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科學文化的興起:科學與現代性的塑造(1210-1685)(上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自然科學
    【市場價】
    782-1134
    【優惠價】
    489-709
    【作者】 【英】斯蒂芬·高克羅傑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科技史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498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13149862
    作者:【英】斯蒂芬·高克羅傑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

    內容簡介

    本書繫“科學文化譯叢”之一,是作者一部長時段的科學史著作,通過廣闊的歷史畫卷,本書展開了西方科學文化成長的歷程,並重點探討了作者所關注的“科學的自主化進程”與“科學的合法化進程”問題。作者在對早期現代西方、古代中國、中世紀伊斯蘭的科學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以後,意識到科學在當代的顯赫地位並非與生俱來的,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即今天所說的科學)纔開始演變為人類認識活動的典範,此後科學很快就成為現代性和現代文明的主要標志。在現代科學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神啟(基督教的認識體繫)、自然哲學與真理的關繫就像一個“三角結構”,神啟和自然哲學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從而百川歸海似的達到真理。

    作者簡介

    作者:


    斯蒂芬·高克羅傑,英國著名歷史學教授,悉尼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還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正式成員、國際科學史科學院的通訊成員,因為科學史與數學史領域內的傑出貢獻,2001年獲得澳大利亞的百年紀念獎章。高克羅傑對科學史有較深入的研究,尤其關注比較歷史學的研究,本書是他一繫列科學文化研究著作的部。


    譯者:


    羅暉,博士,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曾任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副處長、辦公廳調研室調研一處處長、中國駐美使館科技處一等秘書、中國科協調宣部副部長、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繫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以及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科技戰略與政策、區域創新研究、科技人纔、國際科技合作,科學傳播等,主持 “國家科技評估制度研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三五規劃專題研究”等課題3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


    馮翔,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文化、科學傳播,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學術成果為專著《判決性實驗——拉瓦錫化學革命研究》(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與袁江洋研究員合作完成,為作者。
    目錄

    簡介
    部分
    第1章 科學與現代性
    啟蒙的詮釋
    科學自主
    方法與合法化
    第二部分
    第2章 從奧古斯丁綜合到亞裡士多德合金
    奧古斯丁綜合
    向經院文化的轉變
    對亞裡士多德的譴責
    亞裡士多德合金
    競爭中的形而上學概念

     


    簡介


    部分


      第1章  科學與現代性


      啟蒙的詮釋


      科學自主


      方法與合法化


    第二部分


      第2章  從奧古斯丁綜合到亞裡士多德合金


      奧古斯丁綜合


      向經院文化的轉變


      對亞裡士多德的譴責


      亞裡士多德合金


      競爭中的形而上學概念


      第3章  自然哲學的復興


      作為經院哲學候選者的柏拉圖主義


      自然主義與自然哲學的範圍


      晚期的經院哲學


      第4章  對自然與物理-神學的詮釋


      


      對自然的詮釋


      詮釋學


      上帝的先驗論對物理-神學


    第三部分


      第5章  重構自然哲學


      關於發現的問題


      思辨學科與生產新知識的學科


      各種假設以及天文學的物理學地位


      第6章  自然哲學家的重建


      思辨哲學家與生產新知識的哲學家


      哲學的地位與角色


      自然哲學家與狂熱者


      第7章  研究目標


      柏拉圖之洞穴寓言與蘇格拉底之反詰法


      真理和客觀性


      自然哲學的目標


    第四部分


      第8章  機械論的興起與微粒論


      微粒論與原子論


      伽桑狄與原子論的合法性


      貝克曼與物理數學


      微粒論與機械論: 霍布斯


      笛卡爾的《哲學原理》


      笛卡爾的宇宙論


      地球的形成


      第9章  機械論的範圍


      性質和第二性質


      生物機械論


      自然哲學和醫學


      第10章  實驗自然哲學


      自然志和物質理論


      自然志研究的焦點: 吉爾伯特與培根之比較


      空氣泵研究: 霍布斯和玻意耳


      顏色的產生: 牛頓與笛卡爾


      使解釋前提適應被解釋項


      第11章  自然哲學的定量化


      流體靜力學與運動學


      運功的定量化研究


      力學運動學


      宇宙混沌


      動力學


    第五部分


      第12章  知識的統一


      普遍的因果關繫


      政治-神學與自然哲學


      物理-神學與自然哲學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前言
    中文版序
    我1950年出生於英格蘭北部的工業棉花產地奧爾德姆(Oldham),我的父親是英格蘭人,母親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我的父親是航空工業的模型技工(pattern maker),早年是在奔寧山脈(Pennine Hills)的一個農場中長大的。我的母親來自愛爾蘭的西南部的利斯托爾(Listowel),是一位簿記員。我早年在一所天主教的文法學校(屬於英國舊式教育制度,相當於我國的中學教育)就讀,在這所學校中短暫地學習了圖書管理學和經濟學以後,因為感到自己不適合學習這些,於是我離開學校,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從事過多個職業,包括產業工人、建築工地工人、文職人員。在1970年,我進入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開始學習哲學。在英國,伯克貝克學院的獨一無二之處是所有的課程都是開設於夜間,學生因此可以在白天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此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成年人,學生中的很多人已經獲得了其他專業的學位。在伯克貝克學院的學習生涯使我逐漸形成探討廣泛的智識問題所需要的學術基礎,並為我打開了一個結構化的智識世界的大門,從此徹底地改變了我的一生。

    中文版序


    我1950年出生於英格蘭北部的工業棉花產地奧爾德姆(Oldham),我的父親是英格蘭人,母親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我的父親是航空工業的模型技工(pattern maker),早年是在奔寧山脈(Pennine Hills)的一個農場中長大的。我的母親來自愛爾蘭的西南部的利斯托爾(Listowel),是一位簿記員。我早年在一所天主教的文法學校(屬於英國舊式教育制度,相當於我國的中學教育)就讀,在這所學校中短暫地學習了圖書管理學和經濟學以後,因為感到自己不適合學習這些,於是我離開學校,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從事過多個職業,包括產業工人、建築工地工人、文職人員。在1970年,我進入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開始學習哲學。在英國,伯克貝克學院的獨一無二之處是所有的課程都是開設於夜間,學生因此可以在白天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此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成年人,學生中的很多人已經獲得了其他專業的學位。在伯克貝克學院的學習生涯使我逐漸形成探討廣泛的智識問題所需要的學術基礎,並為我打開了一個結構化的智識世界的大門,從此徹底地改變了我的一生。


        直到這個時候,我的學術生涯還是極為平凡的,但伯克貝克學院為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學習環境,而且該學院的學業評判組(Board of Examiners)授予了我流的榮譽學位,於是我得以1974年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盡管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但我同時對社會科學和政治科學也有著廣泛的興趣,從1970年代初開始,我經常參加各種研討會以及馬克思主義者的讀書小組。劍橋大學為那些熱愛探討智識、政治、美學等話題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在當時比較少見的論壇,這一點與伯克貝克學院相似,但劍橋大學的規模無疑更大。1970年代初,哲學的學術氛圍可以清晰地區分為兩個趨勢,一個趨勢是分析哲學的自由的形式化特征及其瑣碎的問題,另一個趨勢是歐洲大陸哲學的大量空洞的修辭學特征,很多學習哲學的學生對此感到無所適從,我同樣如此。


        法國學者對我學術生涯的早期興趣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加斯東·巴士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亞歷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 1892—1964)、喬治·康居朗(Georges Canguilhem, 1904—1995)、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對我的影響很大,我1976年公開發表的篇論文就是在探討巴士拉。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比較研究了亞裡士多德與伽利略的物理學解釋的概念,1978年公開出版,書名為《解釋結構》(xplanatory Structures),1978年我獲得了劍橋大學卡萊爾學院(Clare Hall of Cambridge)的一個助研職位(Research Fellowship)。我一年後去了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繫獲得一個助研的職位。我在劍橋大學時期的上級領導布赫達爾(Gerd Buchdahl, 1914—2001)是這個繫的主要創立人。布赫達爾在二戰爆發之前不久匆匆逃離德國,轉往英國,之後又去了澳大利亞,而布赫達爾所乘坐的郵輪“杜勒拉”號(Dunera)則是滿載著中歐的猶太民族中的知識精英,二戰後,他們對澳大利亞的智識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布赫達爾在1940年代末期和1950年代初期建立起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繫,此後又回到了英國,在劍橋大學任教,而且以墨爾本的這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繫為榜樣來建設劍橋大學嶄新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繫。而我這個時候在墨爾本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海倫·歐文(Helen Irving),她現在已經成為一位著名的憲法律師(constitutional lawyer),我在1981年獲得了悉尼大學的哲學繫的講師職位(lectureship)。


        在1980年代初,我致力於探討古希臘數學問題,在“亞裡士多德的算術概念”問題上公開發表了兩篇論文,但與此同時,由於受邁克爾·達米特(Michael Dummett, 1925—2011)的語言哲學和邏輯學的重要影響,我開始對邏輯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科學的發展中,推論(inference)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用一種不同於以往學者的研究進路對此進行了新的研究,對笛卡爾的“推論”概念進行了新的探討,其主要研究結果是1989年公開出版的《笛卡爾的邏輯學》(Cartesian Logic)。我開始逐漸認識到自然哲學(即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在17世紀的哲學中發揮的作用遠遠超出以往學者的估計,這也是我的這部著作的思想基礎。我的專著《笛卡爾: 一個智者的傳記》(Descartes,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在1995年得以公開出版,這是我的所有著作中為世人所知的著作。笛卡爾是在西方現代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哲學家,而我的傳記則挑戰了傳統的觀念,揭示了笛卡爾的研究事業在研究方向上曾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通過反復強調笛卡爾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宇宙論、力學、光學、數學以及生理學——我的傳記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作為科學家的笛卡爾形像,而在此以前,以往的笛卡爾傳記通常將笛卡爾簡單地視為哲學家。


        從1990年中期開始,我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個顯著的改變,我開始對比較歷史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學術興趣,我開始追問: “為什麼西方出現的科學文化與其他任何一個區域的科學文化都有著顯著的差異”?明清時期的中國和中世紀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有著長足的科學發展,但它們的成就始終保持在技術成就的層面上,這些案例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我也考察過16世紀和17世紀的伊比利亞半島(即現在的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半島)科學,在這個半島上,依然有學者致力於科學研究(尤其是在航海和醫藥植物學領域中),但這個半島明確地反對現代性理念,而在西方別的地區,現代性理念似乎天生就是現代科學的形成的必然產物。這些有趣的比較促使我致力於組織一些講習班,其中包括我1999年在香港大學開設的講習班,我試圖對中國古代科學和伊比利亞中世紀科學進行比較研究。在對伊比利亞半島案例產生濃厚興趣以後,因為弗朗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科學發展特別贊賞,而且也由於19世紀晚期的中國社會也開始非常樂於采納培根的思想,所以我對這位同胞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為2001年公開出版的專著《弗朗西斯·培根與早期現代哲學的改造》(Francis Bac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從1990年中期開始,我著手於探討“當年西方為什麼如此關注科學”這一獨特的問題。盡管傳統的和標準的解釋明顯是錯的(我在本書的第1章探討了這一問題),但如何來解釋這一問題仍然不是一目了然的。韋伯(即馬克斯·韋伯)的研究進路是直接地進行文化比較研究,這一進路總體上來說是有啟發性的,但在具體的案例研究中卻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大約在2000年左右,我大致設計了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雖然當時我隻能明確這一點: 我將耗費至少25年的時間來寫就一部叢書。部書《科學文化的興起: 科學與現代性的塑造(1200—1685)》(The Emergence of a Scientific Culture: Science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ity, 1210—1685)在2006年已經公開出版(實際上本書就是部書的中文版);第二部書是《機械論的倒塌與情感的興起: 科學與現代性的形成(1680—1760)》(The Collapse of Mechanism and the Rise of Sensibility: Science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ity 1680—1760),在 2010年已經公開出版;第三部書是《自然科學與人的科學: 科學與現代性的形成(1739—1841)》(The Natural and the Human: Science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ity, 1739—1841)將在2016年公開出版(現已出版)。實際上,我已經開始寫作第四部書了,這部書主要探討“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與文明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這部書有可能是整套叢書的後一部。


        我獲得的社會榮譽主要是: 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正式成員(Fellow of the Australian Academy of Humanities);國際科學史科學院的通訊成員(a corresponding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因為科學史與數學史領域內的傑出貢獻,在2001年獲得了澳大利亞的百年紀念獎章(Australian centenary medal)。我現在每年的大部分時間主要在倫敦和悉尼兩地度過。

    媒體評論

    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此書的內容時刻提醒著我們……作者作為哲學史家的輝煌成就。


     ——《泰晤士文學增刊》


     


    一個激動人心的計劃……一種令人難忘的表達方式……將許多高深的素材融為一體。


     ——《自然》


    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五百年間西方科學的興起,揭示了促使新的科學文化發展的動力和誘因。


    ——《選擇》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