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撥開迷霧學中醫2——《靈樞經》針灸入門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144-208
    【優惠價】
    90-130
    【作者】 王偉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24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232463
    作者:王偉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本書為《撥開迷霧學中醫》的第2輯。在第1輯中,作者帶領讀者,撥開思維中的迷霧,學習中醫經典智慧,領會經典所傳載的天地之道。第2輯主要根據作者閱讀《靈樞經》的體會,講解《靈樞經》中的針刺之道。 
    內容簡介
          本書為《撥開迷霧學中醫》的第2輯。在第1輯中,作者帶領讀者,撥開思維中的迷霧,學習中醫經典智慧,領會經典所傳載的天地之道。第2輯主要根據作者閱讀《靈樞經》的體會,講解《靈樞經》中的針刺之道。全書共分八章。一到三章,從《靈樞經》的天地觀、人體觀、疾病觀開始講解,一步一步帶領讀者回歸《靈樞經》中的思維。四到七章,主要講解《靈樞經》中對骨、筋、脈、肉、皮等的認識和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第八章,主要從理論上強調中醫思維的重要性。本書在理論上以《靈樞經》的天地思維為主,在技法上以《靈樞經》的小針體繫為主,並雜糅《素問》中關於針灸的知識。希望讀者讀完本書,能夠從心裡真正喜歡《靈樞經》,贊同《靈樞經》的天地思維,回到本真的狀態去觀察疾病。
    作者簡介
     王偉 
    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精研《內經》《傷寒論》,臨床善用古方與微針治療各科雜癥,獲得良好的群眾口碑。
    前言
    緣起 無意中看到書架上已經有些塵土的針灸書籍,回想起自己學習針灸的經歷,還是用那句老話來形容“瘋三年癲三年,瘋瘋癲癲又三年”。讀大學期間學習完教科書的針灸基礎課程,我便迫不及待地學習各種醫書中的經驗,圖書館針灸專欄的書籍一本接著一本的讀,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每天睡前看一遍白天做的筆記,感覺收獲滿滿的,筆記中充滿了各種的經驗,各種的絕招,各種的特效穴,各種的特效手法。我每天早晨起床洗刷完後件事便是背誦各種針灸歌賦,每天感覺可充實了。我現在記得當時的筆記還做了一些分門別類,我曾把我看到的所有針灸書籍中關於腰疼的治療經驗總結到一起,各種腰疼部位的特效穴,各種腰疼類型的分析與選穴,有些久治不愈的腰疼還要考慮到的可能性,還有某一門派的特效穴,還有腰疼的各種創新針法等等。可是一給親戚朋友治病我就傻眼了,除了少數的經驗是有效的甚至是特效的,大部分治法的效果都不理想,稍微嚴重點的腰疼都需要成月的治療,且治愈率並不高。尤其是很多新時代的創新針法,針灸就像注射麻醉藥一樣,針灸當時很管用,很快就恢復老樣子,對大部分疾病沒有長久的療效。如果在當時有人跟我說我學的針灸是經驗醫學,我一定跟他據理爭論。我現在靜下心來看那些完全就是經驗醫學,看看我背誦的各種歌賦,都是哪疼對應針刺的穴位,“腰背委中求”這就是經驗。把腰疼分為幾個辨證類型,每個類型對應一組針灸穴位,理論是理論,臨床是按經驗分型,從種種表現看這種針灸就是經驗,而且是不很管用的經驗。      緣起
         無意中看到書架上已經有些塵土的針灸書籍,回想起自己學習針灸的經歷,還是用那句老話來形容“瘋三年癲三年,瘋瘋癲癲又三年”。讀大學期間學習完教科書的針灸基礎課程,我便迫不及待地學習各種醫書中的經驗,圖書館針灸專欄的書籍一本接著一本的讀,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每天睡前看一遍白天做的筆記,感覺收獲滿滿的,筆記中充滿了各種的經驗,各種的絕招,各種的特效穴,各種的特效手法。我每天早晨起床洗刷完後件事便是背誦各種針灸歌賦,每天感覺可充實了。我現在記得當時的筆記還做了一些分門別類,我曾把我看到的所有針灸書籍中關於腰疼的治療經驗總結到一起,各種腰疼部位的特效穴,各種腰疼類型的分析與選穴,有些久治不愈的腰疼還要考慮到的可能性,還有某一門派的特效穴,還有腰疼的各種創新針法等等。可是一給親戚朋友治病我就傻眼了,除了少數的經驗是有效的甚至是特效的,大部分治法的效果都不理想,稍微嚴重點的腰疼都需要成月的治療,且治愈率並不高。尤其是很多新時代的創新針法,針灸就像注射麻醉藥一樣,針灸當時很管用,很快就恢復老樣子,對大部分疾病沒有長久的療效。如果在當時有人跟我說我學的針灸是經驗醫學,我一定跟他據理爭論。我現在靜下心來看那些完全就是經驗醫學,看看我背誦的各種歌賦,都是哪疼對應針刺的穴位,“腰背委中求”這就是經驗。把腰疼分為幾個辨證類型,每個類型對應一組針灸穴位,理論是理論,臨床是按經驗分型,從種種表現看這種針灸就是經驗,而且是不很管用的經驗。

         我曾經問過很多針灸專家,按古代醫案的記載針灸治病都是幾次就治好,現在針灸為什麼需要按療程治療,且療程都很長,我甚至大膽猜測很多腰疼病人的康復是病人注意休息自愈的,與針灸沒什麼關繫。他們的答案大概兩種,要麼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要麼說古代醫生隻記載特效的個案,有文學誇張,甚至曾經有好友直言,任何一個中醫隻要把他的特效醫案收集起來稍加演繹彙編成經驗集,都可以把自己包裝成神醫。我當時堅信針灸一定有一套很深的理論,大部分針灸經驗集都太膚淺,我要學習高深的針灸,所以我什麼玄看什麼,什麼高深就信什麼,河圖洛書、周易、道家秘傳、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各種玄妙的理論我看的都津津有味。我記錄了兩個版本的子午流注開穴的方法,兩種方法都說自己是正宗的,可是按兩種方法取穴,同一時辰取穴不同,這真給臨床的取舍帶來太大的問題,像這樣矛盾的理論我掌握了很多,也走訪了很多傳說中的神人。我懂的越來越多,針灸療效卻越來越差,跟同行聊天我能天南海北的誇誇其談,隻會紙上談兵不敢真正治病,知識與療效差太遠。我開始痛恨這些騙人的經驗與騙人的理論,我開始懷疑針灸,我放棄了針灸專業,研究生時期我選擇了學習《傷寒論》,大約有兩年多沒踫過針灸。

          在研究生學習《傷寒論》期間,各種的巧合促成我發現了《靈樞經》中的人迎氣口診脈法,這就像一個突破口一樣讓我初窺《靈樞經》的門庭,我開始一遍一遍地翻看《靈樞經》,心裡積蓄的亂麻一點點解開,我始終記得我剛開始依葫蘆畫瓢一樣的運用《靈樞經》的思維針灸,病人針刺之後驚喜的眼神,我開始對針灸有了信心。這麼多年越讀《靈樞經》心裡越開朗,我學了這麼多年的理,甚至為了追求完美的理我每天都在讀書,我拼了命地學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狀態,我這麼多年都沒有放下心來感受天地之道,我習慣了用各種復雜的理論來理解針灸,卻忘記了用真誠的心來感受經典,真是可悲。

          現在,我越來越喜歡《靈樞經》,喜歡放松下來吟誦《靈樞經》,讓經中的文字帶領我感受天地之道。這個道是天地的規律,是亙古不變的法則,百姓日用而不知,隻需要靜下心來就能體會到,而且隻能被發現不能被創造或改變。《靈樞經》沒有冗雜的理論,沒有天馬行空的奇談,完全的真實,它不是告訴你包治百病的方法,它教給你客觀地觀察與體會事物,繫統地教授如何客觀地看待世界、看待人體、查找病機、調整氣機。

         我寫此書,反復猶豫很久。《靈樞經》美的不是某一病的具體治法,而是其純真的思維,我特別擔心讀者會讀完此書後認為掌握了我要表達的技法,然後將本書所講授的針法嫁接到自己已有的思維體繫中,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讀者能夠從心裡真正喜歡《靈樞經》,贊同《靈樞經》的天地思維,贊嘆這種思維方式的純真唯美,回到本真的狀態觀察疾病。本書在理論上以《靈樞經》的天地思維為主,在技法上以《靈樞經》的小針體繫為主,並雜糅《素問》中關於針灸的知識。我讀《靈樞經》並將其用於實踐並未達到我認為的完美,我會繼續完美我的思維,因此本書的很多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可能會推翻,我寫本書的目的也是鬥膽輔翼《靈樞經》,讓讀者借助本書能夠與《靈樞經》的思維相接。當你真正陶醉於《靈樞經》時,如果發現本書有很多錯誤,太多的曲解經典,那我會感覺無比欣慰。

          中醫不是經驗的總結,也不是理論上的推論或哲學上的假說,中醫是以本真的狀態觀察世界與人體。
    在線試讀
    第二章 《靈樞經》的人體觀 人體是超級復雜的巨繫統,從微觀上研究人體的難度比數出大海中的沙子數量還難百倍,若要詳細到極致的微觀記錄人體一秒鐘的代謝,我相信即使有一臺超級計算機也是不夠用的。這一切的變化古人說就像浮雲一樣,再深的深淵都有方法測量深度以記錄,而浮雲的變化我們是沒有辦法詳細的記錄。如果在細節上投入精力來研究人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洞,無論你投入多少,後的產出相比人體來講也太微小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放松下來,不要一門心思地往裡鑽,跳出人體的限制來觀察,讓自己沒有局限,思維與天地同寬廣來觀察人體,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變化的內部規律,我們稱這個規律為道,掌握這個道纔能真正地把握人體的變化。現在讓我們放下以前的知識,繼續靜下心來,用純淨的眼睛觀察人體。
    人體的組成
    《靈樞經》的作者們用真實的沒有掛礙的心來觀察人體,這就需要放下我們的一切知識來觀察人體。再次叮囑一下,在觀察人體前,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工作,不需要打通任督二脈,不需要練就透視眼的超能力,也不需要記住什麼秘傳口訣,這些都妨礙我們真實地觀察人體。放松下來觀察人體,古人得出了一個人體組成的結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下面我們來仔細體會這個結論。                                                           第二章  《靈樞經》的人體觀
         人體是超級復雜的巨繫統,從微觀上研究人體的難度比數出大海中的沙子數量還難百倍,若要詳細到極致的微觀記錄人體一秒鐘的代謝,我相信即使有一臺超級計算機也是不夠用的。這一切的變化古人說就像浮雲一樣,再深的深淵都有方法測量深度以記錄,而浮雲的變化我們是沒有辦法詳細的記錄。如果在細節上投入精力來研究人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洞,無論你投入多少,後的產出相比人體來講也太微小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放松下來,不要一門心思地往裡鑽,跳出人體的限制來觀察,讓自己沒有局限,思維與天地同寬廣來觀察人體,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變化的內部規律,我們稱這個規律為道,掌握這個道纔能真正地把握人體的變化。現在讓我們放下以前的知識,繼續靜下心來,用純淨的眼睛觀察人體。

                                                                  人體的組成

         《靈樞經》的作者們用真實的沒有掛礙的心來觀察人體,這就需要放下我們的一切知識來觀察人體。再次叮囑一下,在觀察人體前,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工作,不需要打通任督二脈,不需要練就透視眼的超能力,也不需要記住什麼秘傳口訣,這些都妨礙我們真實地觀察人體。放松下來觀察人體,古人得出了一個人體組成的結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下面我們來仔細體會這個結論。

          人生活在天地間,天地通過空氣、水、食物等供養人體。古人認為雖然人是由父精母血結合而生,但養育著人體的卻是天地,古人非常感謝天地的養育稱天為父,稱地為母。可以說我們人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天地的養育。天地不僅養育了人,也養育了生活在天地間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物質,人的一切實體物質基礎均源自天地,因此人體與天地都是按共同的規律組成的。我們放松下來觀察人體的組成,人體由深到淺的組成:骨、筋、脈、肉、皮。骨是人體堅硬的組成部分,像岩石一樣支撐著人體的框架;筋就等同於現代西醫解剖學中的大部分骨骼肌,像樹根一樣有韌性有力量,筋抓附並固定著骨的位置,使骨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肉大約等同於現代西醫解剖學中的脂肪、組織液和比較松軟的肌肉,肉就像大地的土壤一樣儲存水與營養物質,滋潤全身各個外在肢節與內在器官;皮覆滿人體,保護內裡的各個器官,像地面的一層草一樣固護著人體,調整著人體氣的出入;還有重要的脈,古人亦稱為經絡,由經脈、絡脈、浮絡等組成,就像自然中流動的水一樣,運輸營養物質到人體的各個器官。總體來說人體的結構:“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這裡我們首先要認識清楚:《內經》裡所言的肌或肌肉就等於肉,非西醫解剖學的肌肉。西醫解剖學的肌肉中主管運動的骨骼肌是《內經》裡認為的筋。中醫對筋和肉的區分不是通過顯微鏡,而是通過肉眼直接的觀察與感受。筋的特性是富有彈性、韌性,可伸縮,肉的特性是綿軟滋潤。強健的、伸縮性強的肌肉為筋,松軟的為肉,如腹肌、舌肌、口唇等這些柔軟的肌肉古人認為是肉。《靈樞經》中很多篇章介紹這些實體的分布規律,如《骨度第十四》詳細記錄了每一塊骨的長度;《經筋第十三》詳細記錄了人體筋的走行;《經脈第十》詳細記錄了人體脈的走行;《經水第十二》詳細記錄了每條脈的容量大小與走行深淺;《脈度第十七》詳細記錄了每條經脈的長度;《根結第五》詳細記錄了浮絡的走行……這些我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逐一討論。

           人體由骨、筋、脈、肉、皮組成,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骨的作用為堅硬的支撐,為人體的基礎,骨隻有在正的位置堅硬的支撐,其他部分纔能正常的工作,骨高肉滿者壽,骨塌陷則容易早夭(具體詳見《壽夭剛柔第六》)。筋的作用為屈伸,筋宜適度的柔軟有力,如此則能緊緊地抓附骨節,使人體活動自如,筋過柔弱則無力緊固骨節,筋過堅硬則關節不能拉伸到位。肉的作用為濡潤與儲蓄營養,所有人體的膏脂,髒腑之間與骨節之間充滿了流動的起到潤滑作用的黏液,還有比膏脂稍微堅硬一些主要起儲蓄營養作用的肌,這些統稱為肉。肉宜適度堅硬而充滿地附著於肌肉與骨骼為好,肉過堅則壅滯氣血,生痰生濕,肉過松懈或枯竭則不能濡養內裡的肌肉骨骼,若肉松懈到大肉脫骨則病危。皮的作用為固澀,如衛士般堅守於外,防止外邪入侵,皮宜厚薄適宜,毛孔開合自如,皮過堅毛孔不開,則內裡氣不得外散而內熱,皮過薄汗孔敞開,則皮膚衛外不利,內裡之氣過度外耗而使內部虛弱。經脈就像大自然中的水液一樣無處不在,其主干為十二正經,十二正經的氣血出溜注行入,分布於人體的皮肉筋骨,使得皮肉筋骨正常運作,經脈之間有十五大絡聯絡表裡,還有每條經脈分出無數的浮絡、孫絡布散於體表,幫助皮膚衛護人體。狹義的經脈病就是指根本原因為十二正經與十五大絡內部氣血運行不利而引起的病,廣義的經脈病是將經絡所經過的一切骨筋脈肉皮病都稱為經絡病,即是說隻要不是病在髒腑的一切外面的病都稱為經脈病,《經脈第十》中所記載的經脈病為廣義的經脈病,本書後文所提到的病在脈都是狹義的脈。人體的大部分的變化都可以通過調整經絡氣血的分布而得以糾正,故而經典雲:“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下面我們繼續沿著古人的思維深入認識人體。天地之氣滋養著人體,在這種氣的滋養下組成人的外在形體:骨、筋、脈、肉、皮。外在形體的精華物質聚集到胸腹腔內形成五髒:肝、心、脾、肺、腎。如同百川歸海一樣,外在的形體能量流入胸腹腔內形成五髒,筋聚到了內裡形成肝;脈聚到了內裡形成了心;肉聚到了內裡形成了脾;皮聚到了內裡形成了肺;骨聚到了內裡形成了腎。這裡必須說明,《靈樞經》中所說的肝、心、脾、肺、腎不等同於西醫解剖學的髒器,有些雖然實體相近,但功能上不同,不可混淆。五髒為實體髒器,五髒之外還有五個空腔髒器,膽、小腸、胃、大腸、膀胱,這些空腔髒器古人稱之為腑,五腑依附於五髒,亦是形體精華聚合而成。

           五髒五腑之精華上注於頭而形成人體的五官:目、舌、口、鼻、耳。肝之精華上注於目,眼睛很有韌性,像個筋疙瘩,為肝、筋之所聚;心之精華上注於舌,舌很柔軟靈活,血管非常豐富,為心、脈之所聚;脾之精華上注於口唇,口唇很肥嫩,綿軟如膏脂,為脾、肉之所聚;肺之精華上注於鼻,鼻為肺之外門,為呼吸通道的一部分,鼻翼像肺,為肺、皮之所聚;腎之精華上注於耳,耳為軟骨,為腎、骨之所聚。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五官長相的大小高低等來判斷其先天五髒的堅脆與大小,知道這個人易得什麼疾病,從而來指導養生。我們也可以通過五官的顏色變化判斷五髒的受邪情況,判斷受邪的輕重,指導針灸治療。繫統論述詳見《五閱五使第三十七》《衛氣失常第五十九》,還有一些零散的知識散在《靈樞經》的各個篇章,如《口問第二十八》《師傳第二十九》等。

                                                                    天人合一下的人體

          知道了人體的組成,下面要靜靜地感受天地四時變化對人體的影響。這個影響每個百姓都知道,而缺少的是覺察,這個影響直觀的表現就是天冷了渾身哆嗦,天熱了大口大口的喘氣,在潮濕的地方待久了人就會變懶,就這麼簡單,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更精細的覺察。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感受一下我們處於五種氣與食用五種味之後人體的變化。春天風氣大,人生活在風大的環境裡,會感覺到風的動性,古人形容風的特性為開洩,風能穿透皮膚,直達肌肉,肌肉會自然拘緊,使肌肉得到鍛煉而更加強壯,因此春天氣在筋,春氣通於肝。夏天火氣大,人生活在高溫的環境裡,會感覺到火的狂熱,適度的高溫使人體代謝加快,脈搏膨脹,血氣滿溢,因此夏天氣在血脈,夏氣通於心。長夏濕氣大,人生活在稍微潮濕的環境裡,會感覺非常懈怠,肌肉松懈,膏脂不化,因此長夏氣在肉,長夏氣通於脾。秋天燥氣大,人生活在相對干燥的環境裡,皮膚會干燥變厚,腠理密閉以保存內裡的水氣,因此秋氣在皮膚,秋氣通於肺。鼕天寒氣大,人生活在寒冷的環境裡,氣自然內收,使骨髓滿溢以抗寒,因此鼕氣在骨,鼕氣通於腎。經典中很多篇章描述了人體隨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經過鼕、春、夏、長夏、秋,人體的氣血也由深到淺的分布。

          天地對人體的影響不僅來源於天的四時氣,還來源於地的五味。“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學中醫就要體會五味對人體的影響。這裡有個前提,下面所說的五味的範圍為我們日常飲食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中草藥的五味偏性大,對人體的影響與食物不同。我們喫酸味的食物,會使全身氣脈拘緊,使肌肉拘緊,強壯肌肉,故酸入肝,想一想喫酸梅的感覺;我們喫苦味的食物,會使氣血動性增加,氣血健旺,故苦入心,想一想喝咖啡的感覺;我們喫甘味的食物,會使人體肌肉松懈,氣血懈怠,脂肪增多,故甘入脾,想一想喫奶油的感覺;我們喫辛味的食物,會使氣血偏於向外運行,使氣血運行偏向皮膚,皮膚潤澤,故辛入肺,想一想喫辣椒的感覺;我們喫咸味的食物,會使人體氣血凝滯,會使人體堅硬,使氣內斂入骨,故咸入腎,想一想喫一口生蠔的感覺。淡淡的五味養五髒,五味過極或長時間偏食則害五髒,這些規律詳細記錄於《內經》的許多篇章中,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素問•五髒生成論》《素問•宣明五氣》等。關於不能作為食物的天地間其他本草對人體的影響,《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有詳細的論述。

          除了天的四時與地的五味對人體的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人的情緒。淡淡的七情能養五髒,七情過激則害五髒。淡淡的怒而不是生氣,有點類似被鼓舞的感覺,這種怒會使肌肉適度緊張,強壯肌肉,故肝在志為怒;淡淡的喜,高興而不過分,這種喜會使血脈暢通,血氣滿溢,故心在志為喜;淡淡的思,思慮而不殫精竭慮,這種思會使氣血運行變緩,肌肉松軟,脂肪堆積,故脾在志為思;淡淡的悲,憐憫而不是痛哭流涕,這種悲會使氣外散,體內之氣外散於皮膚,故肺在志為悲;淡淡的恐,敬畏而不特別害怕,這種恐會使氣內斂,使身體堅硬,使氣收引至骨,故腎在志為恐。

          對人體氣血影響的就是外在的四時氣,飲食的五味偏性,還有七情的波動,這些因素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人體。還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如勞動對人體氣血有影響,久行、久視、久坐、久臥、久立也有影響,房勞過度、饑飽失常、熬夜、外傷、蟲蛇咬傷等也有影響。對人體的這些影響在經典中有詳細記載,我們要仔細閱讀並認真感受。

                                                             健康狀態下的人體

          人在天地間,天地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健康狀態的人體自然不應該用固定的指標來衡量。古人認為健康的人體就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一方面這些變化是順應外界變化的,另一方面這些變化不偏離中和。春天人體氣血會偏向肝筋,早晨一起床人體氣血也會微微偏向肝筋,人處在風大的環境會微微偏向肝筋,喫了酸性的食物會偏向肝筋,生氣人體會微微偏向肝筋,這種偏向隻是微微的偏向,不偏離中和。外環境改變了,人體能順著環境的變化而適度變化。

          人健康的生活狀態,不是每天都處於外環境不變的無菌環境中,恰恰相反,人應該生活在春夏秋鼕四時變化的大環境裡,在變化的環境裡來養育我們的五髒。人體能夠適應風寒濕燥火不同的環境,並在不同的環境裡鍛煉成長了不同的髒器,但對於過極的這五種氣我們需要適度躲避,鼕天寒氣過極我們就多穿點衣服,夏天就少穿衣服,太干燥了就多喝點水,太潮濕了就多活動活動或多喫點辣等。世界上沒有哪一種食物有營養,有營養的生活方式是五味都喫一點,不能過極,這樣使五髒均得到滋養。每天該喫什麼一定是聽自己的,而不是聽專家的,自己在靜下心的狀態下想喫什麼就喫什麼。一定要注意:前提是靜下心,人處於恬惔虛無的狀態對食物的欲望纔是正確的。恬惔虛無不是指在情緒上對任何事都不起心動念,遇到外界的事物內心不起反應,這種非人的境界隻是理論上可達,現實中人的大腦隻要在工作,情緒自然隨之產生。恬惔虛無的健康狀態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淡淡的、不停變化的、豐富的情緒,怒喜思悲恐都淡淡的來一點,我們需要淡淡的怒表現為堅強的意志;淡淡的喜不是來自索取而是默默付出的快樂;淡淡的思表現為處處為人著想;淡淡的悲不是傷心而是對其他生命的慈悲;淡淡的恐是對王法、對天地法則的敬畏。如果某一天某一情緒過激,如大怒跟別人爭吵,或者放聲痛哭,隻要時間、空間改變了,我們不糾結於以前的事,我們的情緒能恢復恬惔,如此亦無大患。

          健康的人體在適度的五氣、五味、五志的滋養下,五髒安定,五官聰麗,在形體上骨筋脈肉皮勻稱。健康人不應該僅僅追求肌肉的強健,不應該僅僅追求皮膚的光澤,不應該僅僅追求骨質的堅硬。對於一個肌肉萎縮、皮膚干枯的老年人骨質過分堅硬不是健康;對於一個愛好體育鍛煉的人,全身隻有成塊狀的肌肉而沒有相應的脂肪滋養不是健康。健康人應該是:“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不健康狀態的人體

          人一刻也未停止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我們不會感覺到任何的不舒服,我們不知不覺的生、長、壯、老,變化著,這些變化不是疾病。隨著歲數的增長,人體的骨骼鈣質會適當減少,大腦供血會減少,各項激素分泌也會減少,椎間盤會退行性改變,這一切的變化太多,發生於每一個細胞,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人體的不適歸因於這些變化,中醫學一直不主張干預這種正常的人生變化,也不認為人有能力干預這場變化,中醫不是對抗死神,而是順應天地。

          世界上沒有不變的事物,這是不變的真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能夠順應天地與人體的變化,人就會得病。當鼕天來了,或人處於寒冷的環境,或遇到恐懼的事情,此時人體的氣處於適度的收引,人體的這個狀態與外相應,可以說人體就處於健康的鼕的狀態,人不會感覺不適。但是當外環境變化,夏天來了,或人處於溫暖的環境,或處於喜悅的氣氛中,而人體卻沒有順勢調整,仍然處於鼕的狀態,這個人就會感覺不舒服,我們就可以根據偏離中和的輕重說這個人現在為鼕病、寒病、腎病。腎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越來越重,後發展為腎死;也有可能會因為腎病牽扯到其他髒器不能順應天地變化,這個就叫傳變,詳情請閱讀《邪氣髒腑病形第四》《素問•玉機真髒論第十九》等。如果外界過於寒冷,或人過於恐懼,使人體的氣過度收引,偏離了中和,這也是鼕病、寒病、腎病。如果人在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或恐懼,並沒有全身都收引,而是隻有一個局部過度收引,或是人體隻有一個局部接觸寒冷,或是人由寒冷的環境到溫暖的環境,全身都舒緩了而有一個部分仍然收引,這個局部的收引與整體不協調,病人表現難受亦是因局部收引導致,亦是鼕病、寒病、腎病。其他五髒病亦可以此類推。

          我雖已在前文囑咐放下知識體會經典,這裡還要再囑咐一下,《黃帝內經》中沒有腎陰虛、腎陽虛的概念,也沒有腎的生理病理。經典中的腎是一個像,一個與天地的鼕天與寒冷相一致的像,腎受邪不是外界因素導致腎的生理病理變化,而是人體的氣整體或局部處於收引的狀態。很多人擰著思維讀經典,每讀到經典的一句話就拼命地用現代人思維來解釋,有的越解越玄,別人聽不懂其所雲;有的總想對經典的一句話解釋出別人不知道的新意,別人聽了隻能感慨中醫怎麼說都有理。這樣擰著思維讀經典是一個非常耗費腦力的工作,讀不了多久大腦就會變成襁糊,後隻能感慨經典太高深,不能融入經典。希望讀者能放下後世的思維,放下知識,快樂地體會經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