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駱繼傑臨證經驗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鄭義候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中醫臨床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507148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714830
    作者:鄭義候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

    編輯推薦
    名醫名方(益母地黃益腎湯、”“腎衰湯”、“三甲湯”、“柏鳳湯”),腎病克星 
    內容簡介
    駱繼傑教授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名老中醫。他組建了廣東省中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並擔任屆主任委員,對廣東省中醫腎病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任期間多次召開全省中醫腎病年會,及時總結各地治療腎病的經驗並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協商解決,使廣東省中醫腎病診療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他強調的中醫診療整體觀及辨證論治原則,臨證時所堅持的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結合原則至今仍為深圳中醫院所遵守。本書繫統總結了駱繼傑教授的中醫思想和臨證經驗,對學習中醫及從事中醫的讀者會有很大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鄭義侯 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腎一科主任,1989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名老中醫專家駱繼傑學術經驗繼承人。擔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醫案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和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深圳市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腎髒病及中西醫結合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醫男性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易無庸 擅長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慢性腎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功能衰竭等內科泌尿繫統疾病、男性病及中醫腎虛相關病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省級科研課題1項,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6項,《現代腎髒病學》《尿路感染》副主編,參與編寫《腎病的臨床診治與研究》等著作4部,發表《益腎湯結合火把花根片治療腎炎蛋白尿36例》等論文20多篇。其中《論無形之瘀及其檢測方法》獲中國優秀醫藥科技成果獎。
    目錄
    編 生平簡歷................................................................................. 1
    章 駱老生平............................................................................ 2
    第二章 駱老主要學術觀點.............................................................. 6
    第二編 學術思想................................................................................. 9
    章 平衡觀學術思想............................................................... 10
    第二章 駱繼傑平衡觀理論機制探討—“陰陽自和”與自組織理論.. 42
    第三章 “陰陽自和”觀在慢性腎髒病中的應用................................. 53
    第三編 臨證經­驗............................................................................... 65
    章 腎繫病證.......................................................................... 66
    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66
    第二節 慢性腎小球腎炎........................................................ 70
    第三節 腎病綜合征............................................................... 74
    第四節 紫癜性腎炎............................................................... 76
    第五節 尿路感染.................................................................. 78

    編 生平簡歷................................................................................. 1


    章 駱老生平............................................................................ 2


    第二章 駱老主要學術觀點.............................................................. 6


    第二編 學術思想................................................................................. 9


    章 平衡觀學術思想............................................................... 10


    第二章 駱繼傑平衡觀理論機制探討—“陰陽自和”與自組織理論.. 42


    第三章 “陰陽自和”觀在慢性腎髒病中的應用................................. 53


    第三編 臨證經­驗............................................................................... 65


    章 腎繫病證.......................................................................... 66


    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66


    第二節 慢性腎小球腎炎........................................................ 70


    第三節 腎病綜合征............................................................... 74


    第四節 紫癜性腎炎............................................................... 76


    第五節 尿路感染.................................................................. 78


    第六節 慢性腎衰竭............................................................... 83


    第七節 急性腎衰竭............................................................... 87


    第二章 雜病¾­驗述要.................................................................... 91


    節 前列腺增生癥........................................................... 91


    第二節 口腔潰瘍.................................................................. 94


    第三節 感冒......................................................................... 98


    第四節 月經­病.................................................................... 103


    第五節 胃病....................................................................... 107


    第六節 高血壓病................................................................ 111


    第七節 皮膚病治療¾­驗....................................................... 116


    第三章 醫話雜談........................................................................ 123


    節 淺談中醫辨證論治.................................................. 123


    第二節 腎虛與腎髒病......................................................... 124


    第三節 補腎法在腎髒病治療中的意義................................. 129


    第四節 補斂結合治遺尿...................................................... 134


    第五節 淺析駱老之桂枝湯“無汗能發,有汗能收”................ 136


    第六節 駱老用桂枝的¾­驗................................................... 137


    第七節 藥酒治腎虛............................................................. 138


    第八節 柴胡與素馨花的比較............................................... 139


    第九節 駱老論述腎病無實證............................................... 140


    第十節 腎病綜合征的善後­­—平衡陰陽,溫潤調補............ 142


    第十一節 慢性腎衰竭的中醫辨證治療................................. 144


    第四編 科研成果............................................................................. 145


    保腎湯防治腎衰老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146


    節 保腎湯防治腎衰老的臨床研究................................. 147


    第二節 保腎湯防治腎衰老的實驗研究................................. 153


    第三節 中醫對衰老的認識及延緩腎衰老的研究進展............ 165


    第四節 現代醫學對腎衰老的研究及認識............................. 168


    第五編 薪火相傳............................................................................. 177


    章 跟師體會........................................................................ 178


    繼承與發展結合 特色和優勢突出—駱繼傑治學特點和學術經­驗    178


    第二章 跟師醫案........................................................................ 199


    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1............................ 199


    第二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2............................ 201


    第三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3............................ 202


    第四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4............................ 204


    第五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5............................ 205


    第六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6............................ 206


    第七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7............................ 208


    第八節 腎衰病(慢性腎衰竭)—驗案8............................ 210


    第九節 水腫病(難治性腎病綜合征)—驗案1................. 212


    第十節 水腫病(腎病綜合征)—驗案2............................ 213


    第十一節 水腫病(膜性腎病)—驗案3............................ 215


    第十二節 慢腎風(慢性腎小球腎炎)................................. 217


    第十三節 腎風(IgA腎病)................................................. 219


    第十四節 尿血.................................................................... 221


    第十五節 消渴病(柯興氏綜合征).................................... 223


    第十六節 虛勞病(多囊腎合並高血壓)............................. 226


    第十七節 腰痛(雙側輸尿管結石).................................... 228


    第十八節 熱淋(泌尿繫感染)........................................... 229


    第十九節 癃閉(前列腺增生)—驗案.............................. 231


    第二十節 汗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232


    第二十一節 面癱................................................................ 233


    第二十二節 四味丹參飲治療頭痛(三叉神經痛)............... 234


    第二十三節 冒暑(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236


    第二十四節 乳蛾(急性扁桃體炎).................................... 237


    第二十五節 發熱風寒表證.................................................. 238


    第二十六節 發熱,咳嗽...................................................... 239


    第二十七節 發熱(風溫).................................................. 240


    第二十八節 發熱,咳嗽...................................................... 242


    第二十九節 肺熱病............................................................. 243


    第三十節 風溫病................................................................ 244


    第三十一節 發熱,咽痛...................................................... 245


    第三十二節 腹痛病............................................................. 246


    第三十三節 痢疾病............................................................. 247


    第三十四節 肝癌................................................................ 248


    第三十五節 肺癌咯血......................................................... 250


    第三十六節 月經­不調......................................................... 252


    第三十七節 洩瀉................................................................ 253


    第三十八節 補消結合治胃癌............................................... 254


    第三十九節 面遊風............................................................. 256


    第四十節 溫膽湯治療精神分裂癥........................................ 257


    第六編 診療方案............................................................................. 259


    章 慢性腎衰竭診療方案............................................... 260


    第二章 腎風(IgA腎病)診療方案...................................... 266


    第三章 尿石癥(泌尿繫結石)診療方案............................. 272


    第四章 淋證(泌尿繫感染)診療方案................................. 276


    第五章 慢腎風(慢性腎小球腎炎)診療方案      280

    前言

    駱繼傑教授既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老領導,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名老中醫。他組建了廣東省中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並擔任屆主任委員,對廣東省中醫腎病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任期間多次召開全省中醫腎病年會,及時總結各地治療腎病的經驗並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協商解決,使廣東省中醫腎病診療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


    駱老對待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直深深影響著我,他強調的中醫診療整體觀及辨證論治原則,臨證時所堅持的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結合原則至今仍為我院所遵守。駱老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師古而不泥古,常在前賢論述、方藥中融入自己的創新思維,許多醫論、醫話令同道及後學者耳目一新,他將自己多年感悟、頗具新意的自創方“益母地黃益腎湯”“腎衰湯”“三甲湯”“柏鳳湯”等廣泛應用於臨床,極大地提高了廣大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駱老不但在中醫腎病領域被廣大患者熟知,在治療疑難、危重患者方面也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今駱老弟子們將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及醫案醫話悉心整理出來,融理論與臨床於一爐,彙編成集,借駱老仙逝三周年之際出版《駱繼傑臨證經驗集》,足見其學術思想後繼有人。其學術繼承人尊師重道,不忘師恩,以傳承中醫、發展中醫為己任,不斷為我院的中醫事業培養人纔,是對駱老好的緬懷。相信本書的付梓對中醫腎病人纔的培養和中醫腎病理論的補充都不可多得,故欣然提筆,是為序。
    在線試讀
    駱繼傑教授為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第二、第三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在世致力於腎病的診治與研究。在“和”的理念主導下,運用平衡觀闡釋中醫整體觀念和主導疾病辨證論治,其平衡觀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陰陽平衡與機體內外環境的穩定
    駱老認為,中醫陰陽平衡與現代醫學的人體自穩態理論認識是一致的,對這一觀點的認識是中西醫比較研究和溝通中西醫的關鍵點,縮小中西醫對醫學對像認識及處理的差別;幫助確定中醫對自身的定位以及確立中醫現代化的目標;促進現代醫學對人體科學的平衡性、整體性及動態性研究,實現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動態與靜止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和臨床實踐的互補,對揭示人體生命現像的本來面目、促進健康、認識及防治疾病具有重大的意義。
    1﹒中醫認識
    陰陽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是對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現像對立雙方的屬性概括。中醫陰陽學說是中國古老的哲學理論,用來概括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一繫列問題,是中醫理論體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綱領,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陰陽平衡,是指陰陽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礎上處於大體均勢的狀態,即陰陽協調相對穩定狀態。陰陽通過彼此之間相互作用運動中隨時發生著的消長和轉化,使陰陽雙方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結構關繫。陰陽的平衡,是陰陽動態的常閾平衡,即是說陰陽雙方的比例是不斷變化的,但又常是穩定在正常限度之內,是動態的均勢,而非的靜態平衡。
    “陰平陽秘”是陰陽平衡的總狀態。“陰平陽秘”的概念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篇》,原文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在這裡,“平”和“秘”是分別對“陰”和“陽”的狀態的一種規定。“陰平”和“陽秘”分別都有其特定的具體內容。“平”,是對於陰狀態的一種規定,“陰平”,即“陰氣和平”,是陰的狀態;“秘”,是對於陽狀態的一種規定,“陽秘”,即“陽氣固秘”,是陽的狀態。陰與陽之間在性質上是對立制約的,由此構成矛盾運動,成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動力與源泉。陰與陽之間在功能上是互根互用的,“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藏精,須陽氣推動,又為生化陽氣提供物質和能量;陽衛外,須陰精化氣,又為陰藏精起推動和固衛作用。因此,陰與陽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包含大量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可見,“陰平陽秘”是人體內、外環境的動態平衡狀態,是人體內髒腑、經絡、營衛氣血、五官、七竅、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的穩定協調統一;在自然界則表現為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節氣、晝夜晨昏的正常更替。“陰平陽秘”正是陰與陽相互作用、維持平衡的總狀態。

    駱繼傑教授為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第二、第三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在世致力於腎病的診治與研究。在“和”的理念主導下,運用平衡觀闡釋中醫整體觀念和主導疾病辨證論治,其平衡觀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陰陽平衡與機體內外環境的穩定


    駱老認為,中醫陰陽平衡與現代醫學的人體自穩態理論認識是一致的,對這一觀點的認識是中西醫比較研究和溝通中西醫的關鍵點,縮小中西醫對醫學對像認識及處理的差別;幫助確定中醫對自身的定位以及確立中醫現代化的目標;促進現代醫學對人體科學的平衡性、整體性及動態性研究,實現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動態與靜止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和臨床實踐的互補,對揭示人體生命現像的本來面目、促進健康、認識及防治疾病具有重大的意義。


    1﹒中醫認識


    陰陽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是對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現像對立雙方的屬性概括。中醫陰陽學說是中國古老的哲學理論,用來概括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一繫列問題,是中醫理論體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綱領,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陰陽平衡,是指陰陽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礎上處於大體均勢的狀態,即陰陽協調相對穩定狀態。陰陽通過彼此之間相互作用運動中隨時發生著的消長和轉化,使陰陽雙方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結構關繫。陰陽的平衡,是陰陽動態的常閾平衡,即是說陰陽雙方的比例是不斷變化的,但又常是穩定在正常限度之內,是動態的均勢,而非的靜態平衡。


    “陰平陽秘”是陰陽平衡的總狀態。“陰平陽秘”的概念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篇》,原文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在這裡,“平”和“秘”是分別對“陰”和“陽”的狀態的一種規定。“陰平”和“陽秘”分別都有其特定的具體內容。“平”,是對於陰狀態的一種規定,“陰平”,即“陰氣和平”,是陰的狀態;“秘”,是對於陽狀態的一種規定,“陽秘”,即“陽氣固秘”,是陽的狀態。陰與陽之間在性質上是對立制約的,由此構成矛盾運動,成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動力與源泉。陰與陽之間在功能上是互根互用的,“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藏精,須陽氣推動,又為生化陽氣提供物質和能量;陽衛外,須陰精化氣,又為陰藏精起推動和固衛作用。因此,陰與陽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包含大量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可見,“陰平陽秘”是人體內、外環境的動態平衡狀態,是人體內髒腑、經絡、營衛氣血、五官、七竅、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的穩定協調統一;在自然界則表現為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節氣、晝夜晨昏的正常更替。“陰平陽秘”正是陰與陽相互作用、維持平衡的總狀態。


    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用陰陽平衡理論闡釋通過陰陽對立統一運動調控機制使自然界、人體及其相互之間保持協調平衡。在自然界標志著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體標志著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協調。人體的五髒六腑、氣血津液等都是由陰陽二氣衍生而成,人體以五髒為中心的統一整體正常生理活動,以及人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對立統一的協調關繫,是陰陽處於動態平衡的結果。陰陽的平衡協調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礎,以保證髒腑氣血調和,升降出入有序,適應外界環境,維持健康無病,實現“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故《素問·調經論篇》說:“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若陰陽的對立制約和互根互用關繫失調,陰陽雙方的消長與轉化運動失常而超過了正常的限度,陰陽的動態常閾平衡就會遭到破壞而出現陰陽偏勝偏衰,在自然界標志著氣候變化的異常,在人體標志著生命活動的失常而進入疾病狀態,即《類經·陰陽應像》之“陰陽不和,則有勝有虧,故皆能為病”。如果陰陽分離決絕,人的精氣衰竭,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而死亡。而養生與治療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不外乎是為了維持或恢復機體陰陽的平衡。故《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就是在陰陽雙方的恆動性和穩定性的對立統一過程中進行、運動變化的。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精氣神的變化、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等,都是時刻不停頓的。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說:“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處於運動變化之中。但這種不停地運動變化必須有一種自控機制,以使其自律而不至於過度運動或過於靜止。人體的生命活動與宇宙中一切事物一樣,隻有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纔有可能存在和正常進行。如果人體內部的陰陽雙方永遠處於消長轉化運動中,永遠沒有均勢、相持、穩定和平衡,那麼生命就不可能產生和存在,人體健康的維持也不可能。因此陰陽平衡是陰陽的動態常閾平衡,是陰陽雙方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是陰陽雙方由於對立制約、互根互用而出現的消長轉化運動維持在一定限度之內的穩定有序狀態的表達,它是宇宙萬物得以協調發展變化的基礎,表達了自然界四時的生機勃勃的正常變化和人體穩定有序的正常進行,《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篇》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現代醫學認識


    從現代醫學講,生理學是研究人體機能的學科,其要點在於穩態和調節。穩態是生理學核心概念,生理學研究的主題,是解釋生命現像和機體的行為。正常機體主要在自身功能活動調節下,在不斷變動的內外環境因素作用下能夠維持各器官繫統機能和代謝的正常進行,維持內環境相對的動態穩定性,這就是自穩調節控制下的自穩態,或稱內環境穩定。


    生物節律是自穩態的定性與定量化描述。機體從生理指標到整體機能都不是固定不變,也不是勻速運動,往往表現出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在生理學中,把按一定的時間順序發生變化,即按一定的時間重復出現、周而復始的功能活動變化節律叫做生物節律。自穩態的調定點是有節律性波動的,生物節律是對自穩態的定性與定量化描述,也就是對機體狀態或者功能態的定性與定量化描述。


    人體的功能活動調節中,神經性調節是機體功能調節的主要形式,體液調節是指一些化學物質通過細胞外液或血液循環而作用於機體的某種組織或器官,從而促進或抑制其活動。各繫統的功能活動除神經內分泌調節,尚依賴於免疫繫統等的參與,免疫繫統與其他繫統一樣受制於神經、內分泌繫統的調控,且三者又構成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各繫統在自身保持平衡協調的同時,通過對循環、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生殖等繫統的調節,完成對內環境的調節整合,維護機體的自穩態。


    宏觀的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繫統與微觀的基因表達調節著機體的整體平衡,促使機體保持自穩態,是人體健康的前提,而疾病的產生是機體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另外,人是有智慧的動物,有高級復雜的心理活動,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對人體保持自穩態也具有重要作用。人還能主觀適應環境和能動改造環境,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


    3﹒中西醫結合研究認識


    陰陽平衡,包括人體自身陰陽的協調穩定,也包括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平衡統一,是人體復雜巨繫統的自穩“和諧相干態”。自穩體繫是多層次的,的。它的多層次,表現在整體水平、器官組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無論在哪個水平,都是自穩結構。《病理生理學》中提出新的疾病觀:疾病是機體在外界致病因素和體內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穩態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生命活動障礙過程。疾病過程的共同規律中,居首位的是自穩態調節功能紊亂。中醫把人體的五髒六腑、筋脈肉皮骨及所有的組織器官分別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而劃分為五大繫統,按照五髒與五腑、五體、五官、五華、五色、五音、五聲、五味、五志的功能聯繫,形成一個以五髒為中心的五大功能繫統,各功能繫統之間在五行生克乘侮關繫及陰陽的互根制約消長轉化作用中達到協調穩定,並達到與環境及四時陰陽的和諧統一。中醫這一五髒調控理論充分反映了中醫學的整體穩態觀。魯兆麟教授說:“中醫是一門注重綜合的狀態醫學,其描述的對像是病人的整體狀態。”中醫的證則是體現疾病的本質,《中醫基礎理論》中說: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由於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繫,反映出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因此,周東浩提出:證候就是“能反映機體自穩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相對穩定的生命繫統異常狀態實質的、特征性的、具有內在聯繫的各種癥狀、體征以及各種檢查結果的總和”,而證的實質就是這種生命繫統異常態。馬曉燕提出:穩態觀指導下的功能調節繫統方法要求在有序度的變動中建立和維持的有序穩態;祝恆琛《未病學》:內穩態調節是中醫基本治法。


    陰陽平衡的維持,即人體對內實現穩態和對外實現適應是靠自身的功能活動調節。陰主入而陽主出,陰主降而陽主升,陰陽是對升降出入的調節,維持著人體陰陽平衡;自主神經中副交感神經與內分泌繫統等(含其整合中樞下丘腦及上層相關中樞)活動效應是各髒腑陰的主體,交感神經與內分泌繫統等(含其整合中樞下丘腦及上層相關中樞)活動效應是各髒腑陽的主體,雙方對立統一,調控並維持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生理平衡。


    隨著對機體整合調控機制探索的深入,發現在下丘腦及上層中樞的整合下,通過自主神經繫統、內分泌繫統、免疫、環核苷酸、物質能量代謝繫統調節相關效應器活動產生的各類效應,維持著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這種等穩性就是體內的陰陽平衡(動態常閾平衡),從而保持身體處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狀態。而機體在七情六淫等的長期傷害與刺激下,使自主神經、內分泌繫統及其整合中樞的全身整合調節繫統及外周相關髒器、內分泌靶腺、免疫器官之形態與功能可能受到某種影響或傷害,而發生下丘腦等中樞整合調節功能降低或失調,外周相關器官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降低乃至形態學改變,而逐漸形成各類虛證乃至出現實證,導致陰陽失調,人體內環境不穩定,甚至出現“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嚴重後果。現代免疫學中的免疫防御、自穩狀態及免疫監視作用,使機體處於一個穩定狀態;而在抗原作用下,免疫應答機制、免疫反應的正常調節功能通過機體的細胞體液反應過程,使機體保持相對的陰陽平衡,失調即會產生疾病。免疫功能亢進與缺陷、致炎與抗炎、吞噬與被吞噬、抑制與抗抑制的過程無不體現了中醫陰陽的對立統一關繫。


    中醫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用以糾正陰陽的偏盛或偏衰。中藥是中醫治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溫涼寒熱、補洩澀散等性能。運用辨證論治,通過中藥方劑對機體進行多繫統、多途徑、多層次、多靶點的綜合調節,限度地啟動人體的整體抗病康復能力,維持內環境的平衡穩態,扶持“正氣”,抵御“邪氣”,以達到人體陰陽平衡狀態;恢復或重建正常的髒腑功能,以達到防病治病,養生延年的健康目的。


    整體研究表明,用滋陰藥(具提高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等作用)滋陰或用助陽藥(具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等作用)助陽;或用針灸(以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為主,間腦高度興奮)或用靜氣功(以提高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為主)等調治,可逐漸使機體回復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使機體內環境接近或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平衡。


    深入研究表明,許多中藥都具有“生物反應調節劑”(BRM)樣的作用。BRM,繫指具有激活機體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生物反應調節劑。它在機體參與一繫列的生化反應、生物反應或生理反應,雙向調節人體的多種生命機能。隨著環磷腺苷(cAMP)與環磷鳥苷(cGMP)參與細胞的各種代謝作用的發現,雙向調節被認為是生物體內生命活動的基本調節方式,在動態中求得新的平衡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多個環節的失調所致。現代醫學揭示了大量的機體內部維持生命復雜變化的調節機制和調節途徑達到分子水平,但很少有意識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藥物進行有機有效的調節性治療,對機體的整體調節手段相當缺乏。然而,中藥調節在體內的作用與免疫繫統、神經繫統和內分泌繫統的作用密切相關,其毒副作用小,成分復雜,相輔相助,調節結果往往體現出幾種作用綜合的整體效果,在各個水平上進行調節以達到整體功能的平衡,使機體在已經失衡的狀態下獲得重建平衡的動力,以多環節、多途徑、多靶點的整體平衡調節作用方式來達到治病的目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