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重編時病論集注(增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唐文吉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14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7761436
    作者:唐文吉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4月 

        
        
    "

    內容簡介

     

    目錄
    卷之一
    “鼕傷於寒,春必病溫”大意
    病1春溫
    病2風溫
    病3溫病
    病4溫毒
    病5晚發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葳蕤湯
    銀翹散
    小定風珠方
    大定風珠方
    消毒犀角飲

    卷之一


    “鼕傷於寒,春必病溫”大意


    病1春溫


    病2風溫


    病3溫病


    病4溫毒


    病5晚發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葳蕤湯


    銀翹散


    小定風珠方


    大定風珠方


    消毒犀角飲


    連翹敗毒散


    犀角地黃湯


    三黃石膏湯


    涼膈散


    九味羌活湯


    臨證治案


    案1春溫過汗變癥


    案2春溫甫解,幾乎誤補


    案3風溫入肺胃,誤作陰虛膩補增劇


    案4風溫誤補致死


    案5風溫夾濕


    案6胃虛溫病


    案7胃實溫病


    案8有孕發斑


    案9溫毒發疹


    案10喉痺急證


    案11伏氣晚發


    卷之二


    “春傷於風”大意


    病6傷風


    病7冒風


    病8中風


    病9風寒


    病10風熱


    病11風濕


    病12寒疫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海藏神術散


    香蘇飲


    參蘇飲


    金沸草湯


    桂枝湯


    通關散


    開關散


    小續命湯


    三化湯


    大秦艽湯


    烏藥順氣散


    順風勻氣散


    牽正散


    黃芪五物湯


    防風黃芪湯


    防風通聖散


    柴葛解肌湯


    蘇羌飲


    臨證治案


    案12冒風輕證,不慎口食轉重


    案13風邪中絡


    案14中風急證


    案15中風脫證


    案16真中死證


    案17風濕兩感


    案18風濕誤為風溫


    案19產後寒疫


    案20時行寒疫


    卷之三


    “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大意


    病13飧洩


    病14洞洩


    病15寒瀉


    病16火瀉


    病17暑瀉


    病18濕瀉


    病19痰瀉


    病20食瀉(附:飲瀉)


    病21風痢


    病22寒痢


    病23熱痢(附:暑痢)


    病24濕痢


    病25噤口痢


    病26水谷痢


    病27休息痢


    病28五色痢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草窗痛瀉方


    胃苓湯


    四神丸


    胃關煎


    姜茶飲


    香連丸


    芍藥湯


    蒼術地榆湯


    人參樗皮散


    補中益氣湯


    真人養髒湯


    肉苁蓉湯


    臨證治案


    案21飧洩誤為食瀉


    案22飧洩之病,熱補得瘳


    案23洞洩之痾,虛實兼治得效


    案24便瀉剛逢經轉


    案25傷食作瀉


    案26小產之後偶沾風痢


    案27風痢病一誤再誤


    案28赤痢亦有屬寒,溫補得愈


    案29瘧痢兩作


    案30痢下純血死證


    案31實熱痢疾,止澀太早用下得瘥


    案32高年噤口痢疾


    案33痢久脾腎兩虛


    案34休息痢誤認腸風


    案35陰虛之體患五色痢


    卷之四


    “夏傷於暑”大意


    病29傷暑


    病30冒暑


    病31中暑(附:暑厥)


    病32暑風


    病33暑溫


    病34暑咳


    病35暑瘵


    病36霍亂


    病37痧氣


    病38穢濁


    病39疰夏


    病40熱病


    病41霉濕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藿香正氣散


    六和湯


    縮脾飲


    香薷飲


    新加香薷飲


    桂苓甘露飲


    竹葉石膏湯


    人參白虎湯


    六一散


    三石湯


    清營湯


    來復丹


    介賓玉女煎


    生脈散


    清暑益氣湯


    漿水散


    冷香飲子


    大順散


    痧疫回春丹


    行軍散


    絳雪


    紫雪


    黃龍湯


    臨證治案


    案36陰暑誤用陽暑之藥


    案37驟然中暑


    案38暑風急證


    案39暑溫過服大寒致變


    案40暑熱劫絡,致成暑瘵


    案41陰寒霍亂,熱補而瘳


    案42陰虛疰夏


    案43熱病化燥傷津


    案44霉濕時病


    卷之五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大意


    病42暑瘧


    病43風瘧


    病44寒瘧


    病45濕瘧


    病46溫瘧


    病47瘴瘧


    病48癉瘧


    病49牝瘧


    病50痰瘧


    病51食瘧


    病52疫瘧


    病53鬼瘧


    病54虛瘧


    病55勞瘧


    病56瘧母


    病57三日瘧


    病58伏暑


    病59秋暑(附:秋涼)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小柴胡湯


    景嶽木賊煎


    嚴氏清脾飲


    麻杏甘石湯


    柴平湯


    藿香平胃散


    太無神術散


    人參敗毒散


    咒法


    截瘧七寶散


    局方常山飲


    子和常山散


    鱉甲飲


    四獸飲


    追瘧飲


    何人飲


    休瘧飲


    臨證治案


    案45虛寒之體忽患暑瘧


    案46暑瘧熱盛逼血上吐


    案47截瘧太早,變成腫脹


    案48風瘧時邪乘入血室


    案49寒瘧之證,溫補治驗


    案50濕瘧之證,辛散獲效


    案51溫瘧誤為暑熱


    案52產後癉瘧,熱補至變


    案53陰邪入腎,發為牝瘧


    案54寒濕入脾,證成牝瘧


    案55瘧發昏迷,治痰得效


    案56時行疫瘧


    案57鬼瘧屬陰,得眾人陽氣而解


    案58久瘧陰虛及陽


    案59體虛勞瘧


    案60瘧母破劑無效,溫補咸軟得安


    案61瘧母攻破致死


    案62三瘧擾傷氣血,補益得效


    案63產後三瘧久纏


    案64伏暑過服辛溫,改用清涼而愈


    案65產後伏暑


    卷之六


    “秋傷於濕”大意


    病60傷濕


    病61中濕


    病62冒濕


    病63濕熱


    病64寒濕


    病65濕溫


    病66秋燥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羌活勝濕湯


    平胃散


    除濕湯


    金匱腎著湯


    松峰達原飲


    三仁湯


    蒼苓白虎湯


    桂苓甘露飲


    杏蘇散


    清燥救肺湯


    滋燥養營湯


    蜜煎導法


    臨證治案


    案66裡濕釀熱,將成疸證


    案67裡濕誤補成臌,得破則愈


    案68中濕誤作虛風


    案69秋濕時令,忽患暴中


    案70濕溫誤作伏暑


    案71高年濕溫傷氣


    案72濕溫化燥,攻下得愈


    案73妊娠燥氣為病


    案74感受秋涼燥氣


    案75血虧液燥,加感燥氣


    卷之七


    “秋傷於濕,鼕生咳嗽”大意


    病67痰嗽


    病68干咳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瀉白散


    清肺飲


    瓊玉膏


    丹溪咳血方


    千金久嗽方


    二陳湯


    景嶽六安煎


    臨證治案


    案76伏濕作嗽認為鼕溫


    案77伏濕致嗽


    案78痰嗽補脾取效


    案79燥氣伏邪作咳


    案80燥氣刑金,致使咳紅


    案81陰虛之體,伏燥化火刑金


    卷之八


    “鼕傷於寒”大意


    病69傷寒


    病70中寒


    病71冒寒


    病72鼕溫


    擬用諸法


    備用成方


    麻黃湯


    葛根湯


    小柴胡湯


    理中湯


    真武湯


    四逆湯


    千金陽旦湯


    千金陰旦湯


    臨證治案


    案82傷寒調治失法變證


    案83傷寒吐蛔


    案84陽體中寒,仍用熱劑而愈


    案85鼕溫肺胃合病


    案86鼕溫新感,適值經行


    案87鼕溫傷陰,將欲成損


    附論


    治時病常變須會通論


    五運六氣論


    溫瘟不同論


    傷寒書統治六氣論


    闢俗醫混稱傷寒論


    闢時俗齷齪斑證論


    夾證兼證論


    成方須損益論


    胎前產後慎藥論


    治輕證宜細心重病宜大膽論


    醫家嫉妒害人論


    醫毋自欺論


    古今醫書宜參考論


    臨證六十法


    1辛溫解表法


    2涼解裡熱法


    3清熱解毒法


    4卻熱息風法


    5祛熱宣竅法


    6辛涼解表法


    7清涼透邪法


    8清熱保津法


    9清涼蕩熱法


    10潤下救津法


    11清涼透斑法


    12解肌散表法


    13微辛輕解法


    14順氣搜風法


    15活血祛風法


    16宣竅導痰法


    17兩解太陽法


    18培中瀉木法


    19補火生土法


    20暖培卑監法


    21補中收脫法


    22通利州都法


    23清涼滌暑法


    24化痰順氣法


    25楂曲平胃法


    26清痢蕩積法


    27溫化濕邪法


    28調中開噤法


    29調中暢氣法


    30祛暑解毒法


    31增損胃苓法


    32清暑開痰法


    33法


    34清離定巽法


    35清宣金髒法


    36甘咸養陰法


    37治亂保安法


    38挽正回陽法


    39芳香化濁法


    40金水相生法


    41二活同祛法


    42清營捍瘧法


    43辛散太陽法


    44宣透膜原法


    45和解兼攻法


    46甘寒生津法


    47宣陽透伏法


    48驅邪闢祟法


    49補氣升陽法


    50營衛雙調法


    51雙甲搜邪法


    52清宣溫化法


    53宣疏表濕法


    54辛熱燥濕法


    55苦溫平燥法


    56松柏通幽法


    57加味二陳法


    58溫潤辛金法


    59清金寧絡法


    60甘熱祛寒法



    參考書目

    前言
    陳蓮舫《加批時病論》序
    泥古而不能通今者,迂儒也。守常而不能濟變者,庸醫也。醫之治人如治國然,君臣佐使,位置攸分,整飭紀綱,有條不紊,若者宜寬,若者宜猛,若者宜寬猛相濟,而後畏威懷德,政令乃得徐行。醫之用藥如用兵然,金石草木,驅使如意,整齊步伐,師出有名,若者宜守,若者宜攻,若者宜攻守兼備,而後推堅御敵,勝算乃得獨操。執是而言,則醫豈小道也哉?
    夫醫之治病難,而治時病尤難,子輿氏雲:“孔子,聖之時者也。”益信時之為義甚大,而時醫之不易稱矣。乃世人以時醫為輕,殆亦未之思耳。試即以時言之,春時病溫,夏時病暑,秋時病燥,鼕時病寒,此固顯而易見者,疇不知之。然何者為正氣,何者為不正氣,何者為勝氣復氣、正化對化、從本從標,則茫然莫辨其由來。此何以故?蓋人但知其常而不知其變也。欲知其變,則非按察四時五運六氣不可,能按察五運六氣以治時病,於是乎論證立法,隨機應變,不難措置裕如矣,今觀三衢雷少逸先生《時病論》一書,遵經訓以立言,按時令以審證,伏氣新感,辨別精詳,學識貫夫天人,方法通乎今古,稱為醫之時者,誠當之而無愧。
    餘因是書簡明淺顯,深合乎時,間當作課徒之本,故特綴以批評,聊備參酌,重行付梓,俾廣流傳,爰志數語以為序。

    陳蓮舫《加批時病論》序


       泥古而不能通今者,迂儒也。守常而不能濟變者,庸醫也。醫之治人如治國然,君臣佐使,位置攸分,整飭紀綱,有條不紊,若者宜寬,若者宜猛,若者宜寬猛相濟,而後畏威懷德,政令乃得徐行。醫之用藥如用兵然,金石草木,驅使如意,整齊步伐,師出有名,若者宜守,若者宜攻,若者宜攻守兼備,而後推堅御敵,勝算乃得獨操。執是而言,則醫豈小道也哉?


       夫醫之治病難,而治時病尤難,子輿氏雲:“孔子,聖之時者也。”益信時之為義甚大,而時醫之不易稱矣。乃世人以時醫為輕,殆亦未之思耳。試即以時言之,春時病溫,夏時病暑,秋時病燥,鼕時病寒,此固顯而易見者,疇不知之。然何者為正氣,何者為不正氣,何者為勝氣復氣、正化對化、從本從標,則茫然莫辨其由來。此何以故?蓋人但知其常而不知其變也。欲知其變,則非按察四時五運六氣不可,能按察五運六氣以治時病,於是乎論證立法,隨機應變,不難措置裕如矣,今觀三衢雷少逸先生《時病論》一書,遵經訓以立言,按時令以審證,伏氣新感,辨別精詳,學識貫夫天人,方法通乎今古,稱為醫之時者,誠當之而無愧。


       餘因是書簡明淺顯,深合乎時,間當作課徒之本,故特綴以批評,聊備參酌,重行付梓,俾廣流傳,爰志數語以為序。


     



    青浦陳蓮舫謹識


     


     


    何氏《新增時病論》緒言


     


       嘗觀一歲之中,雜病少而時病多。


       時病者,四時六氣之外感證,如《內經》雲:“百病之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也。”論其常,則各氣分見四時之序:春為風,夏為暑,長夏為濕,秋為燥,鼕為寒。論其變,則各氣雜至:四時之氣,春兼四氣,風寒濕火是也;夏兼五氣,風寒暑濕火是也;秋兼四氣,風寒燥火是也;鼕兼三氣,風寒火是也。


       至其為病,有各氣分見者,有各氣相兼者,有各氣雜至者,而人之感受為病者,更有新邪伏氣之分。新邪由隨時感冒,當時而發,如喻氏補經文雲“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傷於燥,鼕傷於寒”是也。伏氣由先時潛伏,逾時而發,如經雲“鼕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鼕生咳嗽”是也。即西醫久住中國,經驗多者,如合信氏雲:“病有因於天時者,春夏多溫熱病,秋多瘧痢,鼕多肺病。”與經旨亦多符合。


       故欲為時醫者,必識時令,因時令而治時病,治時病而用時方,防其何時而變,決其何時而解,分析四時六氣,孰為當時新盛之時病,孰為先時伏氣之時病,孰為各氣分見之時病,孰為各氣相兼之時病,孰為各氣雜至之時病。知時論證,辨體立方,隨時變化,因時制宜,始不愧四遠馳名,名重當世之時醫。


    雖然,時有寒熱燥濕之分,證有表裡新伏之異,體有強弱陰陽之別,方有十劑六法之殊,若不於時病治法悉心研究於平時,則臨證茫然,必不能審其時,因其人,辨其受病之淺深,權其用藥之輕重,因病制方,對證發藥,而妄誇趁我時運,善治時病。果如此雲,則病者之生命,寄乎醫者之時運,將不得乎時者,即不得為醫,而欲就醫者,必先觀其時運,有是理乎?無怪乎遇重病必危,危病必死也。


       筱廉目擊心傷,爰將雷少逸《時病論》請家嚴略微刪定,並陸晉笙先生歌訣,從新增入,俾初學者便於記誦,定名曰《新增時病論》,庶治時病者得所依據。


       感證其有豸乎?吾紹現今盛行者,首推吳瑭《溫病條辨》,其次雷豐《時病論》,又次吳貞《感證寶筏》。竊謂《溫病條辨》溫瘟不分,又無新感伏氣之別,自條自辨,著書無此體裁,且既名《溫病條辨》,亦不應夾雜寒濕等病,遠不如《感證寶筏》及《時病論》繫統昭然,秩序井然,恰合近今專科學新例,簡而明,約而賅,切於實用而多效,俾閱者較有頭緒,足為後學之師範。筱廉凡治時病,首從此三書入門,略知途徑,爰述大意於簡端。


     


    民國十四年九月望


    何筱廉光華志於滬江之寄廬


     


     


    劉國光序


       自來濟生之道,莫大於醫,非博覽群書不足以擴見聞,非深明脈理無由動中肯綮。近世淺陋者流,粗閱俗書本草,鈔記十數成方,六經茫然,氣候莫辨,侈口自命知醫,一臨證時,幸而獲中,誇功固無足怪,不幸適增其劇,變在俄頃,自問何安?醫慢雲乎哉?


       衢郡雷君少逸,以醫學世其家,名噪遠近,爭相延者無虛日,嘗來署診餘脈,談理至精且確,立方投劑,服之輒效,於此道誠三折肱矣。心契者久之。一日持是編問序於餘,批閱再四,竊美其恪承先志,亟於濟時,所有一切方書,歷覽不可以數計,妙能由博返約,融會聖經賢訓,采其名言要訣,神明而變化之,法古不泥乎古,宜今不徇乎今。凡先時伏氣,當時新感,後時餘患,以至變證、兼證錯雜,時不一,治亦不一,旨宗《內經》,法守長沙,於醫林中讀書得間,獨具隻眼。編中立案用方,了如指掌,靡不盡美盡善,所造非偶然也。士君子得志於時,蒼生托命,困則蘇之,危則拯之,災患則捍衛而胥除之,刻刻以民間疾苦為念,唯恐一夫不得其所。至時值未達,有心濟世,權無所藉,而扶持憫恤之懷,曾不能已,則惟精醫一道,有功德於民者匪淺。少逸以布衣恤群生,廑恫瘝而深拯救,猶復不沒先志,抒其心得,著是書公諸世,冀海內學道者同遵聖經,隨時審證,不至輕視民命,由此夭札之患除,俾斯世壽域同登,太和翔洽。昔陸宣公道在活人,範文正公志在濟眾,燮理陰陽之功,少逸不皆備之耶?然則是書出,其裨益於世者,亦安有既哉?


     


    光緒九年仲秋月


    盡先補用道知衢州府事前京畿道監察御史


     


     


    楚北劉國光賓臣氏拜序


    吳華辰序


       餘素未習岐黃,而喜讀醫書,諸家立法各異,宗旨不同,豈古今人時代前後各殊,而病亦因之有異。何古人之方,施之於今而輒不合?因悟“四書”中問仁、問政眾矣,夫子告之,各因天資學力之高下淺深,氣質之剛柔純駁,未嘗執一說而概施也。醫之道,不當審其時,因其人,辨其受病之淺深,而妄用方藥以冀一遇乎?然而知此意者實少。


       三衢雷子少逸先生,精於醫道,名噪一時,餘自光緒初年以來,六至柯城龔甥家,觀雷子所開方藥輒中病,始晤面訂交。聆其緒論,實能洞達經旨,不泥古仍合乎法,必審時而論其病,因人定藥,因病立方。後出其所著《時病論》八卷讀之,益知其學有淵源,本自庭授,天資學力,尤能宗主長沙,上究聖經之奧妙,誠醫學之正宗,救世之寶筏也。今議付剞劂,公諸同道,因問序於餘,餘未涉藩籬,烏足以序雷子之書?但聞之喻西昌曰“醫者意也”,能得其意,無論主溫補,主滋陰,主脾胃,主解散,古人之書,皆供我之去取,偏駁盡而良法存,此書一出,海內之知醫者可以無居古不化之病,初學者亦不敢有海捕雜施之誤,其功豈不偉哉?


       且書中“時”字之義大矣,欲知其說者,則司天在泉之說不必刪,五運乘除之氣所必辨,有先時而伏之病,後時而乘之病,立方之變動不居,不猶是孔子之故進故退,孟子之飲湯飲水之意乎?自維譾陋,敢以管窺蠡測之說,仍以質之雷子焉可。


     


    光緒九年癸未菊秋


    盡先選用知府賞戴花翎前內閣中書委署侍讀


     


    愚弟吳華辰拜撰


     


     


    自序


       甚矣,醫道之難也!而其難者尤莫甚於知時論證,辨體立法。蓋時有溫、熱、涼、寒之別,證有表、裡、新、伏之分,體有陰、陽、壯、弱之殊,法有散、補、攻、和之異,設不明辨精確,妄為投劑,鮮不誤人。然從古至今,醫書充棟,而專論時病者蓋寡。豐因謹承先志,不憚苦口,而特暢其說焉。


       豐先君別署逸仙,好讀書,喜吟詠,嘗與武林許孝廉葉帆、龍邱圃、徐茂纔月舲酌酒賦詩,迭相唱和,著有《養鶴山房詩稿》,既而棄儒,從程芝田先生習岐黃術,遂行道龍邱。晚年曾集古人諸醫書,彙為四十卷,名曰《醫博》,又自著《醫約》四卷,書中多有發前人之未發者,同人借抄者眾,無不稱善。咸豐十年春,鄰居虞拱辰明經助資勸登梨棗,甫議刊而西匪竄擾於龍,倉皇出走,其書遂失。是時豐父子同返柯城,冀賊退,仍覓原書於借抄諸友處,使數十年心血所萃,不至湮沒無傳。乃未及兩載,先君溘然長逝。


       噫!禮雲:“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耳。”豐求先君手澤而不可復得,清夜自思,未嘗不泫然流涕,今僅留方案數百條,皆隨侍時見聞所錄,其中亦有論時病者,悉以授之從學程曦、江誠,細加詳注,編成四卷,展誦之餘,猶仿佛趨庭問答時也。因憶先君嘗謂豐曰:“一歲中雜病少而時病多,若不於治時病之法研究於平日,則臨證未免茫然無據。”豐謹志之,至今耿耿不忘。


       嗟乎!自先君見背,又二十餘年矣。豐歷覽諸家之書,引伸觸類,漸有心得,每思出鄙論以問世,俾世之知我者以匡不逮,又自慚一介布衣,纔同襪線,為大雅所譏,輒復中止。奈同志者固請時病之論,剌剌不休,爰不揣譾陋,將《陰陽應像大論》“鼕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鼕生咳嗽”八句經文為全部綱領,兼參先聖後賢之訓,成一書以塞責。首先論病,論其常也;其次治案,治其變也。竊謂能知其常,而通其變,則時病不難治矣,所望知時者按春溫,夏熱、秋涼、鼕寒之候,而別新邪、伏氣之痾,更審其體實體虛,而施散補之法,則醫道雖難,能難其所難,亦不見為難,願讀是書者之無畏難也。


    是為序。


     


    光緒八年歲次壬午中秋前一日


    三衢雷豐少逸氏題於養鶴山房


     


     


    小序


     


       稿甫成,客有過而誚曰:“子何人斯,積何學問,敢抗顏著書以問世,真所謂不知慚者矣!”


       豐笑而謝曰:“吾乃一介布衣,未嘗學問,成書數卷,聊以課徒,若雲問世,則吾豈敢。”


       客曰:“既雲課徒,自仲景以前有羲、農、軒、伯,以後有劉、李、朱、張及諸大家之書,不下數千百種,就中堪為後學法程者,何可勝道,子必亹亹焉著《時病論》以授受,盡子之道,亦不過一時醫也,何許子之不憚煩耶?”


       豐曰:“由子之言,固非大謬,而以時醫為輕,則又不然,豐請陳其說焉,子姑聽之。夫春時病溫,夏時病熱,秋時病涼,鼕時病寒,何者為正氣,何者為不正氣,既勝氣復氣,正化對化,從本從標,必按四時五運六氣而分治之,名為時醫。是為時醫必識時令,因時令而治時病,治時病而用時方,且防其何時而變,決其何時而解,隨時斟酌,此豐時病一書所由作也。若夫以時運稱時醫,則是時至而藥石收功,時去而方術罔驗,病者之命,寄乎醫者之運,將不得乎時者,即不得為醫,而欲求醫者,必先觀行運,有是理乎?然則豐於斯道,業有二十餘年,誠恐不克副時醫之名也,子亦何病乎時醫?”


       言未畢,客蹙然改容,恍然大悟,作而言曰:“鄙人固陋,幸聆子言,昭然若發蒙矣。”


       客既退,因述問答之辭弁諸簡端,並質之世之識時者,未知河漢,豐言否也?


     


    少逸山人識於養鶴山房


     


     


    凡例


    注:底稿每段之前標數均為“一”,照錄。


    一、是書專為時病而設。時病者,乃感四時六氣為病之證也,非時疫之時也。故書中專論四時之病,一切溫疫概不加載。倘遇瘟疫之年,有吳又可先生書在,茲不復贅。


    一、諸論皆本《內經》、諸賢之說,毫不杜撰。但內有先宗其論,後棄其方,或先駁其偏,後存其法,非既信又疑,蓋欲擇善而從。豐即偶有一得,亦必自載明白,俾閱者了然,並以寓就正之意。


    一、諸法皆豐所擬,乃仿古人之方稍為損益。所用諸藥,僉細心參究,不敢隨意妄用以誤人。每法之後,又詳加解釋,俾學人知一藥有一藥之用。


    一、諸方悉選於先哲諸書,以補諸法所不及。但其中有過汗者過下者,偏寒偏熱者,不得不附敝意於後,非豐之敢妄議古人,誠恐學人泥古方醫今病,不知化裁,致膠柱鼓瑟之誚。 


    一、諸案繫豐臨證時所筆者。每見古人之案,載危病多,載輕病少。不知輕者危之漸,故聖人有“不忽於細”“必謹於微”之訓,所以危病輕病並載,使醫者病者,預知防微杜漸耳。 


    一、是書以《陰陽應像大論》八句經旨為綱,集四時六氣之病為目,總言之先聖之源,分論之後賢之本,餘論附於卷末。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