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現代名中醫頸肩腰腿痛驗治概述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醫學
    【市場價】
    931-1350
    【優惠價】
    582-844
    【作者】 崔樹平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576932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7693206
    作者:崔樹平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對中國傳統醫學中對頸肩腰腿痛的認識及治療經驗都有獨特之處,近百年來,現代中醫名師對其從疾病的認識到對其治療及學術觀點都各具特色,並收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書旨在展示一代名中醫醫學家和國醫大師寶貴的醫療經驗,力求如實反映他們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詳盡概述一代名師成長及學術思想形成的足跡,多角度反映出作為我國著名中醫大師的成長歷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醫診斷類理論書籍,共分上、中、下及附錄篇,從不同層面概述了十二位現代名中醫治療“筋傷”和“頸肩腰腿痛”方面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特別是治療方法上的豐富經驗。上篇以中醫傳承的歷史回顧,介紹了《黃帝內經》兩千多年的繼承與發展。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後中醫的光輝發展之路,以及改革開放後40年的振興發展新征程。中篇重點介紹了十二位現代名中醫的學術思想及驗治案例;下篇為現代名中醫驗治概述;附錄篇收集整理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相關法規、文件,很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崔樹平,男,漢族,生於1958年2月,祖籍河南南召。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醫骨傷專業主任醫師,南陽崔樹平骨傷醫院院長,2000年中國接骨圖的制作人。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代表人物,《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中國骨傷》主編。榮獲世界文化協會授予的“愛因斯坦科學獎”“中國接骨學成就獎”“尚天裕教授的高度評價”“治療骨傷疾病,造福廣大人民”的贊譽。1995年參編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中華醫道·骨傷專輯》,2000年其研制的“骨炎康”獲國家發明專利,同年獲“美國愛迪生發明中心金質獎”。2015年獲“五一勞動獎”榮譽稱號。

    目錄
    目錄
    上篇:歷史的回顧,走振興發展之路
    中醫傳承的歷史回顧3
    70年的輝煌發展之路22
    守正創新 不忘初心26
    展望未來 走振興發展的新征程31
    中篇:現代名中醫的傳承與學術思想簡介
    國醫大師鄧鐵濤35
    國醫大師韋貴康39
    國醫大師石仰山67
    國醫大師朱良春86
    國醫大師孫樹椿99
    中西醫結合學家陳可冀院士117
    國醫大師施杞138

    目錄
    上篇:歷史的回顧,走振興發展之路
    中醫傳承的歷史回顧3 
    70年的輝煌發展之路22 
    守正創新 不忘初心26 
    展望未來 走振興發展的新征程31
    中篇:現代名中醫的傳承與學術思想簡介
    國醫大師鄧鐵濤35 
    國醫大師韋貴康39 
    國醫大師石仰山67 
    國醫大師朱良春86 
    國醫大師孫樹椿99
    中西醫結合學家陳可冀院士117 
    國醫大師施杞138 
    國醫大師郭維淮158 
    中醫學家秦伯未167 
    中醫大師崔樹平177 
    程莘農院士194
    下篇:驗治概述
    關於疼痛的概述205 
    中藥療法概述210 
    一、氣血調和療法210 
    二、活血化瘀療法224 
    外治法概述258
    一、牽引療法258 
    二、經絡療法266 
    三、推拿按摩療法288 
    四、傳統膏藥與經皮給藥療法300
    附錄篇:
    附件一 《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全文)311 
    附件二 《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2019年10月20日)318 
    附件三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15號323 
    附件四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解讀332 
    附件五 《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338
    參考文獻345
    後記347

    前言
    前言
    《現代名中醫頸肩腰腿痛驗治概述》一書收集傳承了兩位院士及十位國醫大師現代名中醫在臨床治療筋傷(軟傷)方面的經驗以及學術思想。
    肩頸以及腰腿痛是普通人群中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年人群風險尤為顯著,研究團隊呼吁人們應增強對肩頸、腰腿痛的預防意識,以減輕未來的健康及精神負擔。
    醫學界發表的一項研究對全球人口的肩頸痛負擔進行了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肩頸疼痛的人數,從1990年的1.643億增加到了2017年的2.887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將“肩頸疼痛”定義為:持續至少24小時的頸椎區域疼痛。根據研究中2017年數據分析,男性與女性相比女性肩頸患病率和發病率更高,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到70歲以後開始下降。在男性與女性中,患病人數分別在45~49歲和50~5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中國患肩頸痛的人數,每10萬人患病數近5000;年度發病率也在全球前三達1037.7萬/10萬人。從全球整體數據來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肩頸痛的負擔也更高,已成為普通人群中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2019年在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根據世衛組織“實現全民健康———傳統醫學”分論壇上發布的《2019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全球報告》、截至2018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在170個世衛組織會員中得到應用,範圍已遍布全球。

    前言
    《現代名中醫頸肩腰腿痛驗治概述》一書收集傳承了兩位院士及十位國醫大師現代名中醫在臨床治療筋傷(軟傷)方面的經驗以及學術思想。
    肩頸以及腰腿痛是普通人群中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年人群風險尤為顯著,研究團隊呼吁人們應增強對肩頸、腰腿痛的預防意識,以減輕未來的健康及精神負擔。
    醫學界發表的一項研究對全球人口的肩頸痛負擔進行了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肩頸疼痛的人數,從1990年的1.643億增加到了2017年的2.887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將“肩頸疼痛”定義為:持續至少24小時的頸椎區域疼痛。根據研究中2017年數據分析,男性與女性相比女性肩頸患病率和發病率更高,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到70歲以後開始下降。在男性與女性中,患病人數分別在45~49歲和50~5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中國患肩頸痛的人數,每10萬人患病數近5000;年度發病率也在全球前三達1037.7萬/10萬人。從全球整體數據來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肩頸痛的負擔也更高,已成為普通人群中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2019年在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根據世衛組織“實現全民健康———傳統醫學”分論壇上發布的《2019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全球報告》、截至2018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在170個世衛組織會員中得到應用,範圍已遍布全球。
    報告表明,截至2018年,在參與調查的世衛組織會員國中,109個會員國制定了關於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法律法規,107個會員國為傳統醫學設立了辦公室;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研究機構數量也在迅速增加,75個會員國設立了研究機構;此外,124個會員國制定了關干草藥的法律法規,125個會員國有草藥注冊繫統,78個會員國有對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服務提供者的監管,45個會員國將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納入醫療保險體繫。泰國莊甲勝皇家大學校長蘇·瑪麗說,泰國大多數西醫醫院接受使用針灸,中醫不僅在泰國有很好的前景,對全人類的健康都有很大好處。
    因此,本書對中國傳統醫學中對這些疾病的認識及治療經驗都有獨特之處,近百年來,現代中醫名師對其從疾病的認識到對其治療及學術觀點都各具特色,並收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書旨在展示一代名中醫醫學家和國醫大師寶貴的醫療經驗,力求如實反映他們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詳盡概述一代名師成長及學術思想形成的足跡,多角度反映出作為我國著名中醫大師的成長歷程。
    由於我們纔學疏淺在整理出版此書時難免有錯誤、遺漏,敬請同道及師長斧正。
    編者
    2020年6月

    在線試讀
    上篇:歷史的回顧,走振興發展之路
    中醫傳承的歷史回顧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世界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指南針(北宋)、火藥(唐代)及造紙術(東漢蔡倫)為世界的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傳統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理論體繫。科學的發展中告訴我們,任何理論的產生、形成,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歷史背景。《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早的一部經典著作,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樹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繫,奠定了中醫學的發展基礎。
    《內經》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療經驗,汲取和融會了古代哲學及自然科學的成就,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基本的課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繫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兩千餘年來,歷代醫家正是在《內經》所提供的理論原理、應用技術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創新,使中醫學術得到持續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這也是《內經》之所以被歷代奉為“醫家之宗”的重要緣由,及至今日,《內經》對中醫學術的研究發展及臨床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因此,越來越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重視。
    一、《內經》理論體繫的形成
    (一)形成條件
    科學史告訴我們,任何理論的產生、學科的形成,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如文化、科技發展的歷史背景,《內經》理論體繫的形成,同樣與當時社會的變革、哲學思想的滲透、自然科學技術的影響不可分割,作為醫學論文的彙編,《內經》的形成與當時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關繫更為密切。
    1.社會的變革,巫術的衰落
    春秋戰國時代是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的變革時期,生產關繫的變革,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繁榮,而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科學文化的發展。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政府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法律、度量衡制度。在思想上,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人們借助樸素的世界觀解釋自然界諸多現像。自然科學的發展,是人們和自然界鬥爭的記錄,它表明了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和控制在逐步地深化和提高,自然科學有利於人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抵御巫術等有神論思想的侵襲。

    上篇:歷史的回顧,走振興發展之路
    中醫傳承的歷史回顧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世界創造了輝煌的成就,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指南針(北宋)、火藥(唐代)及造紙術(東漢蔡倫)為世界的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傳統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理論體繫。科學的發展中告訴我們,任何理論的產生、形成,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歷史背景。《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早的一部經典著作,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樹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繫,奠定了中醫學的發展基礎。
    《內經》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療經驗,汲取和融會了古代哲學及自然科學的成就,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基本的課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繫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兩千餘年來,歷代醫家正是在《內經》所提供的理論原理、應用技術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創新,使中醫學術得到持續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這也是《內經》之所以被歷代奉為“醫家之宗”的重要緣由,及至今日,《內經》對中醫學術的研究發展及臨床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因此,越來越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重視。
    一、《內經》理論體繫的形成
    (一)形成條件
    科學史告訴我們,任何理論的產生、學科的形成,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如文化、科技發展的歷史背景,《內經》理論體繫的形成,同樣與當時社會的變革、哲學思想的滲透、自然科學技術的影響不可分割,作為醫學論文的彙編,《內經》的形成與當時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關繫更為密切。
    1.社會的變革,巫術的衰落
    春秋戰國時代是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的變革時期,生產關繫的變革,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繁榮,而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科學文化的發展。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政府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法律、度量衡制度。在思想上,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人們借助樸素的世界觀解釋自然界諸多現像。自然科學的發展,是人們和自然界鬥爭的記錄,它表明了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和控制在逐步地深化和提高,自然科學有利於人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抵御巫術等有神論思想的侵襲。
    巫術作為人類早期文化生活中的普遍現像,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認為巫術是先民們應對自然時所產生的行為反應,也是科學不發達的標志。戰國以後,唯物主義思想的逐步發展以及自然科學的日益發達,巫術逐漸衰落。醫學的事實教育人們,人患病之後,求助於巫術、占星問卜,乞望上帝、神靈解除疾病的痛苦,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醫學的發展成為時代的需要。《內經》的作者們衝破了封建迷信及神權思想的籠罩,旗幟鮮明地提出“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的觀點。《內經》的問世,是醫巫分道揚鑣的標志。
    2.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
    醫學史研究證明,有人類就有生活,有生活就有醫療實踐。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詩經》中載有許多古代疾病的病名和證候,以及防病保健方面的知識。《海經》中收載了100餘種藥物及30多種疾病。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大批西漢醫藥帛書,如《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五十二病方》等,收載了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的防治經驗及有關經絡等內容,足見《內經》成書前,醫家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另外,戰國時代,戰爭連年不斷,戰爭必然要死人,這為解剖學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人們有機會探索了解人體的形態結構。如《內經》中記載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內經》時代不僅對人體外部有了細致的觀察度量,而且在相當進步的人體解剖技術基礎上,對人體內部器官也有了很多研究。對於髒腑的堅脆、大小、長短的觀察測量,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豐富了醫療經驗,為進一步把握人體生理病理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條件。
    再者,《內經》成書以前,已經有許多醫學文獻問世,這些醫學典籍為《內經》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因為任何自然科學的發展都是連續性的,不可能從一無所有,突然產生一部巨著,這可以從《內經》所引用的文獻中可以得到佐證。據統計,《內經》引用的醫學文獻有20餘種,如《上經》《下經》《大要》《本病》《奇恆》《揆度》等,可惜的是,這些珍貴的資料皆已散佚,無可稽考。
    二、《內經》理論體繫的主要內容
    《內經》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共162篇,其內容十分豐富,除了醫學知識外,還涉及天文、歷法、氣像、地理、心理、生物等許多學科的內容。就醫學知識而言,其可分為基本理論和醫療技術兩大類。歷代醫家曾經采用分類的方法對《內經》加以注釋研究,就其理論知識部分,借鋻士今學考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養生、陰陽五行、藏像、經絡、氣血精神、病因病機、病證、診法、論治、運氣等十類。
    (一)養生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衛生。《內經》以“渴而穿井,鬥而鑄錐”為比喻,說明“病已成而後藥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思想。
    《內經》認為,養生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形與神的和諧、髒腑氣血陰陽的和諧、借以維護健康,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養生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順應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變化來調攝;情志方面要“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飲食方面要“食飲有節”“謹和五味”;勞作方面要“形勞而不倦”,避免“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還應積極參加導引按蹺等健身活動。這些養生方法歸納起來可分為養形和養神兩大類,其基本原則是形宜動,神應靜,動靜得宜,則“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內經》的養生學說對我們研究預防醫學、康復醫學有重要價值。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