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醫護理學(五年制高職考點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護理學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張俊平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高職高專教材  醫藥衛生圖書  醫學  護理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063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06378
    叢書名:全國高等衛生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作者:張俊平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編輯推薦
    《中醫護理學》適合五年制高職護理、助產專業教學使用,可作為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參考,也可作為臨床培訓教材使用。 
    內容簡介
    《中醫護理學》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助產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具有獨特的中醫基礎理論和特色診療護理技術的醫學課程。《中醫護理學》內容自緒論後分為上、下兩篇,共13章。上篇為中醫學基礎知識,共10章,包括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藏像,精、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診法,辨證,預防原則與治法,養生,中藥與中成藥等。其中養生與中成藥為《中醫護理學》新增,刪除了不適合護理、助產專業的方劑學。下篇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共3章,以臨床常用、容易掌握、適合護士操作的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為主,包括中醫用藥護理、中醫傳統療法與護理及常見病證與護理。其中新增了刮痧、刺絡、水針、穴位埋線、中醫美容面膜療法與護理、藥膳與護理、足療與護理,體現了教材的實用性和技能性。《中醫護理學》增加以案例為導向的實訓內容、情景模擬及實訓操作步驟簡圖,讓實訓更加簡單、直接、容易掌握。每一章節中都有鏈接、考點、小結、目標檢測,書後附有教學大綱及目標檢測參考答案,配合《中醫護理學》的教學ppt課件以供參考。
    作者簡介
     
    目錄
    緒論
    上篇 中醫學基礎知識
    第1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1節 陰陽學說
    第2節 五行學說
    第2章 藏像
    第1節 藏像學說概論
    第2節 髒腑
    第3節 髒腑之間的關繫
    第3章 精、氣、血、津液
    第1節 精
    第2節 氣
    第3節 血
    第4節 津液緒論
    上篇  中醫學基礎知識
    第1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1節  陰陽學說
    第2節  五行學說
    第2章  藏像
    第1節  藏像學說概論
    第2節  髒腑
    第3節  髒腑之間的關繫
    第3章  精、氣、血、津液
    第1節  精
    第2節  氣
    第3節  血
    第4節  津液
    第5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繫
    第4章  經絡
    第1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繫統
    第2節  十二經脈
    第3節  奇經八脈
    第5章  病因病機
    第1節  病因
    第2節  病機
    第6章  診法
    第1節  望診
    第2節  聞診
    第3節  問診
    第4節  切診
    實訓1  舌診和脈診
    第7章  辨證
    第1節  八綱辨證
    第2節  髒腑辨證
    第3節  衛氣營血辨證
    第8章  預防原則與治法
    第1節  預防
    第2節  治則
    第3節  治法
    第9章  養生
    第1節  養生的意義
    第2節  養生的基本原則
    第3節  養生的常用方法
    第10章  中藥與中成藥
    第1節  中藥基本知識
    第2節  中成藥基本知識
    實訓2  中藥識別
    實訓3  中成藥
    下篇  中醫特色護理技術
    第11章  中醫用藥護理
    第1節  中藥湯劑的煎服法
    第2節  中藥內服法與護理
    第3節  中藥外治法與護理
    實訓4  中藥保留灌腸法
    實訓5  熨敷法
    第12章  中醫傳統療法與護理
    第1節  針灸與護理
    第2節  其他中醫傳統療法與護理
    實訓6  腧穴概論
    實訓7  針法
    實訓8  灸法
    實訓9  撥罐
    實訓10  刮痧
    實訓11  推拿
    實訓12  刺絡療法
    實訓13  中醫美容
    實訓14  足療
    第13章  常見病證與護理
    第1節  內科病證與護理
    第2節  外科病證與護理
    第3節  婦科病證與護理
    第4節  兒科病證與護理
    參考文獻
    《中醫護理學》教學大綱
    目標檢測參考答案
    前言
     
    媒體評論
     
    在線試讀
    1緒論
    中醫學又稱中國醫藥學、中國傳統醫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做鬥爭中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繫和豐富的診療養生經驗,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在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及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逐步發展成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繫,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需要我們後人去繼承和發揚光大。中醫護理學是伴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醫學的發展簡歷
    中醫學歷史源遠流長,其形成和發展可分為兩大階段。
    (一)中醫學的起源與形成
    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和繁衍,在與自然、野獸、疾病的鬥爭和部落戰爭中,積累了一些原始的醫療保健經驗,有了“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伊尹制湯液”等傳說。從原始社會到戰國時期,逐漸產生了專門治病的醫學家,他們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並對之進行總結升華,在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了中醫學理論的雛形,為戰國以後中醫藥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社會劇變,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顯著發展,也為中醫藥學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時期的《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學巨著的相繼問世,標志著中醫學的理論體繫初步形成,這四部巨著也被後世稱為中醫藥學的四大經典著作。
    1.《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卷,162篇,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乃眾多醫學先哲假托黃帝之名所著,是我國現存早的醫學巨著。該書內容
    豐富,以當時先進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為指導,對該時期的醫療經驗和理論進行了總結。《黃帝內經》從整體觀念出發,運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全面闡述了中醫學的思維方法,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繫,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治、預防(治未病)等知識;它的出現,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使中醫學從原始經驗階段步入了具有完整理論的時期。《黃帝內經》標志著中醫學理論的誕生。1緒論
    中醫學又稱中國醫藥學、中國傳統醫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做鬥爭中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繫和豐富的診療養生經驗,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在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及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逐步發展成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繫,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需要我們後人去繼承和發揚光大。中醫護理學是伴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醫學的發展簡歷
    中醫學歷史源遠流長,其形成和發展可分為兩大階段。
    (一)中醫學的起源與形成
    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和繁衍,在與自然、野獸、疾病的鬥爭和部落戰爭中,積累了一些原始的醫療保健經驗,有了“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伊尹制湯液”等傳說。從原始社會到戰國時期,逐漸產生了專門治病的醫學家,他們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並對之進行總結升華,在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了中醫學理論的雛形,為戰國以後中醫藥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社會劇變,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顯著發展,也為中醫藥學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時期的《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學巨著的相繼問世,標志著中醫學的理論體繫初步形成,這四部巨著也被後世稱為中醫藥學的四大經典著作。
    1.《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卷,162篇,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乃眾多醫學先哲假托黃帝之名所著,是我國現存早的醫學巨著。該書內容
    豐富,以當時先進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為指導,對該時期的醫療經驗和理論進行了總結。《黃帝內經》從整體觀念出發,運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全面闡述了中醫學的思維方法,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繫,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治、預防(治未病)等知識;它的出現,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使中醫學從原始經驗階段步入了具有完整理論的時期。《黃帝內經》標志著中醫學理論的誕生。
    2.《難經》全稱《黃帝八十一難經》,約成書於東漢以前。相傳為戰國秦越人(扁鵲)所著。該書內容簡要,辨析精微;以《黃帝內經》醫學基礎理論為主,用假設問答、解釋疑難的方式,闡述了人體的結構、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等各個方面。尤其在脈診、經絡學說、命門、三焦等方面,補充了《內經》不足。
    考點:中醫學的四部經典
    3.《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是我國早的藥物學專著。本書根據藥物的功效和毒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無毒,主補益;中品小毒或無毒,主治病;下品有毒,主祛邪氣、破積聚。所列藥物功效,經檢驗大多準確可信,如黃連治
    痢、常山截瘧、麻黃治喘等。並提出了藥物的“四氣、五味”理論;創立了藥物之間“七情合和”理論;總結了丸、散、湯、酒、膏等基本劑型。明確了“治寒以熱藥,治熱以寒藥”的辨證用藥思想,使藥理學與病機學密切結合,更加充實了中藥學理論體繫。
    4.《傷寒雜病論》為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後世尊為“醫聖”)所著。此書是中醫史上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後經王叔和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前者以六經辨傷寒,後者以髒腑論雜病,把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首創了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為臨床治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鏈接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名機,字仲景,今河南鄧州市和南陽市鎮平縣一帶人氏,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處年代戰亂頻發,瘟疫橫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他的家族也不例外,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占十分之七。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從此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發憤習醫,為的是“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阨,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自序),決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傷寒病,故撰寫《傷寒雜病論》濟世療疾。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奉本書為醫經。現在在河南省南陽為他修建了“張仲景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奠定中國中醫治療學基礎的偉大的醫學家。
    (二)中醫學的發展階段
    1.晉至隋唐時期此時期是我國醫藥學發展的輝煌時期,出現了許多名醫名著。晉代王叔和的《脈經》是我國部脈學專著;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為我國現存早的針灸學專著,這兩部書的誕生,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診斷學和針灸學的內容。南北朝時期的《雷公炮灸論》是我國早的制藥學專著。《顱囟經》是我國早的小兒科專著。方編纂的《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現存早的有關病因病機證候學的專著,論述了內、外、婦、兒及眼科等多學科疾病。唐代昝殷著《經效產寶》是我國早的產科專著;孫思邈著《千金方》,廣采民間醫方醫藥,是綜合基礎理論和臨床各學科的百科全書,因其重視對藥物的研究,被後世尊稱為
    “藥王”。蘇敬等編著的《新修本草》是我國部國家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早的官方藥典,其載藥844種,比歐洲《紐倫堡藥典》早883年。
    2.時期該期由於印刷術的進步推動了各學科文化的發展,也是中醫文化繁榮昌盛的時期。宋慈所著《洗冤錄》是世界上早的法醫學專著。在病因學方面,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把復雜的病因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對後世病因學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規範了針灸教學,並依此鑄造了兩具針灸銅人,現在所用教學之針灸銅人,即是仿造於此。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豐富了髒腑辨證論治的內容,創立了著名的“六味地黃丸”等成時期湧現了許多醫學流派。如著名四大家”,其中劉完素倡導火熱論,治療中擅用寒涼清熱藥,後人稱為“寒涼
    派”;張從正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為主,後人稱為“攻下派”;李杲倡導“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善用補益脾胃之藥,後人稱之“補土派”;朱丹溪認為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治療倡導“滋陰降火”,後人稱之“滋陰派”。這些學術觀點各有所長,從不同側面充實和發展了中醫學理論。
    3.明清時期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傾其一生編著了巨著《本草綱目》,此書成為我國藥學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也是世界上影響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被譯成拉丁、法、德、英、日、俄、西班牙、朝等十餘個國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李時珍被公認為世界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明清時期溫病學派的形成,標志著中醫傳染病學的發展。明代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提出“瘟疫”之傳播途徑是“戾氣”“從口鼻而入”,對研究溫病病因有很大影響。清代,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等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學說,闡述了溫病的辨證論治規律,形成了完整的溫病學理論體繫,為中醫傳染病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4.近代至新中國成立以後近代社會動蕩,列強入侵,中醫學發展極為緩慢。但有識之士在堅持中醫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中西合璧,取之所長,補我之短。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惲鐵樵、張錫純等。張錫純之《醫學衷中參西錄》,即是中西彙通的代表作之一。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中醫工作,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使中醫學得到了新的發展。首先,組織發掘、整理和出版了大量中醫古籍;成立了多所中醫院校,編寫了全國統一的中醫學繫列教材,規範了中醫教學工作,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人纔基礎。在國家的支
    持下,中醫藥現代化研究蓬勃發展,特別是陳竺院士的中藥復方黃黛片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已達分子水平,引起學界的極大關注。還創立了中國特色的惡性腫瘤治療模式,“帶瘤生存”的治療理念;陳可冀院士等“活血化瘀治療心腦血管病”;吳咸中院士等“急腹癥與通裡攻下法研究”,揭示了“六腑以通為用”的真諦,降低了急腹癥的手術率,更新了現代醫學對急腹癥治療學的觀念,采用價廉效佳的小夾板固定治療骨折,等等,其優勢不勝枚舉。
    這些研究成果印證了古老的中醫藥治療是具有科學性的,不僅得到了國人的認同,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二、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中醫學理論的基本特點主要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一)整體觀念
    整體是與局部相對而言的。整體是指統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聯繫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受自然、社會環境影響。這種人體自身的整體性思想及其人與自然、社會的統一性稱之為整體觀念。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中醫學認為,構成人體的髒腑、組織、器官之間,在結構、生理、病理等各個方面都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相互影響的。生理上,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把六腑、五官、五體、四肢、九竅等全身組織器官構成一個整體性聯繫,並通過氣、血、精、津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活動。在發生病變時,髒腑功能失常,可以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組織或器官;體表、組織或器官有病,也可以通過經絡影響到所屬髒腑。由於各髒腑、組織、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繫與影響,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以五官、五體、五色、脈像等外在變化,而了解體內五髒六腑的病變,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這也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視其外應,以知其內髒,則知所病矣”。
    2.人與自然、社會的統一性中醫學認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也常常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體,人體的生理機能和病理變化就會隨之發生,即人與自然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整體。因此,中醫學在對人體健康的養護中始終強調自然因素的重要性。《黃帝內經》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認為人類的生命過程必然會受到大自然規律的影響,自然環境的變化如四季交替、晝夜之差、地域之異都會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即所謂“天人合一”。同時,人以群體而居,人既是自然的,也是社會的。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人能影響社會,社會的變動也會影響人體。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因素的變化勢必對人體的影響日顯突出,如果人們不能及時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就會造成心理異常,精神焦慮,甚則發生機體的病理變化,產生疾病。(二)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涉及病、證、癥的內容,隻有理解其含義,纔能深刻理解辨證論治的實質和臨床意義。
    病,是疾病的簡稱。是指人體在特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機體正邪相爭、陰陽失調所出現的髒腑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障礙,並有一定規律的病理全過程,如感冒、肺癆、消渴等。病,由若干證候所組成,不同病理階段的證候都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
    證,即證候。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出現的各種癥狀、體征的概括。它辯證地分析這一階段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病勢及邪正關繫等,因而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這一階段疾病的本質。因此,中醫治病是從證候入手,將辨證作為確定治法、處方用藥的依據。如感冒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即屬於證候的概念。
    癥,即癥狀和體征,是疾病的具體表現。可以是病人主觀感覺到的不適或痛苦,如頭痛、眩暈、發熱、惡心、嘔吐等,也可以是醫生檢查發現的客觀體征,如斑疹、舌苔、脈像等,也可以是實驗室發現的異常指標。同一癥狀可見於不同病因,也可見於不同疾病,未必能反映疾病或證候的本質,所以不能作為立法、治療的依據。
    病、證、癥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病揭示的是疾病病理的全過程,是大概念;證揭示的是疾病某一階段的病變本質,是中概念;癥是疾病過程中個別的、孤立的現像,屬於小概念。
    病和證都是由癥構成,某一階段的一組癥狀和體征構成這一階段的證,各階段或類型的證候貫串並疊合起來,便是疾病的全過程。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核心和精華特色,是其生存的魅力所在。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到的有關疾病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加以分析、綜合、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論治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對辨證是否正確的檢驗。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中醫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