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洱海富營養化控制技術與應用設計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自然科學
    【市場價】
    595-862
    【優惠價】
    372-539
    【作者】 王聖瑞,儲昭升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地球科學  海洋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491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49153
    作者:王聖瑞,儲昭升編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

    編輯推薦
    《洱海富營養化控制技術與應用設計》可供從事湖泊治理、環境工程、環境化學、環境管理、城市規劃、水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學者、管理專家及大專院校師生等參考。 
    內容簡介
    《洱海富營養化控制技術與應用設計》針對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技術難點,圍繞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技術及應用設計主線,以問題分析、技術需求及技術應用設計等為重點,從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的角度,按治理歷程及技術需求、治理技術及應用設計和管理技術及應用設計三個層面,繫統分析了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特征、治理歷程、治理技術需求及應用總體設計等內容,從污染源控制、入湖河流治理、湖濱帶生態環境特征與生態修復、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及生境改善等方面剖析了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技術,並給出了應用設計方案建議;從水生態監測及藻類水華應急處理、流域綜合管理及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對洱海及流域管理技術進行了梳理,《洱海富營養化控制技術與應用設計》成果可為洱海富營養化控制提供可選的技術和應用設計方案。
    目錄
    前言
    篇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及技術需求
    第1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與面臨的壓力
    1.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回顧
    1.1.1洱海及其流域概況
    1.1.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
    1.2洱海流域已實施的治理工程及控制措施
    1.2.1洱海流域“九五”期間治理工程
    1.2.2洱海流域“十五”期間治理工程
    1.2.3洱海流域“十一五”期間治理工程
    1.2.4洱海流域“十二五”期間治理工程
    1.2.5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措施
    1.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存在的不足與面臨的壓力
    1.3.1不同類型湖泊治理思路與經驗


    前言

    篇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及技術需求

    第1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與面臨的壓力

    1.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回顧

    1.1.1洱海及其流域概況

    1.1.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

    1.2洱海流域已實施的治理工程及控制措施

    1.2.1洱海流域“九五”期間治理工程

    1.2.2洱海流域“十五”期間治理工程

    1.2.3洱海流域“十一五”期間治理工程

    1.2.4洱海流域“十二五”期間治理工程

    1.2.5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控制措施

    1.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存在的不足與面臨的壓力

    1.3.1不同類型湖泊治理思路與經驗

    1.3.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存在的不足

    1.3.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1.4本章小結





    第2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轉變與取得的成效

    2.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的轉變

    2.1.1從局部治理向全流域保護轉變

    2.1.2從單純的污染治理向保護與治理並重轉變

    2.1.3從水污染防治階段向生態文明建設階段轉變

    2.1.4從政府主管向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轉變

    2.1.5從政府出資到全社會多方籌資轉變

    2.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經驗及取得的成效

    2.2.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經驗

    2.2.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取得的成效

    2.3本章小結





    第3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技術需求及總體設計

    3.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成因及特征

    3.1.1洱海入湖污染負荷及湖濱濕地特征

    3.1.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特征

    3.1.3洱海水質下降與水生態退化原因

    3.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要點及技術需求

    3.2.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3.2.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要點

    3.2.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技術需求

    3.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總體設計

    3.3.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特征及其治理定位

    3.3.2洱海保護與治理規劃

    3.3.3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思路

    3.3.4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技術路線

    3.4本章小結





    第二篇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技術及應用設計

    第4章洱海流域污染源繫統控制

    4.1洱海流域污染源狀況及控制難點

    4.1.1洱海流域生態敏感性分析

    4.1.2洱海流域主要污染源概況

    4.1.3洱海流域污染源特征及控制難點

    4.2湖泊污染源控制技術

    4.2.1湖泊點源污染控制技術

    4.2.2湖泊面源污染控制技術

    4.3洱海流域污染源控制技術及其適用性

    4.3.1洱海流域污染源控制技術比選的原則

    4.3.2洱海流域污染源控制技術比選的思路

    4.3.3洱海流域點源污染控制技術比選

    4.3.4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比選

    4.3.5洱海流域已應用的污染源控制技術

    4.4洱海流域污染源繫統控制方案設計

    4.4.1洱海流域污染源繫統控制總體設計思路

    4.4.2洱海流域“兩污”控制方案

    4.4.3洱海流域農田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4.4.4洱海流域畜禽養殖污染控制方案

    4.4.5洱海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方案

    4.4.6洱海流域旅遊污染控制措施

    4.4.7洱海流域工業廢水處理與污染控制措施

    4.5本章小結





    第5章洱海入湖河流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

    5.1洱海入湖河流生態環境概況

    5.1.1洱海入湖河流概況

    5.1.2洱海入湖河流環境狀況

    5.1.3洱海入湖河流生態狀況

    5.1.4洱海入湖河流水質狀況

    5.2洱海入湖河流問題診斷

    5.2.1洱海入湖河流污染特征

    5.2.2洱海入湖河流主要環境問題

    5.3入湖河流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

    5.3.1河道外源污染阻截技術

    5.3.2低污染水淨化技術

    5.3.3護岸生態修復技術

    5.3.4生態河床構建技術

    5.4洱海已實施的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程

    5.4.1永安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5.4.2彌苴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5.4.3大理蒼山靈泉溪生態環境保護清水入湖工程

    v 5.5洱海入湖河流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方案設計

    5.5.1洱海入湖河流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思路及目標

    5.5.2清水產流區修復

    5.5.3污染源控制

    5.5.4低污染水淨化

    5.5.5河流生態修復

    5.5.6湖泊濕地修復

    5.6本章小結





    第6章洱海湖濱帶生態環境特征與生態修復

    6.1洱海湖濱帶地形地貌及水質特征

    6.1.1洱海湖濱帶地形地貌

    6.1.2洱海湖濱帶水質

    6.1.3洱海湖濱帶底質特征

    6.2洱海湖濱帶水生植被分布及特征

    6.2.1洱海湖濱帶植被群落類型及分布

    6.2.2洱海湖濱帶水生植被特征

    6.3洱海湖濱帶主要環境問題及人類活動影響

    6.3.1洱海湖濱帶主要環境問題

    6.3.2洱海湖濱帶人類活動影響

    6.4洱海湖濱帶生態修復方案設計

    6.4.1洱海湖濱帶生態恢復工作回顧

    6.4.2洱海湖濱帶生態修復與緩衝帶建設新思路

    6.5本章小結





    第7章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及控制分

    7.1洱海沉積物污染分層及氮磷含量

    7.1.1洱海沉積物污染分層及沉積特征

    7.1.2洱海沉積物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

    7.2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特征與控制分區

    7.2.1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特征

    7.2.2洱海沉積物氮磷釋放及負荷貢獻

    7.2.3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分區

    7.3本章小結





    第8章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

    8.1沉積物污染控制技術

    8.1.1自然恢復技術

    8.1.2引水衝刷技術

    8.1.3環保疏浚技術

    8.1.4水體深層曝氣技術

    8.1.5覆蓋技術

    8.1.6原位鈍化技術

    8.1.7化學氧化技術

    8.1.8生物修復技術

    8.1.9電化學修復技術

    8.1.10基於改性土壤的湖泊綜合修復技術

    8.2沉積物污染控制技術比選及流程

    8.2.1沉積物污染控制技術比選

    8.2.2沉積物污染控制流程

    8.3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方案設計

    8.3.1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總體思路

    8.3.2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技術方案

    8.3.3洱海沉積物氮磷污染控制效益分析

    8.4本章小結





    第9章洱海主要生境問題與生境改善

    9.1洱海主要生境問題及特征

    9.1.1洱海生境與水生態特征

    9.1.2洱海生境空間特征

    9.1.3洱海生境空間分區

    9.1.4洱海主要生境問題

    9.2洱海生境改善技術需求及技術集成

    9.2.1湖泊生境改善技術

    9.2.2洱海生境改善技術需求

    9.2.3洱海生境改善技術集成

    9.3洱海生境改善技術集成設計及應用方案

    9.3.1洱海生境改善要點

    9.3.2洱海生境改善技術集成應用總體設計

    9.3.3洱海水生植被修復技術集成及設計方案

    9.3.4基於藻類水華控制的洱海生態漁業技術集成及設計方案

    9.4本章小結





    第三篇洱海流域管理技術及應用設計

    第10章洱海水生態監測與藻類水華應急處理處置

    10.1洱海水生態狀況及其管理理念轉變

    10.1.1洱海水生態特點

    10.1.2洱海應由水質管理向水生態綜合管理轉變

    10.2洱海水生態監測

    10.2.1湖泊水生態監測的必要性

    10.2.2湖泊水生態監測內容及關鍵技術

    10.2.3洱海水生態監測初步方案設想

    10.3洱海藻類水華應急處理處置方案設計

    10.3.1洱海藍藻時空分布與水華易發區

    10.3.2國內外藍藻水華應急處理與處置技術

    10.3.3洱海藻類水華應急處理處置方案設計

    10.3.4洱海藻類水華應急處理處置建議

    10.4本章小結





    第11章洱海及流域綜合管理

    11.1洱海及流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1.1洱海及其流域管理現狀

    11.1.2洱海及其流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2洱海及其流域綜合管理目標與策略

    11.2.1洱海管理理念的轉變

    11.2.2洱海及流域綜合管理目標

    11.2.3洱海及流域綜合管理策略

    11.2.4洱海及流域綜合管理技術

    11.3洱海及流域綜合管理方案設計

    11.3.1洱海污染源管理方案

    11.3.2洱海湖濱緩衝區及湖濱帶管理

    11.3.3洱海水生態管理方案

    11.3.4洱海應急管理方案

    11.4本章小結





    第12章洱海流域環保產業發展及應用設計

    12.1環保產業國內外發展現狀

    12.1.1相關概念及內涵

    12.1.2國外動態

    12.1.3國內動態

    12.2產業發展SWOT分析

    12.2.1洱海流域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12.2.2產業發展優勢

    12.2.3產業發展劣勢

    12.2.4產業發展機遇

    12.2.5產業發展挑戰

    12.3洱海流域主導產業發展方案

    12.3.1產業發展總體思路

    12.3.2水處理產業

    12.3.3大氣治理產業

    12.3.4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12.3.5生態修復產業

    12.3.6環保服務業

    12.3.7產業發展保障措施

    12.4本章小結





    第13章洱海保護與富營養化治理應關注的幾個重點問題

    13.1轉變發展思路和湖泊管理理念

    13.1.1做好頂層設計,構建生態文明體繫

    13.1.2推動湖泊保護由單純的水質管理向水生態綜合管理轉變

    13.2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13.2.1劃定紅線,給洱海保留基本的生存空間

    13.2.2實施流域分區,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力度

    13.3創新機制與模式

    13.3.1引入市場機制,全面提升洱海保護水平

    13.3.2創新湖泊保護模式

    13.4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

    13.4.1加強基礎研究

    13.4.2加強技術研發

    13.4.3加強技術集成與綜合應用

    13.5洱海保護與富營養化治理展望

    13.5.1對洱海保護與富營養化治理的認識

    13.5.2洱海保護與富營養化治理的基本保障

    13.6本章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篇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及技術需求
    第1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與面臨的壓力
    洱海作為我國城市近郊保護好的湖泊之一,其經歷了從貧營養到中營養的發展階段(目前處於富營養化初期,水質較好,為Ⅱ~Ⅲ類,但水生態繫統退化)。回顧近40年來洱海的治理和保護歷程,不僅有全國優勢科研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以及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不懈努力,也有大理州干部群眾為之付出的艱辛。科研單位、管理部門及流域群眾三大主體在洱海保護與治理思路、技術方案及工程實踐等方面的通力合作與不斷創新為洱海保護與治理提供了堅實支撐。經過多年努力,雖然洱海保護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質總體較好,但近年來其水質下降趨勢明顯,藻類水華暴發風險較大,需時刻高度警惕。為進一步推進洱海保護與治理工作,本章繫統總結了不同階段洱海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工程、措施及存在的不足與面臨的壓力等內容,試圖為洱海下一步保護和治理提供參考,也為全國其他湖泊保護與治理提供借鋻。
    1.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回顧
    1.1.1洱海及其流域概況洱海位於中國雲南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地處瀾滄江、金江三大水繫分水嶺地帶,屬湄公河水繫。流域面積2565km2,跨一市一縣16個鎮(區),2011年總人口88.27萬人,耕地面積38.38萬畝1畝≈666.67m2。,奶牛11.32萬頭,生產總值247.,財政收入29.。
    洱海屬典型的內陸斷陷盆地,西高東低,沿斷裂帶斷陷聚水形成高原山間湖泊。湖面積在海撥1966m時為252.91km2,湖容量為27.84億m3,南北長42.5km,東西寬3~9km,湖岸線長128km,水深為21.3m,平均水深為10.6m。湖盆形態特征為0.10,湖泊補給繫數為10.6,湖水停留時間為2.75a(李傑君,2001)。流域屬低緯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48mm,湖面蒸發量多年平均為1208.6mm。洱海主要來水為降水和融雪,多年平均入湖量為8.25億m3。天然出湖河流西洱河,經漾濞江至湄公河,人工出湖口引洱入賓隧道,引水至賓川,流入金沙江。主要入湖河流北有彌苴河、永安江、羅時江,南有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等,洱海117條入湖河流及溝渠的入湖水量年均值為8.17億m3。流域北部有茈碧湖、東湖、西湖,分別經彌苴河、羅時江與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入湖水量約占洱海年補給水量的70%,輸入氮、磷約占入洱海總量的50%左右。其中,羅時江受污染程度,其水質為劣Ⅴ類,對洱海水污染產生了重要影響。洱海東部地區有鳳尾箐、玉龍河等數十幾條大小集水溝渠,湖岸緊臨低山丘陵,湖岸發育多為陡岸,沿湖大量的湖濱灘地曾被占用為魚塘和農田(現已清退),面湖山坡植被發育較差,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1.1.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篇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及技術需求

    第1章洱海富營養化治理歷程與面臨的壓力

    洱海作為我國城市近郊保護好的湖泊之一,其經歷了從貧營養到中營養的發展階段(目前處於富營養化初期,水質較好,為Ⅱ~Ⅲ類,但水生態繫統退化)。回顧近40年來洱海的治理和保護歷程,不僅有全國優勢科研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以及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不懈努力,也有大理州干部群眾為之付出的艱辛。科研單位、管理部門及流域群眾三大主體在洱海保護與治理思路、技術方案及工程實踐等方面的通力合作與不斷創新為洱海保護與治理提供了堅實支撐。經過多年努力,雖然洱海保護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質總體較好,但近年來其水質下降趨勢明顯,藻類水華暴發風險較大,需時刻高度警惕。為進一步推進洱海保護與治理工作,本章繫統總結了不同階段洱海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工程、措施及存在的不足與面臨的壓力等內容,試圖為洱海下一步保護和治理提供參考,也為全國其他湖泊保護與治理提供借鋻。

    1.1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回顧

    1.1.1洱海及其流域概況洱海位於中國雲南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地處瀾滄江、金江三大水繫分水嶺地帶,屬湄公河水繫。流域面積2565km2,跨一市一縣16個鎮(區),2011年總人口88.27萬人,耕地面積38.38萬畝1畝≈666.67m2。,奶牛11.32萬頭,生產總值247.,財政收入29.。

    洱海屬典型的內陸斷陷盆地,西高東低,沿斷裂帶斷陷聚水形成高原山間湖泊。湖面積在海撥1966m時為252.91km2,湖容量為27.84億m3,南北長42.5km,東西寬3~9km,湖岸線長128km,水深為21.3m,平均水深為10.6m。湖盆形態特征為0.10,湖泊補給繫數為10.6,湖水停留時間為2.75a(李傑君,2001)。流域屬低緯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48mm,湖面蒸發量多年平均為1208.6mm。洱海主要來水為降水和融雪,多年平均入湖量為8.25億m3。天然出湖河流西洱河,經漾濞江至湄公河,人工出湖口引洱入賓隧道,引水至賓川,流入金沙江。主要入湖河流北有彌苴河、永安江、羅時江,南有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等,洱海117條入湖河流及溝渠的入湖水量年均值為8.17億m3。流域北部有茈碧湖、東湖、西湖,分別經彌苴河、羅時江與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入湖水量約占洱海年補給水量的70%,輸入氮、磷約占入洱海總量的50%左右。其中,羅時江受污染程度,其水質為劣Ⅴ類,對洱海水污染產生了重要影響。洱海東部地區有鳳尾箐、玉龍河等數十幾條大小集水溝渠,湖岸緊臨低山丘陵,湖岸發育多為陡岸,沿湖大量的湖濱灘地曾被占用為魚塘和農田(現已清退),面湖山坡植被發育較差,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1.1.2洱海水污染與富營養化治理歷程

    被譽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雲南第二大高原湖泊,集城市生活供水、農業灌溉、發電、水產養殖、航運、旅遊和調節氣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被視為白族及聚居於此其他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因此,洱海水質及其營養狀況直接關繫到洱海流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然而,近年來由於旅遊業快速發展,洱海周邊人口快速集聚,特別是緊鄰湖濱區家庭客棧的無序快速發展,加重了洱海水污染,加速了其富營養化。如何保護洱海一湖清水,保障其生態繫統健康安全是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洱海水環境質量下降引起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理市、大理州及雲南省政府圍繞洱海保護和治理開展了大量工作,國家層面也不斷加大了對洱海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國內外眾多科研團隊也紛紛投入洱海保護與治理研究。開始階段的洱海治理,其重點是工業和城鎮污染防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洱海入湖氮磷等污染負荷,但洱海主要的污染源面源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防控農田污染、養殖污染與旅遊污染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因此,在繼續加強城鎮和工業污染防控的同時,農業面源污染、臨湖村落污染及旅遊污染被作為防控重點。在充分發揮工程減排作用的同時,動員全社會參與,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控制人口規模和合理優化城鎮布局等在洱海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漸被認同。換言之,在工程治污的同時,必須實施流域綜合管理與調控,尤其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口及城鎮的科學規劃布局等進行“結構調整減排”,這樣纔可能對洱海水污染進行有效防治。

    經初步梳理,洱海保護與治理歷程大體上可概括為三個階段,階段為傳統的污染治理階段,第二階段為治理與保護並重階段,第三階段為生態文明建設階段。

    1)階段:傳統的污染治理階段(2002年前)

    該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確定了洱海的保護定位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是以控源與監管為主,以水質保護為核心,基本建立了污染源防治體繫;明確了洱海處於富營養化初級階段的營養狀態定位,將控制氮磷入湖負荷作為洱海保護的首要任務,是以點源治理為重點,以“雙取消”、“三退三還”為標志;這一時期洱海水質較好(Ⅱ類),沉水植物較豐富(面積20%~30%),藻類生物量較低。

    該階段洱海保護和治理是以城鎮生活污染的繫統治理為切入點,拉開了洱海保護和治理的大幕。1986~1989年投資3建成了下關排污干管,集中收集下關城區和部分企業排放的污水。1996年爭取到意大利政府45貸款,投資95建成日處理5.4萬m3的大理市大魚田污水處理廠。“九五”期間,洱海水污染防治進入繫統規劃階段,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1997年大理州環境保護局編制了《洱海水污染防治規劃(1996—2010年)》,1996~1997年實施“雙取消”,取消網箱養魚11184箱,涉及農戶2966戶,撥除竹竿和木杆約12萬根,取締了對漁業資源破壞較大的上千個“迷魂陣”;取消洱海機動漁船動力設施2576臺(套)。實施了排污許可證制度,流域申報登記110戶,其中水污染935戶,對6家污染大戶進行了污染物削減,到2000年年底,流域列入省重點考核的29家企業污染排放全部達標。1997年開工建設大理古城至下關截污管(全長14km),截流了下關北區、大麗路以西沿線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2000年雲南省大理州人民政府編制了《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規劃》,2000年年底實施了污染底泥試挖工程,燈籠河口和沙村灣兩處共疏浚30萬m3污染底泥。2000~2001年采用國際先進的GPS定位、雙頻超聲波測深及數字成圖三位一體,編繪了水下1∶5000和湖周1∶500的數字化地形圖,測繪面積近260km2,更新了洱海1942年測繪的面積、容積、水下地形與水草分布等基礎數據。修建了彌苴河、永安江等河道攔污設施,用格柵攔住入湖河道漂浮物,利用人工打撈後外運至垃圾處理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漂浮物問題。2001年投資13,在全國較早地實施了“三退三還”,共退塘還湖4324.9畝,退耕還林7274.5畝,退房還濕地1705.8畝,為洱海保護留了一定的生態空間。

    2)第二階段:治理與保護並重階段(2003~2008年)

    該階段主要措施為控源、生態修復與管理相結合,以實施“六大工程”為標志,主要特點是提出了“洱海清,大理興”的洱海保護定位。這一時期洱海水質由Ⅱ類下降到Ⅲ類,沉水植物大面積消亡,藻類生物量增加;這一時期,洱海的顯著變化是水質下降,水生植被,特別是湖心平臺沉水植物大面積消失。因此,這一時期對洱海治理的復雜性、長期性及治理任務的艱巨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單純地依靠污染源控制無法解決湖泊水污染與富營養化問題,必須實施綜合治理,即在該階段,洱海保護與治理由前一階段的以污染源控制為重點轉變為以控源+生態修復+管理為主要措施,該階段的基本思路是在洱海點源污染控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面源污染控制,同時也加強了生態修復和湖泊的綜合管理。

    2003年,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將原大理州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改組為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充實了人員,固定了編制,負責洱海保護與治理的組織領導、指揮和協調。2003年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編制了洱海保護中長期規劃《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規劃(2003—2020)》,並以此為基礎,在2006年編制了《洱海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一五”規劃》,組織實施了城鎮環境改善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主要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生態農業建設及農村環境改善工程、湖泊生態修復建設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和環境管理及能力建設工程等“六大工程”,並落實了工程的監督管理。該階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以污染源治理為基礎,將污染源治理和生態修復相結合,全面推進洱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防控入湖污染負荷。

    3)第三階段:生態文明建設階段(2009年至今)

    該階段是以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突出保護優先,以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為標志。洱海的主要特點是水質在Ⅱ~Ⅲ類之間波動,藻類生物量顯著增加,藍藻優勢明顯,局部湖灣與沿岸水域藻類水華時有發生;浮遊動物小型化,且數量劇烈波動;魚類群落結構變化顯著,主要表現為土著魚類瀕危或消失,外來魚類資源增長;水生植被退化嚴重,特別是沉水植被面積萎縮較為嚴重,2009年覆蓋度僅為5%左右,群落結構簡單化。在該階段提出了“美麗洱海,幸福大理”的洱海保護定位,其重點是試點先行,轉變發展方式,以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為標志,以實施生態修復、建設生態屏障和建設綠色流域為重點,該階段的基本思路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穩步發展生態工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推進以生態屏障與生態文化建設等為主要任務的洱海流域生態文明體繫建設。

    這一時期,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思想指導下,洱海的保護和治理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即洱海處於敏感轉型期湖泊的特點明顯,近年來水質處於波動變化中,務必要進一步加強保護和治理,纔能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效;同時,這一時期對洱海保護與流域發展間的關繫也有了新的認識,必須把洱海保護納入流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考慮,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突出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其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在該階段,洱海保護與治理由前一階段的以污染控制、生態修復和流域綜合管理為主體構架轉變為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抓手,突出保護優先,以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為標志。

    具體來講,2008年,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決定把洱源縣作為州生態文明試點縣,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提出了全面加強水污染防治、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穩步發展生態工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加強生態屏障建設,構建洱海流域生態文明體繫。建設州生態文明試點縣(洱源)、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縣,實施了國家水專項洱海項目及洱海被列入國家水質良好湖泊保護計劃,並編制了《雲南洱海綠色流域建設與污染防治規劃》;大理州實施了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稻田養魚3000畝;控制農田污染,推廣大蒜污染控制6000畝,推廣有機肥施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