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潘毅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577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5957788
    叢書名:原味中醫繫列

    作者:潘毅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1月 


        
        
    "

    編輯推薦

    ◆國醫大師鄧鐵濤鼎立推薦
    ◆《思考中醫》之後又一套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之作
    零起點步入經典中醫之門

          ◆提升醫學層次,必讀原味中醫

          ◆太極、兩儀、四像、八卦、六十四卦……層層講透中醫易道神髓
    ◆藏像、經絡像、病邪像、藥像、方像……層層還原中醫萬千真像


    更多同類好書:




     
    內容簡介

    中醫最忌空談。高談闊論,似意境深遠,但若不落到應用實處,則成霧裡看花。所以《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尋回中醫神2:像之篇》的寫作宗旨有二:一是簡易明白;二是從實用著眼。
    兩本書對與中醫相關的《易》、《道》內涵進行重新審視與透徹闡發,對《像》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淨化工作深入淺出,令人耳目一新。

    《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
    《易》的思維方式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邏輯與形像相合、透徹與混沌相映、宏觀與微觀相參、動態與靜態相襯、形而上與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體地把握全局。
    《易之篇》主要從《易》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知識入手,從兩儀、四像、八卦到六十四卦,層層揭開卦爻關繫,並與醫學內容相互印證,最終落到醫學實踐的運用上,企望授人以漁。
    《道之篇》主要從天人之道、氣之道、陰陽之道、五行之道多角度進行發揮,具涉太極圖、陰陽關繫、十二消息卦、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髒器法時和納音五行應用等方面,將諸般妙想都穩穩立足於氣-陰陽-五行化的天人之道與證之有效的臨床實踐中,盼能撥雲見日。

    作者簡介

    潘毅,1956年生,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香出苦寒,習醫從醫30餘年:77級本科中醫專業~工作~攻碩~工作~醫學博士。多年沉潛醫易相通之道,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分別榮登評師網2009各專業課程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以及搜狐教育網2010廣東省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

    在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學養日深,致力於從理論到臨床的原味中醫研究與傳播,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勢及中醫發展自然浪潮之湧而有是書。


    目錄
    ——國醫大師鄧鐵濤
    易之篇
    《周易》是本什麼書?
    第一節 《易》蘊各見
    第二節 《易》道溯源
    第三節 《易》河流布
    因緣和合易與醫
    第一節 醫易因
    第二節 醫易緣
    第三節 醫易果
    第四節 醫易義
    《周易》架構層剖析
    第一節 《易經》組件龍點睛l
    (一)卦、曼、辭——《易經》的基本組件

    ——國醫大師鄧鐵濤

    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 目錄
    易之篇
    《周易》是本什麼書?
    第一節 《易》蘊各見
    第二節 《易》道溯源
    第三節 《易》河流布
    因緣和合易與醫
    第一節 醫易因
    第二節 醫易緣
    第三節 醫易果
    第四節 醫易義
    《周易》架構層剖析
    第一節 《易經》組件龍點睛l
    (一)卦、曼、辭——《易經》的基本組件
    (二)卦——易的
    (三)殳——卦的
    第二節 《易傳》釋經虎添翼
    (一)裁斷卦義參《彖傳》
    (二)卦爻辭釋考《像傳》
    (三)解說乾坤《文言傳》
    (四)哲理發揮《繫辭傳》
    (五)八卦像義《說卦傳》
    (六)卦列有序《序卦傳》
    (七)雜糅眾卦《雜卦傳》
    第三節 《周易》映世境多稜
    相摩相蕩卦示醫
    第一節 太極一兩儀一四像一八卦
    (一)從太極到八卦的義蘊
    (二)從太極到八卦的演進
    第二節 六十四卦位義參量
    (一)上下之位
    (二)前後之位
    (三)內外之位
    (四)剛柔之位
    (五)像形卦位
    (六)旁通卦位
    (七)反像卦位
    (八)交對卦位
    (九)內互之卦
    (十)動變之卦
    多端變化爻啟醫
    第一節 簡明陰陽爻g
    第二節 復雜爻位變
    (一)爻位土下
    (二)天人地位
    (三)陰陽之位
    (四)上下同位
    (五)得位與否
    (六)責賤之位
    (七)居位尊賤
    (八)得中與否
    (九)順逆承乘
    (十)朋比為鄰
    (十一)遙相呼應
    (十二)爻位吉兇
    卦爻立像以盡意
    第一節 卦爻構模一大干世界一卦裝
    (一)設卦以盡情
    (二)繫辭以盡言
    第二節 卦爻活看——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曼位分析法
    (二)取像會意法
    (三)德行義理法
    醫學心鋻《易》中藏
    第一節 “生生之謂易”——全嫩之謂醫
    (一)生生之道
    (二)生生之醫
    第二節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變而能通得醫真
    (一)天人氣變
    (二)醫像各變
    (三)圓機活變
    (四)治隨機變D。
    第三節 後續篇將要展開的話題
    (一)“一陰一陽之謂道”——妙通隅陽之謂醫
    (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器合一謂中醫
    (三)“立像以盡意”——援泉以說醫
    (四)“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明理通道醫境現
    溫故以啟新
    第一節 《周易》基本知識鞏固ll
    (一)經與傳
    (二)卦與爻
    第二節 學《易》主要學什麼?
    道之篇
    第一節 可道之道
    (一)本原之道
    (二)規律之道,
    第二節 中醫是否講道理?
    (一)道與理有何區別?
    (二)格物致知道理明
    體天之道
    第一節 宇宙之演
    第二節 歷法之式原醫之道
    第一節 天人之道
    (一)天人之應應於醫
    (二)宇宙之模模示醫
    (三)歷法之印印在醫
    第二節 氣之道
    (一)道以氣為本
    氣論VS原子論
    (三)一氣貫中醫
    (四)中醫研究vs研究中醫
    第三節 陰陽之道
    (一)太極圓通醫道顯
    (二)先天八卦陰陽演
    (三)十二消息卦參研
    (四)胴陽相推道理衍
    第四節 五行之道
    (一)後天八卦時空現
    (二)五行變通盡其利
    為醫當如何“法”道
    第一節 中道Vs西學
    第二節 通道明理必由路
    參考書目

    媒體評論

    中醫最忌空談。高談闊論,似意境深遠,但若不落到應用實處,則成霧裡看花。所以《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尋回中醫神2:像之篇》的寫作宗旨有二:一是簡易明白;二是從實用著眼。
    兩本書對與中醫相關的《易》、《道》內涵進行重新審視與透徹闡發,對《像》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淨化工作深入淺出,令人耳目一新。

    《尋回中醫神1:易之篇.道之篇》
    《易》的思維方式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邏輯與形像相合、透徹與混沌相映、宏觀與微觀相參、動態與靜態相襯、形而上與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體地把握全局。
    《易之篇》主要從《易》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知識入手,從兩儀、四像、八卦到六十四卦,層層揭開卦爻關繫,並與醫學內容相互印證,最終落到醫學實踐的運用上,企望授人以漁。
    《道之篇》主要從天人之道、氣之道、陰陽之道、五行之道多角度進行發揮,具涉太極圖、陰陽關繫、十二消息卦、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髒器法時和納音五行應用等方面,將諸般妙想都穩穩立足於氣-陰陽-五行化的天人之道與證之有效的臨床實踐中,盼能撥雲見日。

    在線試讀
    緣起
    為什麼中醫人常覺得現時的中醫有所變味?這裡面似乎失落了些什麼。
    中醫到底失落了什麼?神!
    神?它是人體之神的最深層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動比作一座海島神就如綿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這就帶出下問:
    現今常見露出水面的醫學知識是否就是中醫學的全部?
    中醫人為什麼常覺得現在的中醫有所變味?
    中醫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記—醫學知識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現今的學醫者、為醫者心中還烙下多少?
    這些,實際都歸結到中神”上!
    然而中神”在哪?在中華文化中!在中國人-中醫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中!
    毋庸諱言,近現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學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對中華傳統主流文化采取了“浮雲”化的態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認同西醫之理,皆因我們所受教育中的數、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設已為接受西醫做好了知識上的充分準備及思維方式上順習。但中醫有這樣的文化鋪墊嗎?試想,如果有,又如何?難道陽虛、氣虛、血瘀、濕阻這些名詞真比“血卟啉病”、“嗜鉻細胞瘤”等更難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國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與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這些中華文明的精神支柱我們接觸過多少?“精華”、“糟粕”之議時有所聞,但見貶時多來譽時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國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如果說,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母體文化,則捫心自問,除了認識中文,我們真的會用母體文化的方式來思考嗎?

    緣起
    為什麼中醫人常覺得現時的中醫有所變味?這裡面似乎失落了些什麼。
    中醫到底失落了什麼?神!
    神?
    它是人體之神的最深層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動比作一座海島神就如綿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這就帶出下問:
    現今常見露出水面的醫學知識是否就是中醫學的全部?
    中醫人為什麼常覺得現在的中醫有所變味?
    中醫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記—醫學知識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現今的學醫者、為醫者心中還烙下多少?
    這些,實際都歸結到中神”上!
    然而中神”在哪?在中華文化中!在中國人-中醫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中!
    毋庸諱言,近現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學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對中華傳統主流文化采取了“浮雲”化的態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認同西醫之理,皆因我們所受教育中的數、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設已為接受西醫做好了知識上的充分準備及思維方式上順習。但中醫有這樣的文化鋪墊嗎?試想,如果有,又如何?難道陽虛、氣虛、血瘀、濕阻這些名詞真比“血卟啉病”、“嗜鉻細胞瘤”等更難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國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與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這些中華文明的精神支柱我們接觸過多少?“精華”、“糟粕”之議時有所聞,但見貶時多來譽時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國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如果說,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母體文化,則捫心自問,除了認識中文,我們真的會用母體文化的方式來思考嗎?
    中醫在現代有一個罪名,就是現代人看不懂。這成了中醫需要現代化、科學化的理由之一。這是中醫之錯還是教育之誤?下板子時是否要先弄清楚?
    在這樣一個缺少中國文化的文化環境中,中醫學幾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為本國文化有機部分的中醫,在學習的時候居然會讓人產生文化隔閡感,實在令人困惑。在毫無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中醫,用中醫,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再努力也僅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今人對“知”的理解,常常局限在“知識”範疇,這實是西式的理解。“知”的本意應是“知性”,包含了智慧與知識,即道與理並舉。中醫與西醫的區別要點就在於:西醫本質上沒有求道的欲望,故為說理之醫學;中醫是以理證道,以道統理,道理合一的醫學。因此,借鋻西方思維無妨,但崇拜就大可不必!以此來全面取代東方思維就更行不通。因為中醫不純粹是知識之學,它更接近智慧之學。
    中醫並非“醫學”、“醫術”或“醫技”所能涵蓋,這些僅是露出水面的知識部分;中醫更大的氣像在其“醫道”,這纔是“深海下的海床”。
    回顧中醫近些年在這樣“化”、那樣“化”中走過的路,大多追求的是致小知的“理”,而忽視了充滿靈氣的全體上致大知的“道”。活生生的天人之道僅僅被理解為格式化的知識體繫或供熟練操作的術、技。以淺評深、以今審古、以西範中、以物觀人、舍證就病逐成業界時尚。其中不少操作實際是以西醫之理,生吞中醫的道與理。或棄中道,從西理。這類方法能否在不失中醫內涵的前提下求得真知?應是簡單的邏輯問題。
    須知“研究中醫”不等於“中醫研究”!
    近現代,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人們眼界大開,越來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與復雜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人們已從最初對還原論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驚訝中逐漸冷靜下來,並不斷反思。線性、簡單性、分割性、靜態性思維難以完全解決復雜性繫統問題也漸成共識。既然還原論思維不可能完全認識復雜世界的所有層面,因此,以之作為判斷一個學科或一種思維方式是否科學的標準,其不合理性就顯而易見。
    若從還原論視角看,中醫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若從“中醫研究”角度看,就不見得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中醫體繫理論自洽,邏輯順達,臨床實用,且經數千年檢驗。在價值的今天,科學也解讀。中醫,難道就不可能是主流科學之外的另一種科學形態?一門以古貫今的復雜性科學?
    現今“失中道”、“循西理”的運作已導致中醫自身理論某種程度的異化,這種異化又導致中醫臨床一定程度的弱化與西化。中醫的軀干雖在運神漸已失落。不少有識之士指出,現時的中醫是“表面輝煌,內涵萎縮”,國醫大師鄧鐵濤把這種現像稱作“泡沫中醫”,因為“在五顏六色的表像下面,已經沒有了中醫的內涵。”一針見血。
    我們常聽到:中醫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或代表。但如果中醫本身的文化含金量在不斷地減少或被減少,它還如何代表?
    中醫學一個最可怕的可能結局是什麼?-邯鄲學步!不倫不類的異化纔真真可使本來包含科學內核的中醫變得不那麼科學了。因為,其內部都不能自圓其說,還談何能令人信服?
    近現代中醫出現“學術心靈”的六神無主而處百年困惑之中,實源於本土文化上的斷根及對外來文化的過度膜拜上。
    因此,中醫要復興,中醫人要真正把握中醫的精髓,就須尋回中醫神!
    筆者多年來常對海內外不同對像以易、道、像、數、時、神、和等範疇的觀念或原理詮醫,較之純就教材而教得心應手得多,習者也非常受落。他們的體會是:圖文並舉,就圖理明,理雖深可淺出,道似遠而實近,至繁之見可成至簡之括,闡道說理必附實例,理透則行明,所闡所發,多有古著為本,並非杜撰。
    好玩的是,當筆者一用太極圖、河圖、洛書、干支、卦像來闡述醫理時,習者的表情往往變化甚豐:初為錯愕—驚訝—不解—一臉無辜,潛意識當然是:這不是迷信的東西嗎?為什麼與中醫有關?但當以之將醫理簡明、形像、意蘊無窮又精到地解釋完後,他們的表情往往轉為感慨、興奮、嘆服!轉而發問:如此理簡味原的思維方式為什麼教材少見?越是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聽完後往往越有感慨—為什麼我們感覺這纔是真正的中醫,以前學的東西大多似乎隻在皮肉而未及內裡精髓?
    雖然筆者對教學有些自信,但我想觸動聽者,尤其是有臨床實踐者的絕不僅僅是口纔,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態的中醫精神內核,這易使習者有一種學問尋回根的踏實感。
    由是筆者不斷得到建議或受到催促,何不將所言所論形成文字?
    但說時容易做時難,以上每一範疇,有哪一個不是見仁見智,話題多多,是非不斷,甚至地雷滿布的?
    然感當代的醫書多優於對知識的篩選、充實與繫統化,卻往往弱於與“深海下的海床”接氣。而中醫要走出誤區,把握本真,開拓視野,則中醫人本身素質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這些均需古文化知識的充實,思維方式的引導,原味中醫的體悟神的尋回。
    既自以為略窺接氣門徑,前又有劉力紅博士《思考中醫》的開路,重校《圓運動的古醫學》的啟示??????人們開始尋找中醫的真諦,中醫再見復興之浪。則何不放下榮辱之心,不揣淺陋,隨本心所指,以心證道,冀所書所寫能在中醫復興浪潮中再推波助瀾?恰逢出版社來約稿,一拍即合!
    現以《易》、《道》、《像》、《數》、《時》、《神》、《和》等一氣相牽又可各自發揮的範疇來下筆,不但利於內容的鋪陳與展開,亦方便旁及百家之學以頻接中華地氣。更可形成開放式結構,便於在聽取讀者意見後不斷補充、更正、修改、完善。甚至可隨時補充討論的範疇。
    是次先出版《易》、《道》、《像》三篇,餘篇在思考、整理之中。
    ……
    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與動力源頭,基於中醫的現狀與發展之需,在傳統主干上挖掘自身內蘊,不斷自我完善實應是目前中醫研究之最需。《易》、《道》內涵的重新審視與透徹理解,《像》思維的外拓與深化、細化、淨化應是一條可行之路。中醫人應撥開迷霧,以清風明月胸襟,開拓出學科未來發展的海闊天空氣像!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