展與測試技術的進步都為瓶頸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新藥研制,疾病診斷、預警、治療和發病機制、生命過程的揭示與分析化學密不可分;在食品與環境安全、產品質量控制、防偽與反綠色壁壘中靈敏、特異的分析檢測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空間探測、反毒、反恐和突發事件的偵破與解決等方面,更是需要分析化學提供先進的有效分析方法。可以說,分析化學是整個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柱。

    第1 章分析化學學科“十二五”發展戰略報告



    莊乾坤1 劉虎威2 陳洪淵3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北京,100085 ; 2.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100871
    ;3.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南京,210093



    1.1 分析化學學科的戰略地位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確定物質在不同狀態和演變過程中化學成分、含量、時空分布和相互作用的量測科學,旨在發展各種分析策略、原理與方法,研制各類器件、裝置、儀器及相關軟件,以獲取物質組成和性質的時空變化規律(圖1-1)。




    分析化學是科學研究的眼睛。無論是歷史上眾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就(1/3
    是與分析方法有關的),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美國每年用於產品質量控制的費用超過500



    分析化學從傳統的容量分析到現代的儀器分析,從光譜、電化學、色譜和熱分析到質譜、核磁共振、電鏡、成像分析、納米分析乃至微-納流控分析,從無機、有機分析到生命過程信息的獲取,從常量、微量、痕量分析到單細胞、單分子分析,從簡單物質的鋻定、單一信號的獲取到復雜與生命體繫的多通道、高通量檢測與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化學通過與物理、生物、數學、材料和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繫,並誕生了新的生長點與前瞻性的研究方向。與此同時,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又不斷給分析化學提出新的和更高的需求和挑戰,對分析方法和檢測儀器的不斷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2 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



    1.2.1 分析化學的發展規律



    分析化學是一門獲取物質信息、揭示物質時空變化規律的量測科學,其發展規律有以下幾個。



    1.分析化學的發展與國家的戰略目標始終是一致的



    縱觀世界科技發展史,雖有一些科學理論成果是先於社會需求產生的,但是大部分科技發展成果是由於社會需求刺激而產生的。20 世紀30 ~
    40
    年代,原子光譜、質譜和離子交換色譜的快速發展就是為了滿足曼哈頓計劃的需求。在我國也有類似情況,近幾年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及汶川大地震後的環境檢測,分析化學家都能及時組織科技攻關,開發了相關檢測技術,建立了相應的國家標準,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說,分析化學的發展與國家的戰略目標始終是一致的。




    國家的經濟實力除了反映在國民生產總值及國防實力上外,也反映在產品質量上,而產品質量則體現著分析檢測的水平。分析化學家一直致力於發展高靈敏度、高通量、高效的分析檢測方法,分析化學始終在為各種產品質量的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大家知道,我國近幾年在基礎研究方面正在逐漸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差距還依然存在,如由於技術手段不足,我國在食品農藥殘留物檢測方面長期處於被動狀態。數據顯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多殘留檢測方法可同時檢測食品中360
    多種農藥殘留物,德國的方法可檢測325 種,加拿大的方法可檢測251 種,而我國卻隻能檢測180
    餘種農藥殘留。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出口食品所設立的貿易技術壁壘,大多集中在評價標準和檢測技術領域。這對我國分析化學的發展提出了強烈的國家要求。目前,我國在農產品、食品檢測的分析化學水平正在逐漸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我國相關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堅強技術保障。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及保障國家公共安全,迫切需要分析化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我國分析化學家始終將涉及重大疾病與國家公共安全的分析方法的發展作為重要研究內容,加緊研究如重大疾病早期診斷,食品、環境有害物、爆炸物、毒品、生化恐怖源等的快速、準確、靈敏的檢測方法,以滿足維護人民健康、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需求。從2001年全球首例手足口病,到2003
    年的SARS 病毒,再到2009 年H1N1
    流感病毒,這些不斷爆發的全球流行性疾病的控制與預防,我國的分析化學工作者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迫切的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分析化學的發展與國際科學的前沿始終是一致的



    目前國際科學的前沿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和環境科學,分析化學正是圍繞這些前沿領域而快速發展的。近年來,中國分析化學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見後文所述)。以微-納尺度分離分析為例,它得益於納米科技和微流控學的先期發展和成功實踐,本身就是一個國際科學前沿研究領域。目前以微流控學為起點的各項研究,都已從過去的微米尺度向微-納米和納米尺度過渡,這種發展又和納米制備技術及其分析表征需求相關聯。微-納尺度分離研究的發展,還直接與生命科學前沿研究,如基因測序、蛋白質組學研究有關,同時也受益於生命科學新的研究成果。空間探測對攜帶儀器質量和體積的苛刻限制,也是促進微-納尺度分析方法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催化劑。這就說明,分析化學的發展必須面對科學前沿,並立足於多種學科前沿發展的基礎之上,是前沿中的前沿,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征和突出的時代感。




    3.分析化學的發展與相鄰學科的發展始終是相關的



    從分析化學實現對物質化學成分的認知而言,需要利用物質間和物質與各種力場間相互作用的原理、規律及科學技術的成就,限度地獲取所需信息和有關科學數據。




    從歷史上看,分析化學的發展一直借鋻相關學科的成果。儀器分析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析化學分支首先得益於物理科學(電磁學、光學、力學和熱學等)、材料科學(鋼鐵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機械加工技術)和計算機等科學的發展;同時,生命科學、空間科學和環境科學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分析化學的發展。再以微-納尺度分離分析為例,它直接面對介觀及以下尺度空間的科學問題,旨在構建和發展更高水平、更快速度和更有效率的物質組成、分布及其濃度信息的分析化學策略、方法和技術,以盡可能快速、全面和準確地獲取介觀、微觀世界中豐富的信息。這也正是整個分析化學目前所追求的目標,更是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醫藥衛生和工業技術中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微-納尺度分離的發展與整個分析化學的發展一樣,也離不開相關學科的發展和支持,隻有通過與其他相關學科,如數學、物理學和微加工技術等,進行深入地交叉和合作研究甚至融合,分析化學纔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1.2.2 分析化學研究的特點



    從對物質時空組成的性質和含量的要求而言,準確、靈敏、選擇、高通量、原位、快速、實時以至自動獲取上述信息和數據是分析化學始終追求的核心目標。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這種與時俱進的追求永無止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也將層出不窮,因而成為分析化學發展永恆的原動力。而對於物質在狀態下(超高溫、超低溫、強輻射、宇宙空間、外星和高速運動等)信息和數據的獲取,又使分析化學(科學)進入了新的境界。




    分析化學是善於把科學上的新發展轉化為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儀器的學科,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核磁共振就是把原子核自旋與磁場和射頻場的相互作用而發生的共振現像(曾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轉化為用於結構分析的核磁共振波譜方法(1991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蛋白質結構的測定方法(2002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和磁共振成像方法(2003
    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析原理和方法上的多樣性,決定了分析化學在自然科學中應用的廣泛性。



    當前,我國分析化學研究的特點有以下幾個。



    1.注重方法和原理的創新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我國分析化學的研究逐步從以跟蹤模仿和應用研究為主向注重方法和原理創新方向轉變,近年來這一轉變的趨勢已經很明顯。在微-納流控分析、新型熒光探針、納米分析和電化學分析等方面,中國分析化學家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分析化學家已經形成了一致的共識,即隻有在方法和原理上進行創新,纔能做出一流的工作,纔能提升中國分析化學的地位。




    2.以生命分析和環境分析為研究重點



    生命科學是21
    世紀的科學前沿,環境分析關乎人類的發展,中國分析化學家近年來圍繞這兩個重點領域開展分析化學研究,在蛋白質分析、DNA
    測定、自由基檢測、疾病診斷,以及環境污染物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成為了我國分析化學學科發展的標志性成果。



    3.與尖端分析儀器裝置的研發緊密結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學儀器是科學數據產生的源泉。回顧科學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很多學科的發展首先有賴於技術方法及科學儀器的不斷創新,近現代科學的發展更是以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重要基礎。大家都知道,在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中,大約有1/4
    是屬於測試方法和儀器創新的,如質譜儀、CT 斷層掃描儀、X
    射線物質結構分析儀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原因在於,科學研究新領域的開闢,往往要以實驗裝置和儀器技術及方法學上的突破為先導。以微流控學的研究為例,我國和國際研究的早期情況基本一致,首先是相關實驗裝置的加工和制備。經過國家“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的成功實施,我國在微-納尺度分離方面的加工技術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並形成了一定的加工創新能力,這為我國在此領域進行前沿探索提供了重要技術保證。




    4.已有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隊伍



    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技實力的競爭。而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決定因素是它所擁有的科技人纔的數量和質量。近年來,通過大力引進青年人纔,引進尖端人纔,發現和培養優秀人纔,目前我們已經有了一支高素質的分析化學研究隊伍。




    5.初步形成了一個公平競爭、團結合作、和諧發展的氛圍



    孔子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在當前眾多領域互相競爭的環境中,如何有效維持一支高效和富於創新的研究隊伍,必須從戰略高度上加以思考,其關鍵是要構建一個公平競爭、和諧發展、善於團結多數的研究氛圍。近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建立一種學術自由、公平競爭、尊重科學家研究興趣、有利於人纔成長的體制;摒棄文人相輕、人為設置界限等不利於學科發展的思想傾向和不良做法;確立一套科學、公正、合理、透明的評審和評價機制。這樣就有利於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投身於分析化學的研究中來,使我們的發展前景廣闊,後繼有人。




    1.3 近年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



    1.3.1 人纔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分析化學隊伍也在不斷快速壯大。目前我國分析化學研究隊伍約3500
    人,主要分布在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開展分析化學研究的單位約500 個。至2010 年年底,分析化學學科有國家實驗室1
    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共同籌建) ,國家重點實驗室3
    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湖南大學、南京大學(籌)) ,國家優秀研究群體4
    個(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重點實驗室4
    個(武漢大學、西南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河北大學)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5
    個(福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
    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全國重點學科8
    個(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 ;現有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2
    人、*長江學者6 華、嚴秀平、鞠?先、夏興華、林金明、李景虹) 。全國在校分析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約1600
    人。



    1.3.2 資助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分析化學學科的資助保持了一個快速可喜的增長態勢。從2005 年至2010 年,分析化學項目申請總數分別為:514
    份、656 份、756 份、863 份、1031 份和1181份,來自全國298 個單位,資助項目總數分別為:117 項、144
    項、163 項、201 項、224 項和261 項,分布於146
    個單位。通過這些項目的支持,近年來分析化學學科無論在研究隊伍方面還是在基礎研究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在上面人纔隊伍及下面重要成果介紹裡都有具體體現。




    除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分析化學學科進行重大、重點、面上、青年、地區及傑出青年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重大研究計劃和重大國際合作等形式進行資助外,近5
    年根據國家需求與經濟建設的需要,科技部對分析化學學科的資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對分析測試新方法、新技術,創新儀器與裝置等方面進行了重點支持與資助,這大大促進了分析化學學科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的發展。




    1.3.3 研究現狀



    首先,我們看看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學科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統計情況。



    1.A nalytical Chemistry2001 ~ 2010 年,中國科學家發表在A nalytical Chemistr
    y 上的論文數逐年增加,從2001 年的29 篇飛躍到2010 年的198 篇,詳細數據請參見圖1-2 ,另外,圖1-3
    給出了2001 ~ 2010 年中國科學家在A nalytical Chemistry
    發表論文占總論文數的比例。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10 年來中國分析化學發展快速,尤其是近4 年更是得到迅速發展,形式喜人。圖1-4
    中列出了2001 ~ 2010 年A nalytical Chemistry 發表文章按照國家(地區)統計的前20
    名名單,中國大陸列第二位(805 篇) 。這是中國分析化學家在國家政策和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努力取得的成果。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