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國醫大師驗案心悟 國醫大師獨特臨床精粹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625-905
    【優惠價】
    391-566
    【作者】 周慎,楊維華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710037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1003777
    作者:周慎,楊維華主編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編輯推薦

    為了更好地弘揚“國醫大師”們寶貴的學術經驗,啟發後學,造福病患,我們和中醫藥的專家們共同策劃,編寫了這套《國醫大師獨特臨床精粹叢書》叢書,共3個分冊,分別是《國醫大師臨證心悟》《國醫大師方藥心悟》《國醫大師驗案心悟》。


    中醫醫案是醫家臨床辨治疾病的真實記錄,為中醫學術傳承與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和素材。中醫歷來重視醫案的整理與挖掘。2015年世界傳統醫藥日的主題是“醫案的臨床應用與標準化”,由此可見當代中醫藥發展對醫案的高度重視。本書主要輯錄了“國醫大師”本人親撰,或其隨診門人所撰的大量醫案。這些醫案,內容十分豐富,覆蓋面十分廣闊,記錄和解析了國醫大師診療的全過程,體現了國醫大師對中醫“理、法、方、藥”的綜合應用,凝聚著國醫大師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廣大中醫臨床醫生和喜愛中醫的讀者朋友仔細揣摩,舉一反三。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國醫大師醫案500餘篇,按專科分為21章,每章再按病證分節,每篇醫案基本上分為一般資料、初診、復診、結果、按語5個部分,其中初診按主訴、臨床表現、診斷、治法、方藥分段記述。全書以簡明、實用為特色,選案不求其多,但求其精,要求其能夠反映疾病本質,要求其內容詳細、具體、全面,以達到指導臨床應用的目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書中方藥的選用,都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對於書中藥物的用量與炮制、煎服法,在應用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與年齡作適當調整。 

    作者簡介

    何清湖:中西醫專家、中醫教育家、養生專家、中醫治未病專家,博士、主任醫師、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劉建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學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委員。


    周慎: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和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楊維華:知名專家,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世界中醫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目錄
    目錄
    章外感熱病科醫案
    感冒(3案)
    1風熱犯肺案(顏正華醫案)
    2陰精枯竭、復感外邪案(班秀文醫案)
    3腎陽虛損、復感風寒案(班秀文醫案)
    附:感冒易感者(2案)
    1肝旺脾虛、夾有郁熱案(路志正醫案)
    2脾虛濕熱中阻案(路志正醫案)
    外感發熱(6案)
    1三陽合病、寒溫合邪案(郭子光醫案)
    2暑濕熱郁案(方和謙醫案)
    3暑熱之邪郁於氣分、兼及營分案(顏正華醫案)
    4邪熱耗傷氣陰、直逼營血、邪犯心包案(顏德馨醫案)

    目錄
    章外感熱病科醫案
    感冒(3案)
    1風熱犯肺案(顏正華醫案)
    2陰精枯竭、復感外邪案(班秀文醫案)
    3腎陽虛損、復感風寒案(班秀文醫案)
    附:感冒易感者(2案)
    1肝旺脾虛、夾有郁熱案(路志正醫案)
    2脾虛濕熱中阻案(路志正醫案)
    外感發熱(6案)
    1三陽合病、寒溫合邪案(郭子光醫案)
    2暑濕熱郁案(方和謙醫案)
    3暑熱之邪郁於氣分、兼及營分案(顏正華醫案)
    4邪熱耗傷氣陰、直逼營血、邪犯心包案(顏德馨醫案)
    5濕熱中阻、樞機不和、脾虛胃弱、津氣兩傷案(周仲瑛醫案)


    6氣陰兩虛、外感表邪案(方和謙醫案)
    附:內傷發熱(4案)
    1太少合病案(郭子光醫案)
    2少陽郁熱案(方和謙醫案)
    3氣虛陽陷入陰、衛表不和案(周仲瑛醫案)
    4血虛氣弱、營衛不和案(郭子光醫案)
    非典型肺炎(1案)
    濕熱蘊毒阻遏中上二焦案(鄧鐵濤醫案)
    病毒性肝炎(4案)
    1肝郁脾虛、濕熱內蘊案(路志正醫案)
    2濕熱疫毒壅盛、壅結陽明、腑實熱結、熱毒化火案(周仲瑛醫案)


    3肝郁氣滯、濕熱交阻案(路志正醫案)
    4肝郁氣滯、濕毒夾瘀、脾腎不足案(顏正華醫案)
    流行性乙型腦炎(2案)
    1暑溫偏濕案(李振華醫案)
    2暑溫偏熱案(李振華醫案)
    麻疹(1案)
    邪毒內陷、郁閉肺衛案(王綿之醫案)
    結核性腦膜炎(1案)
    陰虛水熱互結、水氣上蒙清竅案(路志正醫案)
    敗血癥(2案)
    1熱毒過甚未得外透、侵犯太陰、心經火熾案(徐經世醫案)
    2暑溫夾濕、氣虛瘀阻案(鄧鐵濤醫案)


    第二章肺病科醫案
    咳嗽(3案)
    1寒邪滯肺、肺失宣肅、郁而化熱案(洪廣祥醫案)
    2表邪戀肺、化熱傷津案(任繼學醫案)
    3火郁傷津、肺竅不利案(方和謙醫案)
    慢性支氣管炎(2案)
    1痰濕郁肺化熱案(裘沛然醫案)
    2肺脾兩虛、痰濕內盛、肺失宣肅案(裘沛然醫案)
    喘證(3案)
    1痰熱瘀阻肺、肺脾腎俱虛案(朱良春醫案)
    2中氣不足、腎虛不納案(周仲瑛醫案)
    3腎陰虧虛、陰不斂陽、氣失攝納案(班秀文醫案)
    哮病(7案)
    1風邪犯肺、痰濕內阻、氣道攣急案(晁恩祥醫案)
    2痰熱蘊肺案(李振華醫案)
    3痰瘀阻肺、久郁化熱、氣道壅塞、肅降失常案(洪廣祥醫案)
    4脾胃虛弱、腎不納氣、肺失宣肅案(路志正醫案)
    5肺腎俱虛、痰濁交搏、肅降失司案(顏德馨醫案)
    6脾腎陽虛、又感外邪、引動內飲案(裘沛然醫案)
    7陽氣虛弱、痰瘀伏肺案(洪廣祥醫案)
    咳嗽變異型哮喘(1案)
    風邪犯肺、氣道不暢、肺失宣降案(晁恩祥醫案)
    重癥肺炎(1案)
    痰熱閉肺、逆傳心包、肝風內動、邪閉正脫案(周仲瑛醫案)
    間質性肺炎(2案)
    1外邪襲肺、痰阻氣道、肺失宣降案(王綿之醫案)
    2痰濁蘊肺、絡脈瘀滯、肺失肅降案(朱良春醫案)
    支氣管擴張(3案)
    1肝火犯肺、灼傷血絡案(洪廣祥醫案)
    2肝腎陰虧、相火灼肺案(裘沛然醫案)
    3氣陽虛弱、痰濁郁肺案(洪廣祥醫案)
    自發性氣胸(1案)
    氣虛痰阻案(洪廣祥醫案)
    肺性腦病(1案)
    痰瘀交阻、蒙蔽心腦案(顏德馨醫案)


    第三章心病科醫案
    原發性高血壓(7案)
    1肝陽上亢案(阮士怡醫案)
    2肝陽偏亢、心神少寧案(張鏡人醫案)
    3痰火內盛案(周仲瑛醫案)
    4陰虛陽亢、陰損及陽、氣虛血瘀案(顏德馨醫案)
    5肝腎不足、陰虛及陽案(周仲瑛醫案)
    6腎陽虧虛、肝失溫養、風木內動、氣血失調案(周仲瑛醫案)
    7脾虛痰瘀案(鄧鐵濤醫案)
    胸痺(4案)
    1氣滯血瘀、胸陽不振、心脈失養案(路志正醫案)
    2寒凝心脈、氣滯不通案(裘沛然醫案)
    3營衛不和案(程莘農醫案)
    4氣血兩虧、心脈不暢、心失所養案(裘沛然醫案)
    冠心病心絞痛(5案)
    1肝膽郁滯、少陽經樞不利、痰瘀痺阻案(路志正醫案)
    2胸陽不振、氣虛水瘀互結案(張學文醫案)
    3氣虛血瘀案(阮士怡醫案)
    4氣虛痰瘀阻脈案(郭子光醫案)
    5氣虛痰瘀阻脈案(鄧鐵濤醫案)
    冠心病心肌梗死(3案)
    1痰濕內阻、心氣失宣、心絡瘀滯案(張鏡人醫案)
    2氣陰不足、瘀毒內結、損傷心絡案(任繼學醫案)
    3心腎陽虛、痰瘀內阻案(鄧鐵濤醫案)
    冠心病介入術後(2案)
    1氣滯血瘀案(陳可冀醫案)
    2脾腎陽虛、痰瘀內阻案(鄧鐵濤醫案)
    心肌病(4案)
    1痰瘀交阻、胸陽痺阻、氣血阻滯、脈絡不通案(顏德馨醫案)
    2氣陰兩虛、痰瘀阻脈案(鄧鐵濤醫案)
    3少陰寒化案(郭子光醫案)
    4少陰熱化案(郭子光醫案)
    風濕熱(1案)
    陰虛內熱案(路志正醫案)
    風濕性心髒病(3案)
    1氣血兩虛案(鄧鐵濤醫案)
    2氣虛兼痰瘀阻絡案(鄧鐵濤醫案)
    3氣陰兩虛兼血瘀案(鄧鐵濤醫案)
    病毒性心肌炎(4案)
    1氣陰兩虛、餘邪不盡案(張琪醫案)
    2脾土虛弱、氣血生化乏源、兼瘀血阻絡案(裘沛然醫案)
    3心陽不足、痰濕內阻、氣滯血瘀案(裘沛然醫案)
    4心陽不振、心陰亦虧、脾胃失健案(裘沛然醫案)
    心悸(7案)
    1心氣心血俱虛、痰濁挾瘀內阻案(裘沛然醫案)
    2心氣虛虧、心陰不足案(何任醫案)
    3氣陰兩虛、心神不寧案(路志正醫案)
    4氣陰兩虛、痰瘀內阻案(鄧鐵濤醫案)
    5陽失斡旋、心氣不足、氣血瘀滯案(顏德馨醫案)
    6脾胃虛弱、膽氣不寧、心神失養案(路志正醫案)
    7脾胃氣虛兼痰瘀阻滯案(李振華醫案)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2案)
    1心腎陽虛、氣弱血寒案(郭子光醫案)
    2心陽失展、瘀阻水停案(朱良春醫案)
    充血性心力衰竭(7案)
    1氣虛血瘀案(陳可冀醫案)
    2氣陰衰竭、濁水停聚、瘀血阻滯、格陽於下案(郭子光醫案)
    3氣陽不足、瘀阻心脈案(鄧鐵濤醫案)
    4腎陽虛衰、寒水射肺案(路志正醫案)
    5陽虛氣弱、格陽於上、寒水停聚案(郭子光醫案)
    6陰盛陽虛、格陽於外、水停血瘀案(郭子光醫案)
    7陽氣欲脫、瘀阻心脈案(任繼學醫案)
    多發性大動脈炎(1案)
    寒遏陽氣、凝滯血液、血瘀經絡、脈道失暢案(顏德馨醫案)


    第四章脾胃病科醫案
    神經性厭食癥(1案)
    肝郁脾虛、腸胃失和案(顏正華醫案)
    神經性貪食癥(1案)
    脾胃虛弱、肝郁血滯案(張琪醫案)
    呃逆(1案)
    氣虛氣郁、瘀痰阻絡案(郭子光醫案)
    食管賁門失弛癥(1案)
    痰氣郁阻案(李玉奇醫案)
    胃痛(5案)
    1肝火犯胃案(李振華醫案)
    2濕熱中阻案(徐景藩醫案)
    3脾虛肝郁、胃腑壅滯案(李振華醫案)
    4陰虛濕熱案(徐景藩醫案)
    5脾胃虛寒、肝胃不和案(李振華醫案)
    胃痞(4案)
    1肝郁氣滯、胃失和降案(顏正華醫案)
    2痰濕內停、氣機阻滯案(顏正華醫案)
    3脾虛氣陷案(顏正華醫案)
    4脾虛肝郁、胃失和降案(李振華醫案)
    慢性胃炎(8案)
    1肝胃不和、氣郁化熱案(徐景藩醫案)
    2肝郁氣滯、病久入血案(徐景藩醫案)
    3脾胃不和、瘀熱中阻案(張鏡人醫案)
    4脾濕胃熱案(張琪醫案)
    5膽腑濕熱、氣機郁結、膽胃不和、胃氣上逆案(徐景藩醫案)
    6中虛氣滯、痰飲內停案(徐景藩醫案)
    7胃陰不足、氣滯熱郁案(徐景藩醫案)
    8陰虛陽亢、內風暗動、肝氣犯胃、肝胃郁熱案(徐景藩醫案)
    消化性潰瘍(3案)
    1肝胃郁熱、瘀血阻絡案(李振華醫案)
    2脾胃氣虛、瘀血阻絡案(李振華醫案)
    3脾胃虛寒、氣血瘀滯案(李振華醫案)
    胃下垂(3案)
    1脾虛氣滯、中氣下陷案(顏正華醫案)
    2中氣不足、脾陽不運、水飲內停案(顏正華醫案)
    3氣陰兩傷、胃失和降案(顏正華醫案)
    腹痛(5案)
    1濕熱阻滯、灼爍膽腑案(何任醫案)
    2中陽受損、陽虛生寒、寒凝經脈案(徐景藩醫案)
    3虛寒阻絡案(任繼學醫案)
    4中陽式微、肝氣不疏、津液虧乏案(任繼學醫案)
    5腎陰不足案(班秀文醫案)
    洩瀉(9案)
    1濕熱內阻、氣血不和案(劉志明醫案)
    2脾運失職、升降失常、脾虛生濕釀痰案(徐景藩醫案)
    3疏洩太過、氣陰兩虛、脾病及腎案(徐景藩醫案)
    4肝脾不和案(路志正醫案)
    5氣滯瘀結案(任繼學醫案)
    6脾胃氣虛、健運失職案(李振華醫案)
    7脾腎兩虛、運化不力案(徐景藩醫案)
    8氣陷血虧、兼夾濕毒案(何任醫案)
    9脾腎陽虛、中氣下陷案(李振華醫案)
    便秘(11案)
    1大腸郁滯案(李玉奇醫案)
    2肝氣郁結、肝胃不和案(方和謙醫案)
    3肝郁脾虛案(路志正醫案)
    4濕濁中阻案(路志正醫案)
    5氣血虧虛、大腸傳導無力案(路志正醫案)
    6脾氣虛、腸道閉阻案(鄧鐵濤醫案)
    7脾虛濕濁內停、氣機阻滯案(路志正醫案)
    8脾虛氣滯、陰虧腸燥案(顏正華醫案)
    9脾胃虛寒、升降失常、大腸傳導失職案(朱良春醫案)
    10中焦虛寒、陽虛不運、大腸傳導失職案(路志正醫案)
    11五髒俱傷案(任繼學醫案)
    便血(2案)
    1肝風內動、肝失藏血案(郭子光醫案)
    2氣虛陽弱、血滲腸間案(方和謙醫案)
    潰瘍性結腸炎(4案)
    1大腸郁滯案(李玉奇醫案)
    2濕熱蘊結案(李玉奇醫案)
    3脾虛氣血不足、脂膜內損、營衛不和案(徐景藩醫案)
    4肺脾兩虛、濕熱蘊結、脂膜受損案(徐景藩醫案)
    克羅恩病(1案)
    脾氣虛弱、濕阻氣機案(方和謙醫案)


    第五章肝病科醫案
    脅痛(1案)
    肝郁氣滯、濕熱交阻案(路志正醫案)
    黃疸(3案)
    1濕熱黃疸、濕重於熱案(李振華醫案)
    2肝脾不和、邪滯經脈案(方和謙醫案)
    3脾腎陽虛、寒濕郁遏案(路志正醫案)
    阻塞性黃疸(1案)
    濕邪阻滯、郁熱內蘊、脾受木侮、陰液受傷案(徐經世醫案)
    脂肪肝(1案)
    脾虛痰阻夾瘀案(李振華醫案)
    肝硬化(2案)
    1濕毒內蘊、水飲內停案(顏正華醫案)
    2脾虛肝郁、血瘀水聚案(鄧鐵濤醫案)
    肝性腦病(1案)
    濕濁瘀毒內蘊、心神受擾、神明失主案(周仲瑛醫案)


    第六章腎病科醫案
    水腫(3案)
    1脾氣虛弱、濕濁內生、蘊久化熱案(裘沛然醫案)
    2脾氣虧虛、濕熱內蘊、瘀血阻絡案(路志正醫案)
    3脾腎陽虛、水濕停運案(顏正華醫案)
    急性腎炎(2案)
    1風熱犯肺、肺氣失宣案(任繼學醫案)
    2脾虛濕盛案(顏正華醫案)
    慢性腎炎(3案)
    1濕熱下注、傷及氣陰、肺腎同病案(周仲瑛醫案)
    2肺中燥熱、腎陽不足、上熱下寒、氣化不利案(張琪醫案)
    3脾虛腎虧、濕濁壅盛、蘊久化熱案(裘沛然醫案)
    腎病綜合征(1案)
    脾腎兩虛、氣不化濕案(周仲瑛醫案)
    彌漫性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1案)
    腎陰虧虛、下焦不固案(裘沛然醫案)
    腎小球節段硬化性病變(1案)
    邪熱迫血妄行案(裘沛然醫案)
    微小病變腎病(1案)
    腎虛、氣陰不足案(鄧鐵濤醫案)
    糖尿病腎病(3案)
    1氣滯水蓄、三焦氣化不通案(張琪醫案)
    2腎虛陰傷、濕熱內郁、久病絡瘀案(周仲瑛醫案)
    3脾腎兩虛、濕濁瘀血互結案(張琪醫案)
    狼瘡性腎炎(1案)
    脾腎兩虛、水濕內停案(裘沛然醫案)
    紫癜性腎炎(3案)
    1毒熱蘊結、迫血妄行案(張琪醫案)
    2血熱內瘀案(張琪醫案)
    3濕熱蘊結、傷及血絡案(張琪醫案)
    IgA腎病(3案)
    1熱迫血行、傷精耗氣案(裘沛然醫案)
    2陰虛血熱案(張琪醫案)
    3氣陰兩虛案(張琪醫案)
    泌尿繫感染(5案)
    1濕熱下注、熱留傷陰案(路志正醫案)
    2氣陰不足、脾腎兩虛、濕熱稽留案(路志正醫案)
    3脾虛濕困案(鄧鐵濤醫案)
    4腎虧脾弱、濕熱留滯案(何任醫案)
    5腎陽不足、脾氣失約、膀胱氣化不利案(張琪醫案)
    尿道綜合征(1案)
    陽氣不足案(張琪醫案)
    淋痺(1案)
    濕濁蘊結、傷及氣陰、兼腎虛血瘀案(鄧鐵濤醫案)
    尿血(2案)
    1瘀血阻絡案(張琪醫案)
    2肝腎陰虛、相火偏勝案(張大寧醫案)
    尿頻(1案)
    心腎兩虛、心腎不交案(張琪醫案)
    遺尿(1案)
    脾腎虧虛、固澀無權案(鄧鐵濤醫案)
    乳糜尿(2案)
    1脾虛氣陷、清濁泌別失常、脂液下流案(周仲瑛醫案)
    2脾腎兩虛、兼濕熱內阻案(裘沛然醫案)
    腎衰竭(4案)
    1熱毒蘊於血分、損傷及腎案(張琪醫案)
    2腎脾兩虛、毒瘀互結案(劉尚義醫案)
    3腎陰不足、邪濁稽滯案(何任醫案)
    4腎虛血瘀、濕濁內蘊案(張大寧醫案)
    腎移植後慢性排異反應(1案)
    風濕熱濁下注、脈絡瘀滯、氣機不利案(郭子光醫案)


    第七章血液病科醫案
    缺鐵性貧血(1案)
    心脾血虛案(郭子光醫案)
    巨幼細胞性貧血(1案)
    肝脾血虛氣弱案(郭子光醫案)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案)
    脾腎兩虛案(鄧鐵濤醫案)
    再生障礙性貧血(4案)
    1正虛氣弱、運血無力、瘀阻氣機、生化受阻案(顏德馨醫案)
    2脾虛血弱案(徐景藩醫案)
    3腎虛精虧案(郭子光醫案)
    4肝腎不足、氣血兩傷案(周仲瑛醫案)
    白細胞減少(1案)
    肝腎不足、脾虛挾濕案(裘沛然醫案)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8案)
    1絡熱血瘀、迫血妄行、痰熱壅肺、肺失清肅案(周仲瑛醫案)
    2脾虛失統、氣血虧虛案(李振華醫案)
    3心脾兩虛、肝腎不足、氣血虧耗案(周仲瑛醫案)
    4氣虛血少、攝血無力案(方和謙醫案)
    5氣虛陰虧案(李振華醫案)
    6肝脾虛損、統血失權、血不歸經、瘀滯化熱案(郭子光醫案)
    7腎精虛損案(任繼學醫案)
    8肝腎虧虛、陰血不足、血失歸藏案(周仲瑛醫案)
    血小板增多癥(3案)
    1肝熱亢旺兼風熱案(郭子光醫案)
    2熱瘀營血、肝腎陰虛案(周仲瑛醫案)
    3氣虛血瘀案(周仲瑛醫案)
    POEMS綜合征(1案)
    脾腎兩虛案(何任醫案)


    第八章內分泌科醫案
    消渴(1案)
    陽虛水泛、氣不化津案(路志正醫案)
    糖尿病(1案)
    腎陽虛衰案(任繼學醫案)
    單純性肥胖(1案)
    脾胃氣虛、痰濕阻滯案(李振華醫案)
    痛風(5案)
    1濁毒瘀結案(朱良春醫案)
    2濕濁化熱、瘀血阻絡案(朱良春醫案)
    3濕熱痺阻案(李濟仁醫案)
    4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濕熱阻滯案(路志正醫案)
    5脾虛濕熱下注案(李振華醫案)
    尿崩癥(1案)
    肺胃熱熾、耗傷津液、腎陽衰微失於固攝案(張琪醫案)
    癭瘤(2案)
    1氣郁痰結案(方和謙醫案)
    2肝氣郁滯、痰濕挾瘀、凝阻經絡案(張鏡人醫案)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案)
    肝氣郁結、脾虛失運案(張琪醫案)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2案)
    1脾腎陽虛、血運瘀阻案(張琪醫案)
    2脾腎陽虛、水濕不化、血脈瘀阻案(張琪醫案)
    單純性甲狀腺腫(1案)
    氣郁痰阻案(段富津醫案)
    亞急性甲狀腺炎(1案)
    熱郁上焦、痰凝氣結案(方和謙醫案)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1案)
    特發性水腫(1案)
    脾氣虧虛案(任繼學醫案)


    第九章風濕科醫案
    痺病(6案)
    1風濕阻絡、脈絡不和案(李濟仁醫案)
    2風寒濕痺案(李濟仁醫案)
    3寒濕痺阻案(任繼學醫案)
    4寒濕內蘊、閉阻經絡、氣血瘀滯案(李振華醫案)
    5濕熱痺阻案(李濟仁醫案)
    6濕熱痺阻案(路志正醫案)
    類風濕關節炎(3案)
    1風寒入絡、痺阻不通案(張琪醫案)
    2風寒濕痺案(李濟仁醫案)
    3氣虛血少、筋脈失濡案(路志正醫案)
    繫統性紅斑狼瘡(2案)
    1熱毒浸淫、由氣入血、瘀熱交結案(顏德馨醫案)
    2肝腎陰虛案(禤國維醫案)
    白塞病(3案)
    1心脾積熱案(路志正醫案)
    2濕熱內蘊、心肝郁熱案(張學文醫案)
    3濕毒內蘊、氣陰兩傷案(路志正醫案)
    皮肌炎(1案)
    氣陰兩虛、濕熱郁結肌膚、痺阻經絡案(鄧鐵濤醫案)
    硬皮病(1案)
    氣陰兩虛案(鄧鐵濤醫案)
    干燥綜合征(2案)
    1氣陰兩虛案(路志正醫案)
    2脾腎陰虛、陰津虧耗、絡脈痺阻案(朱良春醫案)


    第十章腫瘤科醫案
    肺癌術後(2案)
    1癌毒犯肺、痰瘀阻肺、氣陰兩傷案(周仲瑛醫案)
    2氣陰兩虛、痰熱壅肺案(周仲瑛醫案)
    食管癌術後(2案)
    1濁毒瘀結案(朱良春醫案)
    2餘毒未清、氣陰兩傷、痰熱膠結案(周仲瑛醫案)
    胃癌術後(1案)
    瘀熱夾濕、脾胃氣虛案(張鏡人醫案)
    結腸癌術後(1案)
    脾腎兩虛、濕濁凝聚案(劉志明醫案)
    肝癌術後復發(1案)
    肝氣郁滯、濕熱瘀毒內結、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案(周仲瑛醫案)


    膀胱癌術後(1案)
    腎虛陰傷、熱毒積留下焦、濕熱濁瘀互結案(周仲瑛醫案)
    惡性淋巴瘤(1案)
    氣陰不足、邪濁滯留案(何任醫案)
    卵巢腫瘤術後(1案)
    正虛邪滯案(何任醫案)
    乳腺癌術後(1案)
    血瘀氣滯、水濕瀦留、瘀熱入絡案(周仲瑛醫案)
    舌癌術後(1案)
    正虛濕毒未撤案(干祖望醫案)

    前言

    “中醫看名醫,西醫看名院”,這是我在做中西醫文化比較研究時總結的兩者差異之一。西醫看病,看重的是醫院的級別和排名;中醫求診,看重的是醫生的個人名聲和威望。這個現像其實折射出更深層次的本質差別:西醫更倚重技術進步,中醫更強調個人經驗。國醫大師熊繼柏認為,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核心的中醫診療過程,特別強調個體化差異,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需要醫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敏捷的思辨能力,要做到精準辨證比西醫更難,其思辨過程比西醫更復雜。因此,名中醫的成纔周期較之西醫更長,“中醫越老越喫香”的大眾認知,有內在的科學道理。當前,國家特別重視當代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的傳承研究,設立的專項有:“名老中醫工作室”“學術流派研究”以及“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傳承”等,給予的研究經費支持力度都很大。國醫大師孫光榮撰文指出:當代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是中醫學術發展的活水源頭。


    “中醫看名醫,西醫看名院”,這是我在做中西醫文化比較研究時總結的兩者差異之一。西醫看病,看重的是醫院的級別和排名;中醫求診,看重的是醫生的個人名聲和威望。這個現像其實折射出更深層次的本質差別:西醫更倚重技術進步,中醫更強調個人經驗。國醫大師熊繼柏認為,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核心的中醫診療過程,特別強調個體化差異,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需要醫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敏捷的思辨能力,要做到精準辨證比西醫更難,其思辨過程比西醫更復雜。因此,名中醫的成纔周期較之西醫更長,“中醫越老越喫香”的大眾認知,有內在的科學道理。當前,國家特別重視當代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的傳承研究,設立的專項有:“名老中醫工作室”“學術流派研究”以及“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傳承”等,給予的研究經費支持力度都很大。國醫大師孫光榮撰文指出:當代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是中醫學術發展的活水源頭。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共同組織評選的“國醫大師”,他們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至少在50年以上,長期堅守在中醫藥臨床工作一線,中醫藥理論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德藝雙馨,在全國及行業內具有重大影響,在群眾中享有很高聲譽。毫無疑問,“國醫大師”是當代中國名老中醫群體中傑出的代表!
    為了更好地弘揚“國醫大師”們寶貴的學術經驗,啟發後學,造福病患,我們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策劃,歷時兩年餘編寫了這套《國醫大師獨特臨床精粹叢書》叢書,共3個分冊,分別是:《國醫大師臨證心悟》《國醫大師方藥心悟》《國醫大師驗案心悟》。
    “國醫大師”大部分都是臨床專家,在臨床上各有專長,長期的臨床積累,加上勤奮思考,“國醫大師”們對臨床諸多病種,從病因病機到診斷治療,以及預防調護,都有諸多獨到地認識和體會。《國醫大師臨證心悟》主要輯結了“國醫大師”們對內、外、婦、兒、五官科各科不同病證的獨到臨證心得及感悟。以病證為綱,每一病證下彙聚“國醫大師”的臨證體會,讀者既可以學習到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和方法,又可以通過“國醫大師”們的“學術爭鳴”,啟迪思維。
    以中醫經典理論為指導,四診合參,確定病性與病位,辨析病理,確定治法,方隨法出,因方遣藥,這是一名真正的中醫醫師的診療思辨過程。“理、法、方、藥”俱備,這是中醫診療的基本要求。其中,方和藥是中醫診療的終落腳點,方藥是中醫治病的“彈藥”。“國醫大師”們都諳熟經典,對“經方”的運用得心應手,並且在“博極醫源”的同時,根據長期的臨床經驗,獨創了諸多經驗方劑,對某些藥物及藥對的運用,也“別出心裁”。《國醫大師方藥心悟》分冊主要彙集了“國醫大師”們對經方、驗方、成方及藥味使用心得,這些具體經驗在臨床中都可直接借鋻運用。
    中醫醫案是醫家臨床辨治疾病的真實記錄,為中醫學術傳承與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和素材。中醫歷來重視醫案的整理與挖掘。在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文獻啟發下,屠呦呦歷經191次實驗,在1971年提取出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死亡率,這中間亦離不開她查閱大量文獻,借鋻了古代用藥的經驗,離不開醫案的貢獻。2015年世界傳統醫藥日的主題是“醫案的臨床應用與標準化”,由此可見當代中醫藥發展對醫案的高度重視。《國醫大師驗案心悟》主要輯錄了“國醫大師”本人親撰,或其隨診門人所撰的大量醫案。這些醫案,內容十分豐富,覆蓋面十分廣闊,記錄和解析了國醫大師診療的全過程,體現了國醫大師對中醫“理、法、方、藥”的綜合應用,凝聚著國醫大師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廣大中醫臨床醫生和喜愛中醫的讀者朋友仔細揣摩,舉一反三。
    國醫大師孫光榮在思考分析當代中醫教育現狀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新一代中醫醫師存在明顯的“三個不足”和“三個不突出”,即:中醫藥文化素養不足、中醫藥基本理論修養不足、解決中醫臨床的能力不足及“中醫人”的標識不突出、中醫臨證思辨特點不突出、中醫臨床療效的貢獻率不突出。國醫大師們的成長成纔經歷為新一代中醫師學習奮鬥樹立了榜樣和標杆。從與我們同時代的國醫大師們的豐富學術寶庫中汲取獨到經驗,為我所用,是我輩中醫提升中醫藥文化素養、提高中醫臨床解決問題能力的蹊徑。然而,當代“國醫大師”們目前都年逾古稀,甚至是耄耋老人,還有部分先生已經逝世。對他們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搶救性挖掘和傳承,是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針對“國醫大師”臨證經驗挖掘的專著出版,但像本套叢書這樣,從病證、方藥及醫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展開研究的叢書還是鮮見。我們相信本套叢書的出版將為弘揚“國醫大師”的精彩學術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此,要特別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教授在叢書編纂出版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由於“國醫大師”們的學術經驗和學術內涵廣博豐厚,我們所輯選的這些內容,隻是國醫大師豐富臨床經驗中的很少一部分,掛一漏萬之處在所難免。加之我們自身的學術水平有限,有些按語、評語或有牽強之處,不能精準闡釋國醫大師們的“匠心獨運”之處,還請“國醫大師”們給予包容。“醫者意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一位讀者在學習、思悟、運用國醫大師的獨到學術經驗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心得,編者所不能完全解讀的學術精髓,可以由萬千讀者來豐富補充。但我們的目的和大家一樣:學中醫,用中醫,愛中醫,傳承中醫,發揚中醫。


    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清湖
    2021年6月·長沙



    前言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評選並公布國醫大師名單。他們是德高望重、學驗俱富的中醫大家,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都在50年以上,都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或省級名中醫,他們深厚的中醫藥理論,卓越的學術成就,獨到的臨床經驗,精湛的醫療技術,在中醫業內有口皆碑,影響深遠,為中醫藥學術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醫的生命力在於臨床療效,記錄臨床療效的載體是醫案,尤其是國醫大師的醫案,其內容之豐富,覆蓋面之廣闊,記錄和解析了國醫大師診療的全過程,體現了國醫大師對中醫理法方藥的綜合應用,凝聚著國醫大師的智慧和心血。
    本書中所收錄的國醫大師醫案,主要為國醫大師本人親撰,或為其隨診門人所撰,皆能如實反映大師精湛的學術、獨到的經驗之處。對於國醫大師和文獻資料的原著作者將這種日積月累所得到的經驗和心得和盤托出,便於讀者的繼承應用,使中醫學術薪火相傳,真是難能可貴,特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共收錄國醫大師醫案500餘篇,按專科分為21章,每章再按病證分節,每篇醫案基本上分為一般資料、初診、復診、結果、按語5個部分,其中初診按主訴、臨床表現、診斷、治法、方藥分段記述。全書以簡明、實用為特色,選案不求其多,但求其精,要求其能夠反映疾病本質,要求其內容詳細、具體、全面,以達到指導臨床應用的目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書中方藥的選用,都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對於書中藥物的用量與炮制、煎服法,在應用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與年齡作適當調整。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不少專家教授對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謹表感謝。由於對國醫大師的醫案進行整理研究,本身難度很大,加之這些醫案隻是國醫大師廣博豐厚臨床經驗中的很少一部分,掛一漏萬之處在所難免,並且時間倉促,有些按語多有牽強,加之我們自身的學術水平有限,肯定存在很多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各位老中醫們諒解,也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湖南省中醫究院附屬醫院  周慎  楊維華
    2021年4月於湘江之濱

    在線試讀
    章 外感熱病科醫案國醫大師驗案心悟感冒(3案)
    1風熱犯肺案(顏正華醫案)
    患者,男,77歲。
    【初診】2008年3月29日。
    [主訴]鼻塞、咳嗽反復半個月。
    [臨床表現]患者訴鼻塞、流涕、咳嗽、惡寒、頭痛半月餘。刻下惡寒,頭痛,鼻塞、流黃濁涕,干咳,偶有黃痰、但不易咳出,夜間喘憋,氣粗,口干咽痛,勞累後汗出,吹風易感冒,大便干,三四日一行,納差,眠安。舌質紅、苔微黃膩,脈浮滑。
    [診斷]感冒,證屬風熱犯肺。
    [治法]辛涼解表,清肺透邪。
    [方藥]荊芥穗10g,桔梗6g,前胡6g,苦杏仁10g,紫蘇子6g,紫菀12g,陳皮10g,鼕瓜子30g,瓜蔞30g,決明子30g,連翹10g,款鼕花10g,枳殼10g,菊花10g,甘草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結果】患者服上藥7劑後,感冒癥狀基本消失,又繼服5劑後痊愈。
    【按】〖=11K(〗此案證屬風熱犯肺,痰熱內蘊。風熱犯肺,肺失清肅,則咳嗽。風熱灼液為痰,故痰色黃難以咳出。鼻為肺竅,肺氣失宣,且津液為風熱所熏灼,故鼻塞流黃濁涕。風熱上犯頭咽,灼傷津液,則頭痛、口干、咽痛。宜治以辛涼解表,清肺透邪,用銀翹散為基本方。方中荊芥穗、菊花、連翹發散風熱;桔梗、苦杏仁一升一降,宣肅肺氣,和諧有序;前胡、紫蘇子、紫菀、陳皮、款鼕花止咳化痰;瓜蔞、鼕瓜子、決明子潤腸通便。縱觀全方,諸藥配伍精巧,組方靈活有序,共奏疏風解表、止咳化痰之效。〖=〗
    參考文獻
    吳嘉瑞,張冰.國醫大師顏正華感冒治驗舉隅[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5):700701
    2陰精枯竭、復感外邪案(班秀文醫案)
    患者,男,24歲。

    章  外感熱病科醫案國醫大師驗案心悟感冒(3案)
    1風熱犯肺案(顏正華醫案)
    患者,男,77歲。
    【初診】2008年3月29日。
    [主訴]鼻塞、咳嗽反復半個月。
    [臨床表現]患者訴鼻塞、流涕、咳嗽、惡寒、頭痛半月餘。刻下惡寒,頭痛,鼻塞、流黃濁涕,干咳,偶有黃痰、但不易咳出,夜間喘憋,氣粗,口干咽痛,勞累後汗出,吹風易感冒,大便干,三四日一行,納差,眠安。舌質紅、苔微黃膩,脈浮滑。
    [診斷]感冒,證屬風熱犯肺。
    [治法]辛涼解表,清肺透邪。
    [方藥]荊芥穗10g,桔梗6g,前胡6g,苦杏仁10g,紫蘇子6g,紫菀12g,陳皮10g,鼕瓜子30g,瓜蔞30g,決明子30g,連翹10g,款鼕花10g,枳殼10g,菊花10g,甘草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結果】患者服上藥7劑後,感冒癥狀基本消失,又繼服5劑後痊愈。
    【按】〖=11K(〗此案證屬風熱犯肺,痰熱內蘊。風熱犯肺,肺失清肅,則咳嗽。風熱灼液為痰,故痰色黃難以咳出。鼻為肺竅,肺氣失宣,且津液為風熱所熏灼,故鼻塞流黃濁涕。風熱上犯頭咽,灼傷津液,則頭痛、口干、咽痛。宜治以辛涼解表,清肺透邪,用銀翹散為基本方。方中荊芥穗、菊花、連翹發散風熱;桔梗、苦杏仁一升一降,宣肅肺氣,和諧有序;前胡、紫蘇子、紫菀、陳皮、款鼕花止咳化痰;瓜蔞、鼕瓜子、決明子潤腸通便。縱觀全方,諸藥配伍精巧,組方靈活有序,共奏疏風解表、止咳化痰之效。〖=〗
    參考文獻
    吳嘉瑞,張冰.國醫大師顏正華感冒治驗舉隅[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5):700701
    2陰精枯竭、復感外邪案(班秀文醫案)
    患者,男,24歲。
    【初診】1994年5月22日。
    [主訴]頭痛發熱2日。
    [臨床表現]2日前參加籃球賽之後,又以冷水沐浴,睡至半夜發熱惡寒,頭痛如破,兩太陽穴劇痛,頭重不欲舉,全身酸痛,腰痛如折,胸腹灼熱,下肢不溫。舌質邊紅、苔薄白,脈伏不起。脈之所以不起,正氣先虛,舍脈從癥,以外感風熱論治。用辛涼解表法,以桑菊飲與銀翹散合劑出入。藥服2劑之後,仍然發熱昏沉,全身骨節疼痛,舌質紅、苔薄白,脈像沉伏。雖然癥脈不符,但確屬外感之癥,何以藥後罔效,是癥重藥輕?抑或辨證有差?乃詢之家屬,追查病史,始知當晚入睡之時,曾過性生活,半夜醒後,即感頭暈頭痛,發熱惡寒,全身困倦,四肢乏力,癥狀乃在行房勞累之後發生。
    [診斷]感冒,證屬陰精枯竭,復感外邪。
    [治法]扶正疏解。
    [方藥]六味地黃湯加味:熟地黃15g,生地黃10g,山茱萸10g,山藥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桑葉10g,蒺藜10g,防風10g,苦丁茶10g,甘草5g。
    【結果】連服3劑之後熱退,頭痛頭重消失。繼以龍眼葉、鮮桃葉水煎當茶以清餘邪,旋後以異功散、人參養榮湯調治10餘日而收功。
    【按】〖=11K(〗此案初治選方,忽略病乃房事所得,用藥隻清解外邪,不顧精氣虧虛,故療效不滿意。隨後詢之家屬,知其為房事之後發生,乃以六味地黃湯,滋陰補腎以固本;加桑葉、防風以清潤疏解,祛邪而不傷陰;蒺藜、苦丁茶兩藥,甘苦涼溫同用,散風清熱而醒頭目之功倍增;生甘草能解毒而調和諸藥。用藥過程,標本兼顧,以本為主,以虛為主,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故收效如期。〖=〗
    參考文獻
    班秀文,班兆根.房事外感論治[J].廣西中醫藥,1994,17(6):2324
    3腎陽虛損、復感風寒案(班秀文醫案)
    患者,男,28歲。
    【初診】1954年1月25日。
    [主訴]惡寒鼻塞多時。
    [臨床表現]患者夜來連續2次行房之後,即感腰脊酸軟,頭暈頭重,兩目昏花,惡寒肢冷,鼻塞,雖蓋厚被而不溫,神疲乏力。診時面青唇白,語言低沉,但尚能對答清楚,脈虛細弱,舌質淡嫩、苔薄白。
    [診斷]感冒,證屬腎陽不足,復感風寒。
    [治法]益氣溫陽為主,以祛外邪。
    [方藥]仿參附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出入:附子(先煎)10g,細辛(後下)3g,黨參20g,防風10g,秦艽10g,當歸10g。2劑。並隔姜灸百會、神闕、中極、足三裡各穴10分鐘。
    【二診】四肢稍溫,頭暈頭重減輕,脈細,舌質淡、苔薄白。守上方去防風、秦艽,加龍眼葉10g,桃葉10g。
    【結果】3劑藥已,精神好轉,頭暈重減輕,藥既中的,仍守上方再服3劑,旋後飲食調養而恢復健康。
    【按】〖=11K(〗夫妻房幃之事,本是人之常情,但過之則有傷身體。此例患者,在寒鼕之時,一夜連續行房2次,腎陽受伐,復感風寒之邪,故畏寒肢冷,頭暈頭重,神疲乏力。治之當以扶陽為主,以黨參、附子之溫補,配隔姜灸百會、神闕、中極、足三裡,則扶正回陽之力倍增;酌配細辛、防風、秦艽以祛外邪,表裡並治,以溫裡為主。方中之所以配用當歸、龍眼葉、桃葉,旨在化瘀導濁,且能防溫藥之燥。藥癥合拍,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班秀文,班兆根.房事外感論治[J].廣西中醫藥,1994,17(6):2324
    附:感冒易感者(2案)
    1肝旺脾虛、夾有郁熱案(路志正醫案)
    患者,男,31歲。
    【初診】2004年11月24日。
    [主訴]容易感冒1年餘。
    [臨床表現]患者1年多來覺體質下降,易疲勞,反復感冒,每見咽痛,發熱38℃~39℃。近半年來晨起常臍下疼痛,繼而腹瀉,瀉後痛減,遇冷尤甚。食納正常,小便調。面部及口唇周圍起有紅疹多年,時覺刺癢。平素嗜食辛辣及飲冷。舌體稍瘦、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細滑小數。
    [診斷]證屬肝旺脾虛,夾有郁熱。
    [治法]崇土抑木,佐以清熱。
    [方藥]痛瀉要方化裁:防風10g,蟬蛻12g,白芍12g,陳皮12g,白術12g,薏苡仁20g,花椒3g,蒲公英12g,藿香梗(後下)10g,梅花12g,牡丹皮10g,黃連6g,烏梅9g,甘草6g。14劑。
    囑忌生冷、油膩、炙烤,慎起居,暢情志。
    【二診】2004年12月17日。訴心情較前舒暢,腹瀉得止,後食辛辣復發。見效守方,前方去藿香梗、蒲公英,加枳椇子10g,仙鶴草15g。
    【結果】2005年3月隨訪,患者間斷服用二診方2月餘,往年鼕季感冒2~3次,今鼕已安度。
    【按】〖=11K(〗患者生冷辛辣過度,致濕熱中生,邪熱循經上犯唇面發為紅疹;脾喜燥而惡濕,濕熱中阻致脾土受傷,肝木橫犯,木旺於晨而見五更痛瀉。方中白芍、陳皮、白術瀉肝實脾,防風、蟬蛻宣散浮火又具風能勝濕之意,薏苡仁除濕,黃連、蒲公英、牡丹皮清熱,梅花疏肝理氣,藿香梗醒脾和中,烏梅柔肝緩急,花椒溫運脾土,甘草調和諸藥。二診時因前法已獲效,去藿香梗以防燥烈傷陰,濕熱見退而去蒲公英,加枳椇子解酒毒,仙鶴草斂腸止瀉治脫力。〖=〗
    參考文獻
    邊永君,王秋風,路潔,等.路志正教授從脾胃論治反復感冒經驗[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2):253254
    2脾虛濕熱中阻案(路志正醫案)
    患者,女,19歲。
    【初診】2004年8月18日。
    [主訴]反復腹瀉易感冒10餘年。
    [臨床表現]患者自幼體弱,近10年來進食稍不慎則腹瀉,常有陣發性胃脕痛,大便黏滯不爽,手足汗出多。近日覺皮膚瘙癢。有腸癰史5年,反復發作。4年前患反復癮疹,服補腎益壽膠囊而愈。月經正常。舌質紅、苔白微干,脈細滑左小弦。
    [診斷]證屬脾虛濕熱中阻。
    [治法]祛濕清熱理脾。
    [方藥]藿香(後下)10g,佩蘭10g,厚樸10g,紫蘇葉(後下)10g,薏苡仁18g,大腹皮10g,茵陳12g,山楂(炒焦)12g,麥芽(炒焦)12g,神曲(炒焦)12g,桔梗10g,陳皮10g,茯苓20g,蒼術(炒)12g,枳殼(炒)12g,六一散(包)20g,大黃炭(後下)2g。
    【二診】藥進7劑後復診,訴大便仍發黏,但較前通暢,胃痛未作,仍皮膚瘙癢。舌質尖紅、苔薄黃,脈細滑尺稍沉。患者將赴外地上學要帶中成藥,因前進芳香化濁、清熱祛濕之劑,諸癥得緩,唯舌質紅而尖稍絳,有化熱之勢,故予藿香正氣膠囊加越鞠保和丸緩緩調理,二藥交叉服用。
    【三診】2005年1月28日。訴半年來未患感冒,胃痛偶作,時噯氣,大便黏滯,手足多汗。腸癰發作數次,疼痛可忍而未用藥。舌質尖紅、苔薄白,脈右細滑左小弦。擬和胃降濁,清腸導滯。藥用藿香梗10g,荷葉梗10g,厚樸花12g,陳皮10g,蒼術(炒)12g,當歸10g,白芍12g,牡丹皮10g,大腹皮9g,檳榔9g,大黃炭(後下)2g,薏苡仁20g,桃仁10g,甘草6g。間斷服藥以善後。
    【結果】後隨訪已如常人。
    【按】〖=11K(〗患者自幼體弱,易患感冒,手足汗多,易發腹瀉,似為脾弱表虛之證,然其有腸癰、胃脕痛、癮疹等宿疾,伴大便黏滯不爽,舌質紅、苔白微干,脈細滑左小弦,皆飲食不慎、素嗜辛辣厚味,導致脾虛濕熱中阻,故用藿香正氣散加消積導滯之品化裁而獲效。〖=〗
    參考文獻
    邊永君,王秋風,路潔,等.路志正教授從脾胃論治反復感冒經驗[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2):25325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