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醫的科學思維與認識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邱鴻鐘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110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11061
    叢書名:中醫藥科學方法總論研究叢書

    作者:邱鴻鐘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6月 


        
        
    "

    編輯推薦

            《中醫的科學思維與認識論》(作者邱鴻鐘)是該“中醫藥科學方法總論研究叢書”的一個分冊,廣泛吸收了現代科學哲學、語言哲學、現像學、邏輯學、認知與完型心理學、結構主義人類學等新興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全書分為科學與認識論問題;中醫的生活世界觀;中醫理論的話語方式等十二章內容。
     
    內容簡介

        “中醫藥科學方法總論研究”是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之一,作為主要研究成果,《中醫藥科學方法總論研究叢書》的編著、出版獲該項目的資助。《中醫的科學思維與認識論》(作者邱鴻鐘)是該叢書的一個分冊,廣泛吸收了現代科學哲學、語言哲學、現像學、邏輯學、認知與完型心理學、結構主義人類學等新興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並就中醫的生活世界觀、實踐智慧、話語方式、辯證思維、數學思維、時間觀、中和觀、個體差異觀、人與環境繫統觀、人體繫統觀等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進行了具有新意的闡釋。《中醫的科學思維與認識論》的編寫特點是:眼界寬闊,視角獨到,堪稱為目前關於中醫哲學研究的一次有益的創新。


        《中醫的科學思維與認識論》可供中醫藥科學研究者、中醫藥管理者閱讀,也可供臨床醫生、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學習參考。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總前言
    前言
    章 科學與認識論問題
    節 什麼是認識和認識論
    一、什麼是認識論
    二、不同的認識論
    第二節 客體和認識對像
    一、客體與認識對像的關繫
    二、認識興趣與認識對像的建構
    三、認識的內容’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總前言

    前言

    章  科學與認識論問題

      節  什麼是認識和認識論

      一、什麼是認識論

      二、不同的認識論

      第二節  客體和認識對像

      一、客體與認識對像的關繫

      二、認識興趣與認識對像的建構

      三、認識的內容’

      第三節  認識主體與認知結構

      一、認識主體的地位

      二、認識的生物學條件

      三、主體的認知結構及其文化建構

      第四節  認識、語言與真理

      一、認識與語言範型

      二、認識的歷史,性與真理觀

      三、觀察科學與實驗科學認識取向的區別

      四、中醫的認識基模

    第二章  中醫的生活世界觀

      節  中醫學直覺知識的明見性

      一、什麼是自明性體驗和直覺知識

      二、中醫學基本理論的自明性

      第二節  證的現像學分析

      一、關於證的歷史與現代困惑

      二、證的現像學分析

      第三節  中醫的實踐智慧

      一、認識對像與認識方式的關繫

      二、尋求生成健康的實踐智慧

      第四節  時間與人的存在

      一、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含義

      二、中醫的時間構造意識

    第三章  中醫理論的話語方式

      節  語言與思維的關繫

      一、語言是思維的載體

      二、語言與民族精神

      三、漢語言與中醫的整體繫統思維

      第二節  詩性語言與中醫理論的特質

      一、漢語言的詩性特質

      二、中醫學表達形式的詩性化

      三、中醫意像思維的詩性意蘊

      第三節  中醫理論體繫中的隱喻

      一、隱喻的認知功能

      二、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隱喻

      三、中醫診斷學中的隱喻

      四、中醫治療學中的隱喻

      五、中醫隱喻思維的創造力

      第四節  中醫藥名詞術語的規範

      一、中醫藥術語與科技雙語言

      解讀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繫

      三、動態地、開放地吸納新理論、新概念

      四、文化哲學的解構與科學語言的表述

    第四章  中醫的辯證思維觀

      節  中醫辯證思維概說

      一、什麼是辯證思維和辯證邏輯

      二、中醫辯證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三、中醫辯證思維的特點

      第二節  《黃帝內經》的辯證思維體繫

      一、陰陽對立的觀念

      二、五行整體聯繫的觀念

      三、動而不已的觀念

      四、常變的思維觀念

      五、知常達變的方法

      第三節  中醫理論的辯證思維規律

      一、陰陽對立制約

      二、陰陽依存互根

      三、陰陽轉化

      四、陰陽動態平衡

      第四節  中醫理論的辯證思維形式

      一、凝聚內外矛盾反映對立屬性的概念形式

      二、概念內在矛盾展開之判斷和推理運動

      第五節  中醫理論的辯證思維方法

      一、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二、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

      三、從抽像上升到具體的方法

    第五章  中醫的形像思維

      節  中醫形像思維概說

      一、人類思維的特點與分類

      二、形像思維的要素與特征

      第二節  中醫形像思維的源流

      一、《易經》的形像思維

      二、《黃帝內經》的形像思維方法

      第三節  中醫形像思維的核心

      一、中醫理論中的五行分類思想

      二、中醫理論中社會化等級結構思想

      第四節  中醫形像思維的類型

      一、“像”、“言”、“意”

      二、中醫形像思維的類型與形成

    第六章  中醫的數學思維

      節  中國古代數學的歷史、特點與意義

      一、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的歷史發展

      二、中國古代數學的文化特質

      三、中醫數學方法的意義

      第二節  陰陽二值數學模型

      一、陰陽命名、劃分與極限轉化模型

      二、陰陽八卦矩陣幻方模型

      三、陰陽二進制模型

      第三節  五行相關群模型

      一、五行理論的原型和建構

      二、五行運算關繫

      三、五行與群論、環和域

      第四節  中醫方劑排列組合的數學分析

      一、君臣佐使排列組合的量效關繫

      一、四氣五味的組合分析

      第五節  針灸治療的數學模型

      一、時間針灸學與餘弦函數模型

      二、針灸機制與藥代數學模型的類推

    第七章  中醫的時間觀

      節  中醫的時間生物學思想

      一、時間哲學與生物節  律現像

      二、中醫理論中的時間觀

      第二節  中醫時間觀的科學性

      一、運氣說中的時間觀

      二、時間生理學

      三、時間病理學

      第三節  中醫時間觀的臨床實踐性

      一、時間針灸法

      二、時間藥物治療法

      三、時間養生學

    第八章  中醫的中和觀

      節  中和觀的源流與內涵

      一、儒家中和觀之源流

      二、中和觀的主要內涵

      第二節  生理、病理學的中和觀

      一、陰平陽秘的生理觀

      二、氣血不和的病理觀

      第三節  診斷與治療學的中和觀

      一、觀權衡規矩的診斷觀

      二、權衡相奪的治療觀

      第四節  中和觀的現代醫學意義

      一、穩態概念的數學定義

      二、人體巨繫調控方式

    第九章  中醫的個體差異觀

      節  中醫個體差異觀的內容與特點

      一、中醫個體差異的主要類型

      二、中醫個體差異觀的特點

      第二節  中醫個體差異觀的臨床意義

      一、個體差異評估的方法與臨床意義

      二、個體差異治療的原則與方法

      第三節  中醫個體差異觀的現代研究與哲學意義

      一、中醫個體差異觀的現代研究

      二、中醫個體差異觀的哲學意義

    第十章  人與環境繫統觀

      節  中醫對人體屬性的認識

      一、人的自然屬性

      二、人的精神屬性

      三、人的社會屬性

      第二節  地理生態對人的影響

      一、中醫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劃分

      二、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三、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體病理的影響

      四、地理醫學思想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  天文對人的影響

      一、太陽活動對人的影響

      二、月相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三、行星對人體的影響

      四、五運六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第四節  氣候對人的影響

      一、中醫對氣像的基本認識

      二、氣候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三、氣候對人體病理的影響

      四、診斷治療中的氣像觀

      第五節  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社會因素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

      二、診斷和治病中的社會觀

    第十一章  中醫人體繫統觀

      節  人體繫統的一般特征

      一、生物繫統的基本單位

      二、機體繫統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中醫的人體繫統觀

      一、人與天地相應的同形律

      二、氣化功能觀

      三、黑箱繫統分析方法

      第三節  中醫髒腑關繫觀

      一、髒與腑的區別和關聯

      二、髒腑功關繫模型

      三、中西髒腑概念的外延比較

      第四節  中醫的形神關繫論

      一、中醫形神關繫觀

      二、人病與知情意的關繫

      三、調神在人病治療中的重要性

      第五節  人體與腸道菌群的繫統關繫

      一、抗生素與菌群失調綜合征

      二、兩虛相感和扶正祛邪

    第十二章  中藥方劑的繫統觀

      節  中藥方劑繫統概說

      一、方劑發明的源流

      二、方劑的繫統特征

      三、中醫方劑繫統的類型

      第二節  方劑繫統的各要素及其關繫建構

      一、方劑繫統中的關鍵要素

      二、方劑繫統的建構

      三、方劑繫統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經典方劑的繫統效應分析

      一、四物湯的繫統效應分析

      二、小柴胡湯的繫統效應分析

      三、金匱腎氣丸的繫統效應分析

      四、桂枝湯的繫統效應分析

      五、麻黃湯的繫統效應分析

    在線試讀
    什麼是光,什麼是非光,這取決於眼睛的構造。

    ——
    恩格斯
    在中醫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爭論並不是關於實驗室、或臨床觀察事實、或治療
    效果的分歧,而是關於對中醫的性質、中醫的科學性、中醫知識體繫的合理性、中西
    醫比較及中西醫結合中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些爭論大多超出了醫學知識的論域
    或實踐的範疇,因為從人類知識起源和建構的歷史規律來看,事實上任何一個醫學
    概念或科學概念合理性的闡釋都依賴於一個更深層的或更高範疇的支撐,古代中
    醫認為:“不知易而不足以成太醫”。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知識生成的關繫,不懂易
    哲學的大夫當然也能看病,但卻不能知醫理之所以然。《素問》
    ·
    氣交變大論枠甚至
    要求當時的醫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古代中醫對醫生知識結構的
    這種全面要求,在古希臘醫學中同樣可以看到,哲學家是醫生必然的老師,學習哲
    學是醫生闡釋醫理的基本功。當然,在現代實驗科學發達的今天,醫生們在討論病
    因病理時並不再需要引用哲學理論來進行論證,但我們卻不要忘記知識發生發展
    的歷史,一旦我們走出具體問題情境討論的範圍,來到理性思維的王國,談論認識、
    理論、歷史、真理、科學、合理性、文化等話題時,就不得不請教哲學、心理學、語言

    什麼是光,什麼是非光,這取決於眼睛的構造。



    ——

    恩格斯

    在中醫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爭論並不是關於實驗室、或臨床觀察事實、或治療

    效果的分歧,而是關於對中醫的性質、中醫的科學性、中醫知識體繫的合理性、中西

    醫比較及中西醫結合中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些爭論大多超出了醫學知識的論域

    或實踐的範疇,因為從人類知識起源和建構的歷史規律來看,事實上任何一個醫學

    概念或科學概念合理性的闡釋都依賴於一個更深層的或更高範疇的支撐,古代中

    醫認為:“不知易而不足以成太醫”。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知識生成的關繫,不懂易

    哲學的大夫當然也能看病,但卻不能知醫理之所以然。《素問》

    ·

    氣交變大論枠甚至

    要求當時的醫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古代中醫對醫生知識結構的

    這種全面要求,在古希臘醫學中同樣可以看到,哲學家是醫生必然的老師,學習哲

    學是醫生闡釋醫理的基本功。當然,在現代實驗科學發達的今天,醫生們在討論病

    因病理時並不再需要引用哲學理論來進行論證,但我們卻不要忘記知識發生發展

    的歷史,一旦我們走出具體問題情境討論的範圍,來到理性思維的王國,談論認識、

    理論、歷史、真理、科學、合理性、文化等話題時,就不得不請教哲學、心理學、語言

    學、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而這些知識恰好是我們許多現代醫務工作者所短缺的。

    因此,我們常常所見到的許多情緒化爭論就毫不奇怪了。今天的醫務工作者,尤其

    是中醫人,更需全面學習自然科學和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繼承與發揚中醫藥

    並不能僅靠政策與信仰的支撐,而要靠科學理性的論證,這首先就要學習新的知

    識,拓寬視野,變換觀察的角度,學習換位思考,調節思維方式,摒棄成見,所謂“海

    納百川,有容乃大”。用現代世界性知識的發展進程來審視當今我國中醫領域中發

    表的許多帶有爭論性的論文或言論,不難發現,“意見”很多,而真正嚴謹的研究卻

    “鳳毛麟角”。現代中醫人的確需要一場現代哲學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

    革命。中醫應該跟隨世界自然科學和哲學人文科學的發展潮流而同步前進。

    本章主要討論中醫認識論和科學思維方法所涉及的哲學理論,圈定中醫認識

    論和科學思維方法討論的論域,澄清爭論的誤區,摒棄虛假的問題。正如德國哲學

    家維特根斯坦說得好:“哲學的目的是對思想進行邏輯的澄清。哲學不是理論而是

    一種活動。哲學工作的實質是闡明。哲學的結論不是一些哲學命題而是使命題清

    晰。哲學應該使那些晦澀的思想變得清晰和界限分明。

    ”①

    事實上,命題不僅有真

    假,還可以是無意義的。哲學的任務不一定是解決這些命題,也可以是通過分析取

    消這些無意義的命題和無謂的爭論。審視當今中醫現代化、中西醫彙通、中西醫結

    合中常遇到的幾個激烈爭論的命題:如“中醫是科學或不是科學



    ;“中醫是科學,還

    是一種文化



    ;“中醫能不能現代化,要不要現代化



    ;“中西醫能不能結合”等,就往

    往源於爭論的雙方對這些意義含糊的命題的理解不一致所造成的。正如精神分析

    通過使患者意識到其心理障礙的根源來消除這些困擾一樣,哲學家也可以通過闡

    述哲學困惑產生於語言邏輯的誤解或混亂來對此進行治療。哲學研究並不是要也

    不可能取代具體的醫學研究,而隻是在醫學因為涉及那些形而問題而產

    生困惑時纔開聲說話。

    即使是到今天,科學與哲學的關繫並沒有被解構,而是出現了更加復雜多樣的

    互動關繫。一方面,自近代以來,隨著各門科學面向自然的具體觀察和實驗的發

    展,科學從無所不包的哲學中獨立出來,而成為經驗的科學,哲學不再成為居高臨

    下的科學皇後;另一方面,隨著各門科學的深入發展,科學又重新提出和豐富了經

    典的認識論問題,許多科學已經成為推動現代認識論發展的強大動力,現代的哲學

    也並沒有遠離科學,它雖然不再用哲學範疇取代具體科學的研究,而是用它的眼光

    和工具成為醫治科學問題的醫生。正如卡爾

    ·

    雅斯貝斯所說:“哲學隻在科學技術

    失靈的時候纔發言說話。它指點,但它不給予。它隨著明亮的光線活動,但它不制

    造。”



    一知半解的哲學使人遠離現實,完整的哲學使人趨向現實。

    ”②

    在現代,曾經

    由於科學單方面強行分裂了150

    多年後的哲學與科學的關繫再一次被彌合起來



    於是,這決定了我們以跨學科的方法來解決認識論問題的基本立場,那就是假設認

    識論問題和其他哲學問題是可以用生物學、心理學觀察與實驗的實證方法來進行

    研究,也可以還原為邏輯和語言分析來進行澄清和辯護。現代哲學不再純粹,科學

    不再孤獨



    對比起來值得反思的是,有一些中醫人不僅害怕哲學、拒絕哲學甚至視

    中醫哲學為阻礙中醫現代化的障礙。因此,回顧現代科學史上多門學科與認識論

    的關繫對於現代中醫人來說是一次必要的補課。


    事實上,100

    多年來自然科學不僅為哲學提供了發展的動力,也提出了許多新

    的課題。德國科學家和哲學家赫爾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

    1894

    年)就敏銳地看到了廣義的泛幾何學所帶來的認識論旨趣,他認為,即使是有一種

    先天賦予我們的空間直觀形式及公理,那麼,也隻有當觀察、測量和試驗查明了這

    種與物理學意義上等價的空間存在時,我們纔有理由把這些形式運用於經驗世界。

    在物理學領域,牛頓力學曾被作為物理學,乃至成為整個自然科學的典範。“力”的

    概念被擴展到幾乎所有的領域,甚至像生理學領域的“視力”這樣的概念也難以幸

    免。“因果關繫



    、“實體



    、“時空”等範疇成為了許多科學包括生物學和醫學思

    考的基石,而且也對認識論帶來深遠的影響。然而,現代電磁學、原子論、相對論、

    量子論等物理學的新發現使認識論中的機械的因果論解釋失效,並進一步豐富了

    科學的認識論。例如,法拉第(Farady

    )、麥克斯韋(Maxwell)和赫茲(Hertz)引入的

    “場”概念及其建立的電磁學使人類對物質之間超距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了新的認

    識;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使我們知道空間和時間、同時性等經典觀念其實也是

    隨參考繫而具有相對性的概念;物質和能量不僅是等價的和可以相互轉換的,而且

    質能守恆定律對兩者的任何一方都是無效的,而僅僅對兩者之和纔有效。原子構

    造的發現和電子雲的運行規律以及關於光的波粒二像性的發現使我們必須改寫傳

    統關於“實體”的概念,這再一次表明,直觀性不是數學,也不是物理學理論正確與

    否的標準。廣義相對論告訴認識論,所有參考繫對描述物理過程都同樣合理,不存

    在的空間和脫離物質運動的時間,空間有曲率,時間有快慢。量子力學中“測

    不準現像”的發現,使經驗的可客觀化成了問題,微觀事件隻遵循概率規律,微觀事

    件發生的原因是不可知和不可預見的,因果性概念受到質疑。賴辛巴赫在《量子力

    學的哲學基礎枠中認為,物理世界可以分為可觀察的“現像世界”和不可觀察的“中

    間現像世界”,

    而中間現像世界的陳述是不可證實的,但我們可以對此做各種等價

    的描述,其中任何一種同樣為真,可以隨意選擇。換而言之,微觀世界遵循量子概

    率邏輯的規律,而不是經典邏輯,量子力學應采取微粒語言、波動語言和中主語言

    的三值邏輯。

    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Ernst

    Mach

    ,1838~

    1916

    年)是一位在聲學、力學、光

    學、電學、熱力學等多領域均有建樹,並且也是一位早對牛頓力學提出責難的學

    者,雖然他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哲學家,但他在《感覺的分析枠和《認識與謬誤枠等著作

    中聲稱要建立一種克服其他哲學片面性的中立的哲學,堅持認為我們的感覺經驗

    纔是真實可以把握的東西。科學的研究對像是經驗世界,是經驗要素,而不是

    經驗後面的所謂本質或因果規律。他認為因果觀念是人們把心理聯想的作用結果

    加到經驗世界之上而形成的,是“萬物有神論”的殘餘,是思想片面化和簡單化的產

    物,他主張以函數關繫來代替因果觀。一切科學理論都是作業假說,它無正確與錯

    誤之分,隻有方便與不方便之別。以馬赫的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觀點為核心所形

    成的馬赫主義(Machism)影響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當時西方的科學和哲學界。

    馬赫主義對認識論的影響是進一步強調了科學認識和知識與主體觀察和參考

    繫統密不可分的相對性。

    在物理學中還有一種來自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布裡奇曼(Percy

    W.Bridgman

    ,1882~

    1961

    年)創立的操作主義,它從方法學的角度為現代認識論提出

    了一些重要理念。布裡奇曼在《現代物理學的邏輯枠、《物理理論的本性枠等著作中認

    為,所有的概念,隻有與可能的人類行為相關時,纔擁有實際的意義。換而言之,概念

    和與它相應的一繫列操作是意義等值的。所有物理的“客體”都可以通過對這些客體

    所建立的測量而得到界定,例如,一旦確定了長度的操作,則長度概念就得到了規定。

    操作主義將知識概念還原為操作行為,使科學概念更加清晰精確,便於檢驗。根據操

    作主義的評價標準,不難理解,西醫諸如發熱、炎癥、細胞等概念都是與相應操作技術

    對應的概念,而中醫脈像的沉浮、遲緩、弦數等概念也與脈診操作相對應。可見,用不

    同的操作標準來評價不同的概念就會出現混亂,概念隨操作變化而改變。

    心理學與認識論的關繫也可以說是水乳交融,歷史上的各種認識論哲學幾乎

    都影響了心理學的研究,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成為豐富認識論的養料。有

    人這樣形像地比喻道:科學心理學的產生,哲學是父親,生理學是母親,而生物學則

    是媒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成為了哲學深化認識的工具。

    科學與認識論的發展關繫,正如漢斯

    ·

    萊欣巴赫(Hans

    Reichenbach

    ,1891~

    1953

    年)等許多學者所注意到的那樣,近一個世紀以來,許多嚴肅和縝密的認識理

    論並不是出自思辨的哲學家,而是由那些在具體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

    所貢獻的。認識論幾乎不能同科學理論的發展分開。認識論已經不再隻是一個局

    限於純粹哲學的理論問題。


    當然一般哲學的認識論並不能取代對各門科學認識論的研究,因為不同的學

    科不僅具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像,而且認識這些性質和復雜程度差異很大的對像

    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物理和化學運用實驗方法認識事物



    人類學運用田野調查認識社會。不同的學科也有不同的認識內容與認識形式,例

    如,數量關繫是數學的認識內容,而數字、符號、圖形是數學的認識形式,數學和邏

    輯學具有極高的思維抽像性,物理和化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而臨床醫學則具有很

    鮮明的生活經驗性,不注意這種學科之間認識方式與認識內容的差異性,或者用一

    個學科或領域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標準來評價另一個學科或領域的認識方法和認識

    成果,就必然會得出有失偏頗的結論。從中西醫的跨文化比較不難發現,中醫學是

    古代華夏民族用自己的世界觀和認知結構建構的一個知識體繫,中醫具有明顯的

    中華民族性、本土性和文化歷史性的特質,是一種基於不同話語類型的區別於西方

    醫學的原創的知識範式和認識模型。


    不少人將中醫知識體繫與西方醫學科學體繫相比之後,要麼感到沮喪和迷茫



    要麼為極力尋找相對應的實體結構而感到疲憊和困惑。用西方科學主義的認識論

    和方法論來看待傳統中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首先就存在著用什麼評價標準的問

    題。當然,這並不是說中醫逃避或不能用西方科學的標準來評價,而是說西方科學

    主義的標準是否代表了世界上正確的標準,一般的科學標準是否合適於人類

    臨床醫學的評價標準。如果要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就很有必要結合不同學科的研

    究對像和方法特質,具體地研究各學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如皮亞傑在發生認識

    論中就討論過邏輯的認識論、數學的認識論和物理學的認識論。在這裡我們要探

    討中醫認識論問題。所謂中醫認識論就是關於傳統中醫藥學知識體繫和臨床實踐

    中所實際表現出來的認識方法、認識角度、認識興趣、認識對像的建構和認識成果。

    眾所周知,科學哲學的中心任務之一是質疑知識的合理性或者為知識的合理性進

    行辯護。那麼,在這裡我們要嘗試為中醫知識的合理性進行認識論的辯護,同時也

    對一些流行的中醫認識論和方法進行質疑。

    節什麼是認識和認識論

    一、什麼是認識論

    何謂認識



    認識是人意識的一種作用或功能。認識既可當作動詞,也可當作

    名詞來看待。認識當作動詞看時,是指人的思維對外界的反映活動、行為和過程



    認識當作名詞使用時是指思維的結果或關於某人某物的知識(如概念等)。但不管

    是認識中的表像,還是認識觀念中的概念終都是指向外部對像的某些原始感覺。

    德國哲學家尼古拉

    ·

    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

    ,1882~

    1950

    年)關於認識的表述

    是比較精煉和全面的。他認為,“認識是兩種存在者即認識者與被認識者之間存在

    的關繫。

    ”①

    在這種存在的關繫中,有四個核心要素,即主體、客體(或客體被認識的

    部分)、主客體關繫以及尚未被認識的東西。如果我們將擔負認識活動的和思維著

    的人稱為認識論的主體的話,那麼被認識的對像就可以稱為客體,認識就是人的有

    目的和對像指向的有意識的一種思維活動。然而,被認識的存在者總是多於主體

    對它所把握的東西。哈特曼將那些尚待認識的東西之未客觀化的部分稱為“超客

    觀化的東西”



    它與已被認識的部分之間的界限稱為“客觀化界限”。如果主體開始

    知道這個界限,就會出現“對無知的知”



    這即意味著,在可認識的彼岸存在著某種

    人類暫時未能知覺的或未能納入合理解釋的東西。歷史上許多哲學家看到了前三

    個認識要素,而哈特曼對第四個未知存在要素的區分尤其具有重要的認識論意義。

    因為有了這個未認識領域的存在,有了對這個“多於”部分的認識,我們就不會對已

    有的認識故步自封或以為都是正確反映或認為隻有的反映。


    德國哲學家馬克斯

    ·

    舍勒(Max

    Scheler

    ,1874~

    1828

    年)將認識和知識區別開

    來。他認為,認識多於知識。知識以簡單的方式與某物關聯,而認識則總是關於某

    物作為某物的知識,這就是說在認識中必然有兩種知識:一種是關於思想的,另一

    種知識是直觀的。隻有當這兩種知識相互融合為復合的統一體,隻有當直觀的東

    西“充實”了單純思想的東西,這時纔會有關於某物作為某物的知識,也即認識。他

    還從靜態和動態兩個維度來看認識概念。靜態的認識概念表示直觀的東西和思想

    的東西之間的靜止的重合,而動態的概念表示精神追求這種一致的能動的努力。

    如果這種一致達到了,那麼被認識的東西的本質存在本身也就被給予了,它就不再

    像達到真正的認識之前那樣隻存在於表像之中。因此,認識絕不是模寫。



    哈特曼在現像學分析的基礎上,使用了亞裡士多德的“詰難法”來表述認識論

    的幾個核心問題:“認識的意識怎麼是可能的呢



    隻要意識是進行認識的,那它就

    必須去把握自身之外的東西,可是隻要是意識,那它就不能超出於自身之外,因為

    隻有在意識領域中纔是可能的。”再如,真理標準的問題:“如果這個標準存在於意

    識之中,那麼,它就不能夠顯示與超越意識的對像的一致性;反之,假如這個標準存

    在於意識之外,那麼,要把握它,又需要自己的標準,如此等等,以至於無窮。

    ”②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