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32開版) [美]謝爾登·所羅門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自然科學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美謝爾登·所羅門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人類學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7487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748748
    作者:[美]謝爾登·所羅門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5月 

        
        
    "

    編輯推薦
    1.你知道嗎,人們的很多行為背後都有死亡恐懼的影響,盡管人們常常意識不到死亡恐懼的存在
    2.本書作者是3位知名心理學家,他們率先用科學心理學方法研究死亡話題,30多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3.閱讀本書,你將不斷產生“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刷新你對人們的各種行為的理解
    4.《衛報》、心理學科普作家魏知超、曾旻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怕死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也是我們這個高智商物種獨有的恐懼。
    3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開展了長達30年、超過500次的實驗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恐懼管理理論”,揭示了應對各種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死亡念頭對我們生活的深刻影響。
    積極影響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引導著藝術、語言、經濟、科學的發展。消極影響則是,對死亡的恐懼會在我們身上觸發一繫列不幸的心理現像和防御行為。
    認識到死亡終至,使我們刷爆信用卡,鐘愛奢侈品和昂貴的轎車,往臉上塗抹化妝品或整形,像瘋子一樣飆車,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們不必任由這種藏在意識深處的恐懼影響我們的生活。在清楚地看見它對我們的影響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向死而生,對自己所做的選擇和采取的行動變得更加自信。
    作者簡介
    謝爾登·所羅門(Sheldon Solomon)
    傑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湯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三位社會心理學家,分別在斯基德莫爾學院、亞利桑那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他們在研究和寫作上的合作已經延續三十多年。他們對於“對死亡的恐懼”這一主題的研究廣受贊譽,多次獲獎,受到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在這一研究中,他們將存在主義思想融入現代心理科學當中,使用前沿的科學研究方法來探索這一長期以來被認為超越了科學研究範疇的領域,提出了著名的“恐懼管理理論”。不同角度的整合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啟發我們重新認識文化、自尊和引發人們做出他們高貴和卑鄙行為的那些因素。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第一部分應對恐懼
    第1章應對對死亡的恐懼的兩條途徑
    如何應對恐懼/ 8 審判妓女/ 11
    第2章世間萬物的格局:死亡恐懼和文化信仰的由來
    對於心理安全的需求/ 17 信任與磨難/ 20 感受世間萬物的格式/ 23 孩子是如何發現死亡的/ 25 避開死亡/ 28 欲哭無淚/ 30 團結在國旗周圍/ 32 喚起與生俱來的恐
    懼/ 36 可怕的距離/ 39
    第3章自尊:安全感的基礎
    自尊是什麼/ 42 自尊是如何緩解焦慮的/ 44 死亡和自尊尋求/ 49 自尊心不足的折磨/ 51 缺乏自尊的代價/ 57 真自尊和假自尊/ 60 “食物很美味”/ 63
    第二部分不同時代的死亡
    第4章從靈長動物到人類:死亡的歷史推薦序
    序言
    第一部分應對恐懼
    第1章應對對死亡的恐懼的兩條途徑
    如何應對恐懼/ 8 審判妓女/ 11
    第2章世間萬物的格局:死亡恐懼和文化信仰的由來
    對於心理安全的需求/ 17 信任與磨難/ 20 感受世間萬物的格式/ 23 孩子是如何發現死亡的/ 25 避開死亡/ 28 欲哭無淚/ 30 團結在國旗周圍/ 32 喚起與生俱來的恐
    懼/ 36 可怕的距離/ 39
    第3章自尊:安全感的基礎
    自尊是什麼/ 42 自尊是如何緩解焦慮的/ 44 死亡和自尊尋求/ 49 自尊心不足的折磨/ 51 缺乏自尊的代價/ 57 真自尊和假自尊/ 60 “食物很美味”/ 63
    第二部分不同時代的死亡
    第4章從靈長動物到人類:死亡的歷史
    人類認知的黎明/ 69 死亡終至的恐懼和超自然的創造/ 72 儀式:用行動表現的美好夢想/ 74 祭品和死亡儀式/ 77 藝術與超自然/ 79 哥貝克力石陣的神秘之處/ 82 神話和宗教/ 84 跨越“令人瞠目結舌的鴻溝”/ 86
    第5章真實的永生:物理永生的追尋
    視死如視生/ 91 靈魂簡史/ 95 祈求長生的煉丹術/ 98 現代的永生主義者/ 101
    第6章像征性永生:死後依然活著
    家族纔是永恆/ 113 聲名遠揚/ 115 富裕生活:財富的誘惑/ 120 英雄民族主義和魅力型領導者/ 127 “隻要我們無法確保獲得永生,我們便將無法獲得安寧”/ 132
    第三部分現代的死亡
    第7章人類毀滅本性的解析:文化差異為何帶來攻擊
    貶低與非人化/ 141 文化的同化與吸收/ 142 妖魔化與毀滅/ 147 2001年9月11日:攻擊與反擊/ 151 實驗室裡的“奇愛博士”(核武器科學怪人)/ 156 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 160 人類處於危險境地?/ 162
    第8章身體與心靈:死亡恐懼與對肉體的疏遠
    人類把自己與動物區別開來並且蔑視動物/ 165 肉體的死
    亡/ 167 為了美,我們必須承受痛苦/ 169 “性與死亡是孿生子”/ 175 “放蕩的女人”/ 179
    第9章近處和遠處的死亡:對死亡的兩種防御
    死亡:眼不見,心不亂?/ 187 無意識的力量/ 194 死亡對你的健康是有危險的/ 197
    第10章盾牌上的裂痕:死亡與心理障礙
    精神分裂癥:對死亡的挑戰/ 213 恐懼癥與強迫癥:死亡的轉移/ 214 創傷後應激障礙:粉碎的盾牌/ 221 抑郁癥:可以看見的死亡/ 224 自殺:死亡的實現/ 227 酒精、毒品和麻醉藥:死亡的擴散/ 229 修理“盾牌”上的裂
    痕/ 231
    第11章與死亡共生:如何解開死亡心理難題
    但願我能在死亡之前醒來/ 242 伊壁鳩魯學派的辦法/ 245 死亡恐懼的持續/ 247 與死亡達成妥協,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現實/ 248 文化世界觀:岩石與硬地/ 253 關於死亡的最後一些想法/ 257
    致謝
    注釋
    前言
    序言
    一切事物的背後最終都是躲不掉的死亡,都是囊括一切的黑暗……我們需要的是和死亡無關的生命……不會泯滅的善,超越自然之萬事萬物的善……我們大多數都是如此……隻要稍稍表現出易怒的弱點,潛伏於內心深處快樂之泉的深層恐懼就會徹底暴露,將我們全部變成憂郁的形而上學者。1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
    1973年12月的一天,下著雨,天灰蒙蒙的,為《今日心理學》雜志供稿的哲學家山姆·金(Sam Keen)翻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拿比一家醫院的圍牆,準備采訪一位臨終病人。醫生說,他撐不了幾天了。金走進病房的時候,這位瀕死的病人不乏諷刺地對他說:“我就要死了,你來得正是時候。2我寫的那些關於死亡的內容可以測試一下了,我也有機會讓大家看看一個人是怎麼走向死亡,怎麼接受死亡的了。”
    這位躺在病床上的就是文化人類學家歐內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著書立說。他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宗教、文學及流行文化多個角度入手,旨在弄清一個自古就困擾著大家的問題——是什麼讓人們有如此的行為?3序言
    一切事物的背後最終都是躲不掉的死亡,都是囊括一切的黑暗……我們需要的是和死亡無關的生命……不會泯滅的善,超越自然之萬事萬物的善……我們大多數都是如此……隻要稍稍表現出易怒的弱點,潛伏於內心深處快樂之泉的深層恐懼就會徹底暴露,將我們全部變成憂郁的形而上學者。1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
    1973年12月的一天,下著雨,天灰蒙蒙的,為《今日心理學》雜志供稿的哲學家山姆·金(Sam Keen)翻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拿比一家醫院的圍牆,準備采訪一位臨終病人。醫生說,他撐不了幾天了。金走進病房的時候,這位瀕死的病人不乏諷刺地對他說:“我就要死了,你來得正是時候。2我寫的那些關於死亡的內容可以測試一下了,我也有機會讓大家看看一個人是怎麼走向死亡,怎麼接受死亡的了。”
    這位躺在病床上的就是文化人類學家歐內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著書立說。他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宗教、文學及流行文化多個角度入手,旨在弄清一個自古就困擾著大家的問題——是什麼讓人們有如此的行為?3
    在他最新的著作《拒斥死亡》一書中,貝克爾總結說,人類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一種無意識的努力,這種無意識的努力就是拒絕和超越死亡。貝克爾認為,這本書纔是他第一本“成熟的著作”。他對山姆·金說:“我們構建性格和文化4,隻是為了遮掩我們意識到內心無助時的崩潰和對於必然到來的死亡的恐懼。”現在,貝克爾躺在臨終的病床上,解釋說,他一生的工作就隻剩向死亡妥協了—此刻,它正回頭看著他,咧著嘴笑呢。
    1974年3月6日,歐內斯特·貝克爾與世長辭,享年49歲。和很多空想主義者一樣,貝克爾也是英年早逝。兩個月後,《拒斥死亡》獲得了普利策獎。
    回到20世紀60年代晚期,貝克爾還是一位反叛的知識分子,他備受學生歡迎,講座也向來座無虛席。然而,當時大學的同事及校方的管理者卻不怎麼垂青這位跨學科的思想家,整個學術界的邊邊角角、公共話語、通俗文化,他無一不涉獵,對校方的學術及政治正統形成了挑戰。
    就這樣,貝克爾成了學術界的浪子,從美國雪城大學(1960~1963年)輾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當學校人類學繫拒絕跟他續約時,學生主動提出支付其薪水。在舊金山州立大學(1967~1969年)待了一段時間之後,貝克爾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溫哥華西蒙弗雷澤大學(1969~1974年)找到了學術歸屬感,在此期間,他完成了《意義的生與死》(The Birth and Death of Meaning)的第2版和《拒斥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兩本著作,《逃離罪惡》(Escape from Evil)也於其去世後出版。
    幾年之後,即20世紀70年代晚期,本書的三位作者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參加實驗社會心理學博士生項目時見到了彼此。很快,我們便發現,大家對於理解引導人類行為的根本動機都感興趣。研究和討論最終讓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了兩個基本的人類行為傾向之上:其一,我們會被迫保護自尊;其二,我們強烈需要維護相對於其他群體的優越性。
    但是,直到20世紀80年代,偶然發現了貝克爾的著作,我們幾位年輕的教授纔明白了人類種種傲慢與偏見的基礎。正如羅塞塔石碑一樣,這些書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啟示。貝克爾將深刻的哲學散文題材和直白的外行話相結合,解釋了對於死亡的恐懼是如何引導人類行為的。數年來我們潛心研究、教授,卻一直沒有完全理解的眾多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現像都因受他啟發而有了進展。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拼命地想要獲得自尊?為什麼我們害怕、討厭,有時甚至想要干掉和我們不一樣的人?突然間,我們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1984年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協會的會議上,我們按捺不住青春的熱情,激動地將貝克爾的觀點與其他社會心理學家分享。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之所以這麼命名,是為了以貝克爾的說法為基礎——人類拼命想要人生有意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對死亡的恐懼。當提到我們的理論廣受社會學、人類學、存在哲學及精神分析的影響時,與會人員開始離場;當談及克爾凱郭爾、弗洛伊德、貝克爾等人的觀點時,著名的心理學家們紛紛朝會場的出口湧去。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茫然,但是,我們依然不屈不撓,給美國心理學會的王牌期刊《美國心理學家》寫了一篇論文。幾個月後,我們收到了反饋:“我一點兒也不懷疑,這篇論文任何心理學家都不會感興趣,在世的、已故的都是如此。”就這麼一句評價,很簡潔。但是,我們不停地和編輯聯繫,反復請他解釋為什麼我們的觀點沒有價值。我們的質詢還沒結束,可是編輯已經離職了,最終,第二位更具同情心(或者說遭到更多圍困)的編輯倒是給了我們一定的方向。“也許你們的觀點有一定的正確性,”他說,“可即便如此,你們也得找證據加以論證,否則,沒人會重視。”這時我們纔漸漸明白,在實驗社會心理學研究生期間的訓練就是最好的準備。
    過去的25年,我們都在研究對於死亡的恐懼是如何影響人類事務的。一開始,我們在自己的學生中間做了實驗。後來,在我們理論的吸引下,世界各地的同行紛紛加入其中。如今,其他學科的心理學科學家及學者也在廣泛研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